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79266662 上传时间:2022-04-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 长度的单位1.基本单位:_(m),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_),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_)、厘米(_)、毫米(_)、微米(_)、纳米(_)。2. 1km=_m=_m 1dm=_m=_m 1cm=_m=_m 1mm=_m=_m 1m=_ m=_m 1nm=_m=_m3.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m,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75m,人头发直径大约是7105m。二、 长度的测量1.工具:_2.使用前注意:(1)它的_在哪里?(2)它的_,也就是测量范围是多少?(3)它的_(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是多少?使用方法:(1)正确放置刻度尺:零

2、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_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_,不能歪斜。(2)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要注意区分大格及小格的数目。(3)记录时,不但要记录_,还必须标明测量_。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三、时间的测量1.基本单位:秒(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2.1h=_min 1min=_s3. 工具:秒表、停表第2节 运动的描述 一、 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物体_的变化2.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_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_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_的。参照物的选取是_的,但不能

3、选取_作为参照物。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时,结论一般_。第3节 运动的快慢一、速度1.定义:_2.符号:_3.公式:v=_4.单位:米每秒(_或ms1)5.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_的物理量1m/s=_km/h二、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_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是状态不变的运动,速度是定值,由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决定,但与路程、时间_(填“有关”或“无关”)。三、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做直线运动时,速度的大小常常是变化的,即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的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2.平均速度可用来粗略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

4、慢V=S总/t总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一、原理:_二、工具:刻度尺、秒表(停表)第二章 声现象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 声音是由物体的_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发声体也叫做声源。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以_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2.声音的传播需要_,介质可以是_、_、固体。3.真空_传声三、声速1.声音传播的快慢用_表示。2.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_和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m/sV固V液V气四、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_。五、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_。第2节 声音的特性一、音调声音的高低1.频

5、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_,简称赫,符号:_2.频率决定_,频率高则音调_,频率_则音调低。男低音、女高音中的低和高指的是_。3. 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_Hz到_Hz。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叫做_,因为它们超过人类听觉的上限;把低于_的声叫做次声波,因为它们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地质灾害都伴有_产生。人类能听到的声叫_,声音、超声波、次声波统称_。二、 响度声音的大小1. 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2. 振幅决定_,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_。低声细语,引吭高歌中的低和高指的是_。3. 人听到的声音是否响亮,除跟发声体发声时的_有关外,还跟

6、人距发声体的_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_。用喇叭可以减少声音的_,使声音传播得更远些。声音传播得越_,响度变得越小。三、 音色声音的特色音色与发声体的_、_有关,不见其人,但闻其声指的是_。第3节 声的利用一、 声能传递_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地震、火山喷发、海啸、核爆炸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蝙蝠的回声定位;超声导盲仪;倒车雷达;声呐;B超等。二、 声能传递_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超声波除去人体结石等。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 噪声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_。从环保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

7、于_。街道上的汽车声、安静的图书馆里的说话声、建筑工地的机器声、以及邻居电视机过大的声音,都是_。二、 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1. 人们以_(符号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dB。2. 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在_减弱;在_减弱;在_减弱。第三章 物态变化第1节 温度一、温度1.定义物体的_叫做温度。2.单位摄氏度,符号_(1)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在_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_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_摄氏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2)例

8、:人的正常体温是_左右;北京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4.7,读做负4.7摄氏度或_。3.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1)制作原理: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的规律制成的。(2)温度计的使用使用温度计前,首先要看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方法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_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_或容器壁。(否则示数偏高)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_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_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_。五、 体温计1. 用途:测量人体温度2. 量程:_3. 与常用温度计不同之处:_(填“可”或“不可”)离开人体进行读数。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一、 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

9、做物态变化。二、 固体分为:晶体和_(常见的非晶体:_、_、_、_)晶体与非晶体的相同点:熔化过程都_,凝固过程都放热;晶体与非晶体的不同点:1. 晶体有一定的_和_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2. 晶体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_,非晶体熔化过程吸热温度_。三、熔化和凝固(一) 熔化(吸热)1. 物质从_态变成_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例如:冰变成水。2. 晶体熔化条件:_3. 晶体熔化特点:_熔点:晶体_时的温度叫做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图像中的_段为熔化过程,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o温度时间非晶体BC温度o时间晶体AD(二) 凝固(放热)1. 物质从_态变成_态的过程叫做凝固,例如:水变成冰。

