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课程

上传人:ca****in 文档编号:78314651 上传时间:2022-04-21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3.3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资源描述: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课程(4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城镇化建设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准确把握我国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矛盾、新挑战、新机遇,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大发展战略,明确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是关系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大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应对危机

2、、迎接挑战,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持发展良好势头”目标的迫切需要。我国农业人口多,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城镇化率仍然较低,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较突出,制约着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全面发展。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势在必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0年6月27日在上海会见市委书记市长“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专题培训班全体学员时说:要深刻认识城镇化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战略意义。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最大的内需在城镇化,促进发展最大的潜力也在城镇化。我国城镇化提升的空间还很大,推进城镇化必将有效拉动市场需求,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时,城镇化是解决“

3、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推进城镇化需要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李克强强调,要顺势而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统筹城乡发展。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9年卷指出,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加速时期,预计到2020年,将有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到2050年则有7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 报告显示,1949年,中国只有132个城市,城镇化水平仅为10.6%。过去60年来,中国的城镇化水平有了飞快发展,到2009年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设市城市655个,城镇化水平达到46.59%,城镇人口达到6.2186亿。 报告同时强调,中国的城镇化水平目前仍落后于工业化的发展,从发展水平上看,不

4、仅远低于发达国家85%的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50%的水平,未来发展空间很大。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1年卷指出,中国城镇化率历史性突破50%,但未来城镇化道路将面临更多挑战。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达到6907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00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1.27%,首次超过50%实现历史性突破。根据报告,截至2011年末,全国共有657个设市城市,建制镇增至19683个。全国有30个城市的常住人口超过800万,其中13个城市超过1000万。此外,全国超过39个城市的GDP达到3000亿元以上,其中GDP进入万亿元行列的城市从2010年的3个发展到7个,继上

5、海、北京、广州之后,天津、深圳、苏州和重庆四城市入列。报告指出,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面临一大挑战是,在城乡之间二元结构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的同时,城镇内部“二元结构”现象又显现,后者既包括城镇居民与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家属之间在生产生活条件上的差异,也包括城镇棚户区困难群体与大多数市民在居住条件上的差异。要破解这种“双二元结构”问题,就必须加快城乡协调发展,更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减少社会矛盾,释放出城镇化带来的需求潜力。一、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意义“统筹城乡发展”是2010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简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要关键词。中央一

6、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布的第一份文件,该文件在国家全年工作中具有纲领性和指导性的地位。一号文件中提到的问题是中央全年需要重点解决,也是当前国家亟需解决的问题,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比如“三农”问题在改革开放初期曾是“重中之重”,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5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做出具体部署;2004年到2010年又连续7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2010年一号文件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为主题,充分体现了中央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贯要求,指明了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当前

7、,我国经济社会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和困难都与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有关,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创新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城乡统筹是一种方法,就是将城市与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进行统筹考虑、全面推进,从根本上解决城乡二元分割的局面,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是目标和结果,通过统筹城乡发展,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城乡在经济、社会、公共服务达到公平化、均等化。“统筹城乡发展”强调统筹的对象是“城乡”,“城乡统筹发展”强调城乡发展过程要做到“统筹”(依据: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一)统筹城乡发展的定义、

8、实质、目标1、什么是统筹城乡发展?从字面上的意思看: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发展重点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城乡统筹发展,重点是解决“三农”问题,把握好四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发展县域特色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加快发展县域特色经济,不仅是富民强县的根本所在,而且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全局。二是加强耕地管理,稳定完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要加快改革土地征用制度,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和补偿机制,确保占补平衡,以消除因圈地引发的城乡矛盾与社会冲突,做到农民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利,保持农村社

9、会稳定。三是整体推进城乡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着力形成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同时把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四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逐步改变重城轻乡的状况,进一步改变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2、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转变。3、统筹城乡发展的目的:是缩小城市和农村的收入差距,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统筹城乡发展涉及的方面很多,规划要一体化、基础设施要一体化、产业布局要一体化、公共服务要一体化、社会管理要一体化,

