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上传人:彩*** 文档编号:78908106 上传时间:2022-04-22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1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学校的建设和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学校的建设和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学校的建设和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资源描述:

《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学校的建设和发展(3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校长 申长雨(2008 年 11 月 26 日)同志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学校当前重中之重的头等大事,对于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创建全国高水平大学的步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按照省委的统一要求,我校学习实践活动在学习调研阶段安排了两场校领导专题学习辅导报告。前一段,郑书记已经为大家作了一场精彩的学习辅导报告,下面,我围绕“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这一主题,讲几点体会和思考,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主要讲三个方面,一是 2003 年以来学校办学思路的总体回顾,二是过去五年多来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基本特点和经验,三是抓好两支队伍建设,树立务实作

2、风,狠抓工作落实。一、 2003 年以来学校办学思路的总体回顾9 月 26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视察我校时强调:要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加强宏观思考和战略研究,认真回顾总结学校近年来健康快速发展的经验,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步伐。11 月 10 日,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同志视察我校时也强调:要通1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总结学校过去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分析目前面临的挑战,自觉把学校的发展定位、发展方式、发展途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行规划和实施。两位领导同志都不约而

3、同地要求我们,要认真回顾总结学校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经验,指导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下面,简要回顾一下2003 年以来我们走过的路程。2003 年以来,我们根据学校不同阶段面临的主要任务、主要矛盾和主要瓶颈问题,围绕加快学校发展这一主题,相继召开了12 次全校工作会议,提出了一系列切合当时实际的工作思路,努力做好顶层设计,并认真组织实施,使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显著提高。(一) 2003 年的工作思路、主要措施及建设成效1工作思路、主要措施2003 年,是学校上一届班子上任的第一年。根据学校初步整合之后面临的新形势,在全年工作会议上,我们认真梳理分析了学校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 、新

4、校区建设和内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全年的整体工作思路:抓住两条主线,重点做好八项工作。抓好两条主线: 一是新校区建设与多校区运转,二是学科建设与学位点建设。重点做好八项工作, 主要包括: 新校区建设, 建立多校区运行的管理体制,学科建设, “211 工程”二期建设的启动和论证,“三大规划”的制定,科研工作的突破,人才引进和师资队伍建设等8 个方面,把学校的工作重心及时转移到了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上来。2在下半年的工作会议上: 围绕全年整体工作思路, 进一步明确了“抓好两条主线工作、两项基础工作和两大关键工作”的具体措施。两条主线工作: 一是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全面推进学校“211

5、工程”二期建设,提高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二是改串行为并行,加快新校区建设步伐。两项基础工作:一是学校的管理,解决管理无序和无章可循等问题;二是新老校区定位和老校区资源的整合、开发、利用。 两大关键工作:一是抓教学质量和教学评估,二是抓科研工作的三个层面和四个重点,进一步把全校教职工的注意力凝聚到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上来。2主要成效一是制定了“三大规划”,确立了创建全国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2003 年 4 月,学校成立发展规划研究小组,历时2 个多月,对学校发展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举措,包括合校后存在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和系统分析,研究制定了学校的三大规划,并在校内外广泛征求意见,明

6、确了学校近、中、长期的主要建设任务和战略举措,确立了创建全国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二是“211 工程”二期建设项目分别通过了教育部和国家计委组织的专家评审, 立项总投资2.6 亿,比“九五”期间的1.78 亿显著增加,主要用于重点学科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学科建设和学位点建设取得新突破。新增个博士点, 使我3校的博士点数量翻了一番,达到 18 个,改变了多年来博士点增加缓慢的局面,全校为之振奋,同时还新增 37 个硕士点,使我校硕士点达到 131 个;新增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填补了我校无文科和工科博士后流动站的空白。四是人才队伍建设 取得重大突破。 吴养洁老师当

7、选为中科院院士,实现了河南省本土培养院士“零”的突破。召开了合校后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拿出专款引进高层次人才,全年引进博士101 人。通过职称评审,当年 81 位教师晋升为正高职称,显著的改善了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五是教学和人才培养迈出新步伐。新增 10 个本科专业,本科专业达到 86 个;启动了本科教学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一本”招生第一志愿上线率达到116% ,达到了历史上最好水平;招收研究生2025人,研本比从合校时的119 调整到 18。六是科研水平显著提高。当年新立各类科研项目492 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 项,首次突破二位数; 国家社科基金8 项,在全省位居第

