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七单元

上传人:r****d 文档编号:78919698 上传时间:2022-04-2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88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七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七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七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源描述:

《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七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七单元(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二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对应学生用书P127根底夯实一、识记字音1子圉(y寐(mi诰(o)4土簋(u) 屦(j) 6.跣行(xin)7似蠋(zh) 8.缁衣(z) 嘬(zu)二、通假字1而越人被发通披,披散2鳣似蛇 通鳝,黄鳝3衣缁衣而反 通返,返回4曩者使女狗白而往 通汝,你的5而亡其富之涯乎 通忘,忘记6彘臞,人乃弗杀 同癯,消瘦三、古今异义1子胥出走,边候得之古义:出逃今义:因故不声张地离开家庭或当地2拔而示之,因为君刺之古义:因,趁机;为,替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必善事左右古义:皇帝身边的近臣 今义:左边和右边4欲使无穷,其可得乎古义:不受穷困 今义:没有尽头四、一词多义1相2假3因4

2、亡5其6而五、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必不衣短褐而舍茅茨之下 衣:穿 舍:住2假设亦不患腊之至而茅之燥耳 茅:点燃茅草烤3横树之即生 树:栽种4常酒者,天子失天下 酒:喝酒(二)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作动词子圉恐孔子贵于君也 贵:重视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1)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美:以为美 恶:以为丑(2)行贤而去自贤之心 贤:以为贤(3)子岂能毋怪哉 怪:感到奇怪六、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上索我者,以我有美珠也(“者,也表判断)2“彝酒者,常酒也(“者,也表判断)3曾从子,善相剑者也(“者也表判断)4子之为是也,非缘义也,为利也 (“也表判断)5水之以涯,其无水者也

3、(“者也表判断)(二)省略句1居(于)晋而可 (“居后省略“于)2因(之)为君刺之 (“因后省略“之)(三)状语后置句1假人于越而求溺子 (“于越作状语,后置)2子虽工自树于王 (“于王作状语后置)3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于不用之国作状语,后置)4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 (“于晋作状语,后置)5失火而取水于海 (“于海作状语,后置)6庆封为乱于齐而欲走越 (“于齐作状语,后置)7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于商太宰作状语,后置)8子圉恐孔子贵于君也 (“于君作状语,后置)(四)宾语前置句1讼者奚说 (“奚作宾语,前置)2焉往而不美 (“焉作宾语,前置)3假设又奚患 (“奚作宾语,前置)课文译注

4、(1)(2) 对应学生用书P1301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评析到达最高境界的人见到微小的苗头就知道事情的萌发,见到开头就能知道结果。韩非子告诉我们要善于发现事情发生的征兆。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会有一定的征兆,如果是一个灾祸的征兆,就要防微杜渐,把灾祸消灭在萌芽状态,或尽早远离灾祸,以保全自我。2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评析漂亮的自以为很漂亮,可是我并不觉得她漂亮;长得丑的自以为很丑,可是我不觉得她丑。这句话实际上传达了韩非对以何为美的评价标准。韩非认为,一个人是否真美,并非取决于其长相如何,而是要看他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无论其相貌如何,他都是很美的

5、。韩非的这种认识对于人们明辨是非,区分真善美、假恶丑,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问题1本文共有多少那么小故事?各蕴涵了什么哲理?明确本文一共有14那么小故事,其内容及蕴涵的哲理为:寓言故事道理与启示子圉见孔子取舍决于私利子胥出走机智脱险庆封走越“心为命运症结绍绩昧醉亡其裘警示帝王不可荒醉鲁穆公使众公子宦于晋、荆远水不救近火卫公点破曾从子为利而非为义纣为象箸而箕子怖见微以知萌鲁人徙越适宜环境方显其长陈轸贵于魏王处世之艰难杨子过逆旅行贤而不自贤渔者持鳣,妇人拾蚕利之所在皆为勇夫杨布打狗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富之以涯知足之足方为满足三虱食彘共同利益为个人利益之前提问题2学习了本文,你认为作为法家代表人物的韩非子