10、可能还有其他方面也需要一体化。这些一体化,概括起来,从本质上讲就是城乡居民权利的一体化,包括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社会权利,让农民享有与市民一样的权利、一样的地位、一样的利益,实际上是要解决农民事实上长期处于“二等公民”地位的问题,真正获得宪法赋予的公民权利,给农民完全的国民待遇,建立以公平、平等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城乡关系。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把经济权利还给了农民一部分,但不是全部还了,财产权利还不对等,城里人的房屋可以抵押,农民的房屋、土地却一直不能抵押;其他方面的权利差异依然很明显,比如,同样是服兵役保卫祖国,市民子弟复员后安排工作,农民子弟就不安排工作,等等。这些都是体制造成的。统筹城乡发

11、展的本质是权利的一体化,这实际上是十七届三中全会最根本的精神实质。2010年的人代会修改的选举法提出要城乡居民按同样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这是在解决农民与市民政治权利的不平等问题;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推行新农合和新农保,是在解决农民社会权利不平等问题;有关方面已经提出今后发生交通事故,不分城乡,对受害者都将按同样标准进行赔偿,是在解决城乡居民生命权不平等的问题。这些都是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是推进城乡居民权利一体化的具体行动。实际上,进城也是农民作为公民应当享有的一种权利,而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剥夺了农民的这种权利。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前提是城乡关系的平等和谐,而当前的城乡结构还是处于严重失衡的状态,也就是

12、说“不和谐”。城乡关系的妥善处理,符合和谐社会要求的缩小城乡差别的历史规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这项伟大事业的根本目的是为最广大人民谋福利,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这一目的,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动员和组织最广大人民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既解决靠谁发展、如何发展的问题,又解决为谁发展的问题,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但随着改革的深化,也出现了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

13、贫富差距拉大的现象。中国能否在保持社会经济较快发展的同时保持社会政治的稳定?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能否以较小的代价实现由传统到现代的“软着陆”?能否避免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实现本国现代化过程中往往陷入的 “现代化断裂?如何最充分最广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解决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各种利益进行协调和整合的制度建构,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有一种具有权威解释力、涵盖力、包容力、凝聚力的全社会认同的共同价值观,以便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种共同的价值导向。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注意到,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严重制约了消费需求的增长,这不利于社会稳定。农民消费无法启动,目前占总人口

14、70%的农村居民只消费不到30%的商品,农民收入无法提高,农村市场启而不动的情况就将延续下去,我国启动内需的政策也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农村居民的贫困威胁着社会稳定,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农村人口中人均年收入在1200元钱以下的比例占到2O%,人口总数达到1.8亿,人均年收入在600元以下的比例达到3.23%,人口数近3000万,如此巨大的赤贫人口就不难看出社会稳定的巨大隐患。应当看到“和谐社会”与“社会稳定”是前后相继的关系,社会不稳定就谈不上和谐。因此,要解决“三农”问题,不能再走就“三农”抓“三农”的老路子。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站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

15、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不统筹城乡发展,不仅“三农”问题解决不了,城市的很多问题也难以解决,城市也难更好地发展。这也正如马克思所说:“城乡关系的面貌一改变,整个社会的面貌也跟着改变。”(二)城乡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是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标志有:它应该是互助合作的,它应该是协调发展的,它应该是安定团结的,它应该是稳定有序的,它应该是全面进步的,它应该是心情舒畅的。可以说,和谐问题涉及人类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千和谐,万和谐,在现阶段的中国,城乡协调发展应该是最引人注目的,它可以成为构成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之所以说妥善处理城乡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理由有三点:一

16、是因为和谐社会是一个有机的社会整体,城市与乡村构成了完整的社会。社会以城市和乡村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并由此产生城市人和乡村人的社会关系。社会是生活在城里和生活在农村的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城市和乡村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城乡是在互动互促中、互惠互利中得以和谐发展的。城市离不开农村,农村也离不开城市,二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二是因为城乡关系表现了社会生产方式的各个方面,它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空间总称。在当今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它是最有代表性、最有基础性、最有广泛性的重要社会关系。城乡关系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既是经济的,也是社会的;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既含生产力发展,也含生产关系内容;

17、既含经济基础,也含上层建筑;既反映了工业和农业发展的关系,也反映了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经济利益关系。二者的和谐发展就是先进生产方式的体现。三是因为城乡关系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否、现代化程度高低的综合性指标,也是检验和谐社会的重要尺度。总体上看,凡是发达国家和地区,乡村城市化程度都较高;而欠发达国家和地区,乡村城市化程度都较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乡村城市化比重,是改变城乡关系的重要内容。而客观的情况是,什么时候重视城乡协调发展,什么时候国民经济就健康发展;什么时候忽略了城乡和谐关系,什么时候经济社会发展就遇到极大阻力。因此,和谐社会重在城乡关系和谐,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集中体现。