8、一;获得1 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材料物理实验室被批准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现了河南省没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零的突破。七是新校区建设快速推进。 按计划完成了二期工程三大建筑组团共计 32.6 万平方米的建设任务,使新校区建成面积达到了 47 万。2003 级全部本科生和首批近1600 名硕士研究生入驻新校区。八是制定了“老校区管理与资源利用可行性报告” 。明确了新、老校区的功能定位、管理体制和机制,确立了新校区的主体地位,为建立协调顺畅的多校区运转机制奠定了基础。4(二) 2004 年的工作思路、主要措施及主要成效。1工作思路、主要措施2004 年全年的工作思路是:围绕一个目标,推进两项改革,

9、抓好五大建设,努力推动四个转型。围绕“一个目标”:就是一切工作要围绕三大规划确定的创建全国一流大学的目标。推进“两项改革”:一是管理体制的改革,努力实现与教育部共建的新体制;二是实现管理重心向新校区转移,改革校内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抓好“五大建设”,包括新校区图书馆、综合管理中心、学生生活园区等几大重点建筑的建设,以试办研究生院为契机、推进学科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以教学评估为契机、推进教学建设,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抓好科研能力建设。努力推动“四个转型”,一是整体转型,以教学为主向教学、科研并重转型;二是人才培养层次的转型,由本科教育为主向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并重

10、转型;三是师资队伍结构的转型,包括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等;四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转型,努力形成省部共建的新型外部管理体制和以新校区为主、多校区协调运转的内部运行机制。在下半年工作会议上, 我们及时总结了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明确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 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学校建设和发展中的七大关系,努力实现学校全面、快速、协调、健康、持续发展;二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紧紧扭住学校“三大规划”制定的5发展目标,强力推进几项重点工作,努力开创学校建设和发展新局面。七大关系: 一是处理好学校跨越式发展与内涵建设的关系;二是处理好规模与质量水平的关系;三是处理好加快发展与

11、规范管理的关系;四是处理好全面建设与重点突破的关系;五是处理好改革发展与安全稳定的关系;六是处理好成本与效益的关系;七是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大家可以翻一下我们04 年下半年工作会议的讲话,这些都是当时的原话,当时我们就提出了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处理好这七大关系。强力推进的几项重点工作包括:本科教学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第十批学位点申报全面准备工作、新校区各教学组团建设及新征土地的工作、老校区资源利用和管理工作。2主要成效一是顺利实现了省部共建。使我校成为全国第一所实施省部共建的高校,开辟了全国实施省部共建的先河。二是试办了研究生院。省政府批准我校试办研究生院,为我校研究生规模的扩张奠定

12、了管理体制基础。学校各类研究生总数当年达到 8500 人,人才培养的层次和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是完成了学校管理重心的迁移。04 年 8 月,学校的管理中心顺利迁移到新校区,标志着以新校区为主体、多校区协调运转模式和机制初步形成;老校区资源利用与管理工作稳步展开,成立了三6个老校区综合管理中心,明确了职责和工作定位;成立了软件技术学院、城市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3 个筹备组,软件技术学院完成首批招生。同时,学校确定的当年各项重点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科招生重点批次一志愿上线率达到 152% ;一次获得 52 个省级重点学科;当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1 项;一次引进 7 位双聘院士;省级特

13、聘教授岗位全面启动, 20 位省级特聘教授签约上岗;全年引进 152 名博士;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扎实推进, 初步完成了“三定”工作,机关总体裁员 20% ;实行了以院系为主体的津贴分配制度改革 ;本科教学水平迎评工作全面启动;与北京大学签定了合作协议;在 21个行政部门推行目标管理,开始施行行政问责和年终对主要行政部门的集中考评。(三) 2005 年的工作思路、主要措施及成效。1工作思路、主要措施全年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校工作,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紧紧抓住学校“三大规划”制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深化“一项改革”,狠抓“三个落实,”力争“两个新突破”。深化“一项改革”:就是深化 人事分配制度改

14、革,津贴分配上实行总量核算、二级分配,津贴总量与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学科建设工作量挂钩。狠抓“三个落实”:就是狠抓 教学评估各项指标的落实;狠抓新校区各项功能的完善,并开始着手新校区教职工生活园区的建设;狠抓规范管理及目标管理各项指标的落实。7“两个新突破:”一是牢牢抓住第十批学位点申报的契机,力争学科建设有新的突破;二是抓住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将要颁布实施的契机,力争科研工作有新的突破。在下半年的工作会议上,我们全面对比了我们郑州大学与10 所高水平大学的各项办学指标的差距,我们按照相关、相近、相似的原则,选择了10 所高水平大学,做了全面办学指标的对比,并分析了我们的主要不足和努力方

