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大专科【美学与美育】简答题考试小抄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78285198 上传时间:2022-04-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最新电大专科【美学与美育】简答题考试小抄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最新电大专科【美学与美育】简答题考试小抄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最新电大专科【美学与美育】简答题考试小抄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最新电大专科【美学与美育】简答题考试小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电大专科【美学与美育】简答题考试小抄(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71【美学与美育】简答题小抄1、西方美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P2P7)答:西方美学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本质论美学;神学美学;认识论美学;语言论美学;文化论美学。P2P72、什么是本质论美学?本质论美学是指在古希腊时期形成的以追问美的本质为中心的美学传统。其突出特征一是认定美的本质问题在美学中具有优先地位;二是主张本质问题存在于一切美学问题中,是美学的基础问题。本质论美学是西方美学的发生期形态,对于后世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代表人物是柏拉图。3、什么是语言论美学?语言论美学,是指西方19世纪末期发生“语言论转向”以来盛行于20世纪的以语言问题为中心的美学,包括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

2、评”、心理分析美学、分析美学、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存在主义和新历史主义等美学流派。其主要特征有三个:第一,语言取代理性而成为美学的中心问题;第二,放弃美的本质及其他本质问题,注重用语言模型分析审美现象;第三,放弃美学的系统化和体系化追求,认可具体问题的文本阐释。2、自然人类符号实践中获得美的属性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自然在人类符号实践中获得美的属性,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中,自然作为人类异己的符号。第二阶段,自然成为人类对话的伙伴。第三阶段中,自然作为人类的自由的生命活力的符号,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从而完全获得美的属性。5、如何理解美的符号性美的符号性特征:美的符号性是指美所具有的物质化形

3、态的特性。包括三层意思:第一,美以符号形式向人类传达其内在意义;第二,人类通过符号表达人生的美;第三,人类还通过符号构建相互沟通的美的世界。6、如何理解美的无功利性美的无功利性是美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指美的事物具有与人的直接的实际利益考虑相脱离的特性。这种特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客观对象不直接唤起主体的实际利益需要;另一方面主体对客体不做实际功利的评价。7、简答技术美内涵技术美是美的形态的一种,指技术活动的美。它是技术活动中那种能体现人的开拓和创造本性并具有生命活力的活的形象。技术美有三层主要含义:一是指技术对象的直观形式使人类得到感官愉悦,二是指技术对象是对人的自由活动的肯定,三是指技

4、术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审美世界。9、如何理解“化丑为美”?在现实中,“丑”是令人不快的因素,但在艺术中,“丑”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要素。艺术运用符号把现实生活中的“丑”变为审美对象,赋予它审美的价值。这就是“化丑为美”。10、艺术“化丑为美”的基本途径是什么?艺术“化丑为美”的基本途径是批判、对照和形式创造。艺术家运用符号进行艺术创作必须表达对对丑的否定性评价;必须遵循辨证的原则,在美丑对照中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在创作中运用艺术符号的形式创造力量,将化丑转为美。11、简述优美与壮美的美学含义答:优美与壮美。优美与壮美是西方文化中的一对美学范畴。弱小、缓慢、阴柔的事物所呈现的偏于静态的和谐就是优美;强

5、大、疾速、刚劲的事物所呈现的偏于动态的和谐就是壮美。两者的根本特征就是和谐,优美与壮美往往是融为一体的。12、简要回答阳刚与阴柔这一对美学范畴的意义答: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的特征及相互关系。阳刚与阴柔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对重要范畴。阳刚之美偏重于动态和力感;阴柔之美偏重于静态和柔感。在中国古典审美意境中,常常是动中含静,静中寓动,刚柔相济,阴阳互补。在中国文化中,阳刚与阴柔经常用于对音乐、人物形象、艺术分类、诗歌意境、文体特征的描述、品评。1、日常心理与审美心理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答:日常心理与审美心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在于日常心理是人对客观对象做出的实用功利和逻辑认知的反应,审美心理是

6、人对客观对象作出的美感的反应。其联系在于审美心理是日常心理的超越和升华,是主体从功利态度、认知态度向审美态度的转化。审美态度的确立将日常心理转化为审美心理,主体就采取无功利和非概念的姿态对事物进行审美观照。这种无功利和非概念的审美活动,是一种自由的精神活动,也就是美感。5、审美移情有哪几种类型答:审美移情有四种具体类型。一是统觉移情,既主体赋予对象以自己的生命,对象在主体的统一感受之中成为活的形象;二是经验移情,既主把对象拟人化,把自己的感受经验投射在对象上,使难以言传的感受呈现为可感的形象;三是气氛移情,既主体将自己的一种整体感受渗透在客观景象中,从而铺展情感流动的空间;四是表现移情,既主体

