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装调技术大赛样题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78527502 上传时间:2022-04-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机械装调技术大赛样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机械装调技术大赛样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机械装调技术大赛样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机械装调技术大赛样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装调技术大赛样题(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XXX机械装调技术(装配钳工)竞赛(学生组) 任务书(试卷)准考证编号: 工位: 交卷时间: 一、说明1.本任务书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4.5小时(270分钟)。2.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应该遵守竞赛规则和安全守则,如有违反,则按照相关规定在考试的总成绩中扣除相应分值。3.任务书中需裁判确认的部分,参赛选手须先举手示意,待裁判签字确认后有效。4.记录表中数据用黑色水笔填写,表中数据文字涂改后无效。5.应统筹全部工作任务进行的次序。二、任务任务1在赛场规定的区域,按以下具体要求,组织装配前的准备工作,使场地规范、有序。(5分)1.场地组织要求规范。2.工具、量具摆放整齐,量具校正方法正确,分类明确

2、。3.零部件放置有序。4.零部件主要配合面应清理、擦拭干净。任务2假设有一工厂装配车间招聘装配钳工工作人员,装配车间为应聘者出了这样一道题目: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要求用最快、最简单的方法,根据变速箱部装图(附图二),选择合理的拆卸和装配工艺。正确使用相关工、量具完成变速箱部件输入轴和固定轴2上齿轮35和齿轮29的拆卸,并用卡尺测量齿轮35和齿轮29的齿顶圆直径和齿根圆直径,然后正确使用相关工、量具完成变速箱部件的装配与调试工作,使其达到正常运转的功能(包括变速功能),并检测与二维工作台相连的输出轴的轴向窜动和装齿轮轴肩处的径向跳动(19分)。具体要求:1.装配前的准备工作要充分,安装面应清理

3、。2.在装配的过程中要求按装配的一般原则进行装配。3.装配工艺合理,装配顺序和方法及装配步骤正确、规范。4.在装配及调试过程中正确使用工具、量具,读数准确,数据处理正确。5.在装配及调试的过程中零部件及工、量具的摆放应整齐,分类明确。6.在装配过程中,注意轴承的组合形式看清图纸,按变速箱部装图(附图二)上的组合形式进行装配,装配轴承时方法及工、量具使用正确。7.在装配的过程中检测两啮合齿轮的啮合面宽度差,应调整为不大于两啮合齿轮厚度的5%为宜。8.完成输入轴和固定轴2上齿轮35和齿轮29的拆卸后,参赛选手应举手示意,由裁判在附表1中签字确认方可有效。9.在附表2中填写输入轴和固定轴上齿轮35和

4、齿轮29的齿顶圆直径和齿根圆直径的测量数据,填写好数据后,参赛选手应举手示意,由裁判在附表2中签字确认方可有效。10.完成变速箱装配后,检测与二维工作台相连的输出轴(花键导向轴15)的轴向窜动和装齿轮轴肩处的径向跳动,测轴向窜动时用黄油把8的钢球粘在轴的端面,用赛场提供的检测工、量具进行检测,检测好后把数据填写在附表3中,填写好数据后,参赛选手应举手示意,由裁判在附表3中签字确认方可有效。11.按变速箱部装图(附图二),把变速箱装配完全,使变速箱运行平稳、换档灵活。任务3根据分度转盘部件部装图(附图四)和提供的零部件及以下具体要求、检测项目,选择合理的装配工艺。正确使用相关工、量具完成分度转盘

5、部件的装配与调整工作,使分度转盘部件达到正常运转的功能。(16分)具体要求及检测项目:1.装配前的准备工作要充分,安装面应清理。2.在装配的过程中要求按装配的一般原则进行装配。3.装配工艺合理,装配顺序和方法及装配步骤正确、规范。4.在装配及调试过程中正确使用工具、量具,读数准确,数据处理正确。5.在装配及调试的过程中零部件及工、量具的摆放应整齐,分类明确。6.在装配过程中,注意轴承的组合形式看清图纸,按分度转盘部件部装图(附图四)上的组合形式进行装配,装配轴承时方法及工、量具使用正确。7.正确使用工具、量具,完成蜗轮蜗杆的调整,附表4填写完成后,参赛选手应举手示意,由裁判在附表4中签字确认方

6、可有效。8.正确使用工具、量具,完成锥齿轮轴上大齿轮(63)与增速轴小齿轮(65)齿侧间隙及两啮合齿轮的啮合面宽度差的调整,使齿侧间隙调整在0.03mm0.08mm以内,两啮合齿轮的啮合面宽度差调整为不大于两啮合齿轮厚度的5%为宜。齿轮在运转过程中平稳,附表4填写完成后,参赛选手应举手示意,由裁判在附表4中签字确认方可有效。9.各零件不错装、漏装、损坏。10.按分度转盘部件部装图(附图四),把分度转盘部件装配完全,使分度转盘部件运行平稳,使料盘分度准确无晃动。任务4假设齿轮减速器部装图(附图五)中齿轮(二)12由于工作过程中损坏不能正常工作,根据齿轮减速器部装图(附图五)和提供的零部件及以下具

