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方广用(8)门纯德

上传人:彩*** 文档编号:78768935 上传时间:2022-04-2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名方广用(8)门纯德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名方广用(8)门纯德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名方广用(8)门纯德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名方广用(8)门纯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方广用(8)门纯德(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名方广用( 8)门纯德一、温经汤金匮要略【组成】吴茱萸9g桂枝 6g当归 9g生白芍 6g川芎 6g人参 6g阿胶 6g牡丹皮 6g甘草 6g半夏 6g麦冬 9g【用法】水煎服【主治】1.冲任虚寒,淤血阻滞,漏下不止,月经不调,痛经,不孕。【方义体会】冲任虚寒,淤血阻滞血虚而淤,非纯用祛淤之法所宜,当以温经散寒与养血祛淤并用,使血得温则行,血行淤消,诸证可愈。方中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兼通血脉;当归川芎活血化淤,养血调经;阿胶、芍药、麦冬合当归和肝血养肝阴;丹皮既可助桂枝, 川芎祛淤通经, 并能退虚热; 人参、甘草,生姜、半夏,益气和胃,以资生化之源各药合剂,以奏温经通脉,养血祛淤之功。【临床

2、应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例:阎,男,62 岁。 1964 年, 8 月 7 日初诊。患者会阴部胀痛三月余,伴有排尿困难,尿频尿痛等症。入院治疗,经直肠指诊,前列腺充血增大、压痛,诊为前列腺炎。中西医治疗月余不效,邀余诊之。诊见:形体消瘦,情绪低沉,脉沉而细,舌淡苔白,自诉:会阴部隐痛不休,痛引少腹,腰酸重。每与热水坐浴,少得舒适,辨此为下焦虚寒、淤血阻滞。拟吴萸 9 克、当归 12 克、生白芍 9 克、川芎 6 克、党参 15 克、桂枝 9 克、阿胶 10 克(烊化)、丹皮 6 克、麦冬 9 克、半夏 6 克、生姜 9 克、炙甘草 6 克,水煎服。服用五剂,诸痛大减,精神好转,又拟上方与“当归生

3、姜羊肉汤”二方各服五剂,此症渐愈。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生殖系常见病,且中老年居多。久病此患,下焦气血淤阻,往往误用清热解毒及抗生素类,使其局部淤滞加甚临证需明此理;慢性感染系局部淤血阻散日久所致,其本乃属血滞寒凝,固多采用温经汤,温经散寒、养血祛淤。曾治此类数例,皆取效。治疗痛经例:范,女,24 岁,痛经二年多,服药多剂,终不见愈。主诉:经期先后不定,经色暗红,并伴血块,每痛经时,手足厥冷,饮食不进,其状甚苦;触其六脉沉而细弦。手足不温,拟温经汤原方, 嘱其每逢经前四, 五日、服之二、三剂,当月服后即效,后自持此方,按嘱服药,痛经解除。二、桂枝芍药知母汤金匮要略【组成】桂枝12g芍药9g知母12

4、g防风12g附子6g麻黄6g白术15g甘草6g生姜15g【用法】水煎服【主治】1.风湿痹痛。【方义体会】风湿日久,正气日衰,身体尫羸,肢节疼痛,阳气久虚,湿邪上乘,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此类风寒湿邪痹阻为阳气不达,湿气不运,营卫不和。故以温阳驱寒,化湿祛风,健脾和营为治。方中附子、白术温阳健脾,驱寒除湿;麻黄、防风解表驱风; 桂枝、芍药、生姜、甘草调和营卫, 温运胃气;知母养阴佐燥。 诸药配伍, 温中有补, 燥中有制, 散而有和,通而有助,是治疗风寒湿痹日久,气血阻滞的好方剂。【临床应用】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历节病”。若为“行痹”,肢体关节疼痛,腕、肘、膝、踝关节痛无定处

