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全面质量管理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78776447 上传时间:2022-04-2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5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二章 全面质量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二章 全面质量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二章 全面质量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第二章 全面质量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全面质量管理(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53第二章全面质量管理第二章全面质量管理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主要了解和掌握以下内容:l 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及特点l 质量管理八项基本原则l PDCA循环的工作程序l 全面质量管理基础工作的五项内容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质量检验管理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起,在世界经济发展形势的推动下,美国的费根堡姆和朱兰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概念及理论。该理论保留了以前两个阶段的优点,强调对整个系统采取措施,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全面质量管理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产物,它所体现的经营哲学可概括为质量第一和顾客第一。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是组织有效地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追求

2、卓越获得长期经营成功的重要途径。第一节 全面质量管理的由来、含义及特点一、全面质量管理的由来质量管理是由于商品竞争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形成、发展的,是同科学技术、生产力水平以及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密不可分的。从工业发达国家解决产品质量问题涉及的理论和所使用的技术预防方法的发展变化来看,它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质量检验管理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一) 质量检验管理阶段质量管理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当时,科学技术落后,生产力低下,普遍采用手工作坊进行生产,加工产品和检查质量没有合理的分工,生产工人既是加工者又是检验者,这阶段的管理称为“操作者的质量管理

3、”。因此,在20世纪前质量管理还没有形成科学理论。20世纪初,美国工程师泰勒(F.W.Taylor)根据18世纪末工业革命以来大工业生产的管理经验与实践,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创立了“泰勒制度”。泰勒的主张之一就是计划与执行必须分开,于是检查产品质量的职责由工人转移到工长手中,就形成了所谓的“工长的质量管理”。到了20世纪3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大公司的发展,工长已无承担质量检查与质量管理的职责,因此,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了专职检验人员和部门,并直属经理(或厂长)领导,由他们来承担产品质量的检验工作,负责全厂各生产部门的产品(零部件)质量管理工作,形成了计划设计、执行操作、质量检查三方面都各有专人

4、负责的职能管理体系,那时的检验工作有人称它为“检验员的质量管理”。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质量的检验,即依靠检验手段挑出不合格品,并对不合格品进行统计而已,管理的作用非常薄弱。产品质量检验阶段的质量管理的主要手段是:通过严格的检验程序来控制产品质量,并根据预定的质量标准对产品质量进行判断。检验工作是质量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其主导思想是对产品质量“严格把关”。产品质量检验阶段的长处在于:设计、制造、检验分属三个部门,可谓“三权分立”。有人专职制定标准(计划),有人负责制造(执行),有人专职按照标准检验产品质量。这样产品质量标准就得到了严格有效的执行,各部门的质量责任也得到严格的划分。这种“检

5、验的质量管理”有下列缺点:一是解决质量问题缺乏系统的观念;二是只注重结果,缺乏预防,“事后检验”只起到“把关”的作用,而无法在生产过程中“预防”和“控制”不合格产品的产生,一旦发现废品,一般很难补救;三是它要求对成品进行100%的全数检查,对于检验批量大的产品,或对于破坏性检验,这种检验是不经济和不实用的,在一定条件下也是不允许的。(二) 统计质量管理阶段企业迫切需要解决“事后检验”的弱点,这就在客观上为把数据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引入质量管理领域创造了条件。早在20世纪20年代,一些著名的统计学家和质量管理专家就注意到质量检验的弱点,并设法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去解决这些问题。1924年,美国贝尔电话研

6、究所的休哈特(W.A.Shewhart)提出了控制和预防缺陷的概念控制产品质量的“六西格玛”法则,即后来发展完善的“质量控制图”和“预防缺陷”理论,其目的是预防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的产生,认为质量管理除了具有对产品质量检查监督的职能之外,还应具有预防产生不合格品的职能。休哈特连续发表了多篇有关质量管理的文章,并于1931年出版了工业产品质量控制经济学一书。1929年,贝尔电话公司的道奇(H.F.Dodge)和罗米格(H.G.Roming)发表了“挑选型抽样检查法”论文,提出了在对产品进行破坏性检验情况下如何保证产品质量,并降低检验费用的方法。瓦尔德(A.Wald)又提出了“序贯抽样检验法”,他们

7、是最早把数理统计方法引入质量管理领域的学者。然而,当时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萧条时期,人们对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的要求并不迫切,再加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需要增加大量的计算工作,因此,这些理论和方法并没有引起重视,更没有被普遍推广,未能在质量管理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生产民用品的大批公司转为生产各种军需品。当时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是:由于事先无法控制不合格品而不能满足交货期的要求;军需物品检验大多数属于破坏性试验,质量检验工作立即显示出其不可操作性的缺点。因为事先无法控制产品质量,所以美国提供的武器经常发生质量事故。美国国防部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特邀请休哈特、道奇、罗米格、瓦尔德等专家

