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区域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教材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78305022 上传时间:2022-04-2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0.2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某市区域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某市区域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某市区域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某市区域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市区域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教材(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肇庆市区域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肇庆市发展和改革局二六年六月23目录一、区域经济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3(一)区域经济发展基础3(二)区域经济发展问题5(二)区域经济发展机遇71、区位、交通优势机遇72、珠三角产业转移机遇83、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战略机遇84、省加快山区经济发展战略及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遇8二、区域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9(一)指导思想9(二)发展目标91、中心区92、东南板块103、山区板块10三、区域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12(一)着力打造城市新经济,迅速提升中心区经济板块发展水平12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122、加快发展城市服务业133、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产业14(二)积极

2、承接产业转移,全力加快东南经济板块发展141、打造加工制造业经济142、加快工业园区规划建设153、积极承接产业转移164、发展壮大民营经济16(三)大力发展资源型特色经济,积极推进山区经济板块建设171、加快发展资源深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172、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183、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产业184、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19(四)加强区域经济之间融合互动,构筑“一核、两带、多极辐射”的发展格局191、构筑“一核、两带、多极辐射”的发展格局192、促进区域经济之间的融合互动20(五)加快区域整合优化,扩大区域发展空间211、规划和建设一江两岸区域大城市212、稳步推进辖区行政区域的整合21(六

3、)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扶持打造区域品牌221、建立和完善创名牌产品的滚动培育体系222、建立和强化名牌战略推进工作的组织领导体系223、建立和完善推进名牌战略的社会服务体系234、建立和完善推进名牌战略的政策法规和宣传推介体系23一、区域经济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一)区域经济发展基础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珠江三角洲的西部,居西江的中下游。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佛山市、清远市和云浮市接壤。下辖端州、鼎湖两区,广宁、德庆、封开、怀集四县,代管高要、四会两市。肇庆全市面积1.5万平方公里,2005年人口达397万。2005年肇庆市地区生产总值453.55亿元(经济普查后数据,当年价,对比按可比价,下同),

4、三次产业比重为31.2:25.6 :43.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1482元(1435美元左右)。市九次党代会提出实现肇庆新发展,必须实施重点突破,着力打造三大经济板块的新思路。中心板块着力打造城市新经济,东南板块着力打造加工制造业经济,山区板块着力打造县域经济,优化全市资源配置,有重点分层次地合理布局生产力,分类指导,梯度推进,重点突破。中心城市和东南部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尽快成为全市发展速度最快、产业最集中、经济最活跃、总量最庞大的先发地区,当好全市发展排头兵,辐射带动支持山区协调发展,为跨越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作出更大贡献。近年来,我市三大板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三大板块争相发展

5、,朝着主导产业加速化、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层协调化的良好态势发展,区域经济呈现快速协调发展新局面。中心区板块是我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包括端州、鼎湖两区。2005年,中心区板块国内生产总值139.75亿元,占全市GDP的30.8,三大产业比重为6.1:34.2:59.7,人均GDP为28880元。中心区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先导产业的地位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的比重保持在65%以上。形成了旅游、商贸流通、房地产、信息服务业等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体系,2005年中心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31.7%,初步形成了以风华高科、星湖科技、蓝带啤酒等企业为龙头、一大批外资、民营

6、企业的电子信息、生物制药、食品饮料等支柱产业。东南板块包括高要、四会两市、肇庆高新技术开发区大旺园区,依托其突出的区位优势,工业经济迅速崛起,成为我市承接珠江三角洲和外国的产业转移的主要基地,是我市工业强市的主战场,初步形成了有色金属加工、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新材料等支柱行业。高新区发展势头迅猛,2003年以来,工业产值保持在60%以上的增长,工业对于全区总体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1.8%。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重要增长极。2005年东南板块国内生产总值为161.94亿元,占全市GDP的35.7,人均GDP为13583元。山区板块包括德庆、封开、广宁、怀集四县。主要依托本地资源

