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规模经济和网络经济效益的自然垄断理论创新——辅以中国自然垄断产业的经验检验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78427966 上传时间:2022-04-2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5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基于规模经济和网络经济效益的自然垄断理论创新——辅以中国自然垄断产业的经验检验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基于规模经济和网络经济效益的自然垄断理论创新——辅以中国自然垄断产业的经验检验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基于规模经济和网络经济效益的自然垄断理论创新——辅以中国自然垄断产业的经验检验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基于规模经济和网络经济效益的自然垄断理论创新——辅以中国自然垄断产业的经验检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规模经济和网络经济效益的自然垄断理论创新——辅以中国自然垄断产业的经验检验(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基于规模经济和网络经济效益的自然垄断理论创新辅以中国自然垄断产业的经验检验管理世界(月刊)基于规模经济和网络经济效益的自然垄断理论创新辅以中国自然垄断产业的经验检验口李怀2004年第4期摘要:本文基于当代自然垄断产业的变化和当代自然垄断理论的缺陷这一背景,通过网络经济与非网络经济的比较,引进网络经济效益概念,并将规模经济和网络经济效益概念做了程度上的划分.在此基础上,本文不仅设定了一个理论模型所应具备的前提假设条件,而且还依据美国经济学家鲍默尔等人在探讨自然垄断理论时所使用的形式逻辑表述方法,讨论了以规模经济和网络经济效益为基点的自然垄断理论创新.最后,通过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的典型分析,进一步对

2、该理论进行了经验检验.关键词:结构效应规模经济网络经济效益自然垄断迄今为止,所有的经济学文献和教科书几乎都把自然垄断的根源归结为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或成本次可加性(也称成本弱增性或成本劣加性).然而,随着自然垄断产业的进化和发展,特别是当代西方发达国家自然垄断领域改革的深化放松管制和引进竞争,导致传统的自然垄断产业一分为二:可以引进竞争的部分和不能引进竞争的部分.从此,当代自然垄断理论陷入一种尴尬:在同样存在着规模经济的情况下,为什么有的自然垄断产业可以引进竞争,而有的自然垄断产业就不能引进竞争;可以引进竞争的自然垄断产业为什么必须实行产业准人管制,而不能像一般竞争领域一样展开自由竞争.这些问题

3、一直在困扰着我们.其次,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存在一个共同失误:在给定的自然垄断理论模型中,他们仅仅论证了垄断可能带来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成本次可加性,并由此推导出自然垄断的结论来,完全没有分析在该模型中如果引进竞争可能带来的效率,更没有对竞争所带来的成本节约与垄断所带来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以及成本次可加性导致的成本节约之间的大小进行分析和比较,武断地认定垄断优于竞争.这就难免使人产生怀疑.也就是说,在以往经济学家所设定的模型中,缺少了垄断和竞争二者可能带来的效率大小的比较这一重要分析环节.没有比较就得出孰优孰劣的结论来,这显然不符合科学原则,最起码也是不够慎重的.再者,对于自然垄断的成因来说

4、,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成本次可加性这3个概念所覆盖的范围过于宽泛.因为它们不仅存在于自然垄断领域,而且还存在于竞争领域里,特别是它们在竞争领域里往往有着更为出色的表现.反之,它们对于当代自然垄断的根本特性网络经济效应,却缺乏恰当的描述和本质的刻画.因此,按照现有的分析框架和逻辑,那些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成本次可加性表现出色的竞争领域,也应当成为自然垄断产业.显然,这与我们的经验不符.本文得到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垄断行业规制体制改革的实证研究的资助,批号02JAZD790013,特此致谢.一6l一基于规模经济和网络经济效益的自然垄断理论创新中国产业发展论坛时代变了,自然垄断产

5、业变了,自然垄断理论也须变化.随着自然垄断产业的进化和发展,当代自然垄断已经收敛到仅具有网络特征的产业上来了.对此,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成本次可加性概念由于缺乏对自然垄断本质特性的刻画,已经不能有效说明自然垄断产业的成因了,这就需要有一个更为严格的能够刻画网络经济特性的新概念作为替代,以此重构自然垄断理论的逻辑框架.一,网络经济与其说传统经济充满了竞争,倒不如说它更具有相对稳定性:一个产业往往由几个寡头主宰着市场,而且常常维持多年不变;市场份额的增加和减少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大起大落的情况很少;企业经理人员的聘用也比较稳定,甚至一些国家具有终身制的传统.相比之下,信息产业更具有风险,充满了不确