8、以及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美国标准协会、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等有关人员研究,并于19411942年先后制定和公布了美国战时质量管理标准,即Z1.1质量管理指南、Z1.2数据分析用的控制图法和Z1.3生产中质量管理用的控制图法,强制要求生产军需品的各公司、企业实行统计质量控制。实践证明,统计质量控制方法是在制造过程中保证产品质量、预防不合格品的一种有效工具,并很快地改善了美国军需物品的质量。从此,统计质量管理在美国得到了发展。因为统计质量控制方法给公司带来巨额利润,所以在战后那些公司转入民用产品生产时,仍然乐意运用这一方法,其他公司看到有利可图,也纷纷采用,于是统计质量控制方法风靡一时。20世纪50

9、年代初期,统计质量控制达到高峰。据报道,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赞助下,通过国际统计学会的一些国际性组织的努力,战后很多国家都积极开展统计质量控制活动,并取得了成效。统计质量管理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利用数理统计原理,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并检验产品的质量。这时,质量职能在方式上由专职检验人员转移给专业的质量控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承担,质量管理由事后检验改变为预测、预防事故的发生。这标志着将事后检验的观念改变为预防质量事故发生的预防观念。但是,在宣传、介绍和推广统计质量管理的原理和方法的过程中,由于过分强调了质量控制的数理统计方法,搬用了大量的数学原理和复杂的计算,又不注意数理统计方法的通俗化和普及化工作,忽

10、视了组织管理工作,人们误认为“质量管理就是数理统计方法”、“数理统计方法理论深奥”、“质量管理是数学家的事情”,因而对质量管理产生了一种高不可攀的感觉,令人“望而生畏”,这都影响和妨碍了统计质量管理方法的普及和推广,使它未能充分地发挥应有的作用。(三)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经济与文化的不断进步,质量管理环境出现了许多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们对成品质量要求更高了。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的精度和复杂程度大为提高,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从仅注重性能指标转向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指标,对产品的可靠性等质量要求极大地提高,但

11、靠在制造过程中应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质量管理是难以达到要求的。(2) 在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中广泛应用系统分析的理念,把质量管理看成是处于较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3) 管理理论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在生产技术企业管理中广泛应用系统分析的理念和方法,并且越来越“重视人的因素”,出现了诸如“工业民主”、“参与管理”、“共同决策”等管理口号。这一切都促使质量管理从单一方法走向多种方法共存,从少数人参与走向公司全体人员共同参与。(4) “保护消费者利益”运动的兴起,迫使质量管理方法进一步改善。(5) 随着市场竞争,尤其是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各国企业都很重视“产品责任”和质量保证问题。统计质量管理相对于产品

12、质量检验来说,无疑是质量管理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但是,统计质量管理也有着其自身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由于上述环境的变化,仅仅依靠质量检验和运用统计方法就很难保证与提高产品质量,把质量职能完全交给专业的质量控制工程技术人员去承担也是不妥的。因此,自20世纪50年代起,许多企业就开始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实践。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及特点(一) 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ISO8402把全面质量管理定义为: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在理解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时,要注意:(1) 全面质量管理并不等同于质量管理,它是质量管理的更高境

13、界。(2)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纲;全员参与;全面的质量;质量的全过程都要进行质量管理;谋求长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地说,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质量为中心,全体员工和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把专业技术、经济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顾客满意、组织及其全体成员以及社会都得到好处的产品,从而使组织获得长期成功和发展。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质量总经理菲根堡姆。1961年,他出版了全面质量管理一书。该书强调质量职能应由

14、公司全体人员来承担,解决质量问题不能仅限于产品制造过程,质量管理应贯穿于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且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能仅限于检验和树立统计方法。他指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组织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一个有效的体系。由此产生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的提出,深深地影响着世界各国质量管理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从美国引进了科学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20世纪60年代又学习了美国的全面质量管理,并结合自己的国情,实行了全公司性的质量管理

15、(Company Wide Quality Control,简称CWQC)。日本企业的一些做法和在产品质量方面取得的成就,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注意。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已经逐步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各国在应用过程中有了进一步的完善和丰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虽然发源于美国,但由于种种原因,在美国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真正取得成效却是在日本等国。20世纪80年代初,在激烈的国际商业竞争中逐渐处于不利地位的美国重新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在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W.E.Deming)的倡导下,大力推行统计过程控制理论和方法,取得显著成效。20世纪80年代以后,科学技术水平又有了新发展,人们

16、认识到仅用“全面质量管理”来概括管理学的内容已远远不够,于是又出现了各种概念,例如美国的“质量经营管理”(Quality Management,简称QM),欧洲一些国家提出的“全面质量保证”(Total Quality Assurance,简称TQA)等。国际标准化组织已将质量经营管理(QM)和全面质量保证(TQA)纳入了ISO9000系列国际标准。全面质量控制(Total Quality Control,简称TQC)源于美国,后来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开始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并且在实践中各有所长,于是就有各种各样的叫法。比如,日本称为公司范围内的质量管理(CWQC),欧洲有些国家称为全面质量(T

