工程测量毕业设计CPⅢ无砟轨道控制网测量技术方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79939090 上传时间:2022-04-24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7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工程测量毕业设计CPⅢ无砟轨道控制网测量技术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工程测量毕业设计CPⅢ无砟轨道控制网测量技术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工程测量毕业设计CPⅢ无砟轨道控制网测量技术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资源描述:

《工程测量毕业设计CPⅢ无砟轨道控制网测量技术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测量毕业设计CPⅢ无砟轨道控制网测量技术方案(3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二 一 二 届 毕 业 设 计CP无砟轨道控制网测量技术方案系 部:测绘工程系专 业:工程测量姓 名:XXXX学 号:XXXXXXXX指导教师:XXX完成时间:2012.2二一二年二月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班 级学生姓名XXXX指导教师XXXX设计(论文)题目CP无砟轨道控制网测量技术方案主要研究内容CP控制网测量技术方案主要技术指标或研究目标1.CP网测量标志选用和埋设。2.CP网测量。3.精调前CP网复测。 4.CP网数据处理及评估。基本要求CP高程网复测时,若建网测量和复测联测上一级水准点的方法和数量相同,则约束平差后两次测量CP点

2、高程的较差,应不大于3mm,否则复测的CP高程网数据应补测或重测。每一段CPIII控制网初测独立观测完成平差计算合格后,应再进行复测,复测时应独立观测完成,初测与复测合格后,CPIII控制网成果方可使用。 主要参考资料及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3)张新春.无砟轨道铺设CPIII控制网测量. 南方测绘高铁测量技术中心,2008.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一(指导教师用) 班级: 姓名: 学号: 评价内容具 体 要 求

3、分值评分调查论证能独立查阅文献和调研;能提出并较好地论述课题的实施方案;有收集、加工各种信息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10实验方案设计与实验技能能正确设计实验方案,独立进行实验工作。20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发现与解决实际问题;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能对课题进行理论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20工作量、工作态度按期圆满完成规定的任务,工作量饱满,难度较大;工作努力,遵守纪律;工作作风严谨务实。20质 量综述简练完整,有见解;立论正确,论述充分,结构严谨合理;实验正确,分析处理科学;文字通顺,技术用语准确,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工整规范,图表完备、整洁、正确;论文结果有应用价值。20

4、创 新工作中有创新意识;对前人工作有改进或突破,或有独特见解。10成 绩100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签名:年 月 日 注:各专业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出适合本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的具体要求和评分标准。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二(评阅人用)班级: 姓名: 学号: 评价内容具体要求分值评分资料利用15论文质量查阅文献有一定广泛性;有综合归纳资料的能力和自己的见解。50工作量、难度综述简练完整,有见解;立论正确,论述充分,结果严谨合理;实验正确,计算准确,分析处理科学;文字通顺,技术用语准确,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工整规范,图表完备、整洁、正确;论文结果有应用价值。2

5、5创 新工作量饱满,难度较大。10成 绩对前人工作有改进或突破,或有独特见解。100评阅人评语 评阅人签名: 年 月 日注:各专业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出适合本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的具体要求和评分标准。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情况记录(答辩领导小组或答辩小组用)班级: 姓名: 学号: 答 辩 题 目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语正确基本正确经提示回答不正确未回答答辩领导小组(或小组)评语:成绩: 答辩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总成绩评定表班级 姓名 学号 设计(论文)题目CP无砟轨道控制网测量技术方案成 绩指导教师评分评阅人评分答辩评分总成

6、绩系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审核意见: 小组组长签名:年 月 日注:毕业设计(论文)总成绩中,指导教师评分占40%,评阅人评分占20%,答辩评分占40%。23摘要兰新铁路第二复线是继原有的营运线新建的一条高速无砟高速铁路。轨道的高平顺性是无砟轨道最突出的特点,同时也是高速铁路建设成败的关键之一。为了保证轨道的高平顺性,线路必须具备非常准确的几何参数,测量误差误差必须保持在毫米级范围内,对测量精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无砟轨道勘测设计阶段,应建立CPI和CPII控制网。其中CPI网主要为勘测、施工、运营维护提供坐标基准,CPII网主要为勘测和施工提供控制基准。线路控制网CPII作为轨道控制网CPI

7、II的平面控制基准,必须进行精密的测设。在无砟轨道施工中,铺轨控制基桩不仅是加密基桩的基准点,也是无砟轨道铺设的控制点,它的精度测设是保证轨道施工质量的关键。布设CPIIII网的目的就在于准确的测设控制基桩,确定无砟轨道施工满足线路平顺性要求。本文对无砟轨道控制网的布设,和规定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对CPIII的网型布设,测量和精度分析进行研究分析。从而了解到CPIII测量在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建设中的重要性。关键词:控制网 CPIII 复测 精度目录第一章 绪论10第二章 任务概述112.1任务名称112.2设计依据112.3 工程概况112.4 CP轨道控制网测量主要内容112.6采用的软件12第