15、向,进一步强调了全年的重点工作,并提出了坚持“两个为本”,“两个主体,”改善教职工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条件,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思路。2主要成效一是教学内涵建设得到加强。我们当年一次投入5000 万元资金用于新校区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当年获 3 项国家教学成果奖、 1 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研究生在校生接近万人;本科生生源质量进一步提高,高分段的学生进一步向郑大汇聚;各类毕业生首次突破1 万人。二是学科建设取得历史性的突破。经第十批学位点评审,一级学科博士点实现了零的突破,一次拿到了8 个;新增二级学科博士点 54 个,增幅达

16、300%, 在全国排名第一,博士点总量跃升到全国高校第 25 位,极大的鼓舞了全校师生的士气,极大地提高了郑州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的影响力 。同时,当年我们还获得了 34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二级学科硕士点达到 218 个。使全校 17 个院系有了博士点,全部的院系都有了硕士点。三是科学研究达到了新水平。 新增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 6 个;8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6 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 项,国家社科项目立项首次突破两位数。科研经费首次突破1 个亿,这是一个重大的跨越。四是师资队伍建设跨上新的台阶。全年新增博士学位教师183人,面向海内外招聘省级和校级特聘教授34 人,其中 24 位是海归博士

17、;选派 50 多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名校进行为期一年的研修;通过职称评审评出104 位正高职称。教师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进一步优化。五是新校区建设呈现新景象。2005 年是我校新校区建设任务最重的一年,也是资金最紧张的一年。在建工程达到78 万平方米,占新校区整个建筑面积的将近一半;需要的资金是12 个亿,创下历史新高。学校克服重重困难,保证了资金的供应;学校狠抓五大控制,即资金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廉政控制和安全控制,新校区建设快速推进;教工生活园区全面开工。此外,老校区资源利用和管理初见成效,多层次办学规模全面扩大,老校区办学效益初步显现;国际合作交流进一步加强,尤其是与

18、国外的合作办学蓬勃开展;目标管理全面推进,在 2004 年行政机关试行目标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在院系推行,目标管理成为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四) 2006 年的工作思路、主要措施及成效1工作思路、主要措施2006 年,我校 本科教学水平将接受教育部全面评估,“211 工程”二期建设将接受国家验收,新校区三期工程建设将全部完成,学科的内涵建设亟待加强。为此,我们在全年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工作思9路是:抓住机遇、强化内涵、加快发展。具体来说,就是抓好五大机遇:一是抓住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机遇,强化教学的内涵建设;二是抓住第十批博士点取得重大突破的机遇,加强学科的内涵建设;三是抓住创新型国家建设和

19、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实施的机遇,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四是抓住国家级重点学科将要重新申报评审的机遇,推动学科上水平、上层次;五是抓住院系向新校区整体搬迁的机遇,做好新校区的教学和管理功能定位、新校区内涵建设和老校区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下半年全校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全力抓好一个重点,深入思考一个问题,努力夯实一个基础,实现学校的健康发展。全力抓好一个重点:就是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提出要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建设亮点;深入思考一个问题:就是结合教学评估,深入思考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努力夯实一个基础:就是结合院系主体迁移新校区,努力夯实学校基础层面的管理。2.主要成效本科教学评建工

20、作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评估,并全票获得优秀。“十五”“211 工程”建设项目通过国家验收,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新校区教学组团全部建成,院(系)实现了整体搬迁。以新校区为主、多校区协调运转的办学格局正式确立。科研工作取得新的突破。新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9 项,新立国家“863 ”计划项目、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项目、国家“973 ”课10题等重大项目6 项;新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6 项,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 13 位。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新的成绩。全年共引进博士191 人,定向回校博士77 人,新增博士 268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首次突破 1000人;通过省级和校级特聘教授引进24 位

21、海外优秀博士;选派近 50位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一流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深造;有 26位教师当选新一届教育部相关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通过年度职称评审,新晋升正高职称136 人,师资队伍的结构、层次和规模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五) 2007 年的工作思路、主要措施及主要工作成效。1工作思路、主要措施全年工作思路是两句话,一句是“整体推进,加强内涵,和谐发展”,另一句是“有限目标,重点突破,提高水平”。按照这一思路,我们全面安排了学校各条线上的重点工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两年要“抓好六大申报,实施三个工程”。六大申报包括: 国家级重点学科的申报和评审,“十一五”“ 211 工程”建设的申报和评审

22、,研究生院的申报和评审,第十一次学位点的申报和准备,博士后流动站的申报和评审,全国辅导员培训基地的申报和评审。实施三个工程: 一是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力争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教育质量工程;二是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努力推动学校向研究教学型进而向研究型大学转型;三是实施人才强校工程,下大力气引进一批学术领军人物和优秀的拔尖人才。11在学校下半年工作会议上,我们 分析了研究型大学的主要特征,围绕科研工作怎么抓、抓什么提出了要“坚持六管齐下,把科研做强做大;坚持五个两手抓,开创科研工作新局面”。围绕教学内涵建设,提出了按照国家和河南省教学质量工程的要求,以 9 类项目建设为抓手,有计划分层次的按照国家级、省

