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情种才子的生命独舞——浅谈李商隐爱情诗的朦胧美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79120469 上传时间:2022-04-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2.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情种才子的生命独舞——浅谈李商隐爱情诗的朦胧美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情种才子的生命独舞——浅谈李商隐爱情诗的朦胧美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情种才子的生命独舞——浅谈李商隐爱情诗的朦胧美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情种才子的生命独舞——浅谈李商隐爱情诗的朦胧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情种才子的生命独舞——浅谈李商隐爱情诗的朦胧美(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文徽学校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情种才子的生命独舞浅谈李商隐爱情诗的朦胧美(以下内容必须全部填满,打印或用正楷填写,以免造成识别错误)论文题目 情种才子的生命独舞-浅谈李商隐爱情诗的朦胧美科别语文分类(请打钩) 论文 调查报告 经验总结 实验报告教育教学案例 其它(请注明) 工作单位单位电话论文内容摘要(200字以内) 李商隐诗用一种感伤情调,将朦胧的意境和象征暗示的手法结合,并通过对内心世界深隐幽微的意绪作为脉络联系,串接构成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其诗最主要的成就即在晚唐这么一个衰败没落的社会环境里,通过对现实世界,内心世界的审视及探索,把人的内心这一隐秘世界引入到爱情生活中。用诗人

2、善感的灵心,细腻丰富的感情,运用典故、象征、暗示、非逻辑等结构手法,表现朦胧的情思与朦胧的境界。把诗的意境融入到其它复杂的人生体验中,化为情感意绪感受和心灵的景观。创造了更高层次而独特的审美形态朦胧美,把人类爱情这一独特的审美情感升华为更高的层次!论文版权声明本论文没有抄袭和版权争议,同意论文征集方发表论文或结集出版作者签名: 摘要: 李商隐爱情诗用一种感伤情调,将朦胧的意境和象征暗示的手法结合,并通过对内心世界深隐幽微的意绪作为脉络联系,串接构成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其诗最主要的成就即在晚唐这么一个衰败没落的社会环境里,通过对现实世界,内心世界的审视及探索,把人的内心这一隐秘世界引入到爱情生活中

3、。用诗人善感的灵心,细腻丰富的感情,运用典故、象征、暗示、非逻辑等结构手法,表现朦胧的情思与朦胧的境界。把诗的意境融入到其它复杂的人生体验中,化为情感意绪感受和心灵的景观。创造了更高层次而独特的审美形态朦胧美,把人类爱情这一独特的审美情感升华为更高的层次!关键词:李商隐 义山 爱情诗 朦胧美 艺术特点 迷离 蒙太奇(一) 唐诗中千年不老的爱情史话,在急管繁弦中吟唱,被秦淮夜月渲染,在诗句中散发着醉人的墨香;遥隔千年岁月的透视,依然令人流连。唐诗中的爱情气度雍容,品质高雅,这些或浓或淡的缤纷情事,已随时光的飞逝远去,化作历史记忆里的一缕风烟。而今我们翻开那些发黄的线装书,会发现:爱情的面目永远生

4、动! 义山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有些诗可作多种解释,好用典,有些诗甚至只能用较晦涩来形容。现存约600首,特别是其中的无题诗堪称一绝。李商隐擅作七律和五言排律,七绝也有不少杰出的作品。清朝诗人叶燮在原诗中评李商隐的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空百代无其匹也。” 爱情历来是文学艺术的主题,最早在诗经中就有描写爱情的民歌,这些民歌在后来源远流长。李商隐爱情诗约近一百首,差不多占其现存诗的六分之一。这些爱情诗标以无题的有23首,用诗里首句句首二字或句中二字作题的,其实也等于无题的有40首,总计63首,占现存李商隐诗的十分之一。纵观诗人的一生,只有“学仙玉阳东”“中进士”和“婚

