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78231691 上传时间:2022-04-21 格式:DOC 页数:143 大小:2.0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43页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43页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43页
资源描述: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4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工号:环13环07编制单位:城市建设研究院编制日期:2007年06月62项目组成员一览表院 长:徐文龙所 长:杨宏毅副 所 长:康振同 翟力新总 工:郭祥信 项目负责人:刘 涛专业名称专业负责参加人员总图王明华王明华 杜艳艳填埋工艺刘涛童琳 刘涛 道路 颜廷山 童琳 颜廷山 给排水翟力新蔡辉 闫晓强 王昭电气及自控张福彦吕德彬 陈峰建筑李根宝阮青 辛丙流 结构程义军程义军 陈希 袁涛工程经济何勤唐书娟 何勤第1章 工程概况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1章 工程概况1.1 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建设地点:位于巢宁路

2、北侧,县殡仪馆西侧,老虎台山脚下,距离和县县城16km。实施阶段: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单位:和县洁达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单位:城市建设研究院1.2 项目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及工程投资1) 建设内容生活垃圾处理场工程主要包括场内工程和场外工程两部分:场内主体工程包括管理区、卫生填埋区两部分,其中管理区包括综合楼、门卫及地磅房、柴油机房、车库及机修间、清水池、水泵房、箱式变电站;卫生填埋区主要包括:地下水导排系统、防渗系统、渗沥液收集导排系统、填埋气体导排系统、垃圾坝、渗沥液调节池、排水明沟、环境污染控制、环境监测系统、填埋作业设施与设备。辅助工程包括给排水、消防及绿化工程等。场外工程主要包括场外道路、场

3、外供电及通讯等。2) 建设规模日平均处理和县生活垃圾200吨。3) 投资工程投资为自筹资金,工程总投资为4999.76万元。1.3 编制范围与编制内容本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国家现有规范和标准为基础,对拟建卫生填埋场的主体工程与设备、配套工程、处理工艺选择及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工程可行性分析和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同时对相关工艺进行了方案比选和设计。编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项目的必要性;(2) 处理工艺方案选择;(3) 渗沥液处理工艺方案比选; (4) 卫生填埋场的总平面布置;(5) 工程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投资实施计划;(6) 项目经济评价。1.4 编制指导思想执行建设部CJJ

4、17-2004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和GB16889-1997生活垃圾填埋污染物控制标准,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程项目建设标准,针对本工程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用合理的工程实施方案。在编制过程中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优先考虑采用技术成熟、高效率低能耗、运行可靠的设备,坚持技术的先进性、工艺的可行性和经济性相结合。借鉴和参考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坚持从实际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艺流程,运用新技术、新设备、完善垃圾处理设施,为和县环卫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和设备保障。工程总体设计上按照全面规划、分期实施、最大限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兼顾工程经济性的基础上,力求达到最大的环境效益,

5、以期达到该工程项目与城市建设发展相协调的目的。(1) 采用先进、成熟、可靠的工艺,使本填埋场整体水平与国家规范和标准相适宜。(2) 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和标准,与和县的城市发展战略方针和定位相适应。(3) 坚持因地制宜、从当地的实际出发,达到本工程项目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4) 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及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理念,坚持经济与社会发展、生态建设相协调的原则。 (5) 保证系统的环保性和可靠性,管理上的经济性和合理性,以及技术上的先进性。(6) 根据工程建设的三同时原则,采用合理的建设实施方案,充分考虑工程实施的可行性、经济性和合理性。(7)

6、 解决垃圾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渗沥液、填埋气体、以及填埋场内恶臭及蚊蝇等污染物所产生的污染问题,最大限度的减轻和避免产生二次环境污染。 1.5 编制原则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文件在满足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的基础下,遵循以下原则:(1) 方案先进合理,技术可靠可行;(2) 运行管理简便易行,总平面布置科学合理,能耗低,运行费用少;(3) 工程投资科学合理,运行成本经济合理;(4) 主要设备选型先进实用可靠操作及维护简便。1.6 编制目的(1) 根据实际情况,论述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建设的必要性。(2) 通过对和县相关资料的调查和研究,对服务区域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和处理规模进行预测,并对垃圾处理

7、工艺进行工程方案的技术可靠性、经济合理性及实施的可行性进行多方案的分析比较和论证。(3) 在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推荐工程建设方案,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4) 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本项目的实施计划,保障本项目的顺利实施。1.7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3)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4)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5)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标准(GB/T18772-2002),建设部(6)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7)环境空

8、气质量标准(GB3095-96)(8)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9)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10)城市环境卫生专用设备(CJ/T29.1-6)(11)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12)工业企业厂界噪声限值(GB12348-90)(13)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14)聚乙烯(PE)土工膜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T231-98)(15)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1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17)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技术规范(CJJ90-2002)(18)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

9、标准(GB18485-2001)(19)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1987)(20)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2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I-2002)(22)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23)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2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1)(2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28)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

10、1)(29)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30)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3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32)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3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CB50101-2005)(35)危险废弃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1199号)(36) 国家现行的其他标准和规范(37) 和县垃圾处理厂初步勘察报告(冶金工业部华东勘察基础工程总公司,2007.04)(38) 和县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编号2006规字第005号)(39) 关于和县垃