10、2. 晶体凝固条件:达到_,继续_热3.晶体凝固特点:继续放热,温度_4.凝固点:晶体_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 非晶体_确定的凝固点。温度o时间晶体ABCDo温度时间非晶体图像中的_段为凝固过程,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_(填“相同”或“不同”)。第3节 汽化和液化一、 汽化1. 定义:物质从_态变为_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的两种形式:_和_。2. 沸腾: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_汽化现象。(1) 沸腾现象: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_,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_散发到空气中。(2) 沸腾条件:_ 沸腾特点:继续_热,温度_。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_(填“相同

11、”或“不同”)。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_。3. 蒸发:_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_。蒸发_热的例子:高烧时擦酒精降温;夏天在地面上洒水会感到凉快;汗液蒸发吸热等。二、 液化1. 定义:物质从_态变为_态的过程叫做液化。2. 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_(做饭时看见的白汽),_(液化石油气,打火机)。三、 汽化_热,液化_热第4节 升华和凝华一、 升华1. 定义:物质从固态_变成_态的过程叫做升华。2. 例子:冬天冻着的衣服也能变干;衣柜里的樟脑球变小甚至不见了;固体清新剂不断变小等。二、 凝华1. 定义:物质从_态直接变成_态的过程叫做凝华。2. 例子:冰花、霜、雾凇等的形

12、成。三、 升华_热,凝华_热第四章 光现象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一、 能够发光的物体都叫做光源。二、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_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三、 证明_的例子: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射击瞄准;排队看齐;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手影、皮影等。四、光线:一条带有_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的直线。五、光速:真空中的光速为c=_m/s。六、光年: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是_单位。第2节 光的反射一、反射:光射向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都要发生反射现象。二、 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

13、中,_都在同一平面内;_、入射光线分别位于_两侧;反射角等于_角。当光垂直射向反射面时,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二者的夹角即入射角为_,此时的反射光线沿着入射光线的反方向且与法线重合射出,反射角也为0。三、 在反射现象中,_。四、 镜面反射(黑板反光)和漫反射(任何角度都能看见某个物体)都_(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第3节 平面镜成像一、 原理:光的_二、 平面镜的作用:_、改变光的_。三、 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_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_,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即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_。四、 平面镜所成像的性质:虚像。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_(填

14、“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五、 凸面镜和凹面镜1. 凸面镜例如:汽车的后视镜,街道路口的反光镜利用了凸面镜,能起到_的作用。2. 凹面镜例如:汽车头灯应用了凹面镜使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传播出去。太阳灶应用了凹面镜对光有_作用。第4节 光的折射一、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_另外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二、 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_,折射角_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_。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_。三、 在折射现象中,光路_。四、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池水变浅、筷子弯折

15、、海市蜃楼,不论是从岸上看水下的景物,还是在水里看岸上的景物,看到的都是被_的_像。第5节 光的色散一、 色散太阳光是白光,它通过棱镜后被_,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如果用一个白屏来承接,在白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_、橙、黄、绿、蓝、靛、_。二、 色光的混合红、绿、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三、 看不见的光1. 光谱: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它们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形成太阳的可见光谱。2. 在光谱的红光以外,有一种_的光,叫做_。(1) 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出的红外线越_。(2) 应用热作用强_穿透云雾能力强_3. 在光谱的紫光以外,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

16、做_。应用化学作用强底片感光生理作用强灭菌,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能使_物质发光危害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_(填“有害”或“无害”),轻则使皮肤粗糙,重则引起皮肤癌,所以夏日里人们常用遮阳伞、防晒霜。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 透镜一、 凸透镜和凹透镜中间_,边缘_的镜片是凸透镜,对光有_作用。中间薄,边缘厚的镜片是_透镜,对光有_作用。二、 透镜结构1. 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_,简称主轴。2. 主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_,这个点叫做透镜的_。可以认为薄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三、 焦点和焦距1.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_。

17、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_。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两侧的两个焦距_。凹透镜两侧各有一个虚焦点,两侧的两个焦距也相等。2. 凸透镜的焦距越小,对光的会聚作用越_(填“强”或“弱”)。3. 太阳射到地面的阳光可以看做平行光,那么,怎样利用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呢?将凸透镜_阳光,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调整凸透镜与纸的距离,直到纸上出现一个_、_的光斑,测量_到_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4. 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光路图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一、 照相机原理:当u_时,fv2f,成_、_、_,像与物位于凸透镜的两侧。二、 投影仪(幻灯机)原理:当fu2f时,_,成_、_、_,像与物位于凸透