7、把自己的价值理想寄托予客观事物。四种移情现象都是把生命与世界统一,把情感与景象相联。6、审美体验有哪些特征P125P127(作业)答:审美体验具有原构性、历构性、超构性和预构性的特征。原构性,是指审美体验具有原始建构的性质,这种原构性赋予美感以强度。历构性,是指审美体验具有历史建构的性质。体验的历史建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生活经验对精神的建构,二是社会经验对精神的建构。审美体验的历构性使美感获得了深度。超构性,是指审美体验具有超越现实、超越个体而进行意义建构的性质。审美体验的超构性使美感获得了高度。预构性,是指审美体验具有预先建构未来形象的性质。审美体验的预构性使美感通往了人的远景。1、怎样

8、理解美育这一概念答:美育,又可以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可以从具体过程、实施效用和育人目的三方面来看。从具体过程来看,美育是一种以情动人的美的教育。它利用审美形象的情感力量去感染个体以达到教育目的。从实施效用看,美育是一种作用于知情意的能力教育。美育对人的塑造不仅作用于情感,而且导致知情意等能力的全面提高,它同时辩证地融汇了认识、意志和情感三方面。以美启真,以美入善,以美化情。从美育的育人目的来看,它包含一种对人的全面塑造。通过对人类符号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审美的方式达成人的自我完善。 综上所述,美育是运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等各种符号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其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9、2、美育的具体特征是什么答:美育的具体特征是趣味性、感染性和多样性。美育的趣味性,是指美育的实施手段是以美的形象吸引人,其过程不是严肃的而是伴随个人趣味的激发和满足。美育的感染性,是指美育不是以理服人而是以情感人。美育的多样性,是指从运作方式来看,美育在时空上灵活自由,在个体针对性上显现差异的特性。以上三个方面的特征,共同形成了美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的独特形态。3、美育呈现为哪些特征具体方面。主要有以下四个层面:审美能力的培养、审美理想的建构、创造性智力的开发、健康人格的塑造。审美能力是个体审美地把握世界的能力,美育可以提高人敏锐地发现和感受美的事物的能力。审美理想,是指审美活动中对于完美的审美

10、价值的想象。美育总是在一定的审美理想前提下展开的,美育也就成为确立并构建审美理想的关键方式。通过美育对各种美的形象的价值阐释,一种审美理想才会深入人心,变成一种共同的审美价值观念。美育对审美想象力和审美创造力的激发和培养,有助于创造性智力的开发。而美育对美的心灵的打造显然是人格建构非常重要的部分。4、美育的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答:美育的功能是指美育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它表现在个体塑造、社会整合和文化建构三个方面。美育的最基本功能在于个体塑造,这是指美育以活的形象从情感方面熏陶人类个体,使其成为具有完整人格的个体。美育的社会整合功能,是指美育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整体联系。美育可以有效地实现人与

11、人之间在审美体验瞬间的自由交往。有助于实现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美育的文化建构功能指美育可以通过活的形象的感发推动本民族文化的基本架构的建设。1、美的形式的特征是什么?答:美的形式的特征是:美的形式依存于美的事物;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紧密相联;美的形式具有可变性。4、简单举例说说节奏与韵律的联系与区别答:节奏是指事物在运动过程中其相同因素有规律地重复的连续形式,韵律指节奏有规律地变化和重复产生的一种情调。二者的共同点都是有节律的深化,是有变化的重复,使形式产生出情趣。如长城,大小相同的砖石不断重复砌成城墙,呈现秩序井然的节奏之美,而墙体依山势蜿蜒起伏,绵绵不绝,飞腾变化,又形成一种气韵生动的韵律,

12、传达出丰富的情感意味。6、简述“西方的和谐”的含义答:西方的和谐是西方文化和西方美学的理想,包含两层含义:首先是指人在一个存在与虚空的宇宙中的和谐;其次,指人所看到美是具有几何意味和美的比例的形式。简言之,西方的事物、社会、历史都可以从内容、形式二分,形式即美的比例,内容即对立面的斗争,这就是西方的和谐7、何谓“黄金分割”? 答:黄金分割是线段被分割的一种比例,即短:长=长:(短+长),比例值为1:1.618(大致为2:3,3:5,5:8)。黄金分割由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又于1854年得到德国数学家蔡辛的几何学证明。西方人普遍认为“黄金分割”是最美的比例关系。黄金分割具有普遍性,是一种在