23、级、校级三个层面,抓好精品课程、特色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9大类建设项目,加强教学内涵建设。2主要成效一是教学质量工程全面启动。新增 3 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5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2 个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 1 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 1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5 部教材入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的立项数量在全国省属高校中名列前茅。 本专科生招生计划达到 13100 人,一本招生在河南省超过 600 分的考生占投放全省总计划的 88% ;各类在校研究生接近 12000 人,进入了全国研究生培养大校的行列 。二是科技创新工程深入实施 。获 3 项国家 “

24、973 课题”、11 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36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6 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4 项国家 863 军工项目。全年科研经费突破 1.55 亿元;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38 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 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 项,填补了河南省上没有国家自然科学奖的空白。新增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人文社科基地12 个,使我校省部级以上重点科研机构达到47个,承担大项目、获得大成果的能力进一步增强。12三是六大申报扎实推进,当年已完成的各项申报均取得了新的突破。 首先是国家重点学科申报取得历史性突破,通过新一轮的评审,我校的国

25、家级重点学科达到 6 个;新增 5 个博士后流动站,使学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达到 12 个;全国辅导员培训基地获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首批 21 个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之一。按教育部安排推迟进行的 211 三期工程、研究生院申报、第十一批学位点申报的准备工作扎实推进。四是年初安排的各项重点工作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新校区教职工生活园区一期工程 2700 户住宅按期完成, 并完成了分配, 二期工程按计划开工;佛罗里达国际学院正式招生,老校区多层次办学毛收入达到 2.27 亿,财务收入达到了新的水平; 全年新增博士 147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 1200 余人;学校三大规划通过教育部专

26、家组的论证,获得充分肯定。与此同时,我们在过去 5 年多时间还多次召开教学工作、 教学评估工作、学科建设工作、科研工作、人才工作、财务工作等专题工作会议,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财务工作等方面,提出并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理念和思路。在人才培养方面, 形成了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促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教学理念。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提出围绕规模、 结构和层次三个重点, 抓好培养、引进、使用、服务四个环节,坚持多策并举培养人才,千方百计吸引人才,倾注感情留住人才,创新机制用好人才,强化服务管好人才,促进人才总量与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相适

27、应、人才的13层次与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相适应、人才的管理与各类人才成长的特点相适应。在学科建设方面, 提出坚持学科建设为龙头, 整体推进, 分层实施,有限目标,重点突破,加强集成,形成特色;围绕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三大任务,全面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在科研工作方面, 提出了 围绕基础研究、 应用开发研究和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三个层面,突出重大科研立项、高水平成果与论著、科技成果转化、科研基地建设四个重点,构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理论创新三大创新体系,六管齐下抓科研,坚持五个两手抓,推动科研工作六个转变等,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在校园建设方面,提出了构建以新校区为主、多校区协调运转的管

28、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认真抓好五大控制,努力把 新校区建设成为“生态化、环保型,数字化、智能型,人性化、文化型,功能化、节约型的校园”;按照主管、协管和监管,抓好老校区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实现办学效益最大化。在财务工作方面, 提出了要 认真研究学校经费总量急剧增加、 办学空间和规模急剧扩大、经费来源多元化、贷款和还贷等新情况、新问题,实行稳健的财务政策,紧缩的预算支出政策和积极的资金争取政策,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确保学校正常运转和发展。等等。总之,五年多来,全校上下紧紧围绕学校“三大规划”制定的发展目标,按照学校每一年度、每一阶段的工作部署,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强化内涵,加快发

29、展,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效,学科建设实现14新突破,科学研究达到新水平,师资队伍建设跨上新台阶,校园建设呈现新景象,各项管理工作开创新局面,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极大增强,被称为全国发展最快、融合最好的高校之一。学校也由此实现了四个转型:一是整体转型,实现了以教学为主向教学科研并重转型,进入研究教学型大学建设阶段,并向研究型大学转变;二是人才培养层次的转型,实现了由本科教育为主向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并重转型,人才培养的层次和结构更趋合理;三是师资队伍结构的转型。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等更趋合理;四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转型,形成了省部共建的新型外部管理体制和以新校区为