11、圾处理场项目选址用地的意见(和县国土资源局 2006年)(40) 和县垃圾处理场项目环境影响初审意见(和县环境保护局2006.09.14)(41) 关于和县城管局垃圾处理场项目建设用地的预审意见(和县国土资源局 2007.06.26)(42) 和县城市总体规划(43) 本工程的1:1000地形图(44) 本工程的可研报告编制委托书(和县城镇管理局,2007.04)(45) 和县人民政府资金承诺函(46) 关于重申环境卫生有偿服务收费项目及标准的通知(和县物价局/和县财政局)(47)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专家组意见(安徽省工程咨询研究院) 2007.07.12(48)

12、业主提供的与本工程相关的资料。1.8 建设规模与服务范围1.8.1 建设规模本卫生填埋场工程的建设规模为200吨/天。1.8.2 服务范围本卫生填埋场工程的服务范围包括和县城区,以及乌江、香泉、西埠、善厚、石杨五镇。2008年服务总人口预计约为13万人。1.9 主要技术经济性指标本工程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表1-1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主要技术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征地万m213.53约合203亩1.1管理区及辅助生产区万m23.321.2填埋区万m28.64有效占地面积1.3其他万m21.572卫生填埋场2.1处理规模吨/天200以2008年2020年日平均生活垃圾产

13、生量为依据2.2填埋库区容积万m3148.272.3填埋库区使用年限年203污水处理站3.1污水调节池容积万m3约2.013.2污水调节池封闭项1浮盖3.3污水处理规模m3/天1004投资及资金筹措5投资总额万元4926.655.1第一部分工程费用万元3829.645.2其他费用万元838.965.3基本预备费万元233.435.4铺底流动资金万元24.625.5资金来源国债及地方配套资金计划申请国债资金2000万元6成本与费用6.1吨投资成本万元/吨约256.2单位库容投资成本元/m325.83第一部分工程费用6.3年平均总成本万元/年679.076.4年均单位处理总成本元/吨93.026.

14、5年均经营成本万元/年473.056.6单位经营成本元/吨64.80运营期内第二章 城市现状及项目建设必要性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2章 城市现状及项目建设必要性2.1 城市概况和县古名历阳,因“县南有历水”而得名。周朝属扬州之邑,春秋、战国属楚。秦赢政元年,置历阳县,属九江郡。汉属淮南国,晋属扬州淮南郡。唐为和州,辖历阳、乌江、含山三县,其中历阳县辖39个乡和西梁山镇,宋沿唐制。明直属南京。清属江南左右布政使司。辛亥革命后,改和州为和县,直属省都督。1948年,成立和含爱国民主县政府,11月,和、含分开。1949年1月成立和县民主政府,后改为和县人民政府,属巢湖地区。12

15、月,划归南京市管辖。1950年春,仍归巢湖地区。1952年,属芜湖地区。1958年,和县与含山县合并成立和含县,划归马鞍山市。1959年4月仍归芜湖地区,5月,和含县划开。1965年,隶属巢湖专区管辖。现和县属安徽省巢湖市,辖10镇,166个村委会、28个社居委。和县地处皖东,长三角地区的边缘,皖江开发的最前沿,向为江淮水陆之要冲。左挟长江,右控昭关,天门峙其南,濠滁环于北,依十朝古都南京,濒九州芜湖,举目可眺钢城马鞍山。总面积1412平方公里,人口65万,辖10镇,107个村委会、32个居委会。城区面积18平方公里。和县区位优势独特。穿境或沿边缘而过的合巢芜、合宁、宁马芜三条高速公路构成金三

16、角框架。乘车自县城至合肥骆岗机场、南京禄口机场、芜湖湾里机场均不到90分钟。“黄金水道”长江流经和县境内65公里,有三处18公里长江深水岸线资源。已经建成的公铁两用桥芜湖长江大桥引桥即落脚在和县南端。南京长江大桥至和县北端也只有40公里,南京长江三桥至和县北端只有5公里。已规划的马鞍山大桥将于2006年建设,其引桥在和县东端。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交通网已形成,投资、旅游,方便快捷。和县年轻而又富饶。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煤、磷、白云石、石灰石、黄沙等矿产资源;随着改革的不断发展,农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大棚蔬菜远近有名,成为“长江中下游最大的菜篮子”;工业发展初具规模,开辟了乌江、历阳、沈巷三个工业园

17、,构筑起造纸、机械、化工、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为支柱的工业体系;旅游产业蓬勃兴起,规划建设了中国国际香泉湖、天门山、霸王祠等重点旅游景区。县域经济综合考评动态位次列全省第8位。2.2 自然条件2.2.1 地形地貌和县处巢湖地区,巢湖市地形南北高中间低,市域中部被长江、巢湖两个冲积平原贯穿,南部和北部为山丘岗地。该地区地处地球中纬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热量丰富,无霜期较长。全区年平均气温16,南北差异小。巢湖沿岸由于受湖泊的调节作用,冬季最低气温比其他地方略高12。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042.6毫米。由于季风气候的影响,区内年际和年内变化均很大。2.2

