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伤寒论》看张仲景的“治未病

上传人:泽*** 文档编号:78331027 上传时间:2022-04-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从《伤寒论》看张仲景的“治未病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从《伤寒论》看张仲景的“治未病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从《伤寒论》看张仲景的“治未病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从《伤寒论》看张仲景的“治未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伤寒论》看张仲景的“治未病(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从伤寒论看张仲景的“治未病【关键词】治未病;伤寒论;张仲景;内涵郭中良周峻伟 王和天有人认为周易“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是“预防”一词的最早出处。“治未病”源于内经、难经,是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学独具特色的内容之一。医圣张仲景禀内经 、难经之旨,在临床医学实践中贯彻“治未病”思想,使“治未病”思想的理论内涵得以全面继承和进一步发展,这不仅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当代中医学的理论与临床也有积极指导意义。 1 扶正固本摄生为先张仲景十分重视防患于未然。其养生防病思想主要体现在“若人能养慎 不令邪风干忤经络 ? 更能无犯王法、 禽兽灾伤, 房室勿令竭乏, 服食节其冷、

2、 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1】”这与内经“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恬淡虚无, 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 【 2】的观点一脉相承。均强调疾病是可以预防的,注重起居和饮食的调护。这一养生防病思想在现代生活中有更广泛的现实意义。张仲景有薯蓣丸预防营卫气血俱虚易感风邪而生百病的风气百疾之例。又有伤寒论桂枝汤煎服法:“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张仲景以热稀粥以养胃气而发汗。 扶正防变促愈。 2 病宜早治。勿令生变张仲景“治未病”思想之二为“病宜早治。勿令生变”。他提出,“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 四肢才觉重滞, 即导引、 吐纳

3、、针灸、膏摩。勿令肺,施泄于肾。在气的统帅下,循经而行,灌溉一身无所不及。”因此,笔者在眼科临证中对中医“气化”的概念感受颇深。水谷精微必须气化升腾才能使眼睛发挥正常功能。(2)现代都市之人体力劳动少,脑力劳动多,缺乏阳光照晒普遍阴气较盛。阳气不足。加之营养过剩,五昧过极。正如东垣所说:“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官,伤在五味”。因此。眼科许多病证有阳气不足之表现。笔者体会,无论外眼病还是内眼病, 在缠绵难愈的情况下,一定要考虑升阳补气。(3) 运用“益气升阳”法则,首先要学习李东垣脾胃论学术思想。李东垣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时刻都在运动变化着。这种运动形式主要表现为升降浮沉的变化而在升降问题上

4、,李东垣特别强调生长和生发的一面。 他认为,只有脾气生发,谷气才能上升。元气才能充沛,阴火才能潜藏。在治疗上他喜用升麻、柴胡。以遂其升生之性。其代表方补中益气汤重用黄芪。以补肺气,统摄全身,使气血津液运行各循其道,在眼科临症中如使用得当, 则效果卓著。其作者单位: 10001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内科次。“升阳”治则除考虑使用升麻、柴胡、桔梗等升提性质的药物外,还要考虑适当使用祛风药物。 其思想主要来自于中医眼科名著 审视瑶函。因风性轻扬, “风邪上受,首先犯肺”,且祛风药多轻清上扬。可引药直达病所。如治疗“真睛破损”的著名方剂除风益损汤中使用藁本、前胡即为此意。参考文献 1】 明

5、傅r 宇审视瑶函叫】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 8 2】 金李东垣脾胃论【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8作者简介:马东丽,女, 45 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副主任医师。从事中医眼科临床 23 年。发表学术论文 20 余篇,主持完成多项科研课题,研究方向为近视眼和眼免疫性疾病。 目前承担国家自然基金“菊花决明散防治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免疫调节机理研究”项目和北京市中西医结合眼科重点学科建设任务。 (收稿 El 期: 2008-07-03) 万方数据 j塞生医莼塑至 !Q 旦筮筮鲞筮 !Q 期坠自 i 鹜垣 g 自世篮墅鲥 i 照趔 ChineseMedic

6、ine,September,2008V01 27,No 10 九窍闭塞【。” 21先安将受邪之地“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为张仲景发挥难经之意的代表论述【131 ,其预防病势发展的主要措施是以整体观为理论依据,掌握疾病的传变规律。治疗疾病之未传而防变。如柯琴谓大青龙汤方中“用石膏以清胃热,是仲景于太阳经中预保阳明之先着,加姜枣以培中气。又虑夫转属太阴矣”。这种“先安”性治法。较之必待传变而后议治法,更有价值。其后温病时有所发挥。后世温病学家提出“客邪贵乎早逐”、“急急透解,莫待传陷而人为险恶之病”、“急急透斑为要”、“伤寒下不厌迟,时疫下不厌早”等观点,皆对截断病传道路或保护未受邪脏

