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自我差异而产生的焦虑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78846054 上传时间:2022-04-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育论文自我差异而产生的焦虑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论文自我差异而产生的焦虑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育论文自我差异而产生的焦虑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教育论文自我差异而产生的焦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自我差异而产生的焦虑(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自我差异而产生的焦虑 自我差异而产生的焦虑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自我差异而产生的焦虑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自我差异而产生的焦虑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1987年higgins提出了自我差异理论,由于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异而引起了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并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等。因此要进行相应的认知干预来减少自我差异,从而减少人们焦虑情绪。结合前人的研究,提出了

2、一个系统的干预方案:改变思维方式、改变行为方式、减少对自己言行的关注、建立自信,从而达到减轻焦虑的效果。关键词自我差异 焦虑 认知干预焦虑在现在这个社会仿佛已经是一个“时髦”的词语,每个人都在不同的情况下面临着焦虑。很明显焦虑不是人们所喜爱的,都希望过幸福快乐的生活。那么焦虑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怎么才能减少焦虑呢。下面就从自我差异的角度来解释一下焦虑的成因以及预防的方法。无论在发展心理学,还是在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自我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作为一个人首先关注的肯定是自我,一个人只有在自我比较完善的情况下,才能够作为一个功能良好社会的人。无论是沮丧、焦虑或是紧张,都是由于自我的不平衡引起的

3、,而自我的这种不平衡则来源于自我的差异。关于自我差异的研究在很早就已经开始了,早在1987年higgins就已经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并且发表了自己的理论,自我差异理论。将自我分成了三个自我,理想自我应该自我现实自我。现实自我指的是自己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是什么样子的。理想自我指的是个体对自我积极的希望,是人们渴望实现的好的方面和努力获得的成就感。应该自我指的是根据社会行为规范应该完成的责任、职责、义务,是被迫完成的而非内心渴望的。其中理想自我和应该自我是自我的评估标准。现实自我,则同这两个标准进行比较。在这两种不同的标准下进行比较,如果产生差异则会出现一定的负面情绪。Higgins将负面的情绪分为两

4、类,一种是沮丧,一种是焦虑。现实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差异会产生于沮丧有关的情绪(不满,抑郁等),并且对积极结果出现或不出现敏感,个体倾向于对渴望状态产生趋近的行为偏向。而现实与应该自我的之间的差异则会产生于焦虑有关的情绪(紧张,恐惧等),并且对消极结果出现或不出现敏感,个体倾向于对渴望状态产生回避的行为偏向。Markus提出了可能自我理论,可能自我包括:理想自我、恐惧自我。理想自我指的是个体希望达到并确信能够实现的目标。恐惧自我指的是个体害怕或恐惧成为的自我。在这个理论中markus提出了一个新的名字,恐惧自我是个体害怕成为的那个人,也可能是个体心中所厌恶的那么一个形象。恐惧自我的力量是比较强大的

5、,当恐惧自我与实际自我的距离很近的时候,在这个情况下,应该自我就对个体的焦虑没有影响。当恐惧自我与实际自我距离较远的时候,应该自我就对个体焦虑的影响就会出现。Carver(1999)。由于自我差异而导致的矛盾和内心的冲突,从而引发人们的焦虑情绪,并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等。自从higgins提出了自我差异理论之后,已经做了大量关于自我差异与焦虑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包括情绪、医学、跨文化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其中大部分的人都支持higgins的理论。Strauman,Timothy J;Higgins,ETory(1988)年对235名大学生所做的研究中,构建的最佳结构方程模型显示社交焦虑和实际应该/他人

6、自我差异显著相关。Strauman,Timothy J(1989)年比较了临床抑郁和社交焦虑者以及对照组的自我差异以及相关情境研究,结果表明,抑郁者的实际理想自我差异大,而社交焦虑者的实际应该自我差异大,抑郁和社交焦虑患者具有特殊的认知结构。Strauman,TimothyJ.(1992)年研究表明,实际应该自我差异和持续的焦虑情绪相关。Scott,Lane;OHara,Michael W.(1993)比较了抑郁、焦虑、抑郁且焦虑以及正常组的自我差异后发现,抑郁组比其他组有更高的实际理想自我差异,而焦虑组比其他组有更高的实际应该自我差异。Weissenburger,Jan Elizabeth(

