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平仄规律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78364668 上传时间:2022-04-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5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古诗平仄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古诗平仄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古诗平仄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古诗平仄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平仄规律(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古诗词的平仄规律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以及使用最广泛的平水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平仄会有错误。一、近体

2、诗的一般规律首先看看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首八句,共分为四联。第一、二句称为首联,第二、三句为颔联,第五、六句为颈联,第七、八句为尾联。每联中的第一句叫出句,第二句叫对句。这首诗的平仄格式为:,。,。,。,。格式中“”表示平声字,“”表示仄声字,“”表示本应是平声字而改用了仄声字,通常称为“盘”音字,“”表示为本应是仄声字改用了平声字,通常称为“赞”音字。盘音和赞音字都属于平仄可通用的字。“”表示是韵脚字。因近体诗必须压平声韵,所以就不标

3、出仄声韵的符号了。从上例可以找出一些规律来,即每句中各自的平仄关系为双音交替,也就是每两个“平”音字或每两个“仄”音字交替;每联中出句与对句之间的平仄关系为相反的,这一规律称作“对”,如不符合这一规律便叫做“失对”;相邻两联之间的平仄关系是下联出句前四字与上联对句的前四字平仄相同,后三字将顺序颠倒,称之为“粘”,如不符合这一规律称之为“失粘”。这些粘对关系可将诗中的平仄声调进行调配,使之吟读时有起伏感,有回环感。总之,从这首诗我们可以归纳出如下几条:1、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2、平仄在本联内是相反的。3、平仄在下联出句与上联对句之间是相粘的。4、凡偶句最后一字必须是平声字,且为韵字。二、律诗的

4、平仄格式(一)七言律诗七言律诗一般有四种格式,即第一句的格式。记住第一句的格式,以下只要按照粘对的关系就可以将全诗的平仄格式写出来了。那么哪四种格式呢?(1)平起首句入韵式这是指第一句第一个字为平声字,第一句的最后一字为平声押韵,具体格式如下:因最后两字为两个平声字,也叫平平脚(2)平起首句不入韵式这是指第一句第一个字为平声字,第一句的最后一字为仄声字不押韵,具体格式如下:因最后两个字为平仄,也叫平仄脚。(3)仄起首句入韵式这是指第一句第一个字为仄声字,第一句的最后一字为平声字押韵,具体格式如下:因最后两个字为仄平,也叫仄平脚。(4)仄起首句不入韵式这是指第一句第一个字为仄声字,第一句的最后一

5、字为仄声字不押韵,具体格式如下:因最后两个字为仄仄,也叫仄仄脚。古诗平仄规律2下面举诗为例:第(1)种格式 平起首句入韵式(刘长卿寄友人) 新年草色远凄凄, 久客将归失路蹊。 暮雨不知涢口处, 春风只到穆陵西。 城孤尽日空花落, 三户无人白乌啼。 君在江南相忆否, 门前五柳几枝低。 第(2)种格式 平起首句不入韵式(白居易城上夜宴) 留春不住登城望, 惜夜相将秉烛游。 风月万家河两岸, 笙歌一曲郡西楼。 诗听越客吟何苦, 酒被吴娃劝不休。 从道人生都是梦, 梦中欢笑亦胜愁。 第(3)种格式 仄起首句入韵式(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王浚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索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6、。 人世几会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 故垒萧萧芦荻秋。第(4)种格式 仄起首句不入韵式(杜甫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 天涯霜雪霁寒霄。 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 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 人事音书漫寂寥。七言律诗以首句起韵为正规格式,因而在这四种格式中,(1)和(3)为最基本的格式,(2)是把(1)的首句后三字进行顺序颠倒,即将(1)的“仄平平”改为“平平仄”,其余不变。(4)是将(3)的首句后三字顺序颠倒,即“仄仄平”改为“平仄仄”,其余也没变化。以上是七言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写律诗时可根据此规律进行创作。当然还有一些手法将在后面谈到

7、。古诗词的平仄规律3(二)五言律诗 五言律诗比七言律诗的每句少两个字,也就是把七言律诗每句的前两个字去掉,就成了五言律诗,所以,五言律诗也是和七言律诗一样有四种格式。以诗为例:第(1)种格式 平起首句入韵式(刘禹锡闻新蝉) 蝉声未发前, 已自感流年。 一入凄凉耳, 如闻断续弦。 晴清依露叶, 晚急畏霞天。 何事秋卿咏, 逢时亦悄然。 第(2)种格式 平起首句不入韵式(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第(3)种格式 仄起首句入韵式(王维送李使节) 万壑树参天, 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 树杪万重泉。 汉