6、定性.在技术创新如此频繁的情况下,一切都是暂时的,大家都知道,今天领先技术的命运最有可能被更先进的技术迅速取代;今日的垄断者,也许明天就会被淘汰出局.决定二者变化差异的奥秘是什么?美国经济学家卡尔?夏皮罗和哈尔?瓦里安(2000,第152164页)认为,旧经济和新经济的主要区别在于,旧的工业经济是由规模经济驱动的,而新经济的驱动力量是网络经济.那么,为什么网络经济会有如此巨大的驱动力量呢?它甚至可以在放松管制,引进竞争的自然垄断产业改革的今天,居然使那些网络经济部分的自然垄断特性不变!究竟什么是网络经济?要弄清网络经济的含义,就必须先弄清楚网络是什么.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来看,网络一般是指由多个节

7、点和连接构成的网状系统(罗仲伟,2000,第55页),节点和连接是构成网络系统的最基本要素.节点是指用户,电站,网站,车站等通过网络连接和传递的主体和客体.对于单向传递型网络来说,传递主体和传递的接收客体都是稳定不变的,不可缺少的,如广播电视台与接收媒体和观众.但是,对于相互交易型网络来说,主体和客体的身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同时兼有的,因为每一个节点既要发射,传递也要接收.连接,一62一分有形的和无形的两种.有形的连接是指输水管道,煤气管道,电线,路轨等看得见,摸得着的连接中介物,无形的连接是指媒体之间看不见,摸不着的联系中介,如通讯微波等.从网络输送的内容来看,网络可划分为信息网和物理网

8、.信息网络所输送的是信息资源,如通讯网等.由于信息的计量单位叫比特,因而信息网也经常被叫做比特网.而物理网络所输送的是水,电,气等物质性资源,所以才称之物理网,如自来水管网,电网,煤气管网等.现在,人们有时还将物理网络叫做传统网络,以示和比特网络区分开来,突现比特网络的现代意义.节点和连接的质量与数量是决定网络效应或功能大小的基础.根据梅特卡夫法则(MetcalfeLaw),节点的数量越多,网络的价值就越大,功能自然也就越强.节点的质量也同样重要,如良好的信息发射装置可以有效地保证信息接收的效率和准确性.在智能型网络中,连接好比是身体中的神经,通过中枢下达的指令经神经系统传递给各个节点,在反馈

9、调节机制的作用下使整个系统达到最优目标.如果连接的数量较多,就可以增加连接的密集程度,从而提高连接的效率;如果连接的质量好,就可以提高网络传递的效率和质量.总之,节点和连接是决定网络效应和功能的基本要素.系统的功能不仅取决于要素,而且更重要的在于结构如何.节点和连接组合成各种形式的网络结构,如网状,环状,单向,双向的网络结构.不同的结构具有不同的网络效应或功能.一般来说,在同类网络中,节点越多,连接密集程度越高,结构越复杂,网络的效应或功能也就越强.反之亦然.即网状的要比环形的,双向的要比单向的网络结构具有更高的网络效应或功能.网络的这种结构效应是我们理解网络经济全部问题的核心和关键.正是在数

10、量和结构的相互作用下,网络经济才可能比非网络经济具有更高的效率.弄清了网络的特点,我们再接着继续讨论网络经济概念.现在人们在两种含义上使用网络经济概念.一是为了和非网络型经济相区别,把凡是具有网络特征的经济形态通通称作网络经济或网络产业.显然,这里的网络经济指的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或产业.一般来说,它应包括两种经济形式.第一,传统的物质型网络(即物理网络)经济,如输水管网,输电网,铁路路轨等基础设施网络经济.第二,信息型网络经济(Interneteconomy).它是指基于信息网络的经济活动.主要由4个方面构成,包括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互联网的应用,互联网的中介服务,互联网商务等信息网络经济形式

11、,同时也包括网络企业,网络市场以及居民的网络投资,网络消费等微观经济活动.网络经济和信息经济,数字经济,知识经济,新经济都是相类同的概念,虽然观察问题角度不同,但基本上指的都是同一个客体(乌家培,2002,第9193页).二是为了和规模经济相区别,把网络经济理解成与规模经济含义类似的一种经济特性.严格地说,从经济效应的角度上看,在词汇的选择上,与规模经济相对应的词应当是网络经济效益,如果我们把规模经济所对应的词理解成网络经济的话,就会和上述所使用的网络经济概念的涵义相混淆.有鉴于此,本文在第一种含义上使用了网络经济概念,以示和非网络型的经济形态或产业相区别;在第二种含义上使用了网络经济效益这一

