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信息化规划研究 (硕士论文)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78464986 上传时间:2022-04-21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13.3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建筑企业信息化规划研究 (硕士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建筑企业信息化规划研究 (硕士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建筑企业信息化规划研究 (硕士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资源描述:

《建筑企业信息化规划研究 (硕士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企业信息化规划研究 (硕士论文)(6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建筑企业信息化规划研究The Study on Informationization Planning for Building Enterprise作者: 导师: 北京交通大学2022年4月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北京交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特授权北京交通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北京交通

2、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北京交通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建筑企业信息化规划研究The Study on Informationization Planning for Building Enterprise 中文摘要信息化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是当今世界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微电子、软件、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信息技术创新组织结构,变革管理手段,降低运营成本,扩张营销网络,已经成为当今国际、国内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A集团作为

3、亚洲建筑行业的龙头企业,其发展方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作为国内建筑企业的代表,做好该集团信息化建设个案研究,对我国建筑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建筑业技术手段和生产组织方式,推动传统企业进行产业升级,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具有较强的借鉴和参考意义。本文从分析国内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入手,利用诺兰模型对A集团的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了定位。通过全面分析A集团面临的生产经营环境,阐明了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同时,利用企业系统规划法、战略集合转移法、战略系统规划法等研究方法,自上而下地把握A集团的发展战略,识别系统目标、企业过程和数据,并认真分析企业的主要职能和业务流程

4、,明确了A集团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和不足,提出了下一步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指导思想和具体实施方案。为确保“十一五”期间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本文还提出了具体的保障措施。通过对A集团信息化建设的系统研究,A集团制定了具体的“十一五”信息化建设规划,为企业“十一五”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了政策基础。关键词: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OA协同工作;视频会议系统;信息标准化分类号:ABSTRACTImformationization i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advanced productivity. Meantime, it is the develop

5、ment direc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main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core competencies and gain the exceeding development of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building enterprise involved: to push imformationization forward strongly, to innovate the organization by adequately

6、 using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micro-electronics, software, calculator, correspondence and network etc, to replace the means of management, to lower the cost, to extend the market network etc., have become the now nations, local business enterprise increase core competencies, realize the impor

7、tant means that stride over type develop.As the leader enterprise of Asia building industry, A Groups development direction represent the degree of domestic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So, it is important to run the case study on A Groups imformationization. The result of the study can be used by other

8、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By using the information technique means, it can accelerate the reforms of technique changing, change the way of production, push the traditional enterprise proceeding the industrial upgrading, improve the level of business management, decision and the core competencies.Th

9、is thesis use Norland model to analyze the status in quo of building enterpris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irection of building industry from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nterprise. By the all-sided analyses on the production environment that A Groups faced, the conclusion is that it is very

10、important to build imformationization. Meantime, by using the following methods: Business System Planning (BSP), 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 (SST) and Strategic System Planning (SSP), it also beat our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A Groups from top to bottom, the target of the identify system, the pro

11、cess and data of enterprise. According to the earnest analysis on business process and main talent, the study definite the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that A Groups faced in imformationization building. Then, it put forward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s, the polestar and practical project of imformati

12、onization building favorably in period pf 11th five years planning push, this paper still put forward the forward the guarantees in a specific way measure.According to the systematized study on the present condition, A Groups establish the 11th five years planning of imformationization building, whi

13、ch designate the policy and theoretic support in the next five years. KEYWORDS:The Building enterprise;Informationization;OAs coordinated management;Visible meeting system;Information standardizationCLASSNO:北京交通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目录中文摘要iiiABSTRACTiv1引言11.1研究背景11.2国内外企业信息化规划研究简况21.2.1以单项信息化技术应用为主的初级阶段31.2.