8、女输橦室, 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 不敢倚先贤。第(4)种格式 仄起首句不入韵式(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五言律诗是以首句不入韵为正规格式,所以第(2)种和第(4)种格式为最基本格式。古诗词的平仄规律4三、绝句的平仄格式(一)七言绝句绝句是每首四句,也就是律诗的一半,同样也分为四种格式,其实就是律诗的每一种格式的前半首。(1)平起首句入韵式 (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2)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窦巩南游感兴) 伤心欲问当时事, 惟见

9、江流去不回。 日暮东风春草绿, 鹧鸪飞上越王台。(3)仄起首句入韵式 (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4)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王维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二)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相同,也是律诗的前半首。(1)平起首句入韵式(李嘉祐白鹭) 江南渌水多, 顾影逗轻波。 落日秦云里, 山高奈若何。(2)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李贺莫种树) 园中莫种树, 种树四时愁。 独睡南床日, 今秋似去秋。(3)仄起首句入韵式 (王安石梅花)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4

10、)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古诗词的平仄规律5四、近体诗平仄的一些讲究(一)避孤平所谓“孤平”就是指在平收的句子里,除了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字。如七言诗中将“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改为“仄仄仄平仄仄平”句式,很显然,由于第三字本应是平声字而由于在作诗时用了仄声字,使得整个句子除韵脚外,只剩下一个平声字,这就是犯了“孤平”的毛病。所以,在这样的句子里,第三字就不能用盘声字而是必须用平声字。同理,在五言诗的“平平仄仄平”句式里,也不能写成“仄平仄仄平”,这也犯“孤平”。如果因为创作的需要,七言的第三字,五言的第一字必须用仄声字,就必须在七言的

11、第五字或五言的第三字想法补救。“孤平”是诗家的大忌,切记要注意。在仄收的句子里,全句即使只剩下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只算是一个“拗句”,也就是不规整的句子。(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近体诗的平仄口诀,是对七言诗说的。意思是第一字,第三字,第五字可以不论平仄,随意使用,而第二字,第四字,第六字则必须按照声律规定的规则,该平声的不能用仄声,该仄声的不能用平声。由此可知,在五言诗里面,就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这一口诀对初学写诗的人来说,确实很方便,但是并不能全面概括,但是像前面说的关于犯“孤平”的问题时,就是七言的第三字和五言的第一字,这就不能随便用了,而是要

12、注意不能犯“孤平”。(三)拗救从广义上来讲,凡是不符合平仄规律的字都叫做“拗”字,但在近体诗中那些不论平仄的字,就不能算是“拗”字了。只有在二四六分明而不分明时,一三五不能不论而不论了的字才算真正的“拗”字。如果出现拗字,就必须进行补救,救过来以后就不算毛病了。拗救的方法一般有三种。(1)本句自救七言诗的第三字拗,第五字救。如“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苏轼新城道中)中,本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但是对句中第三字用了仄声字“自”,则第五字就必须改用平声字“沙”,就成了“仄仄仄平平仄平”,起到了自救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此句中第一字本应是仄声而用了一个平声字“溪”,因其位

13、置不重要,所以第五字必须进行自救。五言诗中第一字拗则第三字救。如“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中,本应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但出句中第一字用了平声字“挥”,那么第三字就要用一仄声字“自”进行自救,变成“平仄仄平仄”。(2)对句相救七言诗出句的第三字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对句的第三字就将该用仄声字而改用平声字。如“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李贺南园)中,本应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出句的第三字用了仄声字“若”,对句中第三字就改用平声字“归”进行对救。同理,七言诗出句的第五字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对句的第五字就该用仄声字而改用平声字。如“身无拘束起前晚,

14、路足交亲行自迟”(刘禹锡答白宾客)中,本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出句中第五字本应平声字而用了一个仄声字“起”,对句中第五字则必须用一平声字“行”进行对救。五言诗第一字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对句的第一字就该用仄声字而改用平声字。如“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秋浦歌)中,本应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出句的第一字用了仄声字“不”,对句中第一字就改用平声字“何”进行对救。五言诗第三字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对句的第三字就该用仄声字而改用平声字。如“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杜甫促织)中,本应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出句的第三字用了仄声字“甚”,对句中第三字就改用平声字

