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中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78318792 上传时间:2022-04-21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22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三中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第三中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三中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资源描述:

《第三中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中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6第三章 学生生源分析11第四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14第五章 建设规模与建设方案17第六章 公用工程23第七章 环境保护、消防、节能与水土保持30第八章 组织机构与项目进度34第九章 工程管理与招投标方案36第十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38第十一章 社会效益分析40附图:附图1项目区位图附图2校园总平面布置图附件:附件1*县发改局关于*县第三中学迁建项目建议书的批复(龙发改中2007079号)附件2*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2007年8月3日)附件3*县国土资源局关于*县第三中学迁建项目用地的预审意见(龙土资预200761号)附件4建设项目选址

2、意见书附件5配套资金承诺证明第一章 总 论一、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县第三中学迁建工程项目地点:*县城西九里立交桥东侧地块学校定位:全日制寄宿制中学办学规模:48个班,在校生2400人项目法人:徐红斌建设单位:*县教育局建设内容及规模:本项目拟征地79700平方米(折合119.55亩),其中:建设用地面积61019平方米。项目总建筑面积37400平方米,主要建设教学楼、科技图书楼、食堂综合楼、学生宿舍及生活服务用房等。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7097万元,其中:工程费用4561万元,其他费用2134万元,预备费用402万元。项目所需资金通过学校原有土地置换和政府拨款解决。建设周期:本项目总

3、工期12个月,预计2008年12月竣工。二、建设单位概况*县第三中学始建于1927年,其前身为*镇红卫中学。2003年7月*县第二中学整体搬迁,与*县第三中学合并成*县城关初中,后又复名为*县第三中学。学校现有规模36个班,在校生1974人,校园用地面积331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教职工131人,其中:拥有高级职称35人,中级职称60人,本科以上学历的老师占70%。学校现有获省“春蚕奖”教师3人,有12名骨干教师选入市115人才库。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国家级)先进单位、浙江省示范初中、浙江省现代化教育技术学校、浙江省卫生学校

4、、衢州市名校等称号。 三、项目编制依据(一)*县发改局关于*县第三中学迁建项目建议书的批复(龙发改中2007079号)(二)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定标准(三)寄宿制普通高级中学建设标准(四)浙江省学校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浙土资发200710号)(五)浙江省示范性高级中学校舍配置标准(六)*县城市总体规划(七)*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八)*县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九)*县教育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四、研究内容本可行性研究以“*县第三中学迁建工程”为研究对象,着重对项目建设的背景、必要性、学生生源、办学规模、项目建设条件、工程方案、总平面布置、投资估算及效益等进行研究分

5、析,从而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五、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详见表1-1。表1-1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序号项 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用地面积平方米79700折合119.55亩1.1其中:建设用地面积平方米610192总建筑面积平方米374003容积率0.614绿地率%355总投资万元70976建设期月12六、结论和建议(一)结论1、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县第三中学迁建项目是县委、县政府进一步落实“高中向城区集聚、初中向中心镇集聚、小学向乡(镇)中心集聚”总体思路的重大举措。本项目建设有利于县“基础教育均衡化、教育装备标准化、教育手段现代化”工程的稳步推进,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和均

6、衡发展;有利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有利于满足库区移民子女就学,推动当地移民搬迁工作顺利进行。因此,项目建设是必要的。2、项目建设是可行的(1)项目地利位置优越、配套条件完善本项目选址于*县城西九里立交桥东侧地块,建设区域内地势平整,无建筑物,周边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建设条件优越,项目选址符合*县城市总体规划。(2)本项目生源可靠根据全县小学毕业生数量和目前初中承载能力,并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对优质教育需求和外来生源等,本项目生源市场有保障。*县第三中学属于城区优质资源,师资较强,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3)本项目建设方案可行本项目总建筑面积37400平方

7、米,建设规模适当、布局合理,符合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定标准和浙江省学校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等有关规范的指标要求和学校教学的实际需求。根据*县国土资源局关于*县第三中学迁建项目用地的预审意见“*县第三中学拟用地总面积7.97公顷,其中建设用地6.1公顷,容积率不宜低于0.6”。因此,可研报告通过对*县生源、学校教学实际需求等分析,参照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定标准、寄宿制普通高级中学建设标准等规范要求,提出*县第三中学校舍总建设规模为37400平方米,比*县发改局关于*县第三中学迁建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校园总建筑面积为34600平方米”增加了学生宿舍、食堂及生活配套用房等建筑面积

8、2800平方米。(4)本项目建设资金基本落实本项目总投资7097万元,所需资金通过学校原有土地置换资金和政府拨款资金解决。*县发改局关于*县第三中学迁建项目建议书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项目初匡总投资4691万元”,批复中未包含土地费用。随着总建筑面积的增加,工程费用也随之增加,再将土地附属费用估算入内,因此,项目总投资比批复增加2406万元,增加的投资主要为土地附属费用、增加建筑面积的工程费用及相应增加的预备费用、建设单位管理费等其它费用。(5)本项目得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本项目的建设得到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项目土地、供水、供电等基本落实。(二)建议1、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县教育资