14、2以业务流程再造为核心的中级阶段31.2.3以优化价值链为核心的高级阶段31.3选题意义41.4研究方法41.4.1企业系统规划法41.4.2战略集合转移法41.4.3关键成功因素法51.4.4战略系统规划法52建筑企业信息化规划的理论和方法62.1什么是信息化62.2什么是企业信息化62.2.1企业信息化的定义62.2.2企业信息化的内涵72.2.3企业信息化的基本内容72.3什么是企业信息化规划92.3.1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定义92.3.2企业信息化规划的意义92.3.3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原则102.3.4企业信息化规划的步骤和内容113企业发展战略分析143.1企业基本情况143.2企业发展

15、愿景143.3企业竞争力分析153.3.1竞争优势153.3.2竞争劣势173.4企业发展战略174企业信息化战略分析194.1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94.1.1适应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迫切需要194.1.2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现实要求204.1.3A集团做强、做优、做大的内在需求204.1.4提高管理水平的必要手段214.2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234.2.1A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234.2.2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314.3战略目标集合转移(SST)334.3.1识别战略集合334.3.2企业战略目标向信息化战略转移344.3.3A集团企业信息化战略355A集团“十

16、一五”期间企业信息化实施体系385.1建立一个中心385.2完善两个平台385.2.1完善OA协同工作平台385.2.2完善视频会议系统395.3推进三项建设395.3.1VPN虚拟专用网络建设395.3.2重点工程项目可视化管理系统建设405.3.3IP电话系统建设405.4实施六大工程425.4.1勘察设计信息化工程425.4.2工程企业市场开发信息化工程425.4.3工业制造企业信息化工程435.4.4科技管理信息化工程435.4.5综合管理应用信息化工程435.4.6数据中心建设工程455.5制定标准规范455.6启动电子商务466效益分析和风险评估476.1效益分析476.2风险分析

17、476.2.1决策风险486.2.2实施风险486.2.3管理变革风险496.2.4内部环境风险496.2.5其他风险497A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措施507.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507.2提高认识,确保投入507.3强化培训,重视人才507.4发挥技术专家作用,提高信息化建设的决策水平507.5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建立成果共享机制517.6推广典型经验,加强信息交流51结论52参考文献54独创性声明55学位论文数据集56北京交通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结论1 引言1.1 研究背景信息化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是当今世界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信息技术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

18、,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新动力。随着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紧密结合,生产力得到空前释放和提高,信息化正在超越传统的经济形态,推动世界经济加速发展。纵观2006年世界500强企业,无不紧紧依靠信息化成果,充分利用微电子、软件、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信息技术创新组织结构,变革管理手段,降低运营成本,扩张营销网络,从而追求达到“跨国公司无国界,全球管理零距离”的理想状态。相比较而言,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起步不久,集约化程度仍然较低,离“数字化企业”的标准还有一定距离,信息化对企业管理的巨大能动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二六-二二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信息化是

19、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 1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建筑业,其信息化建设理所当然也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基础之一,用信息化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建筑产业,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建筑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建筑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引起了国内各级政府和各大企业的高度重视,许多地方和企业都对建筑业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深入研究,出台了针对性较强的信息化建设规

20、划。作为国内建筑企业典型代表的中铁A集团总公司(简称A集团),是集勘察设计、施工安装、房地产开发、工业制造、科研咨询、工程监理、资本经营、金融信托、资源开发和外经外贸于一体的多功能、特大型企业集团,属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总部位于北京。全公司现有31家成员企业,员工28.4万人,队伍遍布除台湾省外的全国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1000多个县市,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广泛的市场和业务关系。2006年,A集团企业营业额跃居亚洲建筑企业首位;以第441位的排名进入“世界企业500强”,以第476位的排名进入了 “世界品牌500强”;在ENR评选的 “全球最大承包商”中名列第4位,在“225

21、家最大国际承包商”中名列第67位;在ENR“中国承包商和工程设计企业双60强”排名中位居榜首;在“中国企业500强”中综合排名第16位;在“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名列第7位,品牌价值518.76亿元人民币。2005年,全公司营业额和新签合同额分别达到1264亿元和2055亿元,营业收入在中央企业中排名第9位。A集团以“构筑和谐企业、奉献国家和社会”为己任,经过近几年的飞速发展,已经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骨干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A集团之所以在成员企业众多、员工队伍庞大、覆盖地域广阔、管理跨度和管理幅度大的情况下实现如此快速的发展,除“九五”以来国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建设