15、“何”进行对救。需要说明的是,对句相救都是仄拗平救,而没有平拗仄救的,因为如果平拗仄救就容易犯孤平。(3)既本句自救又对句相救再看前面曾举过的例子:“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中,出句的第五字本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竹”,对句的第三字本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自”,在对句中第五字“沙”就既自救了本句的第三字,又相救了出句的第五字,这就是一字两救。古诗词的平仄规律6古体诗的平仄规律 古体诗的平仄要求不像近体诗那样严格,特别是汉魏六朝及以前,其平仄几乎是毫无约束,完全自由的。但自唐以后,有些诗人在写古体诗时为了有意避免律句,反而为古体诗的平仄造成了许多特点。但也有人受近体诗的影响,在写古体

16、诗时故意掺进一定的律句,就形成了有别于古体诗的“入律古风”的风格。古体诗每句的最后三字称为三字尾。就三字尾而言,常见的平仄类型有平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四种类型。在平脚的句子里,五古第三字,七古第五字以用平声为原则,仄脚的句子里,五古第三字,七古第五字以用仄声为原则。下面以五古为例,分别看一下这四种类型的具体情况。一、平平平,也称为三平调这是古体诗的专用形式,用得最多,一般分为四类。(一)仄仄平平平如:“欲取鸣琴弹”(孟浩然怀辛大)。(二)平仄平平平如:“穷巷牛羊归”(王维渭川田家)(三)仄平平平平如:“醒时同交欢”(李白月下独酌)(四)平平平平平如:“长歌吟松风”(李白下终南山)二、平

17、仄平这种形式也是分为四种。(一)平平平仄平如:“清光犹为君”(常建宿王昌龄隐居)(二)仄平平仄平如:“草深狐兔肥”(崔颢古游侠)(三)仄仄平仄平如:“草色新雨中”(邱为寻西山隐者)(四)平仄平仄平如:“松月生夜凉”(孟浩然宿叶师山房)三、仄平仄这种形式也是分为四种。(一)平平仄平仄如:“心随雁飞灭”(孟浩然秋登兰山)(二)仄平仄平仄如:“况之异乡别”(王昌龄行子苦)(三)仄仄仄平仄如:“竹露滴清响”(孟浩然怀辛大)(四)平仄仄平仄如:“衣上灞陵雨”(韦应物长安遇冯著)四、仄仄仄这种形式也是分为四种。(一)平平仄仄仄如:“登临出世界”(岑参登慈恩寺浮图)(二)仄平仄仄仄如:“十觞亦不醉”(杜甫赠

18、卫八处士)(三)仄仄仄仄仄如:“幼为长所育”(韦应物送杨氏女)(四)平仄仄仄仄如:“舟楫恐失坠”(杜甫梦李白)古诗词的平仄规律7七古的平仄规律和五古的平仄规律相同,也是有四种形式,不过由于七古比五古多两个字,变化样式也就要更多一些,这里就不再多述了。入律古风在平仄方面有别于一般古体诗,诗人在写作时尽量多用律句,因而相近于律诗的平仄格式,但和律诗又有所不同,一般为:(1)入律古风句数不定。(2)入律古风既可用平声韵又可用仄声韵,而且平声韵和仄声韵可交替使用。以王维的桃源行为例:渔舟逐水爱山春, 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 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奥, 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

19、树, 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 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 还从物外起田园。 明月松下房栊静, 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 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 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 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 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 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 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 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 清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 不辨仙源何处寻。 这首诗全篇共三十二句,几乎全部都是律句,且平声韵和仄声韵交替使用。如一至四句押上平十一真韵,五至十句押入声一屋韵,十一至十四句押上平十三元韵,十

20、五至十八句押入声十四辑韵,十九至二十二句押上平十五删韵,二十三至二十八句押入声十七霰韵,二十九至三十二句押下平十二侵韵。古诗词的平仄规律8词的平仄规律 词是一种通行的名称,最早是被称之为“曲子词、曲词”等。这一名称,在唐、五代时就出现了,说明古代词与曲是不可分开的。清人刘熙载在艺概里曾说到“词即曲之词,曲即词之曲”。同曲子词类似的还有“长短句、乐府”等名称。如苏轼的词集东坡乐府,辛弃疾的词集稼轩长短句等。到宋代又有“歌词”之称,还有将歌词换称为“乐章”,如刘永的词集乐章集。由此可见,在古代词与曲是分不开的。后来曲子词、曲词、歌词等名称都简化为词,说明词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而逐渐脱离了音乐。由