13、艺术和生活中经常被采用的比例关系. 1、简答审美文化的含义答:审美文化指各种文化系统与审美相联系的状况。也就是指人们的各种文化生活与审美相互渗透或相互交融的状况,它既包括传统的纯审美形态,也包括当前日常泛审美形态。2、审美文化形态的划分的标准是什么?答:审美文化形态的划分依照两个标准:审美文化的历史演变与民族演变;审美文化的社会分层2、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古典性文化空灵特征的认识。回答提示:空灵是指对空幻灵动的艺术存在形式的追求;它意味着以虚为本,而不是以实为本。对古典性文化的空灵特征需要从审美境界和表现手法两方面来理解。首先,古典性文化的审美境界是空纳万境。如苏东波所描绘的“静故了群动,空

14、故了纳万境”。这个“空”在中国文化里是一个生机无限、灵幻丰满的意义空间,由虚空而生万物。在中国书画作品中,由绝妙的布白而孕育的丰沛意境就是这样的空灵境界的呈现。陶渊明、王维等人的诗作中,也处处可见这种空灵之中指向无限意义的美妙境界。第二,古典性文化的表现手法是以虚映实。从审美传达角度来看,空灵就是采用一种“以虚写实”、“虚中求实”的手段来艺术地表现世界,造就亦真亦幻、似真似假的效果。用虚化的手法来表现实在的事物。例如京剧秋江,在舞台上没有任何实景,靠演员的动作表现出景物和环境的存在,并使观众可以感到这些存在。在古典文学作品中,这样用虚笔来表现“实物”的例子也比比皆是。3、高雅文化在文体方面有哪

15、些基本特点?答:高雅文化在文体方面的基本特点是探索性和独创性。不断进行文体形式上的探索和试验,是高雅文化的一种内在品性。高雅文化是理性沉思型文化,这个根本特点决定了创作者在艺术理想的召唤下,在文本形式上要不断地创新出彩,突破已然成功的规范进行冒险探索,以表达其对现实、历史、人生的独特认识和体验。中国新时期以来的朦胧诗、莽汉主义、寻根小说、新写实、私人化写作、跨文体写作等种种文体就是这种文体探索性的表现。文体的独创性也是高雅文化艺术家的追求。艺术家的成就,常常不是表现在“他说了什么”,而是表现在“他是怎么说的”。写水乡淳朴的民风人情,写少年男女的青春萌动,有很多作品,但独有汪曾祺用灵动如水的散文

16、化语言和行文结构写出了诗化小说受戒等,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体就是体现独创性的成功范例。说明了高雅文化对艺术文体唯一性、原创性的追求。4、请结合大众文化的审美特征,谈谈你怎样评价大众文化。答:大众文化的审美特征体现在大量的信息和大量的受众、形式上的流行化和模式化、观赏的日常性和效果的愉悦性、受商业机制制约几方面。从以上特点来看,大众文化在审美教育方面具有明显的先天优势,但也有值得警惕的负面因素,应该理性地、辨证地进行评价。大众文化的优势在于受众广,流传快,影响也广,易深入人心。其中的优秀文化产品在注重愉悦大众的同时同样具有很高艺术品位,深厚严肃的文化内涵同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相结合,在审美教育方面

17、具有很大价值,是不可忽视的美育资源。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强调愉悦大众,又必然会产生一些庸俗化倾向,同时追求流行还会造成千篇一律的模式化、类型化倾向,这些对于美育具有负面影响,不利于提高大众的审美鉴赏力。所以对大众文化应正确评价,积极开掘,仔细辨析,用优批劣。3、儿童的审美活动具有哪些特征? 答:儿童的审美活动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以好奇心为动力,具有鲜明的游戏精神,主观化色彩较浓,注重直观形式。4、如何理解青少年审美活动的差异性特征?答:青少年的审美态度、审美趣味变化很大,他们的审美活动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特征。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个性人格的差异、性别差异和不同年龄段的差异。5、青少年美育目

18、标包含哪些内容?答:青少年美育目标包括五个方面,即青春形象的塑造,想象力的激发,理性能力的培养,价值取向的引导和健康人格的生成。2、简述教师角色的心灵育化功能答:教师对未来新一代人格的塑造不仅要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起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自身的言谈举止、道德情操、人格涵养、理想追求去作用,即身教与言传并举,身教更重于言传。教师本人可以成为学生活生生的榜样和身边的楷模,教师的健全人格和高尚气质,是最好的审美对象,也是最美好的榜样。这种榜样对于青少年心灵具有难以估量的感召力。教师角色的这种心灵育化功能,通过教师内外合一的美好形象和高尚文明的行为表现综合地、长期地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学生的心灵,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在他们心中播撒没的种子,催生理想的萌芽。3、教师提高审美修养的原则是什么答:主动性原则,内外兼修的原则,专门性与宽泛性结合的原则,持续性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