18、.2 气候条件该区域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为季风亚热带湿润气候。全年无霜期230天。1. 气温(1) 历年平均气温16;(2) 极端最高气温39.6;(3) 极端最低气温13.2。2. 降雨量(1) 根据巢湖市气象局提供的资料,巢湖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为966.1mm;(2) 年最大降雨量1988.4毫米;(3) 年最小降雨量525.5 毫米。2.3 环卫现状2.3.1 管理体制和县环境卫生管理处是和县环境卫生工作的专业单位,归口县城镇管理局,环卫处现有职工146人,负责和县72万平方米的清洁保洁,垃圾中转和道路清扫。2.3.2 生活垃圾产生量目前,和县城区生活垃圾日产垃圾约120吨,高峰期约1

19、50吨。2.3.3 生活垃圾成分根据和县生活垃圾分析资料,目前人均垃圾产生量约为0.92千克人日,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市燃气化率和集中供热普及率将逐年上升,垃圾中煤灰量将相应下降;另一方面,随着城市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垃圾中食品垃圾(果皮等)、废品及一些大件垃圾等将有所增加。和县人均垃圾产生量近期总的发展趋势比较平稳,考虑各种因素,预计人均垃圾产量约为1.0千克人日。参照巢湖市的生活垃圾成分,和县生活垃圾成分见下表2-1:表2-1 生活垃圾物理成份分析表分 类无机物有机物废品类煤灰泥土陶瓷砖瓦厨余植物动物残渣塑料橡胶纸张织物金属玻璃竹木含量(%)253050608

20、10随着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逐渐变化,生活垃圾的物理成分也将有相应的改变。影响城市生活垃圾成分组成的特性的变化因素很多,例如人口结构、人民生活水平、居民生活习惯、城市燃料结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等。随着和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燃料电气化的普及,商贸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垃圾成分构成将要发生较大的变化。其中动物、植物、塑料、纤维、金属、玻璃等可腐有机物、可燃物、可回收物质含量逐年上升,而灰土、陶瓷砖瓦等无机物相对逐年减少,并逐步趋向稳定。2.3.4 生活垃圾清运现状目前和县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由生活垃圾的收集由县卫生管理处和街道社区居民委员会按责任区域分工负责,运输和处理由县环境卫生管理处统一负责

21、。生活垃圾的清运量达90。目前,和县的垃圾收运方式因区域间的差异收运的方式也不同,主要有以下方式:袋装垃圾登门或登院收集垃圾压缩运输车运往垃圾堆放场图2-1 和县现状垃圾收集运输方式图一袋装垃圾或非袋装垃圾居民投入小型垃圾收集车或指定地点小型垃圾收集站运往垃圾堆放场小型集装箱运输车图2-2 和县现状垃圾收集运输方式图二商业网点及部分其他路边、各功能区垃圾专用收集桶等/分类收集桶专用环卫收集车辆运往垃圾堆放场图2-4 和县现状垃圾收集运输方式图三目前,和县基本上以以上3种收集方式为主。2.3.5 垃圾处理现状目前,和县生活垃圾经过收集,运送到水道旁边的垃圾填埋场进行消纳,该填埋场实际上是一堆放场

22、,已经给周围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2.4 项目建设必要性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县的生活垃圾产量逐年增长,而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目前,和县日产生活垃圾约120吨,高峰期达150吨。建设新的无害化卫生填埋场已经势在必行,项目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现状垃圾堆放场不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给周围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和县一直采用堆放式填埋,这种填埋没有任何的防渗处理,不符合垃圾无害化处理有关标准要求,临时的堆放场已经对空气、周围水体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同时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事实也已经证明,由于该堆放场位于水道旁边,距离周围居民区较近,已经发生过多次

23、污染事故,垃圾堆放场每年都要发生自燃现象,对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周围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2) 垃圾产生量逐年递增,旧的垃圾堆放场即将堆满,新的垃圾将面临无处可处理。近几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区人口的不断增加,垃圾的日产生量也与日剧增。但是现有的堆放点已接近饱和,新的垃圾即将面临无法消纳的局面,生活垃圾的消纳和处理已经成为和县城市建设急待解决的问题。(4) 周边乡镇垃圾无害化处置的迫切需要和县县城所辖乡镇基本位于和县周边和长江沿线,生活垃圾一直处理分散处理状况,严重的影响了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生态环境及周围的水体环境,有必要通过集中建设一座垃圾卫生填埋场,通过改造收运系统,将

24、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充分发挥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垃圾无害化处理作用,这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势必对和县的整体环境卫生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3) 环卫设施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是创造和谐社会的需要城市环境卫生是城市现代化程序的重要标志之一,环卫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改善投资环境的必要条件。城市垃圾问题伴随着城市化进程日趋尖锐,已成为一个人民关心、旅游观光者留心、新闻媒体关注、对政府部门压力较大的一个社会问题。 和县目前垃圾处理现状不仅与城市性质、地理位置不相符,也不符合国家垃圾处理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政策,不符合创建和谐社会的需求。随着国家各项政策的落实,和县的经济得到