22、环境和发展机遇、集团构建了顺畅的生产经营机制等因素外,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发展提供的巨大推动作用也是全集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正是借助于信息化技术,A集团在组织结构、管理手段、运营方式、经营网络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和变革,理顺了关系,畅通了渠道,企业产值连续9年以近百亿元的增幅实现了九大跨越。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目前已在全集团上下得到广泛认同,硬件建设、软件开发、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工作均加大了力度。经过近几年的集中建设,信息化水平已经得到显著提高:协同工作平台正逐步推广,视频会议系统已初步建成,勘测设计实现异地协同工作,部分重点工程施工实现远动控制,各管理信息子系统正有序研发。但是

23、,根据诺兰(Nolan)模型2对信息化发展阶段的分析,从整体来看,A集团的信息化建设还处于中级(集成-数据)阶段,信息化管理的集成程度不高,网络化、数字化、协同化的办公能力较低,各子(分)公司“信息孤岛”现象依然突出,项目管理、经营开发等应用管理系统研发滞后,信息化建设对企业跨越式发展的推动作用还未充分显现。因此,信息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受到了全集团各级领导和信息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制定一份长远的信息化战略规划,为企业未来的信息化建设明确方向和任务,提供系统的一揽子方案,已经成为摆在集团高层领导面前的重要任务。从2005年6月份开始,A集团总部就提出了信息化建设规划

24、的需求,成立了信息化建设规划领导小组和规划编写工作小组,以总部信息中心为牵头单位,开展了一系列调研,组织了对“十一五”期间全公司信息化建设规划的编写工作。作者作为信息化建设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和规划编写工作小组的主要成员,全程参与了信息化建设规划的编写工作。1.2 国内外企业信息化规划研究简况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不是单元技术的改造,所涉及到的是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系统,甚至会涉及整个“企业生态系统”,因此国内外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企业信息化规划也经历着一个不断扬弃、不断发展的过程。从总体上看,国内外对企业信息化规划的研究经历了初、中、高级三个阶段,即:1.2.1 以单

25、项信息化技术应用为主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中,企业基本上没有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只是对单项信息技术成果的拿来主义,属于自发阶段。主要表现为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需要,自发地在产品设计、制造中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或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在生产过程自动化中使用可编程控制器(PLC)或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等控制技术及计算机辅助检测(CAT)技术,在企业信息管理、日常办公或生产计划调度等方面开始使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OA)、计算机辅助工艺编制(CAPP)系统的部分功能模块,初步实现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人、财、物、产、供、销的计算机辅助管理。1.2.2 以业务流程再造为

26、核心的中级阶段这一阶段中,企业在对信息化成果的应用中受益匪浅,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迫切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引进现代管理理念,对落后的经营方式、僵化的组织结构、低效的管理流程等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对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实现企业管理的创新,信息化建设开始纳入议事日程。主要表现为:制造企业信息化进入集成阶段,加工过程实现计算机数字控制(CNC)和柔性加工制造(FMS);流程工业开始实现主要工艺过程的分布式控制(DCS)和柔性控制(FCS);在CAD、CNC、FMS、DCS、FCS等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有更大进展。一些先进企业在管理上也进入集成阶段,基本实现MRP-,ERP主要功能,开始探讨

27、实施供应链管理(SCM)及客户关系管理(CRM)。经营服务开始信息化,运用网站的互动功能,初步实现网上询价、网上采购、网上营销等非支付型电子商务。企业内部进行信息资源规划与整合,建立起企业级数据库、信息资源库,实现信息共享。初步实现计算机辅助决策,为企业领导提供决策支持。1.2.3 以优化价值链为核心的高级阶段这一阶段中,部分先进企业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成果,对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行全面统筹规划,通过信息技术对企业结构进行全面优化,向网上协同设计、管理与制造阶段迈进,从以产品为核心转化为以客户为核心的电子商务。主要表现为:在设计、生产等领域普遍使用CAD/CAM,DCS/FCS,全面实现生

28、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最优智能控制。进行跨地域、跨时空的网上协同设计与制造。进入到知识管理阶段,在实现ERP的基础上,实施企业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全面实现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实现价值链的全面优化,建立基于标准化的信息开放系统,实现完全的信息流通和共享,做到管理决策的智能化。1.3 选题意义信息化建设已经提上A集团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好信息化建设规划的编制以及相关研究,是A集团充分利用信息革命成果,借助信息技术更新管理模式、改革管理制度、再造工作流程和创新技术结构,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集团公司实现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协同化、扁平化,加快信息反应速度,进一步增强企业核

