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葡萄病害图谱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79504735 上传时间:2022-04-23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726.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常见葡萄病害图谱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常见葡萄病害图谱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常见葡萄病害图谱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常见葡萄病害图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葡萄病害图谱(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常见葡萄病害图谱2011-01-07 11:52:24|分类: 葡萄*管理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葡萄是一种色艳昧美且富有营养的水果,葡萄适应性很强,我国广大地区均可种植。我国已报道的葡萄病害有40多种,其中霜霉病、黑痘病、白腐病、炭疽病、灰霉病等是葡萄生产上的主要病害。1.葡萄霜霉病分布为害葡萄霜霉病在世界各葡萄产区均有发生。我国沿海、长江流域及黄河流域,此病广泛漪行(图4-1)。图4-1葡萄霜霉病为害叶片情况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新梢、叶柄、卷须、幼果、果梗及花序等幼嫩部分。叶片受害,初期在叶片正面产生半透明油渍状的淡黄色小斑点,边缘不明显;随后渐渐变成淡绿色至黄褐色的多角形大斑,

2、后变黄枯死。在潮湿的条件下,叶片背面形成白色的霜霉状物(图4-2至图4-5)。新梢、叶柄及卷须受害产生水浸状、略凹陷的褐色病斑,潮湿时产生白色霜霉状物。幼果从果梗开始发病,受害幼果呈灰色,果面布满白色霉层(图4-6)。图4-2葡萄霜霉病为害叶片初期症状图4-3葡萄霜霉病为害叶片中期症状图4-4葡萄霜霉病为害叶片后期症状图4-5葡萄霜霉病为害叶片末期症状图4-6葡萄霜霉病为害幼果症状病原Plasmoparaviticola称葡萄单轴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图4-7)。菌丝管状。孢子囊椭圆形,透明,着生在树枝状的孢囊梗上。孢囊梗一般46枝,呈束状,无色,单轴分枝36次,分枝处呈直角,分枝末有23个短

3、的小梗,圆锥状,末端钝,孢子囊即着生在小梗上。每个孢子囊产生485-游动孢子,有双鞭毛,能游动。游动孢子为单细胞,呈肾形。发生规律病菌以卵孢子在病组织中越冬,或随病叶遗留在土壤中越冬。越冬后的卵孢子,降雨量达lOmm以上,土温15左右时即可萌发,产生芽孢囊,再由芽孢囊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到寄主叶片上,通过气孔侵入。病菌侵入寄主后,经过一定的潜育期,即产生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进行再侵染。在整个生长季节可以进行多次再侵染(图48)。图4-7葡萄霜霉病病菌1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2分生孢子3被害组织中卵孢子4卵孢子萌发5游动孢子图4-8葡萄霜霉病病害循环1.病叶中的病原茵2.卵

4、孢子3.萌发形成芽孢囊4.释放游动孢子5.雨水6.幼嫩组织被侵染7.形成子实体8.形成孢子囊9.游动孢子10.灰霉果11.果实腐烂12病叶脱落在长江以南地区,全年有23次发病高峰,第一次在梅雨季节,第二次在8月中下旬。个别年份在9月中旬至l0月上旬还会出现一次高峰。浙江杭州一般在9月上旬开始发病,10月上旬为发病盛期。沈阳地区一般78月开始发病,9l0月为发病盛期。葡萄霜霉病的流行与天气条件有密切关系,多雨、多雾露、潮湿、冷凉的天气利于霜霉病的发生。果园地势低洼,栽植过密,栅架过低,荫蔽,通风透光不良,偏施氮肥,树势衰弱等均有利于发病。防治方法结合冬季修剪进行彻底清园,剪除病、弱枝梢,清扫枯枝

5、落叶,集中烧毁;秋冬季深翻耕,雨后及时排出积水。葡萄发芽前,可在植株和附近地面喷1次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以杀灭菌源,减少初侵染。从6月上旬坐果初期开始,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6氧化亚铜悬浮剂1000倍液等药剂预防。在霜霉病发生初期(图49),可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0苯霜灵乳油300400倍液、90三乙膦酸铝可溶性粉剂5001000倍液、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25烯肟菌酯乳油200030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乳油l0003000倍液、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

