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春“广播电视学”专业《中国传播法规》在线作业三答案参考6

上传人:住在****她 文档编号:79863941 上传时间:2022-04-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1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2春“广播电视学”专业《中国传播法规》在线作业三答案参考6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2春“广播电视学”专业《中国传播法规》在线作业三答案参考6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2春“广播电视学”专业《中国传播法规》在线作业三答案参考6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22春“广播电视学”专业《中国传播法规》在线作业三答案参考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春“广播电视学”专业《中国传播法规》在线作业三答案参考6(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2春“广播电视学”专业中国传播法规在线作业答案参考1. 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的主要办报经历。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的主要办报经历。本题答案:梁启超,1895年甲午战败后和康有为进京会试参加了著名的“公车上书”,组织强学会并在北京主编了万国公报和中外纪闻。1896年在上海任时务报总撰述,大力鼓吹维新变法,名噪一时。戊戍政变后逃亡日本,先后创办并主编了清议报、新民丛报等报刊,主张保皇立宪。在维新运动中其主要的贡献是主持时务报。时务报是清末维新派的重要言论机关报。1896年8月9日创刊于上海,由汪康年、黄遵宪策划创办。汪康年任总经理,梁启超任总主笔,梁曾在该报发表过论报馆有益于国事、变法通议等宣传变

2、法思想的名作。以时务报政论为代表的报刊政论文章,被誉为“时务文体”,风行各地、群起仿效。该报为旬刊,线装书式,每期32页共三万多字,其中近一半篇幅为译介西学和外国时事的域外报译。后由于受到顽固守旧势力的排挤,梁启超离职,由汪康年继续主持。1898年8月8日停刊。2. 怎样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采访路线?怎样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采访路线?(1)从记者采访的实践来看,首先要解决深入的态度问题,要下决心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深入到群众中去,深入到实际中去。因此应该摒弃以下这些态度: 把深入看做是一种短期行为。一个大的报道来了,就下去,报道一过,就不下去;编辑部抓得紧时就深入,抓得松时就不深入

3、。 深入是有条件的:愿意去离家近的地方,不愿意去离家远的地方;愿意去交通方便的地方,不愿意去交通不方便的地方;愿意去生活富裕的地方,不愿意去生活艰苦的地方;愿意去城市采访,不愿意去农村采访 下去不是全心全意扑在工作上,而是有种种个人打算。 (2)要深入新闻发生的现场。记者在解决了深入的态度问题之后,还要解决一个重要的问题:深入新闻发生的现场。要不要深入新闻发生的现场,是衡量记者是不是真正贯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采访路线的一个重要标志。 3. 论述1911年之前报刊思想上的发展。(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论述1911年之前报刊思想上的发展。(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正确答案:(1)早期资产阶

4、级改良派报刊思想rn 中国资产阶级的诞生和在部分具有资产阶级观点的知识分子中开展起来的政治改良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对报纸作用的认识(论述了报的多种功能提出办报目的是“立言”强调报纸对社会的变革作用提出言论自由要求要求国人自由办报)他们的办报思想和早期的舆论活动。rn 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早期的维新派的办报思想主要来自于王韬、郑观应、陈炽等人他们的报刊思想包括:rn 力荐西式报纸盛赞其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影响巨大;rn 认为报纸可帮助统治者“博采舆情”了解下情、通达帝命等;梁启超在论报馆有益于国是中把报纸作用概括为“去塞求通”即广译五洲近事详录各省新政博搜交涉要案庞载政治学艺要书。还将其

5、比作人的耳目、喉舌;谭嗣同提出报纸就是民史民口更有民主民权和言论自由的色彩。rn 谴责外国人在华报纸的抑中扬外、颠倒黑白、蛊惑人心;指出应自办报纸加强宣传;郑观应提出报纸的社会教育和社会公益作用多办报有利于国家安全和社会团结等。rn (2)戊戌变法时期改良派报刊思想 维新派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改良派为开展变法运动而进行的舆论准备。创办了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1896)等一系列政论报刊。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报刊思想。梁启超在海外办报新闻思想有所转变提出报馆的“两大天职”即“监督政府”“向导作用”。rn 报刊对于国家的积极作用概括为“通”:第一维新派极力阐述并努力实践报刊的“通西