25、了空前的发展,人们对所居住的环境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近几年来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烈,简易的垃圾处理由于其对环境的污染势必将退出历史的舞台。环卫设施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的现象已经引起了和县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经研究同意,和县城镇管理局计划筹建一座新的生活垃圾处理场,用来处理周围及其邻近乡镇的生活垃圾。以解决和县垃圾消纳出路的问题,借此改变和县的投资开发环境,促进城乡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第3章 垃圾处理工艺方案选择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3章 垃圾处理工艺方案选择3.1 常用垃圾处理工艺比较常用垃圾处理有卫生填埋,焚烧及堆肥三种处理方式,这三种处理

26、方式的比较见下表3-1:表3-1 垃圾处理工艺比较表比较项目卫生填埋焚烧堆肥技术可靠性可靠,属传统处理方法较可靠,国外成熟技术可靠,我国有实践经验工程规模取决于作业场地和使用年限,一般库容量均较大单炉常用1.51055.0kg/d一般安装24台动态间歇式每条线1105-2105kg /d动态连续式100200 t/d,一般安装25台选址难易度较困难有一定难度有一定难度占地面积150500m2/1000kg60100 m2/1000kg100150 m2/1000kg建设工期912个月3036个月1218个月适用条件对垃圾成分无严格要求,但含水率高不适用要求低热值大于3767kj/kg要求可生物

27、降解有机物含量大于40%操作安全性较好,沼气导排通畅较好,严格按规范操作较好管理水平一般很高较高产品市场填埋气体可用作发电热能或电能可为社会使用,需有政策支持落实堆肥市场有一定困难,需采取多种措施能源化意义沼气收集后用于发电焚烧余热可发电采用厌氧发酵工艺资源利用封场后恢复土地利用或再生土地资源垃圾分选回收部分物质,焚烧残渣综合利用堆肥用于农业种植和园林绿化稳定化时间510年2小时左右3060天最终处置本身就是最终处置残渣需处置,占垃圾量1015%不可堆肥物占3040%地表水污染应有完善的水处理设备,但不易达标残渣填埋与垃圾填埋方法相仿,含水量较小可能性较小,污水经处理后排入城市管网地下水污染需

28、有防渗,但仍可能渗漏,人工衬底投资大可能性较小可能性较小大气污染有轻微污染,可控制应加强对酸性气体和二恶英的控制和治理,防治较难有轻微气味,应设除臭装置和隔离带土壤污染限于填埋场区域无须控制重金属含量/PH值主要环保措施场底防渗,每天覆盖,填埋气导排,渗沥液处理烟气治理,噪声控制,残渣处置,恶臭控制恶臭防治,飞尘控制,污染处理,残渣处置投资(万元/t)(不计征地)1827,单层合成衬地,压实机5070,余热发电上网,国产率50%2332,制有机复合肥,国产化率60100%处理成本(元/1000kg)不计折旧1835301502545处理成本(元/吨)计折旧3575802505095技术特点操作

29、简便,工程投资及运行成本均较低占地面积小,运行稳定可靠,减量效果好技术成熟,减量化资源效果好主要风险沼气聚集引起爆炸,场底渗漏或水污染垃圾燃烧不稳定,烟气治理不达标因生产成本过高或堆肥质量不佳而影响产品销售3.2 国外垃圾处理技术概况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的城市垃圾从收集、运输和处理管理与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走向了一个成熟的阶段,并且积累了许多先进的经验。在收集方面大多数国家采用了分类收集;在运输方面,都基本实现了密闭压缩运输;在处理方面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和综合利用(再生循环利用)四种处理方式,下表3-2世界主要工业国家城市垃圾处理方式的比例。表3-2 世

30、界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城市垃圾处理方式比例(%)国家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填埋焚烧填埋焚烧堆肥瑞士13492080日本2867157411丹麦6432187012瑞典5238355510法国3332484210德国83960355比利时582562299奥地利5719602416英国80688111荷兰45514澳大利亚622414美国721711加拿大94682711西班牙81575718意大利38209064近十几年来,发达国家在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上经历了一场变革,其核心就是生活垃圾的综合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实施,体现在一系列政策体系和管理体系上,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分类收集的广泛推广和垃圾排放收费的普

31、遍实行。在过去的十五年里,发达国家的垃圾产生量无论是在绝对量还是单位产值产量上,都在急剧的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发达国家的垃圾处理政策也发生了变化。经过不断探索和发展,欧洲国家在城市垃圾污染防治方面开创了一条新的思想,就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现在许多发达国家治理垃圾的战略目标是通过选择合理的垃圾处置技术,达到垃圾处理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首先,最优先的方案是避免产生垃圾;如果必须产生,产出量要求最小。其次是按照实际情况最大可能地进行回收利用。然后,处理的目标是能源回收和减少最终处置量。3.3 国外垃圾处理技术1. 堆肥整体上来看,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堆肥技术原理都是基本相同的,不同之处在

32、于堆肥的原料。堆肥作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手段之一,就是把生活垃圾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部分进行生物降解,并使之稳定化、无害化和可安全使用于土地。城市生活垃圾中可堆肥物主要是厨余垃圾以及落叶等植物类有机物垃圾,国外用于堆肥的垃圾主要是分类后的有机垃圾、庭院园林垃圾等可易腐物质,只有很少数国家用混合垃圾进行堆肥。用于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堆肥系统有许多种,按生物发酵的方式可分为厌氧堆肥和好氧堆肥;按照垃圾所处的状态可分为静态堆肥和动态堆肥;按发酵设备形式可分为封闭式堆肥和敞开式堆肥;按垃圾物料流动形式可分为间歇式堆肥和连续式堆肥。堆肥是实现垃圾处置资源化最好的途径。现代堆肥技术是从30年代开始发展的,已经