18、 (三) 城乡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也在于农村。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和谐社会的目标。不过,小康社会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为目标,和谐社会则更多侧重于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社会发展。它需要建立有利于激发人的创造活力,有利于形成人与人的融洽关系,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譬如,各阶层人员要和谐,不同利益群体要兼顾,经济社会结构要合理,全社会整体要前进等。城乡协调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综合体现,是关系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从妥善处理城乡关系来讲,首先应该看城乡协调发展的主体或者说构建和谐社会的主

19、体也就是说农民积极性是不是得到了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农民生活是不是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农民利益是不是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城乡居民利益关系反映的是处于不同社会地位、担任不同社会角色的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从社会所获取的财富多寡。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农民利益关系非常重要。利益有共同利益和具体利益。要善于从政策取向上找准农民这一最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与不同阶层的具体利益的结合点。要关心农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坚决反对和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看社会是否公平,也首先要看农民是否得到公平待遇,生活是否得到与城里人一样的改善,社会地位是否有了与城里人一样

20、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是否得到与其他社会阶层一样的享受。看社会是否稳定,也首先是看农村是否稳定。农村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农村稳定了,农民安居乐业了,也就从根本上保证了我们国家和社会全局的稳定。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发展要着眼于城市,更要着眼于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这是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经济良性循环的必然选择。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的幅射和带动,城市的发展也离不开农村的促进和支持。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

21、在这里需要明确指出的是,“工业反哺农业”,对工业和城市来说,都不是一种牺牲,而是一种双赢。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都将因城乡发展趋于协调而受益。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如果不统筹考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如果不着手从根本上改变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那么,不仅会对扩大内需、繁荣市场、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形成制约,而且对国家的长治久安也将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站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努力解决好我国的“三农 ”问题。只有妥善处理城乡关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才能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任务,也才能建立全体人 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二、统筹城乡发展的内容和

22、要求 统筹城乡发展,是相对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来讲的,它要求把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纳入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进行通盘筹划、综合考虑,以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为最终目标,统筹城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环境建设,统筹解决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打破城乡界线,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共同繁荣。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是给城乡居民平等的发展机会,通过城乡布局规划、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等手段,促进城乡各种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不断增强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缩小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和地区差距,使城乡经济社会实现均衡、持续、协调发展,促

23、进城乡分割的传统“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向城乡一体现代化的 “一元经济社会结构”转变。一句话,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让城里有的农村也有,让城里人过的好生活农民也一样能享受,农村和城市齐步前进。统筹城乡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内容:一是统筹城乡发展思路;二是统筹城乡产业结构调整;三是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四是统筹城乡配套改革;五是统筹国民收入分配;六是统筹行政管理体制。具体来讲就是:一是统筹城乡发展思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转变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从城乡分割、工农差别发展转向城乡互通、协调发展,把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紧密结合起来,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树立以民生

24、为本的新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把增加城乡居民收人、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增进最广大群众的物质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是统筹城乡产业结构调整。统筹搞好产业发展规划,以工业化支撑城市化,以城市化提升工业化,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发展机制,加快现代农业和现代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工业向城镇工业园区集中,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促进土地向规模农户集中,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城市社会服务事业向农村覆盖,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

25、,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三是统筹城乡规划建设。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搞好城乡布局规划和建设规划,着力形成中心城市、中心镇、中心村一体化规划体系。充分发挥城镇的集聚、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强城镇建设,整合各种资源推行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着力改变农村建设滞后于城镇的状况。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多元化投资机制,优先发展社会共享型基础设施,扩大基础设施的服务范围、服务领域和受益对象,让农民也能分享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带来的便利。 四是统筹城乡配套改革。突破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纠正体制上和政策上的城市偏向,消除计划经济体制的残留影响,保护农民利益,建立城

26、乡一体的劳动力就业制度、户籍管理制度、教育制度、土地征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给农村居民平等的发展机会、完整的财产权利和自由的发展空间,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五是统筹国民收人分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变化,调整国民收人分配结构,改变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城市偏向,进一步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创造条件取消税费,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建立城乡一体的财政支出体制,将农村交通、环保、生态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都列人政府财政支出范围。六是统筹行政管理体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大乡镇撤并和中心镇建设的力度,加快建立乡镇社区制度,转变职能