29、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是集团公司深化改革,做强做大,实现“资本化、多元化、国际化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目标的迫切需要。A集团作为亚洲建筑行业的龙头企业,其发展方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作为国内建筑企业的代表。相对于国内其他行业,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均较晚,与通信、电子、电力、机械制造等行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做好A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个案研究,对我国建筑企业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等,改造和提升建筑业技术手段和生产组织方式,推动传统企业进行产业升级,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具有较强的借鉴和参考意义。1.

30、4 研究方法在对A集团信息化建设进行全面研究时,本文主要采用了如下方法:1.4.1 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 BSP)3该方法是IBM公司在内部进行系统开发的一种方法。主要是基于用信息系统支持企业运行的思想。其全过程是将企业目标转化成为信息系统战略,其步骤是自上而下进行规划、自下而上进行实施。作者与同事一道通过自上而下的调查研究,识别A集团的系统目标、企业过程和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结构,明确系统的子系统组成和开发子系统的先后顺序。 1.4.2 战略集合转移法(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SST)3由

31、William R.King提出。它将整个组织的战略目标看成是一个“信息集合”,由使命、目标、战略与其他战略变量(如管理的习惯、改革的复杂性、重要的环境变量约束等等)组成。该方法的步骤是首先识别组织的战略集合,然后转化为信息系统战略,包括信息系统的目标、约束、组织及设计原则等等,最后提交整个信息系统的结构。本文拟通过对A集团发展战略的研究,将企业战略转化为信息系统战略,确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原则和实施方案。1.4.3 关键成功因素法(CrISical Success Factors,CSF)3是由John Rockart提出的一种信息系统规划方法。该方法首先是通过与高级管理者的交流,了

32、解企业的发展战略及其相关的企业问题,然后识别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定义关键成功因素的性能指标,最后定义企业的数据字典。CSF方法能够直观地引导高级管理者纵观整个企业与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本文拟通过访问集团高级管理者,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相关环节,识别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根据这些关键成功因素来决定信息化建设各子系统的优先级别。1.4.4 战略系统规划法(Strategic System Planning,SSP)3该方法与BSP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将通过分析企业的主要职能部门来定义企业的功能模型,再结合企业的需求信息,生成数据实体和主题数据库,从而获取企业全局数据结构并予以识

33、别,为信息化建设奠定数据基础。2 建筑企业信息化规划的理论和方法2.1 什么是信息化信息化正以一种革命风暴的姿态闯入人们的视野,那么,何谓信息化?遍览国内外有关信息化著述,我们发现,信息化这一术语是我国领导层、学术界和企业界结合我国国情而提出的4,Informationization一词在英文中并不存在。就像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提出一样,我国领导层、学术界和企业界希望借此表达利用以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改造,带动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所谓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

34、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1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我国的信息化工作,从十五届五中全会开始,就把信息化建设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党的十六大进一步作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再一次强调,要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一个信息化建设的高潮正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经过近几年的重点建设,我国的信息化已经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2.2 什么是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要实现形式。在当前以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主要特征的全球经济环境下,信息革命正在给处于市场

35、主体地位的企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如何敏锐把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在这一场新的技术革命中勇立潮头,充分利用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高新技术,增强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创新手段,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和应变力,已经成为摆在国内外企业面前的一个严峻考验。当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时,国内外学者和专家对企业信息化的研究和探讨也越来越深入和具体。那么什么是企业信息化呢?2.2.1 企业信息化的定义关于企业信息化的定义,由于人们的视角不同、关注重点不同,因而对企业信息化定义的理解和描述也有很大差异。综合国内外学者和专家对企业信息化的解释,可以认为,企业信息化就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

36、、组织、管理、作业等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充分运用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充分开发和利用企业内外资源,改造和提高企业技术与管理手段,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逐步实现企业运行的全面自动化,打造信息快速反应机制的现代化企业的一个动态发展过程。2.2.2 企业信息化的内涵上述定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从技术手段看,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正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企业的广泛应用构成了企业信息化的

