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浒传宋江形象看其性格双面忠义和私欲毕业论文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78363116 上传时间:2022-04-2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9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从水浒传宋江形象看其性格双面忠义和私欲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从水浒传宋江形象看其性格双面忠义和私欲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从水浒传宋江形象看其性格双面忠义和私欲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源描述:

《从水浒传宋江形象看其性格双面忠义和私欲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水浒传宋江形象看其性格双面忠义和私欲毕业论文(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毕业论文第一章 绪论1.1 选题背景及依据水浒传被列为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列,又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其文学地位在文学史上举足轻重。作品的特色主要归功于其中塑造的108位鲜活的人物形象,宋江作为作品的主人公,历来也是备受争议,褒贬不一。宋江是受中国社会传统道德教育和熏陶的典型封建士大夫形象.贯穿宋江的一生,作为其行为动力的始终是报效朝廷和建功立业的正统观念,即忠;然而当时的社会“奸臣当道,谗佞专权,非亲不用,非财不取”、“为官容易,为吏最难”,这使得个人抱负不得施展。本文即是通过对主人公所处社会环境的分析,揭示出水浒传宋江个人悲剧的深层原因:忠君与私欲的冲突,儒家正统与江湖义

2、气的冲突,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冲突。1.2 选题目的及意义根据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目的,通过撰写论文来对古代文学进行评析;研究古代文学名著水浒传宋江的悲剧命运;通过对主人公命运和性格的研究以及宋代社会背景的探析,揭示出在当时的社会现实下忠君观念与个人抱负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矛盾。经典的作品向来都是学者大家评批的热点。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品读经典的角度也需要不断更新。以往学者研究水浒传宋江的形象,都停留在非此即彼上,即不是忠义两全就是不忠不义,或者就是论其忠义的矛盾;总之以往的研究似乎都简单地将宋江形象脸谱化,而原著中宋江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形象。因而本文从比较全面的角度出发,论宋江性格及命

3、运的两方面忠义与私欲的冲突,并揭示出这一矛盾冲突的深层次的社会原因。1.3 选题特色与创新 水浒传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又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其文学地位在文学史上举足轻重。宋江作为作品的主人公,历来也是备受争议,褒贬不一。学界对宋江形象的探析主要的论文著作有:(1)张政烺:宋江考(2)张国光:两种水浒,两个宋江(3)石麟:宋江性格结构试探(4)余诗隽:忠义难两全水火不相容试论中宋江忠义性格的矛盾。主要研究角度有:(1)宋江的忠义正统观;1(2)宋江的忠义虚伪面具;2(3)宋江的义从属于忠。3 但是,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对于宋江形象的研究却是局限在扁平面分析,缺乏深入多面挖掘。本文则是先把宋江

4、定位为封建传统士大夫(受教育背景上),但在实境上他只不过一刀笔小吏,这一落差也造就了他命运的悲剧。本文参照前人对宋江形象的研究,打破一贯的脸谱分析,将人物形象立体化剖析,分析出人物性格矛盾的两方面:忠义和私欲,并揭示其深层社会原因。1.4 研究方法为了充分论证水浒传宋江形象所反映出来的封建士人忠义与私欲的选择冲突这一问题,本文使用了综合分析法和人物形象分析法,在第二章分析了宋江外表形象与人格品质等两方面,突出宋江忠义的思想性格。在第三章分析了宋江生平事迹所体现出的功名私欲。采用对比分析法和归纳法,在第四章分析了宋江忠义与私欲的冲突-社会背景分析。同时,文中采用前人研究成果和史料记载,使用引证法

5、和文史互证法,辅助论证。第二章 宋江的忠心义举水浒传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明代四大奇书之一。作品讲述的是北宋徽宗年间的故事。当时社会黑暗,官逼民反,众多江湖英雄被迫落草为寇,齐聚梁山,除暴安良,最终又为统治阶级利用落得个兔死狗烹的下场。书中共塑造了一百零八位鲜活的人物形象,宋江作为作品的主人公,其形象更为丰满复杂,其评价历来也褒贬不一,毁誉参半。本文参考前人对宋江形象的分析,用马克思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宋江这一文学形象再次做个全面剖析,以期能够对文学批评做一些贡献。水浒传中刻画的宋江性格的核心在于“忠义”二字。首先,受作者的创作心态指引,作品主要宣扬的是荡气回肠的忠义观特别是忠君思

6、想;其次,回归历史,在封建社会,忠君是儒家正统思想,符合社会主流价值;再次,宋江的成长环境特别是受教育背景,致使忠君思想在宋江身上根深蒂固。宋江出身地主阶级中层,不可避免地多多少少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加上他从小所受的正统儒家教育,使他成为一心忠君报国,求得功名的典型封建士大夫形象。宋江的忠心义举在作品中多处体现。首先作者在刻画宋江形象外貌一节就是为了突出其忠义的个性特征。2.1 宋江出场的外貌描述水浒中宋江初次登台,在第十八回美髯公智稳插翅虎,宋公明私放晁天王,书中是这样描述宋江的外貌的“眼如丹凤,眉似卧蚕。滴溜溜两耳悬珠,明皎皎双睛点漆。唇方口正,额阔顶平皮肉天仓饱满。坐定时浑如虎相,走动时