5、于王氏”这几年中是比较如意顺利的。而在此之前,“占树东旬,拥书贩春”“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祭裴氏姊文)诗人的生活是困苦的,心境是凄婉的。在此以后,又卷入牛李党争的漩涡之中,处处受排挤、打击、倾轧,“厄塞当除,沉沦记室。”(朱长儒)诗人的遭逢是悲惨的,内心是忧郁而沉闷的。四十岁丧妻以后,“梧桐半死,才有述表;灵光独存,且兼多病。”(上河东公启)诗人的情绪更见深沉颓唐。尽管李商隐一生都在人生路途中不断探索追求,可是在现实的唐代依旧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理想。也就是这样,造就了义山抑郁沉重的人生性格。诗人有感于自身,有感于世事,心中的徘徊,辗转反侧的难言之隐;诗人欲说还休,委婉其情,曲折其

6、意,隐晦其事。这就给他的诗蒙上了一层迷惘惆怅的情调,给他的艺术带来一些神秘颓废的色彩“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恋情妙境;“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悲伤缠绵;“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的愁惨绝望;“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绵延不绝风朝雨夕的苦难晚唐,注定了李商隐这位情种才子的爱情芬芳而沧桑。(二) 爱情诗在唐代并不孤单,初唐四杰为唐代爱情诗开辟了道路;盛唐的爱情诗已初具规模,特别是王昌龄和李白的闺怨诗、宫怨诗,代表着爱情诗的最高成就;中、晚唐是爱情诗的繁荣期,众多诗人沿着前人的步伐,在爱情诗这一领域中创造了一段又一段佳话,名家辈出。然而,敢于真正在爱情诗这一

7、领域中全心全意经营,且收获颇丰的,还是晚唐诗人李商隐。他以全身心的投入,极度的关切,深入现实男女情感世界的最深层,去探索、体味、感受,把男女之间的的情感作为自己的主要审美对象。仅从数量上来说,李商隐是我国第一个大量写爱情诗的诗人。不过,创作数量的多少,并不是判定作家作品好坏的标准,真正影响世人的,是其爱情诗中所包含的独特个性。 事间是考验艺术创作价值高低的最好标尺。 历来评价李商隐诗者,一方面赞叹其色彩繁艳,吐韵铿锵,旨趣遥深;另一方面以批评其好积故事、偏僻、晦涩。 就其创作精神而言,李商隐的诗兼具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特色。他的诗一方面吸取自诗经开始,中经汉魏南北朝乐府,下至唐朝杜甫一脉相承的现

8、实主义精神;另一方面又从楚辞中汲取浪漫主义的有益成分,而义山诗中善用比兴手法,显然是受诗经的影响。义山诗“寄托深”的特点和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分不开的。过去不少评论家均指出:李商隐善于学习杜甫而有所成就。当然,除了学习前人的成功手法,义山诗也具有自己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一风格与杜甫等前人的创作风格是迥然不同的。但诗人在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的过程中,曾从老杜的创作经验中汲取营养成分却是事实,但亦无可厚非!除了这些,李商隐还受到中唐“鬼才”诗人李贺的影响,也有意识地学习李贺的创作技巧。如效长吉就是这一学习的产物。人们总是说:要学会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更远! 然而,决定一个诗人风格的并非仅仅是

9、气质、性格与思想等内在因素,还应包括他诗歌所采用的形式、语言及意向等外在因素。一般来说,晚唐诗人在细微的局部的审美感受上是出类拔萃的。在捕捉细腻的、富于表现力的意象,选择微妙的语词,构筑幽远婉约的意境方面几乎可以说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但是,在整体上却几乎没有什么创新,完全沿袭了中唐,只不过是对诗歌尤其是近体律绝的的格律、音节、用词遣字方面推敲得更细致而已 而在这一方面,李商隐更是发挥得更为淋漓尽致。义山更侧重与整体结构的回环曲折,使意脉似断而实续,往往以跳跃的视角转移造成意境的朦胧恍惚、扑溯迷离,以反差极大的色彩意象与情感内涵的融合,使人在不协调处领悟它的妙处,因此也往往使人感到它“陌生”