5、,伸屈不利,伴有恶寒发热,苔薄白、脉浮,常以防风汤、桂枝芍药知母汤二方交替服用治之; 若为“痛痹”,肢体关节疼痛剧烈,遇寒加重,掣痛不得屈伸,舌嫩苔白,脉弦紧,常以乌头汤与乌头桂枝汤或甘草附子汤、桂枝附子汤与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治之;若为“着痹”,肢节疼痛沉重,皮肤麻木,局部肿胀,舌苔白腻,脉濡缓,常以防己黄芪汤、麻杏薏甘汤与桂枝芍药知母汤交替服用洽之;若为“热痹”,关节疼痛局部红肿发热,关节不利,重者身热,口渴烦躁,舌红苔黄而燥,脉象滑大而数,常先以白虎桂枝汤、 千金三黄汤清热通痹,然后再配合桂枝芍药知母汤治之;若风寒湿热相杂为“痹”,肢节疼痛不利,头晕短气,两足发肿,遇寒则痛,遇热不减,多与

6、风寒、阴雨气候有关,局部时冷时热,舌苔黄,脉滑,当以“桂枝芍药知母汤”治之。上述证例很多,不胜枚举。荨麻疹久治不愈荨麻疹,多以寒湿内生,风邪骚扰,蕴积肌肤,营卫不和为病机。 余以桂枝芍药知母汤加蝉退 9 克,治之即效。例:王,男,30 岁。 78 年 9 月初诊。患者每遇风寒,皮病突起,身体各部皮肤可见小如麻子,大似豆瓣,呈紫红色瘾疹。有时发痒,有时无痒无痛,常服“朴尔敏”之类,一二日渐愈。近来,汗出当风,诸症又起,时已十余日,治之不愈,找余诊之。见其病机属上,处以桂枝芍药知母汤加蝉退9 克,服药二剂而愈,五年未犯。坐骨神经俑此病证型较多,但见疼痛较甚,遇寒加重,无明显阴虚症状者,均可投之。例

7、:马之母,69 岁,坐骨神经痛多年。 老妇终年不分寒暑,下穿棉裤,疼痛时轻时重,针灸数月有小效。日前因感冒过后,病痛加重,不能下地行走。其女亦为中医,多法与治,不效,找余索法。 询脉证:下肢微肿, 掣痛不已, 舌苔薄白,脉弦。遂出具桂披芍药知母汤。其以此方治之,不逾一周,疼痛解除而能下地活动。色素沉着对于久治不愈,且面积较大的色素沉着,余常以“逍遥散”与“桂枝芍药知母汤”配合治疗,效果很好。肾病综合征此病主要为浮肿,胸腹积液,营养不良,贫血,肌肉萎缩,周围循环衰竭,畏寒肢冷,体温偏低,神情淡漠,血容量不足等症,临床以激素治疗时,减药或者停药,均可使上症再犯。余常以桂枝芍药知母汤,附子汤,寄生肾

8、气汤、当归芍药散等类联合方组与治,其效益彰,一者可减轻停、减激素的并发症,再者起治疗作用。例:王,男,19 岁,患肾病综合征, 服激素“强的松”( 60mg/ 日)半年之久,治疗效果很好。遵医嘱开始减药,减药一月后(减至 40mg/ 日)出现精神疲倦,食差腹胀,骨节疼痛,轻度浮肿诸症,医院建议中医治疗。余以桂枝芍药知母汤、寄生肾气汤、当归芍药散之类联合方组与治二月余,激素按期减量(减至 20mg/ 日),诸症无恙。又以此法加减调治二月余,激素逾期停止,患者基本痊愈。三、小半夏汤金匮要略【组成】半夏 12g生姜 12g【用法】水煎服【主治】诸呕吐,谷不得下者;或心下有支饮,呕不渴者。【方义体会】

9、小半夏汤为止呕之祖方。大凡呕吐,皆由胃气上逆所致。胃主受纳,以降为顺,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诸呕吐”系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由于小半夏汤所用半夏、生姜,善能降逆和胃,为治呕吐之要药,故本方随证化裁得当,即可治诸般呕吐。仲景设止呕方剂多类,然首列半夏、生姜为剂。【临床应用】一、中风呕逆征例:田氏,女, 59 岁, 1 981 年 12 月 30 日突因中风偏瘫入医院抢救。医院诊为脑血管意外,并采取急救措施。次日,患者神志渐清欲饮水,少饮片刻,即呕吐。此后,呕逆频作,饮食不进。余以半夏 12 克、生姜 15 克冷水煎后缓缓服下,嘱其服后少进米粥,未再犯呕。次日饭后又作呕逆又以此方治效。后家属持此方

