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78228655 上传时间:2022-04-21 格式:DOC 页数:85 大小:81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资源描述:

《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8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概 述1一、项目编制依据1二、城市发展规划及项目背景1三、研究范围7四、主要结论8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9一、XX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建设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9二、XX公铁两用长江大桥的建设是铁路发展的需要10三、XX公铁两用长江大桥的建设是XX市交通发展的需要12四、XX长江大桥建设是改善城市环境的需要13第三章 交通运输现状及交通流量预测15一、XX市路网现状及特征15二、现状对外交通状况16三、交通流量分析18四、交通流量预测20第四章 技术标准及设计规范29一、设计技术标准29二、设计规范30第五章 方案设计32一、沿线的自然条件32二、两岸接线40三、立交42四、引桥及立

2、交结构方案57五、景观及环保措施59六、附属工程60第六章 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计划安排66一投资估算66二资金筹措83第七章 问题及建议84第一章 概 述一、项目编制依据1、 XXXX大桥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函(2002.6.28)2、XX市计划委员会文件。武计资1999234号。3、XX公司新建XXXX公铁两用长江大桥项目建议书的评估报告。(2002.1.23)4、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文件。计基础20021056号5、2003年9月20日设计协调会会议纪要。二、城市发展规划及项目背景 城市发展规划1、城市概况XX市是湖北省的省会城市,是我国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交通

3、、通信枢纽。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和汉水汇合处,居华夏腹地得“中”独厚,处长江、汉水之滨得“水”独优,内联九省贯穿东西南北,外达海洋畅通五洲四海。XX市市域范围8494平方公里,人口758万,中心城有七个区,即江岸、江汉、桥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面积863平方公里,人口400万。外围有蔡甸、江夏、东西湖、汉南、黄陂、新洲六个郊区,面积7604平方公里,人口358万。城区现有建成区面积204平方公里。 2001年,XX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48亿元,财政收入150.18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790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7304元。2、交通运输现状 2001年统计资料表明,全市全年客

4、运量11702余万人,旅客周转量259.13亿人公里,货运16244.03余万吨,货物周转量723.91亿吨公里。全市机动车拥有量44.7万辆,其中客车10.5万辆,货车及其它车辆10.9万辆,摩托车23.3万辆。 城市公共设施水平:2001年全市运营公共车辆5680辆,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15.6台,公共汽车平均每日客运量248万人,营运渡江客轮18艘,渡江年客运总数1669.5万人次。2001年城市道路总长度1613公里,人均拥有道路面积4.1平方米。 3、城市发展总目标 XX市的城市建设与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城市功能,发挥中心城市作用,把XX市建设成为经济实力雄厚、科学教育发达

5、、服务体系完备、城市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社会高度文明并具有滨江、滨湖城市特色的现代化城市。4、城市规划布局 XX主城被长江、汉水分隔成汉口、汉阳、武昌相对独立的三镇。总体规划利用江、河、湖、山等自然条件分隔,建设江北、江南两个核心区,在核心区周围布置10个中心区片,同时围绕主城边缘规划10个综合组团,结合大型湖泊水面规划布局四个风景名胜区。核心区、中心区片、综合组团之间以轨道交通线、快速路及主次干道相联系,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的布局结构。 主城规模为:2020年常住人口450万人,建设用地427.5平方公里。 汉口地区主要为市级行政中心和中心商业区、金融贸易中心、博览中心以及

6、综合文化中心。 汉阳地区集中为旅游区、艺术中心、汽车工业基地。 武昌地区则作为省行政中心、市体育中心、教育科研、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及文化中心、领事馆区、工业基地。、规划的核心区集中体现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和中国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职能,重点布局以商业、金融、贸易、办公、信息咨询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其中江北(汉口)核心区规划范围为东至大智路、兰陵路,南至长江、汉水,西至武胜路,北至京汉大道,面积6.35平方公里;江南(武昌)核心区规划范围为东至武青三干道,南至中山路,西至长江,北至规划的武车路过江隧道,面积3.50平方公里。、中心区片是核心区的直接支持地区,是城市的行政、外事、文化、娱乐、体育等中心和市

7、级商业服务业中心的集中区,也是城市居住用地重要分布地区之一,同时适当保留部分第二产业用地,中心区围绕核心区分布,每片约为213平方公里,人口约823万人,包括二七片、三阳片、新华片、宝丰片、晴川片、首义片、晒湖片、中南片、徐东片、杨园片。重点布局行政、文化、娱乐、体育、商业等公共设施及居住用地。 汉口中心区片的范围:东至长江,南至汉口核心区,西到京广线,北至建设大道、黄浦路、江岸货场。用地面积28.38平方公里。 汉阳中心区片:东至长江,南至腰路堤、拦江堤路铁路线,西至龙灯堤路,北至汉水。其用地面积9.31平方公里。 武昌中心区片:东至二环路,南到南湖北路、中山路、巡司河,西至长江,北至罗家港