10、与新颖。(三) 现代诗人卞之琳的断章己为人传诵: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却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首诗的引人注意之处不是它的精辟短小,而是当中牵涉到的视觉转换。第一句,从“你”的眼中及“桥”的角度去摄取“风景”,第二句则从“看风景的人”的眼中及“楼”的角度来摄取“你”,第三句则以被动的方式把“明月”从远处拉来“装饰你的窗子”,而第四句却又由实入虚,把“你”从近处抛掷到远方“明月”的梦境之中。 诗歌这种“视觉转换”往往能造成时间或空间的“切割”或“重构”,从而引起一种类似电影蒙太奇般的效果,它把物理时间与空间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在诗歌中切割组合出来,构成了一种突破常

11、轨的经验,表达着各种人生体验。电影盗梦空间的梦中之梦或许能更好的说明这一点吧。这一手法的运用在晚唐时中常被人们有意识的使用,然而运用得最为成功的还是晚唐抒情诗人李商隐,举个简单的例子,如其诗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此诗的第一句实际上是由一问一答的两句话浓缩而成的。这一问一答的形式如两个人在聊着天,然而实际上是李商隐自己一个人在自言自语而已。你问: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我答:实在没有办法定下回去的日期这自言自语之中透露出来的图景,我们大约可以由此字里行间预见了:远方盼归人的“君”和未有归期的“我”。从而使诗歌拥有了两个相关的空间:一个是远方的故

12、乡,一个是异乡的巴山。而身处两地的人只能是苦苦思恋而已,这就使得这两个空间增添了紧密的联系。接下来的三句便凭借这一深切的思恋在这两个空间所构成的无形境域之间,勾画出了一个类似蒙太奇镜头的,空间与时间重叠的两地情思幻想图。 虽然此诗仅仅只有四句,却使得诗人能带领着读者的视角三度转移:实虚虚,三层递进。在这三层递进中,诗人的视角从“巴山夜雨”转移到故乡的“西窗”,又从“西窗”转到“巴山夜雨”。似乎使沉浸在深深地思恋中难以自拔的诗人在瞬间穿越了时空,穿梭于相隔着千山万水的两地。 诗歌的神奇在于把现实中不可能的事情变为可能,把现实中普通人的的普通情感变得感人肺腑。夜雨寄北中“何当”“却话”这两个近体诗

13、中极少出现的关联性虚词和“巴山夜雨”在这二十八字中的两度叠用,使这首诗的时空与视角变得十分奇异:它把诗人在现实中不可能挪移的时空在想象中超越和改变了,因而也把很多人都曾有过的思恋心理细腻而含蓄巧妙地写得那么动人。所以,姚培谦在李义山诗集笺中说:“料得闺中夜深坐,多应说着远行人”引自白居易诗中语。 当然现代诗人以视角的转换来表现主体的失落与荒谬,与李商隐并不一样。义山表现的是古代人有家难归的思恋之情,而现代人所表现的是现代人无家可归的精神空虚以及失落感。不过,古今相同的是:当诗歌的视角不再是固定的一点而是游移的多点时,主体的迷惘、惆怅便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就像一个人突然间给龙卷风旋转到了一片无

14、边无际的旷野,分不清上下左右、东南西北。理性的框架,时空的框架,都不复存在,任想象随处飘荡。(四) 李商隐的爱情诗与政治诗、咏史诗不同,它与道教的关系极为密切。义山诗风,宋人谓其“消峭感怆”,“谲怪”;明人髙棅谓其“隐僻”,胡应麟谓其“精深”;又有人谓其“纡曲其指,诞谩其词”。这些,莫不与道教相关。很多人都会觉得其诗艰涩难懂,当我们静下心来撩开蒙在它上面的朦胧面纱,则会惊喜地发现它仙雾道气的本来面目。不少史学家认为先秦、魏晋、中唐、明末为中国古代思想领域中较为开放自由的时期,而李商隐又是把中国的审美趣味带入一个新阶段和新境界的极为重要的人物。 法国艺术家丹纳曾在艺术哲学一书中说过:的确,有一种

