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事故询问笔录重点及技巧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78133764 上传时间:2022-04-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道路交通事故询问笔录重点及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道路交通事故询问笔录重点及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道路交通事故询问笔录重点及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道路交通事故询问笔录重点及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交通事故询问笔录重点及技巧(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二、做好笔录的几个要点 (一)充分了解案情,做好询问前的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询问也是一样的,所以在询问前我们应当充分掌握案件的以下信息: 1、熟悉案情、证据情况。了解案情是问话的重要前提,有助于办案人员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提高问话的效率。首先要查阅案卷,吃透案情,做到了如指掌。在问话前,一是对已有的证据进行深入分析,辨明真伪、价值,理清在问话中有哪些可以利用的“武器”;二是最终明确下一步要重点查清、重点印证的问题。2、摸清问话对象的基本情况。俗话说知已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只有了解对手,知道对手的心态,才能取得制胜的先机。一是摸清问话对象的静态信息。了解其人生轨迹、职业特长、性格特点、社

2、会关系以及是否有前科等;二是观察问话对象的面部表情、体态动作等动态信息,要从这些细微的变化中判断问话对象的内心变化,及时调整问话策略,掌握主动权;三是分析问话对象的心理。了解问话对象最关心、最担心的问题,如案件的事实和情节、案件后果、与同车人关系、与其感情最深的人等。在充分了解案情,摸清被询问人的基本情况后列出问话提纲。问话提纲一般包括问话的目的和要求、问话的步骤和重点,寻找提破口,采取的策略和方法等,以提高问话的针对性、周密性、有效性。 (二)重视现场询问。当事人在事故现场还没有建立完备的心理防线,对相应的法律法规还没有深入了解,此时进行询问能轻易地突破其心理防线,增加笔录的真实性。错过了现

3、场询问,可能导致当事人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了利害关系,或和各方已经窜供好,致使其对某些关键问题拒不承认,而且,时间越久越固执。有可能导致案件无法取得突破,使办案陷入被动。通常在现场因为条件简陋,警力有限,我们可以通过摄像、录音等方式询问。同时,在现场询问是应当注意以下原则: 1、单独进行,不准他人旁听,避免群众围观,对某些重大案件,应当限制当事人拨打接听手机。 2、抓住重点,快速询问。快速是现场勘查的基本要求之一,特别是在高速公路发生拥堵的情况下,快速撤除现场显得尤为重要。所以现场询问应当做到快速询问,带着目的去询问,以发现嫌疑人的违法或者了解事故原因为重点。 (三)注重笔录的逻辑顺序,避免杂乱无

4、章。在上文提到过我们部分的民警制作的询问笔录杂乱无章,笔者结合工作经验,总结出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制作询问笔录的逻辑顺序: 1、人、车的基本情况。具体包括:询问当事司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所、工作单位、户籍所在地、联系方式、职业、文化程度、家庭情况、社会经历、是否曾经发生过事故、是否受过刑事处罚、行政拘留等被公安机关打击处理过的情况、驾驶证号、准驾车型、驾驶经历等。询问证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所、工作单位、户籍所在地、联系方式、与当事人的关系等。询问肇事车辆的驾驶人、所有人、管理人的基本情况、型号、颜色、年检情况、安全性能、保险情况等。必要时问清被询问人家庭情况包括家庭成员、主要社会关系,询问

5、证人时问清与当事人是否存在利害关系。 2、行程。主要内容包括:何时与何人从何处出发、目的地、何处何时停车、更换驾驶员的情况、停车休息情况、一路餐饮情况。通过询问行程以便了解被询问人连续行驶了多久,有没有疲劳驾驶、精神状态如何。我们还可以将询问的时间再往前推,询问当事司机进入高速公路前的情况,比如说进入高速前驾车多久、午饭晚饭有没有饮用含酒精类的饮料等等。从哪里来准备到哪里去,有没有什么急事,时间上赶不赶等等。 3、事故发生前的情况。包括:问清事故发生前路段情况、天气情况、交通状况、事故车辆行驶在路面位置、车速、档位等。 4、事故发生时的情况。包括:何时发现险情、险情的具体情况、发现后采取什么措

6、施、如何采取的措施、采取措施后车辆的具体反应、如何相撞、车辆撞击的具体部位、有无突发情况等。 5、扣问细节。针对以上的询问需要说明的细节比如:是如何判断车速的、何时开始疲劳的、疲劳的原因、疲劳的具体表现、如何判断对方车辆行驶状态等细节要仔细扣问,以便详细了解案情或者发现供述的矛盾。 6、事故发生后的情况。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是否为原始现场,现场变动的情况和原因;在现场采取了哪些保护措施;在发生事故的前后,耳闻目睹的有关情况;事故造成的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情况、报警情况、各方交谈情况等等。 三、几类高速公路常见道路交通事故的询问要点 (一)追尾道路交通事故。重点调查事故中的五个点之间的距离,即发现点、

7、感到危险点、采取措施点、接触点和停止点,以分析追尾事故中后车的运动变化过程;追尾时前车是行驶、完全静止还是在缓慢移动;后车追尾的原因是疲劳、超速、未保持安全车距、违法超车以及开小差、有其他小动作导致没有及时发现前车等;前车的灯光信号等防护措施情况、后车的制动性能如何。 (二)疲劳驾驶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重点调查事故发生前驾驶人的活动、休息情况;驾驶人和同车副驾驶人的驾驶过程,以固定连续驾车的时间情况;事故发生时的精神状态、身体状态、有无疾病或服用药物的情况;发现突发状况以及何时采取何种措施的情况,以对照其它证据反驳当事人的辩解。 (三)违法变更车道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重点调查变更车道前的行驶过