7、有若浪形。年及三旬,有兼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4146水浒传中对每个人物外貌描写都占了不少篇幅,但唯独对宋江的外貌描写句句含褒。由静到动,动静结合,由点到面,面面俱到,作者用细腻的笔法给我们勾勒出一幅器宇轩昂,胸襟阔达的人物肖像。可以看出,作者已经用雄厚悲壮的笔调为我们铺陈了一位儒家政治形象。“兼济万人” “扫除四海”,这样的用语为我们勾勒出一位胸怀天下,济世苍生的儒者形象。人物一出场,作者已经向我们透露了他的中心地位。当然每个人物的描写都不是一蹴而就也非单一集中描写,宋江的描写贯穿了作品的六十三个章节,在私放晁盖,怒杀婆惜,投花荣杀刘高,题反诗,上梁山等章节中是主角,在

8、其他很多章节中却是作为配角出现的。作品就是采用多层次的结构组合来刻画宋江形象的,认识其性格特征的多重性和复杂性正是分析宋江形象的立足点,而看到忠义大观作为宋江思想性格的核心则是我们分析宋江形象的出发点,这也正是作者不惜笔墨隆重刻画宋江方正笃厚的外貌的用意所在,即以肖像暗示人物的忠义正统观和不凡命运。2.2 宋江人品的侧面烘托作品第十八回对宋江做了总的介绍。“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做黑宋江”4146;“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如土。人

9、问他求财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如常散施人棺材药饵,济人困苦,赒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4147;却把他比作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宋江还有一个绰号“呼保义”,可以这样理解,“保”是保持的保,“义”是忠义的义,“保义”就是保持忠义的意思,“呼”是人们这样称呼他。“呼保义”这个称号更是明确地体现了宋江对待国家,朝廷,君王忠心不二的态度。这是宋江出场时,借他人之口对其人品的侧面烘托。“黑宋江”、“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呼保义”这四个绰号把宋江相貌的黑矮、人品的孝义和大度豪放、乐于“救人疾苦”、忠君爱国等特点都凸显了出来。作品

10、在很多处通过对宋江实际行动的描述揭示了他忠、义、孝的人格品质。宋江不仅结识江湖好汉,而且对市井下层民众也广施援助。第十八回,宋公明私放晁天王。有人评论宋江此举是假仁假义,赚取江湖好汉。此论失之公允,劫走生辰纲得罪的是太师蔡襄,太师差人干办,干系甚大,宋江冒着生死之险放一朝廷重犯,实是看不出名利可图。第二十回,宋江听说阎公无钱下葬,当即给阎婆写帖支取棺材,并付十两银子作丧葬费;第二十一回,写宋江济助郓城县里卖糟腌的唐牛儿;娶纳阎婆惜,却并不是出于男女之情,好色之欲,而是出于同情其遭遇。这些体现的是宋江的仁义心肠。我们且看小说第三十五回“石将军村店寄书,小李光梁山射雁”。原文这样叙述“接来看时,封

11、皮逆封着,有没平安二字。宋江心内越是疑惑,连忙扯开封皮,从头读至一半,后面写道父亲于今年正月初头因病身故,现今停丧在家,专等哥哥来家迁葬。千万,千万,切不可误!宋清泣血奉书。宋江读罢,叫声苦,不知高低,且把胸脯捶将起来,自骂道:“不孝逆子!做下非为,老父身亡,不能尽人子之道,畜生何异!”自把头去墙上磕碰,大哭起来。燕顺,石勇拘住。宋江哭得昏迷,半晌方才苏醒”。4308这是作者对宋江闻父死讯后的情态描写,中间也有对比手法,其中燕顺劝导宋江“世上人无有不死的父母 ”要他耽搁几日再回。其中也有借他人之口烘托宋江悲伤急切之情态,石勇分说道:“他闻得父亲没了,恨不得自也寻死,如何肯停脚,巴不得飞到家里。

12、”4309这些表现了宋江的孝义。大闹清风寨,一方面是为了自卫保全性命,另一方面是为了泄愤。但这是一时即兴的举动,因此家书一封就使宋江连夜奔丧回家。这不仅体现了他的孝更重要的是突出他的忠。历来说“忠孝相连”、“求忠臣须于孝子之门”,古代的选官孝廉制度也就是这个道理。其实至于此时,宋江也没有决定为寇,他急于借此机会离开花荣等人,以免走上造反之路。“天幸使令石勇在村店里撞见在下,指引回家”,4宋江这番表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而在刺配江州的途中至死不愿上山,“做了不忠不孝的人,在世虽生何益?”4这表明宋江此时头脑中的“国家法度”和“忠孝”等正统思想观念仍居统治地位。此后发配江州,途经梁山,晁盖亲迎上山

13、拜为第一把交椅,宋江坚辞不受。若说宋江是个披着道学外衣的伪君子只为功名私利,此处却不通了。他一芥朝廷钦犯,发配边远,脸上刻字,终身耻辱,能有何飞黄腾达机会!如若落草为王,也是论称分金银,成套换衣服,可是宋江绝不会如此选择。尽忠报国,青史留名,传统儒家正统教育使宋江不愿为了金钱利益背上不忠不孝之名。发配途中,差送公人与之相熟,许他卸下囚夹,宋江却固辞不下,这更体现了他对朝廷的敬重。这些都是上山前,宋江的忠心义举的体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自古以来中国士人为人处事的标榜,宋江上山前的行为主要是“独善其身”。“仗义疏财,济危扶困”的义举虽然山东,河北闻名,但这并不与忠相背,而是在忠的