6、,其思想有什么特点?明确韩非的法家思想,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以“法为中心,结合“术与“势的政治观。韩非批判地继承了前辈法家的理论和实践,并且吸取了荀子和道家的某些理论,形成了以“法为中心,结合“术与“势的较为全面系统的法治思想。韩非的这种政治主张,强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适应了当时社会开展的总趋势。二是反对复古、主张革新的社会历史观。韩非讲历史,继承了前辈法家商鞅等人的思想,明确提出古今有异,不必遵行古制、效法常规的思想,韩非主张研究社会实情,以制定相应措施。这种反对因循旧制,主张因时而变的思想,表达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革旧制度的进取精神,无疑是进步的社会历史观。 对应学生用书P130一、根底知识

7、1以下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子圉(y)蚤虱(so) 相剑(xin)B象箸(zh) 深邃(su) 土簋(u)C菽藿(hu) 茅茨(c) 称此以求(chn)D跣行(xin) 被发(bi) 聚嘬(zu)解析:A项,蚤:zo;C项,称:chn;D项,被:p。答案:B2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其恶者贵贵:尊贵B匹夫失其身 身:自身C今我已亡之矣 亡:死亡D子虽工自树于王 工:擅长解析:A项,贵:尊重;B项,身:生命;C项,亡:丧失。答案:D3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B.C. D.解析:A项,于是,就;趁机。B项,均为“因为。C项,到;代

8、词,他(孔子)。D项,变为;为了。答案:B4. 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为哪一项()A那么毋生杨矣 B子岂能毋怪哉C行贤而去自贤之心 D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解析:A项,生,动词,活、成活;B项,意动用法,以为怪;C项,意动用法,认为有才德;D项,意动用法,认为美丽。答案:A5仔细辨析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判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陈轸贵于魏王其恶者贵,美者贱利之所在,皆为贲、诸于是乃相与聚嘬其母而食之A相同,相同 B相同,不同C不同,相同 D不同,不同解析:被动句,省略句,都省略了主语。答案:A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完成69题。鳣似蛇,蚕似蠋。人见蛇那么惊骇,见蠋那么

9、毛起。渔者持鳣,妇人拾蚕,利之所在,皆为贲、诸。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毋击也。子亦犹是!曩者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桓公问管仲:“富有涯乎?答曰:“水之以涯,其无水者也;富之以涯,其富已足者也。人不能自止于足,而亡其富之涯乎!三虱食彘,相与讼。一虱过之,曰:“讼者奚说?三虱曰:“争肥饶之地。一虱曰:“假设亦不患腊之至而茅之燥耳,假设又奚患!于是乃相与聚嘬其母而食之。彘臞,人乃弗杀。(?韩非子说林下?)6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衣缁衣而反(黑色)B曩者使女狗白而往 (从前)C富之以涯 (边际)D乃相

10、与聚嘬其母而食之 (吃)解析:D项中的“嘬意为“叮咬。答案:D7以下各项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B.C.D.解析:A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因果。B项,都是介词,趁着。C项,都是连词,于是。D项,都是代词,这。答案:A8以下对于选文内容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渔者持鳣的故事意在说明,人常常因利益的驱使而变得勇敢,从而揭示人有着意想不到的潜能。B“杨布打狗的故事批评了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做法,强调人们做事要学会换位思考。C“富之以涯那么表达了韩非子“知足之足才是真正的满足的思想,所以在对待财富的问题上,要“知足常乐。D本节所选的故事精确剖析了某些隐微

11、的人性的弱点,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耐人寻味。解析:A项中“揭示人有意想不到的潜能错,应是“批评了人性可因利益而改变的弱点。答案:A9“三虱食彘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答:_答案:现实生活中某些人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相互倾轧,不去共同维护集体利益。只有集体利益得到维护,才有个人利益的生存空间。(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013题。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

12、乎?(?韩非子说林上?)注管仲、隰朋:两人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不难:不惜,不耻。10下面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跟随)B蚁冬居山之阳 (山南水北)C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 (老师)D不亦过乎 (错误)解析:C项中“师意为“学习。答案:C11以下与“乃掘之中的“乃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解析:B项,副词,于是,就,与例句中的“乃意思相同。A项,竟然;C项,是;D项,代词,你的。答案:B12翻译下面的句子。(1)管仲曰