9、源的合理配置,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的均衡发展,建议有关部门能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确保工程按计划进度顺利实施,力争明年秋季开学的投入使用。2、在下阶段工作中,要重视设计、施工、设备采购等的招标比选,满足建筑的智能化、节能等要求。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设县治历史悠久,春秋时期建有姑蔑古国,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建县历史,是浙江省历史上最早建县的13个县之一。*人杰地灵,英才辈出,素有儒风甲于一郡之誉,源远流长的历史,留下了丰厚的文化积淀。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和各级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的教育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改革和发展取

10、得了显著的成效。2004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浙江省教育强县”,成为全省25个经济欠发达县(市、区)中第一个教育强县。2005年,在省委、省政府的肯定与推动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在全省得到了广泛推广。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随着高科技和信息化的迅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已脱离单纯依赖物质资源与市场资源,人才资源成为地区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人才的发展取决于教育的发展,只有充分重视教育的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战略地位,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提高国民受教育水平,才能把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尽快转化为人力资源的巨大优势,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县第三中学迁建项目是为了县委、县政府实现教育事

11、业的均衡化、标准化、现代化发展目标,遵循县政府*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调整全县中小学布局的意见(龙政发200667号)的指示,落实“高中向城区集聚、初中向中心镇集聚、小学向乡(镇)中心集聚”的战略部署,依照*县城市总体规划和学校建设布局的要求所提出的。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县“基础教育均衡化、教育装备标准化、教育手段现代化”工程的稳步推进,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和均衡,推动全县教育从布局调整向打造精品的进一步转变,达到全县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适应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一、本项目建设是解决城区义务教育现有矛盾的迫切需要随着*县“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的逐步实行,*县逐渐从教育强县迈

12、向了教育现代化的新阶段。但就目前发展来看,*县虽已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且各项指标也已高位运行多年,但发展不均衡问题还比较突出。幼儿教育薄弱,农村初中教育质量不高,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缺乏,不能满足人们逐渐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城区中、小学就学压力较大,仅有的两所初中与部分小学整体负荷较重,矛盾突出。*县城区现有华茂外国语学校(民办)和*三中(公办)两所初中,共有在校生4154人,教学班74个,平均每班已达56.14人。据统计,目前城区的小学毕业生每年达1000人左右,并在未来几年内以一定的幅度增长,而两所初中现有的容纳能力已经饱和,亟须得到有效调整。因此,本项目建设有利于发展优质教育资源,解决城

13、区义务教育存在的现有矛盾。二、本项目建设是改善公办学校办学条件,推进城区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县第三中学作为城区唯一一所承担初中阶段教育任务的公办学校,相对于华茂外国语学校的迅速发展,龙三中的教育投入、供应相对不足,学校设施发展明显滞后。该校生均占地仅13.67平方米,生均占有建筑面积6.58平方米,作为第二批市级名校,远未达到省一类学校生均用地22.47平方米和生均校舍9.8平方米的下限标准;由于地处城市中心区,周边交通条件拥挤,扩展已无空间,学校教学生活设施、运动场所已远远不能满足办学需求。生源质量、办学条件等因素大大制约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距离*县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改善办学条

14、件,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学校比例、标准化学校达到85% 以上”的目标相差甚远。除此之外,根据*县普通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三中新的办学规模为48个班,在校生2400人,较现有规模有大幅度扩张。因此,本项目建设有利于改善公办学校的办学条件,推进城区教育均衡发展,使城区学生能同等享受优质教育。三、本项目建设是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的需要科学合理布局学校网点,实现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按照“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要求和全县校网布局调整的“三集聚”思路,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成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学移建到位后,充分利用迁建后腾空的校址改办小学,小学资源改办幼儿园,这样可以促使教育资

15、源合理整合,梯度优化,减少建设投入和土地浪费,办学条件易于达到标准化要求。*县第三中学现位于城市中心区,随着异地新建项目的落实,迁建后将原部分校舍(总占地169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040平方米)划给相邻的西门小学使用,将有效缓解西门小学教学场地、设施严重缺乏的压力,使其达到省标准化二类以上学校要求;同时,撤本县詹家中学并入*县第三中学,詹家中心小学整体搬迁至詹家中学(占地2076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080平方米),詹家小学(占地1626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025平方米)改划给詹家幼儿园,将有效改善詹家中心小学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满足各阶段不同的办学需要。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落

