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历史岳麓版教案:第17讲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含答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78695117 上传时间:2022-04-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7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精品]历史岳麓版教案:第17讲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精品]历史岳麓版教案:第17讲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精品]历史岳麓版教案:第17讲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精品]历史岳麓版教案:第17讲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历史岳麓版教案:第17讲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含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0学年精品历史备考资料第17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考点1|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1服饰的变化(1)原因:西式服饰传入中国;清政府和国民政府的推动。(2)表现晚清:鸦片战争前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后来,清政府对官定服饰制度进行改革。民国政府颁布男女礼服的形制,新服饰走向中下层民众。洋装流行与传统服饰并行,并促成服饰改良,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2习俗(1)断发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自由剪发的法令。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发出剪辫通令,结辫陋习革除。(2)不缠足: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正式成立“不缠足会”,不缠足运动开展起来。3报刊与电影(1)中国报刊的发展历

2、程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民众开始有了“新闻”的观念。1892年创刊的申报是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1884年,申报馆创办点石斋画报,开新闻画报之先河。小说林月月小说绣像小说新小说号称清末四大小说期刊。维新运动中,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新文化运动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2)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传入中国:19世纪末期。第一部影片:1905年摄制的定军山。第一部故事片:1913年摄制的难夫难妻。第一部有声片:1931年摄制的歌女红牡丹。(3)大众传媒的作用:及时传播时事信息,娱乐生活,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4礼仪

3、(1)礼节:民国初年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显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2)婚姻婚姻风俗变革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及官宦人家。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洪流,推动了近代婚姻的变革进程。(3)丧葬: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简洁的丧葬礼仪传入中国。(4)影响反映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折射出人文精神和民主意识,有些还成为妇女解放的标志。发展不平衡,广大内地农村相对闭塞和落后。社会生活变迁的易错点(1)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2)清朝缠足陋俗最盛,但清政府并不支持缠足,还多次下令废除缠足。(3)允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最早时间是清朝末年,而不是

4、辛亥革命后。(4)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大城市,广大农村仍然处在落后、封闭状态,地区之间的发展也极不平衡。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史料一光绪中叶以后,机厂林立,丁男妇女赴厂做工生计日多,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矣。随之而来的是世风人心离古道越来越远,“妇女贪上海租界拥价之昂,趋之若鹜,甚有弃家者,此未见者也。”“自租界北辟,男以商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也。”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史料二古都北京步入民国时期第一个鲜明的标志,就是废除帝王纪年,改用世界通行的公历。新年伊始,依公历确立元旦,“双十节”为全国国庆日,但是双节的庆典主要流行于政界,一般民间较为冷漠。传统的春节与中

5、秋节盛况依旧。传统色彩浓郁的京都庙会,在日益发达的商业网络中,仍有一席之地。许多新式商场相继兴建,东安市场、新罗天劝业场等纷纷崛起。民国初年,已经出现新式婚礼,北京俗称“文明结婚”典礼仪式简单,证婚人宣布结婚者姓名,新人相对三鞠躬,交换饰物,证婚人致词颁发证书,新婚夫妇向来宾鞠躬,礼成。旧式婚礼仍然保持着强大惯力,在民间流行。习五一民国时期北京社会风俗的变迁史料三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孙燕京晚清

6、社会风尚研究研读史料史料一中的都体现了自然经济解体,农村人口大量进城,传统观念受到冲击。史料二反映了民国初期北京社会风俗的特点。据可知新旧习俗并存。史料三反映了天津开埠后,社会风气由“扬气”变为“洋气”的表现。据史料可知“洋气”指的是,即生活方式的西化。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应注意史料中所蕴含的时代背景。史料运用(1)史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道:“近代中国所面临的最大一个问题乃是传统社会不容产生现代型的经济体制。”综上所述,论证此观点。【提示】社会现象:农村人口大量进城;传统观念受到冲击。论证:中国传统社会未能实现生产的机械化;中国向近代转型是受西方的冲击。(