30、主体、多校区协调运转的内部运行机制。至此,学校正式进入三大规划的中期发展阶段,进入研究教学型大学建设阶段,并向研究型大学迈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和新的平台上。二、过去五年多来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基本特点和经验从学校过去五年多来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每一步之间都有着很强的逻辑联系,一以贯之的主线是发展。从 2003 年三大规划的制定,到 2007 年的四个转型 ;从 2003 的“抓住两条主线,重点做好八项工作” ,到 2007 年的 “整体推进,加强内涵,和谐发展;有限目标,重点突破,提高水平”,以及抓住五大机遇、实施三大工程、建设和谐校园和节约型

31、校园等一系列年度及专项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每一个年度、每一个阶段推进的工作,都是环环相扣,紧密关连,层层递进,承上启下,有着很强的内在15逻辑联系。既有符合实际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又有清晰的发展思路和战略举措; 既有拉大柜架、扩大规模,又有夯实内涵、提高质量;既有抓住关键、重点突破,又有整体推进、全面发展;既有抓住机遇、跨越发展,又有保持理智冷静、健康和谐发展。我们把握住了巨型大学这个大船,快速行驶,不翻船,掌控住了这个局面,非常不易。根本的一条,就是我们自始至终牢牢把握住了科学发展观“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每一步都是咬紧发展不放松。这是我们近年来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经验,今后必须一以贯之的

32、坚持。二是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是均衡发展、协调发展。我们在抓新校区硬件建设的同时,没有忽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软件建设。结果新校区建成了,教学、科研和学科等建设的水平也上去了。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在加大教学设施、实验室仪器设备等硬件建设的同时,不忘加强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特别是大力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加强教学内涵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在科研工作中,我们在注重科研基地建设、科研条件等硬件建设的同时,不忘加强管理体制、科研奖励机制改革等软件建设,特别是通过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坚持六管齐下,切实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努力把科研做强做大;在学科建设方面,我们

33、强调要树立平衡和适应的学科发展观、开放与优化的学科发展观、多样与综合的学科发展观、交叉与渗透的学科发展观,有力地推动了学科建设的协调发展;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强调要处理好数量与质量、增量与存量、层次与结构、引进与使用、管理与服务等关系;在学校整体建设和16发展方面, 我们强调要 处理好七大关系,努力实现健康发展,等等。这一系列工作思路和理念,无一不是在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均衡发展和协调发展。 这是符合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的。三是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实现好和维护好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使师生从中得到了实惠的发展。综观我们近年来的发展思路,处处都体现出以人为本

34、的理念。我们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构建和谐校园,目的就是为了突出师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为师生的个人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我们每年都强调要抓好新校区建设,以及新校区教职工生活园区的建设,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尽快改善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切实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好、维护好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我们大力实施教学质量工程,目的就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促进学生更好地成才;我们积极推进分配制度改革、科研奖励办法改革,目的就是为了突出业绩和贡献,更加尊重教师的劳动和创造,实现更高层次的公平;我们抓好老校区资源管理和利用、建设节约型校园,目

35、的就是为了开源节流、缓解学校的资金压力,减少赤字,腾出更多的资金,提高教职工的收入水平;我们抓学科建设,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目的就是为了给教师的个人发展搭好平台、架好梯子,铺好路子,在促进学校上层次、上水平的同时,促进教师个人业务上更好地发展。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在学校的快速发展中, 一批创新型人才、学术带头人和管理干部脱颖而出: 一大批学生在国家和省级各类竞17赛中获奖, 253 位教师成为省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76 位教师获得政府特殊津贴, 6 位副校级领导被提拔为正厅级, 4 位分别被选派到兄弟院校担任主要领导, 10 余位处级干部被提拔为副校级领导,还有一大批管理干部走上中层领导岗位,

36、成为引领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骨干。四是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培养出了一种精神在学校近年来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在我们的教师和管理干部身上集中体现出的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使我们倍感激动和振奋,这就是我们在总结第十批学位点申报成功的经验时,概括出的四句话,即“不畏艰难,勇于拼博;团结合作,协同攻关;顾全大局,无私奉献;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这种不事张扬、埋头创业的精神,就是我们的郑大精神。正是在这一精神的激励下,我们在激烈的竞争中,博士学位点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国家级重点学科成倍增加,国家级科研立项一年一个新台阶,教学评估获得了优秀,教学质量工程硕果累累,等等,所有这些成绩,不仅在省属“ 211 工程”高校

37、中名列前茅,即使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也可圈可点,为我们创建全国高水平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没有这些基础,创建高水平大学只能是一句空话。还有我们经过长期积淀形成的独具郑大特色的“笃信仁厚、慎思勤勉”的校风,也无时无刻地在熏陶和塑造着我们的优秀品格,这就是“持之以恒,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实事求是;宽容仁爱,处事大度;为人诚恳,厚德载物;谦虚谨慎,取得成绩不自大;深入思考,面临问题不盲从;刻苦勤奋,一生上进不懒惰;努力奋勉,遭遇挫折不自弃”。18这种质朴无华的郑大精神和校风,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将激励着全校师生为着我们共同的目标攻坚克难,永不懈怠。回顾五年多来的发展,有几点基本经验:一是立足学校实际,

