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花洞隧道施工小结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79856004 上传时间:2022-04-2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52.5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排花洞隧道施工小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排花洞隧道施工小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排花洞隧道施工小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排花洞隧道施工小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排花洞隧道施工小结(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DK32+802.5排花洞隧道施工小结一.开竣工日期:开工日期:2009年03月05日竣工日期:2011年12月30日二.工程概况:隧道位于重庆市渝北区御临镇,属中深切割的侵蚀、剥蚀低山地貌,总体上隧道区地形呈两山一槽的形态。隧道区内最高海拔700.46m,最低海拔高160m,相对高差540.46m。本隧进口里程DK30+320,出口里程DK35+285,中心里程DK32+802.5,隧道全长4965m,坡度采用人字坡,隧道出口位于曲线上。设计隧道围岩段落划分为:级围岩94m,占全长1.91%,级围岩1954m、占全长39.62%,级围岩1723m、占全长34.94%,级围岩1161m、占全长

2、23.54%;本隧于DK34+000线右侧设横洞一座,横洞与线路斜交,横洞坡度0.7%,全长537m;于进口端线路中线左侧30m处设置长1805m的平行导洞。本隧道的不良地质有:煤层瓦斯、岩溶、滑坡、膨胀岩、顺层偏压等。三. 临时设施1生活及生产用房:本着方便生产、便于管理的原则,集中设置生活区2处,生活、办公房屋2500m2,生活办公用房采用租用当地民房和活动板房。生产用房靠近各洞口布置,采用轻型型钢结构和砖瓦结构,生产用房8000m2。生产区设置围护。2施工便路:排花洞隧道进口位于渝北区龙兴镇排花村与洞口村交接处,须修建施工便道500m,出口与相连,须修建施工便道6km。排花洞隧道出口位于

3、洛碛镇太洪场村,施工便道利用在渝宜高速公路DK37+700左侧开口设置匝道进入施工现场。3施工用电:在进口配置2台1000KVA变压器和1台400KW变压器、出口和横洞口各配置2台800KVA变压器,进洞超过800m后高压进洞,在各作业面增加1台500KVA移动式变压器。4施工用水进出口施工采用打井取水,经高压水泵抽至高山水池,即可满足隧道施工用水。每个工区建一座100m3的高山水池,相对高差50m左右,铺设100mm供水管路至洞内。5、施工供风在隧道进口和出口两工区分别设10台和8台,横洞设7台SA-5150W型(单机风量20m3/min)电动空压机组成的空压机站一座,为正洞供风,供风管均采

4、用150mm钢管。6、拌合站混凝土集中搅拌站进出口各设置1座,在进口设1座HZN90A型拌合楼,出口设1座HZN90A型拌合楼。7、钢筋、钢构件加工厂本隧进出口各设一钢筋、钢构件加工厂,主要用于对线内路基、桥涵、隧道钢筋、衬砌台车、钢拱架、防水板作业平台和仰拱栈桥等的集中加工生产。四.施工人员及投入的施工机具根据本隧道工程量、施工特点及工期安排,计划上场人员580人。劳动力配置及投入机具见下表。劳动力配置表队伍名称人数(个)担负主要任务隧道一队240正洞进口及平导工区的开挖、支护、衬砌隧道二队170正洞出口工区的开挖、支护、衬砌隧道三队170横洞及横洞工区正洞的开挖、支护、衬砌小计580机具投

5、入表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挖掘机CAT320C台4装载机WA380台4红岩自卸车台16砼拌合站HZN90型套1进口砼拌合站HZN90型套1出口发电机250kw台4变压器1000KVA、800 KVA、500KVA台720m3电动空压机台25空压机台4插入式振动器ZN30台20凿岩机YT28台30钢筋钢筋弯曲机台2钢筋切割机台2钢筋调直机台2电焊机BX1500台20砼罐车HNJ5291GJB台10高压水泵3BA-2台6管棚钻机KR801412台2风镐G10台32砼输送泵HBT60台4超前钻机RPC150台1湿喷机TK-961台5注浆机KBY-50/70台8全液压衬砌台车自制台4钻孔台车自制台4五.