14、前提下实现其自身价值,使宋江作为一个刀笔小吏无权尽忠朝廷,建功立业的情况下只能采取的消极的兼济苍生之举。从宋江的主观愿望来看,在其思想深处占据统治地位的始终是忠,正是这种“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的忠君观念,真正贯穿了宋江的一生。既然说到了忠在宋江的一生始终都起着主导作用,就不可避免的要来讨论一下从上山聚义到争取招安这一阶段宋江的前后不一致的行动。前面说了宋江坚持不肯上山的原因是为忠君,那么宋江为何上山聚义呢?这只是其忠君观念在具体环境下的不同表现而已。上山前是以“仗义疏财”(独善其身)的方式行义尽忠;上山后是以“替天行道”(积极进取,如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的方式曲线报国;招安后

15、则是以“辅国安民”(名正言顺)的方式报效朝廷,宋江性格的发展过程就是以此为线索展开的。5第三章 宋江的功名私欲前面我们讨论过宋江的忠君思想是受儒家正统教育所形成的,那么剥去这层道学外衣,我们会看到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同时也免不了人性自私自利一面的性格丰富,立体多面的宋江形象。宋江出身非高官贵商,只是家境略微殷实的农民。他虽然读过诗书,受过教育,但却处于官级的底层,非官乃吏,然而当时的社会“奸臣当道,谗佞专权,非亲不用,非财不取”,“为官容易,为吏最难”。6宋江只在县衙里做个押司,也正是由于儒家积极出仕的思想使他不甘心居于社会的底层,他要实现个人野心,谋得飞黄腾达。所以,“忠心”不仅是他内心

16、的价值取向同时也成为他要实现理想,爬到社会高层的最好手段。有人因此说宋江是披着忠心外衣的假道学者,是个伪君子,这实是有失偏颇的。只能如此说,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自然人,他取向忠君爱国,这种思想已然渗透到他的骨子里;而作为一个自然人,他也有七情六欲,也有为己之私,而功名私欲则是一个深受儒家正统教育的封建文人毕其一生所追求的。3.1 私放晁盖怒杀婆惜小说第十八回“美髯公智稳插翅虎,宋公明私放晁天王”中对宋江做了详细的介绍,但这次出场也是他命运的转折点。作品先是借他人之口对之人品做了具体褒扬,突出其孝义的性格核心。然而行文一转折,紧接着宋江就弃法理度于不顾,偏离社会主流价值轨道。晁盖等人劫取生辰纲是违

17、背大宋法律的,作为押司,宋江深明法度不会知道这等行为的无法无天,但他却偷偷去报信,私放晁盖。此举是知法犯法,放在今天也是难脱其咎。我们可以回到作品中探究宋江的心理。“宋江听罢,吃了一惊,肚里寻思道:“晁盖是我心腹弟兄。他如今犯了迷天大罪,我不救他时,捕获将去,性命便休了!”4148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宋江私通晁盖的出发点是为晁盖是自家弟兄,而并不是出于大义,考虑到蔡太师为官不仁,生辰纲乃不义之财。知法犯法却是为一己之私,护亲庇友。至于怒杀婆惜,宋江人性之恶更是暴露无遗。作者批露的到位:宋江小胆翻为大胆,善心变做恶心。若说宋江是一时冲动失了分寸,却也说不通。我们看原文:“婆惜却叫第二声时,宋江左手

18、早按住那婆娘,右手却早刀落,去那婆惜颡子上只一勒,鲜血飞出,那妇人兀自吼哩。宋江怕他不死。再复一刀,那颗头,伶伶丁丁,落在枕头上。”4181“宋江怕他不死”可见其心已下杀惜之机,只为掩饰己之罪迹。私放晁盖虽为朋友之义,但于忠义大观来说,只能说是出于宋江私心,此为忠与私的冲突之始。继而事情败露,怒杀婆媳,此举更是违法乱纪,也是宋江命运的转折点。从此宋江结束了小吏的隐忍仕途,被迫流于江湖,先是避难,等待大赦,期望再复原职,求得功名。3.2 投奔花荣愤杀刘高话说东窗事发,宋江与弟宋清逃离宋家庄,计划了三个落脚之地。“宋江道小可寻思有三个安身之处:一是沧州横海郡小旋风柴进庄上,二乃是青州清风寨小李广花

19、荣处,三者是白虎山孔太公庄上”。4185如此计划投托三个去处,宋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目的是结交各路豪杰,一块投奔梁山,免得落单无所依傍,如此权威扫地,如何施展人生抱负!沧州横海郡柴进庄上,“专一招接天下好汉,三五十个养在家中”。4187宋江投奔柴进庄上,可以结识,笼络彼处好汉,共投梁山,以之作为左膀右臂。事实果不出所料,宋江先是投奔了柴进并在彼结识了后来的打虎英雄武松。在此我们可以回头去看宋江的乐善好施,善交江湖好友似乎不单单是人品上的仁义使然,也是他处世的一种手段,友遍天下,声名远播,宋江似乎从一开始就非池中之物,功名之欲膨胀于心。辞别柴进,拜过孔太公,宋江赶往清风寨投奔花荣。却在清风山上遭

20、遇王英燕顺被缚上山,后自报家名为燕顺解救。此处再次显示宋江“仗义疏财”、“广结好友”的处事之益。之后的一小插曲:王英欲辱刘高妻,宋江劝之非好汉一段也不能说完全没有私心。原文“我正来投奔花知寨,莫不是花荣之妻?我如何不救?”,“他丈夫既是和花荣同僚,我不救时,明日到那里,须不好看”。4先是考虑到花容之妻,出于朋友私情救人免难;然后是因碍于面子,办事方便。无论哪个理由似乎都与人性的恻隐之心无关。之后救人反被诬,宋江恼羞成怒,愤杀刘高连其家小,此举更是他被压抑的人之本性的爆发。宋江此次报仇与其后追杀黄文炳,手段都是相当残忍、血腥,与一贯的仁义道德面貌截然相反。背着人命官司却去投奔朋友,仁义之心何存?