38、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理清工作思路,做好顶层设计,是实现学校全面健康发展的前提。二是抓住机遇,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改革创新,是实现学校快速发展的关键。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抓好基础管理,优化校园环境,推进三大工程,强化内涵建设,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四是抓住关键环节,集中有限资源,实施重点突破,是实现学校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五是统筹各种关系,兼顾各方利益,破解各种难题,是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这五点基本经验,贯彻始终的根本是加快发展,就是坚持发展硬道理,扭住发展不放松,加快发展不停顿,努力推动学校上层次、上水平。这是学校五年多来建设和发展的基本经验,也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

39、求的,必须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三、 抓好两支队伍建设,树立务实作风,狠抓工作落实回顾过去,我们走过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展望未来,我们必须进一步抓住有利时机,破解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在学校过去几年大发展、大建设、大提高的基础上,拉高标杆,提高标准,重新定位,重塑郑大,规划和指导好学校未来的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的课题。19为此,我们在 2008 年学校全年和下半年工作会议上, 围绕如何进一步加快学校的发展和未来几年“ 把郑州大学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大学”等问题,经过认真的分析思考, 提出了一套新的办学思路、发展目标和战略举措,归纳起来,就是三句话:“聚精会神抓内涵、改革创新谋发展、重点突破

40、上水平”。聚精会神抓内涵: 就是要全力以赴, 心无旁鹜, 着力推进七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把握大学使命,彰显大学精神,努力把郑大办成一所理想远大、境界高远的大学;二是要维护学术尊严,注重教授治学,努力把郑大办成一所充满活力、富含民主的大学;三是要注重规范管理和建章立制,淡化学校管理中的人治色彩,努力把郑大办成一所照章办事、管理严格、运行有序的大学;四是要加强科学研究,注重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理论创新,努力把郑大办成一所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五是要严格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管理,努力把郑大办成一所人才培养层次高、质量高的大学;六是要既重视开源,更重视节流,努力把郑大办成一所可持续发展的节约型的大学;七是要

41、重视校园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和硬件平台建设,努力把郑大办成一所环境优美的大学。改革创新谋发展, 就是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强力推进八个方面的改革: 一是推进科研激励机制及考核办法的改革,形成充满活力的科研创新环境;二是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形成充满生机的研究生培养机制;三是推进本科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建立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适应研究教学型大学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四是推进分配制度的改革,建立业绩导向型的分配和激励机制;五是推进后勤改革,提高后勤的效益和保障能力;六是推进校办产业管20理体制的改革,建立新型的校办产业管理体制;七是推进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校院两级管理的新体制,提高财务管理工

42、作的活力和效益;八是做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和各项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坚强的保障。重点突破上水平: 就是要努力在研究生院申报、 第十一批学位点申报、“211 工程”三期建设和进入“985 工程”高校这四个方面实现的新突破。这是学校上层次、上水平、实现新跨越的重要着力点。其中,研究生院申报和进入“ 985 工程”高校是重中之重,难度更大,任务更加艰巨。一个是近期目标,一个是中期目标。研究院申报, 教育部已经有了明确的政策, 有可能向地方高校开放,我们的希望大增,近期就要启动。尽管这项工作难度不小,我们必须树立信心,抓住这一机遇,力争实现突破。能否进入“985 工程”高校

43、,情况比较复杂,影响因素很多,路程有可能会更长些。除了快速增强我们自身的办学实力和省里的大力支持外,关键还要看国家的政策,这是决定因素。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会上,郑书记提出郑大进入“ 985 工程”高校的建议,引起了徐光春书记的高度重视,指示河南代表联名形成提案向大会提交,教育部也给予了答复,明确表示在情况许可的条件下,支持郑州大学进入“ 985 工程”高校。前几天,徐书记到郑大作报告,郑书记和我,我们两个又向徐书记汇报了郑大进入“ 985 工程”的问题,徐书记明确表示,省委、省政府将给予全力支持。郭庚茂代省长和其他省领导也都多次指示,要全力支持郑州大学及早进入“ 985 工程”高校的行列。21我