7、优势,大力发展地方资源特色的工业支柱产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初步形成了林浆纸一体化、林产化工、建材(水泥)、通用设备制造、汽车配件、金属制品等产业,并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群。特别是0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增速均超出全市平均水平。旅游业以千里旅游走廊为特色,着重打造特色旅游业。农业以林业、特色水果等农产品种植业和畜牧业为特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2005年,山区板块国内生产总值为150.34亿元,占全市GDP的33.1,人均GDP为6474元。图一:三大板块GDP占全市GDP总量比重(二)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我市区域经济虽然得到较快发展,但同时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区域

8、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历史、地理条件差异等原因,肇庆经济发展水平由东向西呈明显的梯级递减势态,中心板块和东南板块属于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较好,山区板块经济总量偏小,工业化程度低,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增长缓慢,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仍然存在而且较为明显。图二:2005年各县(市、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表注:端州市包含市直部分二是城市化水平偏低。我市目前城市规模过小,城市人口比重低。2005年全市的城市化水平是39%,尚未达到中国城市化的平均水平,仅为广东省平均水平的64%。200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则是广东省平均水平的48.6%。作为城市主体产业的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仍处于低层次

9、、发育不足状态,呈现流通主导型特征,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业比重大大低于全省水平。由于城市化水平偏低,中心城市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周边县区的辐射拉动力有待增强。三是外向型经济不足。我市外向型经济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总体经济仍然以内源型为主,外向型经济对比其珠三角发达地区仍然不足,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仍然很有潜力。2005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仅为6.03亿美元,仅占全省的4.7%。外贸出口总额占广东全省的0.59%。产业所有制结构以本地企业为主,外资企业比重较低。四是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挑战。在我市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珠三角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省内新兴工业城市崛起,对我市经济发展形成一定的挑战。(二)区域经

10、济发展机遇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全市掀起新一轮的发展热潮,各县(市)区出现了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良好势头。目前,我市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1、区位、交通优势机遇肇庆市东邻经济发达的广佛都市圈及珠三角核心区,西接资源丰富的大西南及泛珠三角腹地,正好处在珠三角与大西南的结合部和“泛珠三角”的“龙颈”部位,既有东进的地缘优势,又有西连的区位优势,是珠港澳产业、资金流、信息流扩散及转移的首选腹地,是大西南物流、人流东进的枢纽地带,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中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随着珠三角高速路网及水运、铁路通道的建设,肇庆市将逐渐融入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具备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和纳入大珠三角都

11、市带资源重新整合配套发展轨道的区位优势。肇庆市交通优势明显。市域内有广肇高速公路、国道321线和324线、省道263线、260线和开怀线与珠三角、大西南等周边地区公路联接成网,广(州)茂(名)铁路横贯市域中南部,西江水道纵贯全境。随着广贺高速、太澳(太原澳门)高速、珠三环高速、肇庆广州新国际机场高速、开南跨江大桥、西江“黄金水道”、港口等交通路网设施建设和完善,肇庆市将形成高速公路、水路、铁路、航空等于一体的立体交通体系,交通运输更加便捷。2、珠三角产业转移机遇珠三角正处于传统工业向电子信息制造业、重化工过渡的转换阶段,珠三角现有传统产业迫切需要向外转移,以腾出空间承接国际电子信息加工制造产业

12、、重化工的转移,提升产业结构实现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的演变。肇庆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外缘在接受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中具有地理位置的优势和土地、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是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最佳承接地。3、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战略机遇2003年,我省首次提出了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的战略构想。实施“泛珠三角”战略,可以拓展珠三角腹地范围,使其在更广阔的空间发展;同时,经济腹地与发展空间的拓展必将带动包括肇庆在内的整个广东西翼的发展。处于连接珠三角与其腹地门户位置的肇庆市,其区位优势凸现,为形成“泛珠三角”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平台”和跳板创造了条件,使肇庆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机遇。4、省加快山区经济发展战

13、略及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遇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我省经济实力的逐步增强,已经初步具备了实施反哺欠发达和落后区域的反向倾斜、均衡发展战略的能力。为此,我省将实施经济重组和资源大整合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缩小区域差异,逐步改善社会经济的非均衡发展状态,实现区域相对均衡增长,必将导致区域内经济结构、产业功能、产业集群、行政功能的重新整合,这对肇庆的经济发展也将是一个机遇。二、区域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继续落实市九次党代会以来的各项部署,以建设繁荣活力