33、形成了各种完善的工艺系统和成套设备。但是由于堆肥产品的市场等原因,垃圾堆肥处理特别是城市生活垃圾的堆肥处理在发达国家曾一度处于停滞甚至萎缩状态,到进入90年代后,堆肥处理又呈上升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垃圾分类收集的普遍实施、垃圾的再生利用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各国颁布的一系列法令有利于堆肥处理的发展,比如:由于欧洲推行“填埋税”,使得垃圾填埋处置费用显著提高,以及限制进入填埋场的有机物含量的填埋标准将在欧盟实施等,使得欧洲的大型垃圾堆肥场从1990年87座增加到1996年的684座。由于从资源利用的角度来看,有机垃圾更适合用厌氧消化的方式来处理。近年来,欧洲许多国家针对有机垃圾进行了垃圾厌氧消化系统的

34、研究和探索,并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方式特别适合于经过预处理的有机垃圾,不仅可以生产大量可供利用的沼气,而且可以生产优质的有机肥料。在国外,这种处理方式已有较成熟的技术。另外,垃圾分类收集的普遍推行已经为垃圾的再生利用也包括堆肥处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2. 焚烧垃圾焚烧处理在国外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完善的垃圾处理系统(主要包括烟气处理、余热利用等)只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它与填埋处理相比,具有占地小、厂址的选择余地大,处理时间短、减量化显著(减重一般达70%,减容一般能达到90%),无害化较彻底以及其余热有很可观的利用价值等优点,所以焚烧技术在发达国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利用。在70年代后期和

35、80年代早期,由于垃圾焚烧所产生的烟气污染(主要是二恶英的危害)逐渐引起了公众的重视,新建的垃圾焚烧场呈现一定下降趋势,但是随着焚烧处理技术的不断完善和进步,余热利用、焚烧发电和尾气的烟气处理技术都趋于成熟化,在此基础上,用焚烧技术来处理垃圾在一些发达国家又取得了新的发展,其在垃圾处理方式中的比例不断得到提高。目前,垃圾焚烧处理美国占16%,日本占75%,德国和法国占4050%,英国占910%,加拿大占56%。现在,国外主要的垃圾处理系统包括全量焚烧系统(Mass burn system)、垃圾衍生燃料(RDF)系统、组合式焚烧系统(Modular system)和其它类型的燃烧系统(如流化床

36、、热解等)。工业发达国家由于能源、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焚烧成为目前各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大型的配备有热能回收与利用装置的垃圾焚烧处理系统,由于顺应了回收能源的要求,正逐渐上升为焚烧处理的主流。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特别是日本和西欧,普遍致力于推进垃圾焚烧技术的应用。国外焚烧技术的广泛应用,除得益于经济发达、投资力强、垃圾热值高外,主要在于焚烧工艺和设备的成熟、先进。世界上许多著名公司投入力量开发焚烧技术与设备,且主要设备与附属装置定型配套。目前国外工业发达国家主要致力于改进原有的各种焚烧装置及开发新型焚烧炉,使之朝着高效、节能、低造价、低污染的方向发展,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3. 卫

37、生填埋从大的方面来讲,在国外所谓的卫生填埋就是能对渗沥液和填埋气体进行控制的方式,早期的垃圾填埋在国外发达国家也是没有进行环境控制的,结果造成了重大的污染。直到本世纪30年代,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才首次提出“卫生填埋”的概念。填埋处理技术发展至今,作为垃圾最终的处置手段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仍然是大多数国家主要的处理方式。美国、英国等国家尽管现在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发展焚烧,但是填埋处理所占比例仍在80%以上。垃圾填埋处理具有操作设备简单、适应性和灵活性强等特点,但是其自身的不足也不容忽视:理想的垃圾填埋场地越来越少,运行过程中容易给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别是对于经济发达国家来讲,由于

38、这些具体的原因,填埋处理所占的比例进入80年代后呈下降趋势。据美国环保署(EPA)预测,美国2010年为1200座。总的来说,导致填埋场数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三条:旧的填埋场逐渐达到饱和状态;新的填埋场选址困难,被迫用其他处理方式代替填埋处置;由于环境保护标准不断提高,一些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垃圾填埋场被迫关闭。当前,由于填埋的卫生技术标准不断提高,填埋场投资费用和运行成本也随着提高,因而新的垃圾填埋场有向大型化和综合化处理的发展趋势;另外由于采用了先进的防渗、填埋气体输导利用及渗沥液达标排放技术,垃圾卫生填埋场的污染控制总体上得到了显著的加强。由于垃圾给环境造成的污染能够通过先进的技术进行控制从而