17、otal Quality,简称TQ),现在国际标准化组织把它统一称为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它是质量管理发展的最新阶段。全面质量管理与传统的质量管理相比较,其特点是:把过去以事后检验为主转变为以预防为主,即从管理结果转变为管理因素;把过去就事论事、分散管理转变为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进行全面综合治理;把以产量、产值为中心转变为以质量为中心,围绕质量开展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由单纯符合标准转变为满足顾客需要,强调不断改进过程质量来达到不断改进产品质量的目的。(二)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1. 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要求组织中的全体员工参与,

18、因为产品质量的优劣,决定于组织的全体人员对产品质量的认识和与此有密切关系的工作质量的好坏,是企业中各项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这些工作涉及组织的所有部门和人员,所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需要依靠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全面质量管理首先要求以人为主,必须不断提高企业全体成员的素质,对他们进行质量管理教育,强化质量意识,使每个成员都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其次还应广泛发动工人参加质量管理活动,这是生产优质产品的群众基础和有力保证,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也是全面质量管理之所以有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全体职工明确企业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发挥每个职工的聪明才

19、智,主动积极地工作,实现企业的质量方针与目标。实行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还要建立群众性的质量管理小组。质量管理小组简称“QC小组”,是组织工人参加质量管理,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2. 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的范围应当是产品质量产生和形成的全过程,即不仅要对生产过程进行质量管理,而且还要对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各个过程进行质量管理。产品质量是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产品质量状况如何,有一个逐步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它是经过生产的全过程一步一步实现的。根据这一规律,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把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和有关因素控制起来,让不合格品消灭在质量的形成过程中,做到防检结合、以防为主。

20、产品质量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过程,即设计过程、制造过程、使用过程和辅助过程。设计过程主要包括市场调查、产品规划、实验研究、产品设计和试制鉴定等环节,它是产品质量产生和形成的起点,产品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设计。根据国外质量管理专家的统计分析以及国内现状的调查,产品质量问题的20%50%是由于设计不良引起的。如果研制和设计过程工作质量不好,仓促决策,草率投产,就会给制造过程留下许多隐患,可谓“先天不足,后患无穷”。质量管理发展至今,在设计过程中已形成了一系列专门的技术和方法,如系统设计、参数设计和容差设计等。制造过程是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是组织中涉及面最广、工作量最大、

21、参与人数最多的质量管理工作。该阶段质量管理工作的成效对产品符合性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其工作重点和活动场所主要在生产车间。因此,产品质量能否得到保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车间的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在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活动中,不仅要对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检查,而且还要对产品质量进行分析,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原因,将不合格品减少到最低限度。使用过程主要包括产品流通和售后服务两个环节。因为产品质量最终体现在用户所感受的“适用性”上,这是对产品质量的真正评价。要使产品由生产者手中转移到用户手上,使其能充分发挥性能,就应充分重视产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这两个环节。使用过程质量管理的主

22、要工作:一是做好对用户的技术服务;二是做好产品的使用效果和使用要求的调查研究;三是做好处理出厂产品的质量问题。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保证产品充分发挥作用,并且使改进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有可靠的依据。因此,使用过程的质量管理,即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归宿点,又是它的出发点。辅助过程既包括物资、工具和工装供应,又包括设备维修和动力保证,还包括生产准备和生产服务。设计过程和制造过程中出现的很多质量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辅助过程的质量有关。因此,在全面质量管理系统中,辅助过程的质量管理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要为设计过程和制造过程实现优质、高产、低消耗创造物质技术条件,又要为使用过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提供后勤支援。

23、实行全过程的管理,以防为主。一方面,要把管理工作的重点从管事后的产品质量转到控制事前的生产过程质量上来,在设计和制造过程的管理上下功夫,在生产过程的一切环节上加强质量管理,保证生产过程的质量良好,消除产生不合格品的种种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要以顾客为中心,逐步建立一个包括从市场调查、设计、制造到销售、使用的全过程的,能够稳定地生产满足顾客需要的合格产品的质量体系。可见,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就意味着全面质量管理要“始于识别顾客的需要、终于满足顾客的需要”。3. 全组织的质量管理全组织的质量管理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全局角度看,组织可以划分为上层、中层、基层管理,“全组织的质量管理”就是要

24、求组织各个管理层次都有明确的质量管理活动内容。当然,各层次活动的侧重点不同。上层管理侧重质量决策,制定出组织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政策和质量计划,并统一策划;协调各部门、各环节、各类人员的质量管理活动,保证实现组织经营的目标;中层管理则侧重贯彻落实上层管理的质量决策,更好地执行各自的质量职能,并对基层工作进行具体的管理;基层管理要求每个员工要严格地按标准、按规程进行生产,相互间进行分工合作,并结合本职工作,开展合理化建议和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不断进行作业改善。从质量职能角度看,产品质量职能是分散在组织的有关部门中的,要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就必须把分散到各部门的质量职能充分发挥出来。但由于各部