8、三章 精测网复测与加密133.1平面控制网复测133.2平面控制网测量作业技术要求133.3高程控制网复测143.4高程测量作业要求153.4精密网加密163.5水准点加密18第四章 CP网测量标志选用、埋设及使用204.1 CP预埋件及安装204.2预埋件的使用214.3 CP点和自由测站编号224.4 CP平面控制网布设234.4.1 CP平面网的主要技术要求234.4.2 CP平面网的形式234.5 CPIII高程测量技术要求及控制网布设24第五章 控制网CP的测设275.1 CPIII平面网观测275.2 CPIII平面网数据处理285.3 CPIII高程网观测305.4 CPIII高

9、程外业观测成果的质量评定、检核及内业数据处理315.5 CP网的复测315.6 CP网的维护32论文总结33致谢34参考文献35第一章 绪论CP:中文为基桩控制网。沿线路布设的三维控制网,平面控制起闭于基础平面控制网(CP)或线路控制网(CP),高程控制起闭于沿线路布设的二等水准网,一般在线下工程施工完成后施测,为无碴轨道铺设和运营维护的基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提出。 无砟轨道客运专线铁路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按分级布网的原则分三级布设,第一级为基础平面控制网(CP),第二级为线路控制网(CP),第三级为基桩控制网(CP),主要为铺设无砟轨道和运营维护提供控制基准。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

10、在框架控制网(CP0)基础上分三级布设,第一级为基础平面控制网(CP)主要为勘测、施工、运营维护提供坐标基准;第二级为线路控制网(CP),主要为勘测和施工提供控制基准;第三级为轨道控制网(CP),主要为轨道铺设和运营维护提供控制基准。 轨道施工测量控制网CP适用于新建250350km/h高速铁路工程测量,新建200km/h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可参照执行。 CP主要为铺设无碴轨道和运营维护提供控制基准。桥上每60m左右在下、上行两侧的防撞墙上各设一个点,路基也在下、上行两侧的电气化杆基座上每100多米各设一个点。第二章 任务概述2.1任务名称兰新铁路第二复线无炸轨道CP控制网测量。2.2设计依据

11、(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2)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3)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94);(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5)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6)时速200公里及以上铁路工程基桩控制网(CP)测量管理办法(铁建设200880号)(7)铁道部建设管理司关于重视和加强时速200公里以上铁路工程测量工作的的通知(建计电2006128号)。(8)2008年5月28号铁道部建设司时速200公里计以上铁路工程基桩控制网(CPIII)测量管理

12、办法(铁建设【2008】80号)。(9)2009年铁道部建设司关于加强铁路建设工程测量控制网管理工作的通知(铁建设200920号)。(10)铁道部与兰新铁路公司的其他规定。2.3 工程概况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甘青段项目部四工区标段起讫里程为DK592+678.64-DK605+800 本标段路基长约13km,大小涵洞共计12座,大中桥共4座,桥梁主要为24m、32m简支箱梁。全标段正线铺无砟道。2.4 CP轨道控制网测量主要内容1. 精测网复测。2. CP控制网加密测量。3. CP网测量标志选用和埋设。4. CP网测量。6. 精调前CP网复测7. CP网数据处理及评估。2.6采用的软件GPS基线解

13、算采用Leica随机软件LGO,平差计算使用西南交通大学的ESGPS软件及武汉测绘大学的CosaGPS V5.1通用平差软件包。CP数据采集与平差分别使用中铁二院与西南交大联合开发的V1.0高速铁路通用平差软件Survey Adjust。第三章 精测网复测与加密3.1平面控制网复测1.控制网网形按设计院网形进行复测。由于个别控制点丢失,不能按设计院网形进行复测的情况,应与相邻控制点构成大地四边形。2.外业测量CP点复测外业工作分为四个测段同时进行。各测段之间重叠2个CP控制点,并延伸到JHTJ-2标段2个CP控制点。整个标段CP点与CP0框架基准点采用双频GPS接收机按B级GPS技术要求进行联

14、测。每个CP0框架点至少与2个CP控制点联测。相邻标段共用标段间两个CP0间联测数据数据,进行整网平差。整个标段的CP控制点复测分为四个测段同时进行。相邻测段重叠两个CPI控制点。3.内业数据处理不同类型GPS接收机采集的数据转换成RINEX格式后,采用广播星历,使用TGO1.6 G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基线解算。在基线解算满足规范要求后,CPI采用CP0框架基准点进行约束,采用COSA GPS网平差软件进行整体平差。CPII采用CP0框架基准点进行约束,采用COSA GPS网平差软件进行整体平差。CP控制网分段进行平差,采用经过复测后证明是可靠的本段所有CP控制点进行约束。CP的数据采用设计院