7、体要求、检测项目,选择合理的拆卸装配工艺。正确使用相关工、量具,完成该齿轮更换,并进行调试工作,使齿轮减速器恢复正常工作。(14分)具体要求及检测项目:1.装配前的准备工作要充分,安装面应清理。2.在装配的过程中要求按装配的一般原则进行装配。3.装配工艺合理,装配顺序和方法及装配步骤正确、规范。4.在装配及调试过程中正确使用工具、量具,读数准确,数据处理正确。5.在装配及调试的过程中零部件及工、量具的摆放应整齐,分类明确。6.在装配过程中,注意轴承的组合形式看清图纸,按齿轮减速器部装图(附图五)上的组合形式进行装配,装配轴承时方法及工、量具使用正确。7.在附表5中简要描述齿轮减速器整个拆卸及装

8、配过程的工序步骤。8.完成齿轮(二)(12)的拆卸后,参赛选手应举手示意,由裁判在附表6中签字确认方可有效。9.完成齿轮减速器的装配后,用压铅丝的方法检测齿轮减速器部装图(附图五)中齿轮(一)(11)和齿轮(二)12之间的齿侧间隙,把检测数据填写在附表7中,填写好数据后,参赛选手应举手示意,由裁判在附表7中签字确认方可有效。10.拆装过程中,各零件不错装、漏装、损坏。11.按齿轮减速器部装图(附图五),把齿轮减速器装配完全,使齿轮减速器运行平稳、灵活,不允许有卡阻现象。任务5根据二维工作台部装图(附图三)和提供的零部件及以下具体要求、检测项目,选择合理的装配工艺。正确使用相关工、量具完成二维工

9、作台的装配与调整工作,使二维工作台的导轨、丝杆等达到一定的技术要求。(共30分)具体要求及检测项目:1.装配前的准备工作要充分,安装面应清理。2.在装配的过程中要求按装配的一般原则进行装配。3.装配工艺合理,装配顺序和方法及装配步骤正确、规范。4.在装配及调试过程中正确使用工具、量具,读数准确,数据处理正确。5.在装配及调试的过程中零部件及工、量具的摆放应整齐,分类明确。6.在装配过程中,注意轴承的组合形式看清图纸,按二维工作台部装图(附图三)上的组合形式进行装配,装配轴承时方法及工、量具使用正确。7.粗调靠近底板基准面A(30)侧(磨削面)直线导轨1(29)与底板基准面A(30)的平行度。8

10、.细调直线导轨1(29)与底板基准面A(30)的平行度允差0.02mm,自检合格后,把检测数据填写在附表8中,填写好数据后,参赛选手应举手示意,由裁判在附表8中签字确认方可有效。9.以“要求8”中的直线导轨1(29)为基准,粗调另一根直线导轨1(29)与“要求8”中的直线导轨1(29)的平行度,再细调两根直线导轨的平行度,使两根直线导轨的平行度允差0.02mm,自检合格后,把检测数据填写在附表8中,填写好数据后,参赛选手应举手示意,由裁判在附表8中签字确认方可有效。10.调整轴承座调整垫片(38)及轴承座1(26)使丝杠1(13)两端等高,要求丝杆1(13)两端的等高允差0.05mm,调整丝杠

11、1(13)轴线位于两直线导轨1(29)的对称中心,并测量与其中一根直线导轨的平行度误差,要求在0.05mm。自检合格后把检测数据填写在附表8中,填写好数据后,参赛选手应举手示意,由裁判在附表8中签字确认方可有效。11.调整螺母支座与中滑板之间的垫片,用手轮转动丝杠,中滑板移动平稳灵活。12.粗调靠近中滑板基准面B(50)侧(磨削面)直线导轨2(44)与中滑板基准面B(50)的平行度。13.细调直线导轨2(44)与中滑板基准面B(50)的平行度允差0.01mm。自检合格后,把检测数据填写在附表8中,填写好数据后,参赛选手应举手示意,由裁判在附表8中签字确认方可有效。14.以“要求13”中的直线导

12、轨2(44)为基准,粗调另一根直线导轨2(44)与“要求13”中的直线导轨2(44)的平行度,再细调两根直线导轨的平行度,使两根直线导轨的平行度允差0.01mm,自检合格后,把检测数据填写在附表8中,填写好数据后,参赛选手应举手示意,由裁判在附表8中签字确认方可有效。15.调整中滑板上直线导轨2(44)与底板上直线导轨1(29)的垂直度允差0.03mm。自检合格后,把检测数据填写在附表8中,填写好数据后,参赛选手应举手示意,由裁判在附表8中签字确认方可有效。16.调整轴承座调整垫片(38)及轴承座1(26)使丝杠2(34)两端等高,要求丝杆2(34)两端的等高允差0.05mm,调整丝杠2(34