25、门职责和作用不同,其质量管理的内容也是不一样的。为了有效地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就必须加强各部门的协调。为了从组织上、制度上保证组织长期稳定地生产出符合规定要求、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组织应建立和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使研制、维持和改进的质量活动构成一个有效的 体系。可见,全组织的质量管理就是要“以质量为中心,领导重视,组织落实,体系完善。”4. 全社会推动的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是全社会推动的质量管理,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整个社会大生产的专业化和协作化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在发达国家自有成本发生率有的达到30%左右的水平,每个产品都凝聚着整个社会的劳动,是社会分工与合作的产物,反映着社会的生

26、产力水平。因而,提高产品质量不仅是某一个组织的问题,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的推动,以提高全社会质量意识和质量水平,提高和增强产品的全球竞争力。第二节 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和工作程序一、质量管理八项基本原则ISO9000:2000标准阐述了质量管理原则的一般观点,给出了这些原则的总体概貌,并表明这些原则怎样共同形成了业绩改进和组织卓越的基础。质量管理原则的应用可以有诸多不同的方法,而如何实施这些原则,则取决于组织的性质及其面临的挑战。为了成功地领导和运作一个组织,需要采用系统和透明的方式,建立以八项原则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针对相关方的需求,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业绩。这样,组织才能够获得成功并取

27、得理想的收益。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已被普遍接受和认同,成为最高管理系统和透明的方式对组织进行管理和指导业绩改进的框架,是ISO9000:2000族标准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一) 原则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1) 通过对市场机遇灵活与快速的反应,以获得收益和市场份额的提高。(2) 提高组织资源利用的有效性以增强顾客满意。(3) 增进顾客忠诚度,招来再次业务。(二) 原则2领导作用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1) 使员工理解组织的目标和目的,并激发员工

28、的积极性。(2) 以统一的方式来评价、协调和实施活动。(3) 使组织的各层次之间互不沟通的情况减至最少程度。(三) 原则3全员参与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让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1) 组织内的员工受到激励、尽职尽责、勇于参与。(2) 为组织目标的进一步实现而改革、创新。(3) 员工对自身的表现负责。(4) 员工的积极参与并为持续改进做出贡献。(四) 原则4过程方法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1) 通过有效地使用资源以降低成本和缩短周期。(2) 获得经过改进、协调一致并可预测的结果。(3) 关注重点和优先的改进机会。(五) 原则5

29、管理的系统方法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1) 过程的整合与协调,可以达到最佳的预期结果。(2) 具有尽力关注关键过程的能力。(3) 使相关方对组织的协调性、有效性和效率建立信心。(六) 原则6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1) 通过改善组织能力创造业绩。(2) 根据组织的战略意图协调各层次的改进活动。(3) 对机遇的快速灵活反应。(七) 原则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1) 有信息依据的决策。(2) 通过参照实施记录,证明过去决策的有效性以增长能力。(3) 增强对各种意见和决定加

30、以评审、质疑和改变的能力。(八) 原则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组织与供方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1) 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2) 对市场或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的变化,联合做出灵活、快速的反应。(3) 成本和资源的优化。八项管理原则可以统一、概括地描述为: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充分发挥“领导作用”,采用“过程方法”和“管理的系统方法”,建立和运行一个“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体系,注重以数据分析等“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使体系得以“持续改进”。在满足顾客要求的前提下,使供方受益,并建立起“与供方互利的关系”,以期在供方、组织和顾客这条供应链上的良性运作,实现多赢的

31、共同愿望。二、PDCA循环的工作程序(一) PDCA循环的内容质量管理工作循环,即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阶段的顺序不断循环进行质量管理的一种方法,简称为PDCA工作循环。PDCA工作循环是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式。TQM工作程序的内容有四个阶段和七个步骤:1. 四个阶段的内容(1) 计划阶段:包括制订方针、目标、计划书、管理项目等。(2) 执行阶段:即实地去干,去落实具体对策。(3) 检查阶段:对策实施后,评价对策的效果。(4) 处理阶段:总结成功的经验,形成标准化,以后按标准进行。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轮PDCA循环解决,为制订下一轮改进计划提供资料。2. 七个步骤的内容(1)

32、 计划阶段。经过分析研究,确定质量管理目标、项目和拟定相应的措施,其工作内容可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骤:分析现状,找出存在问题,确定目标;第二步骤:分析影响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第三步骤:从影响质量问题的原因中找出主要原因;第四步骤: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拟定措施计划。(2) 执行阶段。根据预定目标和措施计划,落实执行部门和负责人,组织计划的实现工作。其工作步骤为:第五步骤:执行措施,实施计划。(3) 检查阶段。检查计划实施结果,衡量和考察取得的效果,找出问题。其工作步骤为:第六步骤:检查效果,发现问题。(4) 处理阶段。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纳入有关标准、制度和规定,巩固成绩,防止问题