10、药煎取数杯,每于饮食前服之几勺,直至病情稳定出院,呕逆未再发作。二、治疗肾病综合征呕逆本病常因氮质等代谢物潴留, 引起明显的胃肠系症状, 呕吐、恶心严重。一般慢性肾功衰竭,病机常属水气内停,肾阳虚衰。治疗原则是先降水逆,继化浊阴;待阳气得复,阴霾渐消,然后扶助肾阳,鼓动气血,缓缓图本。余治此类 20 余例,大都先以小半夏汤加茯苓、 茯龙肝和胃止呕, 以降水逆,投之即效。是症呕恶,水气上逆。 金匮:“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故以小半夏加茯苓汤降逆安中,引水下行,配伍茯龙肝意在调中燥湿, 止呕很好,余每用之。四、半夏泻心汤伤寒论【组成】半夏 10g黄芩9干姜 6g人参

11、 6g川黄连 6g炙甘草 6g大枣4枚【用法】用水久煎温服【主治】1.胃气不和,症见心下痞满不痛。 或干呕、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数。【方义体会】本方原治少阳证因误下而成的痞证。少阳证误下则使脾胃之气受损,邪气乘虚而入,使寒热互结于中焦,致使中焦脾胃升降失调,气机不畅,运化失职而见心下痞满,呕逆及肠鸣下利等证。方中半夏为君,辛苦入胃,以和胃消痞降逆止呕,辅以干姜辛温散寒,增强其辛开散结之功;黄连、黄芩苦寒泄热,增强其苦降除逆之力;佐以人参,炙甘草,大枣补脾益气以和中。本方寒热,辛苦,补泻同施,配伍合理,用药巧当, 从而使胃气得和, 升降复常则痞满吐利诸症自除。【临床应用】本方因立

12、法周全,配伍合理,用药巧当,临床上不仅仅是治少阳误下成痞。 凡寒热互结成痞, 以及湿热中阻 脾胃虚弱,升降失调所造成的痞证均可应用,且效果满意。一、慢性胃炎杨,男,47 岁。患慢性浅表性胃炎三年余,常自服各种健胃西药及中成药以调理。病情时好时坏近日因进甜食量多,则病情加剧,症见:脘腹胀闷、噫气、呕逆;有时酸水上泛,舌苔薄白,脉细弦。投以半夏泻心汤,半夏10克,川黄连 6 克,黄芩 9 克,干姜 9 克,炙甘草 6克,党参 12克,大枣4 枚,水煎饭前服三剂一剂后腹胀除,余症轻,二剂后诸症消然。二、治疗消化性溃疡王,男,67 岁。患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二十余年,曾多方求袷,终未痊愈。见痛苦病容,形体

13、消瘦。自述:心口隐隐作痛,或嘈杂烦乱,满闷不适,每饥饿时发作,常噫气吞酸、恶心欲吐, 饮食不下, 大便溏薄, 诊其脉象细紧, 舌尖略红。余先与半夏泻心汤,半夏 9 克、党参 15 克、川黄连 6 克、黄芩 9 克、干姜 9 克、炙甘草 6 克、大枣 4 枚,水煎饭前服三剂。二诊:诸症见轻,精神亦好转,唯胃脘隐痛尤在。又予上方减芩连用量令服二剂。 三诊,药毕后,症状大见好转,胃脘虽偶有隐痛,但亦无嘈杂之苦。后余配以自拟和胃散调治二月余,诸症消除,身体逐渐康复,现已近八旬,仍未复发。三、治疗急性肠胃炎赵之女,7 岁。因食不洁之物而腹痛, 吐泻不止,大便溏薄,完谷不化,指纹青紫,体温 38 。 5,

14、腹胀拒按。此乃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脾胃之气尚健,故饮食不适则脾胃运化受限。今食物不洁之,当损伤脾胃之气,且邪热结于胃肠,致升降失调,运化失职,而见腹胀痛,吐泻不止等证急当投予半夏泻心汤以调和肠胃,降逆止泻。处方:半夏6 克,党参 6 克,川黄连 3 克。黄芩 9 克,干姜 3 克,炙甘草 3 克大枣 2 枚,水煎饭前服,一剂后热退,二剂后吐泻止。四、治疗慢性肝炎白,男,37 岁。曾患慢性肝炎,每遇肝区疼痛时见:口苦咽干、食欲不振,胃脘憋胀不适,哎腐吞酸,烦满失眠,溲黄便溏、脉弦,舌苔黄予半夏泻心汤加枳壳6 克、香附9 克,服后疗效甚佳后与半夏泻心汤、膈下逐淤汤二方交替不间断地服用半月,症状消失