21、受刘高之妻反咬一口,愤然杀其一家。为泄一己之愤杀害朝廷命官已是公然对抗朝廷,宋江在忠君之路上越走越远。3.3 浔阳楼上酒题反诗其实,宋江人品的忠义不仅仅是因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所影响,更多的是由他的个人野心所引导。宋江是个深谙人情世故,善于以情拢人的人。孔子说:“君子怀以德,小人怀以惠。”宋江可谓两者皆善。生平疏财买下江湖名声,奔走结交笼络英雄豪杰,这是宋江处世为人的主要手段。它通过施予小恩小惠,也就是疏财,博得“及时雨”的声名;通过忠孝节义的表现,赢得“孝义黑三郎”“呼保义”的称号,而这些都不排除宋江是想藉此扩大自己的影响,实现个人功利的目的。但是刺配江州,大赦也遥遥无期,寻戴宗、

22、李逵未果,一个人流落他乡,无名无份,比之郓城做押司时境遇更是难堪。他内心的抱怨,甚至愤恨,就一泻而就的抛洒出来了。小说第三十九回,宋江酒后吐真言:“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上人。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以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到这里。”4342宋江抱怨自己的仁,义换来的只是“虚名”,是“名不成,功不就”。可见宋江的仁义也不是无私的,而是带有强烈功利目的,是要以此换取功利成果的。我们来看一下宋江酒后题诗原文: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罢后,意犹未了,再题四句:心在山

23、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4342这完全是一首感叹怀才不遇,怨从中来的泄愤诗,内心深处的反抗情绪展露无遗,可以说是大逆不道。黄文炳的揭发也可谓没有冤屈了宋江。个人功成名就的欲望,奈何社会现实所迫而不得以实现,忠义与私欲的冲突昭然若揭,同时这也成为宋江最后被迫选择梁山的直接原因。3.4 赢童贯败高俅,只为招安两赢童贯,不肯追杀;三败高俅,放回京师。宋江落草梁山实为无奈,晁盖死后,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后来又将自己亲自竖起的“替天行道”大旗改为“辅国安民”。这不是三打祝家庄,兵入北京城等声势浩大后的随机决定,而是宋江脑子里一直盘算的聚义目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

24、得身前生后名。古来英雄将士大多重功名,光宗耀祖,青史留名,是历代英雄豪杰的理想。14在宋江身上,“功名”占着相当的重量。在宋江心里,上梁山是落草为寇,是“权避水泊,暂时避难”。他也不打算将“打家劫舍”作为自己的终身之计。宋江被逼上山和李逵、阮氏三雄上山不同,后者把劫富济贫作为自己的生存之道,宋江却非如此,他害怕自己背上谋权篡位的千古骂名,而是在等待时机,一旦时机成熟,天可怜见,博个封妻荫子,光宗耀祖。在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次位”中,宋江宣誓说“惟愿朝廷早降恩光,赦免逆天大罪,众当竭力捐躯,尽忠报国,死而后已”。4617又如宋江送武松去二龙山入伙时说:“日后但是去边上,一刀

25、一枪,博个封妻荫子,久后青石上留个好名”。4280宋江多次表示反对农民起义,制造投降主义舆论,多次向投降的军官表示“情愿让位”、“纳头便拜”或者“占山迫,权时避难”、“专等朝廷降旨招安”等言语。金圣叹批:纯是权诈之词,而非由衷之言。7公开提出招安问题,将宋江性格中的私欲之念暴露无遗。这意味着宋江要舍义而求名,弃友求功。宋江以两赢童贯、三败高俅的辉煌战绩,争取了朝廷招安的主动权和优势。此时,宋徽宗外侵未平,内寇又起,除去招安,别无良策。接受招安以后,宋江带领全体义军,打着“顺天护国”的旗帜归顺东京。宋江试图以忠君之举取得君王的信任而功成名就。但是社会现实使得二者的矛盾不可调和。等待他们的竟将怎样

26、的历史命运?3.5 破大辽征方腊,只图留名文艺评论家李希凡认为:“宋江初期领导梁山泊革命运动是进步行为,值得称赞;而他日后接受招安,归顺朝廷,却是对统治阶级的妥协与投降,是他最大的错,应该给予严厉而深刻的批判。”8李恩普也认为:“宋江在上梁山之前,是一个出身于地主阶级吏道纯属的刀笔小吏;被迫上梁山后,是一个念念不忘招安具有浓厚妥协思想的投降主义者;受招安后,宋江已背叛了农民革命堕落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忠实奴才,镇压其他农民起义军的刽子手。”2我认为这种批评不免脱离于当时的时代,太过阶级性政治性。这些批评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简单化、机械化的庸俗社会学倾向,乃至乱扣政治帽子的不良学风。刘敬圻认为宋江“忠义