7、2)根据史料二,指出民国初期北京社会风俗的特点。简要分析北京地区社会风俗发生变迁的背景。【提示】特点:传统习俗与新习俗并存。背景: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中华民国建立;经济上,近代商业的出现与发展;思想文化上,西方思想与生活方式的影响。(3)史料三中的“洋气”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提示】洋气:西方式生活时尚。原因: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输入,西方文化的影响。(4)综上所述,你认为影响社会生活风尚的因素有哪些?【提示】时代潮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外来影响;思想观念。思维拓展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1)地域:受列强侵略的影响,出现由通

8、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逐渐向内地渗透的趋势,表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2)过程: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由冲突到相互融合的过程。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其典型特征。(3)水平:通商口岸、大城市变化较快较大,广大农村仍处于封闭、落后的状态,传统的风俗习惯坚如磐石。(4)动力:社会运动的影响,上层人物的倡导、示范,工商业经济发展,西方文明的传入等。(5)趋势:平等、民主、文明是其发展的主要趋势。1鸦片战争是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农业文明的一次冲击。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中国自然经济日益解体,为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逐渐沦为殖民地社会西学传入,旧思想、

9、旧观念受到冲击中西合璧是中国近代初期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ABCD【解析】材料观点为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农业文明的冲击,经济上表现为自然经济解体,思想文化上表现为思想解放,社会习俗方面出现中西合璧,故正确;工业文明冲击在政治上应当表现为中国制度改革,沦为殖民地社会是一般特征,故错误,D项符合题意。【答案】D2民国成立后,在服制上明确规定“自大总统以至平民其式样一律”,服装已不按职位、身份加以区别,而只是按性别不同、场合不同加以区分。这一变化表明()A服饰不再表现等级划分,体现平等原则B西方服饰在中国服饰领域占据主导地位C传统服饰对新式礼服提供了重要的借鉴D社会习俗变化缓慢,带有鲜明政治色彩【

10、解析】“服装已不按职位、身份加以区别”说明服饰不再表现等级区别,“自大总统以至平民其式样一律”体现了平等原则,故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西方服饰,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传统服饰及新式礼服,故C项错误;民国建立引起服饰的变化,说明社会习俗变化快,故D项错误。【答案】A3民国初年各地离婚率上升,夏津县志云:“近数年来,结婚、离婚颇尚自由,通都大邑时有所闻。”对上述材料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婚姻自由蔚然成风B民主共和深入人心C社会环境相对宽松D西式婚礼成为时尚【解析】民国初年尚未做到普遍婚姻自由,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论述的是婚姻观念变化,与民主共和思想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中“近数年来,结婚、离婚颇

11、尚自由”说明社会对婚姻限制相对自由,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西式婚礼的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C考点2|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1交通的变化(1)铁路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开平至胥各庄铁路建成通车。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落成。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修筑权。1909年,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民国以后,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但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正轨。(2)水运: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3)航空:1918年,福建马尾造船厂开始研制水上飞机:北洋政府拟订五大民航线路。2通讯的变迁(1)邮政业务清朝后期:1896年设“大清邮政

12、局”,后设邮传部。民国时期:1913年裁撤全部驿站,1920年参加万国邮联大会,后撤销外国在华开办的“客邮”。(2)电报电信清朝后期:1877年,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民国时期: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有所改观。3交通和通讯变化的意义(1)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2)使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便捷。正确认识铁路在中国的发展最早在中国兴建铁路的不是清政府,而是英国在19世纪70年代修筑的从吴淞口到上海的淞沪铁路;京张铁路是中国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近代交通事业的曲折发展史料一1879年,李鸿章为了将唐山开平煤矿的煤炭运往天

13、津,奏请修建唐山至北塘的铁路。李鸿章的奏请最初得到清政府的批准,随后便遭到顽固的王公大臣的群起攻击。他们说什么火车会“烟伤禾稼,震动寝陵(清朝皇陵)”,会“惊耳骇目,鬼神呵谴”。他们的结论是,铁路“为祖宗所未创,应当立予停止,以维国本而顺舆情”。面对强大的守旧势力,清政府的当权者撤销了原议,决定将铁路缩短,仅修唐山至胥各庄一段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史料二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之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建铁路8_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贷款建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的铁路仅1_200公里,只占14%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

