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的七大“硬伤”

上传人:liu****han 文档编号:78813219 上传时间:2022-04-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文言文翻译的七大“硬伤”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文言文翻译的七大“硬伤”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文言文翻译的七大“硬伤”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文言文翻译的七大“硬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翻译的七大“硬伤”(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语文备课大师 文言文翻译的七大“硬伤”要翻译好文言文,除了要有扎实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知识功底外,掌握好翻译的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翻译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中关键性实词、虚词及一些文言句式的掌握,以及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能力。在答题时应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做到“字字有对应,句式有体现,不出现语病,句意不改变”。但是,由于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学生在答题时常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失误,造成一些不该出现的“硬伤”,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专有名词,强行翻译 在翻译文言文时,遇到一些国名、朝代名、官名、地名、人名、年号以及一些称号等专有名词,可不作翻译,把它保留下来。因为这些名词不好用现代

2、词语准确表达,也不用翻译,但有的同学偏要“画蛇添足”强行翻译,如: (1)刘公(刘牢之)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2007年高考江苏卷) 译文:姓刘的先生为人猜疑而下不了狠心,多怨恨而喜背叛,不离开他,必然会遭遇祸患。 (2)其李将军之谓也。(2002年高考全国卷) 译文:大概说的就是姓李的将军吧。 在(1)、(2)句中就犯了固有名词强行翻译的毛病。(1)中“刘公”是人物名词不用翻译,如要翻译也应用其名“刘牢之”替换;(2)中的“李将军”其实指的就是李广将军,也应保留下来不用翻译。 二、该译不译,文白掺杂 在翻译句子时有个别的词翻译不彻底或者不翻译,导致文白掺杂,不伦不类。如: (3

3、)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2007年高考江苏卷) 译文:接连几代为农夫,父亲以义为朋友而死,儿子以忠为国家而死。 (3)中的“以义”“以忠”没有翻译,应分别译为“因为仗义”、“因为尽忠”。因为翻译不彻底而造成译文文白掺杂,不伦不类。 三、今义古义,不当替代 随着社会的进步,很多词语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有的已扩大,有的已缩小,有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改变,有的词义已经转移。因此,我们在翻译时应根据其语境确定词义,切忌盲目替代。如: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译文:带领妻子和乡里人来到这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5)处分适兄意,哪得由自专。孔雀东南飞 译文:怎么处罚顺从你的意思,哪能由我

4、自做主张。 (6)晦(谢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2007年高考江苏卷) 译文:谢晦高兴,虽没有良好的设备,将全部精锐部队遍布江面,顺流而下。 (4)(5)(6)三句的译文都犯了盲目地以今义替代古义的毛病。(4)句中,“妻子”在古汉语中是“妻子和子女”的意思,(5)句中的“处分”在古汉语中是“处理安排”的意思,(6)句中的“设备”并非指“用具”而是指“设置防备”。 四、脱离语境,误译词语 在古汉语中有很多多义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解释,在翻译时一定要结合语境,以免误译词语。如: (7)冉氏以是颇患苦狗。(2007年高考辽宁卷) 译文:冉氏因此很担心这条狗。 (8)已而有识者曰:“此五

5、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2007年高考安徽卷) 译文:不久有见识的人说:“这是五代宋时的古董,年代很久了,应该小心地把它当作珍宝来收藏,不要使它毁坏。” 在(7)句中把“患”错译成了“担心”,结合语境,当是“冉氏因此很厌恶这条狗”,“患”应译为“厌恶”;(8)中,“有识者”误译成了“有见识的人”,结合语境可知,“有识者”应译为“有能辨识古物的人”。 五、该删不删,成分赘余 在古汉语中,有些词语在句中只起音节的作用,有些词语只有语法功能而没有实际含义,在翻译时就应把这些词语删去;另外,还有一些偏义词语在翻译时也应把不表意的一个词删掉。如: (9)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2007

6、年高考天津卷) 在本句中,“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因此翻译时应把“之”删去,可译为“这是愚蠢的人犯大错误的原因”。 (10)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2007年高考全国I卷) 在本句中“盖”是发语词,无实义,因此翻译时应删去。本句可译为“忠臣坚持道义,不应有二心。如果惧怕威势丧失公正,我即便是死,也不会改变志向”。 六、该补不补,成分残缺 古汉语中有的句子是省略句,有的虽不是省略句但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只有添加一些成分句子才完整,否则就容易导致成分残缺。如: (11)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2007年高考上海卷) 译文:在青

7、州、徐州、并州、冀州一带游历求学,和交朋友的大多认为他与众不同。 (12)吾但使国家无逋赋,吾职尽矣,不能复念尔民也。(2007年高考江西卷) 译文:我只要使国家没有拖欠赋税,我的职责就尽到了,不能再考虑你们百姓了。 在(11)句中,句首省略了主语“仲长统”,句中“与”字后省略宾语“他”,翻译时应添加上译句才完整。在(12)句中,“无”字后省略了“人”字,翻译时应该补上。 七、该调不调,语序混乱 在古汉语中常用倒装句,语序和现代汉语不一致,翻译时应调整过来;还有一些不是倒装句,但由于古代的表达习惯和现代汉语不一样,因此语序也不符合现代语法,翻译时也应加以调整。如: (13)游学青、徐、并、冀之

8、间,与交友者多异之。(2007年高考上海卷) 这个句子是个省略“于”的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于)青、徐、并、冀之间游学,与交友者多异之”,在翻译时应加以调整,可译为“(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带游历求学,和(他)交朋友的大多认为他与众不同”。 (14)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2007年高考辽宁卷) 本句是一个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吾向之隐忍而不杀之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应翻译为“我从前克制忍耐不杀它(的原因),是因为它在意外、紧急的时候可能有用”。 (15)从衣文之媵七十人。(2007年高考湖南卷) 本句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古汉语中常把数词放在中心词的后面,且省略量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加以调整和补充。本句可译为“使七十个穿华丽衣服的陪嫁侍妾跟随”。 总之,文言文翻译应符合“信、达、雅”的原则,在翻译时应做到“该删的删,该添的添,该调的调,该换的换”,使译文既不改变原意,又符合现代语法的要求。 语文备课大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