6、情”特别是“通外情”的功能。重视报刊传播信息和稳定国家统治秩序的作用。第二强调并利用了报刊的开通民智的功能因而始终把开民智作为报纸的主要任务之一。第三重视并自觉地运用了报刊开通风气的功能即引导舆论的功能。第四开言路注重报纸在建设民主政治方面的作用。rn 对报刊性质的认识超出了早期维新派人士的程度。维新派已经把办报视为民众的当然权力和政治民主的体现意识到报刊反专制的战斗作用。rn 对报章文体、报人素质问题发表了见解提出制定报律的建议。rn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刊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新闻思想与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新闻思想均来自西方资产阶级的新闻学说他们的办报主张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革命派报刊活动

7、的轨迹与改良派的相反他们是从外到内他们的新闻思想与改良派的也有质的不同他们更注意汲取西方新闻学说中反封建的民主主义内涵因而更具有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革命性和战斗性。rn 公开承认革命报刊的党派性。资产阶级革命派明确宣布自己的报纸是“党报”和 “机关报”必须大力宣传革命党的纲领和主张。民报创刊时孙中山在发刊词中就强调要将“非常革新之学说其理想输灌于人心而化为常识则去实行也近”。他在旧金山指导少年中国晨报的工作时还说:“革命党是体报纸是用。有体有用我们党的宗旨和作用才能发挥出来两件事就是一件事”。rn 明确提出为革命办报的主张。在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辩论中革命派大批改良强调“民报革命报也以使人真知革命为

8、目的”即使是在国内出版不便倡言革命的报刊也巧妙地表达了它们为革命办报的宗旨。像民呼日报就一再强调“为民请命”“吊民伐罪”和“义师先声”。rn 把报纸视为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革命派将西方新闻学著作中流行的一家报馆比喻为一支军队、报纸的威力胜过四千毛瑟枪等观点加以引进大肆宣扬。秋瑾把她所办的报纸称为革命队伍中的一个“师团”。郑贯公则说:“报纸能宣布公理激励人心何异政令?报纸能声罪致讨以儆效尤何异裁判定案?报纸能密查侦察何异侦探暗差?报纸能布其证据直斥其人何异警察巡兵?报纸能与人辩诬讼冤何异律师?报纸能笔战舌战何异军人?”基于这种认识革命派报刊把揭露清政府的专制腐败、卖国虐民和激起人民的革命情绪作为

9、其主要内容。rn 记者应该先知先觉。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认为民众有“先知先觉”和“后知后觉”两种前者人少但应带领后者一起前进。记者应该是先知先觉者应尽自己的天职民报的发刊词中说:“惟夫一群之中有少数最良之心理能策其群而进之使最宜之治法适应于吾群吾群之进步适应于世界此先知先觉之天职而吾民报所为作也。”这就是说记者对三民主义应先知先觉并用它来教育人民群众、鞭策人民群众向前进。rn 除上述几点外革命派报人还发表了一些鼓吹言论自由、重视开发“民智”。反映民意、指导舆论等方面的主张。但总的看来革命派报人的办报主张都比较零碎他们的 “先知先觉”观点还有唯心主义色彩和个人英雄主义的烙印。(1)早期资产阶级

10、改良派报刊思想中国资产阶级的诞生和在部分具有资产阶级观点的知识分子中开展起来的政治改良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对报纸作用的认识(论述了报的多种功能,提出办报目的是“立言”,强调报纸对社会的变革作用,提出言论自由要求,要求国人自由办报),他们的办报思想和早期的舆论活动。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早期的维新派的办报思想主要来自于王韬、郑观应、陈炽等人,他们的报刊思想包括:力荐西式报纸,盛赞其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影响巨大;认为报纸可帮助统治者“博采舆情”,了解下情、通达帝命等;梁启超在论报馆有益于国是中把报纸作用概括为“去塞求通”,即广译五洲近事,详录各省新政,博搜交涉要案,庞载政治学艺要书。还将

11、其比作人的耳目、喉舌;谭嗣同提出报纸就是民史民口,更有民主民权和言论自由的色彩。谴责外国人在华报纸的抑中扬外、颠倒黑白、蛊惑人心;指出应自办报纸加强宣传;郑观应提出报纸的社会教育和社会公益作用,多办报有利于国家安全和社会团结等。(2)戊戌变法时期改良派报刊思想维新派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改良派为开展变法运动而进行的舆论准备。创办了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1896)等一系列政论报刊。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报刊思想。梁启超在海外办报,新闻思想有所转变,提出报馆的“两大天职”,即“监督政府”“向导作用”。报刊对于国家的积极作用,概括为“通”:第一,维新派极力阐述并努力实践报刊的“通西情”