14、路在畅运经济、带动繁荣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周积明最初的纪年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研读史料史料一反映了洋务运动时期发展铁路交通的原因和艰难历程。由史料信息可知,此时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以解决军用工业资金、燃料不足等问题,李鸿章奏请开设铁路以解决运输燃料的问题;由可知传统观念和封建顽固势力阻碍近代铁路的兴建。史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兴建铁路的特点。由史料二中可得出,帝国主义国家在华投资修筑的铁路长度大大超过了中国人自建铁路长度;86%的铁路控制在帝国主义国家手中,说明帝国

15、主义国家控制了中国的铁路修筑权。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分析修建唐胥铁路的原因。简要分析近代阻碍我国铁路建设的主要因素。【提示】原因: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军事工业面临能源运输的困难。因素:传统观念和守旧力量的阻碍;清政府顽固派的迂腐守旧和政局动荡;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兴建铁路的特点及认识。【提示】特点:帝国主义国家在华投资兴建的铁路长度大大超过了中国人自建的铁路;帝国主义国家控制了中国铁路修筑权。认识:铁路是世界科技进步与工业革命的必然要求,有助于改变落后的局面,推动中国经济走向近代化;便于帝国主义对中国输出资本和掠夺财富,加深了中国经济的半殖民

16、地化。思维拓展 近代中国交通工具发展的特征(1)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演进。(2)技术:由从西方引进到自研自制。(3)地区:城市显著,乡村缓慢。(4)对象:平民化、普及化。(5)进程:先慢后快。4竹枝词中描述近代上海的新鲜事物:“不须鲤寄与鸿传,电线音驰万里天。两地语言传顷刻,胜于羽箭疾离弦。”这反映出()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B近代通讯技术传入中国C市民衣食住行的西化D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技【解析】材料反映的事物与经济结构的变动无关,故A项错误;从材料“电线音驰万里天”“两地语言传顷刻”等信息可以判断是电话,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不是衣食住行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新鲜事物是洋务运动

17、引进的,故D项错误。【答案】B5近年来,在“低碳出行”的倡议下,新型有轨电车成为很多城市的新宠。但1906年电车在天津出现时,当时许多人认为电车会电死人而不敢上车,街上经常出现“好人不坐电车”的标语,这一现象说明20世纪初的中国()西方工业革命成果已传入旧思想观念依然浓厚交通运输业逐步近代化中西方文化冲突严重A BCD【解析】1906年电车在天津出现,说明西方工业革命成果传入中国,故正确;电车传入后人们对电车存在种种偏见,显示了旧思想观念的浓厚,故正确;由传统的交通工具到电车的出现体现了交通运输领域的近代化,故正确;此材料没有体现中西方文化冲突,故错误,C项符合题意。【答案】C6(2016安徽

18、示范高中联考)1908年3月5日,上海开出了英国人投资的第一列有轨电车。但据当时报纸记载:乃因欧化初来,风气未开,一般市民疑神疑鬼,怕上车触电多不敢坐。这主要说明()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B近代中国极力抵制西方工业文明C落后思想不利于先进文明的传播D上海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最深【解析】电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电车制造和运行中遭到抵制阻挠的内容,故B项错误;从“一般市民疑神疑鬼,怕上车触电多不敢坐”可知,当时国人思想落后不易接受新事物,故C项正确;材料中只介绍电车一项内容,不能说明上海受工业文明影响最深,故D项错误。【答案】C近年新课标全国卷命题考查情况分析考