15、提供的成果。3.2平面控制网测量作业技术要求表3.1作业时其主要技术要求如下:项 目CPCP静态测量卫星高度角()1515有效卫星总数55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min)3020时段长度(min)9060观测时段数21数据采样间隔(S)1515PDOP 或GDOP682.天线应严格整平对中,对中误差 1mm。每时段开机前和关机后各量一次天线高,三个方向天线高互差不大于2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的天线高;第一时段天线面向正北方向,第二时段天线旋转180再严格整平对中,再次按要求量取天线高。3.观测时详细记录测站点号、天线编号、日期、时段、天线高、观测者、记录者等;4.开机后应检查有关指示灯与仪

16、表;5.观测中应查看测站信息、接收卫星数、数据记录信号灯等情况,保证接收机工作正常,数据记录正确;6.观测中在接收机10m内禁止使用对讲机和手机;7.每日观测结束后,当天及时将数据转存至计算机硬、软盘上,确保观测数据不丢失。3.3高程控制网复测1.按设计院布设水准路线进行,结合区域沉降观测网同时进行观测。2.整个标段水准网复测按执行单位及分工表分四段进行复测。3.复测方法:按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按深埋点分段,采用设计院提交的3个基岩点作为起闭点,按附合水准方法施测。4.平差计算:高程控制网以联测的4个基岩点为起算点,并取用二标所测深埋点JHBM33至沧州基岩点(DZJY4)的数据,用专业平差

17、软件(武汉大学科傻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计算。 3.2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水准测量等 级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每千米水准测量全中误差MW限 差检测已测段高差之差往返测不符值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左右路线高差不符值二等水准1.02.0注:表中L 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3.3二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等级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路线长度(km)水准仪等级水准尺观 测 次 数往返较差或闭合差(mm)与已知点联测附合或环线二等2400DS1级及以上铟瓦往返往返注:表中L 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3.4高程测量作业要求1.技术要求水准网的观测按照客

18、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中二等水准技术要求进行复测。水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应检校合格。复测开始前和结束后都应进行i角检测。水准路线的往返测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路线进行。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有关要求执行。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项目按规范要求在仪器中进行设置,并在数据采集时自动控制,不满足要求的在现场进行提示并进行重测。二等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3.4二等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水准仪型号水准尺类型视距(m)前后视距差(m)测段的前后视距累积差(m)视线高度(m)数字水准仪重复测量次数数字数字数字数字二等DS03铟瓦且501.56.02.8且0.

19、552次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差0.4mm,两次所测高差之差0.6 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1.0 mm;观测读数和记录的数字取位至0.01mm。观测时每一测段均为偶数测站;一组往返侧安排在不同时间段进行,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互换前后尺再进行观测,按以下顺序进行: 往测:奇数站为后前前后 偶数站为前后后前 返测:奇数站为前后后前 偶数站为后前前后 水准测量野外作业结束后,每条水准路线应按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计算偶然中误差M,M1.0mm;当水准网的环数超过20个时,按环线闭合差计算Mw,Mw2.0mm。M、Mw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m); L测段长或环线周长(km); n测

20、段数; W水准路线的环线闭合差(mm); N水准环数。2.水准作业基本要求在气象条件变化稳定时进行观测。扶尺时借助尺撑,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标尺垂直。水准路线一般沿坡度小的道路布设,以减弱前后视折光误差的影响。尽量避开跨越河流、湖泊、沼泽等障碍物。若与高压输电线或地下电缆平行,则使水准路线在输电线或电缆50m以外进行测量,以避免电磁场对水准测量的影响,施测时均装遮光罩。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水准器,严格置平。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时,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第三脚螺旋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除路线拐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一般为接近一条直线。观测过程中为了保

21、证水准尺的稳定性,选用了2.5kg以上的尺垫,水准观测路线必须路面硬实,观测过程中尺垫踩实以避免尺垫下沉。同时观测过程中避免仪器安置在容易震动的地方,如果临时有震动,确认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再激发测量键。3.4精密网加密(1)布设要求CPII加密点采用强制对中标,桥梁部分CPII加密点上桥,CPII加密点单独埋设不可与CPIII共用,并且沿线路前进方向左右交替埋设于桥梁的固定端。路基段应在征地界范围内,便于保护的部位设置加密CPII点,必须保证加密CPII点的埋设稳定可靠,沿线路前进方向宜在右交替埋设。对采用CPS技术测量的,必须同时满足必要的GPS观测条件。 图3.1加密CPII及加密二