12、概念,以便同规模经济一词的基本含义遥相呼应,相对而立.由此说来,规模经济和网络经济效益这二个概念都是对某种经济效应在不同程度上的刻画,反映了它们所具有的经济效应的程度.但是,笔者以为,作为界定某种经济效应的概念,规模经济一词过于简化,不太周延.严格地说,应当使用规模经济效益这一概念作为替代,这样就比较符合中国语言的习惯,只是人们既然已经都习惯于规模经济这一概念了,也就只好顺其自然,遵从人们的习惯罢了.二,网络经济效益及其与规模经济的比较随着传统自然垄断产业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人们越来越对建立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成本次可加性基础上的自然垄断理论产生怀疑,甚至有人认为自然垄断被打破了,自然垄断消失

13、了.然而,来自现实生活的观察表明,传统的自然垄断管理世界(月刊)2004年第4期产业虽然有一些业务(如电力产业中的发电业务)可以引入竞争机制,也可以把一部分业务(如电信产业中的增值业务)划入竞争领域,但是,不宜甚至无法引进竞争机制的部分仍然存在.如上所述,某些具有网络特征的自然垄断产业一如既往,根本就没有引进竞争机制.那么,这里的原因是什么呢?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呢?是否像某些人说的那样,这完全是由行政垄断造成的呢?根据西方发达国家自然垄断产业改革成功的经验,问题远非如此简单,因为行政垄断完全可以打破,但是,经济现象本身所深藏着的某种规律性的东西却是我们无法消除的.也许我们现在还没有意识到:某些网

14、络化产业的背后可能确实存在着某种天然适宜垄断的特性.现在的问题是,这种特性究竟是什么,需要我们做出回答.1997年我国就有一批学者论证得出电信业的自然垄断性质已经不复存在的结论.理由是技术进步降低了竞争者进入的门槛,其次是传统产业规模已经大到成本曲线开始上升的阶段,继续扩张就会导致效率下降.不久,我国又一批学者发现,网络经济的经济规模与企业效率的平衡点出现无边界现象.这就意味着网络经济效益极强的网络可以大到整个城市一个网络,全国一个网络,乃至全世界一个网络.由此可见,网络经济所特有的经济效应不是减少了,而是大大增强了.本文以为,网络经济这种特有的适于垄断生存的效应就是对网络经济效益的最好刻画.

15、具体来说,网络经济效益表现为:1.从成本的角度看,网络经济效益表现为极高的固定成本和较低的边际成本二者所形成的平均成本曲线异常陡峭,表明网络经济的平均成本曲线下降急剧并在一定区间内永远下降具有网络特征的产业往往是世界上同类产业中固定成本最高的产业.以单向传递型物理网络为例.城市自来水管网不仅铺设成本一直很高,而且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的紧缺,许多城市不得不从更远的地方引水入市,这就更增大了固定成本的支出.近年来,辽宁省大连市就搞了引碧(流河水)入连和引英(那河水)入连等多项引水工程,仅资金投入就达50多亿元.双向交易型网络一63基于规模经济和网络经济效益的自然垄断理论创新中国产业发展论坛的造价就更是

16、惊人!以信息网络为例,不用说计算机网络的造价如何,仅建造一个生产0.07微米晶体管超级芯片的硅片厂就可能要花费100亿美元,且投资风险很大.目前,我国建设一条长途通信干线工程,每公里约需投入资金l0万20万元.铁路每公里需投资1000万元,高速公路每公里需投资3000万元,地铁每公里约需投资5亿元.无论是物理网络还是信息网络,随着一个网络节点的增多,连接会更加密集,从而所需要投入的初始成本就会更高.为了深入研究,现在我们假设一个企业的固定成本为FC,平均可变成本为AVC,平均固定成本为AFC,产量为q,总成本为TC,平均成本为AC,那么,企业的总成本和平均成本函数可分别表示为:TC:FC+AV

17、CXqAC:AVC+AFC或FC/q显然,随着产量q的增加,平均成本在一定范围内会出现下降趋势,即生产规模越大,单位产品所分担的固定成本就越少.假定平均可变成本不变,产量的增加会使平均成本越来越接近边际成本(这时的边际成本几乎等于或接近平均可变成本).当固定成本较小时,平均成本就会接近边际成本,因而在产量增加时平均成本下降的速度就较慢,平均成本曲线平缓,下降幅度较小;当固定成本较大时,平均成本下降的速度就会较快,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就会非常陡峭.可见,按此分析模型(图1),固定成本投入越大的企业及其所处于的产业,与规模的关联程度就越大,规模效应就越强.反之亦然.这样,由巨大的投入成本(主要是固定