7、1997)对抑郁症者进行了研究,他们对抑郁且高焦虑者、抑郁且低焦虑者和对照组进行了研究,结果部分支持自我差异理论。社交恐惧症者和抑郁症及共病者比正常人的实际应该/他人差异大(Weilage&Hope,1999)。由于自我的差异而导致了一定的焦虑。当知道了焦虑背后的原因之后,那么既要对由于自我差异而引起的焦虑进行干预。对焦虑用得最多的干预方法是认知行为干预方法,这种方法也被证明是较为有效的。认知行为干预的核心是改变个体的认知,提高个体现实自我,增强个体的掌控感。从某个角度来说,提高现实自我,增强个体的自我意识,其实是缩小了个体的自我差异。在国内有很多的研究验证了干预的有效性。杨静(2002)对大

8、学生的团体自信训练,主要通过识别消极自我意识并挑战消极自我意识,转变大学生消极的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心,可有效减轻或消除考试焦虑。杨眉(2002)以认知行为情绪疗法对7名考试焦虑的大学生进行了心理治疗,结果表明认知行为情绪疗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的考试焦虑。在她的认知行为情绪治疗中主要是使学生克服完美主义及自我挫败倾向,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发现并且自我调节,增强其自我意识。张运生(2004)选取了10名有焦虑情绪的大学生作为辅导对象,进行为期8周的自我意识团体辅导,结果表明,通过自我意识团体辅导,能缩小“应该自我”与“实际自我”的差距,能够有效克服大学生的焦虑情绪。生活中有相当数量的人有或轻或重

9、的焦虑情绪,究其原因,个人评价偏低是重要原因之一。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是社会交往活动的前提,它决定了人的判断、反应以及交往方式。自我认识强,个人评价好的人有正确的交往动机和交往态度,能够很好地协调各种人际关系,能处理好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关系,社会适应力强。而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妄自菲薄的人,则不能很好地与别人交往,也不能处理好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关系,社会适应能力差。从焦虑的认知模型的中心部分,可看出特定的社会交往情境会激活某种观念或假设,即潜在的信念和假设,如:“我不属于这个圈子”等,进一步诱发消极的自动思维,把情境解释为带有威胁性或危险性,比如:“在这种场合我会说错话”“会暴露自己的笨拙”“别人

10、会以鄙夷的态度对我评头论足”等。有了这些想法之后,有焦虑倾向的人会把注意力转移到自身,即表现出更强的自我意识。当他们把注意力转向内部,即转向焦虑的症状和意识到自己社交无能时,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意识到自己与别人交往的方式。这样看待问题使人与人的自然交往变得困难,难于交谈、倾听,人们越注意自己内部感觉和缺点,越容易强化自我意识,加重焦虑的表现和症状(如心跳加剧、出汗、发抖等生理变化)和心理紧张,并采取一系列的安全行为,如垂下眼睑避免与别人的目光接触,紧绷的身体等。这种情形持续下去,造成恶性循环,内心压力越来越大,焦虑感和自卑感逐渐加重。消极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会造成焦虑,而焦虑的一系列症状

11、,又使得自我评价更低,进一步又加重焦虑。此外逃避式的行为,虽然短时期内可以达到保护个体免受威胁的作用,但从长远来看,它会减少个体的自信,使个体无法认识到实际情况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所以会加重焦虑,影响个人评价。综合前人的研究发现,在干预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去进行。1.改变思维方式。焦虑者的担忧总是集中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被别人看透。改变思维方式将有助个体重新认识审视自己的思考方式,可以引导个体通过改变思维方式来有效缓解焦虑情绪。当个体感到焦虑和紧张时,个体首先应该搞清自己究竟想到了什么,把自己的想法用 自我差异而产生的焦虑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自我差异而产

