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胞胎婴儿手推车的创新设计

上传人:ly****51 文档编号:78459932 上传时间:2022-04-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双胞胎婴儿手推车的创新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双胞胎婴儿手推车的创新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双胞胎婴儿手推车的创新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双胞胎婴儿手推车的创新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胞胎婴儿手推车的创新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双胞胎婴儿手推车的创新设计1.概述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每年我国的新生儿达2000多万,而双胞胎的比例约为2,并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可见在中国婴幼儿也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但是双胞胎婴儿的产品却相对较少,如果设计研究出适合双胞胎婴儿的创新性产品,将会有一个巨大的市场。一方面婴儿车作为婴儿外出时的代步工具,减轻了家长的劳动力,是家长带婴儿出行的好帮手;另一方面,目前婴儿车在功能和性能上的开展并不完善,双胞胎婴儿车的开展更是滞后,家长带双胞胎出行显得更加困难,因此设计研究创新型双胞胎婴儿车显得十分有必要。2双胞胎婴儿手推车的设计21设计目标分析借助网络渠道和深入婴儿车市场实地

2、考察,了解到目前婴儿车市场主要以“单人婴儿手推车为主,“双胞胎婴儿手推车的市场还很小,并且现有的婴儿手推车存在着构造简单、尺寸过大、不利于母婴交流、座位固定不能切换等问题,消费者也对解决此类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或要求,基于上述原因,特制订了新型双胞胎婴儿车主要设计目标如下:1实现双胞胎婴儿车座位可灵活切换的功能,即双胞胎婴儿车“前后座式和“并排座式的切换。2实现婴儿车推杆前后可调节功能,到达推车者可面对婴儿车和推车者亦可在婴儿后部推车的目的。3实现可折叠、易拆装功能。4实现后轮可锁定刹车功能。5更加注重人性化地设计,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的要求。22平安与功能设计分析221平安设计要求平安要求是进

3、展任何机械设计的首要考虑的问题。对于婴幼儿的相关产品设计更是要严格执行平安标准。中华人民XX国国家标准儿童推车平安要求144200是国家强制执行的标准,也是从事婴儿车设计研究的根本准那么,该国家标准明确的规定了其适用X围供一名或多名儿童乘坐的儿童轮式推车的平安要求和测试方法。本设计应严格贯彻该标准的平安要求,成品制造出来后应严格执行其平安测试的方法,确保平安的前提下实现婴儿车的相应功能。222功能设计分析随着社会的开展、技术的进步、产品的更新、生活节奏的加快等一系列的社会与物质的因素,使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加注重产品在“方便、“舒适、“可靠、“价值、“平安和“效率等方面的评价,也就是在

4、产品设计中常提到的人性化设计问题。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要求设计产品与婴幼儿的人体尺寸、形状及用力舒适性相配合,强调平安、方便、容易拆装,更加注重婴儿与婴儿、母亲与婴儿的交流,以及产品与环境的和谐相处等。而本创新双胞胎婴儿车设计目标的提出正是基于以上因素的考虑:1实现双胞胎婴儿车“前后座式和“并排座式的切换功能,正是考虑到仅有“前后座式时婴儿与婴儿之间交流不易;而当仅有“并排座式时横向尺寸过大,不易通过狭窄通道,例如家居生活时婴儿车横向尺寸过大通过不了房门,外出时又不易通过电梯门同时占据大量空间。而当双胞胎婴儿车“前后座式和“并排座式可灵活切换时,就可兼顾婴儿间交流和通过狭窄通道,同时给婴儿更广

5、阔的视角;2实现婴儿车推杆前后可调节功能,考虑到的就是母婴交流的问题,当推杆调节至母亲面对婴儿推车时,母亲与婴儿可面对面交流,有助于促进母亲与婴儿间感情的培养,同时也为推车者提供了不同的推车方位;3实现可折叠、易拆装功能,当前家居环境紧凑,而双胞胎婴儿车却较大、使用周期又较短,折叠压缩后的双胞胎婴儿车尺寸较小,大大减小了占用室内空间;另外随着家用汽车的普及,折叠压缩后的双胞胎婴儿车可轻松放入汽车后备箱;4实现后轮可锁定刹车功能,是出于对双胞胎婴儿根本的平安保障。23构造设计231双胞胎婴儿车车身设计车身的设计要考虑结合实现折叠功能的要求和婴儿人体构造尺寸来进展。其主要尺寸见表1。展开状态的尺寸

6、是车整体的最大尺寸。收拢状态的尺寸设计考虑到折叠时:在宽度方向上,原先展开状态倾斜的推杆、车靠背、前部支架等构造平放,宽度增加;在高度方向上,由于收拢后两“单车相叠,高度减小;在长度方向上,两车相叠后距离减小。为实现折叠功能,车身前部支架分为两局部如图1、2,两局部通过接头连接。双胞胎婴儿车单车折叠时,车身前部支架的下局部绕接头处的铰链向后旋转,车身前部支架的上局部绕接头处的铰链向前旋转,同时车身后部支架也随着车身前部支架的双局部向前旋转,这样婴儿车即可实现单车折叠如图3。双车折叠时取下底部转换构造下文详述,两单车分别折叠后,再将两单车堆叠,用挂钩锁定,即可到达很好的折叠效果如图4。232双胞