27、,精简机构,统筹城乡行政管理体制,形成中心城、中心镇、中心村“三元一体”的行政管理体制。我国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具体内容就是: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长效机制。让公共财政更多地向农业农村倾斜,这对于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快形成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财政和投融资体制,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是新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条件。统筹城乡发展要加快形成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市场体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市场体制。要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加快农村劳动

28、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因此,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应当通过加快完善市场体制来为农民提供更多、更便利、更公平的就业机会。统筹城乡发展要加快形成有利于促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机制。农村发展的滞后突出地反映在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方面。在以往较长的时间里,由于受财力的限制,政府对农村提供的公共服务不足,农村的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主要由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己办,与城镇差距很大。近年来,这种状况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已提出要“增加对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投入,从多方面加强农村公共服务。” 具体要求:(一)统筹城乡发展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工

29、业化、城镇化主导方向和核心战略不动摇。以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三个集中为核心,以规划建设、产业布局、就业和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政策措施等六个一体化为主要内容,以市场化为动力,以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保障,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二)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推进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从完善城镇功能和加快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出发,按照集约发展、效益优先、注重环保原则,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城乡产业布局,促进城乡三次产业有机融合、协调发展。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加快城乡路网建设。完善城市公路网建设,要着力抓好县和中心镇的公路网建设,重点加快

30、农村村村通公路建设和县乡道路的升级改造,形成中心城区辐射各乡镇、村的四级路网结构,增强路网密度和通达深度。2、加快城乡水利建设。深化水利体制改革,建立城乡一体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健全供水、防洪和水生态环境保障体系;农村饮水达到安全标准。 (三)加快城乡信息化建设。坚持以信息化为先导,建立完善城乡一体的通讯基础设施和信息综合服务体系,实现全信息化全域覆盖,缩小城乡差异,以信息服务率先均等化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加快城乡生态建设。围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林业强市目标,搞好天然林保护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以及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程建设,大力实施林业生态、绿色通道、城乡绿化三大工程,进一步改善城乡生态

31、环境。建立城乡一体的污染防治监控管理体系,加大对各类污染源的治理力度,推进城乡生活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建设,推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深化拓展“城乡清洁工程”,积极开展争创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村活动,创造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 (五)推进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建立健全城乡劳动力自由流动、公平竞争就业、平等享有政府公共就业服务的体制机制和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取消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改革依附在户籍上的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政策,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城乡之间有序流动。建立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并与城镇社会保障制度逐步

32、接轨。探索建立优抚和五保供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提高的新机制,不断提高农村优抚、五保供养标准。扩大进城务工农民综合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标准和待遇水平,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基本一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做到应保尽保,努力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 (六)以提高农村教育、文化、体育和卫生水平为重点,推进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 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调整城乡教育布局和结构,统筹规划、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坚持新增教育经费和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巩固提升农村教育,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支持民办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建立健全以县级中学为龙头,乡(镇)成人

33、教育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各种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骨干,向村组延伸辐射的县、乡(镇)、村三级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城乡统一的农村居民转变为城镇居民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保障机制。加快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服务优质、惠及全民”的原则,建立推进城乡文化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广播电视网络整合,扩大城市先进文化向农村的辐射。加强农村体育设施建设,构建多元化的农村体育健身服务体系,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加快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深化农村卫生医疗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卫生医疗事业发展和管理的新

34、模式、新机制,鼓励城市卫生医疗机构拓展农村医疗市场,促进农村卫生医疗事业健康发展。 (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推进城乡政策措施一体化。 建立城乡统一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按照“降低门槛、放开政策、简化手续”原则,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对本市户籍人口取消农业和非农业的户口性质划分,按实际居住地登记为“居民户口”,实行一元化户口登记制度。 (八)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向城镇社区转变。城市化已覆盖或即将覆盖的镇(乡),要适时实施撤镇(乡)建街道办事处工作,并相应健全有关组织机构,逐步转变工作职能,增强服务能力。 (九)发挥金融财政支农作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发展地方金融业,改善农村金融服务。鼓励兴