14、、文明法治、和谐安康肇庆为目标。全力打造三大经济板块,着力发展城市新经济、加工制造业经济和县域特色经济。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行分类指导,梯度推进,重点突破。继续提高中心城市和东南部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山区和县域经济的发展,以中心区和东南部板块的加快发展辐射带动山区发展,促进中心区和山区的互动发展和协调发展,推动形成“一核、两带、多极辐射”的发展格局,形成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区域经济发展新局面,实现全市跨越式发展和共同富裕。(二)发展目标1、中心区“十一五”期间,中心区板块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中心城区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

15、业有长足发展,建立以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巩固和提高新型电子产品、电子专用设备制造业基地和生物工程基地的地位,建设新的建材产业群。房地产市场有进一步发展,建成一批花园式、功能型、档次高的住宅小区和旅游度假区,城东新区投入使用。初步建成最适宜旅游的花园式风景旅游城市、最适宜居住的生态型山水城市、最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大城市的基本框架;初步建成一江两岸超百万人口的区域性中心大城市的基本框架。2、东南板块“十一五”期间,东南板块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5以上。肇庆高新区进入省级开发区的先进行列,并争取通过国家级高新区的评定。南部形成以金渡、金利等工业集聚地为主的南部民营科技工业带,

16、建成一批专业经济镇以及初步形成珠三角配套工业基地。肇庆高新区、南江工业园区基本建成具有肇庆特色的开放型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科技成果转化明显加快,成为独具特色的高新技术研发基地和产业化基地。 有色金属加工、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新材料、工艺及文体品加工等工业稳步发展,并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和产业群体。汽车配件、生物医药、玉器加工等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建成高新区大旺园区物流园。3、山区板块“十一五”期间,山区板块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5以上。德庆、封开重点发展建材工业、矿业以及林产化工、通用设备制造等产业,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群。怀集发展铁矿和金属制品业产业群,巩固和提升

17、原有的林产化工和汽车配件产业。广宁重点以鼎丰纸业为龙头,积极发展林浆纸一体化产业群。建成12个与珠江三角洲共建产业转移园区,吸纳珠三角各种类型的转移产业,形成一批资源深加工型、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形成一批现代农业基地和农业品牌,配合中心城区旅游业形成各具特色又连成一体的千里旅游走廊。三、区域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中心板块、东南板块、山区板块三大经济板块分别着力发展城市新经济、加工制造业经济和县域特色经济,同时,加强区域合作互动,密切各板块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构筑“一核、两带、多极辐射”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一)着力打造城市新经济,迅速提升中心区经济板块发展水平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

18、电子信息和软件产业。按照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目标和国际化、大公司、全方位、高层次的发展战略,在原有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上,坚持自主创新发展与引进发展相结合,以风华集团为龙头,以万亚电子、万事利电子、中宇电子、显邦电子、省电子信息集团等电子信息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电子元器件产业、软件业和电子装备制造业,推进风华高科信息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公共技术开发服务平台、信息产业投资基金工程等建设,积极承接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及珠三角电子信息企业延伸,引导企业及产业集群发展,使肇庆成为珠三角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重要增长极。大力发展生物工程产业。以星湖生物科技为龙头,以其它生物医药企业为依托,通过外引内联、

19、招商引资和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和基因工程技术,有选择地发展化学原料药和现代中药,建设生物工程科技园和医药产业园。积极扩大现有产品的生产,进一步开发新产品,集聚上下游生物工程及医药企业,抢占生物医药制高点,形成生物工程及医药产业群体。积极发展食品饮料工业,充分利用优质的水资源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以蓝带集团、飘雪等企业为依托,以啤酒、味精、农产品深加工、矿泉水等产品生产为基础,大力利用先进技术及信息技术改造现有食品饮料企业,促进传统食品生产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壮大食品饮料工业的发展规模,提升食品饮料工业的竞争力。2、加快发展城市服务业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业。依托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