15、“精神的”气候,就是风俗习惯与时代精神,和自然界的气候起着同样的作用。”义山生活于全社会如痴如醉崇道的晚唐;他又通过玉阳道观这一窗口,看到了虚无飘渺的仙境中的内幕;于是,当他反映这种精神气候下的爱情生活时,有不可避免的收到了道教的影响。(从三方面来叙述) 第一、充满了仙风道气的爱情诗 。义山的爱情诗,其涉及的对象不外乎此几类:女冠、贵族小姐(包括其后来的夫人)、歌舞女、宫妓等。其中最具特色、最具吸引的还是义山与女冠恋爱的诗(初恋诗)代表如燕台四首,这类诗,以道家词语入诗;描绘的是以仙山道观为背景的爱情;涉及的生活是尚未公开的私情;运用的是隐比的手法;给读者所展示的是一幅瑰丽多姿、极富仙家色彩的

16、爱情画卷。如此的浪漫、神秘,同时又是那么隐晦、艰深。但撩开其中的仙雾道气,明了其隐比手法,则恍然大悟。也正因为如此,才引得千古无数读者竞折腰。 第二,义山大量运用隐比手法、比兴体质来书写爱情生活中的种种感受,致使此些词呈现出谲怪、隐僻、晦涩、艰深的风格。 在诗三百中大量使用的比兴手法。 第三,义山受道教好静虚无的影响,在坎坷的经历中,在恋爱的悲剧中更易产生感伤、颓废的情绪,使他的诗涂上了浓浓的悲剧色彩;而他又执着地追求幸福,留恋人生,又给读者以一种渺渺茫茫的希望。 (五)难懂的无题诗 人们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会产生某种安全感,就像脚踩在坚实的土地上一样踏实。人们有了固定的感情的依托对象时,就会

17、产生一种充实感,就像摇摆的身体倚在了坚实的肩膀上一样宁静。然而,当一个人失去了时空的坐标而置身于辽阔浩荡的飘渺虚无,当一个人失去任何可以维系生活热情的对象而一无所有时,便如同处于失重状态,茫然、恍惚、不知所措 而李商隐就处在这样的境遇里。写男女之情的无题诗,始自李商隐。 李商隐的无题诗开创了诗歌的一种富有特色的新体式。从中国诗史的演进角度看,他的无题诗,以及风格接近无题的锦瑟等篇,其艺术成就和创新意义,尤其值得重视。李商隐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类作品所产生的巨大而持久的影响。 借助于爱情的体验,写自己的情思与心理状态,甚至在某些作品中也可能寄托了身世之感,家国之慨。它们以诗人善

18、感的灵心,细腻丰富的感情,运用象征、暗示、非逻辑的结构手法,表现朦胧的情思与朦胧的境界 ,把诗的意境融入到其它复杂的人生体验中,化为情感意绪感受和心灵的景观 ,把诗歌表现心灵深层世界的能力推向了无与伦比的高峰,创造了唐诗最后的辉煌 。李商隐所有爱情诗中,流传至今脍炙人口的,也以这类为多,学术界争论最多的也是这一类。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很难确定李商隐这首诗的具体所指,但李商隐的“无题”类诗往往如此。只能从诗中体验到生活的一种荒谬感甚至人生的痛苦与情感的失落。读李商隐的“无题”诗常

19、常不能固执地寻译它的意义,因为他的语言构成,表意脉络,情感基调往往是被诗人有意打乱的。正是在这种独特的形式上,诗人与读者才赢得了最大的交流自由。因此,读者不必为“不懂”而感到悲哀,尽可放心去自由体验。也许正是在违背日常语言上,李商隐的“无题诗”有着最现代的意义。因为现代诗的最大愿望也是在于想方设法地把读者从语言的牢笼中解放出来。 义山爱情诗中神仙境界的背景,斑斓而五光十色的词汇,无法掩盖其空虚、感伤;“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多么的无可奈何;“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毫无生的意趣(六) 朦胧美在李商隐爱情诗中的表现存在着多方面,尽管不能完全说是面面俱到,但已从多方面展示了爱

