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文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方法研究进展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78881300 上传时间:2022-04-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管理论文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方法研究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管理论文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方法研究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管理论文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方法研究进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管理论文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方法研究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论文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方法研究进展(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方法研究进展 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方法研究进展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方法研究进展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方法研究进展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合作伙伴选择是供应链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新思想、新方法不断涌现。文章从内涵、原理、技术、因素和过程等方面概括提炼出合作伙伴选择方法的研

2、究进展,提出了加强农产品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研究的建议。关键词:合作伙伴;选择方法;研究进展;供应链中图分类号:F2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100(2008)06-0092-05Abstract: Partners selection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advance of supply chain partner selection methods from the aspects of meaning, principle

3、, technique, factors and process. And puts forward a suggestion that intensify the research on the selection of partner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 supply chain.Key words: partner; selection method; research advancement; supply chain management0引言供应链管理是近年来在国内外逐渐受到重视的一种新型管理理念与企业运作模式。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是供应链战略管理的

4、重点,也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合作伙伴选择是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运行的基础,也是组建供应链的首要任务,直接决定着供应链建设与管理的成败。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合作伙伴选择成为供应链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引起国内外相关学者的普遍关注。1994年商业经济研究刊出了国内首篇关于合作伙伴选择问题的研究文献。进入21世纪后,随着供应链管理研究的深入和供应链管理实践的逐渐展开,国内关于合作伙伴选择的定量研究文献大量涌现,层次分析、逼近分析、模糊综合平价、数据包络分析、灰色关联分析、博弈分析、数据挖掘理论、粗集理论等及其组合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将综述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方法的研究进展,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5、领域。1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方法研究进展综观国内外研究文献,20世纪60年代以来,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涌现,大致经历了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再到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从相互比较到基准比较、从传统到先进、从单一到综合、从静态到动态的演进过程。1.1内涵: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再到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内涵反映本质,从内涵上看,合作伙伴选择方法的研究大致经历了定性方法、定量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三个阶段。早期的合作伙伴选择采用定性方法,如直观判断法、招标法和协商选择法等,它们的基本原理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和与合作伙伴的关系进行主观判断。定性方法简单易行、费用低,但易产生逆向选择,仅适用于备

6、选者不多时次要合作伙伴的选择。由于单一的定性方法缺少科学依据而较少被后来的学者和企业所采用。自1915年美国的电气工程师Harris首先提出经济批量(Economic Order Quantity, EOQ)模型后,Wilson提出了同样的公式分析了企业库存控制方面各种可能的应用,由此而演变为多种基于成本的合作伙伴选择定量模型,使得采用定量方法来选择合作伙伴成为研究和应用的重要内容。较早的是成本比率法(The Cost Ratio),其基本思想是首先计算与成本有关的质量、运输、服务等项目的总成本,然后根据每一项准则的成本占总成本的百分比来选择合作伙伴。20世纪90年代中期,产生了基于活动的成本

7、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 ABC),基本思想是通过计算备选合作伙伴的总成本选择最佳者。定量方法的应用提高了合作伙伴选择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但面对客观存在的难以定量化的因素,纯粹的定量方法显现出较大的局限性。为此,20世纪80年代,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被用来确定合作伙伴,使合作伙伴选择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转向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思维模式。AHP法能够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不确定环境下,依据人的经验、直觉和洞察力作出判断,把一些定性因素以定量形式表示出来,适合于合作伙伴的选择,得到普遍应用。较有代表性的是:Dae-H

8、o Byun分析了韩国汽车采购过程,用AHP法确定汽车制造企业的合作伙伴选择,并给出了应用实例1,Tam和Tummala于2001年采用AHP法分析香港通信设备的合作伙伴选择模型和决策过程,他们发现用AHP法可缩短选择合作伙伴花费的时间2,Ramadan和Joseph于2006年以价格、质量、交货期和教育水平为准则,给出了AHP法确定合作伙伴的模型和实例3。陆锦洪和陈畴镛于2001年利用AHP法研究了供应链上游合作伙伴选择问题4,是国内较早开展这一研究的学者。之后,国内学者纷纷利用AHP法研究供应链建设中原材料供应、零部件供应、第三方物流供应等合作伙伴的选择问题。1.2原理:从相互比较到基准比