18、成本)和产量之间构成的平均成本曲线就会非常陡峭.异常陡峭的成本曲线表明了成本下降速度的急剧性,从而证明了网络经济所特有的规模化技术特征.边际成本也对规模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以物质资源为主的非网络产业里,增加产量通常是靠增加资本和劳动等项投入来推动的,即增加可变成本.随着可变成本的增加,最终导致边际收益递减,如图2所64示.而在网络经济中,信息产品一旦被生产出来,由于复制成本很低,且可重复使用,因此可变成本或边际成本低到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平均成本则总是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下降的速度由快转慢,越来越小,如图3所示.这说明,在边际成本小到接近于零的产业里,即使固定成本不太大,其规模效应也是非常

19、明显的.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信息网络产业里,其中以软件业最为典型.即使对传统物理网络产业来说,一旦网络建成,其传输(水,电,气)的边际成本也会很低,即多输送一个单位也不会增加多少成本.既然边际成本如此之低,那么规模越大,效益当然就会越好.从而表明边际成本越低的产业,与规模的关联程度也就会越高.在由价格(成本)和产量构成的图形中(见图4),由于仅具有规模经济的非网络经济产品的固定成本投入要低于具有网络经济效益的产品的固定成本投入,所以,二者不仅在所处于的价位上相差较大(成本曲线的位置高低不同),而且在沉没成本和产业进入壁垒等方面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因而上述分析所得出的结论是:固定成本投入越大,网络经

20、济效益就越强.同时,具有网络经济效益的产品的边际成本也相对低于具有规模经济的产品.由于它们在边际成本上存在着差异,当产量达到一定程度后,网产量图3网络经济的可变成本与规模Q图2非网络产业的可变成本与规模产量图4网络经济与规模经济的成本比较络经济产品的最低相对成本肯定要低于规模经济产品的最低相对成本,这从图4就可以观察到.在该图中,网络经济的平均成本曲线不仅在位置上高于规模经济的平均成本曲线,而且在曲线下降的幅度上也大于规模经济,同时网络经济的平均成本曲线下降后的最低位置也低于规模经济,因而网络经济产品的最低成本也相对低于规模经济.上述分析的结果也给出了类似的结论:边际成本越接近于零,网络经济效

21、益就越强.如果从企业总成本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就必须把上述从固定成本和边际成本角度分别得出的个别结论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结论.鉴于固定成本越大和边际成本越小这两个走向截然相反的结论构成了网络经济效益赖以存在的必要条件,因而从这两个结论中所推出的这个新结论可以称之为成本反差强度定律.即网络经济效益的大小取决于固定成本和边际成本量的大小,固定成本越大,边际成本越小,网络经济效益就越高.反之亦然.根据这一定律和图4的观察,可以认为,就成本下降状况而言,如果说规模经济可用线性来表示的话,那么网络经济效益就更具有指数化特征.在产量相同的情况下,网络经济的平均成本曲线就自然比仅具有规模经济的非网络产业的平

22、均成本曲线的形状更为陡峭,从而说明具有网络经济效益的产品成本的下降速度要快于具有规模经济的产品,其下降的幅度也必然大于具有规模经济的产品.既然固定成本越高,边际成本越低,平均成本曲线越是陡峭地向右下方倾斜,网络经济效益就越高,那么,网络经济与规模的关联程度也就要大大超过仅具有规模经济的非网络经济.即网络经济效益越大,对规模程度的要求就越高,甚至可以高到独头垄断的程度全世界只有一个网络就足矣.反之,仅具有规模经济的产业对规模程度的选择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即规模并非要大到完全垄断的程度,以至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进竞争,如采取寡头垄断或垄断竞争等市场结构形式,只要竞争的效率高于垄断的效率即可.2.

23、从效益的角度看.网络的外部性和溢出效管理世界(月刊)2004年第4期应与规模之间呈现非线性的指数化变化特征一般来说,所谓外部性(Externalities),是指对他人造成的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但他人没有为此支付报酬或取得补偿.一般来说,当私人成本或收益不等于社会成本或收益时,外部性就产生了.外部性可分为正的外部性(也称外部经济)和负的外部性(也称外部不经济).外部性又可称为溢出效应,指的是企业或个人向其他人强加的收益或成本.本文出于论证的需要,将溢出效应概念与外部性概念分开,并对溢出效应概念进行重新界定.本文规定,溢出效应是指高于其支付的成本所对应的正常收益之外的额外收益,而不管这种额外收益是