20、情的朦胧,诗意的朦胧美。本文就从以几个主要的方面入手来分析:1. 朦胧的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正如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所说,“用你的想像套上人间的这辆大马车去飞奔。”由于李商隐的思想、经历和审美情趣与众不同,他的诗往往选取天仙、神话、佛道、方士的某些传说入诗,并以贴切而富有情韵和象征意味的词藻加以表现,因而他的诗的意象往往蒙上一层迷茫窈渺的色彩,如轻纱,如梦境,如雾里之花。 月夜重寄宋华阳姐妹 偷桃

21、窃药事难兼, 十二城中锁彩蟾。 应共三英同夜赏, 玉楼仍是水晶帘。 全诗只28字,用了东方朔、嫦娥、十二城、彩蟾、玉楼、水晶宫等六个神仙方外的典故,如“偷桃”用东方朔事 ,“窃药”用嫦娥事 。其中一象为“彩蟾”,照应“窃药”,月中之象 ;而“十二城”又是一个意象 ,怎么能不迷茫渺远呢? 集仙录:“西王母所居宫阙在阆风之苑,有城千里,玉楼十二。” 其苍茫绵蒙有令人可望而不即之感。 一种迷离窈冥的意象便油然而生。 李诗中采用的神天仙语,世外言谈的物象、事象,诸如佛爷世祖、北极七星、莲莱三山、嫦娥奔月、王母下凡、弄玉吹箫、楚宫云雨、庄生梦蝶、望帝托鹃 除此之外,在李商隐的爱情诗中,出现得最频繁的意向

22、是月、夜、梦、雾、雨等,如: 风波不信爱菱弱,月露谁教桂枝香。”(无题)“先知风起月含晕,尚自露寒花未开。”(正月崇让宅)“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无题)“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重过圣女祠)“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无题四首)“远路应悲春畹晚,残宵犹得梦依稀。”(春雨)“重衾幽梦他年断,别树羁雌昨夜惊。”(银河吹笙) 在他的笔下,月、夜、雨、梦、雾等意象一再地出现,而这些意象的本身都具有模糊感,而雨雾则更是朦朦胧胧,这些意象的大量出现,给诗披上了一层朦胧而美妙的轻纱。这些缥渺、无定的物象、事象都有一种忧伤而又朦

23、胧、雅致而又无奈、艳丽而又梦幻的特点,表现出一种惘然、无奈、寥落、凄凉、飘泊等等复杂的意绪。或许,这一朦胧的意象,只能用唐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花非花)来形容就再恰当不过了。 2、 朦胧的意境 所谓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诗歌的意境是作者的心境和感受,“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就是这个道理。李商隐善于把个别的意象通过巧妙的组合构成诗的意境,通过这一手法的运用来表现出诗歌整体的朦胧美。 重叠的喻象(有的叫做“意象叠加”):其特点是一个意象接着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着一个画面,意象重重

24、叠合,又产生新质的意象和意象群。 喜欢用典(用典本身就往往是表达那些不宜明说或者复杂不易说得明白的情感);诗人在组接这些意象时又往往采用非逻辑的方式,意象与意象之间又常常是跳跃的,不连贯的。表面看它们之间似乎没有逻辑上的关联(本体不出现,比喻什么,象征什么,暗示什么,可以有多种解释),但仔细品味,意象之间又有脉络可寻,各象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这就是弥漫在诗中的意绪。这种诗意的表现极为“婉曲”,因此在诗的意旨的理解上也往往给读者提供多种解释的可能。因此,它的情思与意境就让人感到迷离朦胧。 艺术上,运用比兴、象征手法,用典精巧,词句清丽,脉络细密,深情婉约,意境曲折,意味隽永,这些都代表了李诗的特