44、在 2007 年全国人大会上,曾提交过一份“关于我国高水平大学区域均衡化发展”的议案,建议国家在高水平大学的战略布局中,要充分考虑河南省作为全国经济大省和人口第一大省,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和“985 工程”高校的现实,将郑大列入国家“ 985 工程”高校或教育部直属高校的行列。十七大期间,在中央领导参加的河南代表团讨论十七大报告的大会上,我再次就这个问题提出了建议。现在形势很好,天时、地利、人和,关键就是要看国家的政策。我们要利用好这些条件,坚持不懈地去争取。同志们,学校今后的发展目标已经明确,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有多方面的保障,包括外部环境、办学资金、内部改革和发展、党的建设等等,这些保障的关

45、键是人,人的保障是核心。小平曾同志讲过: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关键在人。江泽民同志指出:世间万物,人是最宝贵的。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实现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关键都在人。胡锦涛同志强调: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的作用。具体到我们学校来说,学校的事情能不能办好,能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关键在我们的两支队伍 -师资队伍和干部队伍。2005 年工作会议上, 我曾讲过学校的“两支力量”,一个是一线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是学校上水平、上台阶的关键力量;一个是我们的各级管理干部,是学校上水平

46、、上台阶的依靠力量。所以,我今天要着重强调一下两支队伍的建设问题。22关于师资队伍建设, 我以前已经讲过很多,工作中也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思路,今天不再展开,只强调三点:一是要更加注重拔尖学术带头人、特别是学术大师的培养和引进,努力培养造就领军人才。 这是我校目前师资队伍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也是我们建设全国高水平大学的瓶颈之一。在人才引进方面,今后要重点引进海内外的优秀学术骨干,引进本、硕、博均是“ 985 工程”高校毕业的博士、海归博士和中科院、社科院博士,要进一步构筑人才高地,造就学术领军人才,这是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学术地位的关键。二是要更加注重创新团队的培育。 科学技术的发展更趋向于多学

47、科的交叉融合,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都是依靠团队的协同攻关。我们要尽快适应这一趋势,注重团队建设。要以我们的国家重点学科、省部级以上重点科研基地、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为依托,汇聚高水平学术队伍,培育创新团队,争取大项目、产出大成果。这是增强学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三是要更加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 目前,我校 45 岁以下的教师占全校教师总数的 79% ,35 岁以下的教师占 35 ,中青年教师已构成教师队伍的主体,这是学校今后发展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但客观的说,中青年教师, 尤其是在 35 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上,目前还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收入较低,生活压力大;争取科研项目难,职称

48、晋升难,事业压力也很大。尽管他们精力充沛,工作热情很高,创业愿望很强,但许多人缺少机会,缺少干事创业的平台,成长困难。今后要更加关注他们的发展,要争取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和收入水平,多给他们创造条件,要让他们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23的良好环境。下面讲一下干部队伍建设。 因为校部机关和部分直属单位的中层干部已经到届,大家都非常关心干部队伍建设问题。在今年下半年的工作会议上,郑书记作为一个重要问题对换届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下面我重点围绕优化结构和作风建设讲点个人思考。毛主席曾讲过,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小平同志讲,选拔干部,选拔人才,

49、只要选得好,选得准,我们的事业就大有希望。所以,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是确保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的关键和希望。要围绕创建全国高水平大学的目标要求,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爱岗敬业、作风务实、知识结构、年龄层次都较为合理的干部队伍。首先是优化结构,这是抓好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目前,学校共有处级领导干部 482 人,其中,女干部 119 人,党内干部 441 人,民主党派 11 人,无党派 30 人。具体分布:正处级干部153 人,平均年龄50.4 岁,其中,女干部 29 人,党内干部 145 人,民主党派 3 人,无党派 5 人。副处级领导干部 329 人,平均年龄 47.5 岁。其中,女

50、干部 90人,党内干部296 人,民主党派8 人,无党派 25 人。另外,还有正处级调研员5 人,副处级调研员12 人。从学历结构看, 具有博士学位的72 人,具有硕士学位的103 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占总数的36.3% 。;其中,正处级中具有博士学位 30 人,具有硕士学位 28 人,硕士以上占总数的 38% ;副处级中有博士学位 42 人,硕士学位 75 人,硕士以上占总数的 35.6% 。24从职称结构看,具有高级职称318 人,占总数的66% 。其中,正处级 126 人,占总数的 82.4% ,副处级 192 人,占总数的 58.4% 。从年龄结构看, 平均年龄 48.4 岁。50

51、岁以上 200 人,占 41.5% ; 45 岁 50 岁 161 人,占 34.4% ;45 岁以上的 361 人,占 74.9% ; 40 岁 45 岁 96 人,占 19.9% ;40 岁以上 457 人,占 94.8% ;30岁 40 岁的 25 人,占 5.2% ;30 岁以下一个没有。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们的干部队伍的职称结构相对合理,学历结构硕士以上比例偏低,特别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大都集中在45 岁以上, 40 岁以下的干部仅占 6%,年龄 “扎堆 ”的现象比较突出,并呈现出老化的趋势。再过五到十年,现任处级干部中,将近一半的干部将退休或退居二线,如果不及时改善,势必会带来干部