19、纲近年全国卷已考试题情境创设相关考点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大众传媒的发展2015新课标全国卷4119502008年节假日变化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2014新课标全国卷28维新派重视易服服饰变革2014新课标全国卷30电影在中国的放映大众传媒的发展主题一在东西方文明碰撞中的“文明开化”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主题立意社会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两个方面。社会生活变迁不仅是一场移风易俗的革命,而且与政治革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断发易服是反对清王朝的表现,废除缠足和提倡婚姻自由是反对封建制度的表现。随着列强的侵略,特别是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近代中国的社会生

20、活、风俗习惯及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变化。它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呈现出新旧冲突、中西碰撞与交融的特点。近现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是近年来高考新增考点,就学科归属而言这些内容属于社会史的范畴,由于社会史贴近生活并能体现历史与现实紧密相关的特点,所以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多有考查。命题者往往结合近代某一阶段的衣食住行、社会风俗、思想观念等变化,考查变化的原因与特点等。如2015新课标全国卷41、2014新课标全国卷28都是围绕这一主题进行考查的。知识交汇1近代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深刻反映出中国社会的变化和发展。那么,引起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习俗变化的原因有哪些?【提示】(1)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西

21、方殖民者的入侵,把西方的生活方式移植到了中国。通商口岸就是晚清社会近代化最早的发生地和近代文明的窗口,近代文明经通商口岸逐渐向中国内地辐射。这种影响是西方国家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客观的,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2)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化奠定了经济基础。(3)近代革命思潮的兴起与思想解放运动。近代中国先进人士的倡导,如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都号召“断发易服”,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等,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4)历届政府的重视、提倡促使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如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2西方先进文明的传入,对

22、中国知识分子群体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成为中国思想界之“催化剂”。在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等开放思想的浸润下,一种崭新的社会风俗开始出现,也是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的体现。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社会影响?【提示】(1)社会影响: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2)认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和阻碍,近代社会

23、生活变化特别是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加重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色彩。跟踪训练1“光、宣之交,盛行文明结婚,倡于都会商埠,内地亦渐行之。礼堂所备证书,由证婚人宣读,介绍人、证婚人、男女宾代表皆有颂词,亦有由主婚人宣读训词,来宾唱文明结婚歌者。”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是()A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成为此时社会习俗的特征B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已经成为一种时尚C民国政府倡导新式婚礼的进步性D新文化运动已经蓬勃开展【解析】材料出现“证婚人”“介绍人”说明仍然带有传统婚姻传统,“亦有由主婚人宣读训词,来宾唱文明结婚歌者”说明借鉴了西方婚姻特点,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故A项

24、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的问题,故B项错误;由“光、宣之交”可知不是民国政府时期,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2(2016黄冈质检)近代中国交谊舞最初还局限于上流社会的少数人,但到20世纪20年代初,跳舞之风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兴起。早年认为男女合群手舞足蹈“男女杂沓,大败风纪”“与中国美俗良法有所背离”避而不观的中国人,随跳舞潮流由临海一带向内陆澎湃涌来,其旧有之念渐次华离犋碎(支离破碎)。这反映了()A西方生活方式冲击了国人的传统观念B儒家的传统观念被国人完全抛弃C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D国人接受西方生活方式全盘西化【解

25、析】从材料“随跳舞潮流由临海一带向内陆澎湃涌来,其旧有之念渐次华离犋碎”信息可知,西方生活方式冲击了国人的传统观念,故A项正确;儒家的传统观念被国人完全抛弃的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讲的是西方文化对传统观念的影响,没有强调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故C项错误;国人接受西方生活方式全盘西化的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答案】A主题二走向近代化的“桥梁”和传递信息的“利器”近代交通、通讯和大众传媒的发展主题立意交通、通讯事业是走向近代化的“桥梁”,其发展既有赖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大众传媒是传递信息的“利器”,不同历史时期,各种

26、媒介手段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交通、通讯和传媒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属于社会史观的认识范畴,近年来高考考查的力度在增加。如2014新课标全国卷30考查了大众传媒的发展。知识交汇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有何特点,产生了哪些影响?【提示】(1)特点开端艰难,起步晚,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发展缓慢,受到封建顽固势力阻挠和帝国主义势力的排挤。先个别试办,然后政府推广。分布不均衡,沿海、沿江尤其是通商口岸地区发达。(2)影响积极方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总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消极方面: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对中国的经济掠