25、色。 片断的意象组织在一起。 在李商隐的无题诗里,除了用重叠的喻象之外,还常常把一些片断的意象组织在一起。这些片断的意象是很美的,有的带有暗示的性质,有的却只是写实(但不是那种逻辑清楚的叙述的写实,而是片断画面的点染)。它们和喻象错落排比,虚虚实实,造成一种朦胧之感。如其诗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 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 / 却话巴山夜雨时 此诗的第一句实际上是由一问一答的两句话浓缩而成的。这一问一答的形式如两个人在聊着天,然而实际上是李商隐自己一个人在自言自语而已。你问: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我答:实在没有办法定下回去的日期 这自言自语之中透露出来的图景,我们大约可以由此字里行间预见了

26、:远方盼归人的“君”和未有归期的“我”。从而使诗歌拥有了两个相关的空间:一个是远方的故乡,一个是异乡的巴山。而身处两地的人只能是苦苦思恋而已,这就使得这两个空间增添了紧密的联系。接下来的三句便凭借这一深切的思恋在这两个空间所构成的无形境域之间,勾画出了一个类似蒙太奇镜头的,空间与时间重叠的两地情思幻想图。 虽然此诗仅仅只有四句,却使得诗人能带领着读者的视角三度转移:实虚虚,三层递进。在这三层递进中,诗人的视角从“巴山夜雨”转移到故乡的“西窗”,又从“西窗”转到“巴山夜雨”。似乎使沉浸在深深地思恋中难以自拔的诗人在瞬间穿越了时空,穿梭于相隔着千山万水的两地。3、阴柔凄艳的朦胧美 李商隐诗的朦胧诗

27、风是和他的阴柔美、凄艳美相融合的,更确切地讲李诗的朦胧美是“阴柔,凄艳的”朦胧美。 李商隐感情的表达方式是多层次、细美幽约、迂回曲折的,语言色彩上是哀艳而又清丽,感情基调凄艳而不轻佻。 无论在意象描写和辞语修饰上,李商隐都着意表现这种凄艳而不轻佻的情思,一种凄艳而不轻佻的美。 李诗中爱情和绮艳题材占很大比重,在李商隐诗里常常出现许多美丽的辞藻,以及有关爱情的典和事,表现出浓烈的追求、向往、爱恋及受某种压抑而产生的失望、凄凉和哀伤,哀感凄艳,所以是凄而艳 。 但这种凄艳往往是侧重于精神,因此给人的感受是一种纯洁的执著的凄艳之美,而绝没有青楼买笑或者那种以感官满足为特征的庸俗情调这一点,李商隐的爱

28、情诗绝不同于齐梁的重声色而乏性情,也不同于晚唐其他诗人的爱情诗。诗人的爱情诗是其爱情悲剧的产物,是他在道教的虚无思想影响下的审美意趣的产物。这一曲曲感伤的歌,在整个封建社会走向下坡路的过程中,特别吸引那些带着封建礼教枷锁却向往着爱情幸福的青年。 朦胧的意象、朦胧的意境及那阴柔凄艳的朦胧美,把朦胧美的审美效应在其中淋漓尽致的挥洒,将诗歌的审美推向更高的层次!这是义山爱情诗的最为鲜明的特征,也是他天才的创造。李商隐以他天才的艺术创造,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艺术表现领域:非逻辑的、跳跃的意象组合;朦胧情思和朦胧境界的创造;把诗境虚化。这样的非写实的艺术表现手法,不仅极大地扩大了诗的容量,而且留给读者更大的

29、联想空间。就艺术表现手法的创新而言,在中国诗史上是空前的。所以,李商隐在晚唐诗坛以及千年来的诗坛中,是当之无愧的“巨擘”,其爱情诗是诗歌史上永远生动的传奇。参考文献:1. 晚唐风韵,葛兆光、戴燕著,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1月第一版2. 李商隐评传,刘开扬著,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年2月3. 李商隐爱情诗解,钟来茵著,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年7月4. 李商隐诗选,安徽师大中文学系古代文学教研组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5. 李商隐研究,吴调公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6. 李商隐诗选评,刘学锴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2月7.中国文学史(第二卷) 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1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