27、”性格结构深处存在“忠与功利的相互撞击、相互渗透”、“义与功利的相互依存、相互消损”、使其与传统的忠义之士区别而论。9从忠于职守的小吏,到逼上梁山,再到招安报国,宋江的忠义始终受着名利的束缚,为了一纸功名,最终酿制了人生的政治悲剧。他利用着兄弟们对他的忠义来实现自己的私欲,不顾弟兄生死,更不顾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充当大宋爪牙,破大辽征方腊,只为青史留名,光宗耀祖,却不懂什么是大忠什么是大义。最后落得个“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10的悲惨结局。机关算尽,一切却成空,最后被御赐毒酒,宋江还要一心忠于他的李逵同喝毒酒,以免坏了始终维存的忠义面纱。11此时宋江的忠义已经被功利吞噬体现出的是被扭

28、曲了的心理特征。宋江的悲剧不只是个人性格悲剧,更多的是社会悲剧。他的义更多是一种江湖义气,而非对天下人的大义;他的忠带有前提,是要封妻荫子,青史留名。他的忠义观念纯粹是儒家积极出仕,报国留名,实现个人价值的传统观念。宋江的忠义观念和名利思想都有着一定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因素。第四章 忠义与私欲的冲突-社会背景分析北宋徽宗年间,政治已呈现末代光景。皇帝玩物丧志,不思治国。成天只是吟诗作画、踢球嫖妓,御用大臣不是娱乐高手便是时尚达人。官员重文轻武,而这些文人又胸无点墨,无治国之才,却专能狼狈为奸,沆瀣一气;欺君罔上他们不惧,只要皇帝开心。高俅的专业是踢球,蔡京的爱好是写字,童贯的特色就是没鸡鸡,杨戬的

29、职务就是皇帝的美色专家。12文官事淫,武将怕死,好汉全是劫路贼。为儒不取仕,为道不养生,僧侣更是酒肉穿肠过。“为官容易,做吏最难”民不怕官只怕管,殊不知林冲、杨志皆因此。郓城小吏,名震山东;及时雨救人危困,呼保义节孝感天。一介小吏,却招黑白好汉来投;为官做吏,忠心一腔付水东流。身份地位,心比天高;天上星主,人间怎甘平庸?4.1 政治高层与政治边缘的冲突水浒传以它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法,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水浒传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黑暗和腐朽的社会背景,以及统治阶级的罪恶,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13 作品第二回描述一个为人

30、厌弃的破落户子弟高俅,因踢球被端王看中,后来端王作了皇帝(徽宗),高俅一直被提拔到殿帅府太尉,而这位皇帝也不过是个专会串瓦走舍,吟诗作画,不务帝业的浮浪纨刳儿。他的亲信还有蔡京、童贯和杨戬等,他们构成了一个最高统治团体,代表着政治高层。蔡、高等人以他们的亲属门客为党羽心腹,如梁世杰、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贺太守之流,在他们的下面,则是一些贪官污吏、豪强恶霸,从上至下,狼狈为奸,形成了一个统治网,欺良压善,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14水浒传在揭露这些贪官污吏、豪强恶霸如何欺压人民的罪行时,首先叙述了高俅打压王进的故事。王进的父亲早年与高俅比武,一棒打翻了他。高俅任殿帅府太尉后,上任第一天

31、就官报私仇,借故责罚王进,害得王进连夜奉母逃走。作品还写了高俅为了满足干儿子高衙内霸占林冲的妻子,千方百计谋害林冲。杨志也是因未讨好高俅而被免了官。高俅作为统治团体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他身上体现了凶残、阴险的权诈特点,也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腐朽的本质“奸臣当道,谗佞专权,非亲不用,非财不取”“为官容易,为吏最难”5的社会现实,使得政治高层与政治边缘的冲突不可调和。宋江作为底层小吏的代表,虽说未曾遭到奸人迫害,却也是深感忠心无法上表,功名不可易求。想那宋江“及时雨”名号震山东,好友遍天下,却一直屈于押司一职,怎能心甘?话再说回“浔阳楼酒题反诗”,此处即其是其忠义与私欲的激荡的最佳证明,而起因

32、便是政治高层与政治边缘的冲突,是当时社会阶级悬殊所造成的。4.2 正统教育与江湖义气的冲突作者塑造宋江性格核心在于“忠义”,一方面极力歌颂他的忠,另一方面又试图凸显他的义。历来学者对忠义冲突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宋江性格的发展过程是以忠统义,有人认为因义害忠。再次我认为对国家君王的忠是为大公,朋友之义与忠君观念相比只能是私欲,二者的依托渐化为冲突,而造成二者冲突的根源在于不同社会意识形态的冲突正统儒家教育与江湖草根义气的冲突呢。宋江身上始终积聚着两种不同社会背景的意识形态,身处士级底层,使他忠义兼收,传统儒家意识又使他背义取忠,导致悲剧。他身为下级小吏,虽然位列官统,却是被边缘化的,无缘上显朝廷