12、特别是“通外情”的功能。重视报刊传播信息和稳定国家统治秩序的作用。第二,强调并利用了报刊的开通民智的功能,因而始终把开民智作为报纸的主要任务之一。第三,重视并自觉地运用了报刊开通风气的功能,即引导舆论的功能。第四,开言路,注重报纸在建设民主政治方面的作用。对报刊性质的认识超出了早期维新派人士的程度。维新派已经把办报视为民众的当然权力和政治民主的体现,意识到报刊反专制的战斗作用。对报章文体、报人素质问题发表了见解,提出制定报律的建议。(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刊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新闻思想与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新闻思想均来自西方资产阶级的新闻学说,他们的办报主张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革命派报刊活动的轨

13、迹与改良派的相反,他们是从外到内,他们的新闻思想与改良派的也有质的不同,他们更注意汲取西方新闻学说中反封建的民主主义内涵,因而更具有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革命性和战斗性。公开承认革命报刊的党派性。资产阶级革命派明确宣布自己的报纸是“党报”和“机关报”,必须大力宣传革命党的纲领和主张。民报创刊时,孙中山在发刊词中就强调要将“非常革新之学说,其理想输灌于人心,而化为常识,则去实行也近”。他在旧金山指导少年中国晨报的工作时还说:“革命党是体,报纸是用。有体有用,我们党的宗旨和作用才能发挥出来,两件事就是一件事”。明确提出为革命办报的主张。在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辩论中,革命派大批改良,强调“民报革命报也,以使

14、人真知革命为目的”,即使是在国内出版不便倡言革命的报刊,也巧妙地表达了它们为革命办报的宗旨。像民呼日报就一再强调“为民请命”“吊民伐罪”和“义师先声”。把报纸视为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革命派将西方新闻学著作中流行的一家报馆比喻为一支军队、报纸的威力胜过四千毛瑟枪等观点加以引进,大肆宣扬。秋瑾把她所办的报纸称为革命队伍中的一个“师团”。郑贯公则说:“报纸能宣布公理,激励人心,何异政令?报纸能声罪致讨,以儆效尤,何异裁判定案?报纸能密查侦察,何异侦探暗差?报纸能布其证据,直斥其人,何异警察巡兵?报纸能与人辩诬讼冤,何异律师?报纸能笔战舌战,何异军人?”基于这种认识,革命派报刊把揭露清政府的专制腐败、

15、卖国虐民和激起人民的革命情绪作为其主要内容。记者应该先知先觉。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认为民众有“先知先觉”和“后知后觉”两种,前者人少,但应带领后者一起前进。记者应该是先知先觉者,应尽自己的天职,民报的发刊词中说:“惟夫一群之中,有少数最良之心理,能策其群而进之,使最宜之治法适应于吾群,吾群之进步适应于世界,此先知先觉之天职,而吾民报所为作也。”这就是说记者对三民主义应先知先觉,并用它来教育人民群众、鞭策人民群众向前进。除上述几点外,革命派报人还发表了一些鼓吹言论自由、重视开发“民智”。反映民意、指导舆论等方面的主张。但总的看来,革命派报人的办报主张都比较零碎,他们的“先知先觉”观点,还有唯心

16、主义色彩和个人英雄主义的烙印。4. “朝”的本义是“早晨”,引申为“朝见”、“朝拜”、“朝廷”、“朝代”等义。词义引申的类型属于( )。A发散式“朝”的本义是“早晨”,引申为“朝见”、“朝拜”、“朝廷”、“朝代”等义。词义引申的类型属于( )。A发散式B线条式C混合式D其它正确答案:B5. 下列哪项权利不属于人格权?( )A.名誉权B.物权C.隐私权D.肖像权参考答案:B6. 试述邹韬奋从事新闻活动的事迹,以及对我们现在的启发、意义。试述邹韬奋从事新闻活动的事迹,以及对我们现在的启发、意义。正确答案:邹韬奋原名恩润笔名韬奋原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

17、出版家。rn (1)邹韬奋从事新闻活动的事迹rn 1922年任中华职业教育社编辑股主任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该社于1925年10月11日创办生活周刊邹韬奋1926年10月接任其主编。由此开始他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他从大学走上工作岗位的最初数年关心的是“职业教育”和“青年修养”。接编生活周刊后开始关心社会问题但目标仅是“力求政治清明”与“实业振兴”。rn “九一八”以后他迅速走出改良主义幻想的圈子投入抗日救亡的洪流而且在胡愈之等进步人士的帮助下开始学习革命理论。他写了大量慷慨激昂的“小言论”每期生活周刊上都有有时一期登三四篇。1932年1月9日他宣布生活周刊“最近已成为新闻评述性质的周报”。“一

