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比较及启示(一)

上传人:泽*** 文档编号:78583171 上传时间:2022-04-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比较及启示(一)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比较及启示(一)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比较及启示(一)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中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比较及启示(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比较及启示(一)(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比较及启示(一)摘要美、中两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之路在进程、资金来源、承担主体和立法上各有特点。作为先行者,美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给中国以宝贵的经验与借鉴。本文认为今后我国高等教育的重点是: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的多元化办学体制;优化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大力发展专科层次的社区学院;实行多样化的入学途径和方式;建立以政府为主的多元教育投资体制;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比较;启示ces,bearingbody,lawsofhighereducationmassification.Asapredecessor,thehieshouldputemphasisonthed

2、iversificationofhighereducationsystem,thecommunitycollege,thediversificationofenrollmentsystem,thediversificationoffinancialsystem,andthemodernlong-distanceeducation.Keywords:highereducationmassification;comparison;enlightenment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MartinTrow)在总结了西方若干工业化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高等教育

3、发展三阶段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为精英高等教育阶段, 15%50%以内为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50%以上为普及化高等教育阶段。美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国家,它的大众化模式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大众化之路。从 1998 年到 2006年我国高校本专科招生从 104.8万人增加到 540万人,研究生招生人数从 1998 年的 7.3 万人增加到 2006 年的 39.8 万人1。可以看出 19982006 近 8 年的时间,我国高等学校本、专科和研究生招生都增长了4 倍以上,创造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奇迹,为新世纪的教育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为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

4、的贡献。一、两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之路的比较1.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比较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由来已久。1900 年,各类高等学校在读大学生不到 25 万人,约占 1824 岁适龄人口的 4%2。之后,高等学校学生入学比例经过了一个数量上的飞跃, 1945 年入学总数为 167.75 万人,1954 年这两项数字分别增加到244.6 万人和 16.2。接着又从 1958 年的 322.4 万人和 22.0%猛增到 1966 年总人数 639 万人,达到 30.7。然后相对稳定地增长到 1997 年的 36.9%3。由此可以看出,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适龄青年毛入学率由10.0到 30.7,花了 2

5、1年的时间,招生人数率平均增长率不到13.4%。我国高等教育从 1999 年开始扩招,在校学生 1998 年为 643 万, 2002 年为 1600 万, 19982002 年 4 年间,我国适龄青年毛入学率增长了 5.2 个百分点,在校学生翻了一倍多,学校平均规模扩大了一倍。 2004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000 多万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 19%。2005 年,这一数字增加到了2300 万人和 21 1。从 1998年到 2006 年,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 2500 万人,毛入学率为 22% 4。8 年间平均增长率为 36.1%。由此看来,我国和美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相

6、比速度太快,应该看到我国的人均 GDP与美国大众化时期的水平相比的差距,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势必受到综合国力整体水平的制约,也受到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 ”5。而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初衷是为了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这与美国高等教育是适应经济发展而后开始大众化是有所不同的。因此在未来的几年中,对于大众化的进展速度我们要有一个谨慎的态度。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周济部长在教育部 2007 年工作会议上就提出: 今后高等教育的发展要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 6。2.高等教育大众化资金来源的比较美国高等教育具有民间办学的传统。从美国建国到20 世纪以前,私立教会大学在美国高等

7、教育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办学主体也主要是私人和私人性质的团体。然而,在精英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高等教育转化的阶段,美国高等教育的办学力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以联邦、州、地方政府办学为主,民间团体、私人捐赠等为辅的办学体系。一方面,公立高校(州立大学、赠地学院、社区学院等)负责向国民广泛提供接受大众高等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由私立大学特别是一些老牌私立大学承办精英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办学经费上, 联邦、州、地方政府是主要的出资者。特别是进入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联邦、州和地方政府的拨款逐年增加, 到 19671968 年度己接近全美高校总经费的一半。在占据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半壁江山的公立社区

8、学院,联邦、州、地方政府的投入则达到了一半以上。 19451965 年,全美高校学生中公立高校学生的比例从 49.7%升到 67.0%7,以公立高校为主导的高等教育体系业已形成。可以说,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主要是通过政府大力发展公立高等教育机构而实现的。自 1999 年始,我国的高等教育开始实现超常规发展,仅用短短几年时间,就完成了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完成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发展之快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所罕见。在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也进入新一轮发展高峰。但是高等教育投资也面临着风险与危机,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必须以一定的资

9、金投入为支持,扩大招生规模需要大幅度地提高教育投资。但目前而言,我国高教资金中的政府财政性投入严重不足。据统计,近年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长期以来不到 3%,最低年份 1996 年只有 2.7%,低于 1995 年世界平均水平 4.9%,也低于 1995 年的发展中国家的 3.9%,且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 2001 年才有些回升,近 3.2%。而政府拨款比例呈逐渐下降趋势, 1990 年为 87.7, 1991 年为 86.9, 1992 年为81.8%。另外,目前的政府拨款方式对高校间竞争机制的引入激励不足,政府拨款起到的基本上是输送血液的作用,而对高校提高成本效益、提高自主融资能力的激励不够。同时,政府拨款在缩小高校间固有的地区差距和历史背景造成的不平衡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也不够。政府拨款制度的改革应当在努力提高财政预算拨款比例的同时,考虑如何保持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平衡。可以说,政府拨款机制的改革是我国今后几年高等教育大众化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