33、重新出现,同时,将本循环中遗留的问题提出来,以便转入下一个循环去加以解决。其工作步骤为:第七步骤:总结经验,把成功的经验肯定下来,纳入标准。PDCA循环就是按照以上四个阶段和七个步骤,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二) PDCA循环的特点质量管理活动按照PDCA循环运转时,一般有下列特点:1. 四个阶段缺一不可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处置)四个阶段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缺少哪一个阶段都不会成为一个完整的环,如图2.1所示。2. 大环套小环,环环相扣整个组织的质量保证体系构成一个大的管理循环,而各级、各部门的管理又都有各自的PDCA循环。上一级循环是下一级循环的依据,下一级循环是上一级循环的组成部分和具体保证

34、,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一环扣一环,推动大循环,如图2.2所示。3. 循环每转一周提升一步管理循环如同爬扶梯一样,逐级升高,不停地转动,质量问题不断得到解决,管理水平、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就能达到新的水平,如图2.3所示。 图2.1 PDCA循环 图2.2 大环套小环 图2.3 质量改进上升图4. 关键在于“处理”阶段“处理”就是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纠正错误,以利完善。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加以“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以便在下一循环进一步巩固成绩,避免重犯错误,同时也为快速地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第三节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是组织建立质量体系,是开展质量管理活动

35、的立足点和依据,也是质量管理活动取得成效、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转的前提和保证。全面质量管理基础工作的好坏,决定了组织全面质量管理的水平,也决定了组织能否面向市场长期地提供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应首先着重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质量教育工作人是生产力三要素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在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过程中,原材料、机械设备、工具装备和制造工艺都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然而,人是影响产品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工作要靠人来做,产品要靠人来生产,产品质量的好坏,最终决定于员工队伍的思想水平、技术水平以及各部门的管理水平。全面质量管理是“以质量为中心,以人为本”的管

36、理。因此,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必须从提高职工的素质抓起,把质量教育作为“第一道工序”。只有通过质量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掌握和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自觉提高业务水平、操作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不断改进和提高工作质量,才能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质量管理的教育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全面质量管理基本思想、基本原理的宣传和教育;另一方面是职工的技术业务的培训和教育。全面质量管理,要求组织的每个成员都参与,这就要求全体员工都要树立质量意识,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广大员工是产品质量的实现者,这就要求他们除了具备良好的质量意识之外,还应有过硬的本领。由

37、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组织的设备、工艺、操作方法都在不断变化着,每个人都面临着知识的老化问题,这就非常有必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技术,以跟上时代的步伐。质量教育工作要贯穿质量经营的始终。当然,质量教育工作不能搞一刀切,应根据不同岗位、不同的层次,有侧重点地进行教育和培训。如组织的决策者,应着重学习管理的原理、决策的理论和方法,而操作工人则应着重练好操作技能。二、标准化工作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为基础,经过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标准是衡量产品质量和各项工作质量的尺度,也是组织进行生产加工和经

38、营管理工作的依据。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两类。技术标准是对技术活动中需要统一协调的事物制定的技术准则,它是根据不同时期的科学水平和实践经验,针对具有普遍性和重复出现的技术问题提出的最佳解决方案,并经过一定程序批准的,在一定范围内共同遵守的技术规定。其对象既可以是物质的(如产品、材料、工具),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如程序、方法、符号、图形)。管理标准是为合理组织、利用和发展生产力,正确处理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相互关系,以及行政和经济管理机构为行使其计划、监督、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而制定的准则。它是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和手段,管理标准是管理现代化的产物,是随着管理的科学化而不断

39、发展起来的。其中更多的是各种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工作规范、操作规程等。标准化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和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的活动。标准化工作为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建立了一定的程序,使组织各部门相互提供的条件符合各自的要求,使各个生产环节的活动协调一致,使组织的各种经济活动遵循共同的准则,使复杂的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简单化,从而保证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能够高效、准确、连续不断的进行。标准化工作是组织提高产品质量和发展品种的重要手段,也为组织实现各项管理职能提供了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标准化的对

40、象与范围日趋广泛,几乎涉及各个方面,其中大都与质量有关。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所颁布的国际标准中,有半数以上同产品质量直接有关。组织开展标准化工作同时,应当着重解决几个问题:一是必须以“顾客第一”的思想为指导,二是必须坚持系统化的原则,三是标准化工作必须符合权威性、科学性、群众性、连贯性和明确性等具体要求。三、计量工作计量管理工作包括精密测量、理化试验和技术鉴定等工作,它是保证产品质量特性的数据统一、技术标准的贯彻执行、零部件的互换和生产优质产品的重要手段。因此,计量管理工作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计量工作的重要任务是统一计量单位制度,组织量值正确传递,保证量值统一。由于计量工作对工业生产技

41、术的发展以及产品质量有直接影响,所以,为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对外购、使用、修理以及本企业生产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实行严格管理,以充分发挥它们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搞好计量工作的主要要求是:需用的量具及试验、分析仪器必须配备齐全,完整无缺;保证量具及化验、分析仪器的质量稳定,示值准确一致,修复及时;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正确的测试计量方法;对量具和精密仪表进行定期维修;禁止不合格量具和测量仪表投入使用;选择正确的测试计量方法;进行检测技术和测量手段的革新和改造。搞好计量工作必须抓好以下几个主要环节:(1)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正确、合理使用。(2)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检定。(3)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及时修理和报废