8、体育中心和高速客运中心,其用地面积49.89平方公里。、综合组团是城市外围地区相对平衡的工业及居住组团,是工业、居住和对外交通的主要分布地区,配套相应规模的市级商业副食中心,并布置了博览中心、教育科研设施、体育中心和大型市场用地,包括古田、常青、后湖、沌口、十升、四新、白沙、南湖、关山、青山共十个综合组团。 汉口综合组团范围:东至长江与中心区片相接,南至汉水,西、北至张公堤,用地83.54平方公里。 汉阳综合组团范围:东至长江与中心区片相接,南至沌阳小区,西至三环路、三角湖、后官湖,其用地面积为79.24平方公里。 武昌综合组团范围:东、南至三环路、南环铁路线,西至长江,北至东湖风景区,还包括

9、庙山开发区和青山区。用地总面积151.86平方公里。、风景区:分别为东湖、南湖、墨水湖以及龙阳湖共四个风景名胜区。5、城市交通发展的战略目标 建成一个适应XX社会经济发展,与国家区域交通相协调的安全、快速、经济、便利和舒适的综合交通系统。进一步发挥XX市区位优势,逐步将XX市建成全国性重要的现代化交通枢纽,形成对外交通铁路、水路、公路、航空多种运输形式相结合,高效率、立体化、多功能的对外交通运输体系。市内交通形成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地面交通为主体的交通体系。重点解决中心区和对江交通问题,逐步实现运输多元化、管理科学化,以适应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要求。6、道路交通规划布局 XX市受长江、汉水分

10、隔,三镇鼎立,均衡发展。因此,在城市交通规划中,确定了“环线”+“放射”的路网主骨架。 一环路,联系三镇中心区的快速路,全长28公里,主要服务于XX金融、商业中心区,由汉口解放大道、武胜路、江汉一桥、长江大桥和武昌武珞路、中山路、武青三干道以及徐东路、长江公路桥组成。主要服务于XX市的金融、商业中心区。 二环路,为减少中心区过江交通压力,减少车辆穿越中心区而布置,主要为城市博览中心、高速铁路客运站、体育中心及城市的居住区服务,它经过汉口的发展大道、汉西路、建设大道、江汉二桥、汉阳十升路,穿过四新农场到鹦鹉洲港区上游,过江至八坦路,经珞狮南路、珞狮北路至岳家嘴接水厂路,从余家头过江到汉口徐州新村

11、接发展大道,全长54公里。 三环路,联系各大工业组团及各经济开发区、生活新区,主要作为三镇的货运通道和进出城的快速环路,以减少过境车流对市内交通的压力,由谌家矶经XX长江大桥过江至青山建十路,再沿王青公路至关山工业区,沿铁路南环线穿过余家嘴编组站南端,经白沙洲长江大桥过江至汉阳南太子湖以北,穿318国道至汤山,跨汉水至东西湖,往北穿过竹叶海,从张公堤以南堤边至谌家矶,环线全长88.5公里。 四环路,为联系中心城外围各区及郊县,作为郊区县运输及国家级公路的接合部,其中一段与京珠、沪蓉国道主干线重合,全长约200公里。 十条放射道路为主城连接国道、省道和郊区县等对外交通干线的快速路。 解放大道往西

12、接京珠国道主干线至北京 常青路至天河机场 黄浦路接岱黄一级公路至黄陂 解放大道向北接汉施公路至新洲 二环线接老汉沙公路至蔡甸 十升路南接京珠、沪蓉国道主干线 拦江堤路接至汉南,在军山与国道主干线相交 武咸公路经金口神山至咸宁 武珞路向东接新武黄公路 青化路东至白玉山 对于过江交通,在长江上布置四座长江大桥、三条过江隧道加以解决,即长江大桥、长江公路桥、位于三环路上的白沙洲长江大桥、XX长江大桥以及位于二环线上的余家头、八坦路过江隧道,长江大桥与长江公路桥之间的青岛路过江隧道,根据预测,2020年的过江总量为40万辆/日。 汉江上除已建成的江汉一、二、三、四、五桥外,在陈家墩还规划有江汉六桥,2

13、020年过江总通行能力22万辆/日。 项目背景 随着长江公路桥、江汉五桥等长江、汉江桥梁的先后建成,XX市交通长期被江、河制约的状况有所改善。XX市一环路已基本形成,大大缩短了过江时间,缓解了过江压力。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单靠一条环线仍不能解决日益增长的交通压力。 1997年3月,白沙洲长江大桥的开工,拉开了三环路的建设的序幕。整个三环路88.5公里,其中,西环(额头湾汪家咀)长11.3公里,南环(汪家咀流芳)长24.5公里,东环(流芳平安铺)长28.2公里,北环(平安铺额头湾)长24.5公里。目前,三环线的西环段已经建成,南环段已经开工,白沙洲长江大桥、江汉五桥均已建成通车,额头湾至三金潭段道

14、路工程也开工在即。XX长江大桥及两岸接线工程作为东北环建设的重点,它的建成对贯通整个三环路,完善城市路网结构,促进城市交通事业发展,改善城市经济结构的布局,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都将起到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三、研究范围 按照交通部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办法的要求,根据XX市城市总体规划及综合交通规划,本报告就整个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技术标准及配套立交方案的比选、高架桥的结构方案比选、建设的资金筹措方式、投资估算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四、主要结论1、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长江过江交通量的迅猛发展,现有的长江大桥车流量已经饱和,长江公路桥的车流量也趋于饱和,长江大桥和长江公路桥同时承担着解决大量过境车流