9、较合作伙伴选择必须建立在科学准确的评价基础之上,评价的实质是比较。起初的合作伙伴选择采用的是相互比较的评价方法,即比较各备选者的综合评价值,按其大小进行排序并选择。其中最早、最典型的是AHP法和DEA法。继20世纪70年代初 AHP法之后,一种非参数统计新方法,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法被提出。DEA法提出后得到不断改进,并在合作伙伴选择中得到广泛应用。Schinar于1980年构建了只有投入指标的 DEA模型来解决合作伙伴的评价选择问题5。为体现决策者偏好,Charnes和Cooper等人又于1989年提出了锥比率DEA模型6,即C2WH。之

10、后,Weber、Desai等人于1996年提出可用DEA模型评价已选择的合作伙伴的绩效,又于1997年构建出了包括缺陷、价格和交货延迟期等三个指标的合作伙伴选择DEA模型7。国内较早将DEA方法用于合作伙伴评价选择的学者是孙静春等人8,他们于2000年构建了某机床厂选择电机供应商的DEA模型。1981年,Hwang和Yoon提出了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法9,即逼近于理想点的排序方法,引发了合作伙伴选择方法的新思路,即将备选者与虚拟的理想者进行比较,根据它们的距离信息进行排序并选

11、择。Luitzen de Bore于2001年在回顾评述过去10多年来合作伙伴选择研究的有关文献后,建议采用TOPSIS法,借助于“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对备选合作伙伴进行排序10。TOPSIS法是一种双基准法,反映数据曲线之间的位置关系。除此之外,单基准比较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反映了曲线之间的相似性,近年来在合作伙伴选择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原理相同,但各有利弊。为此,孙晓东、焦玥等于2005年将两者结合起来,分别从位置和形状相似性上反映备选伙伴与理想者的接近程度11,并通过实例印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1.3技术:从传统到先进1.3.1单项技术不断完善。作为一种定

12、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AHP法一经提出便在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中得到广泛应用。该方法简单、易于实施,但有三方面的不足:一是无法表述一些模糊和不精确的因素;二是只考虑下层因素对上层的单向层次关系,未考虑同一层次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三是19的标度不精确且不易把握。针对第一点不足,Morlacch于1999年提出了选择合作伙伴的模糊层次模型,Vanegas和Labib于2000年利用“模糊线段”的概念将AHP法中的判断矩阵转化为模糊数,确定基于顾客需求的供应商权重,Noorul和Kannan于2006年以质量、交货期、生产能力、服务、工程能力、治理结构和价格为准则,将FAHP(基于模糊互补判断矩

13、阵的层次分析)应用于印度南部地区一个轮胎厂的供应商选择12。国内学者王玉燕等人于2006年也将FAHP法应用于合 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方法研究进展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方法研究进展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方法研究进展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作伙伴选择问题,得出较满意的结果13。针对第二点不足,Sarkis和Talluri于200

14、0年将网络分析(Analytic Network Process,ANP)法应用于合作伙伴的选择14,国内学者郭海丰和曹衍龙于2005年也做了类似的尝试。ANP法在层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各因素或相邻层次间的相互作用矩阵,称为超矩阵,利用超矩阵得出各备选伙伴的混合权重,体现了因素间的交叉影响。类似地,另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合作伙伴选择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提供了一个从正面解决含糊性问题的方法,但它忽略了侧面影响的作用。为解决这一问题,牛文学等人于2005年将Vague 综合评价用于合作伙伴选择研究15。Vague综合评价的基本思想是引进真、假两个隶属度概念,分别反映评价因素的含糊性和不可分辨性。目前,数据

15、挖掘、智能推理、神经网络、群体决策等更加先进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被用于合作伙伴选择研究中。1.3.2技术运用从单一到集成。技术集成或方法组合是合作伙伴选择研究进程中的基本趋势。Morlacchi于1997年将AHP法与模糊综合评价结合起来用来评价中小企业充当供应商的行为16,Ghodsypour和Brien于1998年将AHP和LP结合起来开发了用于选择合作伙伴的决策支持系统。Weber等人于2000年将MOP(多目标规划)和DEA结合起来构建供应商选择优化模型17,首先利用MOP选择出多个供应商,再用DEA模型过滤从中选择效率高的伙伴组合。Li和Yamaguchi于2006年将灰色关