15、。五、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症状初见者服半夏泻心汤一剂,可防止发展成脓血性痢疾。六、体弱、消化不良, 尤其是胃酸过多, 有嗳腐吞酸症状者,服之即效。七、胃肠功能失调所见之呕恶、烦闷、虚痞便溏等证均可使用本方。五、黄芩汤伤寒论【组成】黄芩 12g芍药12g炙甘草6g大枣4 枚【用法】水煎服【主治】1.湿热下利。症见身热口苦、腹痛下利, 或痢疾腹痛有热,舌质红,脉弦数。【方义体会】本方原治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用以清里热。里热清则下利止,且在表之热可除。方中黄芩苦寒入大肠,清湿热止下利;芍药酸寒和营,缓急止痛;炙甘草、大枣甘温益气, 健脾和中。 四味药配伍精当,组成合理,既可清热止利,又能和中止痛。

16、【临床应用】余常以此方治疗急性肠炎和痢疾初起。若急性肠炎原方可加半夏 9 克,生姜 9 克,名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多数剂取效,例不赘述。曾以此方加味,抢救一菌群失调综合征患儿,其例如下:付,男,6 个月。患儿发热十余日, 体温 30 。5, 咳嗽、喘,住医院诊断为:支气管肺炎,菌群失调综合征。连续九天出现绿色稀水样便,进乳即吐、腹部胀满、昏睡不醒、呼吸浅促,经用多种抗生素、输液、给氧等病势日进,邀余会诊。诊见:患儿高热、意识朦胧、面色苍白、唇青指绀,鼻翼煽动、额头冷汗、脘腹胀满如鼓,水便自流,肛门发红,四肢厥逆,指纹淡紫直透三关,此症为热毒内陷、正气欲脱。急当扶正,兼以清解。处方:红参3 克,黄

17、芩 3 克,生白芍3 克,半夏 2 克,茯苓6 克,甘草 2 克,生姜 3 克,红枣一枚。二剂,每日一剂,日服三次。二诊;神清热解,能少量进乳,下利稍歇,病势已安但腹胀如故,治以健脾、 祛湿、解毒,药用黄芩 3 克、生姜 3 克、红枣一枚, 煎汤冲服参苓白术散 1。5 克,日二服, 夜一服,三剂。三诊:体温恢复正常,利止胀消,乳食渐增,神色倦怠。宗前方减黄芩,调治数日,痊愈出院。此患儿外感,邪热壅肺,失治而成下利。邪热上扰,则神昏嗜睡;热邪下迫,则自利不止;热邪燔炎日久,阴精阳气欲脱。此时,若纯用苦寒除热之利,则邪未去而正先亡。故以参苓和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扭转其邪盛正衰之危局,故收良效。六、当归

18、补血汤内外伤辩惑论【组成】当归 30g黄芪 6g【用法】水煎服【主治】动倦内伤症见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以及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方义体会】劳倦内伤,气弱血虚。气弱则身冷,血虚则身热。阴血亏损浮阳外越,故见肌热烦渴;此类似白虎汤证,然其病机迥然不同,白虎汤证是以阳盛实热作症,其脉洪大有力,此方证是以阳浮虚热作症,其脉洪大无力。故用补气生血,以无形之气促生有形之血。方中重以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裕生血之源;当归益血和营,以使阳生阴长,气旺血生。【临床应用】一、治疗哺乳妇女缺乳症此多由产后伤气亡血,冲任亏虚所致。可与当归补血汤倍量即黄芪 80 克

19、,当归 30 克加入白芷 6 克,通草 9 克。水煎服,收效很好二、治疗外科疮疡疾患当归补血汤亦谓补气托毒,养血生肌之良方余多年在此方基础上加银花 30 克、甘草 9 克,自命外科保元汤治疗诸多疮疡疾患,其效益彰。1治疗附骨疽例:顾男,13 岁。患儿左肢胫骨, 肌肉外露,溃破 3 7Cm,疮口淡红、湿润,常流脓血水有时伴有米泔样物质,多方求治,久不愈合诊其形体较瘦,面色不泽低热烦渴,脉大而虚以自拟外科保元汤治之。处方;黄芪 30 克,当归 15 克银花 20 克甘草 9 克水煎服十余剂。半月后,疮口发痒,新肉长出创面缩小,继以自拟外科保元汤与自拟归胶天灵丸二方治之,处方如下:第一方:黄芪 30