35、办直接为“三农”服务的多种所有制的新型投资开发组织,建立完善农村信贷担保体系,拓宽投融资渠道。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优化各级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 (十)发挥区位优势,加强区域互动和对外合作。构建区域经济合作新机制,重点建立产业、人才、技术、资金、物流和产权等联动机制,加强与区内各市以及区外其它地区的合作,促进基础设施互通、资源共同开发、产业分工协作,增强发展带动力。 “十二五” 时期国内外经济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从国际形势来看,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进入结构性调整和相对低速增长期,经济全球化趋势没有改变、过程更加复杂而曲折,国际金融体

36、系、生产力布局体系以及国际贸易体系随之将发生一系列变革和调整,各国抢占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的竞争更趋激烈,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问题日益凸显。与此同时,我国的国情国力和国际地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我国承担更多义务和责任的要求越来越强,国际金融危机更是把我国推到了讨论和处理世界重大问题舞台的前沿。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把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五个重点之一,意义深远。“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

37、、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一论断抓住了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最大问题,指明了推进现代化进程中解决好这一问题的方向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和布局是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前提。加快破除城乡二元化结构,打通城乡经济社会目前相互分割的格局,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和优化组合,是保持经济长期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持久的强大动力和重要体制的保障。城乡统筹与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发展的新抓手。因此,在“十二五”期间,规划好城乡一体化建设,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三、如何理解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工作的

38、实施意见的重大部署 (一)实施意见提出的背景一是充分听取意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2012年6月13日,平塘县召开落实国发2号文件调研座谈会,对平塘县落实国发2号文件调研实施方案(草案)进行讨论和完善。为更好地抓好国发2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努力探索出符合平塘实际,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有效途径,平塘县将制定落实国发2号文件调研实施方案,以实施“三化”同步试验区和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为载体,组织专门人员对全县重点功能区的基本状况、症结所在、发展目标、发展模式等进行专项调研,着力探索出一条后发赶超的特色之路。与会人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围绕平塘县落实国发2号文件调研实施方案(草案)提出了

39、平塘县将实施“三化”同步试验区和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的可行性意见和建议。在听取与会同志发言后,严肃指出,全县上下要对国发2号文件和全省“三化”同步和“两加一推”的主基调再认识、再深化,把落实国发2号文件精神放到寻找发展的突破口中来,充分认识自身的资源优势,对发展模式进行再调研、再明确,进一步完善调研方案,突出重点。严肃强调,全县上下要以落实国发2号文件精神为突破口,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全省“三化”同步和我县“四大战略”的发展要求,把条件较好的通州镇作为我县实施“三化”同步试验区的核心区域,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做出有益的探索;在城乡统筹发展上,以平湖镇为中心区域,辐射带动苗二河

40、、卡蒲、白龙、甘寨等周边乡镇的发展。要打开县城的几大出口,通过整合有限的资源,逐步完善相关配套功能,逐步辐射到线、辐射到面,推动城乡的共同发展。严肃强调,全县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要敢想、敢干、敢闯,要大胆地想,大胆地干。要突出重点,非均衡进行突破,抓两头、带中间,把实施“三化”同步和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作为实施“四大战略”的最佳载体,找好平台,找好依据,重点在政策和经验上有所突破,探索出发展的成功经验。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加快工作节奏,要在6月底完成调研,在7月中旬拿出高质量的调研报告。要带着专题、带着问题到周边县市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去学习,找出答案,调研要深透,报告要成熟,节奏要快速,力争

41、做好“三化”同步和城乡统筹发展的试验示范,走出平塘发展的一条特色之路。二是考察调研、寻找思路。2012年6月14日晚上在县政府会议室召开会议,常务副县长张智勇主持会议,安排部署赴外考察调研工作。为尽快启动我县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工作,经县委同意,由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张智勇担任组长,县委常委、县人武部部长李彬、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平湖镇党委书记刘洪、县政协副主席、县农工局局长刘吉贞担任副组长,县委办、县政府办、县财政局、发改局、国土局、交通运输局、文体广电旅游局、县国资公司主要负责人与甘寨乡、白龙乡、卡蒲毛南族乡、苗二河乡党委书记共12人为成员组成调研工作组,于2012年7月9日至15