16、实县委、县政府学校布局调整的重大举措,有利于当地现有中、小学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中、小学办学层次和水平得到较大改善与提升。四、本项目建设是满足库区移民子女就学,推动当地移民搬迁工作顺利进行的需要据调查,当地水库库区移民搬迁后,教育辐射区域内主要有坊门街拆迁安置小区、竹锦花园小区及沐尘水库移民的芝溪家园小区。库区小学学生136人将进入詹家小学就学,而随着詹家中学的撤并,近几年大部分库区移民子女将入读*县第三中学。*县第三中学迁建项目的完成,将有效解决*三中和詹家小学面向库区移民生源的接纳压力,有利于库区小学生,以及未来中学生的就读,有利于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积极稳妥地做好水库移民的后期扶持准

17、备。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完善教育资源的优化和均衡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对全面提高*县的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势在必行。第三章 学生生源分析生源市场分析,主要从三方面分析,其一是主要市场区域的小学段生源和外来生源情况;其二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确定的小学升初中的升学率指标(基本达到100升学率);其三是区域内初中的供应能力。据此对本项目的生源情况进行分析。一、*县生源市场现状2006年,全县小学毕业生4944人,升入初中阶段学校共5092人,全县现有初中13所,分别为*县第三中学、华茂外国语学校、横山中学初

18、中部、溪口初中、湖镇初中、小南海初中、塔石初中、模环初中、詹家初中、城南初中、寺后初中、泽随初中、石佛初中,共有教学班284个,在校生15165人。其中城区现有的*县第三中学(公办)、华茂外国语学校(民办)两所初中,容量共为74个教学班,在校生4154人,平均每班达56.14人,两所学校存在班级超员的情况。二、*县初中阶段生源市场分析(一)全县初中布局及规模根据预测,20082010年间,*县小学毕业生总数约在42004600人左右,每年新近外来学生300人左右,按初中升学比例100计算,初中招生数预测在4900人左右。按每班50人计,每年招生共98个班,三年共294个班。按*县初中阶段学校布

19、局调整方案,全县初中调整为10所,其中华茂外国语学校、溪口初中、湖镇初中、小南海初中、塔石初中每年各招收36个班,模环初中、横山中学初中部各招收18个班,新建城南初中招收30个班,詹家初中撤并入*县第三中学计划招收48个班。因此,*三中48个班,是符合规划的,生源是有保障的。(二)城区生源预测城区小学段生源总量:根据*县城区小学阶段在校生情况统计, 2007年*县城区小学毕业生总人数为996人,20082010年每年小学毕业1000人左右,以后五年内每年还要增加50人左右。迁建辐射地区生源:*县第三中学的迁建,扩大了对詹家镇小学生源的教育辐射。据预测,詹家镇2007年小学毕业生255人,200

20、82010年预测平均每年小学毕业生250人左右。移民子女生源:根据近几年外来人口(投资经商者、来龙居住者)、沐尘库区移民和要求进城就学的农村学生情况看,每年新近外来学生300人左右(已扣除小学就已进城就学的农村学生和詹家镇学生)。因此可见,城区初中学校每年至少有1550名学生入学,依照每班50人的规格计算,需要31个班级,城区整个初中段需要93个班级,在校学生4650人左右。根据生源预测和目前两所初中承载能力的分析,仍缺少19个班,无法满足生源市场的需求,根据规划今后新建城南初中将解决供需矛盾。(三)其他影响生源的因素优质教育的需求人数将大幅增加。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21、,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量得到有效的提升,家长对子女的就学环境、校舍质量、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各方面的标准日趋走高。外地生源已形成一定规模。*具有良好的教育资源,在省内享有“教育强县”的盛名,县市间已存在一定的市场需求。但受学校规模限制,目前无法接纳大量优秀小学毕业生,这将是项目的潜在市场。事实上,随着水库移民工作的逐渐完成,每年进入的外地生源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以上分析表明,迁建的*三中按照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一类学校标准设计,教学环境大大改善,基本设施逐渐完善,师资力量有所加强,按48个班、2400名在校生的建设规模,其生源市场是有保障的。第四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一、 项目选址(一

22、)选址的原则与要求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交通便捷、环境适宜;3、周边基础设施完善; 4、远离污染源、集贸市场和公共娱乐场所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的地方;5、选址要为日后发展留有余地(二)备选方案及比选根据前期的调查,本项目选址有二个备选方案,方案一是*县城西九里立交桥东侧地块;方案二是县城老铁路路以南的兰石地块。经过比选,方案一土地已由政府收储,基础设施配套齐全,项目前期工作开展可相对较快,并有利于*县“丰满坊门街”工程实施及完善城市功能、完善城西教育布点;同时方案一地块还有利于增强对詹家镇的教育辐射功能,方便詹家镇及移民子女上学,带动香溢市场西面及九里立交桥南(原铁