20、 克,当归 15 克,银花 15 克,甘草 9 克,水煎饭前服第二方:当归 120 克鹿角胶 30 克,天灵(煅) 30 克,川芎 20 克,蜥蜴(焙) 2 条,鼠妇(阴干) 50 克熟地 120 克,川贝母 50 克,肉桂 10 克,元参 120 克牡蛎 60 克,上药杵为细末以夏枯草 50 克煎汤去渣,取汁浓缩加蜜适当为丸,日服 12 克上二方隔日服用,共服四月余,疮口愈合。2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例;李,男,5 1 岁。患脉管炎五年左足小趾及足背破溃二月余,局部微热,溃疡暗红,脓液稀薄,疼痛绵绵,见形体消瘦, 自汗、懒言,面微赤, 脉细弱 此乃正虚邪陷 给予扶正驱邪,托里解毒的自拟外科保元

21、汤治之。处方;黄芪 40 克、当归 20 克、银花 15 克、甘草 12 克,水煎服十剂。服后,疼痛减,自汗止。继拟上方与阳和汤方交替服用半月后,溃疡处新肉长出,肌生皮长。又以自拟活化汤与上二方调治六十余剂,破口已愈,已能干轻活。3治疗小儿麻疹其正虚麻毒不透,唇青面白,隐疹难出者,以自拟外科保元汤酌量一两剂内托、外清,疗效甚捷4治疗肺脓疡恢复期刘,男,31 岁,农民。一月前患肺化脓症,通过中西医治疗,诸症好转。 但仍见咳喘短气、 自汗,痰多、身热烦渴,诊其脉大而虚。余恒以自拟外科保元汤加川贝母9 克,元参12 克,牡蛎15 克,夏枯草15 克鱼腥草15 克治之,服药三十余剂,诸症逐渐消失。5治

22、疗阴疽(结核性脓胸)张,女,9 岁, 197 年 7 月 10 日就诊。患儿 5 岁时 j 患肺结核,经治疗,一直未痊愈。 70 年右侧胸壁发现一肿物数月后,溃破流脓,经市立医院检查诊断为结核性脓胸,加大抗结核药物剂量并置导流管引流。住院七个月,仍流脓不止,遂出院来诊。患孩形体消瘦,面色苍白,精神不振,体重仅37 斤,呼吸较促,干咳,引流管时时溢脓,脓液不粘。午后低烧,脉细数无力,舌红而干。证属阴疽,气血已虚,不可妄行清解。以消为贵,温补排脓,拟方:第一方:柴胡 12 克,当归 15 克,白芍 12 克,白术 9 克,茯苓 12 克,夏枯草 15 克,川贝母 9 克,煅牡蛎 15 克,元参 1

23、5 克,粉丹皮 9 克,甘草 6 克水煎服。第二方:黄芪 30 克,当归 15 克,金银花 30 克,甘草 9 克,水煎服。第三方;党参12 克,自术 9 克,茯苓12 克,当归15 克,炙甘草 6 克,生白芍12 克,熟地 12 克,麦冬 12 克,黄芪18 克,远志 6 克,五味子6 克,生姜3 片,红枣 4 枚水煎服。上方次递轮服七轮共二十一剂,脓液减少,饮食增加8 月7 日二诊,仍守前二方,继服七轮。9 月 1 日三诊:疮口周围发痒,余症大减,引流管中仅有少量粘渡,嘱其去医院拔掉引流管改服外科保元汤与阳和汤治之。服上药三十剂后,疮口逐渐愈合,精神渐旺,饮食倍增,体重增加 8。 5 公斤

