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

上传人:feng****ing 文档编号:78703312 上传时间:2022-04-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探究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探究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探究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探究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探究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 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 如意!近年来,文学创作领域兴起一股方志小说写作潮 流。顾名思义,这类小说与方志有着密切关联。从形 式上看,有的作品与志书颇为相似,乃至仅看其书名 和目录,就几乎与志书无异。方志小说既是一种文学 现象,也是一种方志现象,无论对于文学界,还是对 于方志界,都是一个新事物。文学评论界对此开展了 诸多评论,然而尚未引起方志界的注意。笔者有感于 此而写就此文,抛砖引玉,以期引起方志界同仁对这 一现象的关注和研究。一何谓方志小说20世纪9

2、0年代,有人提出方志小说这个概念, 用以命名那些被收人地方志书中,近似 志人小说”世 情小说”之类的文艺作品。 这些异闻逸事资料,应属 小说之列。但由于至今尚没有人专门收集、整理、研 究,故没有定名,姑且名之为方志小说”,。近年 来,文学评论界也在使用方志小说这一概念,但所指 对象发生了变化,他们用方志小说来命名那些在创作 中借鉴了志书编纂理念和手法的文学作品。例如,小 说庸国出版后,不同媒体不约而同地使用方志小 说这一概念对相关活动和小说本身加以报道和评论。十堰日报(数字报)于2009年11月3日以 竹溪举 行长篇方志小说庸国座谈会”为题进行了报道;中 国作家网于2009年11月12日以 方

3、志小说庸国 出版座谈会召开”为题进行了报道;有人对该小说作如 此评价:这部小说在叙事文体上开创了一种新的小说 叙事文体一方志小说。也有学者把以某地域为写作对象、具有浓郁地方 色彩的文学作品,称为地方志文学。张爱玲笔下的上 海、沈从文笔下的湘西、赵树理笔下的山西、孙犁笔 下的冀中构筑了一部地方志文学史,。如赵 本夫的乡土小说,被评论者认为具有浓厚的方志性, 其作品 同时也是文学化的地方志。因此,从 比较宽泛的意义讲,诸如乡土小说之类的作品,也可 以被归人方志小说之列。综合来看,那些被文学评论界命名为方志小说的 作品,大致具备如下几个特征:第一,从写作对象看, 它们和志书一样,一般以某个地域(真实

4、存在的或虚构 的)为记载对象,属于地方性写作的范畴。这体现了这 类小说在记述范围上与志书的契合度。如白雪乌鸦 以哈尔滨为记述对象,笨花以冀中平原上的笨花村 为场景。第二,从框架看,借鉴了志书结构,以至于 如果光看某些作品的目录,极易使读者误认为是志书。 如(炸裂志,米取了志书框架来进行谋篇,这在其篇 目中显露无疑。比如第二章舆地沿革、第四章人物篇、 第五章政权(一)、第六章传统习俗、第七章政权(二)、 第八章综合经济、第九章自然生态等。因此,读者就 不难理解作者为什么在楔子中称该书是应邀而写的 地方志”,且在书中设置了炸裂志编纂委员会, 作者自任主编、主笔。第三,从笔法看,借鉴了志书 叙述方式

5、。如地方性知识,全书以写实为主,对广 西桂林下辖铜座村的地理、语言、风俗、人物、艺文 等进行详细记述,其行文酷似志书。如书中对地理环 境的描述:汤错A圈、B圈、C圈就位于这个垂直落 差范畴之内。它由众多的紊流,少量的大山,高山草 甸和原始森林构成。山脉形成于加里东运动晚期,内 裹的主要是花岗岩”又如书中对李世德个人史的记 述,其材料主要来源于各种史志材料,行文更与志书 无异。卷六和卷七的艺文志,亦明显借鉴志书。第四, 从性质看,尽管方志小说从内容到形式,均受到志书 影响,但从总体而言,它们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史志作 品,而属于文学作品范畴。同时,学者们对少数作品 的性质归属存有分歧。如地方性知识作

6、为小说参加了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奖,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部 史志作品,或者是人类学作品,而非小说。二方志小说创作概述方志小说的产生,首先源于小说作者们强烈的创 新欲,他们力求对小说的内容和形式,在传统基础上 有所突破。这驱使他们寻求文学以外各种可资借鉴的 资源,并将之融人小说之中。其次与小说作者们对中 国历史叙事模式的借鉴密切相关。作为中国历史叙事 的一部分,志书也进人了他们的视野。如有人指出:中 国文学还常常吸收中国历史叙事的技巧。其实,吸收方志叙事与结构营养,也应看作是一个重要实证。 方志小说就在这股文化浪潮中应运而生。”通过各地作者的不懈努力,目前已经创作了多部 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方志小说,以