15、的繁重任务,而过境车流的日趋增多且导入市内,对市内交通压力愈来愈大,因此,三环路的建设显得十分必要与迫切。一方面可以解决城市周边地区的交通运输问题,有利于逐步构筑XX市未来的交通格局,改善城市用地布局,使得城市布局形成核心区中心区片综合组团几个层次;另一方面主要可以使得过境车流快速通过城市,减少滞留时间和对城市交通及环境的影响。两岸接线作为三环路的一部分,它的建设是必要的。2、两岸接线的走向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经技术经济分析论证,本工程是可行的。3、根据XX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对三环路所做的“环境影响初步分析”报告,该工程建成后,改善了市内日趋紧张的交通状况,市内车速由1520公里/小时提高到3

16、040公里/小时,可节油10%20%,同时废气排放量也将有所减少,城区的大气环境将会有一定改善。另外,城区车辆分流后,其交通干道噪声可减少约2.6分贝。虽然该工程建成后对沿线两侧大气环境质量和声学环境质量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加上在实施过程中采取一定的环保措施,尽可能把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此外,工程沿线多为鱼塘、沟渠和菜地,对动植物不产生破坏作用,对生态平衡影响不大,也不破坏文物。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XX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建设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XX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北岸为汉口谌家矶工业区,南岸为青山武钢工业区和居民生活区。因此它的建成通车将大大改善武钢工业区的交

17、通运输条件,为武钢到汉口地区乃至阳逻港区提供了一条快速便捷的通道,为武钢、XX石化等XX市重点企业的扩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也为青山地区居民来往于江南、江北提供了便利。同时,大桥的建成通车也将带动东湖周边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加大XX旅游环境建设力度,为提高XX市市民生活档次,改善XX市旅游产业环境奠定基础。 随着XX长江大桥的建成,三环路的贯通,沿线的武钢、沌口、四新地区、东湖高新和谌家矶、江岸开发区、江汉开发区、东西湖等大小工业新区随之串联起来,同时辐射武湖、阳逻等新兴生态农业园、卫星城,为各地区的发展带来契机。 沌口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神龙富康生产基地、可口可乐灌瓶厂等重要的三资企业,内

18、设6万人体育场的大型综合性体育中心、新江汉大学也落户于开发区。四新地区为原四新农场,比邻XX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约20平方公里,目前,集合两者优势的XX市新区规划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新区以绿地、民居及高度集约化的现代化工业组团为标志,是XX市经济发展的新热点。 XX高新技术开发区位于武昌东湖之畔,为国家级开发区,有多所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是华中地区重要的通信电子、生物医药、光机电等高新技术的生产、科研基地。98年2月东湖高新成功上市,为XX高新技术的融资和发展开拓了渠道。 东西湖位于汉口舵落口,三环路西侧,集中了东啤集团、统一集团等企业,台商产业正在这里形成强劲的发展势头,另外舵落口农副产品中

19、心、铁路中心货场、舵落口货运中心也将在此建设。 后湖地区将建设生态农业区、体育中心、旅游休闲区;汇集汉口旧城外迁的中小型企业的江汉、桥口开发区都紧邻于三环路周边。另外,三环路沿线两侧已建成大量居住区,如民航小区、华苑小区、台银花园、锦城花园和常青花园以及龙阳湖、三角湖别墅区等高档居住区。三环路的贯通将为居民的出行提供更好的条件,创造更为优越的生活环境。 XX长江大桥的建成使三环路形成一个闭合环路,通过三环路及放射线必将带动上述各地区之间产业优势的互补,促进强强联手,带动和加速XX市新区建设,促进资金、人才的流通,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同时也可缓解人口密集区就业、生活以及交通等压力。

20、因此,XX长江大桥的建设必将会促进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进一步提高人民小康生活水平十分必要。二、XX公铁两用长江大桥的建设是铁路发展的需要 XX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是实现XX铁路枢纽规划的一个重要环节,此次铁路相关工程北至滠口,西至江岸西站、汉口站,东至武昌东站,南至武昌南站。根据铁道部“京广以客运为主兼顾货运,京九以货运为主兼顾客运”的部署,在武广电气化改建工程中已将部分货流分流到京九线上,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现有长江大桥上的压力,同时采取措施尽量提高长江大桥过江能力。即使如此,现有条件下的XX铁路枢纽在2010年过江能力仍将不能满足需要。 根据XX市铁路枢纽总图规划,

21、确定在XX修建第二条铁路过江通道。它的建成将缓解铁路运输过江的紧张状况,使受长江大桥能力限制而不得不绕道运输的货流快捷地到达目的地,形成经济、顺畅的货流运输体系。修建新铁路桥,可使从郑州方向以及麻汉联络线方向往东、往南方向的货物可考虑两桥合理分担,缓解长江大桥的压力,从而可让快速增长的客车顺利过江。同时改善城市服务功能,XX地区的始发旅客列车可以实行北车南发、南车北发,更好的满足旅客需求,为吸引客流创造更好的条件。修建第二条铁路过江通道以后,与长江大桥可联成一个铁路环线,基本形成环形枢纽的格局,给运营调度带来更大的机动灵活性。 XX长江大桥桥位作为XX市城市总体规划预留城市桥位,多年来用地一直