33、,更多的是与下层的三教九流结交。用现在的话说,身处白道,结交黑道,他重义的意识就是在这江湖环境中养成的,同时也是必须的生存之道。然而他自幼学儒,长而为吏,从文化教育上讲,纯粹是正统教育塑造。一正一偏,有先有后,限制和塑造着人物性格。就整个水浒传文本来看,宋江的两种意识冲突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小吏时期,义字当头,孝义两存,此为矛盾萌芽之态;梁山时期,以义为忠,正统藏心,处境尴尬;招安时期,因义求忠,以忠统义,忠义全失。15小吏时期的宋江远离政治核心,只能为政治高层所驱使,既无机会接近帝王,忠君之事更是奢谈。宋江担任押司一职,职务之便结识了很多江湖人物。相对底层贫民来讲,宋江富农出身,身在官

34、府,政治地位和经济收入都为他广施恩义提供了便利条件。宋江真正与离经叛道的江湖人物结交时,此时的义是一种平等相待,同时也就背离了忠孝意识。这一点在私放智取生辰纲晁盖等人一处焦点体现。义是私的,忠是公的;义为友,忠为国;义是人格的平等,忠是等级的屈从,必然无法并立。义和忠毕竟是不同的甚至对立的意识形态,两种思想积聚在一人身上时,难免需要作出选择。私放晁盖,怒杀婆惜,浔阳楼酒后题诗,都是忠与义激荡的写照。在此宋江取义弃忠,也可以说是因私忘公,一步步把自身推向了忠的对立面。梁山时期,义军壮大,兵败官军,如此种种都是因私忘公,因江湖朋友的平等之义,违背儒家正统的等级屈从。招安时期,又亟不可待要回归正统,

35、实现自己的忠心理想,求取功名之路。因此而不得不舍弃江湖义气,以义求忠,舍义求名。4.3 忠君之念与功名之私的冲突宋江的悲剧在于一手表忠心,一手求功名,先奉献后索求,甚至急不可待。可以理解为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冲突。一旦现实中社会满足不了个人价值需求,宋江内心的天平便会倾斜。宋江以义求忠,以忠统义只不过是个人的一厢情愿。统治者往往不忧外寇而忧内患,一旦收服,必要绝其后患。平方腊征大辽也只是统治只是统治者以寇灭寇的手段。16即使凯旋归来也只是毒酒一杯来结果。宋江舍义求忠,换来的只是忠义两失。江山易折腰,功名总误人。真正能做到苏武牧羊二十年不求君恩,海瑞远谪造福一方的寥寥无几。贪一世英名追半生权贵,

36、回头却烟云,不过都是男儿宿命。谁都知道这条道走到黑只是悬崖,只是谁肯悬崖勒马?陶渊明那样淡泊的人,归隐也未必是心所向往只是无可奈何罢了。不为五斗米折腰,十五斗估计也折了。宋江作为封建时代的一名底层知识分子,无法进入封建统治的核心,无法直接向帝王效忠,只有向江湖社会靠拢,而为江湖义气所导引,与腐朽正统社会对抗,然而却不彻底,时刻怀有立功留名的欲念,传统意识使他回归正道,功名之心使他摇摆不定,以此导致可悲结局。第五章 结束语由以上分析,相信读者对宋江已经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我们不会再把他只当成济世苍生,抗敌救国的民族英雄来膜拜;也不能简单地将其看成一位披着道德外衣假道学的伪君子。通过探悉,我们得

37、出宋江在道德认知上是遵循当时忠君爱国的主流价值观的,但同时也迫于当时复杂的社会现实,他的主流价值追求并不能通过光明大道得以实现。由此,忠君让步于江湖义气;明悉法度却也违法乱纪;义薄云天却又背亲弃友,这一切的矛盾都源于社会现实满足不了他的个人需求,也就是私欲。忠义与私欲的冲突在宋江身上如冰火两重天不可共存,只能分裂,由此造成不可避免的悲剧。致谢这篇论文经过近半年的酝酿得以完成,不仅作为毕业的评定参考,也是我大学四年的专业所获。其中包含有我对大学四年生活和学习的思考,也包含我对生活,老师,同学深深的谢意。这篇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赵爱华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最初的选题,到整个框架的设定,再到下笔

38、成文,直至最后的修改排版定稿,赵老师都给我很多指导。她认真批改,及时反馈,给出宝贵建议,最终使我完成这篇论文,并发挥出最高水平。同时,赵老师精益求精的严谨治学态度也深深地感染着我,激励着我用心地走好每一步。感谢赵老师在学业上给我的指导,感谢赵老师在人格上给我的激励。在此,谨向赵老师致以真诚的感谢!这篇论文能得以完成,我还要感谢古代文学组的同学吴文雅和室友周丽霞感谢你们在我论文选题和拟定大纲的过程中给我提出的建议;同时,还要感谢李凡同学,王琪琪同学,感谢你们在我初稿写作时给出的宝贵意见,没有你们的悉心帮助,没有你们的宝贵建议,我不可能完成这篇论文。大学四年时光倏忽而过,龙子湖畔留下了我许多美好的

39、回忆,华水讲堂更是摄录了我们求知的身影。但是我并没有止步不前,在母校的培育之下,我准备在学术的道路上更进一步,实践母校“求实,创新”的治学精神。最后,向母校,老师,同学们,再次表达谢意!参考文献1沈伯俊.水浒研究论文集C.北京:中华书局,1994:438-4392李恩普.对宋江形象分析的一点质疑J.文史哲1954,(04)3余诗隽.忠义难两全水火不相容试论中宋江忠义性格的矛盾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06):09-114施耐庵.水浒传:百家汇评本郭皓政辑评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5郭豫适.中国古代小说论集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85:636李光阁.帝国潜流

40、水浒灰社会解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4-2507施耐庵,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水浒 M.沈阳:万卷出版社20068李希凡.略谈评价问题-读张政烺先生的J.文史哲1954,(04)9刘敬圻.由类型化典型向个性化典型过度宋江形象补论J.求是学刊 1985,(01)10王评.水浒传会评本上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4111杨柳.宋江与梁山泊,水浒人物论M,上海:上海自由出版社,195512张国光.两种,两个宋江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36(03):21-2813吴越.品水浒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20914石麟.宋江性格结构试探J. 水浒争鸣第一辑.

