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二次预习,提高语文第二课时教学效率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78366251 上传时间:2022-04-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整合二次预习,提高语文第二课时教学效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整合二次预习,提高语文第二课时教学效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整合二次预习,提高语文第二课时教学效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整合二次预习,提高语文第二课时教学效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合二次预习,提高语文第二课时教学效率(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整合二次预习,提高语文第二课时教学效率北京市密云县太师屯镇中心小学 谢文娟二次预习是在第一课时即将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然后进行归纳整理,把问题系统化,提炼出能够引领全文的问题,学生按照老师帮助梳理出的路径或指定的研究方向、范围进行的课前学习,是针对学习中的重难点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深入、系统的思考,另外还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学生带着这些整理好的问题课下进行的再次预习。二次预习是上好第二课时的先决条件,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形成自我学习的态度、能力与技能,为学生上第二课时做好准备。学生预习的目标明确,而且有了一定的

2、方法,在预习的时候就可以有的放矢,提高预习的效果,这样一来就可以改变以往学生预习效果低下的情况,提高课堂效率。如何把二次预习与第二课时的课堂教学整合起来呢?一、多种方法检测预习效果,引入课文学习 预习检测是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后,对学生预习效果的检查与测评。老师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评价,实现对学生的激励,提高课堂效率。 以往的教学中,往往省略了对于学生预习效果的检测,使得预习的检测成为了一句空话,没有检测的制约,学生的预习兴趣和动力大打折扣,使得预习陷入恶性循环。因此,有效的预习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预习检测可以督促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每一节课都拿出一定的时间进行预习检测,学生知道老师在关注他的

3、预习情况,会慢慢重视起来,从而培养自学和自主能力。预习检测可以为后续教学服务,从检测中发现一些共性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课堂教学中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有效的教学。 二次预习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中,我们经常运用的是这样的方法:学生在二次预习时,便在书中进行圈画和批注,初步整理出自己对文本重、难点的把握与认识,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水平因人而异,预习效果也参差不齐。了解学生认知起点,找到二次预习中的关键点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后,可以在同桌、同组进行交流汇报。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深入思考,组织语言进行汇报的初次尝试。同桌或同组学生聆听的过程也是思维碰撞的过程。再集体交流时,发

4、言的学生会将自己的思考加上同桌或同组间讨论碰撞的结果进行重组,实现系统思考、系统回答问题的目的。我们经常用检测学生预习效果引入课文学习。这样不仅拿出时间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检测,又能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调整后面的教学。学生汇报预习结果,要改变过去单一的汇报方式,为学生系统的汇报,过去往往采用一个孩子说一个点,最后说一点扩充一点、深化一点。现在要让一个学生把他的预习结果部分或全部呈现出来,整体了解它的系统学习能力水平,然后启发学生互动,提升,教师抓关键点,进行引导、深化。这样操作将给学生一个系统的思考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整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爷爷的芦笛上课伊始直接回顾二次预习问题:师:这三次芦

5、笛声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强强的心情又如何呢?同组交流一下。A生:第一次芦笛声出现在强强的想象里,他无限向往。B生:第二次芦笛声出现在现实中,强强很高兴。C生:第三次芦笛声出现在漫漫长夜,强强十分害怕时,他变得勇敢了。(组内的交流是学生初次展现二次预习的成果,一部分学生可能比较零散,不系统。)师:谁能系统的汇报预习成果?A生:三次芦笛声出现的情况不一样。第一次是在强强的想象里,他对芦笛声充满了无限向往。第二次是在现实中,强强拉着爷爷做芦笛、吹芦笛,强强很高兴。第三次芦笛声出现在漫漫长夜,使得原本害怕的强强变得勇敢起来。(这是学生在组内交流,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其他同学的发言,重新梳理后的回答,已经

6、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完整性。)D生:针对第三次芦笛声,我觉得强强在漫漫长夜很害怕,他听到芦笛声,是在鼓励自己,想到爷爷肯定快回来了,于是他勇敢起来了。(这是学生在聆听其他同学发言后的深入思考,是二次预习的成果。是学生通过自学,得到的结论,已经融入了自己系统的思考。教师了解到一部分学生已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便要调整后面的教学策略。)还可以适时地抛开预习,从某个段落或部分入手,然后检查预习。如:夜莺之歌师:小声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能说说这是一场怎样的战斗吗?(根据课文的特点,先从第一、二自然段入手了解战斗背景。)生:激烈 凶残 惨烈战斗后街道两旁(投影)师:是谁打破了这夏日的沉寂呢?生:齐读第二自

7、然段(投影)师:想一想德国兵进村与夜莺的歌声有什么联系呢?生:小夜莺用歌声吸引敌人注意呢?引读: 这歌声停了一会儿,就又响起来,越来越有劲。这也说明一场战斗又开始了。师:同学们,通过你预习,你觉得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你从哪看出来的?(此处的课堂教学与二次预习整合)师:咱们找同学来说说。一定要说出你的理解,认识。谁愿意到前面来,当当小老师,把你学懂的讲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注意听,他理解的透不透,你想怎么补充?(学生展示预习成果,教师在学生理解基础上进行提升。)当然,依据不同的文本特点,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引入。二、于重、难点处整合预习,提高教学效率以前的教学重、难点往往是教师依据教学经验确定的,与