16、联分析和粗集理论相结合解决合作伙伴选择的决策问题,其基本步骤是:确定灰色决策矩阵并标准化、确定合适的供应商、确定理想供应商、选择最合适的供应商18。国内学者自2001年开始采用组合方法研究合作伙伴选择问题,AHP与DEA、TOPSIS、LP、MOP、模糊综合评价、灰色关联分析,以及DEA与MOP等组合得到广泛应用。AHP法与其它方法组合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指标权重,但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存在两方面的缺陷,一是判断矩阵存在着较明显的主观色彩;二是未考虑评价对象所包含的信息,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评价选择结果的准确性。因此,一些学者开始用信息熵法确定指标权值,形成了熵与其它方法的组合。熵是系统无序程度

17、的度量,它表示从一组不确定事物中提取信息量的多少。信息熵法确定指标权值的原理是:决策中某项指标的指标值变异程度越大,信息熵越小,该指标提供的信息量越大,其权重也应越大;反之,该指标的权重越小。国内,利用熵与其他方法的组合研究合作伙伴选择问题,较早和较具代表性的是:邵晓峰等人于2001年构建了基于熵和TOPSIS的供应链中供应商选择模型,并以汽车制造厂的零部件供应商选择为例印证了方法的有效性19,朱颢于2004年建立了信息熵和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的合作伙伴选择模型20。此外,熵与神经网络组合、熵与主成分投影组合等也得到了应用。1.4因素:从单一到综合1.4.1选择准则从单项到多项。确定选择准则是合

18、作伙伴选择方法研究的重要内容。最早的选择准则是单一的成本准则,其基本思想是对满足要求的合作伙伴,选择成本最低者。对应于这一准则,逐步形成了多种基于成本的合作伙伴选择方法。在国外,代表性的有EOQ法、成本比率法和活动成本法;在国内,成本倒推法具有代表性。成本准则简单易行,并能考虑数量打折情况,但存在准则单一、以偏概全的缺陷。为解决这一问题,学者们开始寻求除成本以外的其它准则。其中Dickson的研究最早、最有影响,他于1966年通过对采购经理和采购代理的调查整理出23条合作伙伴选择准则,并按重要性对其进行排序,其中,产品质量、价格和配送水平是最重要的三个准则21。在之后的20多年间,Dickso

19、n提出的23条准则引起了各国学者的进一步研究。Weber等人于1991年统计分析了19671990年间出现的74篇相关文献,给出了23条准则的重新排序22。此外,有的学者还从合作的角度提出了合作伙伴选择的准则,包括合作时间长短和合作整合性质两大类。国内较早开展这方面研究的是华中理工大学管理学院CIMS供应链管理课题组,他们于1997年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企业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主要标准是产品质量,98.5%的企业考虑了这个标准,其次是价格,92.4%的企业考虑了这个标准,另有69.7%的企业考虑了交货提前期,批量柔性和品种多样化也是企业考虑的因素之一。这一研究及其结论被后来的学者广泛引用,成

20、为国内最有影响的代表性研究。1.4.2优化模型从单目标到多目标。合作伙伴选择模型包括优化模型和评价模型两大类。早期的合作伙伴选择优化模型主要是单目标线性规划。1974年,Gaballa首次将线性规划方法用于合作伙伴选择问题,他以澳大利亚邮局的多项目采购为例,以采购成本为目标,以需求和供应能力为约束,并考虑全额数量打折情况23。随后,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其中代表性的研究是:Turne于1988年建立了以总成本为目标,需求量、订单量和地理位置为约束的煤炭合作伙伴选择模型24,Pan于1989年建立了以成本为目标,以价格、质量和服务为约束的合作伙伴评价选择模型25。由于单目标模型只追

21、求成本最低,难以满足选择合作伙伴多准则的要求,人们开始探索新的优化方法。1993年Weber和Curre首次运用多目标规划建立合作伙伴选择模型,将价格、质量、交货作为目标,供应能力、需求、政策、资金等作为约束,根据Fortune 500强的一个企业中所面临的供应商选择问题建了一个具体模型,得到较满意的结果26。由于多目标规划较好地解决了合作伙伴选择多目标之间的平衡,更贴近实际,因而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模糊多目标规划的应用成为合作伙伴选择方法的新进展。Kumar、Vrat 和Shankar于2004年以成本、次品和延期交货最小化为目标,以需求量、能力、配额弹性、购买价值为约束,利用模糊线性处理

22、技术,建立了模糊多目标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又于2006年提出了成本最小化和质量与按时交货最大化的模糊多目标规划模型27。国内,田宇等人的研究具有开拓性,他们于2003年建立了以购买价值为目标、需求量和供给能力为约束的单目标线性规划模型28。史学锋和徐国华的研究则具先进性,他们于2006年以价格、质量和配送水平等三方面引起的客户不满意度为目标,需求量和供给能力为约束,建立了集成单阶段与多阶段合作伙伴选择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既可以选择单阶段供应商,也可选择多阶段供应商,即供应商的供应商29。 另外,分析已有文献可知,合作伙伴选择优化模型研究经历了从无约束到有约束的演变,使得合作伙伴选择由单个转向多个