23、路线)区块的土地增值。方案二位于城区,从近期看存在交通便利、方便市区走读生等优势,但随着铁路南移,该区与土地价值不断升高,新建学校的投资成本将相应增加。因此,结合地块条件和各方利弊,经分析比较论证,项目选址按第一方案,选址在九里立交桥东侧地块(具体见附图),具体位置为:东临*城区,南为衢龙路,西靠九里立交桥,北为320国道,占地面积约79700平方米(折合119.55亩)。二、项目建设条件(一)自然条件*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明显的盆地特征,光照、气温、降雨、湿度等气象因子都有明显的变化,其特点是:温度适中、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旱涝明显,垂直差异明显,春早秋短,夏冬长,春夏“雨势同步”,冬

24、季“光温互补”,气候条件比较优越。根据*县气象局多年资料统计,*县多年平均气温17.1,日极端最高气温41,日极端最低气温-11.4,多年平均降水量1602.6毫米,无霜期257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9%,全年地面主导风向为东北偏东风,平均风速2米/秒。根据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县属于6度地震烈度区。(二)用地条件本项目总用地面积为79700平方米(折合119.55亩),项目建设区域内地势平整,无建筑物。根据*县城市总体规划用地性质为文化教育用地,并已由县政府征用。 (三)基础设施条件本项目地块位于*县城西约2公里,紧邻詹家村,周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可为本项目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和保障。

25、1、交通条件本项目具有良好的交通条件,用地北为320国道,南为衢龙路,西靠九里立交桥,对外交通联系方便、条件优越,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2、供水条件项目供水纳入城市供水系统,由*县自来水公司供水。本项目地块北侧衢龙路敷设有DN200的市政供水管,供水水压、水质、水量均能得到保证。3、排水条件项目建设区域周边已铺设雨、污分流管,地块北侧衢龙路下敷设有DN300和DN800的市政污水管和雨水管,本项目所产生的污水、雨水等可经市政排水管道收集后纳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4、电力和电信项目电力线可从区块东侧的35kV詹家变电所引入,目前电缆已接到项目地块。项目电信及有线电视等均可从北侧衢龙路直

26、接接入。(四)经济社会条件*县地处浙江省中西部,县域总面积1143平方公里,辖6镇7乡2街道,总人口40.4万人。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58.70亿元,财政总收入4.7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1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579元。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可以为本项目提供较好的经济环境支撑。第五章 建设规模与建设方案一、建设规模根据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定标准、寄宿制普通高级中学建设标准以及浙江省学校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浙土资发200710号)等,参照当前有关同类学校的建设情况,结合全省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县的教育发展需要,确定本项目的建设规模。学校为寄宿制普通中学,按48个班,每

27、班50人,2400名在校生的办学规模筹建实施。项目建设规模如下:(一)学校用地项目总用地面积79700平方米(折合119.55亩),其中:建设用地面积61019平方米;生均建设用地面积25.42平方米,符合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定标准。(二)建筑规模根据*县国土资源局提出的容积率要求和学校教学实际需求,本项目总建筑面积为37400平方米,生均15.58平方米,符合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定标准。根据学校的性能和需要,校区内主要分教学、生活和文体活动等三个功能区。1、教学区教学区是学生学习、实验,教师教学和科研的场所,是学校的主体建筑,主要建筑有教学楼、科研图书楼等。教学楼是教

28、学的主要场所,也是学校的中心和主要建筑。教学楼建筑面积12850平方米,内设60个教室(普通教室、选修课专用教室、阶梯教室等各种规模教室)及教师办公室、附房等。科技图书楼包括实验用房、图书馆及附属用房等。实验用房是学生和老师进行学科实验的主要场所,包括理化实验室及附房、电脑室、语音教室、劳技教室及附房、史地教室、教师多媒体备课室、天文及天象馆及办公室等。图书馆是学生、教职工等进行图书阅览、自修等的主要场所,根据浙江省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标准(试行),中学图书馆藏书量按在校生每生40册计算,学校藏书量应为9.6万册。在全部藏书中,30%为闭架书,70%为开架藏书。学生阅览室座位数按学生数的20

29、%配置,教师阅览室座位数按教室40%配置。图书阅览室内除布置藏书库、声像阅览室、普通阅览室、教室阅览室、电子音像教育资源库、分类陈列室等外,还配置计算机多媒体信息网络、有线电视网络等。科技图书楼建筑面积7050平方米,其中:学科实验用房建筑面积3050平方米,图书阅览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2、生活区生活区包括学生宿舍、食堂综合楼及生活服务设施等。学生宿舍按在校生2400人,每生4.5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指标计算,建筑面积为10800平方米。每幢宿舍底层设停放自行车的架空层,建筑面积约550平方米,两幢宿舍楼共计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食堂综合楼包括餐厅、厨房、风雨操场、贮藏室等,根据在校生数和学