37、一个显著特征。-从驱动机制看,企业信息化是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各种先进技术广泛应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组织、管理、作业等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渗透于企业产品生命周期和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为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服务,和其它新技术的应用一样,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从演化过程看,企业信息化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而是随着技术的进步、企业的成长而不断演变和深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和改善企业竞争力、效率和效益的动态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只有起点,没有重点,不可能一劳永逸。-从系统角度看,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涉及各种现

38、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人、财、物的投入,也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组织、管理、作业的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上述各个方面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缺一而不可。52.2.3 企业信息化的基本内容企业信息化的基本内容会随着信息技术的演变以及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规模、企业性质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例如,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前者在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大大超过后者。尽管企业信息化存在诸多差异,但从整体上看,企业信息化的内容还是存在许多共性方面,当前,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2.2.3.1 企业信息化基础建设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信息门户、信息中心、数据

39、库系统、信息安全等五个方面的建设,这些基础设施都是企业各种信息系统的支持环境和运行条件。如果把各种信息系统比喻为“车”,则信息化基础设施就是“路”,只有修好“路”,“车”才能跑得快且稳。相反,只热衷于“修路”,没有或只有很少的“车”跑,则是资源的浪费。企业信息化基础建设应该与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同步进行。52.2.3.2 生产过程自动化和信息化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个关键环节,其核心就是综合利用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监测和控制,从而达到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目的。生产过程自动化和信息化涵盖产品设计和开发、生产工艺流程、物料管理、品质检验等产品生命周

40、期的各个环节。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与其他环节如库存、财务、质量、设备、人员等管理方面的信息化紧密联系的。2.2.3.3 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领域,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企业管理信息化就是把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领域,以各种应用系统为基础,通过各种类型的信息应用系统来有效地组织、利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管理的水平、效率和效益。企业管理信息化按功能可以分为事务处理系统(TP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智能支持系统(ES)等,按职能又可以分为财务管理系统、销售信息系统、库存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41、、办公自动化系统(OA)等。各种应用系统既可以自成一体,服务于企业某一个或某些部门的职能需要,也可以是通过企业内部网有机联系在一起的集成应用系统。2.2.3.4 企业商务信息化企业商务信息化是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在企业商务活动领域的综合应用。主要包括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等内容。企业商务信息化大大拓展了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从而使企业的信息化从内部扩展到外部,并借助于企业内部网、外部网和公共网络将企业内部的生产管理和外部的供应、销售整合在起。供应链管理利用网络和信息系统等手段整合了供应商和企业的交易和信息流程,提高了企业的采购效率;客户关系管理则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处理和分析客户

42、信息,为企业更好地维系客户关系和扩大市场经营范围创造了条件;电子商务为企业整合内部的信息系统和外部的供应、销售提供了新手段,从而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2.2.3.5 企业信息系统集成企业信息系统集成是企业信息化发展到中高级阶段的必然选择。它应用系统集成的哲理、方法和技术,通过信息集成、过程集成、企业间集成和综合集成等方式,将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企业管理、企业商务等领域内建立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企业运营中各个环节的信息共享,使各种信息系统紧紧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为企业决策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52.3 什么是企业信息化规划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从发

43、展战略的高度和要求出发,迫切需要通过集成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应用信息战略资源,借助信息化手段整合企业内外部可资利用的各类资源,为企业搭建一个长效的信息化战略平台。信息化战略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总体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化战略制定过程中,必须要从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出发,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着眼于企业未来的竞争要素和影响这些要素的关键业务流程。由于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为了避免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信息孤岛”和重复投资现象,实现整体功能的最优化建设,企业非常有必要系统地、科学地进行信息化规划,用以指导企业信息化战略的整体推进和具体实施。2.3.1

44、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定义企业信息化规划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在理解企业战略目标与业务规划的基础上,诊断分析企业管理现状,优化企业业务流程,结合行业信息化实践经验和对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掌握,提出企业信息化的目标和战略,制定企业信息化的系统架构、确定信息系统各部分的逻辑关系,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以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信息化规划是一个涵盖面很宽的概念。从层次上来看,可以分为信息战略规划(ISP)、信息资源规划(IRP)、信息系统规划(ISP)、企业资源规划(ERP)。这四个层次是从组织战略出发,由远而近、由粗到细,逐步具体化、逐步实现化的动态递进过程。A集团的信息化规划要对上述