13、:“老马之智可用也。译文:_(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译文:_答案:(1)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2)蚂蚁冬天住在山南,夏天住在山北,蚁壤高达一寸,下面一仞的地方就有水。13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答:_答案:劝诫世人向圣人、向世间万物学习。参考译文:管仲和隰朋跟随齐桓公出征孤竹国,春天去冬天回,归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于是让几匹老马在前面走,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道路。走在山里,队伍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南,夏天住在山北,蚁壤高达一寸,下面一仞的地方就有水。于是便挖掘土地,果然挖到了水。像管仲这样能干、隰朋这样

14、聪明的人,在他们不知道的地方,也不耻于向老马和蚂蚁学习,可是现在的人不知道因自己知识浅薄来向圣人学习,不是错得很厉害吗? 对应学生用书P131一、?韩非子?导读1画鬼最易原文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注释画:动词,指绘画。孰:谁,什么。鬼魅:鬼怪。世俗迷信的人以为人死成鬼,物老成魅。旦暮:早晚,引申为每天从早到晚。不可类:意思是不容易画得像。类,似,像。罄(qng):显现,出现。译文有人为齐王作画,齐王问他:“画什么最难?他说:“狗、

15、马最难画。齐王又问:“画什么最容易?他说:“画鬼怪最容易。狗、马是人们所熟悉的,早晚都出现在你面前,仅仅画得相似而已,所以难画。鬼怪是无形的,不会出现在人们面前,所以容易画。评析鬼是最容易画的,因为没人见过鬼,是纯粹靠想象出来的。画鬼就是画没见过的东西,靠脑子想出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所以说画鬼是最容易的。2秦伯嫁女原文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为之饰装,从衣文之媵七十人。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也。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注释秦伯嫁女:指秦穆公将女儿怀嬴,最初嫁给在秦国为人质的晋太子子圉(y),子圉只身从秦国逃跑,回国即位,称怀公。后来秦穆公出于政治目的,又将已嫁

16、晋怀公的怀嬴(子圉故妻)嫁给流亡到秦国的晋国公子重耳(重耳既是怀嬴的母舅,又是怀公的伯父),改名辰嬴。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到晋国,即位称晋文公。饰装:装饰打扮。衣:这里作动词讲,意为“穿着。文:通“纹,华美的花纹。媵(yng):指随嫁,陪送出嫁,亦指随嫁的人。周代贵族女子出嫁,需要同族姐妹或姑侄女陪嫁,称为媵,媵会成为侧室。后世媵和妾渐渐不分。妾:在先秦和秦汉时是指女奴。译文从前秦国国君将女儿嫁给晋国国王的公子,为她准备嫁妆,跟着(为她)穿衣化装的丫鬟就有七十人。到了晋国,晋国公子喜欢她带去的丫鬟却讨厌秦国国王的女儿。这真是成了善嫁丫鬟,却不能说是善嫁女儿啊。评析人的眼睛只盯着衣服华丽的婢

17、女,结果却丢掉了真正的主人。可见,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次,否那么就会像这位晋国人那样做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的傻事来。二、名家点评韩非子的现实意义贾志刚如果纯以天才而论,战国时期最富于天才的两部书就是?庄子?和?韩非子?。如果以现实价值而论,那么?韩非子?独占鳌头。看?韩非子?,首先应该看?荀子?,荀子有两个特点完整地传给了韩非子这个得意门生,第一是谁都不放在眼里,第二是世上无好人。整部?韩非子?不讲道德,因为韩非子与他老师一样认为“人性本恶,世上本没有什么道德。对于世上这些只见利不见义的愚蠢民众,只有一个办法能够让他们老老实实,那就是法律。而且,是轻罪重罚的法律,这一点跟商鞅一脉相承。现在我们

18、知道,法治国家除了严格的法律之外,还有公德以及宗教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可惜的是,战国时期没有宗教,也没有后来的儒家。所以,韩非子只看见法律就不足为奇了。但是单就法律而言,韩非子的论述登峰造极,至今无人能及。法律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即便不考虑道德的因素。韩非子非常清楚这一点,因此提出了“法、术、势的概念。其实,整部?韩非子?都是在讲这三个字。什么是法?就是法律法令,这一点非常清晰。什么是术?就是某些事情无法用法来标准,于是要用到权术。权术,说白了就是阴谋诡计,但是能够绕过法律。历史上的所谓名臣们,都是玩权术的高手。然而,有的事情,靠法不行,靠术也不行,这时候靠什么?靠势。势是什么?权势。说白了,势就