30、生体育活动需求,规划建设食堂综合楼5300平方米,其中食堂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风雨操场1100平方米。生活服务用房是学校的生活后勤保障体系, 主要包括变配电房、开水间、锅炉房等,合计建筑面积300平方米。3、文体活动区根据中学生教学和日常锻炼等的需要,文体区内主要布置400米标准田径运动场1个,内设足球场、单双杠及跳远、跳高、投掷场地等;田径场周边根据学生体育锻炼需求,布置篮、排球场共10个。4、主要建设内容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规模详见表5-1。表5-1 主要建设内容、规模一览表序号建设项目单位建筑面积层数备注一校舍平方米374001教学楼平方米128503幢56层2科技图书楼平方米705

31、01幢3层3食堂综合楼平方米53001幢34层4男生宿舍平方米59501幢46层含架空层5女生宿舍平方米59501幢46层含架空层6生活服务用房平方米3001层二体育设施1400米田径运动场片12篮、排球场片共10片二、建设方案(一)校园总平面布置方案1、设计原则校园总平面布置遵循以人为本的宗旨,按照环境育人的现代设计理念,通过对环境、功能、规划及交通条件等的分析,从不同的角度与条件出发,在校园规划中,着重在空间形态、生态园林、功能流线、人文环境等方面整合建筑,使学校成为一个环境优美、布局紧凑、功能齐全、使用合理、管理方便、设计新颖的现代化学校。2、设计原则(1)以素质教育为主线,把握现代化教

32、育发展趋势,顺应教育内涵变化的总体构思。(2)地域性、文化性是校园精神的实质,设计注重营造有江南书院的高素质中学校园,并充分考虑周边环境与校园布局特点。(3)根据师生不同的活动规律,做到功能分区明确,设施先进、适用方便,且互不干扰的科学布局。(4)借鉴与吸收中外环境设计思想,展示多样的景观层次和丰富的空间特色,建设现代化、园林校园。3、功能分区及总平面布置依据地形条件将校园分为三个功能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并通过绿化、铺地等将三个功能区形成相对完整的区域,动静状态相互区别有机结合。教学区位于校园的中部和南部,区内主要布置教学楼、科技图书楼等建筑,教学楼为校区内最重要的部分,由多幢6层建筑通

33、过连廊相互连接围合而成,形成校园标志性建筑;教学楼内设60多个教室和多个教室办公室。科技图书楼位于教学楼的东南侧,为3层建筑。教学楼、科技图书楼均注重建筑的整体性,在功能上满足现代化学校管理、教学等要求,布局上具有通用性、可变性,满足今后中学教育发展的需求。生活区位于相对安静的校园北部,区内布置两幢学生宿舍和一幢食堂综合楼,男、女生宿舍楼主体建筑均为6层,附楼4层,主楼底层设置停放自行车的架空层,层高在2.2米以下;食堂综合楼主体建筑为4层,附楼3层,是学校进行大型室内活动的场所。运动区位于校园的西部,区内主要布置了400米标准田径场(含足球场、各种器械活动场地等),篮球场、排球场共10片。校

34、园入口沿规划11号路布置,各主次干道将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校园内主干道路宽8米,次干道路宽4米,步行道路宽1.52.5米。教学区、生活区及入口围合成一个中心广场。校园内建筑物多采用坡屋顶设计,局部使用平屋顶与坡屋顶相互穿插,通过层层递进、尺度宜人的空间设计,将外部的喧嚣和嘈杂隔离在校园之外,为师生提供一个宁静的学习、思考环境。绿色生态校园是学校发展的趋势,本校园内绿化采用点、线、面结合,融绿于校园生活,在教学楼内庭园及生活区分别布置大面积绿地,使校园绿化点上成景、线上成荫、面上成林,建筑物与绿化相应成趣,为学生、教职工提供一个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主

35、要技术指标详见表5-2。表5-2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序号项 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用地面积平方米79700折合119.55亩1.1其中:建设用地面积平方米61019折合92亩2总建筑面积平方米374003容积率0.614绿地率%35第六章 公用工程一、给水工程(一)设计依据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005年版) 3、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5(二)用水量预测项目用水量主要由学生用水量、教职工用水量、其他用水

36、量等组成,经估算,本项目最高日用水量为584吨,年用水量为15万吨。1、学生用水量本项目全日制在校生2400人,按最高日用水量200升/天.人计,则最高日学生用水量约480吨/天。2、教职工用水量学校教职工人数为160人 ,按最高日用水量150升/天.人计,则教职工最高日用水量约24吨/天。3、实验用水量实验用水量按5升/天.人,每天800人计,则最高日实验用水量约为4吨/天。4、道路、绿化及未预见水量项目道路、绿化及未预见水量按学生、教职工、实验等用水量的15%计,则最高日用水量约为76吨/天。具体估算详见用水量估算表6-1。表6-1 用水量估算表序号项 目使用人次(人)用水定额(升/人.天