24、由当事人还是其他人来获得,只要该收益超过人们正常的收益而又不必支付成本,那么,这种额外收益就叫溢出效应.对于仅有规模经济发生作用的产业来说,其溢出效应与规模(要素的增加)呈线性变化.而网络的溢出效应则随着规模的增大(节点和连接增多)和结构的演进而呈现出指数化增长趋势.这种网络溢出效应的指数化特点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许多人曾从不同的角度给予阐述.从这些阐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并归纳出网络溢出效应的这种指数化特点的具体表现形式:(1)传导机制放大说,正负反馈说和网络协同论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和刻画了网络的溢出效应.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斯隆管理学院(SloanSchoolofManag

25、ement)搞了一个被称为啤酒游戏的教学模拟.该系统用来模拟啤酒的批发一零售分配系统.在模拟游戏中,零售商是根据客户的定单向批发商订货,而批发商是根据零售商的定单向啤酒生产厂家订货,整个系统形成了一种链式的反应结构.教室里的同学被分成3个小组,分别扮演零售经理,批发经理和生产仓库经理的角色.教师要求每一个小组都必须以最优的方式来管理库存,准确地订货,保证销售,避免积压,以使利润最大化.但游戏的结果却常常事与愿违,完全出乎参与者的意料.原来所有的同学都以为自己做出了最聪明的决一6S一基于规模经济和网络经济效益的自然垄断理论创新中国产业发展论坛策,尽了最大的努力,岂不知得到的结果却是灾难性的,与利

26、润最大化相去甚远.一次游戏结果的失败可能是同学们缺乏经验,那么,多次游戏的结果又如何呢?事实胜于雄辩.虽然啤酒游戏进行了无数次,而且同学们也都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最终的结果却完全类似:过多的啤酒库存导致积压而无法卸货,使得系统发生了剧烈的动荡(乌家培等,2002,第49页).其实,系统发生动荡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决策者的智力因素,而是由于系统的链式反应结构.由于该系统缺乏完整的信息网络和有效的信息反馈调节机制,一个最初看似合理的信息一旦延迟,就有可能走向反面,并被传导机制加以放大,导致整个系统的动荡.由此看来,对于一个较大的社会网络系统来说,其内部都存在着一个能够放大链式反应的传导机制.整体大于部

27、分之和的道理就在于此.对于传统的非网络型的物质经济系统来说,其传导机制更具有线性特征,其放大效果受到线性规律的制约.在物资短缺的年代里,追求生产数量可能是正确的.但在生产过剩的今天,拼命生产也可能产出的不是福利而是祸害(杨培芳,2000,第ll6页).在传统的非网络型的物质经济系统中,要避免这种祸害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信息的不充分已经到了无法消除其不确定性的程度.只有在信息网络经济系统中,由于充分的信息足以消除不确定性或使这种不确定性降低到最低程度,生产和消费才能真正缩小差距,生产一流通一分配一消费的各个环节才不至于出现问题.原因就在于信息网络的奥秘,信息网络比机器更重要.计算机是机器,4台连

28、接在一起的计算机比4台独立运行的计算机也许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几千万台联网的计算机可能就比几千万台单独运作的计算机的功能大出几万倍(杨培芳,2000,第117页).实践证明,在一个网络系统里,信息的地位和作用越是占据主导优势,传导机制对于链式反应的放大功能就越强.对此,深谙此道的美国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先生在其所撰写的未来之路一书中,从正负反馈说的角度给出一种新的解释.盖茨认为,成一66一功和失败往往呈现正或负的螺旋发展趋势.在一个发展变化的市场上,只要创新出一种稍微优越于竞争对手的技术或方法,正反馈循环就会出现.如IBM公司吸收了英特尔公司的微处理器和微软公司的MS-DOS操作系统,在此基

29、础上推出了自己品牌的个人电脑后,一大批软件应用商紧接着推出了应用软件,不计其数的公司开始制造内置卡,这些卡扩展了个人电脑的硬件能力.这样,正反馈循环机制不仅为IBM公司创造了数十亿美元的财富,而且IBM公司推出的个人电脑及其他企业按照这一标准生产的兼容机也给微软公司带来了滚滚财源.此外,还有一种解释叫做网络协同论.一个系统的诸要素之间具有某种协同效应,这在工业时代就曾被多位经济学家谈到.可是,和当代信息网络所产生的协同效应相比,前者的结构效应不及后者.在信息网络里,随着计算机智能化时代的来临,无序的信息噪声将被剔除,信息逐步走向有序化,并不断衍生出新的信息,直接作为决策的依据.一个小小的技术创