42、。(4)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妥善保管。(5) 改革监视和测量装置和计量方法,实现检验测试手段现代化。为了做好计量工作,充分发挥它在工业生产和质量管理中的作用,组织必须设置专门的计量管理机构和理化试验室,负责组织全企业的计量和理化试验工作。四、质量信息工作质量信息,指的是反映产品质量和产供销各环节工作质量的原始记录、基本数据以及产品使用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各种信息资料。搞好质量管理工作,掌握产品质量运动的发展规律,必须深入实践,认真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的、齐全的、准确的信息资料。质量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将严重影响决策的质量。质量信息能及时地反映影响产品质量的发展动向,从而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提

43、供依据。质量信息是质量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是改进产品质量、组织内外两个反馈、改善各环节工作质量最直接的原始资料。质量信息工作是正确认识影响产品质量诸因素变化和产品质量波动的内在联系、掌握产品质量规律性的基本手段,是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质量管理的基础,是加强质量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项基础工作。质量信息大致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长远的和方向性的市场动态信息,它主要供组织领导者和有关人员作战略决策用。根据这些情报,组织做出类似于发展什么产品、淘汰什么产品的方针性的决策。另一类情报是组织内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动态信息,它主要供各部门的有关人员进行日常管理时作战术性决策使用。质量信息的主要来源有:(1)

44、国内外科学技术动态。(2) 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动态。(3) 国内外相关市场的供求变化。(4) 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有关信息。(5) 产品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有关信息。为了充分发挥质量信息的作用,必须力求做到准确、及时、全面、系统,还必须做好搜集、整理、分析、处理、传递、汇总、储存、建档等工作,实行严格的科学管理,以便于使用。为此,组织必须建立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和质量信息中心,加强质量信息的管理 工作。五、质量责任制建立质量责任制度是组织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组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组织中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员工都应明确规定他们的具体任务,应承担的责任和权利范围,

45、做好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考核有依据。把同质量有关的各项工作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严密的质量管理工作系统,一旦发现产品质量问题,可以迅速进行质量跟踪,查清质量责任,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在组织内部形成一个严密有效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 体系。为了使质量责任制落实到实处,组织必须按责、权、利三者统一的原则,制定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的质量责任制,让规定的任务与责任尽可能数量化,并实行质量奖惩制度。实践证明,只有实行严格的责任制,才能建立正常的生产技术工作秩序,才能加强对设备、工装、原材料和技术工作的管理,才能统一工艺操作,才能从各个方面保证产品质

46、量的提高;实行严格的责任制,不仅可以提高与产品质量直接联系的各项工作质量,而且可以提高各项专业管理工作的质量,把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杜绝产品质量缺陷的产生;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可使岗位工人明确自己该干什么、怎么做、做好的标准是什么,所有这些都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基本保证。案例2 大力推广全面质量管理,促使组织提升整体管理水平(选自质量春秋2000年第6期 作者张兆幸)我们处在一个竞争空前激烈的市场经济大潮之中。竞争将更加具有公开性、紧迫性。而谁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取决于顾客满意度的高低。过去我们讲TQM,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认识上的障碍,不知道为什么要选择TQM,于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组织靠政府

47、、靠上级主管部门的行政指令和督促去抓质量,完全缺乏参与质量改进的目标性和积极性。其实组织的TQM只要抓住“以顾客为中心”这根轴线,组织的一切质量活动就会变得有目的和有意义。它会使你以适宜的成本获得用户满意的质量,有利于组织减少积压,避免浪费,增加效益。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组织间的竞争已经昭示组织,“用户第一,顾客至上”的思想是TQM获得成功的关键。一、顾客满意的导入顾客满意(Customer Satisfaction,CS)的导入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市场竞争实质就是客户的竞争,谁争得了顾客的青睐,谁就获得了市场的主动权。由于顾客对质量敏感性逐渐增强,顾客对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

48、要求,因而国外一些组织已经使用“超顾客满意”的术语来表达对顾客的重视。而在此之前,日本一些专家曾提出过“从防守型的质量管理向进攻型质量管理过渡”的口号。其核心内涵就是要求组织主动出击,去挖掘消费者的潜在需要,来提高顾客的满意度。而过去我们谈论质量,大多站在制造者自身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评判质量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而撇开顾客。这种做法显然已经过时,人们逐渐明白了,“质量由顾客来评判”才是最根本的。值得一提的是,在2000年版的ISO9000中,质量定义已经有了实质性的发展。ISO/CD19000:2000规定:在ISO9000族标准中,术语“质量”用于表示“达到持续的顾客满意”。并且,2000年版