27、夺。跟踪训练3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曾表示:“富疆之镱,全藉铁路交通,拯宜从速兴筑。”不久辞职,全力从事铁路建设,接受了“筹办全国铁路全权”的铁路督办职务。中华民国铁道协会成立时,又亲自担任会长。1918年秋,他在实业计划中提出了修建10万英里铁路的计划。这说明()A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B孙中山是发展中国铁路事业的先行者C铁路是最普及、最受青睐的运输方式D近代中国开展铁路建设的重要性【解析】材料只提及了铁路方面的情况,其他经济状况不可知,故A项错误;孙中山是在理念上支持铁路建设,但不参与具体工作,所以不能讲他是中国铁路的先行者,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铁路以外的建设,

28、没有可比性,故C项错误;从材料“富疆之镱,全藉铁路交通,拯宜从速兴筑”以及孙中山担任会长,提出修建计划等都说明他对铁路的重视,即体现了铁路的重要性,故D项正确。【答案】D4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解析】京华百二竹枝词描述了当时北京报业的发展状况,并且点明了当时报纸的作用为“教民智渐开通”,说明报纸具有传播信息、开阔民众视野的功能,故C项正确。报纸宣传能推动社会变革,但不是社

29、会变革的根本动力,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排除A项;“中央”“大同”是报纸的名称,不能反映出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排除B项;题干材料反映不出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排除D项。【答案】C展答题模板提炼观点型开放试题的解法(见第14讲展答题模板)示经典例题【例】(2015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年份法定假日天数节假日1950199520002008元旦1111春节3333劳动节1131国庆节2233星期日1111星期六111清明节1端午节1中秋节1上表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点拨

30、】本题为提炼观点型开放试题,要求从“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中提炼一种观点,如“法定节日不断增加”“法定假日天数增多”等。提炼出一种观点再分析“19502008年我国部分假日一览表”,从每一列或每一类中分析出变化趋势,重点是图表时间跨越了1978年,因此在总结原因时,首先要考虑改革开放,其次再结合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及国家政策等方面分析原因,要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评分说明: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如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等,根据史实对变化趋势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示例: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原因:实行改革

31、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 练全国考题引领1(2014全国卷)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材料不涉及中外电影制作水平,排除A项;仅从外国片与国产片的放映比例,无法判断出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的

32、态度和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排除B、D两项。【答案】C2(2014全国卷)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维新派的目的。康有为认为欲伸民权,必广民智,欲启民智,必先革除恶风陋习,故其主张易服主要是为变法营造社会氛围。本题选择B项。不能武断地说长袍马褂代表守旧势力,排除D项。【答案】B练分省考题借鉴3(2015江苏高考)下图是1949年3月美国记者伯恩斯拍摄于上海

33、的两张照片。从中可以看出()疑似“偷棉花”的妇女被搜身遛狗者和流浪儿A民族工商业受到列强与官僚的双重挤压B国民政府覆灭时上海陷入了混乱与动荡C下层民众遭受了没有硝烟的侮辱与伤害D中国社会萌生着反差强烈的富裕与贫穷【解析】疑似“偷棉花”的妇女被搜身说明民众的尊严受到践踏,遛狗者和流浪儿的生活遭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两个事例说明了旧中国下层民众卑微的社会生活,故C项正确。题干图片与民族工商业的处境无关,故排除A项。1949年3月,国民政府尚未覆灭,图片也无法体现上海的混乱与动荡,故B项错误。仅从题干两幅图片,无法得出D项结论。【答案】C4(2015四川高考)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解析】题干叙述的是新潮社个别社员的情况,不能据此就判断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也不能就此认为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故排除A、C两项。作为新式青年的新潮社社员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仍看重八字、命书,说明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故选B项。D项表述错误,故排除。【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