30、新可能改变现存的市场状况,一条信息指令可能会使整个信息网络乃至全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可以从这种网络协同中获得极大的溢出效应和外部性.(2)规模与效率之间的变化呈现出非线性关系特征.工业时代流行的是建立在牛顿力学和机械决定论基础上的线性思维方式,它在经济学上证明了小的总是好的的经济理念.以美国为例.自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谢尔曼法以后,美国反托拉斯法律体系开始逐步完善起来.至此以后几乎在整个20世纪,反托拉斯法律的利剑一直在美国企业界的上空挥舞着.它先后肢解了美国标准石油公司,AT&T,美国烟草公司,美国铝业公司等多家大型企业.其反托拉斯行为的主要依据是保护竞争,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31、.在美国的影响下.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先后颁布了严格的反托拉斯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世界各国开始放松对垄断的限制,鼓励本国企业做大,参与国际竞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兼并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如美国两家最大的飞机制造公司的合并,美国在线公司以1660亿美元收购娱乐巨子时代华纳公司等等,都令一直笃信传统反托拉斯理念的人们口瞪目呆.许多经济学家也对反托拉斯法的执行情况和最终结果提出疑义,认为反托拉斯法的实施并没有推动竞争,反而抑制了竞争,其害处明显大于好处.信息时代把人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科学发现某些复杂的开放系统在外界变化(信息)达到一定阈值时,就会自发形成一种有序结构.这和牛

32、顿力学的机械决定论大相径庭,从而表明了有序化并不总是在力学规律的作用下被强制形成的,信息也可以使某些开放系统通过自组织方式达到自发有序的状态.因此,信息社会所信奉的是建立在非线性理论基础上的自组织化原则.按照这一思维方式,信息的输入可以通过网络的传导作用,使系统不断地以自组织的方式来达到优化和有序,从而改变与环境的非协调性.如果说建立在线性思维方式基础上的只能是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成本次可加性以及以此为依据的传统自然垄断理论的话,那么,按照非线性理论所理解的规模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就不再遵循传统的线性逻辑,而是表现为非线性的关系.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理解:首先,从技术的角度看,有反映信

33、息技术的功能与价格比的莫尔定律(MoreSLaw).该定律表明,计算机硅芯片的功能每18个月翻一番,而价格则以减半数的方式下降.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该定律已持续作用30多年,预计还会持续20年(乌家培,2000,第7页或DaleW.Jorgenson.2001,pp.3).从莫尔定律中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的进步(规模的体现)导致计算机硅芯片的功能增大和价格下降(均为效率的体现),二者的相关程度由此呈现出非线性变化的特征.技术上的甚至十分微小的变化,都有可能导致计算机功能的成倍增大和价格的连续下降.其次,从信息使用的角度上看,由于信息的复制成本很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信息一旦生产出来,就可以

34、在几乎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以任意的规模在生产中运用,从而导致收益递增.信管理世界(月刊)2004年第4期息和知识的累积及其广泛的利用,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整个社会经济来说,都会产生正的溢出效应,这一点早已为一些研究经济增长的经济学家所关注.信息和知识的获得确实需要成本,可是我们一旦掌握了这些信息和知识,就可以在几乎不增加成本或增加很少成本的情况下将其尽可能地运用到生产和社会的各个领域,所带来的效益和其投入规模相比,肯定具有某种非线性的增长特征,如按指数化方式增长.而在传统的非网络型物质经济中,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导致规模的扩大,随着规模的增大,边际收益必然逐步开始递减.其实,传统的非网络型物质经济和

35、当代信息经济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可以从英国着名经济学家马歇尔所讲的一段经典名言中领悟到:自然在生产上所起的作用表现出报酬递减的倾向,而人类所起的作用则表现出报酬递增的倾向(马歇尔,1964).本文认为,这里的人类肯定不是指一般劳动力意义上的人类,而是特指智慧和知识意义上的人类.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人类在不同的产业里所投入的智慧和知识是不同的,因而所带来的报酬和边际收益也会有所差异.人类最早进入的产业是农业.由于农业过去主要依靠自然条件,天时地利起着主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不需要很多知识也能从事农业生产.比较而言,人类智慧和知识的投入相对较少,因此边际收益和报酬在一定条件下出现递减就不足为奇.工业

36、所需要的人类智慧和知识就相对较多,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建立成为现代大工业的基础.因此边际收益和报酬的递增在投入达到相当程度后才会出现递减,不像农业投入出现报酬递减来得那样快.以信息作为主要资源的信息经济,特别是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信息产业以及人类智慧打造的信息网络,由于信息和网络所具有的天然特性,才使报酬递增或成本递减成为永恒.再者,从网络的角度看,有反映网络的价值与节点之间关系的梅特卡夫法则(MetcalfeLaw).该法则认为,网络的价值(效率的体现)等于网络节点(规模)的平方,即网络的节点在按照算术级增长的同时,网络的价值会以几何级数的方式增一67基于规模经济和网络经济效益的自然垄断理