37、)最大日用水量(立方米/天)1学生用水量2400200 4802教职工用水量160150243实验用水量8005 44道路、绿化及未预见水量(1+2+3)15%765小计584(三)消防用水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等防火规范的有关要求,建筑物内部设室内消火栓系统和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室外沿生活和消防合用的给水环网设地上式室外消火栓,间距120米。室内消火栓水量按15升/秒,室外消火栓水量按25升/秒考虑。(四)供水方案1、供水水源学校位于城市规划区内,由城市供水管网统一供水。本项目建设用地北侧衢龙路敷设有DN200的市政供水管,可直接接入,在校区内形成环状供水,以满足生活、

38、消防等用水要求。2、供水水质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市政管网提供的自来水能达到此标准。3、供水系统供水管线从北侧衢龙路DN200的市政供水管接入学校,在校区内形成环网。给水采用变频加压水泵与市政管网直供相结合的联合供水方式。在整个校区内布置两路给水管线:一路为市政直供给水管线,供给室外消火栓用水、二层以下建筑单体的室内用水及道路、绿化用水等;另一路经变频调速系统加压后供水给各建筑单体室内消火栓用水及三层以上建筑,为保证消防用水和停水时的生活用水需要,校园内设水泵房和400吨蓄水池,水泵房内设变频调速水泵。另为节约城市自来水,绿化、道路用水可以校内河水为主。二、排水工

39、程本项目排水系统采用室内废、污合流,室外雨污分流制。(一)污水量预测按用水量的80%估算污水量,最大日污水量约467立方米。(二)污水排放方案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实验室废水根据其废水性质,经局部处理达标后,与生活污水一起排至校园污水管道,再排入用地北侧衢龙路DN300市政污水管网,由城市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在总图布置中,尽可能缩短管线距离,减少管径和埋深,并让污水自流排出。区内污水经管网收集后统一排入城市污水管网系统,校区内污水主干管为D300。(三)雨水工程 雨水管道伸到校区各建筑内部道路,在建筑物周围每隔一定距离预留雨水检查井,道路雨水由雨水口收集排至雨水检查井。雨水经校区雨水干管收集后

40、排至北侧衢龙路DN800市政雨水干管。本项目采用衢州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设计算重现期P=1年,地面集水时间t1=10分钟,综合径流系数=0.65。(升/秒万平方米)三、供电工程(一)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92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005年版)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二)负荷等级本项目为新建学校,除重要实验设备、水泵、应急设施、消防设备等为二级负荷,其余均为三级负荷。项目供电性质属于二级负荷,需采用两路10kV电源作为工作电源。(三)负荷预测本项目用电主要由设备用电、照明用电和其它用电等组成,根据项目的建筑规模和设施配备,参照规

41、范及同类建筑用电指标,采用单位建筑面积负荷指标法,具体容量估算如表6-2。表6-2 用电设备装机容量估算表序号名称面积(平方米)单位容量指标(瓦/平方米)总装机(千瓦)1教学楼12850202572科技图书楼7050251763食堂综合楼5300201064学生宿舍11900252986生活服务用房3002068未预见量上述合计得20%1699合计374001012经估算,本项目总装机容量为1012kW。自然功率因数为0.8,采用低压静电容器柜在低压侧集中补偿,补偿后的功率因数则达到0.9以上。(四)供电电源本项目为新建学校,由校区东侧的35kV詹家变电所提供两路10kV独立电源。根据用电负荷

42、预测,校区内设置变配电室,内置 2600 kVA的变压器,2台变压器轮流切换使用。同时,变配电室内配备相应的高、低压配电设备及防雷电设备。(五)配电系统和照明系统低压配电系统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供电方式;所有消防设备均采用双回路放射供电,并至末端自动切换,按规范在部分单体走廊、出入口及计算机中心等场所设置应急照明,水泵房等动力配电系统按要求设立单独配电箱(柜)。各室外供电干线采用电缆沟敷设的方式。本项目设有一般工作照明、应急照明及室外照明,照度按设计规范进行设置。(六)防雷与接地本项目严格执行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中的防雷保护措施的规定,按三类防雷建筑要求设置防雷措施。项目低

43、压电力系统采用TN-S系统,保护接地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网,接地电阻1。设有信息网络的建筑拟考虑防雷击电磁脉冲,即要求在电源系统加装三级保护,在天线和馈线系统、信号系统加装浪涌过电压防护器(SPD)。四、弱电工程本项目弱电系统主要包括通讯系统、计算机校园网络及闭路电视教学网络、有线广播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等。(一)通讯系统校区通讯由程控交换机组解决,由电信分局采用光缆引入,布线均纳入综合布线系统。(二)计算机校园网络及闭路电视教学网络按现代教学要求,本项目拟设置计算机校园网络及闭路电视教学网络,图书馆开通网上光盘检索、网上借阅手续等。布线均纳入综合布线系统。(三)校园广播系统本项目设有校园广播系统