45、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论证,尤其要侧重于企业发展所必需的管理环节的信息系统规划。2.3.2 企业信息化规划的意义首先,信息化规划是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指南,是实施企业业务变革的指针,有利于统一认识,减少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阻力。在工程建设中,会有一张设计图纸,它是搭起高楼大厦的基础。同样,企业信息化的对象是企业,也需要一张描绘企业在“信息化时代”运行的设计蓝图。企业信息化规划能为企业各级领导和员工描绘出信息化过程中企业业务、信息、应用和技术互动的蓝图,既重点突出,又全面统筹,既考虑信息技术的发展,又考虑历史系统的可继承与再利用,是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指南。同时,在以实现企业业务战略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46、企业的管理也要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变革。信息化规划能够使企业员工特别是企业决策层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统一对与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企业变革的认识,从而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其次,信息化规划是企业业务与信息技术之间沟通的桥梁,是充分实现信息化对业务支持的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用信息化手段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实行改良和支持,现实条件下,信息技术人员可能无法了解业务的真实意图,业务人员也不了解提高业务效率的信息化手段,他们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实现信息化目标的最大障碍之一。信息化规划以业务战略为指针,以业务流程优化为基础,用双方都能够理解的语言,描述业务与信息技术的之间的关联,确保

47、手段与目标的统一。再次,信息化规划有利于实现统一的信息标准,避免信息孤岛和重复投资。信息化规划将从总体上搭建信息架构,制定信息资源使用的标准,从根本上解决信息编码、数据库定义不统一的问题,实现信息系统的集成和互操作,避免信息不能共享对业务拓展和组合创新造成的严重阻碍,真正解决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总之,企业信息化规划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那些与企业需求南辕北辙的信息化建设,以及所谓“不搞信息化等死,搞信息化找死”的反面经验,大都是忽略了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的后果,一定要引起我们的警醒。142.3.3 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原则一是目标导向原则企业的信息

48、化规划目标必须与企业战略目标相一致。那种与实现总体目标毫不相关甚至背道而驰的信息化规划,做的越好越先进,就越容易把企业信息化建设引入歧途,给企业当前和未来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二是需求导向原则企业经营中的关键业务和关键流程,往往对实现经营和战略目标意义重大。信息化规划必须正确识别这些关键业务和关键流程,正确识别企业战略对这些业务和流程的信息化需求,并从满足战略需求着眼,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三是立足现实原则信息化不是简单的电子化,硬件加软件的模式不能化腐朽为神奇。信息化需要与企业的具体情况相结合,需要与企业的具体发展阶段相结合,需要与企业的管理实际相结合。企业的信息化规划必须立足企业的

49、现实,不要盲目贪大求洋,更不能搞“大跃进”,该有的基础必须有,该做的变革必须做,否则只能是空中楼阁,中看不中用。四是适度超前原则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一蹴而就和一劳永逸的信息化是不现实的。A集团的信息化规划必须考虑企业管理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考虑企业发展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变化和调整,适度超前,保证信息系统在一定发展阶段内的先进性和可扩展性,以减少系统调整的各种成本。基于上述理论,A集团信息化规划必须立足企业发展实际和长期需要,坚持总体规划和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协调一致的原则,充分考虑全集团各业务流程尤其是关键业务流程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正确规划企业所需要的应用系统,兼顾系统的可扩展性

50、和对现有资源的保护利用,从系统战略、系统流程、系统数据、系统功能等方面着手,确定企业信息化的总体框架。142.3.4 企业信息化规划的步骤和内容对于如何开展企业信息化规划,信息化规划涉及哪些内容,学者和实施者各有各的看法。其中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鲍曼(B.J.Bowman)和戴维斯(G.B.Davis)等人提出的管理信息系统规划模型,对企业开展信息化规划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该模型把企业信息化规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战略规划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识别和确认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分析企业现状和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并据此确定企业信息化的战略目标。第二阶段为需求分析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