13、)轴线位于两直线导轨2(44)的对称中心,并测量与其中一根直线导轨的平行度误差,要求在0.05mm。自检合格后,把检测数据填写在附表8中,填写好数据后,参赛选手应举手示意,由裁判在附表8中签字确认方可有效。17.调整基准面A和基准面C的平行度误差0.05mm。自检合格后,把检测数据填写在附表8中,填写好数据后,参赛选手应举手示意,由裁判在附表8中签字确认方可有效。18.用直角尺和百分表检测上下两层导轨的垂直度误差。19.调整螺母支座与上滑板之间的垫片,用手轮转动丝杠,上滑板移动平稳灵活。20.各零件不错装、漏装、损坏。21.按二维工作台部装图(附图三),把二维工作台装配完全,使二维工作台达到一

14、定的技术要求。任务6根据总装配图(附图一),通电调试运行机械系统达到预期效果(11分)。具体要求:1.自动冲床机构与分度转盘部件动作配合合理。2.各部件配合良好,无松动、无跳动等现象。3.电源控制箱中调速器调速旋钮位于“4”处,操作变速箱两手动换挡拨杆,使其处于不同档位下,各部件及传动机构运行灵活、平稳、无卡死现象。4.装配调整总装图(附图一)上的同步带轮(一)8和同步带轮(三)18端面共面,同步带轮(二)2和同步带轮(四)25端面共面,08B20链轮16和08B24链轮14端面共面,各部件配合良好及同步带、传动链张紧度合适,装配方法正确,无松动、无跳动等现象。5.检测变速箱与二维工作台相连的

15、输出轴(花键导向轴15)对二位工作台滑板移动的平行度误差的检测,在附表9中填写测量数据后,参赛选手应举手示意,由裁判在附表9中签字确认方可有效。6.运行过程中,二维工作台中10(滑块)不能滑出直线导轨。7.系统运行调试应符合通用安全操作规范。8.调置变速箱,使输入轴与输出轴1(接二维工作台的轴)正转速比为2.4:1,使输入轴与输出轴2(接链轮的轴)速比为2:1。任务7职业素养和安全操作(5分)具体要求:1.遵守赛场纪律,爱护赛场设备。2.工位环境整洁,工具摆放整齐。3.具体操作均符合安全操作规程。附表1:记录表序号任务项目裁判确认(签名)1任务1输入轴上齿轮33和齿轮29的拆卸附表2:记录表序

16、号项目次数齿顶圆直径齿根圆直径裁判确认(签名)1输入轴上齿轮33第1次第2次2固定轴2上齿轮29第1次第2次附表3:记录表序号项目次数测量值1(最小示值)(mm)测量值2(最大示值)(mm)裁判确认(签名)1与二维工作台相连花键导向轴(15)的轴向窜动第1次第2次2与二维工作台相连花键导向轴(15)的径向跳动第1次第2次附表4:记录表序号项目次数测量值1(最小示值)(mm)测量值2(最大示值)(mm)裁判确认(签名)1锥齿轮轴上大齿轮(63)与增速轴小齿轮(65)的齿侧间隙第1次第2次2蜗轮蜗杆的齿侧间隙第1次第2次序号项目次数齿轮啮合面宽度差(mm)裁判确认(签名)1锥齿轮轴上大齿轮(63)

17、与增速轴小齿轮(65)啮合面宽度差第1次第2次序号项目次数简要说明你是用何方法及工、量具调整蜗轮蜗杆中心重合的裁判确认(签名)1蜗轮蜗杆中心重合调整第1次第2次附表5: 齿轮减速器部装图(附图五)拆卸过程的整个工序步骤 工序号工序内容使用工具附表6:记录表序号任务项目裁判确认(签名)1任务5齿轮减速器齿轮(二)(12)的拆卸附表7:记录表序号项目次数用压铅丝的方法检测的齿侧间(mm)裁判确认(签名)1齿轮减速器中齿轮(一)(11)和齿轮(二)(12)之间第1次第2次附表8:记录表序号项目次数测量值1(最小示值)(mm)测量值2(最大示值)(mm)裁判确认(签名)1直线导轨1(29)与底板基准面

18、A(30)的平行度第1次第2次2两根直线导轨1(29)的平行度第1次第2次3丝杠1(13)的等高度第1次第2次4丝杠1(13)与直线导轨1(29)之间平行度第1次第2次5直线导轨2(44)与中滑板基准面B(50)的平行度第1次第2次6两根直线导轨2(44)的平行度第1次第2次7中滑板上直线导轨2(44)与底板上直线导轨1(29)的垂直度第1次第2次8丝杠2(34)的等高度第1次第2次9丝杠2(34)与直线导轨2(44)之间平行度第1次第2次10基准面A和基准面B的平行度误差第1次第2次附表9:记录表序号项目次数测量值1(最小示值)(mm)测量值2(最大示值)(mm)裁判确认(签名)1上母线第1次第2次2侧母线第1次第2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