19、是不讲法不讲理,用武力暴力解决问题。从概念上说,法是简单概念;术虽然操作起来复杂,概念上并不复杂。什么是势?韩非子给了几个例子,其中一个是关于当年齐国的首相晏婴,晏婴作为一代名相,在法和术的运用上出类拔萃,可是不懂得用势。为什么这样说?晏婴执政的时候,齐国田家的民望已经远远高过国君,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田家迟早要篡夺齐国。这个时候,靠法靠术都已经无法阻止田家了,要保住姜家的齐国,只能有一个方法:强行武力解决。强行武力解决,就是运用势。可惜的是,晏婴没有能够运用势,导致最终田家篡夺了齐国。权势,就是拿来用的,否那么还要权势做什么?这是韩非子的看法。在韩非子看来,治理国家,就要合理运用“法、术、势。三

20、者中,根底是法,必要的时候使用术,实在迫不得已才使用势。但是,该使用势的时候,也要毫不犹豫。三种手段,以怎样的比例运用呢?一个治理水平高的国家,法的比例在百分之九十以上,术的比例在百分之九上下,势的使用最多百分之一。如果术的比例过高,这个国家一定是权臣弄权,利用各种阴谋诡计中饱私囊;如果势的比例过高,那么这个国家一定是个暴政国家,无视百姓的利益,以暴力对待百姓的合理诉求。?韩非子?这部书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政权的统治水准,你只需要了解他们运用“法、术、势的比例,就能发现这是一个法治国家、一个官僚国家,还是一个暴虐的即将灭亡的国家。实际上,“法、术、势同样适用于国际关系,譬如美国的

21、对外关系,通过联大谴责、制裁别国,这算是法;通过金融手段、商业手段打击别国,这算是术;直接的军事干预,这就是势。不过,一个现代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应该以怎样的比例运用“法、术、势,这就不是韩非子能够告诉我们的了,需要我们自己去总结归纳。知识链接:贾志刚: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模块综合检测(时间150分钟,总分值150分)第局部阅读题(共计55分)一、阅读文段,答复以下问题。(每题2分,计10分)(一)阅读本段,答复13题。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

22、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1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昭公知礼乎(懂得)B揖巫马期而进之 (作揖)C君取于吴,为同姓 (攻取)D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 (袒护)解析:C项,“取同“娶。答案:C2以下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用法与例句中完全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例句:君而知礼,孰不知礼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B揖巫马期而进之C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D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解析:例句和D项中的“而都是连词,解释为“如果。A、B两项均为连词,表承接;C项为连词,表转折。答案:D3选出对“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一句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A孔子成认偏袒鲁昭公是自己的过错,只是

23、无法解决宗法等级与礼数规矩之间的矛盾。B孔子不成认偏袒鲁昭公是自己的过错,并巧妙地解决了宗法等级与礼数规矩之间的矛盾。C孔子成认偏袒鲁昭公是自己的过错,但不成认宗法等级与礼数规矩之间存在矛盾。D孔子不成认偏袒鲁昭公是自己的过错,也不成认宗法等级与礼数规矩之间存在矛盾。答案:A(二)(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论语公冶长?)注微生高:春秋时鲁国人。醯(x):醋。4第一那么材料主要表达了孔子的_观。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孔子的思想观点的理

24、解,第一那么材料谈的是交朋友的标准,因此说的是孔子的“择友观。答案:择友5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答:_解析:解答此题时,考生要对两那么材料中体现出的孔子的思想进行深入的领会和分析,组织答案时要紧扣材料,不仅要评价孔子的观点,还要挖掘孔子对微生高的评论的用意所在。答案:(第一问)醋是小物,有就说有,无就说无,微生高应据实相告。而他却向邻居求讨,以应求者,用意委曲,并非正直之人,因此孔子认为微生高不直。(第二问)孔子的评价是正确的,为人处世要实事求是,要正直。其目的在教诲弟子养成君子品格,于细微事不可不谨。参考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与正直的