37、论创新中国产业发展论坛长.这样,网络的效益随着网络用户数量的增加而呈现非线性的增长方式.我们以双向交易型网络为例进行讨论.在双向交易型网络中,各节点之间相互发生联系,每一个节点都有可能和其他节点发生交易关系,网络中心仅提供交易平台.该网络的价值是由每一个成员(节点)与其他成员(节点)发生的交易量决定的.假设一个新成员加入到一个已经拥有n个节点的网络,那么该网络就会有n+1个节点.这时,这个新成员既可以向n个其他成员进行交易(呼叫),同时他也可以接受其他成员的交易(呼叫),只要该网络拥有足可以容纳这些交易(呼叫)的能力(即各成员之间的交易不存在明显的拥挤或干扰成本),网络的价值就会呈几何级数增加

38、.其网络交易的价值可用公式表示为:V=k(N一N)其中,v为网络的价值;k为常数;N为节点数量;i大于或等于2.如果当N等于1时,网络的价值为零,因为只有一台传真机或一台电话,就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当节点数量足够大时,网络价值才开始呈非线性的几何级数增长.譬如网络的价值对单个成员来说是1元的话,假定i等于2,那么,拥有10个成员的网络价值大约为100元,拥有100个成员的网络价值可达到10000元.即网络成员的数量每增加10倍,网络系统的价值就增加100倍.如果i大于2的话,这种非线性的指数化增长特征就更为明显.总之,从上述3个角度所给出的结论可以最终形成一个综合性结论,:当构成信息网络的节点计

39、算机(核心部件)的发展在功能与价格上具有非线性特征时,当构成信息网络的传输主体信息运用的结果也同样反映出非线性的特征时,那么,由节点和连接构成的信息网络的规模和结构效应在逻辑上必然具有更强的非线性特征.众所周知,当代经济学的整个理论是建立在资源稀缺性这一基点上的.它既简单又明确地告诉我们:价值源于稀缺,价格和产量成负相关,即东西越多越不值钱.可是,这一源于工业时代的规则并非总能做到无往而不真.网络经济的规则恰恰与此相反:网络的价值与数量(节点和连一68一接)成正相关,东西越多价值反倒越大,而且具有非线性增长特征.即无论是物理网络还是信息网络,其规模越大,结构越复杂,它的单位价值和整体价值也就越

40、大.正是这一重大差异,强化了网络经济特性,使网络经济效益更具自己的特色,最终同规模经济概念严格区别开来.(3)技术创新频率(技术规模)与企业效益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建立在信息资源和信息网络技术基础上的新经济,是创新的经济,是以技术创新频率快而闻名的经济.在这里没有永远的赢家,仅有永恒的规则:要么创新,要么死亡.在信息产业高度竞争的环境里,企业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生存下来,否则创新一旦停滞,就会随时被淘汰出局.在美国硅谷,既有创新者辉煌的发家史,也有每天破产的企业记录.美国微软公司的成功,在于它所走过的每一步都同创新紧密相联.微软成功的秘密在于,一旦自己的产品成为市场的主流,就必须不断地使产品升级

41、换代,以便拴住消费者和控制市场份额.显然,其中的真正奥秘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只要保持不断地创新,赢利就会像潮水般的涌来.(4)网络结构与效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本文的研究认为,从结构的角度看,网络经济区别于其他经济形态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是网络经济所特有的结构网络结构.网络结构是由节点和连接组成的网状系统,节点和连接组合成各种形式的网络结构,如网状的,环状的,单向的,双向的网络结构.网络系统的功能和效率不仅取决于节点和连接的数量,更重要的是网络结构如何,不同的结构具有不同的网络效应或功能.一般来说,在同类网络中,节点越多,连接密集程度越高,结构越复杂,网络的效应或功能就越强.反之亦然.这就是说

42、,网状的要比环形的,双向的要比单向的网络具有更高的网络效应或功能.正是这种结构的差异,才导致网络经济具有更高的功能和效率.而在非网络经济中,规模经济在生产函数中是通过增加要素的等比例投入来取得的.在成本函数中,规模经济是通过产出的增长使平均成本下降的方式来获得.比较而言,网络经济效益不仅仅取决于节点和连接的数量,更为重要的是网络经济所特有的网络结构.由于网络结构所产生的效应是其他非网络物质结构所不具备的网络结构效益,而规模经济或规模效益则更多地体现为数量效益,因而网络经济效益是规模经济这一概念所无法概括的.所以,网络的结构效益才是我们理解网络经济和规模经济差异的奥秘所在.综合上述,规模经济和网