18、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后的第二天生活周刊出版了两期“紧急号外”报道战地消息鼓舞军民斗志。1月30日又出版“临时紧急特刊”发表痛告全国同胞书。rn 对于邹韬奋和生活周刊的变化蒋介石和国民党当局大为不满曾派胡宗南同邹韬奋谈话要他“拥护政府“。邹韬奋据理反驳但预感到生活周刊可能被扼杀便于1932年1月建立生活书店与生活周刊社分开以保存实力。同年10月他写了与读者诸君告别一文备用。1933年6月18日民权保障同盟总干事杨杏佛被特务暗杀邹韬奋也被列入黑名单。他被迫于7月14日离开上海出国避祸。同年12月8日国民党政府下令查封生活周刊。16日生活出版了最后一期并刊登了邹韬奋在一年前写的告别文章。rn 从193

19、3年7月至1935年8月邹韬奋游历和考察了意大利、英国、瑞士、法国、比利时、荷兰、德国、苏联和美国写了30多万字的国外通讯在生活周刊和新生周刊上发表后汇集成萍踪寄语。rn 当他在国外得知杜重远因“新生事件”入狱的消息后他于1935年8月27日赶回上海下船后直接去运河监狱探望杜重远。随后即着手筹办新刊物。11月16日大众生活在上海创刊16开周刊。他在创刊号上发表我们的灯塔一文提出以“力求民族解放的实现封建残余的铲除个人主义的克服”为三大目标。北平传来“一二九”运动的消息他不仅在刊物上立即支持学生的正义运动还寄了几千份大众生活给北平市学联。1936年2月29日国民党政府查封了大众生活周刊。rn 1

20、936年3月7日生活书店创办永生周刊作为大众生活周刊的继续。该刊出至6月27日又被查封共出17期。rn 1936年3月初邹韬奋被迫出走香港。6月7日他主办的生活日报在香港创刊这是他一生中主编的惟张日报。他在发刊词中宣布:“本报的两大目的是努力促进民族解放积极推广大众文化这也是从民众的立场反映全国民众在现阶段内最迫切的要求”。与该报同时创刊的有生活日报星期增刊。该报出至7月31日自动停刊拟迁上海出版。但国民党政府不予登记结果只能出版生活星期刊。生活星期刊于1936年8月23日创刊周刊邹韬奋任主编兼发行人。11月23日邹韬奋和其他6位救国会负责人沈钧儒、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章乃器、王造时等同时被

21、捕史称“七君子”事件。他们在狱中8个月邹韬奋除出庭受审外就致力于读书和写作完成著译文稿三十多万字。rn 邹韬奋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主办过6刊报他既担任主编又是主要作者还要管经营积累了丰富的报刊工作经验。他还提出了许多卓有见地的办报主张特别是主编生活的一系列论述构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报刊思想。rn (2)邹韬奋的新闻活动对现在的启发与意义rn 邹韬奋在长期的报刊实践中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理论和见解主要有以下几点:rn 关于新闻言论自由问题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的国家和资本帝国主义所侵略的殖民地只有少数人享到言论自由的权利因为强有力的言论都在这少数人的掌握中”“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里却有多数人享到言论自

22、由的权利”。rn 密切联系读者热忱为读者服务。这是韬奋报刊活动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和经验。rn 报刊要有特点和个性。他强调新闻工作者要有“创造的精神”。rn 新闻记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rn 邹韬奋的报刊思想和实践经验有着鲜明的特色这就是“韬奋精神”。毛泽东说:“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这就是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们的地方”。这是对“韬奋精神”的精辟诠释。由于体现了这种精神邹韬奋所办报刊个个受到人民大众的欢迎。他的这种精神也是值得所有新闻工作者去认真学习的。邹韬奋,原名恩润,笔名韬奋,原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

23、版家。(1)邹韬奋从事新闻活动的事迹1922年任中华职业教育社编辑股主任,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该社于1925年10月11日创办生活周刊,邹韬奋1926年10月接任其主编。由此开始,他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他从大学走上工作岗位的最初数年,关心的是“职业教育”和“青年修养”。接编生活周刊后,开始关心社会问题,但目标仅是“力求政治清明”与“实业振兴”。“九一八”以后,他迅速走出改良主义幻想的圈子,投入抗日救亡的洪流,而且在胡愈之等进步人士的帮助下开始学习革命理论。他写了大量慷慨激昂的“小言论”,每期生活周刊上都有,有时一期登三四篇。1932年1月9日,他宣布生活周刊“最近已成为新闻评述性质的周报”。