25、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外表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交朋友,与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率?有人向他讨点醋,他(不直说没有,却)到邻居家里讨了点给人家。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10题。(68题,每题2分;第9题7分;第10题4分。共计17分)节用(上)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其为衣裘何?以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凡为衣裳之道,冬加温、夏

26、加凊者,鲜且不加者,去之。其为宫室何?以为冬以圉风寒,夏以圉暑雨,有盗贼加固者,鲜且不加者,去之。其为甲盾五兵何?以为以圉寇乱盗贼,假设有寇乱盗贼,有甲盾五兵者胜,无者不胜。是故圣人作为甲盾五兵。凡为甲盾五兵加轻以利,坚而难折者,鲜且不加者,去之。其为舟车何?以为车以行陵陆,舟以行川谷,以通四方之利。凡为舟车之道,加轻以利者,鲜且不加者,去之。凡其为此物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有去大人之好聚珠玉、鸟兽、犬马,以益衣裳、宫室、甲盾、五兵、舟车之数于数倍乎!假设那么不难,故孰为难倍?唯人为难倍。然人有可倍也。昔者圣王为法曰:“丈夫年二十,毋敢不处家。女子年十五,毋敢

27、不事人。此圣王之法也。圣王既没,于民次也,其欲蚤处家者,有所二十年处家;其欲晚处家者,有所四十年处家。以其蚤与其晚相践,后圣王之法十年。假设纯三年而字,子生可以二三年矣。此不惟使民蚤处家而可以倍与?且不然已。今天下为政者其所以寡人之道多其使民劳其籍敛厚民财不足冻饿死者不可胜数也。且大人惟毋兴师以攻伐邻国,久者终年,速者数月,男女久不相见,此所以寡人之道也。与居处不安,饮食不时,作疾病死者,有与侵就伏橐,攻城野战死者,不可胜数。此不令为政者,所以寡人之道数术而起与?圣人为政特无此,不圣人为政,其所以众人之道亦数术而起与?故子墨子曰:“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节选自?墨子?)6以下句

28、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加倍)B假设纯三年而字,子生可以二三年矣 (生子)C以为车以行陵陆 (登上)D此所以寡人之道也 (减少)解析:C项,陵:大土山。答案:C7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中“者分别为代词,的人;代词,用在时间词后,表的时候。B项中的“以分别为连词,表并列;动词,用。C项中的“且分别为连词,而且;连词,尚且。D项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答案:D8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墨子认为,要使国家不穷,关键在于节省开支,应当珍惜人力物力,使“用财不费,民德不劳。B为

29、了增加人口,墨子制定了法令:男子到了二十岁一定要成家,女子到了十五岁,一定要嫁人。C墨子认为征收过重的赋税和攻伐战争是“寡人之道,要使人口增加,就必须停止暴政。D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墨子认为除去无用的费用,是圣王之道,天下的大利。解析:B项,并非是墨子制定法令,而是先王的法令。答案:B9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凡其为此物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3分)译文:_(2)故孰为难倍?唯人为难倍。(2分)译文:_(3)以其蚤与其晚相践,后圣王之法十年。(2分)译文:_答案:(1)但凡他们制造这些东西,无一不是有益于实用才去做的。所以用财物不浪

30、费,民众不劳乏,他们兴起的利益就多了。(2)什么东西不容易加倍呢?看来只有人的方面加倍是不容易的。(3)拿那些早的与那些晚的来比拟,要比圣王所规定的迟十年。1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今 天 下 为 政 者 其 所 以 寡 人 之 道 多 其 使 民 劳 其 籍 敛 厚 民 财 不 足 冻 饿 死 者 不 可 胜 数 也。答案:今天下为政者/其所以寡人之道多/其使民劳/其籍敛厚/民财缺乏/冻饿死者不可胜数也。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11、12题,每题2分;13题8分。合计12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那么曰:不吾知也!如

31、或知尔,那么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

32、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那么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那么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11对以下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摄乎大国之间(夹,迫近)B因之以饥馑 (因为)C以俟君子 (等待)D鼓瑟希 (弹奏)解析:B项,“因应为“继,紧接着。答案:B12以下加点词与“子路率尔而对曰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然那么何时而乐耶C舍瑟而作 D视其缶,而吾蛇尚存解析:B项与例句中“而均表修饰。答案:B13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居那么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那么何以哉?(3分)译