23、,实现了从单方采购向多方采购的转变,既选择了优良的合作伙伴又确定了入选供应商的采购订单数量,对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更具指导性。1.4.3选择对象从供应环节扩展到整体链条。选择合作伙伴是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对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从狭义到广义两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一般认为,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就是供应商(卖主)制造商(买主)关系。这一时期国内外学者对合作伙伴选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供应环节,即制造商对供应商的选择。进入21世纪后,人们对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有了新的认识,认为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还应包括制造商与销售商间的关系。随着这种认识上的深化,人们对合作伙伴选择的研究也从供应环节延

24、伸到整个供应链。马祖军于2003年构建了以时间、质量、成本和可靠性为目标的无约束单目标模型,利用遗传算法求出了供应链内设计、采购、制造、分销和物流等五类合作伙伴的最佳组合30。1.5过程:从静态到动态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是一个 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方法研究进展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方法研究进展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方法研究进展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

25、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动态过程,近年来的研究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如下两方面:指标权重的动态性。主要表现为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给出不同的权重。传统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主要有头脑风暴法、Delphi法和AHP法。利用这些方法得出的指标权重,除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外,还具有一旦确定下来就固定不变的缺陷。为此,信息熵技术在确定指标权重中得到广泛应用,使权重随评价对象的变化而改变,使评价选择结果更加客观有效。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尝试用主成分分析法选择合作伙伴,把主成分贡献率作为指标权重,效果良好。信息熵技术和主成分分析得到的权重只与评价对象的属性值有关,称为客观权重,虽能体现动态性,但缺少定

26、性分析。用主观权重修正客观权重得到综合权重,是目前合作伙伴选择方法的主流。行为表现的动态性。现有文献在选择合作伙伴选择时大都只考虑备选者目前的静态状况,在全面考察历史表现及未来预期的基础上选择合作伙伴的研究很少。近两年国内一些学者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主要是:王学军和郭亚军于2005年提出了合作伙伴选择的三维动态组合评价方法,分历史、现状和将来三个不同时期分别进行评价,再采用线性加权的方法对三个时期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确定最后的排序31;王迅和刘德海于2005年运用有限次重复博弈理论建立了合作伙伴选择的声誉效应模型,根据合作伙伴过去的信誉程度判断当前行为和未来可能的行为方式,进而选择能够形成稳

27、定合作关系的伙伴32。2结束语综上所述,20世纪60年代以来,合作伙伴选择方法研究经历了这样的演进历程,内涵上从定性到定量再到定性定量相结合;原理上从相互比较到基准比较和偏好比较;技术上从传统到先进、从单一到集成;因素上从单项到多项;环节上从局部到整体;过程上从静态到动态。从选择方法上看,目前绝大部分研究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相互比较是主流方法,应用最普遍;基准比较是主导方法,引领未来的发展方向;偏好比较是新兴方法,具有较强的发展前景。尽管方法集成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文献数量上组合方法与单一方法之比大约为12,寻求合理有效的组合方法,以消除单一方法产生的随机误差和系统偏差,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28、。大多数研究是针对供应环节且单方采购的情况,而对多方采购且考虑数量打折情况的研究较少,从供应链整体层面上同时选择供应商、制造商和销售商的研究更少,应是未来研究的重点。考虑指标权重和对象行为动态性的研究已有可喜开端,应予以重视。由于不同时期合作伙伴选择的影响因素不同,因此各时期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和不同的指标权重,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文献还少见报道,需要加强。从选择对象上看,目前绝大部分研究面向的是制造业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问题,对农产品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问题几乎没有涉及。与国外相比,国内对供应链管理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而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问题的研究起步更晚(利用CNKI检索表明,国内

29、首篇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文献刊发于2000年)。2006年在四川农业大学召开的“农产品供应链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国际研讨会”上,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组建供应链,实施从源头控制和管理,是改善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确保消费者身心健康,尽快提升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农产品供应链的建设与管理问题是一个崭新的、很有前景的研究领域,管理部门和学术界应予以加强和重视,与之相应的合作伙伴选择问题更应是今后的研究重点。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农产品供应链有别于制造业供应链的特殊性,主要是源物质和产品自身的生物性、物流控制管理的高难度性、主体构成的复杂性、时

30、间竞争的局限性和质量安全的重要性等。这些特性决定了农产品供应链的定位,质量安全型供应链、环节友好型供应链、和谐健康型供应链这些特征和定位要求开展农产品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研究时,必须结合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指标权值确定、指标标准值确定和评价方法选择上进行深入的、有别于制造业的探索。参考文献:1Dae-Ho Byun. The AHP approach for selecting an automobile purchase modelJ.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2000(38):289-297.2Tam M C Y, Tummala V M R.