20、旅游资源优势,从观光旅游城市旅游目的地向着细分客源市场、创造多种旅游产品,提升知名度和品牌效应的观光、度假、养生、商务、会务、修学、体育等多类型的全境域的整体空间旅游目的地转型。积极规划发展综合物流基地。充分发挥我市的区位优势,把握“泛珠三角”战略快速推进和我市立体交通网络逐步建成的机遇,积极吸纳国际知名的物流企业落户,规划建设肇庆综合物流基地、肇庆粮食物流中心和三榕港物流中心等工程,带动我市现代物流和依托物流的加工工业发展。建设区域性服务中心。合理布局商业网点,促成大市场、大流通格局,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鼓励发展购物中心、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专卖店等现代零售业态向中心城区集聚。促进

21、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房地产开发要向智能化、生态型、社区配套的住宅小区方向发展。引导开发商建设一批高中低档结合、规模合理、管理完善的住宅小区,将肇庆市建设成为最适宜人居住的生态型山水城市。加快信息服务业发展,推动现代多媒体综合服务和现代网络专业化服务体系的形成。3、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产业推动科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加大科技发展的投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建设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行业性的技术创新中心。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强化企业对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抓好肇庆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基地的规划建设,建立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劳动就业紧密结

22、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坚持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大力发展高等教育。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民间资金办非义务教育,缓解城镇基础教育及高等教育学位紧张问题。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文化产业基地项目建设,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实现数字电视整体平移。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开发建设宋文化城,把宋文化城建成为西江流域宋代政治名人史迹的展示基地、宋代建筑文化的展示基地、宋代民俗文化风情的展示基地;开发端砚文化资源,重点发展有关端砚文化以及与端砚有关的文化产业。(二)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全力加快东南经济板块发展1、打造加工制造业经济大力发展金属制造业

23、。发挥我市矿产资源优势和毗邻珠三角发达地区的区位优势,以亚洲铝业、金利五金厂等企业为依托,以高新区铝材工业园、金利五金专业镇等为载体,以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品深加工为方向,以铝薄板块、铜材、不锈钢制品、钽铌系列稀有金属产品、磁材、转性塑料等产品生产为重点,引进一批国内外大型金属加工及新材料工业项目,打造有色金属、五金和新材料基地,做大做强金属及新材料加工业。大力发展机械及汽车配件产业。抓住新型工业化及国际装备制造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依托珠三角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时机,以高要鸿图科技、四会连杆等企业为支撑,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制造、普通机械制造、电子专用设备制造等制造业。积极吸纳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的的机械

24、及汽车配件企业,鼓励民营资本发展机械及汽车配件产业,扶持和培育大型机械及汽车配件集团,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使肇庆成为珠三角机械及汽车配件制造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2、加快工业园区规划建设重点建设两大工业带:以高新区、南江工业园等为主的东部工业带和以金渡、金利工业集聚地为主的南部工业带。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提供高效优质的投资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现代工业对投资环境的总体要求,大力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传统制造业转移以及高端装备制造业链条延伸,使肇庆成为珠江三角洲工业生产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方针,高起点的搞好工业园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规划。整合资源,统筹规划,搞好工业园的建设和经营管理

25、,培育专业园区和专业镇,形成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群化发展的现代工业发展格局,力争将肇庆高新区建设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是按照高标准要求及“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分期建设和滚动发展”的开发建设原则,加快工业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建设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探索多元化的土地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广泛筹集土地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迅速提高园区投资环境质量和品牌。3、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大力推进道路、供水、供电及酒店、休闲娱乐、商贸等城镇和工业园区配套设施的建设,营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提供优质高效的投

26、资服务。坚持“以商为本”的理念,搭建“一站式”电子政务网络服务平台,为投资者提供审批时的一条龙服务、建设过程中的全方位服务、投产后的经常性服务。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拓宽招商引资范围和渠道,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继续抓好对港、澳、台招商引资的同时,重点突破欧美发达国家的招商,着力引进一批规模大、效益高、带动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产业龙头企业,引领下游产业迅猛发展。进一步落实招商引资的领导机制和激励机制,健全跟踪落实招商引资项目责任考核制度,力促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并产生效益。4、发展壮大民营经济认真贯彻国务院颁布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我市制定的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

27、的若干规定,从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完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服务、维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政府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监管、加强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指导和政策协调等各个方面着手,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扶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迅速壮大民营经济总量。(三)大力发展资源型特色经济,积极推进山区经济板块建设1、加快发展资源深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以林产、矿产、农副产品等丰富资源为依托,以项目为载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培育和壮大造纸、水泥建材、林产化工等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其中,造纸工业发展以广东鼎丰纸业为龙头,以江

