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高一文科

上传人:深*** 文档编号:78250658 上传时间:2022-04-21 格式:PPTX 页数:73 大小:3.9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高一文科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高一文科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高一文科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资源描述: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高一文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高一文科(7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会计学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高一文科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高一文科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鸦片战争后,伴随着列强的经济侵略,西方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俗也传入我国。1.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同时,也学习了西方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俗。清政府被推翻,中国历史的巨变。(1)“衣”的方面2.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鸦片战争以后,在通商口岸,一些买办穿起了西装。辛亥革命后,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穿 “学生装”;孙中山提倡“中山装” ,出现了男子穿中山装,女子穿旗袍的局面。洋务运动中,留美幼童揭开了“断发易服”的序幕。百姓穿洋衣洋袜逐渐多起来。(2)“

2、吃”的方面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出现了西餐馆、面包房、咖啡店,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时尚。西式的糖、烟、酒和饮料也被普通百姓所接受。(3) “住”的方面出现了西式花园洋房和洋楼。城市住宅中,有电灯和自来水。(4)社会风俗方面 洋务运动中,留美幼童剪掉辫子,揭开了“断发易服”的序幕。辛亥革命前,有不少仁人志士、青年学生剪掉象征清王朝的辫子,表示反对封建专制的决心。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倡导“断发易服”。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剪辫令 ,倡导妇女“废止缠足”。婚丧、社交礼仪和称呼也发生了变化。二.新中国的新生活新风尚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党和人民政府把土地分给农民,解决城市居民就业问

3、题,实行了社会福利,保障困难弱势群体人民的衣食住行。 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告别了被剥削和被压迫的历史。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保障人民基本物质生活所需。2.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生活的变化衣的方面: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在反资反封建的背景下,西服和长袍马褂为人们所摒弃,以列宁装和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受青睐。中苏关系恶化后,在讲究艰苦朴素的氛围下,民众服饰趋于单调,被称作“干部服”的中山装成了流行时尚,中国人被外国人称为“蓝蚂蚁”。“文革”期间,绿军装成为革命的象征。“吃”的方面:国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保障了人民基本物质生活的需要。但因为党和政府在建设中对国情认识不足,缺乏经

4、验,犯了一系列“左”倾错误,破坏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加上城镇人口增长过快,多数人尤其是农民的温饱问题,长期未能解决。 社会风俗方面:新中国成立后,取缔一系列社会丑恶现象,社会风气为之一新;婚姻法使几千年来的中国社会家庭生活的发生变革。由于党和政府的提倡,勤俭节约、热爱劳动、无私奉献、乐于助人成为社会风气。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社会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实行改革开放。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原因:表现 :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菜篮子工程”,丰富了餐桌,人们注重营养和膳食结构。安居工程和康居工程政策,使居民住房不

5、断得到改善。服装从灰蓝单调走向五彩缤纷,款式多样化 。改革开放以来,休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08山东文综)材料二 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铁、洋火、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 据车长莉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2)材料二中大量带“洋”字的词语,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其原因是什么,(4分)政治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取得了民族独立,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经济上: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09江苏) (12分)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

6、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 材料二 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 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 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7、) 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7分)经济基础: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家庭关系:从传统纲常伦理(父为子纲)到家庭成员的平等自由;社会条件:社会制度的变革(新中国的成立);社团组织(家庭妇联)的支持;法律保障(新婚姻法的颁布)。材料三 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何地方一个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没有不经过一番社会规定的手续。费孝通生育制度据材料一、三,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3分)视角:历史考

8、察;社会关系考察。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当事人越来越自由,但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婚姻自由总是相对的。 (09韶关一模)(15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早在道光年间,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洋乎洋乎?盖洋洋乎!”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材料二】 1870年以后,因为官员们开始主办工业企业 ,许多买办商人都被招聘去当官办企业的经理。正像商人捐纳官衔那样,官员和士绅也纷纷从商,从而扩大了商人队伍。到了1900