43、络经济效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产出的增长比例大于要素投入的增长比例,生产率提高了,平均成本下降了,它们同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平均成本曲线.从这个意义上,可以把网络经济效益理解成规模经济的一种特殊形式.二者的区别在于:规模经济和网络经济效益不仅其概念本身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而且两种经济形态所具有的功能和效率也存在很大差异.首先,规模经济和网络经济效益二者的来源不同.网络经济效益仅来自于网络经济,没有网络特征的经济是不会产生网络经济效益的.而规模经济则是一个仅仅和规模相联系的概念,凡是产出的增长比例大于投入的增长比例或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长而下降,都可以视

44、为规模经济的存在.因而规模经济概念要比网络经济效益概念更为宽泛.由此可以认为,规模经济存在于任何领域,只要满足这一条件.网络经济效益的产生显然不能仅从投入与产出或投入与平均成本之间的关系来衡量,而只能从网络经济所特有的网络结构的角度来理解.例如,如果投入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网络结构,即使再多的投入也不会产生网络经济效益.所以,不妨认为,从质上来看,规模经济是一种数量效应,它主要取决于投入和产出的数量;而网络经济效益则是一种结构效应,它确实需要有一定的投入数量作为网络结构的形成基础,但其结构效应决非仅来自于单纯的投入数量,而是主要由网络这种特殊的结构形成的.因为网络结构一旦形成,无论再增加多少新的

45、投入,只要不改变该网络的结构,就不会对网络的传输功能具有任何意义.管理世界(月刊)2004年第4期其次,从数量上来看,二者在产出增长的幅度和成本下降的幅度上均不同.网络经济效益主要表现为成本的下降和效率的增长均呈现出非线性的指数型变化特征,而规模经济则更具有线性变化特征.如图4所示,网络经济效益的成本曲线比规模经济的成本曲线的形状更加陡峭,其平均成本曲线的位置无论向左上方延伸还是向右下方延伸,均超过规模经济.从而表明网络经济的总成本(固定成本占主要部分)高于规模经济,边际成本低于规模经济,平均成本曲线的下降速度快于规模经济,投入产出的增长比例大于规模经济.总之,网络经济效益和规模经济在成本下降

46、和产出增长的量上存在较大差异.再者,二者最明显的区别是网络的中心控制功能使得网络经济效应趋向极大化.如果说非网络经济的主要功能在于生产和销售,那么,网络经济的主要功能在于传输.如果说前者可以产生规模经济效应的话,那么对于后者来说,使用网络经济效益概念来修饰就更为确切.从理论上看,无论是对于单向的还是双向的,环型的还是网状的网络来说,其系统的中心对于节点和连接都具有极强的控制作用.正是这种极强的控制作用的存在,网络才可能达到经济效应的极大化.相反,由于非网络经济缺乏这种中心控制功能,所产生的规模经济效应相对较弱,在某些情况下不足以和竞争可能带来的经济效应相比,因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入竞争.最后,

47、决定网络经济效益和规模经济这种数量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二者结构效应不同.值得一提的是,在规模经济问题上,平狄克和鲁宾费尔德(1997,第178页)也谈到了在企业改变生产水平时改变要素组合的情形.无疑,生产要素组合结构上的变化确实可以带来规模经济,但它所产生的结构效应还无法和网络结构所产生的效应相比,因而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明显低于网络经济.其原因在于网络所具有的特殊结构是其他非网络实体所不具有的.就此来说,二者既不能相互包含,也不能相互替代.此外,规模经济概念无法涵盖网络经济效应的特性.由于网络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包括两个方一69基于规模经济和网络经济效益的自然垄断理论创新中国产业发展论坛面:规模效

48、应和网络效应,因而网络经济效益的产生是由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综合形成的.由于网络经济效应能否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网络结构,离开网络结构就谈不上网络效应,所以,网络才是网络经济效益产生的第一位原因.当然,任何网络也都需要有一定的规模,规模越大,网络经济效益也就越强.就此来说,规模因素也是网络经济效益产生的重要因素,但与网络相比,其作用显然是第二位的.因此,规模经济和网络经济效益是完全不能混淆和相互替代的两个概念.决定它们变化特征的是技术和结构差异.正是由于技术和结构的不同,非网络产业的技术和结构只能使经济效益呈线性增长,而网络产业的技术和结构则可使经济效益呈现指数化增长.所以,本文研究的基点就是建立在技术和结构差异的基础上,只有技术和结构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才可能引起现实生活中的变化;只有现实生活发生了变化,才可能引发理论上的创新与重构.三,网络经济效益与规模经济的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