28、南纸业、新兴纸品、盛发纸品等为支撑,以林浆纸一体化发展为目标,以造纸为重点,延伸发展纸浆、印刷、油墨、研发等工业,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和产品结构升级战略,提高造纸产品的竞争力,打造造纸业航母及文化用纸生产基地。建材工业以封开亨达利水泥有限公司、封开龙昌水泥制造集团、德庆金辉罗洪水泥厂有限公司等企业为支撑,积极吸纳广佛经济圈及国内外转移的生态型建材企业,引导建材企业向德庆、封开的专业镇及产业集聚区集中,打造粤西水泥生产基地。林产化工工业以德庆林产化工集团、封开华林化工、美佳化学公司等企业为基础,以松香、松节油产品深加工及开发为重点,通过体制改革和技术创新盘活存量资产,通过招商引资扩大增量资产,拉长林

29、产化工产业链,提升林产化工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2、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继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进优势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和区域化,引导大宗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优势产业带和特色产品生产基地。不断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坚持“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形成“抓好一个龙头企业、牵出一个特色产业、促进一片基地发展、带动一批农民致富”的农业产业化格局。重点建设广宁、怀集、封开的用材林、经济林基地;广宁、德庆、封开的名优水果基地;德庆、怀集的南药基地;四个山区县的山地鸡基地,加快建设山区板块用材林、经济林以及具有特色的名优稀特水果、南药、畜禽生产基地。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发

30、展无公害、绿色品牌农产品,实现农产品由普通品种向优良品牌转变,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3、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产业进一步开发和整合各地的旅游资源,以“五百公里大环市路”为连线,把德庆龙母庙、封开龙山、怀集燕岩、广宁竹海、等旅游景点连接起来,形成具有岭南山水与人文特色、国内外知名的统一旅游品牌肇庆千里旅游走廊。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拓展生态休闲、娱乐探险、康体运动等参与性较强的旅游项目,增强旅游项目的吸引力。强化旅游业和第一、二产业的有机联系,结合现代农业和特色化工业生产流程及工艺制作流程,开展农业旅游和工业旅游,扩大旅游业在第三产业的带动力,提高三次产业之间相

31、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能力。4、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突出规划在城镇建设中的核心地位,认真做好农村城镇化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切实抓好列入省规划的中心镇的规划修编,稳步推进其他镇村规划。多渠道筹措资金,以广宁、德庆、封开、怀集各县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行“园镇互动”策略,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吸引工业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向城镇集中,促进农村人口、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尽快形成支撑城镇发展的产业群体,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培育壮大一批经济强镇,推动山区经济快速发展。(四)加强区域经济之间融合互动,构筑“一核、两带、多极辐射”的发展格局1、构筑“一核、两带、多极辐射”的发展格局构筑“一核、两带、多

32、极辐射”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加强各板块之间的联系,选择各板块内一些人口和产业集聚、具有较强经济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地方,通过交通干线等线状基础设施联结起来,增强圈内彼此间的粘合度,把各级城镇、各类产业结合为一个有机的空间结构体系。一核:包括中部板块的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城区、大旺和四会城区。该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生产性服务业、休闲和文化以及商务旅游业、城郊型农业。两带:一是西江经济带,依托西江和与之平行的321国道,有德庆、封开两个县城以及沿江多个港口和中心镇,该带东部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各种生产性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旅游业,中西部重点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工业、特

33、色农业;二是绥江经济带,该带依托绥江及与之平行的省道263、264线,贯通四会、广宁和怀集三市(县),重点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以及林农产品加工工业。多极辐射:指的是特色专业镇和工业聚集区。主要包括:广宁南街(造纸专业镇)、怀集怀城(金属加工专业镇)、封开和德城两个工业聚集区、高要金利(小五金专业镇)、高要禄步(陶瓷工业基地)、封开谷圩(石材加工专业镇)和四会东城(玉器加工专业镇)。2、促进区域经济之间的融合互动加快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经济之间的融合互动。抓住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战略机遇,依靠我市在泛珠三角中“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积极谋划一批以交通设施为主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