31、An application of the AHP in vendor selection of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 Science, 2001,29(2):171-182.3Ramadan H, Joseph S. An Analytical Approach to Vendor SelectionJ. Industrial Management, 2006(5):18-25.4 陆锦洪,陈畴镛. 基于AHP的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J. 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1,21(3):94-98.

32、5Schinnar A P. Measuring productive efficiency of public service provisionJ. Fels Discussion Paper No.143, Univesity of Pennsylvania, School of Public and Urban Policy, 1980(9):199-208.6Charnes A, Cooper W W, Wei Q L, etal. Cone Ratio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and Multi-Objective ProgrammingJ. Inter

33、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 Science, 1989(20):1099-1118. 7Weber C, Current J, Desai A. Non-cooperative negotiation strategies for vendor selection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97,108(2):208-223.8 孙静春,王刊良,苏秦. 评价供应商的DEA方法J. 高技术通讯,2000(11):53-56.9Hwang C L, Yoon K S. Multiple Attribute

34、Decision MakingM. Berlin: Springer, Heidelberg, 1981.10Luitzen de Bore, Eva L, Pierangela M. A review of methods supporting supplier selectionJ. European Journal of Purchasing & Supply Management, 2001,2(7):75-89.11 孙晓东,焦玥,胡劲松. 基于灰色关联度和理想解法的决策方法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2005,13(4):63-68.12Noorul Haq A, Kannan G.

35、Fuzzy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for evaluating and selecting a vendor in a supply chain mode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e Technology, 2006(29):826-835.13 王玉燕,李帮义,丁立波. FAHP在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中的应用J. 工业技术经济,2006,25(2):51-54.14Sarkis J, Talluri S. A model for strategic supplier selectionC

36、/ Ninth Int Conf on IPSERA, 2000:652-661.15 牛文学,张丹松. 基于Vague综合评价的供应商选择研究J. 物流科技,2005,28(5):46-49.16Morlacchi P.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 suppli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odel and some empirical resultsC / Proceedings IFPMM Summer School, August, Saltzburg, 1997.17Weber C A, Current J R, Desai

37、 A. An optimization approach to determining the number of vendors to emplo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 2000,2(5):90-98.18Li G D, Yamaguchi D. A grey-based rough decision-making approach to supplier selec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e Technology, 2006(10):10

38、-18.19 邵晓峰,季建华. 供应链中供应商选择方法的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8):80-83.20 朱颢. 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选择的灰色关联评价法J 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方法研究进展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方法研究进展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方法研究进展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天津理工学院学报,2004,

39、20(2):89-93.21Dickson G W. An Analysis of Vendor Selection Systems and DecisionsJ. Journal of Purchasing, 1966(1):5-17.22Weber C A, Current J R, Benton W C. Vendor selection criteria and method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91,50(1):2-18.23Gaballa A A. Minimum cost allocation of tend

40、ersJ. Operational Research Quarterly, 1974,25(3):389-398.24Turner. An independent system for the evaluation of constract tendersJ.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1988,39(6):551-561.25Pan A C. Allocation of order quantity among suppliersJ.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Materials Management, 1989,25(3):36-

41、39.26Weber C A, Current J R. A multi-objective approach to vendor selection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rch, 1993(68):173-184.27Kumar M, Vrat P, Shankar R. A fuzzy programming approach for vendor selection problem in a supply chai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6,101(

42、2):273-285.28 田宇. 物流服务供应链构建中的供应商选择研究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5):49-53.29 史学锋,徐国华. 一种多阶段供应商选择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J. 工业工程,2006,9(1):100-103.30 马祖军. 基于遗传算法的供应链联盟伙伴选择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9):81-84.31 王学军,郭亚军. 供应商选择的三维动态组合评价方法J. 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6):19-22.32 王迅,刘德海. 企业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声誉效应模型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05(10):64-66.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

43、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

44、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45、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