44、,各教室内及走廊、体育场地、活动中心、操场、校园内路边、草坪等处均设有广播。广播音响系统主要在各楼层播送通知事项,课间、课后播放音乐等。(四)综合布线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是将校园内各网络、通讯系统的数据、图像等设备彼此相连,并与外部数据网连通,实现办公管理自动化。校园内以网络机房为中心,按星形拓扑结构在各建筑单体建立局域网。网络机房和各单体建筑之间通过多模光纤与总配线架相连,形成星形拓扑结构的局域网,每路光缆与每个单体楼内的MDF连接,形成建筑群子系统。五、锅炉本项目在食堂内设有1台1吨/时的燃油锅炉,以满足学校就餐、洗衣等需要。41第七章 环境保护、消防、节能与水土保持一、环境保护(一)环境保护

45、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3、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82)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5、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7、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二)主要污染源项目实施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有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废弃物、废气和噪声等。(三)环保措施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三同时”原则,即建筑物与“三废”治理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建成运转,切实搞好“三废”治理工作。产生的“三废”,将进行分类、分级、

46、分步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三废”对环境的污染,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1、生活污水室内污、废水合流,室外雨、污分流,校园内所有厕所均采用水冲式,各建筑物内产生的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厨房排水经隔油处理达标后排入校园内污水管网;实验室废水根据废水性质,经局部处理达标后与生活污水、其他废水一并经校园内污水管网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由城市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2、生活垃圾处理和废弃物生活垃圾根据性质和处置方法的不同,采取分类收集,设置回收性垃圾容器和非回收性垃圾容器,经分类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统一处理。校园内公共场所间隔一定距离应备有垃圾收集设施。学校卫生所的医疗废物属于危险固废,应做好收集工作,委

47、托专门单位定期收集,不得随意丢弃造成二次污染。一般性生产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固体废弃物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理。3、噪声本项目的噪声主要来源于校外的交通噪声,在方案布置上已充分考虑,在靠近九里立交桥的西面用地、靠近320国道的北侧用地分别布置运动场地,并设置隔离带,避免交通噪声对学校教学生活的影响。学校内所有设备均采用低噪声设备。4、绿化学校应重视绿化管理,保证校内绿地或树木质量;此外,场界四周尤其是场界西侧和北侧设置围墙,种植高大乔木,并布置足够宽的绿化隔离带,减少由公路方向带来的大气污染和噪声。二、消防本项目在防火方面采取以下一些措施:(一)本项目消防用水量为:室内消火栓系统15升/秒,室外消火

48、栓系统为25升/秒。(二)给水管沿主要道路成环状敷设,道路按不大于120米间距设置室外消火栓。在建筑内按规范设置灭火器。(三)在重点实验室、图书馆等处,设置消防报警及联动系统。每个消火栓均安装手动报警按钮及消防用警铃,在进出口处设置疏散指示灯,在各消防控制室设置火灾报警控制器及必要的消防控制设备等,消防用电设备均为双路电源供电,末端自动切换。(四)在没有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公共场所设置感烟探测器,在车库及不适合安装感烟探测器的场所设置感温探测器,并按有关规范要求在公共场所设置一定量的手动报警按钮,所有设置均要符合消防规范要求。(五)校园内各建筑物布局和设计均应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要求。

49、三、节能(一)设备、设施全部采用新型或改进型节能产品,以降低能耗。引进设备在技术先进、报价合理的基础上同时比较节能效果。(二)本项目在建筑平面布置和空间设计中,尽量利用自然采光,减少人工照明。建筑物北立面不开大玻璃窗;屋面采用保温材料,有效地隔热保温。(三)电气设计中采用低损耗变压器,并设无功功率补偿装置,提高功率因数,降低损耗,供电设备有完整的计量系统。(四)给排水设计中,生活给水一律选用节能型的自闭式冲洗阀。(五)对不同使用功能的用电、用水安装计量仪表,单独进行经济核算,以节约用能。四、水土保持本项目的建设有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包括:在现有土地上进行建设,将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原有的水土环境;施

50、工期间开挖地基、施工车辆往来频繁,将造成表土流失。为解决问题,建议采用如下方案:施工期间开挖出的表土要按规定及时清运;场内充分重视排水设施的建设,防止暴雨在场地径流过分造成土壤流失;按照要求及时建设草皮以及植树绿化,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第八章 组织机构与项目进度一、组织机构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的组织管理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机构设置高效精干,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提高中学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吸引优秀人才来校任教,办出自身的特色和水平,争取教学质量在省内居领先地位。师资队伍建设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在原有的教师、教职工基础上需要新增29名教职工,拟通过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以及积极吸