49、标准要求组织在质量体系中引入“顾客导向”机制,并将提高“顾客满意度”作为组织为之努力的方向。这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提示。可以预见,未来竞争将毫不避免地把组织带入“顾客满意”的时代。因此对于组织来说,应当及时转变观念,时刻以顾客满意为中心,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组织的全部经营活动要以顾客的需要为出发点,以顾客将来的满意为标准,满足顾客要求并尽力超越顾客的期望。二、理解顾客这里所说的顾客包括外部顾客购买产品和服务,内部顾客员工。只有拥有与顾客密切相关的、技术娴熟且对工作满意的员工,才能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满足或超过外部顾客的期望。可以说使外部顾客满意是组织的最终目的,而内部员工的满意,是外部

50、顾客满意的基础和条件。如果忽视了内部员工的满意,外部顾客满意将无从谈起。因此组织在关注顾客的同时还要关注属下员工,为员工提供一个优良的工作环境,帮助员工达到工作及个人发展的目标,尊重他们的工作价值,创立一个与员工共享的远景。唯有如此才能使“顾客满意”落到实处。三、影响顾客满意的关键因素(1) 组织管理者和某些员工对待顾客漠不关心的态度。(2) 缺乏优良的产品质量和优良的售后服务,不能按时交货。(3) 不能及时、正确处理与顾客在产品质量、价格、售后服务上产生的异议。顾客的抱怨不能及时得到处理。(4) 不能与客户建立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例如组织的个别领导或员工在与客户的合作过程中不坚持诚实守信的原

51、则,失信于人。(5) 体系反应太慢,不能适应顾客对质量的需求和期望。四、如何实现顾客满意(1) 培养员工的“一切为了用户”、“用户永远是对的”的经营理念。很多组织由于淡漠了这些理念,在和用户交往过程中,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导致失去顾客的信任。因此,摩托罗拉公司告诫员工:“如果我们不关照顾客,别人会代劳的。”(2) 永远满足顾客的动态需求,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质量体系。我们强调质量要得到“持续的顾客满意”,绝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关键是靠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来保证。也就是说,组织要坚持稳定地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满足顾客的需要,就必须要有完善的质量体系做保障,没有体系做保障的质量是不稳定的、不长久

52、的质量。(3) 领导的积极参与和指导是实现顾客满意的源动力。时下组织的员工大多“看领导态度办事”,领导的言行对员工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因此,作为组织的领导在对待质量、对待顾客的态度上要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并且还要运用各种手段去激励和引导员工参与到质量管理中去,以自己良好的工作质量来最大限度地实现顾客满意。(4) 与国际惯例接轨,开展质量体系认证工作。质量体系认证工作是取得顾客信任的一张王牌。认证的目的,一方面是帮助组织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另一方面主要是促进组织加强技术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质量体系。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组织对待认证态度不够端正,为证书而认证,其结果是把认证当成短期任务来抓,搞突

53、击,搞运动,一旦通过便鸣锣收兵,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其结果往往是由于根基不牢,后劲不足,认证后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殆尽。这是顾客最不愿看到的结果,对于组织来说也是人力、物力、财力的最大浪费。(5) 树立“换位思考”的意识。有这样一个例子:二战期间,美国政府发现,士兵使用的降落伞有5%打不开。你如何去告诉伞兵,让他知道每20把降落伞就有1把是张不开的呢?这个问题后来得到了解决,美国政府不定期地要求降落伞的包装员及检验员背上他们的产品,从正在飞行的飞机上跳下去。就这样,降落伞的质量合格率很快从95%上升到100%。之所以举这个例子,是想让组织的员工知道,质量源自于大家的努力。其实保持产品质量的

54、稳定提高,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难,只需我们以严谨的工作态度,设身处地地为顾客着想,一切都就会变得非常简单。可这些对顾客来说却十分重要,因为我们在质量上的任何一丁点松懈,就可能使顾客的生命受到危害,身体和精神受到不应有的伤害。(6) 建立强有力的质量组织。强有力的质量组织,是组织质量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基础,也是推行“顾客满意”的前提。据笔者了解,有个别单位没有设立质量部门,没有质量管理人员,质量检验机构和人员下放到基层。尽管如何建立组织机构、如何开展质量职能是组织根据自身的需要而拟定的,但我们以为一个组织的质量职能是一个很重要的职能,撤销、合并质量管理机构,其实质就表明组织对质量管理的漠视。它的

55、影响绝不是单单的组织机构问题,很容易让各级管理者和员工对质量产生许多“联想”。当然这些“联想”将直接影响到对待顾客的态度上。(7) 教育培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育培训的目的是让员工懂得什么是优质、什么是劣质、什么该奖、什么该罚。通过持续的教育培训,使员工在对待产品的质量和顾客满意上形成共识,进而达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结果。(8) 建立顾客售后服务网络体系。主动与客户保持良好的接触。利用各种形式(如信访、顾客热线电话、互联网),定期或不定期从产品质量、产品性能、可靠性、服务、供货速度、价格等方面对顾客进行调查,同时将有关信息,在组织内通过以质量为中心的、高效的、闭环的质量信息网络进行传递,并