42、日对遵义县、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罗江县实施城乡统筹发展工作开展了为期七天的考察调研。考察组先后深入遵义县、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罗江县进行了参观考察,并与考察地相关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交流,详细了解遵义县、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罗江县在乡村旅游、社区管理、农业产业化、城镇建设、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通过考察调研,形成了平塘县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调研工作组赴遵义、旌阳、罗江考察调研报告。三是征求研究、会议决定。2012年11月11日,平塘召开十一届县委常委第57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通州“三化”同步试验区建设和平湖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会上,常务副县长张智勇就平湖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工

43、作方案(送审稿)进行了介绍,平湖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将以平湖镇为核心,辐射带动苗二河、卡蒲、白龙、甘寨等四个乡镇,以创建县城商贸物流中心、宜居城市开发新区、新型材料工业区、休闲度假旅游区、观光农业示范区等“一心四区”的思路,以城信农民建设为抓手,以先行先试、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解决“三农”问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方略,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差距不断缩小的长效机制,着力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子。严肃指出,试验区的建设,对平塘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指导意义和历史意义。要尽快完善出台相关的实施意见,分别组建党工委开展工作;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

44、认识,广大干部要敢于担当,冲到改革创新的第一线,勇担发展重任;要明确目标。制定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要在明年全面拉开各项工作,目标要有具体的数字和文字;要明确责任,重点突出怎么干和干什么;要明确举措,围绕发展目标加大跑上力度,调动内部力量;要明确纪律,明确组织架构和后勤保障,明确奖惩,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严肃强调,试验区的建设,就是要寻找发展的新路,把有限的资源整合起来,通过集中资源优势,重点打造,在经济社会发展上有新突破,让干部得到锻炼,让群众得到实惠;要认真审视县情,以近三年作为试验发展的第一阶段,取得试验的初步成效;要明确组织架构,抽调精兵强将,组建有力的班子开展工作,强力推进;以

45、县四家班子主要领导为两个党工委的顾问,开展好督查工作,推进工作的进度;要立即开展大规模调研和宣传发动工作。通过优势资源的重组,做出实实在在的效果。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点燃人民群众发展的热情,努力实现后发赶超,增比进位。于2012年12月15日县委、县政府以平发201215号出台关于开展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工作的实施意见,为确保开展工作的组织保障,县委、县政府以平办通201310号出台关于成立平塘县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的文件,县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平塘县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工作实施方案。(二)实施意见提出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1、重要意义

46、。统筹城乡发展、构建新型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有利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着力解决城乡之间在收入分配、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民权利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失衡问题,逐步形成有利于城乡关系良性循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好地协调城乡关系和利益再分配,使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县委、县政府决定以县城所在地平湖镇为中心,将平湖、苗二河、卡蒲、白龙、甘寨五个乡镇作为一个整体区域设立平塘县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通过试验区城乡统筹发展的综合配套改革,率先在全县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

47、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按照中央、省州和县委的部署,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加快构建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实现科学发展。2、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扣省“两加一推”主基调、“三化同步”主战略和州 “951”经济发展思路和县“四大战略”要求,以“三个集中”(人口向城镇和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项目向园区集中)为核心。 3、基本原则推进试验区建设,必须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和县委十一次党代会关于推进幸福平塘建设的总体布局

48、,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协调发展。推进试验区建设,必须以加快发展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试验区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让试验区城乡居民更加公平、更加充分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推进试验区建设,必须坚持把“三个集中”(人口、土地、项目)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体统筹推进,提高综合效益。推进试验区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各个乡镇主体功能定位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做好群众工作。推进试验区建设,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

49、参与。把试验区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作为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来抓,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尤其是发挥广大农民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形成上下联动、各方参与、共同推进试验区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的强大合力。 4、总体目标。到 2015年,力争试验区人均GDP达到19018元(现在)(现在),年均增长22%;工业增加值达到40972万元(现在),年均增长30%;农业总产值达到42937万元(现在:33155万元),年均增长9%。在加快发展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987元(现在:15080元),

50、年均增长1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700元(现在:4955元),年均增长25%;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控制在6以内,试验区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格局进一步形成,试验区城镇化水平达到45%(现在:42.64%),公路沿线和50户以上村庄规划编制完成率达到100%。到 2020年,试验区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完善,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有序向城镇集中达到较高水平,城乡差距显著缩小,“三农”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城乡实现充分就业,城乡义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实现均衡化发展,现代城市和现代农村和谐交融的新型城乡形态基本