22、加以控制。如果在XX上公路长江大桥和铁路长江大桥各自修建,将不仅增大两岸征地拆迁投入,而且势必造成桥梁建设重复投资和上亿资金的浪费。对航道来说,两座桥梁在较近距离内布置,不利于来往船只的安全行驶。经过对技术标准、建桥规模等多方面论证,综合建桥水文、地质、河道、航道等条件,规划桥位可以兴建公铁两用桥,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也是合理的。所以,充分利用桥位资源,修建公铁两用桥是适宜和必要的。三、XX公铁两用长江大桥的建设是XX市交通发展的需要 随着长江公路桥建成通车,一环路已基本形成,虽然一环路的建成为中心区内部交通的相互调剂和补充提供了条件,也为更好的组织分散交通流奠定了基础,但由于三环路未贯通,

23、过境车辆穿城而过,给市内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特别是长江大桥已不堪交通重负,长江公路桥的交通量也趋于饱和。据2001年交通调查资料显示,跨越长江的车流总量已达到16万辆,其中长江大桥全天流量为9.8万辆,长江公路桥全天流量为5.2万辆,白沙洲长江大桥全天流量达1万辆,长江大桥经常出现堵车现象。长江公路桥自1995年6月18日通车后,交通流量已由2.7万辆/日增长至1998年的4.7万辆/日,增幅为74%,增长迅猛。根据交通预测, 2006年长江过江交通量将达到20万辆,2010年将达到2526万辆,2020年将达到3840万辆。显然,目前交通服务水平远不能满足需要。由此推算,到2006年必须增

24、加到四条过江通道,2010年必须有五条通道,2020年则必须增至七条通道才能满足交通发展需求。因此,在2006年左右,必须完成XX长江大桥,以满足交通发展的需要。 XX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是城市三环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成为三环路的早日贯通提供了条件,三环路将汉口汉施公路、岱黄公路、107国道、318国道、老汉沙公路、武昌武咸公路、武黄一级公路、武纸公路等城市主要出入口道路连为一体,为大量的出入境车流提供了一条快速交通线,从而避免过境车辆穿越城区,有效缓解城市中心区的交通压力,逐步形成一环路承担市内客运,三环路承担出入境车流与城市周边车流的道路交通新格局。四、XX长江大桥建设是改善城市环境的需要

25、 城市不但需要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同样需要空间景观上的新亮点。XX是一座具有滨江、滨湖特色的特大城市,长江上已建有大桥四座,汉江上也已有了五座桥梁,XX市桥梁建设呈现出多型式、多跨径的景象,被誉为天然的桥梁博物馆。四十多年来,长江大桥“龟蛇锁大江,天堑变通途”的雄伟气势,一直是XX人民为之骄傲的标志型景观,长江公路桥建成后,其新颖、轻巧、动感的桥梁形式,也成为XX市新的城市标志。 XX长江大桥的建设,不但满足了交通的需求,同时营造错落有致、良好的空间效果,对把XX市建成山水园林城市和现代化大都市,具有积极意义。随着白沙洲长江大桥、XX长江大桥以及江汉五桥的建成,三环路贯通后,占全市机动车总数约为

26、10%的货车,占总数2030%的外来车辆将由通过市区改行三环路,这将较大的改善市区交通状况,另外,汽车车速由1520公里/小时提高至3040公里/小时,可节油1020%,汽车废气排放量也有所减少。由于大量货车及外来过境车辆不通过市区,城区大气环境将会有一定改善。据选点实测,并根据汽车在相应路段的预测车流量进行计算,三环路建车后,市区交通干道噪音可减少约2.6分贝,从而改善城区交通密集区的噪音污染状况。当然,XX长江大桥的建成会对两侧大气环境质量和声学质量有一定影响,但对环境的正影响明显大于负影响。 总之,XX长江大桥的建设是完善城市道路系统,加快形成XX交通枢纽的需要,是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27、、环境效益的需要,是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提升城市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第三章 交通运输现状及交通流量预测一、XX市路网现状及特征 XX三镇路网的布局在总体上呈内部道路相对自成体系、三镇之间又互相联系的特征。由于两江分隔,三镇内部道路大多是依托长江、汉江为轴线向外辐射发展,纵向道路较为发达,但是由于连接中心城与外围区的横向道路不成系统以及过江通道的制约,降低了整个路网的可达性。中心区由于人口、车辆集中,交通供需矛盾尤为突出。 近四十年来,“航大线”作为联系三镇的唯一通道,在城市道路网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长期制约城市交通发展的瓶颈。长江公路桥的建成通车,改变了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的整体

28、格局,其承担的过江交通量逐年上升,目前已初步形成以“一环路”为核心的环线加放射线道路交通格局。 近年来,XX市加大了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到2001年末,城市道路总里程为1613公里,道路总面积1783万平方米;与1978年相比,道路里程增加了636公里,道路面积增加了1083万平方米;道路里程、道路面积分别增长了65%和155%,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6%和11%。特别是2001年道路面积增幅尤为明显,年增长率达到21,是道路设施建设成就较大的一年,详见表3-1。与国家规范规定的指标相比,XX城市路网密度和干道路网密度仅接近国家规范指标下限的要求,而道路面积率和人均道路面积尚有较大差距,如表