41、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1982,(04):141-14815纪德君.百年风云:宋江形象的论争与回顾EB(2007-07-28)(2012-02-20)16袁行霈.国文学史(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附录1: 华 北 水 利 水 电 学 院毕 业 论 文 任 务 书 论文题目:忠义与私欲的冲突 宋江形象分析 The Conflict of Loyalty and LustsThe analysis about The Image of SongJiang院 系:外 国 语 学 院专 业: 对 外 汉 语班级学号: 200812720姓 名: 郑 会 丽 指导教师: 赵 爱 华设计

42、期限:2012年 3 月 5日开始2012年 5月27日结束 2012年5月27日 毕业论文任务书一、毕业论文的目的根据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目的,通过撰写论文来对古代文学进行评析;研究古代文学名著水浒传宋江的悲剧命运;通过对主人公命运和性格的研究以及宋代社会背景的探析,揭示出在当时的社会现实下忠君观念与个人抱负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矛盾。二、主要内容通过对主人公命运和性格,以及主人公所处社会环境和正统儒家教育背景的分析,深刻剖析了主人公的忠君之情与个人私欲之间的强烈冲突,从而揭示出水浒传宋江个人悲剧的深层原因:忠君与私欲的冲突,儒家正统与江湖义气的冲突,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冲突。三、重点研

43、究问题忠义与私欲的冲突及其成因。四、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法、参考文献法、例证法。五、基本要求1 论文观点要求鲜明,论据充分,论证逻辑性强,结构严谨,文理通顺,文字表达准确,条理清楚,引用资料要翔实准确,并注明资料来源。2 论文要有独特的见解,创新意识强,应用价值高。3 论文要按学校统一的格式打印。4 在认真理解和充分研究的基础之上写出一万字左右的毕业论文。六、其他1.选题来源:自选题目.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品读经典的角度也需要不断更新。以往学者研究水浒传宋江的形象,都停留在非此即彼上,即不是忠义两全就是不忠不义,或者就是论其忠义的矛盾;总之以往的研究似乎都简单地将宋江形象脸谱化,

44、而原著中宋江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形象,本文期望以辩证的方法结合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来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宋江形象,以期在文学批评上取得进步。附录2: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012年 3 月 9 日学生姓名郑会丽学号200812720专业对外汉语课题名称忠义与私欲的冲突宋江形象分析The Conflict of Loyalty and LustsThe Analysis about the Image of Song Jiang课题来源自选题self-selection选题背景及意义1. 选题背景水浒传被列为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又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其文学地位在文学史上举足轻重。作

45、品的特色主要归功于其中塑造的108位鲜活的人物形象,宋江作为作品的主人公,历来也是备受争议,褒贬不一。宋江是受中国社会传统道德教育和熏陶的典型封建士大夫形象.贯穿宋江的一生,作为其行为动力的始终是报效朝廷和建功立业的正统观念,即忠;然而当时的社会“奸臣当道,谗佞专权,非亲不用,非财不取”“为官容易,为吏最难”,这使得个人抱负不得施展。本文即是通过对主人公所处社会环境的分析,揭示出水浒传宋江个人悲剧的深层原因:忠君与私欲的冲突,儒家正统与江湖义气的冲突,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冲突。2.选题意义经典的作品向来都是学者大家评批的热点。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品读经典的角度也需要不断更新。以往学者研究水浒传

46、宋江的形象,都停留在非此即彼上,即不是忠义两全就是不忠不义,或者就是论其忠义的矛盾;总之以往的研究似乎都简单地将宋江形象脸谱化,而原著中宋江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形象。因而本文从比较全面的角度出发,论宋江性格及命运的两方面忠义与私欲的冲突,并揭示出这一矛盾冲突的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主要内容1. 主要内容:通过对主人公命运和性格,以及主人公所处社会环境和正统儒家教育背景的分析,深刻剖析了主人公的忠君之情与个人私欲之间的强烈冲突,从而揭示出水浒传宋江个人悲剧的深层原因:忠君与私欲的冲突,儒家正统与江湖义气的冲突,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冲突。2.论文大纲第一章 宋江的忠心义举第一节 宋江出场的外貌描述。“眼

47、如丹凤,眉似卧蚕.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制心机”一派器宇轩昂,阔达胸襟。从面相揭示出宋江心怀天下的儒家正统思想,同时暗示个人抱负不凡。第二节 宋江人品的侧面烘托。“及时雨”“呼保义”“孝义黑三郎”的外号及来历叙述(事例举证)揭示其人品忠厚,仁义。突出忠、义、孝的性格核心。第二章 宋江的功名私欲第一节 私放晁错怒杀婆惜。私放晁错虽为朋友之义,但于忠义大观来说,只能说是出于宋江私心,此为冲突之始。继而事情败露,怒杀婆媳,此举更是违法乱纪,也是宋江命运的转折点。第二节 投奔花荣愤杀刘高。背着人命官司却去投奔朋友,仁义之心何存?受刘高之妻反咬一口,愤然杀其一家。为泄一己之愤杀害朝廷命官已是公然对抗朝廷,