21、于词起源于曲,所以词的所有格式,包括句数、字数、平仄规律、押韵等都是按照音乐的规律而规定的,所以“词”包括词牌、词调和词谱三个部分。词牌是指词调的名称,词调是与词相配的乐调,词谱是出于音乐的要求在句数、字数、声韵等方面的格律规定。词调的来源有来自民间,有来自外域,有乐工歌女创制,有文人墨客自度。对应每一个词调,就有一个词牌和词谱,因而词调越来越多,词牌和词谱也越来越多。清代查培继辑编的词学全书收集了683个词谱,清代万树的词律收集了1180个词谱,钦定词谱中共收集了词谱2306个,可见词谱之多。其实钦定词谱中是否把所有的词谱都收录进去,也不敢保证。词的平仄格式可以说有多少词牌,有多少词谱就有多

22、少格式,这与律诗不同。因为律诗的句数、字数相同,只押平声韵,所以就规定出四种基本格式。而词的句数、字数、押韵都不同,也就决定词的格式必然变化多样。词的平仄虽比律诗的平仄要多种多样,但就每一种格式来说,却比律诗的平仄更为固定,除原调规定可平可仄的字外,填词者是不能随便改换平仄的。词的平仄格式很多,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但是也不是无规律可循。下面将二字句到八字句的平仄规律作一分述。(一)二字句二字句无论是叠句、起句还是上、下阙当中的位置,通常都是以“平仄”式出现。当然,偶尔也能看到“平平”或“仄仄”式,但极少见。如:“杨柳,杨柳断肠,断肠” (王建调笑令)“谁怕微冷归去”(苏轼定风波)“知否,知否”(

23、李清照如梦令)(二)三字句三字句一般用律诗的三字尾。即:平平仄 如“霜风劲”(张孝祥六州歌头)平仄仄 如“秋已尽”(李清照鹧鸪天)仄平平 如“日犹长”(李清照鹧鸪天)也有其他形式但较为少见,如:平平平 如“愁摩愁”(顾夐荷叶杯第二体)平仄平 如“湘水流”(刘禹锡潇湘神)仄平仄 如“岸花老”(李甲望云崖引)(三)四字句四字句一般用律诗的前四字,即:平平仄仄 如“栏干拍遍”(辛弃疾水龙吟)仄仄平平 如“雾薄云轻”(韦庄河传第六体)除此外还有:仄平平仄 如“试花桃树”(周邦彦瑞龙吟)平仄平仄 如“人在何处”(李清照永遇乐)(四)五字句五字句相当于五言律诗中的三种,即:仄仄平平仄 如“睡觉寒灯里”(陆

24、游夜游宫)仄仄仄平平 如“落日水熔金”(廖世美好事近)平平平仄仄 如“天憎梅浪发”(周邦彦菩萨蛮)(五)六字句六字句是四字句的延伸,在平起的四字句前加仄仄,在仄起的四字句前加平平,即:仄仄平平仄仄 如“雪晓清笳乱起”(陆游夜游宫)平平仄仄平平 如“西园夜饮鸣笳”(秦观望海潮)此外常见的还有:平仄仄平平仄 如“霜送晓寒侵被”(秦观如梦令)仄仄仄平平仄 如“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儿)平平仄仄平仄 如“今宵酒醒何处”(柳永雨霖铃)(六)七字句七字句相当于七言律诗,即:平平仄仄平平仄 如“平冈细草鸣黄犊”(辛弃疾鹧鸪天)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老却英雄似等闲”(陆游鹧鸪天)仄仄平平平仄仄 如“料峭春风吹酒醒”(苏轼定风波)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当年万里觅封候”(陆游诉衷情)(七)八字句八字句最常见的是上三下五的句型,如果第三字为平声字,则第五字用仄声字,如:“想小楼终日望归舟”(张元干满江红)句中第三字“楼”是平声字,第五字“日”为仄声字。同理,如果第三字为仄声字,那么第五字就必须是平声字。如:“图画里峥嵘楼阁开”(刘过沁园春)句中第三字“里”是仄声字,第五字“嵘”为平声字。关于古诗词的平仄规律简单地介绍这么多,这只是一点基本常识,要想真正了解和掌握古诗词的所有格式还需要认真钻研!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