6、施工方法本隧道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开挖采用YT28风枪钻眼爆破,挖掘机、装载机配合自卸式汽车装运;喷射砼采用湿喷工艺,降低回弹量和粉尘;砼衬砌全部采用全断面液压钢模衬砌台车和泵送砼作业。软弱围岩段施工始终坚持“弱爆破、短进尺、早封闭、勤量测、紧衬砌”的原则。在施工中积极推广应用国内外隧道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投入大型机械设备,形成挖、装、运、锚、衬等多条机械化作业线;施工中进行超前地质预报,采用先进的测量、探测技术,取得围岩状态参数,通过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及时反馈,指导施工。(一)进洞施工本隧采用大管棚法进洞,具体作法:沿明暗洞交界里程,从上到下逐层开挖,开挖至隧底标高后,架立三榀18号工字钢架

7、,最里面的一榀紧贴仰坡面放置,钢架间距50cm,纵向采用22钢筋连接(间距1),经测量检查,同隧道开挖断面一致后,与仰坡锚杆焊接固定,按设计要求沿格栅钢架外轮廓施作150钢管作为导向管,与三榀格栅钢架焊接牢固,浇注套拱混凝土,形成洞室轮廓。待套拱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采用地质水平钻机钻进并顶进长管棚钢管。接头采用丝扣连接,丝扣长15cm,为使钢管接头错开,编号为奇数的第一节管采用3m钢管,编号为偶数的第一节钢管采用6m钢管,以后每节均采用6m钢管,管棚入土长度符合设计要求。注浆采用间隔法注浆。在套拱保护下按侧导坑开挖法进行洞内开挖。洞口加强防排水,洞口场地形成向外3%的纵坡,以利排水,并做好临

8、时排水系统,防止积水长时间浸泡墙脚和隧底,造成边墙围岩失稳。(二)开挖及初期支护本隧采用钻爆法开挖, II级围岩采用全断面法开挖;III级围岩采用台阶法开挖;IV级围岩深埋段采用台阶法开挖,IV级围岩浅埋、偏压段及通过膨胀岩地段采用台阶法或CD法开挖;V级围岩深埋段采用大拱脚台阶法或CRD法,V级围岩偏压段及通过膨胀岩地段采用CRD法或大拱脚台阶法开挖,各级围岩月进度分别为平导级围岩进度指标为230m/月,级围岩进度指标为140m/月,级围岩进度指标为90m/月;正洞级围岩进度指标为130m/月,级围岩进度指标为70m/月,级围岩进度指标为35m/月。 本隧、级围岩采用42小导管进行超前支护,

9、级围岩采用22砂浆锚杆超前支护,开挖前采用YT-28风动凿岩机沿拱部开挖轮廓线外施钻,成孔后安装超前小导管或锚杆, 小导管与钢架焊接牢固,沿小导管布置线喷C20混凝土形成止浆盘,采用KBY50/70双液注浆泵进行注浆作业。初期支护紧跟开挖面及时施作,尽量减少围岩暴露时间,抑制围岩变形,防止围岩在短期内松弛剥落。格栅钢架或工字钢架、钢筋网和锚杆在洞外构件厂加工,人工安装钢架,挂设钢筋网,风动凿岩机施作系统锚杆,机械手湿喷混凝土作业。锚杆安装采用凿岩机钻孔,钻进至设计深度后,高压风清孔;检查孔中是否有异物堵塞;若有,应清除干净,再将锚杆插入孔内,锚杆外露长度满足安装止浆塞、垫板螺栓为宜;将止浆塞通