48、宋江在忠君之路上越走越远。第三节 浔阳楼上酒题反诗。个人功成名就的欲望,奈何社会现实所迫而不得以实现,忠义与私欲的冲突昭然若揭,同时也是宋江最后被迫选择梁山的直接原因。第四节 赢童贯败高球,只为招安。宋江以此作为招安的条件,试图以忠君之举取得君王的信任而功成名就。但是社会现实使得二者矛盾不可调和。第五节 破大辽征方腊,只图留名。不顾弟兄生死,更不顾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充当大宋爪牙,只为青史留名,光宗耀祖,却不懂什么是大忠什么是大义。最后落得个“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宋江的悲剧不只是个人性格悲剧,更多的是社会悲剧。第三章 忠义与私欲的冲突-社会背景分析第一节 政治高层与政治边缘的冲突:

49、“奸臣当道,谗佞专权,非亲不用,非财不取”“为官容易,为吏最难”的社会现实。第二节 正统教育与江湖义气的冲突:对国家君王的忠是为大公,朋友之义与忠君观念相比只能是私欲,二者的依托渐化为冲突。第三节 忠君之念与功名之私的冲突:忠君本是为了博功名,追求功名也只有忠君这一条路可走。奈何社会现实使二者的冲突压过统一成为主流,造成忠君不上显,功名不可得。文献综述及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水浒传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又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其文学地位在文学史上举足轻重。其主要内容是写宋徽宗年间社会黑暗,官逼民反,天下英雄好汉齐聚梁山,落草为寇,最后又接受朝廷招安,却落得毒酒一杯的悲剧下场。宋江是梁山泊的领袖人

50、物也是作品浓墨重彩刻画的人物。宋江是受中国社会传统道德教育和熏陶的典型封建士大夫形象,贯穿宋江的一生,作为其行为动力的始终是报效朝廷和建功立业的正统观念,然而当时的社会现实使得他的个人抱负不得施展。忠义与私欲的冲突愈演愈烈。学界对水浒传的研究向来热门,对宋江形象的考究也颇具规模。从知网上显示的材料来看,学界对水浒传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主要的学术著作有:(1)金圣叹:水浒传金圣叹评本(2)水浒传百家汇评本(3)李光阁:帝国潜流水浒灰社会解密陈淑丽(4)沈伯俊:水浒研究论文集学界对宋江形象的探析主要的论文著作有:(1)张政烺:宋江考(2)张国光:两种,两个宋江(3石麟:宋江性格结构试探(4)余诗隽:

51、忠义难两全水火不相容试论中宋江忠义性格的矛盾。主要研究角度有:(1)宋江的忠义正统观;(2)宋江的忠义虚伪面具;(3)宋江的义从属于忠。但是,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对于宋江形象的研究却是局限在扁平面分析,缺乏深入多面挖掘。本文则是先把宋江定位为封建传统士大夫(受教育背景上),但在实境上他只不过一刀笔小吏,这一落差也造就了他命运的悲剧。本文参照前人对宋江形象的研究,打破一贯的脸谱分析,将人物形象立体化剖析,分析出人物性格矛盾的两方面:忠义和私欲,并揭示其深层社会原因。2.参考文献1沈伯俊.水浒研究论文集C.北京:中华书局,1994:438-4392李恩普.对宋江形象分析的一点质疑J.文史哲1954

52、,(04)3余诗隽.忠义难两全水火不相容试论中宋江忠义性格的矛盾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06):09-114施耐庵.水浒传:百家汇评本郭皓政辑评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5郭豫适.中国古代小说论集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85:636李光阁.帝国潜流水浒灰社会解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4-6、23、219、2507施耐庵,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水浒 M.沈阳:万卷出版社20068李希凡.略谈评价问题-读张政烺先生的J.文史哲1954,(04)9刘敬圻.由类型化典型向个性化典型过度宋江形象补论J.求是学刊 1985,(01)10王评.水浒传会评本上册

53、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4111杨柳.宋江与梁山泊,水浒人物论M,上海:上海自由出版社,195512张国光.两种,两个宋江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03):21-2813吴越.品水浒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20914石麟.宋江性格结构试探J. 水浒争鸣第一辑.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04):141-14815纪德君.百年风云:宋江形象的论争与回顾EB2007-07-28/2012-02-2016袁行霈.国文学史(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3.主要方法:综合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归纳法、引证法、人物形象分析法、文史互证法预期的成果及形式一、 预期成果:一篇从水浒传宋江形象看其性格双面-忠义和私欲的本科毕业论文。2.形式:论文时间安排1)第1周星期一(2012年2月20日)交论文题目,并确定题目。2)第2周星期一(2012年2月27日)确定任务书(包括论文提纲)。3)第3周星期一(2012年3月5日)交开题报告,送指导教师审阅并修改。4)第5周确定论文任务书及开题报告,开始搜集材料并动手写论文。5)第9周交论文初稿,交指导教师审阅。6)第12周交出论文定稿,一律用A4纸打印。7)第13周准备毕业论文答辩。8)第14周毕业论文答辩(2012年5月21-5月25日进行)。指导教师意见签 名:年 月 日 第26页 共26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