29、3-2。 表3-1 历年道路里程、面积的发展年份道路长度(km)道路面积(万m2)197897770019881158973198912011016199012221059199112381111199212571150199312781206199412891236199513071421199612991408199713041431199813091452199913191500200013321535200116131783 表3-2 主要道路指标统计项 目道路里程(km)道路面积(万m2)路网密度(km/km2)道路面积率(%)干道网密度(km/km2)人均道路面积 (m2)现状路网

30、161317835.456.051.94.1国家规范5.4-7.115-202.4-3.17-15二、现状对外交通状况 城区调查12个出入口全天进出车流总量约为10.29万辆次,具体各出入口流量状况如表3-3。 从车辆的种类和车籍看,本地车4.46万辆,占43.36%,外地车5.83万辆,占56.64%;货车占47.5%,客车占33.6%,摩托车、军警车、出租车、公交车等其他车的比例均在5%以下,其中大货车与小客车分别占总量的38%和25%,说明出入口车辆的主导车种为大货车与小客车。在所有出入口中,107国道吴家山、318国道升官渡、新武黄公路、武咸公路等四个出入口的外地车比例较高,如107国

31、道吴家山与武咸公路的外地车比例分别为80.6%、75.4%。在通过XX市的外地车中,当天不在汉停驻的跨境车流占39.4%,在汉停驻的占60.6%。 从空间分布上看,107国道吴家山、318国道升官渡、新武黄公路、武咸公路四个进出口的流量明显高于其他出入口,合计约6万余辆,占出入境总流量的58.7%。 出入境车流量逐年上升,但空间分布变化不大。与1990年相比,107国道与318国道的高峰小时流量分别增长了78%、60%,与1995年相比,城区9个主要出入口全天流量由6.82万辆增长至9.1万辆,增幅为33.4%,其中跨境外地车辆由0.85万辆增长至1.11万辆,增幅为31.6%。 调查还显示,

32、汉口107国道(吴家山)武昌107国道(武咸公路)的跨境车流量最大,占总量的41%;其次是汉口107国道武昌新武黄公路和汉口107国道汉阳318国道。跨境车流的空间分布集中于汉口107318国道、武昌107新武黄公路一线,其他出入口的跨境车流量相对较小。可见,107国道是外地车辆进出XX市的主要通道,交通结构以货运为主。如果这部分车辆穿越城区,不仅增加了城市道路的交通负荷,而且加重了过江交通的压力。随着京珠、沪蓉国道主干线的建设,过境车流量还将进一步增长。因此,适时开通新的过境车流通道,应该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城市道路交通建设的重点。图3-2 主要出入口全天交通流量排序表3-3 城区主要出入口流

33、量 单位:辆/日出入口名称全天流量客车货车当地外地过境汉施公路53211904204530402272156新岱黄公路75233681252834254098550107国道211816256133444101170804619老汉沙公路5489241818752579291092318国道16406701676666049103571139武咸公路966916994594237472952405江夏大道62762132322229883288721新武黄公路1315360905596408190711355老武黄公路6978131928756241737-武纸公路53188861318493

34、0388-合计973143340145063398085749611037三、交通流量分析1、城市道路交通流量98城区综合交通调查数据显示,城区高峰小时流量大于5000辆的路口共有21个,全天流量大于10万辆的路口有8个。从空间分布上看,城区交通流量主要集中分布在以两江的桥梁为中心的交通走廊和重要主干道上,并呈现出由城市中心逐步向外围扩散的趋势。XX长江公路桥建成通车后,缓解了交通流量过于集中在“航大线”的紧张状况、促进城市车辆出行的均衡分布;另外,建设大道、发展大道、珞喻路等新建城市干道交通量增长迅速、交通状况趋于饱和。表3-4 城区主要路口交通流量 流量单位:万辆路口名高峰小时白天12小时

35、流量全天流量混合流量小汽车当量V/C航空路口1.051.211.2611.1715.34大东门0.861.040.879.2714.08黄浦路口0.800.930.618.5312.15文化宫路口0.660.731.017.2410.67武圣路口0.640.720.996.7310.05中南路口0.650.771.076.769.42水厂路口0.530.660.915.408.102、城市过江交通状况 调查显示,近几年跨江交通量增幅较大。跨长江全天流量由1995年5月(长江公路桥通车前)的7.1万辆增长至11.7万辆,增加了4.6万辆。其原因除交通需求的不断增长外,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也诱发了一

36、定量的交通出行,这一点从长江公路桥通车后不到一年时间跨江车流量激增2万辆中可以看出。可以预见,在以后几年内,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白沙洲长江大桥、XX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跨江交通量还会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表3-5 1995-1998年跨长江桥梁交通流量状况 单位:万辆通道名1995年长江公路桥通车前1995年长江公路桥通车后1998年交通调查高峰流量全天流量高峰流量全天流量高峰流量全天流量长江大桥0.497.090.416.470.426.70长江公路桥0.232.760.364.72小 计0.497.090.649.230.7811.42注:“”未通车。四、交通流量预测 根据城

37、市交通需求预测的理论和方法,以98城区综合交通调查成果为基础,充分考虑XX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各时期城市发展规划、用地布局和道路网规划,运用加拿大EMME/2交通规划软件,建立与XX市现状和未来发展相适应的交通预测模型,进行本次预测。 预测范围与98城区综合交通调查相同,主要包括七城区及沌口开发区、吴家山地区、江夏区石洞街、洪山葛店、左岭等地区,工作重点是城市中环线以内及其周边地区。 本次交通预测分四步骤进行,预测的远期年限为2020年。1、车辆拥有量预测 机动车拥有量直接关系到交通发展的总体水平,直接影响到城市交通供需的战略平衡。根据XX市历年车辆拥有量(1979年1998年)的增长状况,结合X