33、文:_(2)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3分)译文:_(3)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2分)译文:_答案:(1)(你们)平常总是说:“没人了解我啊!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想做些什么呢?(2)我去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可以使得百姓都有勇气,而且懂得礼义道德。(3)孔子深深地感慨说:“我赞同曾点的志向!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8题。(1417题,每题2分;18题8分。合计16分)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孔子出,子圉入,请问客。太宰曰:“吾已见孔子,那么视子犹蚤虱之细者也。吾今见之于君。子圉恐孔子贵于君也,因谓太宰曰:“君已见孔子,亦将视子犹蚤虱也。太宰因弗复见也。子胥出走,边候

34、得之。子胥曰:“上索我者,以我有美珠也。今我已亡之矣。我且曰子取吞之。候因释之。庆封为乱于齐而欲走越。其族人曰:“晋近,奚不之晋?庆封曰:“越远,利以避难。族人曰:“变是心也,居晋而可;不变是心也,虽远越,其可以安乎?绍绩昩醉寐而亡其裘。宋君曰:“醉足以亡裘乎?对曰:“桀以醉亡天下,而?康诰?曰毋彝酒,彝酒者,常酒也;常酒者,天子失天下,匹夫失其身。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或宦于荆。犁锄曰:“假人于越而救溺子,越人虽善游,子必不生矣。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今晋与荆虽强,而齐近,鲁患其不救乎!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盛羹于土簋,那么必将犀玉之杯;玉杯象箸必不

35、盛菽藿,那么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舍茅茨之下,那么必锦衣九重、高台广室也;称此以求,那么天下缺乏矣。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之不足也。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陈轸贵于魏王。惠子曰:“必善事左右。夫杨,横树之即生,倒树之即生,折而树之又生。然使十人树之而一人拔之,那么毋生杨矣。至以十人之众,树易生之物,而不胜一人者,何也?树之难而去之易也。子虽工自树于王,而欲去子者众,子必危矣。杨子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

36、,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毋击也,子亦犹是!曩者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桓公问管仲:“富有涯乎?答曰:“水之以涯,其无水者也;富之以涯,其富已足者也。人不能自止于足,而亡其富之涯乎!三虱食彘,相与讼。一虱过之,曰:“讼者奚说?三虱曰:“争肥饶之地。一虱曰:“假设亦不患腊之至而茅之燥耳,假设又奚患?于是乃相与聚嘬其母而食之。彘臞,人乃弗杀。14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

37、一项是()A杨子过于宋东之逆旅(拜访)B桓公问管仲:“富有涯乎? (水边)C必不衣短褐而舍茅茨之下 (穿)D树易生之物,而不胜一人者 (shn,胜过、超过)解析:A项,过,经过。答案:A15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D项“而,都是连词,就。A项“之,动词,到;助词,主谓之间,不译。B项“其,疑问代词,表反问;副词,恐怕。C项“以,介词,凭借;介词,由于,因为。答案:D1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人性恶的句子是()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子圉恐孔子贵于君也太宰因弗复见也今我已亡之矣。我且曰子取吞之越远,利以避难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或宦于荆

38、纣为象箸而箕子怖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ABC D答案:A17以下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圉把孔子引荐给宋国的太宰,子圉后来问孔子这人怎么样,太宰给孔子很高的评价,希望把孔子引荐给国君。子圉怕孔子得到国君的重用而无视了自己的地位,就劝告太宰别把孔子引荐给国君。这那么故事说明为国家选才是来不得半点私心杂念的。B狗认不认识杨布是凭着杨布出门穿过的衣服,这暗示了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以貌取人,仅靠容貌判断会闹出许多笑话,判断一件事情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不能犯形式主义错误;跟狗生气是不值得的。C鲁穆公为了跟晋国、楚国搞好关系,以便在患难的时候能找到盟军,不惜派儿子们去他国掌