51、工作是分析和确定企业关键业务的信息化需求,并据此确定企业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方案,安排项目开发计划。第三阶段为资源分配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确定系统建设的资源分配计划,包括软件、硬件、人力、资金、设备等。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把企业信息化规划大致分为战略层面的规划和战术层面的规划两个环节。战略层面的规划是指通过对企业所处内外部环境的分析,明确组织使命、愿景和发展战略,并确立组织信息化战略和目标的过程。战术层面的规划是在战略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具体实施方案。它又可以分为三个环节。评估企业战略和目标设定规划使命评估环境确定信息化战略目标评估组织信息需求确定主要开发计划确定资源分配计划 战略规划

52、需求分析 资源分配图1 管理信息系统规划模型 企业愿景,使命,战略 信息化愿景和使命战略层次 信息化指导原则 信息化目标 信息化战略战术层次 信息化架构信息技术标准图2 管理信息化规划层次示意图首先是通过建立组织业务及管理变革策略、识别组织关键成功因素、分析关键性能指标等工作最终确定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其次是在信息化需求的基础上,建立总体信息框架,包括能够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企业业务应用架构,能够支持企业业务应用架构并符合企业信息技术发展潮流的技术架构,能够满足应用和技术架构要求的网络架构,能够管理、维护和应用以上基础架构的组织架构,并最终形成企业的信息技术标准。最后要评估企业在规划期内的信息技术

53、投资规模、投资效益、实施风险,确定实施计划。在对A集团进行信息化规划的过程中,基本参照上述模型和实施步骤,利用企业系统规划法、战略集合转移法、战略系统规划法等研究方法,识别了集团的发展战略、系统目标、企业过程和数据,并认真分析了企业的主要职能和业务流程,明确了信息化规划的方向、指导思想和具体实施方案。3 企业发展战略分析3.1 企业基本情况A集团是集勘察设计、施工安装、房地产开发、工业制造、科研咨询、工程监理、资本经营、金融信托、资源开发和外经外贸于一体的多功能、特大型企业集团,属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总部位于北京。全公司现有31家成员企业,员工28.4万人,队伍遍布除台湾省外的全国各省

54、、直辖市和自治区的1000多个县市,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广泛的市场和业务关系。2006年,A集团企业营业额跃居亚洲建筑企业首位;以第441位的排名进入“世界企业500强”,以第476位的排名进入了 “世界品牌500强”;在ENR评选的 “全球最大承包商”中名列第4位,在“225家最大国际承包商”中名列第67位;在ENR“中国承包商和工程设计企业双60强”排名中位居榜首;在“中国企业500强”中综合排名第16位;在“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名列第7位,品牌价值518.76亿元人民币。2005年,全公司营业额和新签合同额分别达到1264亿元和2055亿元,营业收入在中央企业中排名第9位。

55、3.2 企业发展愿景A集团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的主营范围是:土木工程建筑和线路、管道、设备安装的总承包;上述项目勘测、设计、施工、建设监理、技术咨询、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的分项承包;土木工程专用机械设备、器材、构件、车辆和钢梁、钢结构、建筑材料的研制、生产、维修、销售;在新建铁路正式验收交付运营前的临时客、货运输业务及相关服务;承包本行业的国外工程,境内外资工程;对外派遣本行业的各类工程、生产劳务人员;房地产开发、经营;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等。根据企业发展需要,A集团加快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在发展愿景方面正致力于构建三大板块业务:(1)建筑业纵向一体化。以交通基础设施

56、建设及环境保护设施建设项目为基础,在国内建筑业形成较为完善的投资、融资、保险、咨询、科研、设计、施工、制造、安装、运营、维护等纵向一体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协同效应,全方位确立集团在中国建筑业的龙头地位。(2)国际业务集团化。以工程承包为基础,以相关产业为切入点,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开展政府间合作项目、总承包项目、代建项目、援外成套项目,逐步形成投融资、工程承包、出口贸易一体化的海外经营体系。整合全公司外经资源,打造统一的国际品牌,通过品牌经营、战略联盟、合作经营,快速提升和加强集团国际竞争优势,不断拓宽国际工程承包、海外资源开发利用和出口加工贸易等领域市场空间,逐步实现企业战略