7、胎婴儿车底部转换装置的设计底部转换构造采用“可绕轴旋转的伸缩杆如图3。在“前后座式如图1与“并排座式如图2的切换过程中,两个单个的小车相对距离会发生变换伸缩杆的伸长和缩短可以满足两小车相对距离的变化。例如在从“并排座式向“前后座式切换过程中,两车的前轮距离会经历变长、变短两个过程,如果两前轮的连杆无法伸缩时,那么两小车的尺寸会受到限制,切换后起不到将两小车“收拢为一个小车的作用,采用可伸缩的连杆后,两车的距离可由伸缩杆调整,可到达将小车“别离和“收拢的目的。伸缩杆构造为“套筒式如图5,大圆筒与小圆柱的配合为间隙配合,当伸缩杆到达极限位置时采用小钢球与小圆孔卡死定位,保证两车前轮的距离一定的同时

8、保持婴儿车的整体性。另外大圆筒和小圆柱两端分别与旋转头螺纹配合如图,这样伸缩杆从前车轮上拆下,双胞胎婴儿车可拆卸成两个单独的婴儿车。另外在“切换的过程中,伸缩杆会与其中一个后轮干预,故后轮需要设计出翻起机构如图,在伸缩杆移至后轮处时,后轮翻起防止与伸缩杆发生干预现象。运用卡扣构造如图,实现可翻折的后轮下部与后轮杆车体的严密结合,而且,这种卡扣构造使用起来灵活方便,操作方面不需要太大的技巧性。尽管运用了如上所述的卡扣件,但是车后杆可别离的上下局部截面强度仍然不够,这时配合对中隼如图使用可增加了折叠后的结合处的抗剪切强度,进一步提高了整体性,稳定性,同时起到了对中的作用。当车后杆上下局部结合时,下

9、局部的十字凸起局部上局部的十字凹槽局部铆合;当车后杆上下局部别离时,下局部的十字凸起局部上局部的十字凹槽局部分开。233双胞胎婴儿手推车并排座式的连接构造设计由于双胞胎婴儿车整体是由两个单独的婴儿车,从平安角度和使用性能方面需要考虑“两个小车的稳定性和整体性。当双胞胎婴儿车处于并排座状态时,上述伸缩杆构造可到达连接两车体前部的目的,但是车体后部没有连接构造,车体的整体性较差,运动过程中极不稳定。所以在车体的后部需要设计连接两单车的构造。如图所示,车身后部支架设计了卡扣机构,当两单车处于并排座式时,处于相对位置的卡扣构造翻起并由车身后部的插槽固定。为了提高卡扣构造的对中性,在卡扣构造上也设计了对

10、中隼构造如图。当两单车合拢时如图,对中隼起作用,卡扣构造卡紧,整个车体后部连为一个整体。这样两个单车通过后部的连接构造和前部的伸缩杆构造固定为一个整体,使得双胞胎婴儿车车体具有更好的整体性和运动整体性。234双胞胎婴儿车座椅的设计座椅作为一个独立的部件,可从车身主体灵活拆卸,与车身主体的采用连接接头与螺钉的连接。座椅靠背采用可调节角度的设计,平躺时靠背与座板角度呈10度标准为150度10度,靠背长度定为40厘米标准为不应少于3厘米,座板长度22厘米,单个座舱内宽35厘米,踏板长度20厘米,踏板与座板角度可进展调节。235推杆和后轮刹车装置的设计实现婴儿车推杆前后可调节功能,就是要做到推杆应绕车

11、身固定位置可旋转,推杆与车身的固定也是采用塑料卡扣件。当推杆前置时,推车者可从面向婴儿方向推车,观察婴儿的活动状况,更好的与婴儿进展交流如图1、2。后轮锁定刹车装置,由于婴儿手推车受力一般不大,刹车装置直接采用棘轮卡死装置,即可起到很好的制动效果。24材料选取由于铝合金有密度小、质地轻、强度大、可塑性好的优点,车身的骨架构造均采用铝合金内芯,可在保证满足双胞胎婴儿车重量轻的条件下,满足足够好的力学性能。车轮胎采用耐磨的橡胶,车轮其他部位和铝合金外包部位采用无毒塑料,座椅坐垫、靠背、遮阳篷、扶手和脚踏板等外包处采用抗拉强度好和耐磨性能好的帆布材料。3总结创新双胞胎婴儿手推车的设计研究,从满足双胞胎婴儿平安、交流无障碍出行角度出发,结合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利用根本的机械设计原理,完成创新设计,对现有的单一功能的双胞胎婴儿车的设计进展了改良。. v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