10、过锚杆外露端打入10cm左右,安装垫板及螺母,此时不宜上紧。隧道钢筋网预先在洞外钢构件厂加工成型。钢筋类型及网格间距按设计要求施作。钢筋冷拉调直后使用,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或片状锈蚀。安装搭接长度为12个网格,采用焊接。砂层地段先铺挂钢筋网,沿环向压紧后再喷混凝土。钢筋网随受喷面起伏铺设,与受喷面的间隙一般不大于3cm。与锚杆或其它固定装置连接牢固。开始喷射时,缩短喷头至受喷面的距离,并调整喷射角度,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4cm。喷射中如有脱落石块或混凝土块被钢筋网卡住时,及时清除。本隧道、级围岩地段采用工字钢架或格栅钢架支护,级围岩采用拱部三肢格栅钢架支护,钢架按设计预先在洞外钢构件

11、厂加工成型,在洞内用螺栓连接成整体。本隧道喷射混凝土采用洞外自动计量拌合站拌合,采用湿喷混凝土作业,喷射混凝土作业时,分初喷和复喷二次进行。初喷在开挖后立即进行,以尽早封闭暴露的开挖面,防止表层风化剥落。复喷混凝土在系统锚杆、钢筋网、钢架安装后进行,尽快闭合支护整体受力,以抑制围岩变位。钢架间用混凝土复喷平整,并有足够的保护层。(三)二次衬砌、仰拱及填充施工施工仰拱及填充施工采用自制移动式栈桥进行混凝土浇注,解决仰拱、填充施工和运输之间相互干扰的矛盾。仰拱施工紧跟隧道下部开挖面进行,待喷锚支护全断面施作完成后,开挖仰拱并采用简易拱架,浮放模板浇筑;填充在仰拱混凝土终凝后开始施工。施工工艺流程图

12、如下图所示:设槽形挡头模测量设置安装仰拱钢筋开挖清浮碴隐检灌筑砼捣固抽排水接缝处理、安装止水带混凝土生产、运输养护 仰拱施工工序流程图隧道防水采用防水加无纺布,防水板采用EVA复合式防水板,厚度不小于1.5mm,单位质量不小于300g/m2,无纺布厚度不小于3mm,重量不小于400 g/m2,用穿有塑料焊垫的水泥钉沿隧道轮廓从上向下钉挂无纺布,塑料焊垫梅花型布置,间距拱部0.50.5m,边墙1.01.0m。将防水板从台车顶左、右对称沿隧道轮廓展开,并用齐头短木棒将瓦斯隔离板沿隧道轮廓撑开。使瓦斯隔离板紧贴无纺布,并且保持松紧适度,幅与幅之间的搭接长度不小于10cm。沿塑料焊垫周边压紧瓦斯隔离板

13、,热熔瓦斯隔离板与塑料焊垫,使二者热熔粘接,起到固定瓦斯隔离板的作用。开启双轮自动爬焊机,调试好温度及爬行速度,待温度达到后进行试焊。当试焊可行后,进行正式焊接。将瓦斯隔离板接缝压入爬焊机热楔,开动爬焊机,手扶控制方向,爬焊机走过后,接缝形成两条宽1cm间距5cm的焊缝。本标段隧道正洞设计为复合式衬砌,二次衬砌施工前,要求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量测监控数据表明位移率明显减缓、收敛值拱脚附近小于0.2mm/d和拱顶下沉小于0.15mm/d,方可施作二次衬砌。隧道正洞混凝土衬砌,采用两台全断面液压衬砌台车,衬砌混凝土一次施工长度12m,采用混凝土输送车运输,混凝土输送泵作业,由下向上、对称分

14、层、先墙后拱灌筑,入模倾落自由高度不超过2.0m,机械振捣;混凝土采用自动计量拌合站生产,其设置满足冬季施工要求。 混凝土灌筑前做好钢筋的布设工作,钢筋角隅处要加强振捣,并做好防水层铺设及各类预埋件、预留孔、沟、槽、管路的设置。隧道衬砌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见下图附属洞室衬砌混凝土作业采用钢制整体式模板,与正洞衬砌同时施作,灌筑成整体结构。附属洞室防水层,在洞外按洞室三维模型加工防水层,直接镶入洞室内与正洞防水板焊接成一体。施工中应注意衬砌施工缝不得设于附属洞室处。(四)电缆槽水沟施工隧道内设置双侧电缆槽,沟槽结构外缘距同侧轨道距离为2.2m;电缆槽设置盖板,能开启维护。隧道两侧边沟基座和两侧电缆