7、致有的评论者用。 众多方志小说”这样的提法来加以形容。这些作品引 起了文学评论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影响力最大 的当属著名作家阎连科的炸裂志。该作品首先在收 获杂志2013年长篇小说秋冬卷”发表,随后于同年 9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此为文学界年度大事之 一,引发了众多评议。而此书最能引起我们方志工作 者共鸣的是该书对志书的借鉴,从书名到框架结构, 均体现了显著的地方志元素。初看之下,很容易让我 们感到惊诧,一部小说居然能以这样的方式呈现,而 地方志居然会在一部小说之中如此寄生”。正因如此, 众多评论均将此书与地方志联系起来,关注到两者的 密切关系。有报纸报道:这部长篇小说最独特的地方, 首

8、先是它的形式,这是一部以地方志的形式和结 构创作的长篇小说,以志记录中国河南一个叫炸 裂的村庄如何变成大都市。”除炸裂志外,我 们还可以重点关注以下一些作品,文学评论者们将它 们与志书联系起来,从地方志的视角对它们进行了评 论。笨花,作者铁凝,发表于当代2006年第1 期,后被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家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 出版。该书主要记述清末民初至 20世纪40年代中期 近50年间,冀中平原上的笨花村向氏家族两代人的生 活。有人评论:笨花 发展出了一种地方志式 的叙述,作者将散落在笨花上的历史碎片捡起,精心 地拼凑起来,写出了其中的各种人物与乡村民俗,写 出了历史风云变幻中的日常生活”。庸国,作者

9、野莽,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9年3 月出版。全书分5卷,记述庸国疆域内(包括今陕西汉 中,湖南大庸,河南新乡,四川奉节、巫山和巫溪, 湖北房县、竹山和竹溪等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 物。该书以地名为标题,并以此为框架展开叙述。据 人民网报道:该书以方志小说这一新的文学形式向世 人揭开了远古映涣大国庸国的神秘面纱,纵横裨阖上 万年历史,以独特视角重新演绎产生于这方古老土地 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具有很强的文学价值和史 料价值,可供国内各种层次不同的读者阅读、研究与 收藏。”白雪乌鸦,作者迟子建,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年8月出版。小说讲述了 1910 -1911年哈尔滨鼠疫大 爆发时老城傅家

10、甸人的日常生活。有人评论该书:这样一种地方志的写法,也将老哈尔滨深深铭刻在文学 的地图上,成为了毫不逊色于上海、北京书写的一座 城。”地方性知识,作者霍香结,新世界出版社2010 年11月出版。该书记载广西桂林下属的一个以前叫汤 错、现在叫铜座的小山村的自然和人文,除凡例外, 全书共由7卷组成,分别为疆域、语言、风俗研究、 虞衡志、列传、艺文志(一)、艺文志(二),被誉为微观 地域性写作和人类学小说的开山之作。同时,该书采 用了志书体例,也被认为是 一部貌似虚构的地方 志”,也有人将之评价为 大概是最典型的方志小 说。三方志小说的启示一种以虚构见长的文学体裁一小说,却可以采用 以纪实为宗旨的志

11、书的结构和手法,这之间似乎形成 了强烈的反差。这是小说作者们探索小说写作的创新 尝试。研究这一现象,对于我们地方志工作可以获得 许多启示。(一)要拓展方志应用问题研究的领域研究志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对于搞清楚志书的 价值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志书在编纂出版后,正常 情况下,必然会在一定范围内传播,经历被赠阅、购 买、收藏、阅读、评判、改编、借鉴等过程。不同的 阅读主体,将阅读所得融人各自的生活和工作之中, 因此对志书利用的结果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如欲深 化对方志应用问题的研究,就必须突破方志部门直接 涉及的工作领域,放眼全社会,拓宽研究视野,去跟 踪、掌握、研究志书在社会各领域被不同主体接受的

12、完整过程以及形成的成果。研究小说家们对志书的阅 读,正可为此提供一个颇佳的例证。不少小说家有通 过阅读志书寻找创作灵感的习惯。如格非说 :我读过 很多地方志,我曾经还考虑过用地方志的形式来写 作。”他开始动笔写小说人面桃花之前, 想把古 代尤其是宋元以后的地方志多找一些,看看过去是如何来编地方志的。阎连科也说:用地方志写一部小 说是我非常早就有的想法。我的书架上就有本地方志, 是我们县的县志,在翻的时候我就想要用这个方式写 一部长篇小说”。在他写作炸裂志之前,一连查阅了五六本地方志,研究了地方志的分类书写范例” 。方志小说就是小说作者们对志书进行阅读并借鉴 的基础上写成的工作成果,对此现象进行