38、X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车辆发展水平,参照国内其它城市的经验,分车种预测XX市2000年2020年的机动车拥有量及各车种构成(此车辆拥有量预测主要为下一步平衡各交通小区出行生成量服务),如表3-6、3-7。表3-6 2000-2020年预测区域内车辆拥有量 年 度19982000200620102020拥有量(万辆)21.326.5384885年均增长率(%)-10.56.36.34.6表3-7 2010年和2020年预测区域内各车种构成 单位:万辆 年 度总量小汽车大客车小货车大货车出租车摩托车其它201083302.972.81.5326.8202016580613325

39、0112、出行生成 交通生成预测常用的模型有生成率模型、类别生成率模型和回归分析模型等,根据各模型的优点和XX市交通基础数据情况,本次采用类别生成率模型进行客货车和摩托自行车的出行生成量预测、采用类别回归模型进行出租车生成量预测。类别生成率模型是目前较为广泛采用的交通生成预测模型,它能反映多个因素的影响,并将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交叉组合,得到不同区域、不同用地性质的交通生成率;类别回归模型是一种新发展起来的预测方法,将定性因素(区位、用地性质等)和定量因素(人口数、岗位数)组合成不同类别,对各种类别分别建立交通生成量与人口数、岗位数的回归方程,既考虑定性因素的影响,又考虑定量因素的影响,相对而言

40、,此模型对定量因素影响的模拟能更准确地反映实际状况。 预测未来各交通小区的交通发生量,除了要掌握现状的人口、用地、岗位等社会经济资料外,还应该进行预测年交通小区的人口、用地、岗位等指标的预测。 几个基础数据的预测 人口预测 以交通小区为基本单位,按所处区域进行分类预测,得到各交通小区2020年的人口数,进而通过归并得到交通中区、大区和各行政区的人口数,2020年各片区的预测人口数见附表1。2020年三镇总人口502.6万人,其中汉口205.0万人、汉阳80.3万人、武昌217.3万人。 就业岗位预测 按照各种性质用地的现状岗位密度,结合交通小区的各类用地面积,得到各交通小区2020年的岗位数计

41、算值,再按控制岗位总量350万进行平衡,即得各交通小区岗位数预测值,2020年各片区的预测岗位数见附表1。 车辆日出行总量预测 由于车辆拥有量的增长和平均出行距离的增加,未来预测区域内车辆的平均出行次数将有所下降,详见表3-8。 表3-8 预测区域内不同车辆日平均出行次数 单位:次/日 车种1998年2010年2020年客车4.113.703.50货车2.662.662.66出租车322722注:出租车为载客出行次数,空驶车次按载客出行次数的30%计算。按表3-7和表3-8数据计算预测区域内各种车辆日出行量,见表3-9。 表3-9 预测区域内各种车辆日出行量 单位:万车次/日车种1998年20

42、10年2020年客车2061.8122.5货车1218.622.9出租车7896.4125.6合计110176.8271 车辆出行生成预测 根据98城区综合交通调查的成果,整理得到各种类别客货车生成率、摩托自行车生成率和出租车生成量的回归公式,再将每个交通小区的人口数、岗位数按类别运用上述生成率和回归公式进行计算,得到各交通小区货车、摩托自行车和出租车各自的出行生成的计算值,再根据表3-10的车辆日出行总量对其进行平衡,即可得到得到各交通小区货车、摩托自行车和出租车各自的出行生成量预测值。按七大片区归并后2020年各片区车辆出行生成量如表3-10。表3-10 2020年各片区各车种车辆出行生成

43、量 单位:万车次/日核心区中心区外 围生活区外 围工业区大 学公园区政 府机关区待开发区小计客车9.3636.3641.8516.308.296.783.55122.5货车1.474.247.737.070.730.231.4122.88出租车12.5249.8337.979.069.523.223.59125.71自行车11.7238.4254.007.992.447.0032.54154.11摩托车2.257.3910.381.540.471.356.2629.643、出行分布常用交通分布预测模型有增长系数模型、重力模型和机会模型。本次市内车辆交通分布预测采用重力模型,过境车辆(即出入口)

44、分布预测采用增长系数模型。 市内车辆交通分布预测重力模型是假设交通区i到交通区j的交通量分布规律与两个物体之间吸引力大小的规律类似,与交通区i交通产生量、交通区j的交通吸引量成正比与两交通区之间的交通阻抗(如距离、时间、费用等)成反比。乌尔希斯重力模型:Tij=PiAjF(IMPij)/AjF(IMPij) Tij交通区i到交通区j的交通分布量; Pi交通区i的交通发生量; A j交通区j的交通吸引量; F(IMPij)阻抗函数,用函数表示,F(IMPij)=a*IMPb*ec*IMP 式中a、b、c为待定参数,e为自然对数。 初步拟定参数a、b、c的值,利用上述模型分车种进行反复迭带计算,直