15、沟基座与侧壁现场立模浇筑,盖板采用预制安装的方法施工,在拌合站内集中预制。六. 采用的主要建筑材料、试验试压情况1.钢筋采用达钢、重钢等钢铁厂产一、二级钢筋。有厂家的出厂合格证和质量检验报告单,并经监理工程师抽检合格后使用。 2.水泥采用普通P.042.5水泥。有厂家的出厂合格证和质量检验报告单,并经监理工程师抽检合格后使用。施工准备台车移位台车定位1、中线水平放样检查2、铺设衬砌台车轨道1、水平定位立模2、拱部中心线定位立模3、边墙模板净空定位4、清理基层,涂脱模剂 1、安装纵向、环向盲管2、挂设防水板3、设置橡胶止水条1、自检2、监理工程师隐检安设防排水材料隐蔽检查灌筑混凝土脱模、台车退出

16、养 护混凝土拌制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泵送地质雷达检测注 浆结 束不密实密实 二次衬砌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图3.砂石料采用坚硬耐久,级配良好的机制粗砂(碎石),各项性能指标符合相关规范规程要求。4.水采用饮用水,符合砼及砂浆拌合用水要求。 5.片石厚度15cm,强度大于MU40,无风化、裂纹、水锈,符合铁路砼与砌体施工规范的有关要求。 6.本隧共制作砼试件6240组,砂浆试件4670组,合格率100%。七.工程质量评价本隧施工过程中,严把原材料关,严格配合比计量。二次衬砌砼表面密实平整、颜色均匀、无露筋、蜂窝、孔洞、疏松、麻面和缺棱掉角等缺陷,砼内实外光。整座隧道外表美观,结构尺寸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17、单位工程评定优良。八、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情况施工中精心保护原有植被。对合同规定的施工限界外的植物、草皮、树木等做到维护原状,砍伐树木和其它经济植物时,事先征得所有者和业主的批示同意,无超范围砍伐。永久用地范围内的裸露地表采取保护和按设计要求采取工程措施覆盖,防止水土流失;临时工程用地选择在植被稀少地段,临时用地使用完后恢复至原有的地形地貌。九、文明施工和创建文明工地情况施工中做到“两通三无五必须”,即:施工现场人行道畅通;施工工地沿线单位和居民出入口畅通。施工中无管线高放;施工现场排水畅通无积水;施工工地道路平整无坑塘。施工区域与非施工区域严格分隔,施工现场挂牌施工;管理人员佩戴胸卡上岗;工地

18、现场施工材料堆放整齐;工地生活设施文明;工地现场开展以创文明工地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工作。十. 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及处理情况无十一. 变更设计的原因及次数该隧道共有三十次变更,第一次变更: 编号渝利I标隧变【2009】007号,隧道施工里程DK30+600DK30+620揭示岩体稳定性较差,根据2009年9月9日四方会议纪要,将DK30+600620段围岩级别由级变为级,采用级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采用I20工字钢架加强支护,间距0.8m/榀,拱部设41根42超前小导管支护。第二次变更: 编号渝利I标隧变【2009】022号,平导掌子面开挖到PD31+257时,在PDK31+257262处

19、揭示出一溶洞,该溶洞由拱腰向上发育,下窄上宽,向上发育约810m,左右侧发育宽度深不可见,溶洞内无填充物,有水呈股状流出,根据2009年11月24日四方会议纪要,在PDK31+255262溶洞壁施作喷锚支护,于隧道出露部分增加一层6mm厚钢板,泵送砼填充溶腔,并吹沙弃填形成缓冲层。第三次变更: 编号渝利I标隧变【2010】028号,排花洞隧道进口施工至DK34+622掌子面揭示岩体稳定性较差,岩体破碎,拱顶及左侧掉块较严重,根据2009年12月22日四方会议纪要,将DK34+592622段围岩级别由级变为级,采用级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采用拱墙格栅钢架加强支护,钢架间距1m/榀,拱部设42超前小