9、年,有那么多人亦官亦商,致使经商活动已经变成仕途以外另一个令人尊敬的选择了。 (美)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三】 中国从来只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说。但1912年1月11日的民立报却传出了发自女界的另一种声音:“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一字之差却使人顿生换了人间之慨。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在哪些领域发生变化?并结合当时的形势简要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5分)变化:食(吃、饮食)、住(居住、楼房)、行(出行、交通)、经济结构、阶级(阶层)、社会风尚、习俗、女权运动(妇女地位、妇女解放)。(答对4个及以上可得2分,答对3个及以下只得1分。此问

10、共2分。)原因:西方近代文明传入、欧风东渐的结果。社会政治运动的推动。政府政策的调整。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西方新思潮的传入,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广泛传播。(答对1个1分,此问满分为3分。)概括指出材料所体现的上述变化的特点。这些变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6分)特点:西(方)化(半殖民地化)、商业化、平等化。(答对1个1分,此问满分为3分。)影响:使人们的生活观念和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开阔了人们视野,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答对1点1分,其它言之成理的答案可同样赋分。此问满分为3分。)(07广东) “番菜争推一品香,

11、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A.明朝 B.民国 C.清朝 D.新中国(C)(09江门二模)20世纪初,中国百姓把信天主教称作“吃洋教”;30年代,租界市民被外国巡捕踢了一脚,自嘲为“吃了一记洋火腿”;抗战时期的重庆有“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民谚;其他还有“吃闭门羹”、“吃香”、“吃药”等等。这些与“吃”有关的大众语汇本质上反映了:A.中国人向来注重字词的精练和语法的准确 B.“吃”在中国是一个非常流行和时髦的词汇 C.中西饮食文化处于不断的交融与冲突之中 D.“吃”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D)(07梅州一模)红金龙香烟广告图(见右图。

12、注意广告语: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利权,否则为国家增漏卮矣。以彼例此,孰得孰失,惟诸君实图利之。)由此反映是“异味争尝”的近代饮食文化的反映体现了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说明资本家为获取利润进行欺骗宣传民族烟草公司的开办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A. B. C. D.(B)(09徐州一检)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A.西装必将风行全国 B.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 C.中西服饰各有特点 D.列强侵略引起服饰变化(B)(08惠州摸底)在“欧风美雨”

13、的影响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生活也异彩纷呈。下列服饰既体现了中西合璧又融合了满汉风格的是(C)(10徐州摸底)下图显示的是20世纪60年代青年人身着绿军装的形象。绿军装在当时得以流行的主要原因是A.政治观念 B.审美情趣 C.生活水平 D.国际潮流(A)(07天津)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反映了当时A.服饰的西化B.洋货倾销中国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C)(10南京二模)黄河清在“洋”族词的兴衰中说:“洋人、洋务、洋布、洋行、洋楼、洋炉等洋族词日益增多,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上半期,是它的鼎盛时期

14、,有400多个。”“洋”族词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的原因有列强侵略的加剧西方文化的渗透崇洋风气日盛政府的大力倡导A. B. C. D.(B)(09韶关一模)王慎之在清代海外竹枝词写道“堪笑今人爱出洋,出洋最易变心肠。未知防海筹边策,且效高冠短褐装。”导致词中“爱出洋”、“短褐装”等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媚外心理的使然 B.工业文明的影响 C.攀比世风的结果 D.交通运输的发展(B)(10潍坊质检B)语言的变化记录了历史的变迁。中国近代,煤油、火柴、自行车等日用生活必需品大都来自西方,所以人们叫煤油为洋油、火柴为洋火、自行车为洋车。改革开放以来,洋油、洋火、洋车这些名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渐消失了