12、生的焦虑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自我差异而产生的焦虑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语言描述出来,一次提示个体意识到自己真实的想法。下一步就应该重新审视这些想法,其目的不是进一步确认它们,而是提出质疑,深入地探索一下自己的想法与实际是否相符,是否合理。第三步就是寻找变通的想法,换一种方式思考问题。如果个体能象帮助别人一样,同情、理解、激励自己,就会很容易地转变思想。 2.改变行为方式。在团体干预中,要告

13、知个体,因为恐惧,个体总想保持安全,但是采用逃避的安全行为只会使问题更加糟糕。尽管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会让个体觉得冒险,但它有助于个体停止用各种方法保护自己。但是防止焦虑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个体知道,他并不需要这样保护自己。抛弃安全行为的具体步骤是:第一步,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写出自己在社交场合常使用的安全行为。第二步,进行心理预期抛弃安全行为,想象一下,如果抛弃安全行为,不再试图保护时会发生什么事,用语言把预期到最坏的结果描述出来。第三步,放松自己,逐步抛弃安全行为。一旦习惯不使用安全行为,会发现前面是海阔天空。第四步,评价改变行为方式后,实际发生了什么。结果往往是所担心害怕的事情根本没有发生了,但

14、结果远远不象原先想象的那么惨。3.减少对自己言行的关注。告知个体,自我意识的产生是由于把注意力过分集中到自己身上,这使个体不断地觉察到不舒适的感觉、情感、想法和行为。如果能有意识的把注意力转移到外面的人和事上,就会使这种苦恼消失,可以使个体更多地了解周围的事。4.建立自信。自信往往受到潜在的信念和假设影响,潜在的信念和假设为我们接触世界建立的模式,而这些信念和假设是人依据自身经历得出的结论。当人们的心理长期存在障碍时,会导致更强的消极信念和假设。建立自信就要改变潜在的消极的信念和假设。首先,要认清自己的信念,思考最近的让你感到焦虑的情境。通过思考令个体痛苦、尴尬的事情,来拓宽其对自身及潜在信念

15、的了解。然后,重新验证这些信念。将事实与观点分开,对潜在信念提出质疑。旧的信念往往是走极端、被夸大或者是脱离实际的。下一步在改变信念的同时,改变行为方式。另外还可通过寻找与自己信念矛盾的信息,帮助个体修订消极的潜在信念,寻找看问题的新方法,帮助个体建立更积极的信念。综上所述,人们的应该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差异,会引起人们普遍的焦虑情绪。为了避免焦虑情绪,可以进行适当的干预,或者自我调节,来缩小自我差异,从而减轻焦虑。参考文献:1Higgins,E.TSelf-Discrepancy:A Thory Relating Self And AffectPsychological Review,198

16、7,94(3):319-3402Marlkus.H&Nurius.P. Possiblees selvesamerican Psychologist, 1986,41:1954-9693Strauman,Timothy J;Higgins,E ToryAutomatic Activation of Self-Discrepancies and Emotional Syndromes:When Cognitive Structures Influence Affect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7,53(6):100410144

17、Strauman,Timothy J;Higgins,ETory.Self-discrepancies as predictors of vulnerability to distinct syndromes ofchronic emotional distressJournal of Personality,1988,56(4):685-7075Strauman,Timothy JSelf-discrepancies in clinical depression and social phobia:Cognitive structures that underlieemotional dis

18、orders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1989,98(1):14-226Strauman,Timothy J.Self-guides,autobiographical memory,and anxiety and dysphoria:Toward a cognitive model of vulnerability to emotional distress1992,101(1):87-957Weissenburger,Jan Elizabeth.Personal construction of the self in outpatients with ma

19、jor depressionDissertatio Abstracts International:Section B:The Sciences& Engineering,1997,57(7-B):47318Weilage,Mark&Hope,Debra ASelf-discrepancy in social phobia and dysthymiaCognitive Therapy9杨静团体自信训练可有效缓解或消除考试焦虑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4):18-2110杨眉大学生考试焦虑的认知行为情绪管理小组治疗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3(10):193-19511张运生自我意

20、识团体辅导克服大学生焦虑情绪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4,8(1):348本文为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资助(J0630759).(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

21、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

22、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

23、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