24、“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后的第二天,生活周刊出版了两期“紧急号外”,报道战地消息,鼓舞军民斗志。1月30日,又出版“临时紧急特刊”,发表痛告全国同胞书。对于邹韬奋和生活周刊的变化,蒋介石和国民党当局大为不满,曾派胡宗南同邹韬奋谈话,要他“拥护政府“。邹韬奋据理反驳,但预感到生活周刊可能被扼杀,便于1932年1月建立生活书店,与生活周刊社分开,以保存实力。同年10月,他写了与读者诸君告别一文备用。1933年6月18日,民权保障同盟总干事杨杏佛被特务暗杀,邹韬奋也被列入黑名单。他被迫于7月14日离开上海,出国避祸。同年12月8日,国民党政府下令查封生活周刊。16日,生活出版了最后一期并刊登了邹韬奋在

25、一年前写的告别文章。从1933年7月至1935年8月,邹韬奋游历和考察了意大利、英国、瑞士、法国、比利时、荷兰、德国、苏联和美国,写了30多万字的国外通讯,在生活周刊和新生周刊上发表,后汇集成萍踪寄语。当他在国外得知杜重远因“新生事件”入狱的消息后,他于1935年8月27日赶回上海,下船后直接去运河监狱探望杜重远。随后,即着手筹办新刊物。11月16日,大众生活在上海创刊,16开周刊。他在创刊号上发表我们的灯塔一文,提出以“力求民族解放的实现,封建残余的铲除,个人主义的克服”为三大目标。北平传来“一二九”运动的消息,他不仅在刊物上立即支持学生的正义运动,还寄了几千份大众生活给北平市学联。1936

26、年2月29日,国民党政府查封了大众生活周刊。1936年3月7日,生活书店创办永生周刊,作为大众生活周刊的继续。该刊出至6月27日又被查封,共出17期。1936年3月初,邹韬奋被迫出走香港。6月7日,他主办的生活日报在香港创刊,这是他一生中主编的惟张日报。他在发刊词中宣布:“本报的两大目的是努力促进民族解放,积极推广大众文化,这也是从民众的立场,反映全国民众在现阶段内最迫切的要求”。与该报同时创刊的有生活日报星期增刊。该报出至7月31日自动停刊,拟迁上海出版。但国民党政府不予登记,结果只能出版生活星期刊。生活星期刊于1936年8月23日创刊,周刊,邹韬奋任主编兼发行人。11月23日,邹韬奋和其他

27、6位救国会负责人沈钧儒、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章乃器、王造时等同时被捕,史称“七君子”事件。他们在狱中8个月,邹韬奋除出庭受审外,就致力于读书和写作,完成著译文稿三十多万字。邹韬奋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主办过6刊报,他既担任主编,又是主要作者,还要管经营,积累了丰富的报刊工作经验。他还提出了许多卓有见地的办报主张,特别是主编生活的一系列论述,构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报刊思想。(2)邹韬奋的新闻活动对现在的启发与意义邹韬奋在长期的报刊实践中,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理论和见解,主要有以下几点:关于新闻言论自由问题,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的国家和资本帝国主义所侵略的殖民地,只有少数人享到言论自由的权利,因为强

28、有力的言论都在这少数人的掌握中”,“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里,却有多数人享到言论自由的权利”。密切联系读者,热忱为读者服务。这是韬奋报刊活动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和经验。报刊要有特点和个性。他强调新闻工作者要有“创造的精神”。新闻记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邹韬奋的报刊思想和实践经验有着鲜明的特色,这就是“韬奋精神”。毛泽东说:“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这就是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们的地方”。这是对“韬奋精神”的精辟诠释。由于体现了这种精神,邹韬奋所办报刊,个个受到人民大众的欢迎。他的这种精神也是值得所有新闻工作者去认真学习的。7. 为什么提问要讲究技巧?提问

29、有哪些主要技巧?为什么提问要讲究技巧?提问有哪些主要技巧?(1)提问要讲究技巧的原因 我们的采访对象是各种各样的,为了收到好的访问效果,必须要研究提问的技巧。 (2)提问的技巧主要表现在: 提问要看对象,一定要看对象的接受水平。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应由老年人回答的问题,向年轻人提出就不合适。向省委书记提出的问题,用在一个村长身上也不恰当。用采访知识分子那一套提问的办法去采访工人、农民,也往往效果不好。 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善于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使访问步步深入。为便于对方回答,先从最近发生的事问起,然后由近及远;先从容易答复的问题问