7、腑、提高疗效有积极意义。 2 2 有痛早治伤寒论 54 条云:“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说明在疾病初发, 邪位浅表时治疗的重要性。早治已成之病,不但容易向愈,而且免生变化之弊。张仲景治病务示于早。 从整个外感热病而论, 反复强调“病在表,当先解表”,以消患于“萌芽”。伤寒论第 101 条有“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之法。示人治少阳证,只需见到一部分主症,即可用小柴胡汤不必待症悉具而用之争取治疗的时机,防止病证深化。“凡人有疾,不时即治,隐忍冀差, 以成痼疾, 小儿女子益以滋甚, 时气不和,便当早言,寻其邪由,及在腠理

8、,以时治之,罕有不愈者。 ” 23药宜早进莫待早晚“凡作汤药,不可避晨夜,觉病须臾,即宜便治,不等早晚,则易愈矣。如或差迟,病即传变,虽欲除治,必难为力, 服药不如方法, 纵意违师。 不须治之 41 。”强调病宜早治,治之为易,亦防传变,说明早期用药的重要意义。 2 4 既病防传变 (1) 六经学说与既病防变:张仲景提出了一系列传变规律及治疗方案。如传变规律有循经传、越经传、表里传,也可出现合病、并病、直中等情况。这一系列规律可视为“既病防变”的重要体系。如伤寒论第 97 条云:“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 与正气相搏, 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 ? 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

9、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详细地叙述了小柴胡证的病因为“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正邪处于“分争”之中。故而需用小柴胡汤来治半表半里之邪,使邪去正安。同时,依据六经传变理论,张仲景提出,如若 ,lt b 柴胡汤后出现渴的症状,说明柴胡汤未达到目的,而邪已转入阳明。需运用阳明病的治法进行治疗。这一条文清晰地分析了疾病从太阳转属少阳再进入阳明的过程,故而六经学说不仅可以运用于“未病先防”。更能很好地运用于“既病防变”。伤寒论中此类的规律分析贯穿整个六经病证的过程。为临床医生运用六经辨证规律、发挥药物的“既病防变”作用开辟了一条很好的途径。 (2) 未盛防盛:这是在病证急剧发展、危象即将显露的特

10、殊情况下,为防止病情转盛而采取的防治措施。如伤寒论第 254 条云:“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是腑实已成,而微露津伤之象,若不乘此急下,势必燥热燔灼,燎原莫制。故伤寒论选读云:“急下之证固多凶险,而急下之法则不必将病情凶险而后用之”。 (3) 已盛防逆:这是针对疾病危重期,为防止病情逆转。危及生命而采用的防治措施。如病入少阴、厥阴阳衰阴盛之象毕露。病情极易突变而陷入阳亡阴竭之危险境地。此时防逆,至关重要【 4】。(4) 病盛防危:对已盛之病应采取积极的救治措施,防其逆变。这是“治未病”思想更深层次的体现。正如伤寒论第 6 条所言:“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所有急危重症都有一

11、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若能防患于未然。在关键时刻及时救治,多可转危为安。张仲景在处理急危重症方面为我们树立了范例。他以升麻鳖甲汤治疗阴阳毒,指出5 日可治,7 日不可治。其治病的实质就是迅速阻断已盛之邪毒,阻止病势发展。使危重病人得到救治。(5) 治疗急症:采取阻挡病邪、截断病路、扭转病势的方法141 。在实施此方法时,具体措施有两种:“未病先防”是在疾病继续发展的过程上加固、充实欲犯部位, 使深趋之邪遇到障碍, 犯之不能,阻滞病邪的蔓延。“既病防变”是在疾病的进程中,选定适当部位,不误治机。围而歼之。使病邪就此止步,不再继续传变。伤寒论第8 条云:“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