6、00700倍液、60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7501000倍液、69烯酰吗啉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喷雾时要注意叶片正面和背面都要喷洒均匀。为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杀菌剂应交替使用。图4-9葡萄霜霉病为害初期田间症状2葡萄黑痘病分布为害葡萄黑痘病是葡萄重要病害之一。此病分布广,发生普遍,我国所有的葡萄产区几乎均有发生。以北方沿海和春夏多雨潮湿的长江流域及黄河故道地区发生最为严重(图410至图4-11)。图4-10葡萄黑痘病为害叶片情况图4-11葡萄黑痘病为害果实情况症状主要为害叶片、新梢、叶柄、果柄和果实。嫩叶发病初期,叶面出现红褐色斑点,周围有褪绿晕圈,逐渐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部凹

7、陷,呈灰白色,边缘呈暗紫色,后期常干裂穿孔(图4-12至图4-l4)。新梢、叶柄、果柄发病形成长圆形褐色病斑,后期病斑中间凹陷开裂,呈灰黑色,边缘紫褐,数斑融合,常使新梢上段枯死(图4-15至4-19)9。幼果发病,果面出现深褐色斑点,渐形成圆形病斑,四周紫褐色,中部灰白色,形如鸟眼(图4-20)。图4-12葡萄黑痘病为害叶片初期症状图4-13葡萄黑痘病为害叶片中期症状图4-14葡萄黑痘病为害叶片后期症状图4-15葡萄黑痘病为害叶柄症状图4-16葡萄黑痘病为害新梢初期症状图4-17葡萄黑痘病为害新梢后期症状图4-18葡萄黑痘病为害茎蔓症状图4-19葡萄黑痘病为害果柄症状图4-20葡萄黑痘病为害

8、果实症状病原有性世代为Elsinoeampelina称痂囊腔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世代Sphacelomaampelinum称葡萄痂圆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图4-12)。分生孢子盘黑色,半埋生于寄主组织中。产孢细胞圆筒形,短小密集,无色、单胞。分生孢子无色、单胞,卵形或长圆形,稍弯,中部缢缩。图421葡萄黑痘病病菌1菌丝及茵丝层2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盘发生规律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在病枝梢、叶痕或病残组织上越冬,次年春季气温升高,葡萄开始萌芽展叶时,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图4-22)。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葡萄开始萌动、展叶、开花,病菌即可开始初侵染,6月中、下旬以后

9、,气温升高,如有较多的降雨,植株可受到严重为害,此时是盛发高峰期。秋季又有一次生长旺季,大量抽出新的枝梢,黑痘病又出现一个发病高峰期。图4-22葡萄黑痘病病害循环1病菌在枝条上越冬2病菌萌发3分生孢子4雨水5侵染幼嫩组织6重复侵染7枝条上的病菌防治方法合理施肥,不偏施氮肥。结合夏季修剪,及时绑蔓,去除副梢、卷须和过密的叶片。及时清除地面杂草和杂物,保持地面清洁。适当疏花疏果,控制果实负载量。葡萄芽鳞膨大,但尚未出现绿色组织时,喷布铲除剂,如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80五氯酚钠原粉稀释200300倍液、10硫酸亚铁加1粗硫酸。葡萄开花前,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l0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

10、00600倍液、862氢氧化铜悬浮剂100014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药剂喷施。葡萄开花后病害发生初期,可喷施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8科博可湿性粉剂(代森锰锌波尔多液)600800倍液、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200l6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福美双福美锌福美甲胂)80010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600080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l000倍液等药剂。若遇下雨,要及时补喷。控制了春季发病高峰后,还应注意控制秋季发病高峰。3葡萄白腐病分布为害葡萄白腐病是葡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发生在我国东