20、导管支护。 第四次变更: 编号渝利I标隧变【2010】010号,排花洞隧道掌子面施工至DK33+984揭示岩体稳定性较差,根据2010年2月9日四方会议纪要,将DK33+964984段围岩级别由级变为级,采用级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采用拱墙格栅钢架加强支护,钢架间距1m/榀,拱部设42超前小导管支护。第五次变更: 编号渝利I标隧变【2010】022号,平导掌子面施工至里程PD31+860时,开挖揭示出地质情况为中层状灰岩,3月12日放炮是时,PD31+860拱顶朝小里程方向出现垮塌,揭示出小溶腔,溶腔纵向长3m,溶腔内充填软塑状黄色粉质粘土。根据2010年3月16日四方会议纪要,PDK31+85

21、5875段围岩超级别维持级不变,加强支护采用I12.6型钢钢架,钢架1m/榀。第六次变更: 编号渝利I标隧变【2010】036号,隧道掌子面施工至里程DK31+247,遇一溶洞,溶洞宽2m,深不见底,此溶洞与平导PDK31+257溶洞相通,围岩稳定性较差,根据2010年4月12日四方会议纪要,将DK31+240DK31+260段围岩级别由级变更为不级,衬砌采用级型复合式衬砌,加强支护采用I20b工字钢架,钢架0.6m/榀。第七次变更: 编号渝利I标隧变【2010】043号,隧道进口施工至DK32+200掌子面揭示灰岩,在正洞左侧边墙DK32+195出现一溶洞,位于拱腰处,宽约0.81m,高约2

22、2.5m,长大约5m,围岩两侧灰岩层理不清,岩体较破碎,岩体稳定性较差,根据2010年4月27日四方会议纪要,将DK32+195DK32+215段围岩级别由级变为级,采用级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采用工字钢架加强支护,拱部设42超前小导管支护。第八次变更: 编号渝利I标隧变【2010】067号,隧道进口施工至DK32+250掌子面揭示灰岩,在正洞拱顶DK32+238出现一呈椭圆形溶腔,直径1m,围岩稳定性较差,根据2010年6月29日四方会议纪要,将DK32+245DK32+265段围岩级别由级变为级,采用级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采用工字钢架加强支护,拱部设42超前小导管支护。第九次变更: 编号渝利

23、I标隧变【2010】069号,隧道进口施工至DK31+533掌子面揭示岩体稳定性较差,根据2010年6月26日四方会议纪要,将DK31+533DK31+553段围岩级别由级变更为级,采用复合式衬砌,拱部采三肢格栅钢架加强支护,间距1.5m/榀。第十次变更: 编号渝利I标隧变【2010】071号,排花洞隧道进口施工至DK33+473掌子面揭示岩体稳定性较差,根据2010年7月7日四方会议纪要,将DK33+456DK33+481段围岩级别由级变为级,采用级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采用工字钢架加强支护,拱部设42超前小导管支护。第十一次变更: 编号渝利I标隧变【2010】073号,隧道进口施工至DK31

24、+574掌子面揭示灰岩,在正洞左侧拱脚出现一溶洞,洞口呈一不规椭圆形,洞口高度约1.52.5m,宽1.52.1m,溶洞向线路方向延伸约10m后见一大厅,最宽处约23m,长约42m,DK31+585616段溶洞底部充填软粘土,根据2010年7月10日四方会议纪要,将D DK31+574DK31+595段围岩级别由级变为级,采用级型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采用工字钢架加强支护,拱部设42超前小导管支护。DK31+595DK31+616段围岩级别由级变为级,采用级型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采用工字钢架加强支护,拱部设42超前小导管支护。DK31+575DK31+580喷射C25砼封闭溶腔,并泵送砼形成护拱。