30、起,然后由易到难;先从表面看得见的现象问起,然后由表及里,深入事物的本质;先从对方熟悉的事、感兴趣的事问起,然后旁及其他,弄清事物的内部和外部联系。 抓住要害,提出对方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事实证明,这样的提问往往能得到采访对象的真实想法,效果很好。 提问具体。 要了解具体的东西,就要把问题提得具体。有了具体的东西,才能深入地认识一个事物的特征,才能在写作时进行具体的叙述和细致的描写,才能感染人。 两面间。 问正面,也问反面;问主要,也问次要;问优点,也问缺点;问长处,也问短处。这是全面了解一个事物和一个人所需要的。 提问要讲究方式。 提问方式要灵活多样,随机应变。提问的方式有正问、侧问、反问、

31、设问、追问、故问、借问、激问等。 8. 论述辛亥革命时期报刊业务的改进。论述辛亥革命时期报刊业务的改进。辛亥革命时期,随着报刊的发展兴旺,报刊业务工作有了长足进步,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报刊业务发展最快、改进最多的时期。报刊业务的改进,大体奠定了现代报纸的雏形,为五四以后报刊业务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报刊言论的加强和丰富。改良派和革命派报刊均重视言论,一般占到整个报纸的三分之一以上,论说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报刊的社会影响和声望。报刊政论文体多是“新民体”,语言晓畅,说理明晰,富于感情,比时务文章更加严密和犀利,学识水平更高,文字也更通俗,半文半白。出现了时事短评这种新的评论题材

32、,始创者是在日本出版的清议报,引起注意并为国内报纸纷起仿效的是上海时报。这类短评短小泼辣,生动鲜明,是这一时期政论中很有战斗力的一支轻骑兵。为新闻配“编者按”的做法很流行,经常使用文前按、文中按、编后等几种加按语的形式。 (2)新闻报道增多和改善。与戊戌时期相比,消息在报刊上的地位逐渐提高。各报普遍想方设法加强新闻报道工作,如增发专电、加聘特派记者和外省访事。一些革命派报纸,还经常刊登“特约从军访员”、“本社特派员”等采写的报道革命军事行动的专电和消息。老牌的报纸也开始注意注意改进新闻报道业务。改变过去只按本埠、外埠等为新闻分类的方法,出现政治新闻、国际新闻、社会新闻、商业新闻等门类,报道面日

33、趋扩大。新闻体裁和写作有所进展。消息写作有的开始注意细节,写的较有现场感。新闻通讯在报纸上普遍出现,但还没有固定称呼,有的通讯夹叙夹议,已颇类似特写。新闻采写受到重视,新闻记者队伍有所扩大,从业者有不少是新式学堂毕业的学生,记者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3)编辑工作的进步。报纸版式有了很大改进,采用白报纸两面印刷的对开日报日益增多。版面划分为几个横栏的编排方法通行开来,完全告别了书本式。稿件编排开始打破原来的框框,把一些重要的专电、消息、通讯或论说放在文字版的头条。还按稿件的重要程度使用大中小不同的字体。文章开始使用标点断句。栏目设置越来越细。标题的制作逐步改进,打破4个字、6个字一句,以消息发

34、生地冠题等俗套,标题出现了多行题、通栏题。大部分报纸均设置文艺副刊,新闻图片、时事漫画开始受到重视,普遍刊用照片。发行和广告普遍受到重视,注意报刊的经营和管理,力图把报纸办成资本主义企业。 报刊业务的上述改进,大体奠定了现代报纸的雏形,为五四以后报刊业务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9. “(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个通讯社,于1904年在广州创办。“(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个通讯社,于1904年在广州创办。本题答案:中兴通讯社10. 简述新闻舆论监督的内容和重点。简述新闻舆论监督的内容和重点。本题答案:第一,反映人民群众意见、建议,作为党和政府实施决策的参考;第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第三,极端个人主义的

35、价值取向;第四,反科学的意识形态;第五,腐败行为。11. 小报在南宋时期风行并扩散到京外地区,时人隐称为( )。A、新闻B、进奏院状C、朝报D、阁抄小报在南宋时期风行并扩散到京外地区,时人隐称为( )。A、新闻B、进奏院状C、朝报D、阁抄本题答案:A12. 简述垂直与水平混合式版面的主要特点。简述垂直与水平混合式版面的主要特点。(1)版面编排以横为主,横竖结合。如在版面左侧或右侧刊登一些竖新闻,使版面横竖结合,避免单调。 (2)头版在变化中讲求连续。版面样式的连续和秩序主要通过那些固定的部分如刊头、索引和带花边的摘要取得。重要内容摘要和带花边的索引成为第一版的固定成分。一些报纸还强调内页各部分