51、形成。试验区城镇化率达到60%(现在:42.64%)。(三)实施意见提出的工作任务 总体上,围绕县委、县政府“新型工业化、县域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旅游国际化”四大战略要求,统筹试验区城乡综合配套改革。1、按照“三个层级”要求统筹城乡空间发展布局主城区。充分发挥县城区发展区域经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龙头作用,按照县城规划“山水园林城市”的定位,打造一河两岸休闲带和毛南族、布依族风情街,包装“中国最美小城”。中心乡。苗二河乡、卡蒲乡、白龙乡、甘寨乡四个乡作为城区外围,按照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健全、特色突出的要求,以产业支撑推动建设发展,全面提升城镇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建设区域性的人口集聚

52、中心、产业集聚中心、公共服务中心。苗二河、卡蒲、白龙乡充分发挥山水资源、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加快推进生态旅游区开发建设,大力发展高品质居住、休闲度假和餐饮会务为主的带动型产业,打造旅游休闲特色村镇。甘寨乡侧重以农副产品加工为支撑,发展林业、油茶产业和生物制药业。中心村(社区)。坚持长远规划、分期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选择经济基础好、地理位置优越、发展潜力大的村组,整合资源、合村并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城镇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使之成为独具特色的中心村(社区)。力争到2015年建成10个左右,到2020年建成20个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心村(社区)。2

53、、加快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树立城乡规划一体理念。紧紧围绕“主城区、中心乡、中心村(社区)”三个层级,科学规划城乡建设、经济发展、资源配置和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城乡全覆盖的一体化规划体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明确分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统筹安排城乡建设、基本农田、产业集聚、生活居住、生态保护等空间布局。科学构建城镇体系。按照“融合中心、三级联动、统筹发展”的总体思路,将试验区统一规划为1个主城区、4个中心乡和20个中心村、30个居民点,构筑主城区、中心乡、中心村(社区)“三个层级”紧密衔接、布局优化、统筹发展的现代化城镇体系。统筹城乡住房规划建设。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大

54、农村改造工作力度,切实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居住条件。坚持政府统筹、政策引导、群众自愿、市场运作,落实资金、土地、信贷支持政策,把农村住房建设与全面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相结合,与旧村改造、迁村并点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相结合,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加快推进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优化城乡产业空间布局。打破镇域行政区划界限,统筹推进城乡产业发展布局,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实施园区化战略,开发平湖镇回龙村三棵树、马坡、低杆、板山、金科寨、下梭至吉古响水洞一线土地,向山要地,创建产业园区,为扩大城镇规模打下产业基础。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创建万亩桃园、万亩油茶、万亩梅园、万亩蔬菜等休闲观光农业。将卡蒲场河、平

55、湖湾寨和吉古、苗二河新寨和米寅、白龙京舟、者密六硐等村寨打造成为具有浓郁布依族、毛南族风情的休闲度假观光旅游新农村。培育壮大主导和新兴行业。发展商贸餐饮、物流、房地产、旅游、金融保险、职业教育、电子信息和农村服务业八大主导行业,培育会展、文化、中介咨询、社区服务四大新兴行业。4、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优化完善城镇路网结构。加快路网建设,形成干支相连、区域协调、城镇通达、顺畅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拓宽县城中心迎宾大道接苗二河大道,建设四星级宾馆经平湖中学接吉古、龙洞经米寅至苗二河公路,完善落实镇村道路管理养护机制。积极推行客运公交,努力实现客运公交常态化。完善城乡综合用水功能。建立城乡

56、供水体系。编制防洪、供水和生态水系工程规划。加快实施城区雨污分流工程,搞好城区河道综合整治,使玉水河变成景观河。搞好擦耳岩水库建设和龙洞、小河水源地保护利用,推进河道治理,保障城乡生活、生产、景观用水。完善城乡公用设施建设。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面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坚持先地下后地上、先管线后路线,加强城乡各类管网的规划建设管理。按照城市标准对县城和中心乡、农村社区电网进行规划、设计、管理、改造,加速推进城乡同网同电同价。加快燃气、供热工程建设,推进向中心乡、农村社区以及向城区周边的镇、社区延伸,提高覆盖率和供应保障率。推进数字化城市建设,实行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构建城乡

57、一体的现代信息服务网络。5、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一体化推动城乡教育服务均等化。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调整优化城乡教育布局和结构,着力实施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三项突破工程”,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建成并办好平塘第三中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以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为重点,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城乡居民文化生活,实现乡镇