22、等水准标志CPII采用GPS测量分段加密,在原精密控制网基础上按同精度内插方式加密。CPII加密同精测网原网要求,观测、数据处理均与原测CPII相同。CPII加密点间的基线长度在600米左右,并且与联测相邻的原精测网中的CPI或CPII点,以保证梁上与梁下的平面坐标系统统一。CPII加密测量时观测2个时段,每个时段不少于60分钟,加密1个CPII点时联测2个CPI和2个CPII,且加密点位于已知点中间。GPS观测和各级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规定按下表的规定:表3.5 GPS测量的精度指标控制网级别基线边方向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CP00.71/1 000 000CP1.31/180 000C

23、P1.71/100 000表3.6 GPS观测技术要求 级 别项 目三等静态测量卫星高度角()15有效卫星总数4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min)20时段长度(min)60观测时段数2数据采样间隔(S)15PDOP或GDOP8重复设站2(2)数据处理对CPII加密点进行整体平差前,对网中的原CPI和CPII点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对不满足精度要求的原CPI和CPII进行剔除,满足要求的全部作为起算点。基线质量检验如表2.5表3.7基线质量检验限差表 检验项目限差要求X坐标分量闭合差Y坐标分量闭合差Z坐标分量闭合差环线全长闭合差独立环(附合路线)重复观测基线较差 ,本项目a=5mm,b=1ppm,

24、d取基线或环平均变长(以km计)基线的质量检验符合要求后,以所有独立基线构成控制网,以三维基线向量及其相应的方差协方差阵作为观测信息,以一个点的WGS84的三维坐标为起算数据,进行无约束平差。GPS网无约束平差合格后,引入网中联测的CPI和CPII点坐标进行三维约束平差,引入的已知数据应进行稳定性评定。平差后加密点CPII的点位精度小于10mm,基线边方向中误差1.7,最弱边相对中误差符合限差1/100000。3.5水准点加密(1)水准方案加密线路水准基点埋设在线路附近稳定,桥梁部分上桥埋设。线路水准基点的埋设与CPIII或加密CPII共桩(与CPIII、加密CPII预埋件相同)。高程控制网加

25、密按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执行,采用徕卡DNA03水准仪(经过检定,并处于检定有效期内)进行,水准线路联测到线路两端各两个以上线路水准基点上。(2) 技术要求按表3.8、3.9、3.10 的执行:表3.8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mm)水准测量等级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 误差每千米水准测量全中误差限差检测已测段高差之差往返测不符值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左右路线高差不符值平原山区二等1.02.0640.84表3.9二等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水准仪最低型号水准尺类型视距(m)前后视距差(m)测段的前后视距累积差(m)视线高度(m)数字水准仪重复测量次数光学数字光学数字光学数字光学(下丝读数)数字二等DS

26、Z1、 DS1因瓦50且501.01.53.06.00.32.8且0.552次表3.10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等级水准仪最低型号水准尺观测次数二等水准DSZ1、DS1因瓦往返(3)数据处理线路水准基点的加密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标准施测,以稳定的线路水准基点、深埋水准点为起算点,进行整体严密平差计算,采用专业平差软件平差。高程成果保留到0.1mm。水准测量作业结束后,每条水准路线按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当水准网的环数超过20个时,还按环线闭合差计算Mw。M和Mw应符合表2.5规定,否则应对较大闭合差的路线进行重测。M和Mw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第四章 CP网测量标志选

27、用、埋设及使用4.1 CP预埋件及安装CP点设置强制对中标志,标志几何尺寸的加工误差不大于0.05mm,CP标志棱镜组件安装精度符合表3.1的要求:表4.1 CP标志棱镜组件安装精度要求CP标志重复性安装误差(mm)互换性安装误差(mm)X0.40.4Y0.40.4H0.20.2CPIII预埋件采用图3.1所示预埋件:图4.1 CPIII标志及预埋件预埋件尺寸:外径:28mm;长度:55mm;内径:16.mm;长度:30mm;连接采用螺丝紧扣。预埋件埋设方法如下:在路基段CPIII标志桩、桥梁段防撞墙大致竖立钻孔,采用50mm左右直径钻头,钻深80mm。埋设时预埋件尽量竖直,采用锚固剂填充孔位

28、,安放预埋件,竖立安装调整预埋件,让预埋件管口平行于水泥面或略微高一点,锚固剂沿预埋件外壁四周被挤出。待锚固剂凝固后进行复检,标志稳固,不可晃动,标志内须无任何异物,并检查保护管是否正常。预埋件埋设完成及不使用时,加设防尘盖(如图4.2),以防异物进行预埋件内影响预埋件使用及其精度。图4.2通用预埋件及预埋件防尘盖图4.3 CPIII平面观测棱镜连接杆棱镜测量杆尺寸:内插杆外径: 16mm螺丝杆,连接螺丝长25mm;外接杆长度:1100.01mm。图4.4 CPIII高程观测连接杆水准测量杆尺寸:16mm螺丝杆,连接螺丝长25mm;外接杆长度(至球心):1400.02mm。4.2预埋件的使用(