12、也;若欲再作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其着眼于即将受邪之阳明经, 在太阳经之邪尚未传至以前。以针刺法疏通经气,增强抗邪能力,阻挡病邪再传,扭转其势, 外出于表而自愈。徐灵胎云: “横暴之疾而急保其未病,则所以守万方数据 780韭塞主匡荭缝8生!Q 县筮堑鲞筮 !立魍鞋 i 丝鹜 jQ 坠目世笸坠西亟 i 型 ChineseMedicine,September,2008V0127,No10我之岩疆也。 ”瞬息既变的急症暴疾只有采取“先安未受邪之地”的策略。才是制止蔓延的有效方法。截断病路、扭转病势、稳住病情也是张仲景善用的方法。伤寒论第323 条云:“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13、其“脉沉”标志阳气大衰。少阴虚寒本质已露,故当“急温”。早期治疗以救其阳,否则吐利厥逆之症旋即接踵,难以收拾。 伤寒论第 355 条云:“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水饮停于心下,上逆凌心则心悸,胃阳不足,水饮内停,阳气被遏,不能外达于四末,则手足厥冷。水气不除。必渍胃肠而发生下利。而驱解病邪,使病损部位康复,截断病路,那么将遭受侵害之部位也就安然无恙了。伤寒论的太阳病篇对已病防变思想论述的最为透彻。太阳病篇共178 段条文,约有2 3 的条文论述的是变症。通过已病的太阳病,由于失治误治演变为“坏病” )( 变症的辨证论治过程, 以及“坏病

14、”诊治的复杂性、艰巨性,提示“已病防变”的重要意义。 3 先病服药一些慢性、间歇性发作或有缓解期的疾病。把握未发这一有利时机进行有针对性的用药治疗或调整, 助正达邪, 防止其再度发作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伤寒论第 54 条云:“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柯韵伯对“先其时发汗”的机理作了透彻的解析。 他说:“未发热时,阳犹在卫,用桂枝汤啜热稀粥,先发其汗,使阴出于阳,谷气内充,而卫阳不复陷,是迎而夺之,令精胜而邪却也。”由此引申对某些慢性、顽固性疾病在未发之前进行较长时间的预防性用药如支气管哮喘、风湿病、慢性肾病、慢性肝病、糖尿病、复发性胃十二指

15、肠溃疡、癌症、艾滋病等最好的办法是在其发病之前或间歇期、缓解期提前用药。及早干预,先安脏腑,顾护正气。 4“病后防复”内经中就有预防疾病复发的论述, 伤寒论将这种预防治疗学思想运用到临床。 张仲景在论述六经病后, 又设“辨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篇专论病愈防复的问题。 张仲景对新愈的调摄非常重视。他认为,病复有食复、劳复、复感之分。疾病初愈。机体阴阳平衡功能尚未稳定巩固,此时若不注意调摄,极易病复。其在伤寒论六经病篇后特设辨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其中第 393 条云:“大病瘥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 ”第398 条云:“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者,以病新瘥,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

16、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清柯琴的伤寒论注云:“伤寒新愈,起居作劳,因而复病。 谓之劳复。 强食谷食, 因而复病, 谓之食复。 ” 成无己注解日:“病有劳复,有食复,伤寒新瘥,血气未平。余热未尽,早作劳动病者,名日劳复;病热少愈而强食之,热有所藏,因其谷气留搏、两阳相合而病者,名日食复”。伤寒新愈,若起居作劳, 或饮食不节就会发生劳复、 食复之变,并且针对不同的病因、病证提出了防治原则与方药。疾病初愈,虽然症状消失或减轻。但此时邪气未尽,正气未复,气血未定,阴阳未平,必待调理方能渐趋康复。所以病后可适当用药物巩固疗效,同时配合饮食调养,注意劳逸得当,生活起居有规律,以避免疾病的复发。此时若再

17、新感病邪,或饮食不慎,或过于劳累,均可助邪伤正,使正气更虚,余邪复盛,从而引起疾病复发。“病后防复”是张仲景对临床实践的总结,这使得中医“治未病”思想更加丰富,且更具临床实用价值。这些都是张仲景“治未病”预防医学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总之,张仲景“治未病”思想是今天中医临床治未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今仍在指导中医临床。 其“扶正固本、摄生为先”的理念已发展为全民健身计划的一部分。“病宜早治”的观点已成为现代医学的理念; 养生、调摄为中医学的特色,越来越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张仲景留给我们的学术思想有待于我们不断学习、 领会和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1】张仲景金匮要略 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623 624 2 】素问【 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6【3】 康平伤寒论【 M】千倾堂书局, 1947 :11 4】朱汀,李越伤寒论 急症治法特点田河南中医,2002 , 22(3) : 12 【 5】肖允明,王继香浅述伤寒论的治未病思想忉河南中医, 2005 ,25(12) : 7作者简介:郭中良,男,先后拜宛海洪、吉良晨等名老中医为师。 从医 30 余年,现从事内科、男科及治未病的临床及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008 06-2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