18、镜的两侧。三、 放大镜原理:当u_时,成_、放大、_,像与物位于凸透镜的_侧。第3节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距(u)像距(v)像的正倒像的大小像的虚实应用u2f_缩小_像_v=2f倒立_像测焦距_v2f_放大_像_(幻灯机)u=f不成像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要注意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第4节 眼睛和眼镜一、 眼睛眼球好像一架_,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_相当于光屏),形成物体的像。二、 明视距离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_cm,这个距离又叫做明视距离。三、 近视眼及其矫正近视眼只能看清_处的物体,看不清_处的物

19、体。成因:晶状体太_,折光能力太_,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_,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_,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矫正:_透镜。四、 远视眼(老花眼)及其矫正远视眼(老花眼)只能看清_处的物体,看不清_处的物体。成因:晶状体太_,折光能力太_,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_,因此来自近处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了,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矫正:_。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一、显微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_)的镜头。目镜: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二、望远镜物镜:相当于_的镜头。目镜:作用相当于一个_。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第1节 质量一、 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二、 质

20、量1. 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2. 符号:_3. 单位:_(kg)常用单位之间的换算1t=_kg=_g=_mg4.知识积累: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身高:1.6m1.8m;密度:1g/cm3=1103kg/m3一根粉笔的质量3g;一只鸡蛋的质量:55g;一只鸡的质量约为2左右一根大头针的质量约为50kg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0.3 kg一杯水的体积大约为400ml5.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1)操作前的注意事项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它所能称的_质量。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称量。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_,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_直接放

21、到天平的盘中(2) 使用方法天平_放置,游码归零,调节_,使指针指在分度盘_处,天平平衡。(指针偏左向_调;指针偏右向左调)被测物体放_盘,用_子向_盘从_到_加减砝码并调节_,使天平再次平衡。被测物体质量等于_加上_。6.若砝码生锈,则所测质量偏_;若砝码磨损,则所测质量偏_。7.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_、_和_而改变。第2节 密度一、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_。二、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_,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_。三、密度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_与它的_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2.符号:_3.公式:_4.单位:千克每立方米(_或kgm-3)常用单位之间的换算:_g/cm3=1

22、103kg/m35. 知识积累水=1103kg/m3,物理意义:体积为_的水的质量为_kg。“铁比棉花重”的说法不准确,物体的质量与密度和体积有关,应说,在_时,由于铁的密度比棉花的密度大,铁的质量比棉花大,即“铁比棉花重”。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一、原理:_二、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与_。三、液体密度的测量方法实验步骤:(1)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2)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2 ; (3)记录倒入量筒中的一部分液体的体积V;(4)密度表达式= (m1m2)/v四、固体密度的测量方法(一)规则固体实验步骤:(1)用调

23、节好的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m。(2)用刻度尺测得物体的尺寸后,用体积公式求得物体的体积V。(3)密度表达式=m/v。(二)不规则固体密度比水大不溶于水的固体实验步骤:(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m;(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V1;(3)用细线拴好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录水面到达的刻度V2;(4)密度表达式=m/(V2V1)能力提升1.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的固体。方法一:针压法(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m。(2)用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记下此时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3)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物体压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对应的刻度值V2,那么物体体积为V2V1。(

24、4 )密度表达式=m/(V2V1)。方法二:配重法(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m。(2)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物体下面,用细线吊着物体和钩码放入量筒,钩码先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对应的刻度值V1。(3)然后将钩码和物体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对应的刻度值V2,那么物体体积为V2V1。(4 )密度表达式=m/(V2V1)。2. 体积偏大,密度比水大,不溶于水,且不能放入量筒中的不规则固体:溢水法:(1)质量可用天平直接测量; (2)体积由于形状不规则且不能直接放入量筒中,所以用溢水杯借助于排水法测量。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一、密度与温度1.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_,气体的_最显著,它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也最大。一般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像气体那样明显,因而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2.水在4以下反常膨胀,遵循_(填“热胀冷缩”或“热缩冷胀”)的规律。水在_时密度最大。温度高于4时和其他物质一样,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3. 风的形成空气因受热体积_,_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风。4. 密度的应用航空器材常采用高强度、_的合金或新型合成材料。坚若磐石的机床底座则需要用坚固、_的材料制成。5.密度与物质鉴别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