29、1)平面测量(1)和已安装的预埋件配套一致,选择棱镜测量杆12根;(2)把棱镜测量杆螺丝旋进预先安置好的预埋件,使棱镜测量杆的突出横截面和预埋件管口严密连接。(3)将棱镜安装在棱镜测量杆插头上;(4)旋转棱镜头正对准全站仪;(5)测量完将用防尘盖将预埋件盖上。CP平面测量点位随棱镜不同而变化,采用的仪器和棱镜配套,而且复测、精调也必须采用和测量时同样的仪器、棱镜。(2)高程测量(1)和已安装的预埋件配套一致,选择4根水准测量杆;(2)把水准测量杆旋进预先安置好的预埋件,使水准测量杆的突出横截面和预埋件管口严密连接。(3)日常管理和养护(1)搬运、运输过程中应用纸包裹棱镜(水准)测量杆,防止相互

30、碰撞、磨损。(2)每三个月检查一次预埋件和塞子是否损坏,用小毛刷刷除预埋件内灰尘。竖立的预埋件如果灰尘积太厚,则用水冲洗。(4)检验方法采用不同棱镜、高程、及加密CPII或二等水准连接杆进行检测,螺丝稳固,无松动,连接顺畅。 4.3 CP点和自由测站编号CP点编号:采用7位编号形式(0000300),前4位采用连续里程(贯通里程)的公里数,第5位正线部分为“3”,第6,7位为流水号,0199号数循环。由小里程向大里程方向顺次编号,里程增大方向轨道左侧的标记点,末位编号为奇数,里程增大方向轨道右侧的标记点,末位编号为偶数。CP布点时对点位进行详细描述,主要描述的内容包括位于线路里程(精确至米)、

31、具体设置位置和其它需要说明的情况等。自由测站编号:CP测量过程中的自由测站点编号根据连续里程(贯通里程)和测站号等相关信息来进行编制,如0613C01。前4位为里程,第5位C代表初次建网测量,B代表补测,F代表复测,J代表竣工测量,第6位和第7位代表测站编号,0199号数循环。CP点编号路基地段宜标绘于接触网杆(或临时基础内侧),标志正下方0.2m;桥梁地段宜标绘于挡砟墙内侧,侧面及顶面与防撞墙边缘齐;点号标志字号采用统一规格字模,字高为6cm的正楷字体刻绘。点号铭牌白色抹底规格为40cm30cm,红色油漆注明工程线名简称,CP编号,严禁破坏,每行居中排列,如下图3.5所示:图4.5 CPII

32、I的标志及标志牌4.4 CP平面控制网布设4.4.1 CP平面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表4.2 CP平面网的主要技术要求控制网名称测量方法方向观测中误差距离观测中误差相邻点的相对中误差CPIII平面网自由测站边角交会1.81.0mm1.0mmCP控制网采用自由测站边角交会法施测。CP平面网附合于CP、CP控制点上,每600m左右联测一个CP或CP 控制点,采用固定数据平差。当CPII点位密度和位置不满足CP联测要求时,按同精度内插方式加密CPII控制点。4.4.2 CP平面网的形式自由测站距CPIII控制点距离为一般小于120 m左右,最大不超过180m;自由测站距CP或CP控制点的距离不宜大于300

33、m。每个CP点至少保证有三个自由测站的方向和距离观测量。一般情况下采用测站间距为120m的CP平面网型,每个CP控制点被3个自由测站观测;控制网形图3.11图4.6 测站间距为120m的CP平面网构网形式上图说明:中间点表示自由置镜位置,由中间点引出的色方向线为由此测站须观测的CP点。(1)桥梁段CP点的布设CP点CP点成对布设,距离布置一般约为5070 m,个别特殊情况下相邻点间距最短不小于40 m,最长不大于80m。CPIII控制点埋设于接触网杆旁加设CPIII桩柱顶、桥梁防撞墙顶等位置。同一点对里程差不大于3m,CP点布设高度大致等高。CP点的埋设一般宜采用后埋的,采用锚固剂等进行固定,

34、确保CP标志预埋件的稳固。对于24或32m简支梁每2孔布设一对CP点,相邻两对CP点相距约为64m,56m或48m。宜布设在简支梁固定端距梁端0.5m的位置 如图3.6图4.7部分CP点布置图(2)路基段CP点的布设路基地段CP点布置在专门的混凝土立柱上,待基础稳定后,在立柱上使用快干砂浆或锚固剂埋设CP标志预埋部分。图4.8路基段CP点布置图35路基段CP一般布设于接触网杆基础大里程端侧线路方向,控制点纵向间距约5070m左右布设一对,其基础须与接触网杆基础形成整体。埋设应特别注意不能与接触网补偿下锚坠砣及电力开关操作箱冲突。当冲突时,其基础应设置在线路小里程端。施工时应将PVC管插入CP下