58、所在地电视数字化、电视户户通;以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为重点,加强城乡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体系建设。初步建立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卫生体系,实现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管理服务体制。推动公安、司法、安监、计生、城管、规划、国土、建设、环保、工商、劳动保障等领域的管理和服务职能由城市向农村社区延伸,构建城乡一体协调联动的社会治安防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社会团体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化管理。6、加快推进城乡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加快建立公平准入、鼓励创业和城乡平等充分就业制度。建立统筹城乡就业服务体系,加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

59、力度,实现劳务经济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建立返乡农民工创业政策激励机制,优化创业环境,促进全民创业。根据需求对新生劳动力和常年务工者进行培训,促使部分农民工转向中高端就业,加速向新型产业工人转化。支持职业培训社会化、市场化,鼓励用人单位加大对农民工在岗培训和技能培训的投入。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逐步把农村新生劳动力纳入系统化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完善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和信息共享制度,形成县、乡、村互联互通的劳务信息体系。规范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加大劳务建设投入,提升劳务附加值。支持农民经商办企业,增强劳动者创业意识,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改进工商、税务、融资、用地、用工等服务。加快建设试验区

60、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乡养老保险覆盖面,推进城乡养老保险一体化建设。实现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灵活转续,完善农民工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引导农民工参加意外伤害保险等商业保险。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开展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合二为一的体制改革。构建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城乡养老保险对接制度,实现农村社会救助对象全覆盖。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探索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挂钩、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联动调整机制。完善城乡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接轨,不断提高城乡合作医疗保障水平。提高对生活困难人员的医疗救助水平。加强救助资

61、源整合,建立统一的救助信息平台,落实医疗救助全覆盖,实施规范的临时困难救济制度。到2015年,基本建成以社会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全面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7、加快推进城乡生态安全一体化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全面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和污染治理,保护城乡环境。实施荒山绿化、农田林网建设和城区增绿工程。根据产业布局和功能分区,进一步提高新上项目的环境准入门槛,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以污水治理、重点区域和流域治理为重点,制定具体措施,防止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口均衡的产业结构、生产方

62、式和消费模式,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加快国家生态模范县创建步伐。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统筹布局城乡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境设施,加强对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管,抓好县城污水处理厂运营,加快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实现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目标,到2015年城乡污水处理率、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80%以上(现在)。加强城市入口、城乡结合部、城区背街小巷等重点区域环境整治,大力推广普及农村清洁能源,抓好秸秆禁烧和转化利用,改善空气质量。建立环境治理补偿体系。坚持依法保护资源,进一步规范完善水资源、矿产资源等可持续利用的制度体系。按照谁受益谁付费、谁污染谁治理和赔偿的原则,统筹划分城乡

63、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责任。8、不断创新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1)深化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总体规划“三规融合”的体制改革。(2)逐步完善户籍及配套制度改革。从2013年起开展按实际居住地登记户口试点工作,并同步开展与户籍制度相关的配套制度改革,探索建立本地农民变城镇居民后在计划生育、失业保障、最低生活保障、义务教育、医疗工伤保险、养老保险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的相关制度;淡化户籍观念,强化居住观念,逐步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划分,逐步实行一元化户口登记制度。(3)推进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试验区农村土地确权、登记

64、、颁证工作,明晰农村土地产权关系,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改革。盘活使用农村土地,充分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农村土地流转项目建设,通过“谁开发,谁受益”原则,在土地开发集中使用中让老百姓得实惠。着力推进农村土地收储、农村宅基地置换产业用地工作。鼓励采取转包、转让、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等多种流转形式,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步伐,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条件。完善农民工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社会保障、住房租购等制度,引导和鼓励农民工在城镇置业创业和安家落户。(4)推进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优化农村金融环境,推动金融服务向农村延伸和金融机构在农村设置。积极探索建立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制度,开展农村土地承包权抵押贷款试点,开展无形资产质押试点,开展财政支农资金与信贷相结合的改革试点,加快设立政策性、商业性、互助性相结合的贷款担保机构。通过创新农村金融工作机制,强化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健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发展农村各类社会保险事业,建立财政支持的大灾风险分散机制。(5)着力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深化试验区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大教育资源统筹力度,完善农村教育网点布局,加快试验区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推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