11、北、华北、西北和华东北部地区。症状主要为害果穗、穗轴、果粒、枝蔓和叶片。果穗受害,多发生在果实着色期,先从近地面的果穗尖端开始发病,在穗轴和果梗上产生淡褐色、水渍状、边缘不明显的病斑,进而病部皮层腐烂,手捻极易与木质部分离脱落,并有土腥味。果粒受害,多从果柄处开始,而后迅速蔓延到果粒,使整个果粒呈淡褐色软腐,严重时全穗腐烂,病果极易受震脱落,重病园地面落满一层,这是白腐病发生的最大特点(图4-23)。枝蔓多在有机械伤或接近地面的部位发病,最初出现水浸状、红褐色、边缘深褐色病斑,以后逐渐扩展成沿纵轴方向发展的长条形病斑,色泽也由浅褐色变为黑褐色,病部稍凹陷,病斑表面密生灰色小粒点(图4-24)。

12、叶片受害,先从植株下部近地面的叶片开始,多在叶尖、叶缘或有损伤的部位形成淡褐色、水渍状、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并略具同心轮纹,其上散生灰白色至灰黑色小粒点,且以叶脉两边居多,后期病斑干枯易破裂(图4-25)。图4-23葡萄白腐病为害果穗症状图4-24葡萄白腐病为害枝蔓症状图4-25葡萄白腐病为害叶片症状病原Coniothyriumdiplodiella称白腐盾壳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图426)。分生孢子器球形,灰褐至暗褐色,底部壳壁突起呈丘状;分生孢子梗单孢,不分支。分生孢子初无色,后渐变为暗褐色,单胞,卵圆形至梨形。图4-26葡萄白腐病病菌1分生孢子器2分生孢子发生规律以分生孢子器和菌丝体

13、随病残组织在地表和土中越冬,也能在枝蔓病组织上越冬。分生孢子靠雨水溅散传播,经伤口或皮孔侵入而形成初次侵染。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是病害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因素。68月份一般高温多雨,适宜病害的发生。幼果期开始发病,着色期及成熟期感病较多。防治方法生长季节摘除病果、病蔓、病叶,冬剪时把病组织剪除干净。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口,增施有机肥料,合理调节负载量,注意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问湿度,花后对果穗进行套袋,以保护果实。对重病果园要在发病前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份、硫磺粉1份、碳酸钙l份3药混匀后撒在葡萄园地面上,每亩撒l2kg,或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福美双福美锌福美甲胂)l000倍液喷洒地面,可减

14、轻发病。来源:(-葡萄的芽变_喻陈惟远_新浪博客在葡萄发芽前,喷施一次35波美度石硫合剂、50硫悬浮剂2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200倍液,对越冬菌源有较好的铲除效果。生长季节,6月下旬开花后,病害发生前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78科博可湿性粉剂(代森锰锌波尔多液)4006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药剂预防。病害发生初期,可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0030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40006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800125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

15、0倍液等药剂均匀喷施,间隔1015天再喷1次,多雨季节防治34次。4葡萄炭疽病分布为害葡萄炭疽病是葡萄近成熟期引起果实腐烂的重要病害之一。我国各葡萄产区均有分布,长江流域及黄河故道各省、市普遍发生,南方高温多雨的地区发生最普遍。症状主要为害果粒,造成果粒腐烂。果实着色后、近成熟期显现症状,果面出现淡褐或紫色斑点,水渍状,圆形或不规则形,渐扩大,变褐至黑褐色,腐烂凹陷。天气潮湿时,病斑表面涌出粉红色黏稠点状物,呈同心轮纹状排列。病斑可蔓延到半个至整个果粒,腐烂果粒易脱落(图427至图428)。图4-27葡萄炭疽病为害幼果症状图4-28葡萄炭疽病为害成熟果症状病原Colletotrichumglo