39、降至最低水平,同时考虑到填埋处理的相对经济性和其他垃圾的处理方式所产生的最终物质必须通过填埋的方式进行消纳,故在未来的几十年里,用卫生填埋的方法处置垃圾仍然是国外城市垃圾的主要手段之一。4. 综合处理由于经济发达国家垃圾填埋场标准和焚烧处理的排放标准都有不同程度修订并进一步的增加,焚烧处理和填埋处置的单位成本也随之提高,另外不是所有的垃圾都适合用堆肥处理,所以单纯的采用某一种处置方式对垃圾进行处理已经变得很不经济。基于此,也为了将三种处理方式的优点相结合,使优点更加显著,缺点相互抵消。其特点就是生活垃圾经过堆肥处理过程,可分选出有回收价值的金属、塑料、玻璃、纸类等物质,另外对垃圾中的主要成分有

40、机物进行降解,再添加除臭剂、发酵剂以及微生物菌种,生产出安全、稳定、无害的高效有机复混肥料;焚烧可燃的垃圾成分高效减容,可以克服单一的焚烧处理必须处理所有的垃圾成分的缺点;填埋主要是处理堆肥和焚烧过程中的剩余物质。采用综合处理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达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统一。3.4 国内垃圾处理技术3.4.1 单体处理模式在我国,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模式一般有三种,即堆肥、焚烧和卫生填埋,所谓的单体处理模式就是采取三种中的一种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处置。(1) 堆肥处理堆肥处理在我国垃圾早期处理中,占主流,但是现在状况不容乐观。十多年以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主要成分为煤灰和厨房类有机物,而包

41、装物如塑料、废纸等含量较低,垃圾适宜于堆肥处理。1987年颁布的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GB81721987)和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1987)是指导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的技术标准,也是我国最先制订的有关城市垃圾处理的技术标准。到目前为止,堆肥处理主要采用低成本堆肥系统。大部分垃圾堆肥处理场采用敞开式静态堆肥。“七五”和“八五”期间,我国相继开展了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动态高温堆肥研究和开发,并取得了积极成果。但限于现实的经济和社会条件,机械化高温堆肥由于处理成本较高而难以推广应用。静态堆肥特别是敞开式静态堆肥,虽然处理成本低,但由于其堆肥过程无法控制,如受天气等因素影响较大;特别是对周围环

42、境影响较大,如臭味、蚊蝇难以控制等因素,其应用也受到一定限制。根据1997年对140座城市的调查显示(1996年全国共计666座城市,所调查的140座城市1996年的垃圾清运量约占全国城市垃圾清运量的45%,而垃圾处理量约占全国城市垃圾处理量的62%)说明尽管堆肥的处理量得到增加,但是堆肥在垃圾处理中所占的比例却呈一定的下降趋势。1991年共有垃圾堆肥场26座,处理能力为3713吨/日,1996年共有垃圾堆肥场32座,处理能力为5853吨/日,1997年-2000年规划建设垃圾堆肥场43座,处理能力约为12110吨/日。尽管垃圾堆肥场数量和总处理能力都在不断增长,但相对于城市垃圾处理的发展速度

43、,堆肥处理所占的比例还处于下降趋势。表3-3 140座城市垃圾堆肥场现状及发展规划调查表年份199119961997-2000规划建设堆肥场数量(座)263243处理规模(吨/日)3714585312110 图3-1 140座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比例变化统计图但是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民燃料结构的改变,城市生活垃圾中的煤灰含量逐步降低,而包装物如塑料、废纸等含量逐步增多,这些混合收集的生活垃圾就难以用堆肥特别是无预处理的静态堆肥来处理。现在堆肥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大量的堆肥筛上物需要进行焚烧和填埋处理,另一方面堆肥的质量不高,肥效较低,特别是销路不畅,这些都严重制约

44、着堆肥处理技术的发展。 有必要在实行分类收集的前提下,在堆肥前建设预分选系统,堆肥的产品质量才能得到提高。在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城市,随着居民气化率的提高(北方地区集中供热普及率的提高也会显著减低垃圾中的灰渣含量),垃圾灰渣含量显著降低,厨余类有机物逐渐成为垃圾中最主要的成分。无论从环境保护,还是从资源循环利用角度,最佳方式处理厨余类有机物的就是使其转化为稳定的有机质,使其来源于自然再回归于自然。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把源头的分类收集、过程中的预分选做好,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有很大的发展需求和潜力,也正是鉴于此,现在国内出现了很多堆肥新技术新工艺。从实际上看,虽然堆肥不是最好的达到垃圾处理减量化

45、的垃圾处置方式,但是它确是实现资源化最有效的途径,并且能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所以,对于我国来讲,只有将其和其它的垃圾处理方法相结合起来,堆肥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2) 焚烧处理总体上讲,焚烧的处理方法只适合于经济发达的地区或城市,但是焚烧处理必须以填埋处理作为依托。焚烧处理作为生活垃圾一种处置方法,虽然能够达到理想的减量化的目的,但是其投资高大,运行费用高。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广泛的开展。由于其不仅受燃气普及率与集中供热普及率、季节差异、是否进行分区收集和分类收集、垃圾热值高低的影响,同时更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所以采用焚烧技术处理生活垃圾的在我国目前只有经济发达的地区才是可行的。国内最早的是深