35、部基础内0.2米,顶端比CP下部基础高0.8米; 施工完成后CP下部基础应与接触网杆基础顶面等高;PVC管应竖直;应采用钢模浇注混凝土,以使CP下部基础尺寸标准、统一,外观光滑、美观。4.5 CPIII高程测量技术要求及控制网布设(1)CPIII控制点水准测量附合于线路水准基点,按精密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施测,水准路线附合长度不得大于3km。CP控制点水准测量按图所示的矩形环单程水准网构网观测。CP水准网与线路水准基点联测时,按精密水准测量要求进行往返观测。左边第一个闭合环的四个高差应该由两个测站完成,其他闭合环的四个高差可由一个测站按照后-前-前-后或前-后-后-前的顺序测量。图4.14矩形环单

36、程水准网(2)CP高程控制网精密水准测量应满足以下主要技术要求:表4.3精密水准测量精度要求表(mm)水准测量等级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每千米水准测量全中误差MW限差线路方向CPIII点对高差之差往返测不符值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左右路线高差不符值精密水准2.04.08884注:表中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表4.4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等级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路线长度(km)水准仪等级水准尺观 测 次 数往返较差或闭合差(mm)与已知点联测附合或环线精密水准42DS1因瓦往返往返8注:结点之间或结点与高级点之间,其路线的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0.7倍。L

37、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表4.5精密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水准尺类型水准仪等级视距(m)前后视距差(m)测段的前后视距累积差(m)视线高度(m)精密水准因瓦DS1602.04.0下丝读数0.3DS0565注: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DS05表示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中误差为0.5mm。CPIII控制点水准测量后,对相邻4个CP点如图7.1所示构成的水准闭合环进行环闭合差检核,相邻CP点的水准环闭合差不得大于1mm。第五章 控制网CP的测设5.1 CPIII平面网观测(1)CP控制网水平方向采用全圆方向观测法进行观测。当观测方向较多时,采用分组全

38、圆方向观测法。全圆方向观测满足下表的规定。表5.1 CP平面网水平方向观测技术要求控制网名称仪器等级测回数半测回归零差不同测回同一方向2C互差同一方向归零后方向值较差CP平面网0.5369614696表5.2 CP平面网距离观测技术要求控制网名称测回半测回间距离较差测回间距离较差CP平面网31 mm1mm注:距离测量一测回是全站仪盘左、盘右各测量一次的过程。当CP平面网外业观测的水平方向和距离的技术要求不满足以上技术要求时,该测站外业观测值部分或全部重测。(2) CP平面网可根据施工需要分段测量,分段测量的区段长度不小于4km,但是要根据现场情况具体划分。区段间重复观测不少于6对CP点,每一独

39、立测段首尾必须封闭。区段接头不位于车站范围内。CP平面网测段及测段衔接网型如图3.13.3.14所示:图5.1 CPIII平面网测段首尾网型示意图图5.2 CPIII平面网重叠测段衔接网型示意图(3)在CPIII自由测站边角交会法测量中,与平差软件兼容的数据采集软件进行自动记录,采集软件通过铁道部相关部门正式鉴定。观测数据存储之前,对观测数据的质量进行检核。(4)外业记录在现场测量时记录各测站的实际情况,按统一表格格式填写,在每段CP测量结束后装订存档。 (5)CP平面网与高等级点联测联测高等级控制点CPI、CPII采用的网形优先顺序为:当采用在自由设站置镜观测CP、CP 控制点时,在2个或以

40、上连续的自由测站上观测CP、CP 控制点,如图3.12图5.3自由测站置镜联测高等级点在自由站上测量CP的同时,将靠近线路的全部CPII点进行联测,纳入网中。确保线路两侧200m范围内可视的CP控制点密度达到400m800m,否则按同精度加密CP控制点。每个CP测量组中使用同一种棱镜(包含联测CPII等控制点),并做好棱镜常数等参数的设置工作。5.2 CPIII平面网数据处理(1)进行CPIII网的外业观测数据与网平差计算的精度检核。CPIII控制网精度指标如下:CP平面自由网平差与约束平差后的精度,应分别满足表5.3、5.4的规定:表5.3 CP平面自由网平差后的主要技术要求控制网名称方向改

41、正数距离改正数CPIII平面网32 mm表5.4平面网平差后的主要技术要求控制网名称与CP、CPII联测与CPIII联测点位中误差方向改正数距离改正数方向改正数距离改正数CP平面网4.04mm3.02mm2mm(2)CP根据施工需要分段测量,分段测量的测段长度不小于4km。测段间应重复观测不少于6对CP点,作为分段重叠观测区域以便进行测段衔接。施工时,CP网两端分别预留6对CP点,作为后续CP控制网连接区域。测段之间衔接时,前后测段独立平差重迭点坐标差值应满足3mm。满足该条件后,后一测段CP网平差,采用本测段联测的CP、CP控制点及重叠段前一区段连续的13对CP点坐标进行约束平差。再次平差后