36、的第一版,对此按头版标准处理。 (3)特别重视图片的作用,使图片成为版面的核心。图片的剪辑编排更具有艺术性。 (4)标题字号比水平式版面减小,同一版上用粗体字和细体字形成强烈对比,不再强调字体的变化,而注重字体的一致性。一块版上稿件数量减少,为报纸创造了一种结构生动而平稳的期刊式外表。 (5)基本栏减少、加宽,使版面更加优雅、简单。对重要新闻或有特色的长新闻加框,框的尺寸可以很大,框内的新闻往往配上图片,框线用细线。 13. 20世纪30年代是旧中国上海广告业的鼎盛时期,当时上海三十多家广告社和广告公司中,华商、联合和美商克劳及美20世纪30年代是旧中国上海广告业的鼎盛时期,当时上海三十多家广

37、告社和广告公司中,华商、联合和美商克劳及美商美灵登是其中的四大广告公司,规模最大的是华商广告公司。错误“华商”改为“联合”。14. 简述专访的文体特征和写作要领。简述专访的文体特征和写作要领。(1)专访的文体特征 专访强调的是“访”,它是由“访问”脱胎而成的一种文体。 与其他新闻文体相比较,专访更注重采访手段,专访是正式访问。记者有备而来,事先 怀着一个比较明确的、专门的采访目的,多数采访是按预先准备好的既定方案进行。一般来说,正式的访问之前,记者已完成了文体认定。 专访强调的是“专”,即非专不访,访专人、谈专题。 a“专”在采访对象上 它是专门对“人”进行采访的,是事先经过选择的“特定的被访

38、问者”、“专门的采访对象”。 b“专”在内容上 即突出专题性,回答“特定的问题”;突出专一性,某些侧面。 c“专”在独家的角度上 专访所选择的被访问对象和所报道的内容,要有做专题的新闻背景或者特定的新闻价值。 专访的内容是访问活动的实录。 实录包括正式访问时的话题、氛围、现场、记者与被采访者的交流等。一般来说,专访有三个要素:被访者、记者、现场。通过这些要素营造一种记者、被访者、读者三方同在的时空效果,实现读者与被访者的“近距离交流”。 叙述角度一般是记者直接出场,主要以第一人称写作 记者以见证人的身份把读者带入现场,代表读者向被访者提问。专访中记者更加主动,主观色彩比较鲜明,一定意义上记者位

39、于主角地位,引领和控制问题与采访过程。 专访的结构以问答体为主 专访文体是访问活动的实录,所以选择问答体为主要形式是顺理成章的。多数专访采取了显形问答体,有些专访根据报道效果的需要,也可以处理为隐性问答的散文体。 (2)专访的写作要领 专访的写作要领主要是分析与研究如何把访问的内容和过程叙述出来。专访的叙述方法主要有以下三大类: 问答整理式 这是最常见的叙述方式之一,也是最简单,又最能体现专访文体特征的叙述方式。其写作要领就是实录经过整理后的采访过程,以记者提问、受访者回答的问答体发表。问答整理式的优势在于能最大限度地再现访谈内容,其实录性、可信性与可读性强。 散文处理式 散文处理式,也可称为

40、隐性问答体。它基本摆脱了一问一答的模式,记者可根据专访报道的需要自由取舍问答的内容,并灵活地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法,穿插叙述访问的情景、过程,或者勾画被采访者的形象、性格等。 口述实录 这种处理方式的写作要领是全文集中记录被访问者的口述,也就是说,把现场的记者和记者所提的问题都删除掉,或者非常淡化地处理,主要保留被访问者的谈话。口述实录的优点在于它使得被访问者和读者之间形成了一种直接交流,因而这种专访令人读起来更亲切、可信。 15. 当前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体,不需要树立主流政治思想,而主要是要注意节目的娱乐性和观赏性。( )当前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体,不需要树立主流政治思想,而主要是要注意节