45、到计算得到的OD矩阵与调查得到的OD矩阵拟合完好为止,此时参数a、b、c的值即为模型参数的标定值,进而确定出客车、货车、出租车、摩托车和自行车等各车种的分布模型。 利用上述模型,根据前面预测的各交通小区分车种的交通发生、吸引量,可以得到各交通小区之间车辆出行分布量(即OD对)的预测值,所有交通小区之间的OD对组合在一起就成了市内车辆出行OD矩阵。 出入口车辆分布预测 根据XX市12个主要出入口历年来的交通流量增长情况,考虑各个出入口的地理位置和对外联系区域的未来发展状况,确定各出入口未来的交通量增长率,如表3-11。表3-11 各出入口未来交通量增长率出 入 口 名未来交通量年均增长率1998

46、年-2010年2010年-2020年107国道吴家山、武咸公路、李纸公路、武黄快速路8%4%汉施公路、318国道升官渡、老武黄公路6%3%岱黄快速路、岱黄公路、老汉沙、武金堤、江夏大道4%2% 在建立各预测年车辆出行OD表时,由于预测区域外道路的增加(如四环路、军山长江大桥及阳逻长江大桥的建成),引发车辆出行分布的转移,对出入口车辆分布影响较大,预测出入口车辆分布时除了考虑其增长因素外,同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对转移车辆予以适当折减。 分布预测结果 将市内车辆与出入口车辆的分布结果进行叠加,得到交通小区车辆出行OD表,对其进行归并统计可得到交通中区、交通大区、行政区、三镇等OD表,表3-12、3-1

47、3、3-14分别列出了2020年三镇客车、货车、出租车的交通分布OD表。2020年各片区车辆出行OD见附表2。表3-12 2020年三镇客车OD表 单位:万车次/日O D汉 口汉 阳武 昌合 计汉 口61.494.308.5074.29汉 阳4.365.122.6312.11武 昌8.492.6336.1347.25合 计74.3412.0547.26133.65 表3-13 2020年三镇货车OD表 单位:万车次/日O D汉 口汉 阳武 昌合 计汉 口14.881.182.1018.16汉 阳1.212.400.994.6武 昌2.230.877.4322.76合 计18.324.4510.

48、5233.29表3-14 2020年三镇出租车OD表 单位:万车次/日O D汉 口汉 阳武 昌合 计汉 口63.591.752.9168.25汉 阳1.759.900.8512.5武 昌3.000.8842.8346.71合 计68.3412.5346.59127.464、交通分配 交通分配就是把前面计算得到的各交通小区之间的各车种或各种出行方式空间OD量分配到具体的交通网络上,获得路段、交叉口的交通流量,是城市交通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是进行城市道路网络规划的主要依据之一。下面简要介绍本次预测采用的交通分配模型和各预测年道路网条件。 交通分配原理 交通分配的模型以数学规划方法、图论方

49、法及计算机技术为基础,模拟出行者选择路径的规律,实现交通区之间OD量向道路交通量的转化。通常交通分配模型可分为平衡模型和非平衡模型。 本次交通分配采用EMME/2软件提供的固定需求平衡分配法,其基本原理是:每位出行者都要按他的最短路出行;某一路径的广义出行时间随所经路段流量的增加而增大,该路径对一部分使用的出行者而言变成非最短路,将去寻找新的最短路,产生路径之间的流量转移,直到所有的出行者都使用最短路时,流量转移停止,出行者与路网之间达到系统平衡;此时每位出行者出行时间最少,路网上所有出行者的总出行时间也最小;各交通区之间的分布量(即OD量)在分配过程中保持不变。上述基本原理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

50、如下:minta(x)dx,s.t.Va=ar(i,j)Xr(i,j),Xr(i,j)=T(i,j),Xr(i,j)0。式中:Vaa路段的车辆数;ta(x)a路段广义出行时间,随交通量Va的变化而变化;Xr(i,j)从i到j的车辆中经过第r条路径的车辆数;T(i,j)从i到j的出行量;ar(i,j)系数。 路网假定条件 各规划过江通道建设与否对XX长江大桥的交通量影响很大,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各时期可能的建设状况,各预测年限跨江桥梁及环线的建设情况考虑如下: 2006年,军山大桥、白沙洲长江大桥、XX长江大桥、江汉三桥、江汉五桥均已建成,三环路全线贯通。 2010年,方案一:青岛路隧道建成(四车

51、道);方案二:青岛路隧道未建成。 2020年,青岛路隧道建成,方案一:二环路建成;方案二:二环路未建成。此外,各预测年城市其他道路交通状况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建设水平确定。附表1 2020年XX市各片区预测岗数和人口数区号片 区 名 称预测岗位数(万个)预测人口数(万人)1汉口核心区22152宝丰片11203新华片1284三阳片13125二七片10176常青组团(王家墩、常青、火车站)3659.037古田组团(古田、桥口)26418后湖组团(后湖、谌家矶)20329晴川片81410十升组团11.522.9111四新组团(四新、鹦鹉)1030.1412沌口组团201213湖区(龙阳湖、墨水湖)0.