39、管兵权。犁锄一席话击中了要害,这样做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所做的对鲁国潜在的危急于事无补。D三只虱子为了在猪身上争夺最正确地盘吵吵嚷嚷,最后这些虱子不再争吵,一起叮咬猪,猪不胜其纷扰,消瘦了下去。这那么寓言表明了人们常常为眼前利益忙乎,不能为长远利益筹划。 解析:C项,不是掌管兵权,而是做官。答案:C1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庆封为乱于齐而欲走越。(2分)译文:_(2)今晋与荆虽强,而齐近,鲁患其不救乎!(3分)译文:_(3)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3分)译文:_答案:(1)庆封在齐国作乱而想逃跑到越国。(2)现在晋国、楚国虽然强大,但齐国近在眼前,(假设不跟齐国搞好关

40、系)鲁国的祸害恐怕救不了了。(3)品行方面有才有德,却去掉了自以为有才有德的心思,到哪里能不美呢。第局部积累应用探究(共35分)五、选择题。(每题2分,计16分)19以下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木铎(z)执舆(y) 饿殍(f) 园圃(p)B怃然(w) 比及(b) 犬豕(sh) 社稷(j)C舞雩(y) 庠序(yn) 栏厩(ji) 哂之(shn)D数罟() 洿池(w) 譬假设(b) 箪食(dn)解析:A项中“木铎du、饿殍pio;C项中“庠序xin;D项中“譬假设p。答案:B20以下成语、格言中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中“欲速而不达的“达是“到达;B项

41、中“怨天尤人的“尤是“埋怨;D项中“道不同,不相为谋的“谋是“谋划。答案:C21以下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B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C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D爵位不高/那么民弗敬/蓄禄不厚/那么民不信/政令不断/那么民不畏解析:应为“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答案:B22以下加点词语古今意思一样的一项是()A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B恐吾无其实C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D窃其桃李,众闻那么非之解析:A项是“措施治理;B项是“实在的政绩;C项是“跟从来。答案:D23以下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42、A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B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C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D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解析:B项中“兹通“滋,是“更加的意思;C项中“矢同“誓,是“发誓的意思;D项中“要通“腰。答案:A24以下加点的“乎字,与例句中的“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例句:王之好乐甚,那么齐国其庶几乎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B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C日食饮得无衰乎D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解析:A项与B项中的“乎,都为介词,分别是“在与“比的意思;C项中的“乎,与例句中一样,作助词,可翻译为“吧;D项中的“乎作形容词的词缀。答案:C25对以下句子中的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

43、归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而民说之使王天下民多疾病然那么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以亏人自利也从而誉之众闻那么非之A/B/C/D/解析:B项,分别为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意动;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答案:B26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A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B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C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D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解析:例句是被动句,这与C句是一样的;而A句为疑问句;B句为状语后置的变式句;D句为省略介词的省略句。答案:C六、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局部。(8分)27孟子曰:_,_,君为轻。(?孟子尽心下?)答案:民为贵社稷次之2

44、8_,_,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答案:发愤忘食乐以忘忧29道虽迩,_。事虽小,_。(?荀子?)答案:不行不至不为不成30子曰:_,_。举一隅不以三隅反,那么不复也。(?论语述而?)答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七、运用与探讨。(11分)31(湖北高考)高一年级将举办“读?论语?,谈交友读书交流会,拟向参会者赠送纪念书签。请写一那么赠言,用以印制书签。要求:紧扣活动主题;必须原创;语言表达简明、得体;不超过30字。(4分)答:_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写作时紧扣“读?论语?,谈交友这一活动主题。其次,要明白写的是赠言

45、,注意要写得得体并富有文采,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最后,要注意所写语句不能超过30字。答案:(例如)读论语辨损益悟先贤睿智借慧眼识真伪觅交友良方32阅读下面古人关于“和的论述,理解“和的含义,探讨孔子“和而不同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7分)知和曰常,知常曰明。(?老子?第五十章)译文:懂得和就是懂得常规,懂得常规就是明智。中也者,天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译文:中,是天下最根本的东西;和,是天下最通达的道理。做到了中和,天地的作用就到位了,万物就健康成长了。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周易?)译文:和,是顺应于道德而又符合公理的。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论语?)译文:有子说:社会秩序的作用,贵在使社会和谐。君子和而不流。(?礼记中庸?)译文:君子对别人宽和却不盲从。万物各得其和以生。(?荀子?)译文:世上万物都因有了和谐才得以生存。答:_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