34、畅通内外通道,促使区域内资源优化配置,整合周边各省市的资源和市场,构建统一的商品和要素市场,形成产业聚合发展的新格局。重点建设广贺高速公路三水至怀集段、肇庆通广州花都国际机场快速干线、广梧高速公路连接线开南大桥等工程项目;争取广茂铁路复线、肇庆柳州等铁路立项开工;加快打通山区县连接周边地区的公路干道;加快县通镇公路上等级改造和村道硬底化建设;抓紧西江干流主航道疏浚和文明样板航道创建工程建设。 (五)加快区域整合优化,扩大区域发展空间1、规划和建设一江两岸区域大城市按照实施“东扩南连”战略,加快构建一江两岸超百万人口区域大城市的总体要求,科学编制城市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地进行产业发展选择和布局,以

35、工业化引导城市发展。规划“山湖城江”的城市特色创建和保护,处理好旧城改造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关系,协调好星湖景区保护和城市房地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凸显城市建设的人性化和现代化。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以“三个最适宜”为指引,大力推进东扩南连的城市建设工程。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城市空间逐步向西江以南的南岸、金渡、大湾、莲塘推进,加快规划建设西江三桥,实现“一江两岸”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整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到2010年,基本建成“一江两岸”超百万人口的区域中心大城市的基本空间格局。全面启动城东新区建设工程,把旧城区和鼎湖区紧密连接起来,形成新的城市群。加速城东新区全面施工,建设集行政

36、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休闲游憩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新城市中心,为城市发展提供全新的平台,释放旧城区的改造空间。适度控制旧城区改造,大力保护历史文化,维护文物古迹,建设旅游及文化项目。2、稳步推进辖区行政区域的整合加快城市东扩南连进程,适时调整行政区域,促进城市体系的整合和组团式结构的生成。加快完善鼎湖区、高新区市政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尽快与市中心区(端州区)进行对接,使之连为一体,成为市区有机组成部分。改革城市入户政策,放宽入户市区条件,为打造百万人口大城市创造条件。加快德庆、封开、怀集、广宁4个山区县县城和全市中心镇工业化进程,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扶持打造区域品牌

37、1、建立和完善创名牌产品的滚动培育体系在分析本地区资源优势、支柱产业的发展前景和重点企业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战略,立足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制定一个具有明确竞争意识的、科学而切实可行的名牌长远发展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把名牌产品发展的领域集中在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和特色经济的重点行业上,选择带动力强、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的产品进行重点培植。积极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及国外先进标准、建立健全质量体系,加速名牌产品的成长步伐,将构筑品牌“高地”作为推动产业“高地”形成的重要途径,形成“创一个名牌,兴一个企业,带动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格局。2、建立和强化名牌战略推进工作

38、的组织领导体系实施名牌战略,要以市场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政府引导和推动,打造一批产品品牌,进而形成区域品牌。各地要将名牌战略推进工作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成立相应机构并制订本地区推进名牌战略和保护名牌产品的具体目标与措施,积极推进本地区名牌战略的实施。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承担起本辖区名牌战略的推动职责,并切实做好对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指导、协调、监督、服务工作。各职能部门要切实抓好本部门、本系统的名牌战略推进工作,形成培育和发展名牌的整体合力。3、建立和完善推进名牌战略的社会服务体系创建适应WTO要求的产品标准、技术法规等信息资源数据库和服务体系,动态跟踪国际高新技

39、术发展态势,为企业提供先进的标准技术支撑。积极开展质量认证,为企业实施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提供服务,帮助企业和名牌产品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大对实施名牌战略企业投融资的服务力度,对企业实施与创名牌产品相结合的有关项目给予资金支持。4、建立和完善推进名牌战略的政策法规和宣传推介体系要把名牌战略推进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积极探索、研究和制定培育、扶持名牌产品的优惠政策和管理办法;对获得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和在创名牌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个人予以奖励。加强与国际知名的名牌包装机构合作,帮助企业提高名牌产品的国际知名度,联合打造国际名牌产品。通过传媒宣传、开展讲座和展销、举行“质量月”和“”活动等方式,加大对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的推介力度,引导名牌消费意识,使全社会都关注、爱护、消费名牌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