8、程和变更车道的原因,是否提前打开转向灯、观察后视镜,灯光是否有效,是否发现后方、侧面车辆及变更车道时相互之间的距离,车辆是否超宽、超长。 (四)违法超车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重点调查超车时据前车的距离,有无观察后视镜,是否提前打开转向灯,前车行驶速度、车道,从前车左侧还是右侧超车,与其横向距离的大小;超车过程中有无鸣喇叭和变光,超车后与被超车相距多远驶回原车道,车辆有无超宽、超长。 (五)翻车道路交通事故。重点调查翻车原因,车辆装载是否超载、超高、超宽、超长,货物是否装在合理、有无倾斜、松散和车厢两边、前后轻重不均。 (六)二次道路交通事故。重点调查第一次事故与第二次事故发生时间的间距;交通警察

9、到达现场的情况。第一次事故当事人有无行为能力,是否按规定设置规范标志、灯光信号,是否报警,车上人员是否及时转移至安全地点;交通警察已到达现场的情况,后来人员何时发现警告标志、减速标志和示警警车,何时行驶至何距离采取了何种措施,同时应将交通警察规范处置现场的相关内容在笔录中固定。 四、常用询问技巧 (一)不急于直接“正面交锋”,先营造氛围。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很多民警一坐下来便开始进入正式询问,制作询问笔录,在笔者看来欠妥当,这样在很多情况下也无法取得高质量的笔录。首先,可以通过闲谈的方式观察被询问人。借此可以通过闲谈了解被询问人的情绪、文化水平、家庭情况等问题,为我们的正式询问做好铺垫,以便询

10、问民警采取恰当的问话方式。其次,通过闲谈可以控制被询问人的情绪,拉近与被询问人的心理距离,取得被询问人的信任。但是闲谈时办案民警应该注意始终掌握主动权。 (二)充分了解被询问人心理,突破心理防线。在进入实质性问题的询问时被询问人往往存在避重就轻、畏惧处罚、狡辩、抵赖、侥幸等心理,根据被询问人的不同心理,我们在询问时也应当采取不同的策略。 1、对“狡诈型”的问话对象,采取欲擒故纵、后发制人的策略。对这类问话对象,若直击实质问题,进行强攻式的发问,会被其编织的谎言所掩饰,不易找出破绽。若顺着问话对象的思路进行发问,让其充分陈述,把“戏”演到位,在其得意忘形时,采用欲擒故纵的发问方式,抓住“戏”中漏

11、洞、破绽,作为“炮弹”进行攻击,达到后发制人的效果。 2、对“强硬型”的问话对象,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策略。对这类问话对象的发问,宜从外围和一些不起眼的枝节问题、次要问题展开,将问话对象引入自相矛盾、毫无退路的境地。 3、对“畏罪型”的问话对象,采取情理交融、循循善诱的策略。对这类对象的发问,避免用生硬、刺激性语言,要从为其家人着想、为其现实着想、为其前途着想的角度,运用亲情的力量、政策的规定进行引导,采用情理结合的发问方式; 4、对“侥幸型”的问话对象,采取利用矛盾、分化瓦解的策略。这类对象多见于和其他知情人已经撺供好,自认为无懈可击的情况。办案人员对这类对象时,可以先从旁证做起,利用他

12、们对对方的担忧瓦解相互信任,从而让其如实供述案情事实。 (三)迂回包抄,避免直入主题。在很多情况下,如果我们直接针对实质问题发问,往往很难取得突破。比如驾驶人存在疲劳驾驶嫌疑时直接问:“你精神状态如何?”得到的回答基本是“我精神状态很好”的回答。那么在这一类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迂回包抄,避免直入主题。 (四)发现矛盾,适时出示证据。掌握问话主动权这一点在问话中很重要,自始自终都要抓住这一点。绝大多数问话对象不可能在一次问话中就全面突破,但多次较量中办案人员总能发现其破绽或口供上的前后矛盾之处,这些矛盾主要有:问话对象供述和辩解前后不一致;同案人之间的供述和辩解不一致;问话对象供述和辩解与其他证据

13、材料不一致;问话对象供述和辩解违背客观事实,不符合科学常识、习俗及单位规章制度等。 问话对象狡辩和伪供时,办案人员应对问话对象的狡辩要做详细记录,辅以录音录像,加大其思想压力,揭露矛盾的同时,要以说服教育和使用证据相结合,为最后突破创造有利条件。政策的说服力是有限的,主要依靠适时巧妙地运用证据,揭露其狡辩和伪供,打消其侥幸心理。运用证据一是要时机适宜。 在问话对象认为我们尚未掌握确凿充分的证据,案件事实证据仍处于无法认定的状态,“只要我不开口,他就不可能查清事实”。这时,问话人员可以义正言辞,严肃出示部分证据,但一定要做到点到为止,待问话对象态度已有所转变后,再视进度分阶段分别出示其他证据,促使其如实供述;二是要客观真实。在问话对象动摇阶段,办案人员必须出示甄别以后真实的证据。因为,在问话对象思想处于动摇阶段,如果出示假的证据,势必增强其侥幸心理,甚至会前功尽弃;三是要少量高质。也就是用尽可能少量的证据取得最大的效果,使用证据不能暴露办案工作机密,并注意保护证人。 同时,对即将动摇的问话对象要加强攻势,办案人员必须具有顽强的意志和耐心,决不能因为相持而减弱成功问话的信心。询问过程中辅以领导参与,也会使其感到公安机关已下定决心,非查清此案不可,对其心理形成高压态势。促使问话对象在办案人员耐心细致的引导下,由拒供心理转入拒与供的矛盾心理,再转入供述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