25、第十二次变更: 编号渝利I标隧变【2010】075号,排花洞隧道进口施工至DK32+274掌子面揭示岩体稳定性较差,在DK32+274左拱顶见一小溶腔,溶腔口呈长条形,长约1.2m,宽约0.7m ,向上约2.53.0m即封闭,根据2010年7月16日四方会议纪要,将D DK32+265DK32+270段围岩级别由级变为级,采用级型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采用工字钢架加强支护,拱部设42超前小导管支护。DK32+270DK32+290段围岩级别由级变为级,采用级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采用工字钢架加强支护,拱部设42超前小导管支护。第十三次变更: 编号渝利I标隧变【2010】082号,隧道进口施工至DK

26、32+290掌子面揭示围岩破碎,岩体稳定性较差,根据2010年7月30日四方会议纪要,DK32+290DK32+320段围岩级别由级变为级,采用级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采用工字钢架加强支护,拱部设42超前小导管支护。第十四次变更: 编号渝利I标隧变【2010】088号,隧道进口施工至DK32+320掌子面揭示岩体稳定性较差,根据2010年8月13日四方会议纪要,DK32+320DK32+330段围岩级别由级变为级,采用级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采用工字钢架加强支护,拱部设42超前小导管支护。第十五次变更: 编号渝利I标隧变【2010】089号,排花洞隧道进口施工至DK32+352掌子面揭示岩体稳定性

27、较差,根据2010年8月17日四方会议纪要,将DK32+332DK32+352段围岩级别由级变为级,采用级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采用格栅钢架加强支护,拱部设42超前小导管支护。第十六次变更: 编号渝利I标隧变【2010】090号,排花洞隧道进口施工至DK31+632,掌子面揭示拱顶见一处溶蚀性裂隙及溶缝,围岩整体稳定性差,根据2010年8月17日四方会议纪要,将DK31+630DK31+648段围岩级别由级变为级,采用级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采用I18工字钢架加强支护,钢架1m/榀,拱部设42超前小导管支护。第十七次变更: 编号渝利I标隧变【2010】094号,排花洞隧道进口施工至DK32+330

28、掌子面揭示岩体稳定性较差,根据2010年8月18日四方会议纪要,将DK32+330DK32+340段围岩级别由级变为级,采用级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采用工字钢架加强支护,拱部设42超前小导管支护。第十八次变更: 编号渝利I标隧变【2010】104号,排花洞隧道进口施工至DK32+425掌子面揭示岩体稳定性较差,根据2010年9月7日四方会议纪要,将DK32+425DK32+440段围岩级别由级变为级,采用级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采用工字钢架加强支护,拱部设42超前小导管支护。第十九次变更: 编号渝利I标隧变【2010】100号,排花洞隧道进口施工至DK32+360掌子面揭示出一溶洞,无填充物,出露

29、于隧道DK32+360368段,溶洞位于拱顶,左侧有水呈股状流出,根据2010年8月30日四方会议纪要,对溶腔进行了喷射C25砼封闭,并泵送砼形成护拱。第二十次变更: 编号渝利I标隧变【2010】109号,排花洞隧道进口施工至DK33+241掌子面揭示岩体稳定性较差,根据2010年9月13日四方会议纪要,将DK33+241DK33+211段围岩级别围岩级别维持级不变,拱部采用三肢格栅钢架加强支护,钢架1.5m/榀。第二十一次变更: 编号渝利I标隧变【2010】111号,排花洞隧道进口施工至DK31+730掌子面揭示岩体稳定性较差,根据2010年9月16日四方会议纪要,将DK31+730DK31

30、+755段围岩级别由级变为级,采用级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采用工字钢架加强支护,拱部设42超前小导管支护。第二十二次变更: 编号渝利I标隧变【2010】112号,排花洞隧道进口施工至DK32+429掌子面揭示围岩全为褐浅灰色薄层状灰岩,局部见溶蚀裂隙及溶缝,在DK32+429右侧拱腰以上揭示出一溶洞,该溶洞呈圆柱状发育,直径约7m,纵向长度约35m,根据2010年9月16日四方会议纪要,清除充填黄泥,溶洞于隧道出露部位增加一层6钢筋网片,钢筋网片上设一层厚6mm钢板,对溶腔进行了喷射C25砼封闭,并泵送砼形成1m厚结构保护层,保护层上预留2根100PVC排水管,排水管与隧道排水系统连通。第二十三