52、的 “断层”。三校合并后,我们的中层干部积压非常严重,虽然通过八年来的消化,主要是校内消化,情况有了一定的好转,但职位少人数多的状况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观,致使一大批优秀的干部得不到提拔重用。大家急,学校领导也急,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八年来,大家为了学校的发展,坚守各自的工作岗位,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在促进学校上台阶、上层次中,政治素质、工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锻炼,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志,都是非常优秀的,也都能够胜任新的领导岗位。但是,僧多粥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短期内,不可能所有的同志都能够心想事成。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优化结构,特别是年龄结构,要打好基础。要注重各个年龄段干

53、部的搭配,形成科学合理的年龄梯队,特别要做好 35 岁左右干部的选用和30 岁以下年轻后备干部的培养,要面25向未来 5 年、 10 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站在创建全国高水平大学的高度,站在郑州大学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未雨绸缪,早动手,努力改善年龄结构,解决青黄不接的年龄断层问题,建设起一支 50 岁左右、 40 左右、 30 岁左右年龄层次都比较科学合理的干部队伍。同时,要在注重素质和能力的前提下,考虑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使我们的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都更为科学合理。其次是要大力倡导务实的作风,这是抓好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作风建设,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看一个领导干

54、部称不称职,看一个学校干部队伍的整体能力强不强,关键要看有没有务实的作风。干部有务实的作风,才能鼓实劲、求实绩、讲实效,不图虚名,不贪虚功,不搞花架子,不作表面文章; 才能够做好表率,凝聚人心,带出一个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引导广大教职工做好各项工作,真正实现科学的发展。反之,便会遗害无穷。回顾我们党走过的历程,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老革命一代,作风扎实,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注重实干,提的口号也都是实实在在,如早期的打土豪、分田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等,有力地推动了新中国的建立和国家的稳固。还有现在提出的改革开放,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科学发展等,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快

55、速的发展。但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也有过喊口号、放卫星的历史教训,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大炼钢铁,超英赶美等,这些不切实际的口号,使国民经济陷于崩溃的边缘。这些错误,固然与个别领导人的思想有关,但跟下面一些领导干部的作风也不无关系。26我们从中可以得出一个最基本的经验,就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空谈误事、 实干兴校。所以,务实高于一切,这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那么,什么是务实?务就是努力去做,实,就是实际、实话、实干,就是实实在在;务实就是立足实际,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干好工作。务实既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能力。首先,务实是一种态度,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 一个人的能力可能有大

56、小,但如果没有务实的态度,即使有再大的能力,也是外秀中干,甚而还会影响一个单位的工作风气。没有务实,便会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对具体工作视而不见,既不上心,也不主动,积极性不高,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务实的工作态度,要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尽心尽力地去把工作落在实处。遇到困难和难题,要克服为难情绪,积极出思路,想办法,不找借口,不找理由,不推诿扯皮,不怨天尤人,这才是一种务实的态度。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也是一个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其次,务实是一种精神,是取得工作业绩的重要保障。 学校近年来之所以能够快速的发展,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我们自始至终坚持了务实的精神。正是大家带领师生员工

57、,不事张扬,埋头苦干,求真务实、顽强拚搏,各项工作才取得了可喜的业绩,才有了学校目前这个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如果我们没有务实的精神,不去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去努力,而是一味的做些不着实际的空想,或者是干打雷不下雨,坐等其成,我们的各项工作就不可能取得成绩。其三,务实是一种能力,是领导干部素质的集中体现。东汉有27个哲学家叫王符, 在他的著作潜夫论中有这样一句话: “大人不华,君子务实”。意思就是优秀的人不慕浮华,不徒有其表;有修养的人注重实际,注重实干。我们看一个领导干部务不务实,就是要看他是不是身体力行,踏实肯干,做事认真,而不是只会停留在口头上夸夸其谈。想的再好,说的再多,而不去深入实际,摸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只能是一个现代版的赵括和马谡。所以,务实是一个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集中体现。总之,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这就是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无论是当领导还是当教师,务实是成功的基石,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是一个人工作业绩、工作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和个人发展的基础。那么,如何做到务实。首先,要做到务实,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 凡到过湖南长沙岳麓书院的同志,都会记得书院里有一块著名的匾额,上书四个大字: “实事求是 ”,这句原出自班固汉书里的四个字,影响了毛泽东同志的一生。当年,毛主席在书院求学的时候,经常会伫足这里苦思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