16、eosporioides称胶孢炭疽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图4-29)。分生孢子盘黑色。分生孢子梗无色、单胞,圆筒形或棍棒形。分生孢子无色、单胞,圆筒形或椭圆形。图4-29葡萄炭疽病病菌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发生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潜伏在一年生枝蔓表层组织和叶痕等部位越冬。残留在架面的病枝、病果也是重要的侵染源。第二年春季,越冬病菌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昆虫传播到寄主体,发生初侵染。在南方,花期遇连续降雨潮湿天气,花穗遭受侵染。从幼果期开始侵染,至果实着色近成熟时发病。在果实近成熟期高温、多雨、湿度高的地区,果穗发病严重。广东地区,3月中、下旬至4月上、中旬,是炭疽病病菌侵染花穗引起花腐的时期,而5

17、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雨水较多,温度较高,抗性开始降低,田间陆续发病,一直延续到果实采收完。四川I地区5月上中旬开始发病,7月上旬至8月中旬为发病高峰期。华东地区,如上海,炭疽病于6月上句初见于叶片发病,果实的发病盛期,早熟品种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晚熟品种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防治方法结合修剪清除留在植株上的副梢、穗梗、僵果、卷须等,并把落于地面的果穗、残蔓、枯叶等彻底清除。及时摘心、绑蔓,使果园通风透光良好。注意合理施肥,雨后要搞好果园的排水工作,防止园内积水。春季幼芽萌动前喷布35波美度石硫合剂加0.5五氯酚钠。在葡萄发芽前后,可喷施1:07:200倍波尔多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

18、倍液、波美3度石硫合剂+200倍五氯酚钠、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福美双福美锌福美甲胂)500倍液。葡萄落花期,病害发生前期,可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N600800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药剂。6月中旬葡萄幼果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可用50醚菌酯干悬浮剂300050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6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20002500倍液、78科博可湿性粉剂(代森锰锌波尔多液)500600倍液、30爱苗乳油(苯醚甲环唑丙环唑)0004000倍液、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43戊唑醇悬浮剂

19、20002500倍液等药剂喷施,间隔l0l5天连喷35次。5葡萄灰霉病分布为害灰霉病是一种严重影响葡萄生长和贮藏的重要病害。目前在河北、山东、辽宁、四川、上海等地发生严重。症状主要为害花序、幼果和已成熟的果实,有时亦为害新梢、叶片和果梗。花序受害,似热水烫状,后变暗褐色,病部组织软腐,表面密生灰霉,被害花序萎蔫,幼果极易脱落(图4-30)。新梢及叶片上产生淡褐色,不规则形的病斑,亦长出鼠灰色霉层(图4-3l至图4-32)。花穗和刚落花后的小果穗易受侵染,发病初期被害部呈淡褐色水渍状,很快变暗褐色,整个果穗软腐(图4-33),潮湿时病穗上长出一层鼠灰色的霉层。成熟果实及果梗被害,果面出现褐色凹陷

20、病斑,很快整个果实软腐,长出鼠灰色霉层,果梗变黑色,不久在病部长出黑色块状菌核(图4-34)。图4-30葡萄灰霉病为害花序症状图4-31葡萄灰霉病为害叶片症状图4-32葡萄灰霉病为害新梢症状图4-33葡萄灰霉病为害小果穗症状图4-34葡萄灰霉病为害果实症状病原无性态Botrytiscinerea称灰葡萄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细长,灰黑色,呈不规则的树状分支。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或卵圆形。菌核褐色,形状不规则。发生规律以菌核、分生孢子和菌丝体随病残组织在土壤中越冬。翌春在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到花穗上。初侵染发病后又长出大量新的分生孢子,又靠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图4

21、35)。该病有两个明显的发病期,第一次发病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开花前及幼果期)主要为害花及幼果,造成大量落花落果。第二次发病期在果实着色至成熟期。排水不良,土壤黏重,枝叶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均能促进发病。图4-35葡萄灰霉病病害循环1病菌在枝条上越冬23病菌萌发4分生孢子梗5分生孢子6新叶7新梢8花序9.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10重复侵柒叶片和果实11病菌在枝条上越冬防治方法彻底清园,春季发病后,摘除病花穗。适当增施磷、钾肥,防止枝梢徒长,适当修剪,增加通风透光。开花前喷l2次药剂预防,喷洒l:1:200波尔多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齐|1800倍液等,有一定