52、51.2714武昌中心区(首义、沙湖、洪山、扬园、卓刀泉)788415白沙组团102516青山组团(青山、武钢)4048.4217外围区(东湖、南湖、关山)2259.83合 计350502.6第四章 技术标准及设计规范一、设计技术标准本工程为XX市三环线的一部分,根据规划,三环线的道路等级为城市快速路。依据国家现行规范并参考国外有关规范、标准及资料,工程设计的技术标准如下:1. 设计车速主线高架桥:80km/h。高架下地面道路:5060 km/h。匝道:汉施公路立交匝道为3035 km/h;和平大道立交匝道为30 km/h;武青三干道立交匝道为3540 km/h。2. 荷载标准高架桥:汽车-超

53、20级,验算荷载挂车-120。地面道路桥涵:汽车-超20级,验算荷载挂车-120。地面道路路面结构计算荷载:BZZ-100型标准车。3. 车行道宽度高架桥:高架桥全宽27米,设双向六车道,不设人行道,中间为1.5米宽分隔带,两边各设0.5米宽栏杆。小型车车道,一条车道的宽度为3.5米;大型车车道,一条车道的宽度为3.75米;路缘带宽度为0.5米。地面道路:一条车道的宽度为3.75米,路缘带宽度为0.25米。横坡:双向1.5%4. 建筑界限高架桥下道路净空5米;高架桥下铁路垂直净空7米。5. 抗震设防标准高架桥按地震基本烈度度设防,对重要性结构安全系数采用1.3,另加构造措施;城市快速道路工程按

54、度设防。6. 变速车道加速车道采用平行式变速车道,减速车道采用直接式变速车道,标准如下:加速车道长210米,过渡段60米。减速车道长85米,过渡段长60米,过渡段驶出角度为3。其余技术标准也满足有关规范。7. 路基设计洪水频率p=1/100二、设计规范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2、公路桥涵通用设计规范(JTJ021-89)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规范(JTJ024-85)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7、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8、

5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10、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JJ45-91)1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12、城市公共交通标志公共交通总标志(GB58451-86)第五章 方案设计一、沿线的自然条件 两岸地质情况拟建工程场地北起汉口湛家矶平安铺,跨长江江心XX,南至武昌青山建设十路东侧(距建设十路160米),过和平大道、冶金大道后,止于武青四干道,与待建的三环路东环段相接,全长约11.37km。路线经过地带地形较为平坦,场地标高一般为21.5026.98米。场地地貌:汉口为河流堆积平原,相当于长江I级阶地;武昌青山

56、处于河流堆积平原与剥蚀堆岗状堆积平原交接地带。勘察期间场地范围内及其附近多为工厂、学校、多层民宅、渔塘和菜地。根据湖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所、XX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1985)编制的150000XX市基岩地质图及其说明书,XXXX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两岸引桥处于团鱼山青山复式向斜区域。团鱼山青山复式向斜分布于团鱼山、丰荷山、青山一带,呈北西西向展布、长40余公里,宽33.5公里。该复式向斜的中央构造为团鱼山青山向斜,核部为三叠系大冶组,局部白垩下第三系“红层”覆盖。北翼发育两条规模较大的北西西向走向断层,南翼由次一级岱家山背斜、代家湖向斜、井岗山向斜和楠拇庙向斜构成。该复式向斜分列被舵落口断层、

57、唐家墩断层、长江断层和五通口断层所截断。两翼基层主要由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白垩一下第三系和第三系地层组成。在沿线勘探孔所揭穿的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上部主要由全新世冲积粘土、亚粘土、粉细砂和中更新世冲洪积粘土、亚粘土构成;下伏基岩由志留系砂质页岩;石炭系泥灰岩、泥质白云岩、白云岩;白垩一下第三系砾岩和第三系砂岩组成。据野外钻孔岩性描述,原位测试结果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可将拟建工程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层划分为八层三十三个亚层,各地层岩性特征见下表。序号地质年代及成 因地层编号地 层名 称层厚(m)层顶标高(m)分 布情 况岩性特征1Qml1-1杂填土0.603.90场地普遍分布杂色,梢密

58、密实,主要为建筑垃圾、钢渣和粘性土。2Qml1-2素填土0.504.60场地普遍分布杂色,松散-中密,主要成分为粘性土,局部夹少量淤泥、淤泥质粘土、碎石、块石。3Q4al+l2-1淤泥质粘土1.657.20仅见于ZK2孔、ZK8孔灰黑色,流塑,饱和,具臭味。4Q4al2-2亚粘土2.25仅见于ZK2孔灰色,软塑,饱和。5Q4al2-3a粘土1.551.80仅见于ZK1、ZK6孔灰灰黄色,软塑,含少量铁、锰质氧化斑点。6Q4al2-3b粘土7.00仅见于ZK10孔褐深灰色,软塑,饱和,局部层理明显。Q4al2-3c粘土4.40仅见于ZK9孔黄棕黄色,硬塑,局部见少量铁、锰质结核。8Q4al+l2-4a亚粘土1.504.00场地局部分布灰色灰黄色,软塑,饱和,局部夹簿层亚砂土。9Q4al2-4b亚粘土5.8010.20分布于3-3剖面黄色灰黄色,软塑,饱和,具层理,局部见少量结核。10Q4al2-4c亚粘土5.00仅见于ZK10孔棕黄色,软塑,饱和,含少量铁、锰质结核。11Q4l2-5淤泥质粘土3.00仅见于ZK2孔灰色,流塑,饱和,见水平层理和白云母片。12Q4al2-6亚粘土6.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