13、深人探究, 对于研究志书如何被文学界尤其是小说作者们所接 受,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二)志书叙述模式具有很强生命力若要将分散的事实组合成一个有意义、完整的整 体,就离不开叙述,志书编纂同样如此。不同类型的 著作有着不同的叙述模式,志书亦同样如此。志书叙 述模式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演变形成的,形成 后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从总体上看,该模式是 一种以叙事为主导的模式,其编纂思想、组织结构、 体例体裁、行文笔法等均深受此影响。志书叙述模式 长于对事实进行客观记述,而这一特征在当今人文社 会科学著作之林中,显得非常突出。例如,由于受科 学化影响,现代史学著作日益理论化、抽象化,志书 与之形成鲜明

14、对比。这一点被小说作者们所借鉴,也 为文学评论界所关注。如有人在评论铁凝的(笨花 时,首先就对志书叙述模式进行了分析:”地方志的特 点在于,从政治变迁、经济发展、文化生活等角度最 大限度地展现一个地区的社会风貌,而不是按照某种 观点整合材料,而这正是现代性碎片的特征” 随后,该评论者进一步指出笨花的写作与这一特 征的契合,笨花就是想通过细节,努力展现冀中 一带原生态的农村生活”,因此,笨花是地方志式 的记叙。由此可以总结:以往人们探讨志书与文学 的关系,多从文学写作或研究可从志书中获得丰富资 料着眼,而从方志小说写作实践看,小说作者们对志 书的利用,已远远超出取材的范畴,而是进一步对志 书叙述

15、模式进行借鉴,从而影响其作品的组织结构、 创作方法乃至总体风格。例如,有人这样评论野莽的庸国,方志的形式为作家野莽提供了广阔的活动 空间,包容了故事以外的理论兴趣和思想表达 我 感觉作家野莽的写作手法是实验性的,他毁弃了传统 小说的时间、空间、因果秩序,将历史的排列托付给 方志的编写惯例并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志书叙述模式的生命力在小说中得到体现,也暗 合西方史学界叙事史的复兴的潮流。西方史学界曾 一度宣判叙事史死刑,认为它将被计量式、分析式和 结构式的史学所取代。然而近几十年来,叙事式史学 却勃发新机,收获累累硕果。卡洛 金兹贝格的奶酪 与虫勒华拉杜里的蒙塔尤等著作风靡至今。这 些史学

16、名著力求通过描述具体的人和事件来达到认 识、解释历史的目的,志书与之颇具异曲同工之妙。综上所述,志书以叙事为主导的模式,以及基于 此形成的编纂原则、组织结构、体例体裁、行文笔法 等,具备其自身优势。可以这样说,志书对于事实和 资料的独特处理方式,与其他著作形式比,具有鲜明 的优势。明确这一点,有利于增强地方志工作者的职 业自信心。(三)从他者的视角审视志书编纂的不足 小说作者们可以吸收包括志书在内的各种养分, 以拓展其写作领域,创新其写作理念。志书编纂者也 应有这样的开阔视野,吸纳社会各界对志书的各类意 见,既要看到肯定性意见,更要吸取批评性意见。例 如,虽然志书形式成为阎连科小说写作的借鉴对

17、象, 对他来说,地方志这一形式并不只是简单新奇的叙事 框架,更是自己这部小说能够挑战旧的小说审美 的重要之处。”然而,他同时也认为 地方志不好看, 很枯燥”。如果说前者值得我们地方志工作者欣慰, 那么后者则应当引起反思。关于新编志书,还有来自文学界的其他更为尖锐的批评。例如,有作家指出:新 地方志是官修的,官气也重,四平八稳,面面俱到 读后不知是方志,还是政府工作报告。与旧志比,新 志的取舍,全依官方标准,往往请各部门把自己的行 当讲述一遍,是以全是官样文章,了无生气。志书 的好坏,自然不能仅以文学的标准来衡量,但作家们 从自身视角出发对志书的批评,并不全是偏见。并非 文学作品的志书,能不能写得更好看些呢?这应该引起 修志人的反思。新编志书这方面的问题的确不少,文 字枯燥,记述承编单位内部例行公事比例过大、社会 性资料不足等。这些问题的普遍存在,影响了志书质 量的提高,作家们的批评提醒修志人,应该探索各种 有效的办法加以解决。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 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 如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