31、次变更: 编号渝利I标隧变【2010】116号,排花洞隧道进口施工至DK32+442掌子面揭示围岩全为黄色软塑状角砾,围岩整体稳定性较差,DK32+440DK32+442揭示一溶洞,该溶洞顶高于隧道拱顶1.52m,宽从右拱顶延伸至左拱腰范围,根据2010年9月30日四方会议纪要,将DK32+440DK32+455段围岩级别由级变为级,采用级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采用工字钢架加强支护,拱部设42超前小导管支护,DK32+440DK32+442段拱顶溶洞采用泵送C25砼回填密实。第二十四次变更: 编号渝利I标隧变【2010】120号,排花洞隧道进口施工至DK32+455掌子面揭示围岩全为黄色软塑状角

32、砾,围岩整体稳定性较差,根据2010年10月1日四方会议纪要,将DK32+455DK32+470段围岩级别由级变为级,采用级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采用I20b工字钢架加强支护,钢架0.6m/榀。第二十五次变更: 编号渝利I标隧变【2010】123号,排花洞隧道进口施工至DK31+802掌子面揭示围岩全为黄色软塑状角砾,围岩整体稳定性较差,根据2010年10月15日四方会议纪要,将DK31+798DK31+822段围岩级别由级变为级,采用级型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采用I20b工字钢架加强支护,钢架0.6m/榀。第二十六次变更: 编号渝利I标隧变【2010】124号,排花洞隧道施工至DK32+485掌

33、子面揭示围岩全为黄色软塑状角砾,边墙及拱顶垮塌严重,围岩整体稳定性较差,根据2010年10月19日四方会议纪要,将DK32+482DK32+502段围岩级别由级变为级,采用级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采用I20b工字钢架加强支护,钢架0.6m/榀。第二十七次变更: 编号渝利I标隧变【2010】125号,排花洞隧道施工至DK31+882掌子面揭示出一溶洞,洞内部分被黄色软塑状粘土半充填,溶洞位于拱顶,围岩整体稳定性较差,根据2010年10月22日四方会议纪要,将DK31+822DK31+835段围岩级别由级变为级,采用级加强型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采用I20b工字钢架加强支护,钢架0.6m/榀。溶洞于隧

34、道出露部位增加一层6钢筋网片,钢筋网片上设一层厚6mm钢板,并泵送砼形成1m厚结构保护层,保护层上预留2根100PVC排水管,将溶腔充填饱满。第二十八次变更: 编号渝利I标隧变【2010】127号,排花洞隧道施工至DK32+504掌子面揭示全为褐浅灰色薄层状灰岩,局部见溶蚀裂隙及溶缝,围岩整体稳定性较差,根据2010年10月31日四方会议纪要,将DK32+502DK32+525段围岩级别由级变为级,采用级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采用I18工字钢架加强支护,钢架1m/榀。第二十九次变更: 编号渝利I标隧变【2010】129号,排花洞隧道施工至DK32+530掌子面揭示全为褐浅灰色薄层状灰岩,局部见溶

35、蚀裂隙及溶缝,方解石细脉穿插于其中,层理清楚,呈水平状,围岩整体稳定性较差,根据2010年11月9日四方会议纪要,将DK32+525DK32+545段围岩级别由级变为级,采用级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采用I18工字钢架加强支护,钢架1m/榀。第三十次变更: 编号渝利I标隧变【2010】136号,排花洞隧道施工至DK32+545掌子面揭示全为褐浅灰色薄层状灰岩,局部见溶蚀裂隙及溶缝,方解石细脉穿插于其中,层理清楚,呈水平状,围岩整体稳定性较差,根据2010年12月13日四方会议纪要,将DK32+545DK32+560段围岩级别维持级不变,拱部采用三肢格栅钢架加强支护,钢架1.5m/榀,衬砌采用级加强复合式衬砌。中铁十二局集团渝利铁路项目经理部第六分部2013年9月30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