15、。这说明A.人们喜欢追求时尚 B.中国人不再崇洋媚外C.中国脱离了世界市场 D.中国民族工业有了长足发展(D)(10吉林市二模)在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要求人们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施行不同的跪拜礼。跪拜礼中,“稽首”为“拜中最重”,用于十分正式、庄重的场合,如拜天、拜神、拜祖先、臣拜君、子拜父、学生拜师等等。“空首拜”是位尊者对于位卑者稽首拜的答拜礼。“顿首”则是A.下对上或平辈之间的礼节 B.各种祠祭及丧葬礼中的礼节C.军队中所行特殊的跪拜礼 D.宫廷礼仪(A)(11深圳一模)大公报载:1906年1月,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示谕:“婢膝奴颜,有伤气节”,宣布广

16、东、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此后,各省纷纷效法。这说明A.晚清时期曾进行社会习俗的改革 B.封建等级制度被废除C.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D.儒家传统礼仪被废除(A)(10徐州阶段练习)研读右图,你能得出的准确的历史信息是A.是清政府屈膝投降的有力证据 B.体现了中外平等友好的交往C.对于国际关系来说是政府礼仪的进步 D.握手致意完全取代等级界限鲜明的跪拜礼(C)清末中外官员握手致意(10年上海历史卷)23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A.唐胥铁路开通 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 C.申报

17、上刊登北伐的消息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B)(10淄博一模)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指出:“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这项变革倡导了A.自由的观念 B.平等的观念 C.博爱的观念 D.互助的观念(B)(09广东理基) “又是庚申元旦节,过年过得直贯冲。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长沙市民曾有的这些习俗,最早可能出现于A.唐宋时期 B.明朝后期 C

18、.民国初年 D.新中国时期(C)(09佛山二模)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下列法令和措施中,最能体现社会生活近代化特征的是A.焚毁刑拘,停止刑讯B.奖励保护工商业,废除清朝的苛捐杂税C.学校不拜孔子,不读四书五经D.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D)(07上海)“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护法运动(C)(11广州一模)泰山东岳庙供奉的娘娘,泥塑金身,三寸金莲。民国成立以后,朝拜者多用自制的大脚锦鞋为娘娘祝

19、寿。这主要表明A.尊孔复古思想开始盛行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妇女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D.废止妇女缠足得到认可(D)(08南通一模)辛亥革命后,社会上流传着一首打油诗:“大半旗妆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对该诗的理解正确的是诗中涉及服饰改革和不缠足两种社会现象当时服饰改革迅速推广到全国各地服饰改革紧跟社会变革的步伐国人的服饰明显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A. B. C. D.(C)(09安徽文综)下列图片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其中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B)(11.济南质检)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

20、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对“断发”问题理解表述,不正确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提出“断发”主张 B.“断发”具有反清革命色彩C.人们的平等观念有了某些增强 D.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A)(07济南) “城市少年好事徒,手持快剪伺于途;蹩见豚尾及锋试,道旁观者拍手呼。”与该诗所描写的社会现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D)(08盐城三调)辛亥革命后,河北无极(无极,地名)有歌谣唱道:“大脚好,大脚乐,去操作,多快活,又不裹来又不缠,又不疼痛又省钱。”“大脚大,大脚大,阴天下雨我不怕;大脚好,大脚好,阴天下雨滑不倒。”这些歌谣反

21、映的本质问题是 A.无极的封建势力较弱B.妇女地位提高C.农业人口增加 D.道路交通改善(B)(09扬州期中调研) “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上述材料反映了A.洋务运动中的新气象 B.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变化C.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 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新变化(C)(09汕头一模)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装。20世纪20年代初,流行于上海等地社会上层妇女。当时有人撰文指出:“近来海上女界旗袍盛行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满清贵族组成的秘密团体)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民主共和

22、观念传播文明开化之风流行新旧观念激烈碰撞A. B. C. D.(C)(08江苏)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A)(08宁夏文综)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这一变化表明 A.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 B.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C.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 D.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