46、圳,深圳市于1985年从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成套引进两台日处理能力为150吨/日的垃圾焚烧炉,并于1988年6月建成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垃圾焚烧发电厂,在1994年底开始扩建三号炉,结合国家“八五”公关计划,完成了3号炉的国产化工程,设备国产化水平达到80%以上,在技术性能方面,较原有的有了更大程度的提高,这为我国大型焚烧设备的国产化打下了基础,也为其它地区的垃圾焚烧项目的建设作了示范。近几年来,我国的垃圾焚烧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许多城市已经开始用焚烧来处理垃圾,目前上海、厦门、宁波等城市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或投入运行,或已经正在建设之中,焚烧这种处理方式对于经济条件较发达的城市和地区比较适合。垃

47、圾焚烧处理与填埋处理相比,具有占地小、场地选择易、处理时间短、减量化显著(减重一般达70%,减容一般达90%)、无害化较彻底以及可回收垃圾焚烧余热等优点,在发达国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目前在我国,有三个因素制约着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的发展:1) 资金短缺,包括建设投资与运行费用制约垃圾焚烧发展的重要原因还在于垃圾焚烧厂的一次性投资太大,以及建成后的运行成本太高。如目前我国引进焚烧设备(关键部分引进)单位处理投资为40-70万元/(td),如果按综合折旧年限15年计算,其折旧成本就达88.9-155.6元/t。可见垃圾处理建设投资成本需求缺口很大。2) 缺乏可靠、实用的国产化焚烧处理技术目前

48、,我国引进焚烧处理设备由于投资大,超过大多数城市的经济承受力。仅深圳1985年从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成套引进2台日处理能力为150t/d的垃圾焚烧炉,运转正常,并在1994年完成了对3号炉的国产化改造工作。而垃圾焚烧处理要进一步发展,需要立足于国内,开发利用国内的技术和设备,降低单位处理投资。首先需要重点开发单台处理能力在100t/d以上的垃圾焚烧系统以及配套简单、实用的余热利用和烟气处理设备,使单位投资降到10-25万元/(td)。但从目前来看,垃圾焚烧设备的国产化进展缓慢。3) 未有效实行分离收集,焚烧的热值不够,垃圾不利于焚烧。4) 由于焚烧要产生残渣等物质,根据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要对其

49、残渣进行单独无害化处置,然后进行填埋,显而易见,焚烧作为一种处理工艺,必须要以填埋作为依托。由于城市中大部分垃圾还是混合收集,垃圾中有机物含量、含水率都较高,导致垃圾热值降低,不利于焚烧。(3) 填埋处理填埋处理是我国目前必不可少的处理方式,不论采取何种处理方式,都必须以卫生填埋方式作为依托。垃圾填埋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之一,也是垃圾的最终处理手段,与其他处理方法相比,一直都占有较大的比例。它是任何一种垃圾处理工艺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处理方式,但是随着环保标准的日益严格,对垃圾填埋场的支持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起步比较晚,据1997年统计,全国垃圾清运量已经达到10981万

50、吨,而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却相对较低。随着国家和各级政府对垃圾污染问题的逐渐重视,近若干年来垃圾无害化处理特别是在卫生填埋方面呈加速发展趋势。各地根据实际情况,从对策和规划着手,对城市垃圾填埋处理技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其中北京、杭州、广州、苏州、深圳、青岛、中山等城市根据本市的实际已经建成了不同类型的卫生填埋场或综合处理场,并在运行实践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填埋作业水平。由于填埋处理垃圾消纳的量大,单位投资相对较低,比较适应我国目前大部分城市的经济承受能力,且是其他垃圾处置方式不可避免的,因此,卫生填埋仍然是我国城市现在乃至以后很多年垃圾处理最主要的方式,但是其占地面积大,虽能实现完全的无害

51、化、一定程度的资源化,但是不能达到显著的减量化,所以在许多大城市填埋更多的是作为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的一部分,用其它的处理方法来尽量减少需进行的填埋的垃圾量,延长填埋场的使用年限。现在我国在经济技术发达的地区,已经出现了以填埋为依托采取综合化处理的一种发展趋势。3.4.2 数据分析2001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报的数据表明,全国662座城市的垃圾清运量为12333万吨,共有无害化处理厂709座,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220528吨/日,无害化处理量7624.29万吨。无害化处理率(实际上是非严格意义上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58.2%。2003年2月,建设部城建司市容处向全国662座城市发放了垃

52、圾处理厂调查表。截至2003年5月9日,共收到来自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51个城市(县)共346座垃圾处理厂的上报材料。为便于以统一的标准对各处理厂运行状况作出分析,仅以2002年底以前投入运行的处理厂作为研究样本,共包括22个省、235个城市(县)共324座垃圾处理厂,垃圾总处理量为101849.5吨/日。表3-4 上报垃圾处理厂处理方式统计项目填埋场堆肥厂焚烧厂总计数量(个)292356324数量比例90.12%10.80%1.85%处理量(吨/日)93481.569781715101849.5处理量比例91.78%6.85%1.68%从上表看出,无论从数量还是实际处理量来考察,我国

53、目前仍以填埋处理为主,以上经过调查城市填埋场数量占90%以上,填埋处理量占91.78%。对于焚烧的处理方式,目前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或地区采用,如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宁波、深圳、成都、天津、温州、中山、苏州等地,但是这些城市也有填埋场作为依托。3.4.3 综合处理模式综合处理模式指的是对采用处理方法(堆肥、焚烧和卫生填埋)中的一种或者两种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置。收集后的城市生活垃圾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处置,以实现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理论上来讲,理想的处理处置技术,应该将生活垃圾中的可燃物进行焚烧处理,可生化有机物进行制肥技术处理,无机物进行填埋,可利用资源进行回收,但是不能简单地理解