57、全球化,企业经营国际化。(3)主营业务相关多元化。抓住国家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机遇,着力拓展房地产经营业务,并通过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进一步带动建筑施工、装饰装修、新型建材等建筑业中游产业;发展以物业管理、市政设施管理、运营和维护等建筑业下游相关产业,与国内建筑业纵向一体化战略形成合力。围绕主营业务,进一步扩大道岔、钢结构等工业产品优势,在资本运作、金融保险、资源开发等领域上游产业中取得优势、拓展盈利空间。3.3 企业竞争力分析3.3.1 竞争优势一是行业地位领先。2005年全集团完成企业营业额1264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在中央企业中排名第9位,在亚洲建筑企业中排名第一,在全球建筑企业中排名第

58、四。营业额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建筑业第一。2006年,以第441位的排名进入“世界企业500强”,以第476位的排名进入了 “世界品牌500强”;在ENR评选的 “全球最大承包商”中名列第4位,在“225家最大国际承包商”中名列第67位;在ENR“中国承包商和工程设计企业双60强”排名中位居榜首;在“中国企业500强”中综合排名第16位。这表明CREC已经确立了比较牢固的中国建筑业龙头企业地位,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骨干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是企业实力强大。在资本结构上,现有总资产1014亿元人民币,净资产145亿元人民币。在技术装备上,拥有并掌握TBM、盾构、架(造)桥机、铺

59、轨机及其他先进施工机具和设备4万余台(套),总功率233万千瓦。A集团在客运专线(高速铁路)修建技术、大(特大)型桥梁设计施工技术、长(特长)大隧道施工技术、钢梁结构制造技术、道岔设计制造技术、软土路基处理技术、电气化铁路(地铁、城市轨道交通)设计施工技术、无缝线路铺设技术、磁悬浮铁路设计及功能件制造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人力资源上,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6378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家勘察设计大师7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7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62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96人;A集团拥有自己的专家委员会,下设桥梁、隧道及地下工程、线路站场、地质路基

60、、电务电化、工业及工程机械、房屋建筑等10个专家小组,部分小组的专业技术水平在国内享有较高的学术知名度; 先后有3名博士后进入CREC博士后工作站工作。在技术创新上,A集团拥有比较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资金保障、成果转化、科技激励机制,近年来紧紧依托“大科技”格局,积极推进“四大”技术创新战略,围绕集团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十大领域和八大重点课题开展科技攻关,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900吨起运梁和架桥机及长钢轨铺设机的研制,为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做好了技术储备;无碴轨道双块、板式结构技术标准的制定、主要施工装备的研制与配套,其综合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初步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式无碴轨道技术。迄

61、今为止,共获国家级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72项,省部级优秀勘察设计奖542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和发明创造奖58项(其中特等奖4项,一等奖8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37项,有效专利123项,编制国家级工法60项,省部级工法291项。三是专业配套齐全。A集团作为以建筑业为第一主营业务的特大型企业集团,专业涵盖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含地铁和轻轨)、工业与民用建筑、机场、港湾航道、水利电力及通信信号等几乎全部交通、土木和房屋建筑工程领域,具备110余项特级和一级施工总承包资质和专业资质,建筑业资质覆盖面广。A集团在长大隧道、深水大跨重载桥梁、高速铁路、电气化铁路以及城市地铁暗挖和盾构等设计与施工综合配

62、套技术等领域居于“国家队”地位。四是产业链条完整。A集团作为集勘察设计、科研咨询、施工安装、工业制造、工程监理、资本运营和外经外贸于一体的多功能、特大型企业集团,提供项目投资、融资、咨询、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一体化的全方位服务。近年来,A集团积极打造上中下游一体化的建筑业产业链,采用特许经营、项目融资和工程总承包、工程项目委托管理等方式组织建设了大量项目,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最大幅度地获取利润,打破了单一产品经营,形成了立体化、多元化的经营格局。五是社会贡献突出。A集团成立50多年来,承担了大量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任务,从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起,共新建、改建、扩建铁路干线55000多公里,大型桥梁3300公里;隧道3600公里;电气化铁路22000公里,分别占全国总里程的64%、60%、62%和90%;修建城市轨道交通近300公里;修建高速公路及高等级公路4000公里;工业与民用建筑6400万平米(其中高层建筑1500万平米)。同时还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