22、的预防效果。4月上旬葡萄开花前,可喷施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l0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等药剂预防。在病害发生初期,可用40嘧霉胺悬浮剂1500l700倍液、30爱苗乳油(苯醚甲环唑丙环唑)5000倍液、50腐霉利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40双胍辛胺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60噻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N1000倍液等药剂喷施,间隔1015天,连喷23次。6葡萄褐斑病分布为害葡萄褐斑病分布广泛,我国各葡萄产区均有发生和为害,以多雨潮湿的沿海

23、和江南各省发病较多(图4-36至图4-37)。图4-36葡萄大褐斑病为害叶片情况图4-37葡萄小褐斑病为害叶片情况症状仅为害叶片。病斑定形后,直径3lOmm的称大褐斑病;直径23mm的称小褐斑病。大褐斑病:初期在叶片表面产生许多近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的褐色小斑点,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叶背面病斑周缘模糊,淡褐色,后期上生灰色或深褐色的霉状物。病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病叶干枯破裂而早期脱落(图4-38至图4-39)。小褐斑病:病斑较小,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一致,边缘深褐色,中部颜色稍浅,后期病斑背面长出一层较明显的黑色霉状物(图4-40)。图4-38葡萄大褐斑病为害叶片症状图4-39葡萄大褐斑病为害

24、叶片田间症状图4-40葡萄小褐斑病为害叶片症状病原大褐斑病病原Phaeoisariopsisvitis称葡萄假尾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图4-41)。子座小,球形。分生孢子梗紧密成束,孢梗束下部紧密,上部散开。分生孢子梗暗褐色,不分枝,多个隔膜,曲膝状,具齿突。分生孢子顶生,褐色至暗褐色,倒棍棒形,具喙,直立或稍弯曲。图4-41葡萄大褐斑病病菌1孢梗束2分生孢子小褐斑病病原Cercosporarossleri称座束梗尾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图4-42)。子座无色,半球形。分生孢子梗疏散不成束,暗褐色,直或稍弯曲,隔膜多,近顶端膝曲状,孢痕明显。分生孢子圆筒形或椭圆形,直或稍弯曲,暗褐色。发生规律

25、病菌以病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叶上越冬。翌年春天,气温升高遇降雨或潮湿条件,越冬菌或孢梗束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风雨传播到叶片上,由叶背气孔侵入。发病时期一般56月始,79月为盛期。降雨早而多的年份发病重,干旱年份发病晚而轻,壮树发病轻,弱树发病重。发病通常自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蔓延,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害发生最盛。葡萄园管理粗放、不注意清园或肥料不足,树势衰弱易发病。果园地势低洼、潮湿、通风不良、挂果负荷过大发病重。防治方法秋后结合深耕要及时清扫落叶烧毁,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合理施肥,合理灌水,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春季萌芽后可喷施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26、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减少越冬菌源。图4-42葡萄小褐斑病病菌1分生孢子梗2分生孢子3寄生角质层展叶后6月中旬,即发病初期(图443),可N538氢氧化铜悬浮剂10001200倍液、lO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00050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30005000倍液、5己唑醇悬浮剂100012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氯溴异氰脲酸可溶性粉剂l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药剂喷施,间隔1015天,连喷23次,防效显著。图443葡萄褐斑病为害叶片初期田间症状7葡萄黑腐病症状主要为害果实、叶片

27、、叶柄和新梢等部位。叶片染病叶脉问现红褐色近圆形小斑,病斑扩大后中央灰白色,外部褐色,边缘黑色(图4-44)。近成熟果实染病,初呈紫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边缘褐色,中央灰白色略凹陷;病部继续扩大,导致果实软腐,干缩变为黑色或灰蓝色僵果(图4-45)。新梢染病出现深褐色椭圆形微凹陷斑。图4-44葡萄黑腐病为害叶片症状图4-45葡萄黑腐病为害果实症状病原有性阶段为Guignardiabidwellii称葡萄球座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阶段为Phomauvicola称葡萄黑腐茎点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图4-46)。子囊壳黑色球形,顶端具扁平或乳状突开口,中部由拟薄壁组织组成。子囊棍棒形或圆筒状。子