56、对信息、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以便顾客及时准确地答复。重视顾客评价。顾客对一个组织产品和服务的口碑效应往往是巨大的。当一个客户对某组织的产品不满意时,他会告诉周围的许多人。由此可见,解决顾客的抱怨直至顾客满意,可以获得胜过花巨资做广告所产生的效应。模 拟 试 卷一、名词解释(10分,每题5分)(1)质量信息(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二、填空题(14分,每空2分)(1)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以 为中心,以 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 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2)在统计质量管理阶段,质量管理的手段是利用数理统计原理, 产生废品并 的质量。(3)PDCA工作循环是组织 的基本

57、方式。(4)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必须从提高员工的素质抓起,把 作为“第一道工序”。三、单项选择题(12分,每题3分)(1)下面不属于管理标准的是 。A. 工作程序 B. 工作规范 C. 操作规程 D. 技术图纸(2)统计质量管理阶段的管理特点是 。A. 把关与部分预防相结合 B. 事后把关为主C. 以用户为主,重在产品适用性D. 防检结合(3)主要通过严格检验来控制和保证出厂或转入下道工序的产品质量的做法属于质量管理发展中的哪个阶段 。A. 质量控制阶段 B. 质量检验阶段C.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D.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4)在PDCA循环中,制定改进的目标确定达到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方法的工作,发生在

58、 。A. P阶段 B. D阶段 C. C阶段 D. A阶段四、多项选择题(12分,每题4分)(1)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是 。A. 产品质量检验阶段B.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C. 局部质量事后控制阶段D.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E. 产品试制阶段(2)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是 。A. 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B. 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C. 全组织的质量管理D. 全社会推动的质量管理 E. 全方位的质量管理(3)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 。A. 标准化工作 B. 质量改进工作 C. 质量决策 D. 质量责任制 E. 质量信息工作 五、判断题(8分,每题2分)(1)全面质量管理就是质量管理。( )(2)质量是

59、检验出来的。( )(3)我们做任何工作都是先有计划打算,然后按部就班实行,因此PDCA循环的关键是P(计划)阶段。( )(4)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是为了消灭废品。( )六、简答题(30分,每题10分)(1)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和基本要求是什么?(2)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有哪些?(3)质量管理的八项基本原则是什么?七、论述题(14分)PDCA循环的内容、步骤、特点是什么?简历智联招聘- 欢迎下载资料,下面是附带送个人简历资料用不了的话可以自己编辑删除,谢谢!蒋rong超男 | 已婚 | 1988 年9月生 | 户口:湖南永州 | 现居住于广东深圳-宝安区3年工作经验 | 团员 | 身份证:

60、广东省gz市宝安区51810118613345324(手机)E-mail: 314855817求职意向工作性质: 全职期望职业: 销售业务、销售管理、市场期望行业: 专业服务/咨询(财会/法律/人力资源等)、教育/培训/院校、通信/电信运营、增值服务工作地区: 深圳期望月薪: 4001-6000元/月目前状况: 我目前处于离职状态,可立即上岗职业目标喜欢营销管理类工作,喜欢有挑战的工作,大学四年一直在挑战自己,挑战自己的极限,一直在做营销的兼职,坚信“也精于勤而荒于嬉”一直严于律己,在各方面都要从严要求自己。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成功的!只有自己不敢做的,没有做不成的,做销售10分靠天,九分靠人做

61、,市场是人做出来的。 工作经历2013/01 - 2014/04 电脑专卖店 | | 市场主管 行业类别:计算机硬件 | 企业性质:民营 | 规模:20人以下 | 职位月薪:4001-6000元/月工作描述:在各工业区和住宅小区做广告宣传为店铺销售做铺垫,并且为各用户提供售后维护工作。2011/06 - 2012/11 | | 销售主管 行业类别:教育/培训/院校 | 企业性质:民营 | 规模:20-99人 | 职位月薪:2001-4000元/月工作描述:为学校制定招生计划,带领招生专员在各社区以及学校周围做广告(包括粘贴墙体广告,入户拜访宣传)开展招生工作,定期到中小学校门口驻点宣传,联系各

62、学校任课老师开展招生工作。项目经验教育经历2007/09 -2011/06 湖南大学 | 市场营销 | 本科在校学习情况曾获 院校级三等奖 在校实践经验2008/03 - 2010/10 大学生英语周刊衡阳市推销员到衡阳市区域经理 *2008年推销员,在学校新生开学期间向学生和家长推销学生英语报*2009-2010年学生英语报衡阳地区区域经理,负责在衡阳各高校组建团队销售学生英语报,团队培训,团队维护,最后指导团队销售。*2009-2010年。衡阳行动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招生代理负责公司在衡阳地区的自考、成人高考、家教培训的招生工作,制订季度招生计划,实行电话营销,接待客户的来访、洽谈工作。到各医院和各事业单位接触式发放传单并且交谈留下有意向人的电话以后回访。并且做出了良好的业绩。培训经历 证书语言能力英语:读写能力良好 | 听说能力良好 专业技能附件附件简历| 简历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