41、目的娱乐性和观赏性。( )参考答案:16.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广告业的恢复和发展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广告业的恢复和发展表现在哪几个方面?(1)组建公私合营的广告公司:在公私合营的改造高潮中,广告行业也有了新的发展,全国各主要城市对原有的广告从业人员进行思想教育,逐步克服资本主义经营作风,开始树立为生产者、为消费者、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把分散的各自经营的私营广告业,改造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公私合营广告公司。 (2)进一步加强对广告的管理:一些城市对原有的广告管理法规作了补充和修订,或根据本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发布新的广告管理法规。此外,天津、上海、广州等市都实行了广告登记收费的管理

42、办法和刊播广告的审批制度。 (3)中央领导关心广告工作:1956年5月,刘少奇同志视察中央广播事业局,对当时轻视广告的思想提出批评,肯定了广告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积极作用。刘少奇同志的讲话,说明了国家对广告事业的关心,有力地推动了下一阶段广告事业的发展。 17. 国际广告代理制的发展经历了以下( )阶段。 A媒介直接贩卖报纸版面 B单纯媒介代理 C广告的技术服务 D国际广告代理制的发展经历了以下()阶段。A媒介直接贩卖报纸版面B单纯媒介代理C广告的技术服务D近代广告代理E广告代理行销ABCDE18. 简述影响新闻媒介定位的媒介内部条件。简述影响新闻媒介定位的媒介内部条件。影响媒介定位的内部因素

43、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媒介的资金、设备和技术条件,这是媒介运行的“硬件”。无论媒介新创办或者改版,都需要“硬件”保障。 (2)媒介的人力资源、体制与管理水平,这是媒介运行的“软件”。人力资源指媒介拥有各类专业人员的数量、人员素质及其水平。人力资源历来是制约媒介各项策划的重要因素,因为一切策划方案都要靠恰当的人去完成,策划实施效果首先取决于人的努力。 (3)媒介进行传播的符号因素。媒介的信息传播总要凭借一定的符号来实现,而不同的媒介有着不同的符号体系,因此新闻传播策划必须要以媒介的符号因素为依据。对媒介实现传播的符号因素进行分析和把握,对媒介定位以及媒介产品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每一个媒介

44、都应该根据自身的符号系统扬长避短,使媒介潜在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媒介内部的各项因素也是相互关联,而且能够彼此转化。“硬件”方面的因素可以转化为“软件”方面的因素,“软件”的优势也可以转化为“硬件”的优势;“软件”和“硬件”中的不同因素也可以相互转化。 19. 含义论含义论正确答案:含义沦是从社会学角度对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提出的理论之一。含义论把行为当作内心理解的产物也就是说个人行为是个人对我们文化具有共同解释的符号、形象或事件的意义理解的产物。含义论倡导者认为有三种“世界真实”:客观世界真实;媒介通过连续不断报道而呈现的世界真实;受众内心存在的世界真实。受众的行为是从其内心对世界的理解

45、出发的。而受众内心存在的世界真实一方面来自对客观世界的亲身感受另一方面则深深受到媒介的影响。不少研究者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人员集体确定对社会现实的解释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即媒介对现实的描绘在含义的确定、延伸、替换和稳定这四个方面发挥了主导效应。含义沦是从社会学角度对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提出的理论之一。含义论把行为当作内心理解的产物,也就是说,个人行为是个人对我们文化具有共同解释的符号、形象或事件的意义理解的产物。含义论倡导者认为有三种“世界真实”:客观世界真实;媒介通过连续不断报道而呈现的世界真实;受众内心存在的世界真实。受众的行为是从其内心对世界的理解出发的。而受众内心存在的世界真实

46、一方面来自对客观世界的亲身感受,另一方面则深深受到媒介的影响。不少研究者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人员集体确定对社会现实的解释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即媒介对现实的描绘在含义的确定、延伸、替换和稳定这四个方面发挥了主导效应。20. 简述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简述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新闻界有一句行话,叫做“七分采,三分写”。新闻采访与写作之间是一种辩证关系。 (1)新闻写作必须以采访为基础,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从认识的过程看,尽管对客观事实的认识贯穿整个采访写作过程,但是,认识事实的任务基本上在采访阶段完成。因此,先有采访,后有写作,这是由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基本原则决定的。同时,新闻采访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新闻写作的质量,只有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采访,才能为记者提供丰富的原始素材。 (2)在事实成为新闻的转化过程中,新闻写作是一个必经阶段和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采访活动也要受写作的制约和检验,新闻的写作对于采访有能动作用。记者掌握了新闻写作的规律和技巧,可以指导他们的采访活动,使他们的提问、信息收集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 总之,按照唯物主义的辩证观点,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既要深入采访,又要讲究写作,二者不可偏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