28、囊孢子透明,卵形或椭圆形,直或稍向一侧弯曲,一端圆无分隔。分生孢子器球形或扁球形,顶部孔口突出于寄主表皮外。分生孢子器壁较薄,暗褐色。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或卵圆形。图4-46葡萄黑腐病病菌1子囊壳2子囊和子囊孢子3分生孢子器4产孢细菌和分生孢子发生规律主要以分生孢子器、子囊壳或菌丝体在病果、病蔓、病叶等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末气温升高,释放出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靠雨点溅散或昆虫及气流传播(图4-47)。高温、高湿利于该病发生。89月高温多雨适其流行。一般6月下旬至采收期都能发病,果实着色后,近成熟期更易发病。管理粗放,肥水不足、虫害发生多的葡萄园易发病。防治方法清除病残体,减少越冬菌源,翻

29、耕果园土壤。发病季节及时摘除并销毁病果,剪除病枝梢,及时排水修剪,降低园内湿度,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加强肥水管理。果实进入着色期,套袋防病。发芽前喷波美35度石硫合剂、45晶体石硫合剂2030倍液。在开花前、谢花后和果实膨大期各喷1次,可用1:0.7:200倍式波尔多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l000倍液等。图4-47葡萄黑腐病病害循环1病菌在地面和病残体上越冬2带子囊壳的僵果3子囊壳和子囊孢子4子囊5子囊孢子6侵染新梢和叶片7黑色子实体8分生孢子器和分

30、生孢子9分生孢子l0侵染果实8葡萄房枯病症状主要为害果梗、穗轴、叶片和果粒,初期小果梗基部呈深红黄色、边缘具褐色晕圈的病斑,病斑逐渐扩大,色泽变褐。当病斑绕梗l周时,小果梗干枯缢缩。穗轴发病初表现褐色病斑,逐渐扩大变黑色而干缩,其上长有小黑点。穗轴僵化后以下的果粒全部变为黑色僵果,挂在蔓上不易脱落。叶片发病初为圆形褐色斑点,逐渐扩大变成中央灰白色,外部褐色,边缘黑色的病斑。果粒发病最初由果蒂部分失水萎蔫,出现不规则的褐色斑,逐渐扩大到全果,变紫变黑,干缩成僵果,果梗、穗轴褐变、干燥枯死,长时间残留树上,是房枯病的主要特征(图4-48)。病原有性世代Physalosporabaccae称葡萄囊孢

31、壳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世代Macrophomafaocida称葡萄房枯大茎点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图4-49)。子囊壳扁球形,黑褐色。子囊无色,圆柱形。子囊孢子无色,单胞,椭圆形。分生孢子器椭圆形,暗褐色。分生孢子梗短小,圆筒状,单胞,无色。分生孢子椭圆形,单胞、无色。发生规律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子囊壳、菌丝等在病果或病枝叶上越冬。第二年56月释放出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靠风雨传播侵染,多雨高温最易发病。一般年份67月开始发病,近成熟时发病最重。植株营养不良及结果过多,土壤过湿等均易发病;管理粗放,植株生长势弱、郁闭潮湿的葡萄园发病重。图4-48葡萄房枯病为害果穗症状图4-49葡萄房枯病病菌

32、1分生孢子器2分生孢子3侧丝防治方法秋季要彻底清除病枝、叶、果等,注意排水,及时剪副梢,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湿度。增施有机肥,多施磷、钾肥,培育壮树,提高抗病能力。葡萄上架前喷洒35度石硫合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减少越冬病源。展叶后果穗形成期开始喷药,可喷施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l0001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福美双福美锌)150020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药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