8、学生的学情可能有所出入。课堂的高潮,一般都是老师在动情地演讲。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逐渐去扶翼,终酬放手愿”。教师要学会放手,把问题让给学生去解决。通过二次预习,把学生在预习时遇到的难点作为高潮,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老师及时鼓励其发现问题的深度、广度,集大家的智慧,在学习上产生碰撞和共鸣。把课堂变为学生在预习基础上的继续学习。这样不仅仅是单纯的检测学生的二次预习情况,更是对学生二次预习的深度拓展和提高。如:军神一课,通过初次预习,学生对“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不理解,或者理解肤浅,说不明白。这是学生需要深入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便可以作为二次预习的问题提出来。课堂中,对于这

9、个难点,我们与学生的二次预习做了深入的整合。师:沃克医生为什么会评价刘伯承为军神?结合刚才的就诊时、手术前、手术中三个情境来说。学生自己说,同桌互说,指名说。(这是学生二次预习成果与课堂的初次整合,有助于学生互相启发,深入进行思考,为系统回答问题做好充分准备。)师:大家可以结合刘伯承的表现谈。生1:就诊时,面对孤傲的沃克医生,刘伯承十分从容镇定,受了严重的枪伤还能微笑面对,并且与沃克医生针锋相对。生2:手术前,刘伯承为了保持清醒的大脑,拒绝使用麻醉,十分坚强、从容。生3:手术中,刘伯承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竟然数出了72刀,不可思议,令人钦佩。(这些情景是学生在二次预习中便了解的,对于他们

10、已知的,教师不做过多的引导,时间放在学生未知上。)师:你们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生:我的手被小刀割流血了,很疼,特别害怕。而刘伯承竟然做手术不用麻醉,可想而知,他该多疼啊,但是他一声不吭,还数出了72刀,十分坚强。师:谁能结合沃克医生的表现再谈?生:沃克医生可是非常有名的外科大夫,见过的特殊病人也很多,但是看到刘伯承拒绝麻醉,竟有点口吃了,一向孤傲的沃克医生说出这样的话,此人绝非一般。(这是学生二次预习便得出的结论,是又一次的整合。)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三句话。(投影: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师:“男子汉”你想到了什么?生1:

11、打仗无畏,坚忍不拔。生2:勇敢、坚强、有毅力。师:可能很多人都具备男子汉的品质。“会说话的钢板”怎样理解?生:摘除坏死的眼球,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钻心的疼痛却拒绝麻醉,一声不吭。这样的意志与众不同。师:为什么还要说刘伯承堪称“军神”?想想:李云龙、董存瑞等等。(这是学生在二次预习中的盲区,是学生需要提升的点,在课堂中,教师抓住这个点进行有效引导,在二次预习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提升认识。)生谈这几个人物。师:联系前文,记得手术前,刘伯承说:(出示:“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清醒的大脑!”)你有什么想说的?生:他拒绝麻醉,是为了革命,需要清醒的

12、头脑指挥战斗,不是为了他自己。师:为什么称他为军神?你知道其他关于刘伯承的资料吗?生陈述二次预习时所搜集的资料。(这是学生二次预习与课堂的又一次整合,学生搜集的资料使得人物更加丰满,更加有效的突破难点。)师: 谁再说说自己新的认识?生:刘伯承作为当时川东支队的将领,需要清醒的大脑指挥战斗,竟然在不使用麻醉的情况下做手术,并数出了72刀,他也是普通人,刀割在他身上一样疼痛难忍。但是,他心中有目标,有理想!解放中华民族的伟大理想和信念,是他战胜了剧痛的力量和源泉。(这是学生在二次预习的基础上,整合课堂中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互相讨论启发得到的深层次的认识,是对二次预习成果的提升,是与课堂教学整合后的新认

13、识,新思考。学生在整合中一步步突破了难点。)三、二次预习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 学生在二次预习中,为了解决一个或几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往往会旁证做引,搜集一些课外资料作为回答问题的依据。这些课外资料,不仅对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进行了有效的补充,也成为了课堂教学的延伸,对文本的解读和把握更深入,站的角度更高。在二次预习中搜集的补充资料又成为了课堂学习后的又一思考内容。四、师生在反思中不断提高(一)教师方面二次预习后的课堂,学生起点更高。通过对预习任务的完成,每个学生从文本中或多或少地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知识,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新知”储备和朦胧感悟,预习后学生的学习起点明显高于“原生态”学生的学习起点。二次

14、预习后的课堂,教学调控更难。面对经过深入思考、预习的孩子,他们不再是一张白纸,学生的学习起点更高,学生间的差异更加明显,这样的结果势必造成教师的教学调控更难。老师需要根据课堂的生成和学生的学习需要来教学,在教学时随时需要根据学生的预习调整自己的预设,用动态生成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预习。(二)学生方面 二次预习本身对学生而言就是一次针对学习中的重难点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感悟的过程。它改变了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提高了听讲质量。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二次预习成果展示出来,包括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大家进行资源共享,然后形成自己的认识。在课堂讨论中,不断完善、反思、提升自己的认识,作为二次预习的结果,也是第二课时学习的起点。在课堂中,有针对性的去学习,提高学习质量,最终形成自学能力。二次预习与第二课时课堂教学的整合,不仅压缩了教学时间,做到有的放矢,更成为了语文课堂中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