54、为把焚烧、填埋、制肥、资源回收、机械地组在一起,就是最适宜的综合处理,应该根据地区、城市特点合理的技术组合,才是最理想的。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技术组合模式有以下五种: 可燃物焚烧1、混合收集预分选处理 生物可降解物制肥 可回收物资源利用 剩余物填埋 可燃物焚烧2、混合收集预分选处理 生物可降解物制肥 可回收物资源利用 生物可降解物制肥3、混合收集预分选处理 可回收物资源利用 剩余物填埋4、混合收集全量填埋或全量焚烧可燃物焚烧5、分类收集 生物可降解物制肥可回收物资源利用无机物填埋上述五种综合处理模式因地域和城市经济发达程度而异。3.5 处理工艺选择原则及确定选择和县生活垃圾处理方案的原则是:技

55、术成熟,设备可靠,投入产出比最佳,能适应和县的垃圾特性,满足环境保护要求。在选择过程中应着重考虑下列因素的影响:(1) 和县生活垃圾产生量、物理和化学组成及变化趋势;(2) 和县的经济实力和投资能力;(3) 和县的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对环境的要求;(4) 垃圾最终消纳场所的位置、地形、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5) 各种垃圾处理方式的特点;(6) 投入产出比;(7) 技术与设备的可靠性和适应性;(8) 对资源再利用的潜力和程度。综合以上分析,结合和县实际情况,拟采用卫生填埋的处理方式对和县县城以及周边地区的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置。第4章 场址选择 和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4章 场址

56、选择及建场条件4.1 场址选择4.1.1 场址选择原则根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及国家计委、建设部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有关规定,填埋场的场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填埋场场址设置应符合当地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符合当地城市区域环境总体规划要求;符合当地城市环境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要求; (2) 填埋场对周围环境不应产生影响或对周围环境影响不超过国家相关现行标准的规定; (3) 填埋场应与当地的大气防护、水土资源保护、大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要求相一致;(4) 选择场址应由建设、规划、环保、设计、国土

57、管理、地质勘察等部门有关人员参加;(5) 填埋场宜选在地下水贫乏地区。应远离水源,尽量设在地下水流向的下游地区;(6) 填埋场应具备相应的库容,填埋场使用年限宜10年以上;特殊情况下,不应低于8年;(7) 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以增大填埋容量、使用年限应达到相关要求;(8) 交通方便、运距合理;(9) 征地费用较低、土地利用价值较低;(10) 位于夏季主导风下风向,距人畜居栖点500m以外。4.1.2 场址选择经过收集资料(卫星航片、地形图、地质图)分析及野外现场踏勘调查分析,进行筛选,初步选择两个场址,两个场址的具体比较见下表:表4-1 场址比选表项目名称选址1(老虎台场址)选址2(鸡笼山场址)

58、填埋容量(m3)总库容约150万总库容约150万场区域性交通状况巢宁路至和县殡仪馆为混凝土水泥路面,在殡仪馆两侧有简易砂石路进入场地,道路需修建,其中殡仪馆道路距离场地约800m有乡村公路经过场址区,交通方便,道路需修建距县城中心距离16km16km地形地貌丘陵地貌低山区,为一较开阔山谷,场区海拔标高210.4m。较开阔的低洼谷地,谷底标高180m。场地三面环山。气候条件平均气温16,年均降雨量966.1mm平均气温16,年均降雨量966.1 mm水文地质场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适合作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距村庄约2000m 场区地质条件简单,符合填埋场要求,但场址附近鸡笼山属省级风景名胜区工程地

59、质场地四周及低地均为中泥盆统泥质砂页岩,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场地四周及低地均为中泥盆统泥质砂页岩,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周围环境附近无村庄和居民,目前少量为农田大多为荒地,征地较易附近无村庄,目前为松木林地覆土来源表面为第四系土层全覆盖,土层较厚,可作为填埋覆土土源,不需外运覆土第四系土层全覆盖,土层较厚,不需外运覆土。供水需打井找水需打井找水供电由西埠变电站供电需架专线供电渗沥液处理方案单独设渗沥液处理系统。单独设渗沥液处理系统。综合比较,选择场址一作为本工程的拟建场址,该场址位于巢宁路北侧,县殡仪馆西侧,老虎台山脚下,距离和县县城16km。4.2 场区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和县垃圾处理厂位于巢宁路西约1公里,老虎台山脚下,在地貌上该地块属于山间凹地。4.2.1 区域地质和县垃圾处理厂位于老虎台山脚下。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和县幅知上覆土层为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芜湖组(Q4al)粉质粘土,上更新统(Q3al)粘性土及碎石土;下伏基岩为志留系五通组(C)砂岩。4.2.2 地层本次勘察查明,在钻探所达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层序如下:第(1)层:耕土(Q4pd),层厚0.901.30米,层顶埋深0.000.00米,层底标高31.7052.35米。灰褐色,松散,稍湿。第(2)层:粉质粘土(Q4al),层厚0.602.20米,层顶埋深0.90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