42、,其他未约束的公共点在两个区段分别平差后的坐标差值应不大于1mm。完成全部平差后,公共点的坐标采用前一区段CP网的平差结果。坐标差值大于1mm时,查明原因确认无误后,公共点的坐标采用后一区段CP网的平差结果。(3)坐标换带处CP平面网计算时,分别采用相邻两个投影带的CP、CP 坐标进行约束平差,并分别提交相邻投影带两套CP平面网的坐标成果。分带投影测段之间衔接时,前后测段独立平差重迭点,通过坐标转换成相同坐标系的坐标差值应满足3mm。满足该条件后,后一测段CP网平差,采用本测段联测的CP、CP控制点及前测段所有CP点转换坐标成果进行固定约束平差。两套坐标成果都应满足表6.1、6.4及第6.5条

43、的要求。提供两套坐标的CPIII区段长度不应小于800m。(4) CPIII平面数据计算、平差处理采用中铁二院与西南交大联合开发的高速铁路通用平差软件。自由设站点、CP点进行自由网及约束网整体平差。平差计算时,要对各精度作出评定。平差处理流程及相关要求:1 )数据传输及预处理将外业观测记录的数据传入计算机,进行数据整理、检查半测回归零差、不同测回同一方向2C互差、同一方向归零后方向值较差等规范指标是否满足要求;2) 编辑平面和高程已知数据在平面数据处理前需要编辑好本测段的平面及高程已知点数据,以及本测段的投影面高程、高程异常等数据;3) 生成平差文件为了保证三网合一的原则,生成平差文件时,本线

44、全线采用两化改正,后续计算均采用两化改正后的平差文件进行。4 )闭合差检验;此为CP网专用的闭合差检测功能,检测每一对CP点由不同测站测量后的兼容性,检测后CP点对环闭合环精度应符合要求。5 )输出观测手簙必要时或需要进行数据检查时使用,提交资料中不进行此项工作;6 )设置平差参数;7) 解算概略坐标;8) 自由网平差校正:平差前应对联测的已知点进行兼容性及整网的尺度比进行判断,对不兼容的已知点应进行外业复核,并对成果进行修正后使用。9) 约束网平差:测站平差报告应标明控制等级、观测仪器、棱镜类型、天气、观测日期和时间、观测者、记录者、检查者等信息,应正确标明观测量的差值和限差指标。10) 提

45、交成果:提交相应段落的下列文件:外业观测原始数据,外业观测数据检查文件,平面控制点文件,高程控制点文件,平差文件,闭合差检查文件,自由网平差文件,约束网平差文件,控制网网形图,技术总结报告,成果表,计算表,重合点坐标比较表。5.3 CPIII高程网观测1)高程传递(1)线路水准基点高程直接传递到桥面CP控制点上困难时,采用不量仪器高和棱镜高的中间设站三角高程测量法传递。中间设站光电测距三角高程传递进行两组独立观测,两组高差较差不应大于2mm,满足限差要求后,取两组高差平均值作为传递高差。(2)中间设站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就是在没有仪器高和棱镜高量取误差的情况下,求出点A和点B的高差。其测量原理如

46、图4.15图5.5 高程测量的原理(3)中间设站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满足表7.4的要求。、观测时,棱镜高不变;仪器与棱镜的距离不宜大于100m,最大不应超过150m。前、后视距应尽量相等,一般距离差值不宜超过5m。观测时准确测量温度、气压值,以便进行边长改正。表5.6中间设站三角高程测量外业观测技术要求垂直角测量距离测量测回数测回间指标差互差 ()测回间较差 ()测回数测回内较差 (mm)测回间较差(mm)45.05.042.02.02)测量分段方式CP高程测量分段方式与CP平面测量分段方式一致,每段长度不宜少于4km,前后段接边时应联测另外一段2对CP点。区段之间衔接时,前后区段独立

47、平差重叠点高程差值应 3mm。满足该条件后,后一区段CP网平差,应采用本区段联测的线路水准点及重叠段前一区段连续12对CP点高程成果进行约束平差 5.4 CPIII高程外业观测成果的质量评定、检核及内业数据处理CP高程网外业观测成果的质量评定与检核的内容包括:测站数据检核、水准路线数据检核,当CP水准网的环数超过20个时还要进行每千米水准测量的高差全中误差的计算。CP高程网内业平差计算和基础控制资料的选用,应满足下列原则:1、 CP高程网水准测量的外业观测数据全部合格后,方可进行内业平差计算。2 、CP高程网采用联测的稳定线路水准基点的高程作为起算数据进行固定数据平差计算。计算方法:每测回盘左