51、纳国内高校优秀的应届毕业生为补充,建设好一支高素质、有特色、稳定的师资队伍。具体组织机构如图81所示。校 长副 校 长副 校 长办公室财务室政教处总务处教务处教科室图81 学校组织机构图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本项目分前期决策、规划设计、工程施工、交付使用四个阶段。自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起,至竣工日止,在各项工作开展顺利的前提下,项目总工期为12个月,预计2008年12月竣工。项目各阶段实施进度见表8-1。表8-1 项目实施进度表实施阶段工程内容工程进度(月)前期决策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及审批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及审批1规划设计工程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2工程施工开工准备8土建工程安装工程装修工程竣

52、工验收交付使用移交、使用1合计12注:合理安排部分环节工作的同步和搭接,以便有效缩短建设工期。第九章 工程管理与招投标方案一、工程管理本项目为政府投资项目,工程管理要严格遵循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健全和完善项目工程设备招标采购、工程建设公开招标、施工监理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建设中招标采购、工程管理的相关规定,强化管理,遵循基本建设审批程序,确保项目建设工程质量。二、招投标方案(一) 项目应按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实施招投标制度,以公开招标方式择优选择监理、建安施工单位,以及设备、材料供应与安装单位,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招标范围为限额以上土建工程,给排水、电气、暖通

53、、消防等安装工程,智能化、室外道路、绿化等施工内容,限额以上设备、材料供应及监理等单位。(二)招标组织形式:招投标工作将由具有招投标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代理。(三)工程质量要求:“合格”,并达到国家有关规范要求。 (四)有关法律法规:招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等七部委令 第12号)、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等七部委令 第30号)、浙江省招标投标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文件的要求组织和实施。(五)评标组织、评标原则及决标1、根据七部委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及国家、省市有关招投标法规、规定及项目的特点组成招标领导

54、小组和评标委员会。评标工作由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委员会成员为5人及以上单数。评标委员会对投标文件作出的评审结论,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招标文件的规定,并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产生。2、评标原则评标遵循公平、公正、科学、择优的原则。(1)报价合理。(2)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工期及质量、安全有保证。(3)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符合要求以及投标单位资信业绩好。3、决标评标委员会根据招标文件中的评标办法进行评标,向招标领导小组推荐中标候选单位,并提供详细的评标报告。招标领导小组经综合考虑后择优选定中标单位,向中标单位发放中标通知书。第十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一、建设投资估算(一)编制依据及说明

55、1、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项目工程量为本项目建议书工程建设方案所确定的建筑物及其他工程的工程量。3、工程费用参照有关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估算。4、其他费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的费率标准取费,其中划拨土地费用按1304万元估算。5、本估算不含教学、实验和办公等设备。(二)建设投资估算本项目总用地面积7.97万平方米(约合119.55亩),总建筑面积37400平方米,主要包括教学楼、科技图书楼、食堂综合楼、学生宿舍及生活服务用房等。经估算,建设投资为7097万元。其中,工程费用4561万元,其他费用2134万元,预备费用402万元。建设投资估算详见表10-1

56、。表10-1 建设投资估算表序号项目名称工程量()单价(元/)投资额(万元)比例(%)一工程费用456164.3%1主体工程37400358150.5%1.1科技图书楼70509806911.2教学楼1285095012211.3学生宿舍1190098011661.4食堂综合楼53009004771.5生活服务用房300850262室外工程98013.8%2.1400米田径运动场1片2502.2篮、排球场10702.3绿化1202.4道路2102.5管线、水池等330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13430.0%1土地费用119.55亩13042勘测设计费3.0%1373建设监理费1.2%554建设单位

57、管理费2.5%1145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37400140524三预备费用6%4025.7%四建设投资合计7097100二、资金筹措及使用计划本项目建设期为一年,总投资7097万元,所需资金通过学校原有土地置换资金和政府拨款资金解决。第十一章 社会效益分析本项目是关系到提高国民基本素质的社会发展项目,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一、*三中的迁建项目,有助于提高学校整体服务功能和发展的综合实力,为创办优质初中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扩大办学规模,使学校的环境容量大幅提高,缓解了城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就学压力,为接纳教育辐射地区新生源建立了新的平台。二、项目的建设有助于吸引更多优秀的教育教学

58、人才,进一步优化中学整体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快推动“教师素质化”工程,提高初级中学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为城区未来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符合科教兴国战略和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三、项目的建设有助于*县中、小学教育资源和结构的合理配置与优化,推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发展与城镇建设的互动,有利于促进*县快速从“教育强县”迈向教育现代化的新目标。四、项目的建设有助于满足沐尘水库移民子女的就读愿望,改善当地居民的居住、就学环境,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前进,以及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五、项目的建设有助于完善城市功能、拓展合理的城市空间,适应城市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学校周边服务业的发展,提高当地劳动者就业水平;有利于校区周边房地产的合理开发,提高区块土地的附加值,加快城市化建设的扩容力度和速度。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无论是对于*县城区中、小学建设自身的发展,还是对*县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城市化建设的需求,以及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推动,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