24、,继续服药调理。患孩于 1971 年年底复查,结核性脓胸已愈,次年复学。余治外科疾患很多。认为痈疽两途:一轻一重,毒邪一浅一深。中医内治,疗效颇彰。痈宜清解,疽宜温补,切不可混淆。另外,脓汁清淡,气血已虚;脓汁粘厚,气血甚旺,不能概以清火败毒,尤其是温补气血,内托外清,开腠逐毒之法,临床辨证运用,应手而愈诚多。七、泻心汤金匮要略【组成】川大黄 9g川黄连 6g黄芩 9g【用法】水煎服【主治】1.心胃火炽,迫血妄行,以致吐衄便秘, 或三焦积热,目赤口疮,或外科痈肿属于热毒炽盛者。【方义体会】本方为治疗实热火毒之基本方剂。火热为患,充斥三焦,故多见大热烦扰。血为热迫,上逆于肺窍,则为吐衄;热伤络脉

25、,血溢肌肤, 则为发斑; 热塞肌肤, 则为痈肿; 热伤心神,则狂乱错语。故以川军泻热逐淤,推陈出新,黄连、黄苏清实热,泻心火,祛湿热,诸药合用,苦寒直折,泻火解毒。【临床应用】临证中,凡见实热或急性上焦出血,如吐血、咯血、衄血,常以本方加味,共效颇捷。一、急性衄血例:何 xx ,男, 26 岁,偶患鼻腔大量出血,流之不止,其母与棉堵之,则满口流溢,邻人传一法,以凉毛巾敷前额。仍不止,急召余治,视其面部潮红二脉象洪大,急拟川军 9 克,川连 6 克,黄芩 12 克,茜草 9 克,令煎好听用,并以川连、川军、黄岑各 3 克,令速炒为焦炭,研末,以前汤药一次送服之。服后一刻许,衄血停止,上床安卧,睡

26、醒后未复流血,只觉头晕,遂令其停药养息。二、肺结核咯血例:吕,男, 30 岁患空洞性肺结核五年之久。一月前突因咳嗽阵发,咯出鲜血,经服西药维生素、白阿胶,肌注链霉素,咯血仍不止,诊见:面红身热,寸脉有力,即与服泻心汤加茜草9 克,阿麟 9 克(烊化)二剂后,咯血明显减少,面亦转为淡黄,精神略差,再拟归脾汤加味,令服十剂,咯血止后嘱其长期服用雷米封抗痨治疗。又例:伊,女,27 岁,因肺结核咯血, 并伴高热而住院,数日血痰不止,西医建议中医治疗。余诊其脉滑而数面颊潮红,咯吐血痰,色鲜红,体温38 。 5此系邪热犯肺,火郁迫血。故以钨心汤加茜草9 克、阿胶 9 克(烊化)、小薊 9 克治之,次日痰中

27、血少,胸痛干咳,又予“麦门冬汤”五剂,咳痰减少,未见有血。三、治疗高血压症之脑充血或溢血之急发症状时,可急与本方救洽,急发症已过,再不可施。四、急性充血性眼病余每遇此类疾患,常拟泻心汤加生石膏18 克、麻黄 3 克,并嘱热服之,二、三日即愈。五、舌炎成人或小儿, 舌赤而疼痛, 状如火灼, 流涎甚多, 或舌赤肿,舌下又叠一舌,微痛流涎难忍者,服减量胃心汤加归尾,数剂可愈。六、经行吐妞(倒经)妇人月经来潮, 周期性出现鼻出血或吐妞者, 谓之“经行吐血”,好象月经倒逆上行,故也称“倒经”、“逆经”,现代称为“代偿性月经”,此多由冲脉气盛, 邪热上逆所致, 常以泻心汤加淮牛膝 15 克,当归 9 克治之,效果很好。七、常以本方倍量,研末外敷,治疗湿疮、湿疹。八、充血性头痛证见:面红口干,心烦尿赤,头胀痛便秘者,以泻心汤加生石膏 18 克水煎服,有速效。九、治疗急性热痢,热毒腹泻,脉数有力,痢赤而后重者,可与泻心汤加生白芍12 克,水煎温服。十、治疗火毒疮疖,疼多于痒者,可与泻心汤加银花15 克、蝉退 9 克、赤芍9 克水煎温服治之。十一、治疗肝气郁甚。郁怒无常,头昏脑胀,面红唇焦者,可与泻心汤加龙胆草6 克,栀子6 克、柴胡9克、滑石6 克水煎温服。此方为治疗实热火毒之急症、重症,临证往往只投一、二剂则效,切不可久服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