48、(或盘右)各观测1次,观测4个测回,取平均距离s1、s2和垂直角a1、a2,分别计算高差h1和h2,水准点高差H=h1+h2,然后取两测回平均值即为A、B两点高差。经试验验证,同二等水准测量比较,测量精度能达到二等水准测量精度,高差控制在1mm以内5.5 CP网的复测每一段CPIII控制网初测独立观测完成平差计算合格后,应再进行复测,复测时应独立观测完成,与初测的时间间隔应在1天以上,初测与复测合格后,CPIII控制网成果方可使用。 由于CP网布设于桥梁上或由于线下工程的稳定性等原因的影响,为确保CP点的准确性,建议在使用CP点进行后续轨道铺设测量时,应定期与周围其它点进行校核,特别是要与地面

49、上布设的稳定的CPI、CPII点进行校核,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控制网的建设是一项系统性、持续性强的工作,需要在施工期间进行定期维护、复测。复测时采用的方法、使用的仪器和精度应按建网时相应等级的规定进行。 长轨精调之前,应对全线CPIII控制网重新测量。 5.6 CP网的维护因原高等级平面控制点CPI、CPII受施工影响或距线位本身较远,CPIII控制网建网时联测不方便,必须进行CPII控制点加密。为保证相邻段CPIII控制网衔接、将来CPIII控制网复测联测相同高等级控制点以及方便运营维护单位使用,应加强加密CPII控制桩的保护与成果整理、归档工作。在使用CP点进行后续轨道安装测量时,每次

50、都要与周围其它点进行校核,特别是要与地面上稳定的CP、CP点进行校核,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加强对永久CP点的维护,为客专建成后的养护维修提供控制基准。对已破坏的CPIII控制点,重新埋设控制桩后,应采用周围至少4对(8个)CPIII控制点作为约束点进行同精度扩展方式进行加密,恢复已破坏的CPIII控制桩,以满足无砟轨道铺轨要求。论文总结对于我们已经参家顶岗实习即将走出学校的毕业生,这个毕业设计课题对我们很有用。这个课题的完成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既巩固了我们在校所学的知识也使我们学到了在学校中由于环境等其他原因的局限性而无法学到的知识与方法。也为我们正式进入工作岗位做了一个准备。然而,通过

51、此课题我们也看到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首先就是态度问题,由于是毕业设计,以前没做过,开始做时就有点害怕,想到要有很多繁琐的东西要做第一次头就大了,不知道要如何去做,就不想做了。其次是做毕业设计所用到的知识都是一些最基本的测量知识与规范,主要还是经验少,测量方法不是很娴熟,做着做着就做不下去了。很多专业知识不牢固,很多方法只知道大概,却不懂得融会贯通。再次是自己平时干事总是毛毛糙糙的,然而测量却是需要细心和耐心的职业,只有谨慎才能不会犯错。所以在以后工作中我要戒骄戒躁,踏实认真做事,先要端正态度,才能把事情做好。专业技能很薄弱,只有巩固专业知识,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心应手,遇到问题能解决问题,才能

52、胜任自己的工作,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致谢值此论文完成之际,我要对给予帮助我完成这次毕业论文的老师、集体表示衷心的感谢!首先,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段虎荣老师。虽然我与段老师未曾谋面,但通过在网上聊天及几次通话我感觉段老师是一个渊博的学识渊博、品德高尚,教学严谨的人。在这之前我对写论文的知识一窍不通,段老师让我知道了写论文还有那么多的学问,例如字体,格式方面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在毕业论文完成之际,谨向段老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祝福!其次,在这个论文的进行过程中,中铁四局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甘青段四工区项目部的部长及技术员在多方面给予的具体指导,在此深表感谢。同时还要深深的感谢我的父母在我读书、撰写

53、论文期间给予我的大力支持。再次,这次论文用到了一些规范、书籍图片及信息,对于提供这些规范及书籍的作者表示感谢和衷心的祝福及提供这些图片及信息的各大网站表示由衷的感谢。最后,特别感谢评审论文老师百忙之中给予指导! XXXX2012年2月参考文献1王兆祥,傅晓村,卓建成。工程测量。北京:测绘出版社,1986.2卓建成。工程控制网测量建网理论。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5.3陈新焕.高速铁路控制测量的精度研究。铁道勘测,2004,30(1),29-31.4陆健康.铁路客运专线测量方法探讨.铁道勘察,2005(6),1-4.5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北京:中国

54、铁道出版社,2006.6 陆健康.等.无砟轨道工程测量控制网精度研究报告.2006.7铁道第二勘测设计院主编.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8铁道第二勘测设计院主编.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9德铁RIL883标准。10朱颖.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1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12张新春.无砟轨道铺设CPIII控制网测量. 南方测绘高铁测量技术中心,2008. 13赵陆青.德国高速铁路轨道技术简介.铁道标准设计,2006(增刊),144-1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