23、文化元素(D)(10山东)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传统习俗受到冲击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A. B. C. D.(D)(09广东)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风尚的是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C)(11苏锡常镇一调) “文明婚礼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取得男女之同意,以监督自由。”这里的“文明婚姻”A.彻底冲破了传统婚姻的束缚 B.表现出新旧杂陈的某些特征

24、C.体现出契约性的原则 D.采用了简单化的形式(B)(10江苏)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B)(10淄博一模)1913年著名学问家章太炎在报上刊登征婚广告,条件是: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其开创风气的表现是A.婚礼简约 B.自主择偶 C.自由恋爱 D.夫妻平等(B)(10厦门质检)1913年章太炎在报上刊登征婚广告,条件如下:以湖北籍女子为

25、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以上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A.婚礼形式删繁就简B.依旧带有较浓厚的保守思想C.恋爱自由成为时尚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11南通一模)1900年蔡无培在“征婚启事”中提出:第一,对方不缠足;第二,对方应识字读书、通文墨;第三,一夫一妻,自己不娶妾;第四,丈夫先死,妻子可以改嫁;第五,夫妻意见不合可以离婚。这说明A.废止缠足已经成为社会时尚 B.新文化运动的社会影响深远C.传统婚姻观念受到新的挑战 D.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已动摇(C)(08江苏宿迁三测)鲁迅说,近代中国“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松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

26、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摩肩挨背的存在”。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 B.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C.新旧风俗互相交织 D.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涉及各个方面(A)(09深圳二模)中国某婚姻法规定:“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这一婚姻法应颁布于A.民国初年 B.新中国建立之初 C.改革开放后 D.维新变法时期(B)(09汕头一模)右图所示“结婚证”反映了“结婚证”深深打上时代烙印结婚有法可依“阶级斗争”影响到国民个人生活法律制度完全遭到破坏A. B. C.

27、D.(D)(10南京期末)1897年,上海举办了中国国内的首次大型舞会。对此,上海各家报纸评论说:“西人光明磊落,脱略为怀,虽男女聚会跳舞,乐而不淫,与中国之烧香赛会,男女混杂,大有天壤之别。”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人们基本上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C.西方舞会娱乐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D.开明人士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D)(1)“衣”的方面2.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鸦片战争以后,在通商口岸,一些买办穿起了西装。辛亥革命后,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穿 “学生装”;孙中山提倡“中山装” ,出现了男子穿中山装,女子穿旗袍的局面。洋务运动中,留美幼童揭开了“断发易服”的序幕。百姓穿

28、洋衣洋袜逐渐多起来。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7分)(09韶关一模)(15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早在道光年间,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洋乎洋乎?盖洋洋乎!”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07梅州一模)红金龙

29、香烟广告图(见右图。注意广告语: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利权,否则为国家增漏卮矣。以彼例此,孰得孰失,惟诸君实图利之。)由此反映是“异味争尝”的近代饮食文化的反映体现了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说明资本家为获取利润进行欺骗宣传民族烟草公司的开办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A. B. C. D.(B)(10潍坊质检B)语言的变化记录了历史的变迁。中国近代,煤油、火柴、自行车等日用生活必需品大都来自西方,所以人们叫煤油为洋油、火柴为洋火、自行车为洋车。改革开放以来,洋油、洋火、洋车这些名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渐消失了。这说明A.人们喜欢追求时尚 B.中国人不再崇洋媚外C.中国脱离了世界市场 D.中国民族工业有了长足发展(D)(10年上海历史卷)23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A.唐胥铁路开通 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 C.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B)(08南通一模)辛亥革命后,社会上流传着一首打油诗:“大半旗妆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对该诗的理解正确的是诗中涉及服饰改革和不缠足两种社会现象当时服饰改革迅速推广到全国各地服饰改革紧跟社会变革的步伐国人的服饰明显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A. B. C. D.(C)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