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站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评审报告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77987824 上传时间:2022-04-21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6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哈尔滨站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评审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哈尔滨站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评审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哈尔滨站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评审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资源描述:

《哈尔滨站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评审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尔滨站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评审报告(3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哈尔滨站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评审报告受贵司委托,我中心对铁三院编制的哈尔滨站改造工程修改可行性研究进行了评审。现将评审报告及审查意见(代拟稿)随函发送,请查收。哈尔滨站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评审报告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20106122201【内容提要】哈尔滨站内拆除既有客运车场及旅客地道、天桥等相关客运设施,拆除调车场、机务段、车辆段和货场,保留既有客技库、中继场和顾乡场,在原客运车场位置新建哈尔滨站。哈尔滨站拟改建为16座站台(面),16条客车到发线(含正线),哈佳场、哈齐场和综合场分场布置。其中哈佳场7台(面)7线、哈齐场4台(面)4线、综合场5台(面)5线。哈尔滨站内海城桥南侧新建普速电力机

2、车折返段。新建高架候车室和西站房,改建东侧主站房。哈大客运专线自乡政街HDCK1245+300起,沿改建京哈线右侧向北,下穿康安路、通达街、教化街及海城街立交桥,到达哈尔滨站与哈佳铁路贯通(改建滨江线)。线路长度3.677km。哈齐客运专线自哈尔滨站沿滨洲线右侧引出下钻改建后的霁虹桥,跨田地街,到达本工程设计终点CK1+421.967(CK1+600)。线路长度1.422km。改建京哈线自乡政街JHCK1245+300起,相对既有线西移向北,下穿康安路、通达街,经客技段和动车组存车场西侧,下穿教化街及海城街,到达哈尔滨站与改建滨洲线贯通。改建滨洲线与改建后的京哈线贯通,自哈尔滨站起,下钻改建后

3、的霁虹桥,跨田地街,到达本工程设计终点BZCK1+406.597(CK1+600)。线路长度1.407km。哈佳铁路(改建滨江线)与哈大客运专线贯通,自哈尔滨站中心起,下钻改建后霁虹桥,折向东与既有滨江线相接。线路长度1.242km。改建滨江三线自哈齐客专右线以12号道岔向小里程方向引出,折向东与既有滨江三线相接。线路长度0.870km。投资估算总额为 亿元(全部为静态投资),建设工期暂按3年安排。哈尔滨铁路枢纽哈尔滨站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评审报告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受部计划司的委托,于 12月1日、2日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哈尔滨站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评审会,黑龙江省发改委、哈尔滨市政府,铁道部计划

4、司、运输局、公安局,哈尔滨铁路局,铁三院等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和专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现形成评审意见如下:一、评审范围哈尔滨站改造工程。(一)哈尔滨站站场改造及相关工程。1哈大客运专线,自乡政街HDCK1245+300至哈尔滨站,线路长度3.677km。2哈齐客运专线,自哈尔滨站至HQDK1+424.45(DK1+600),线路长度1.424km。3改建京哈线,自乡政街JHCK1245+300至哈尔滨站,线路长度3.713km。4改建滨洲线,自哈尔滨站至BZDK1+416.04(BZDK1+600),线路长度1.416km。5改建滨江线(哈佳铁路),线路长度1.254km。(二)哈尔

5、滨站站房改造及相关工程。四、经济运量原则同意可研报告近、远期哈尔滨站客运量、客车对数的预测。即哈尔滨站2020年客运量为2903万人,客车对数166对。2030年客运量为3760万人,客车对数228对。 五、运输组织哈尔滨西站:主要承担哈大客运专线、哈牡铁路列车始发终到作业及齐齐哈尔、绥化、佳木斯、牡丹江至长春方向动车组跨线列车通过作业;哈齐客运专线的部分城际列车始发终到作业。哈尔滨站:主要办理哈齐客运专线、哈佳铁路列车始发终到作业及部分哈大客运专线始发终到列车及齐齐哈尔、佳木斯至长春方向动车组跨线列车通过作业,既有的哈大、滨洲铁路的普速列车始发终到作业,哈大至滨绥、滨洲至滨绥铁路普速列车的通

6、过作业。哈尔滨东站:辅助办理普速旅客列车作业,办理拉滨、滨绥铁路普速旅客列车的始发终到作业及滨绥至拉滨铁路普速旅客列车的通过作业。哈尔滨北站:辅助办理哈齐城际及滨洲铁路客车通过作业。六、主要技术标准可研报告推荐的主要技术标准与哈大、哈齐客运专线及既有哈大铁路一致,评审同意可研报告推荐意见。七、站场按哈齐客运专线初步设计批复的方案设计。1同意按16座站台(面)16条到发线(含正线)规模设计,其中哈佳场为7座站台(面)7条到发线,哈齐场为4座站台(面)4条到发线,综合场为5座站台(面)5条到发线。哈大铁路正线和哈大客运专线正线分别布置在客整所两侧。2采用上进下出的旅客进出站流线。旅客站台长500米

7、,高1.25米。基本站台宽度采用15米,中间站台宽度采用12米。设宽5.2米行包地道1处。3同意采用12号道岔,列车到发进路上尽可能采用可动心道岔。进一步优化车站平面布置,落实霁虹桥的改建方案。4原则同意在哈尔滨站南端京哈线西侧新建机务折返所。5优化车站线路纵断面,处理好站台面高程与既有站房室内高程的关系。核实道砟、宽枕密封条、排水沟、围墙等数量。6原则同意在哈尔滨站和哈尔滨东站过渡的方案。同意王岗站北端咽喉适当改造增加1条平行进路。下阶段进一步深化研究枢纽施工过渡方案。一、评审范围哈尔滨站改造工程。(一)哈尔滨站站场改造及相关工程。1哈大客运专线,自乡政街HDCK1245+300至哈尔滨站,

8、线路长度3.677km。2哈齐客运专线,自哈尔滨站至CK1+421.967(CK1+600),线路长度1.422km。3改建京哈线,自乡政街JHCK1245+300至哈尔滨站,线路长度 km。4改建滨洲线,自哈尔滨站至BZCK1+406.597(CK1+600),线路长度1.407km。5改建滨江线(哈佳铁路),线路长度1.242km。6改建滨江三线,线路长度0.870km。(二)哈尔滨站站房改造及相关工程。二、工程概况(一)既有概况哈尔滨市为黑龙江省省会,位于松嫩平原的东部,是黑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哈尔滨铁路枢纽现衔接哈大、滨洲、滨北、滨绥及拉滨线共五条铁

9、路,并有王孙(王岗至孙家)、王万(王岗至万乐)、哈屯(哈尔滨至哈尔滨南)、江北(徐家至庙台子)、孙新(孙家至新香坊)等多条联络线及滨江三线,形成大型环形枢纽格局,是东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在建哈大、哈齐客运专线引入枢纽,规划的哈佳、哈牡城际铁路也将引入枢纽。在建的哈大客运专线引入哈尔滨西站,哈齐客专引入哈尔滨站,拟建的哈佳铁路引入哈尔滨站,哈牡铁路引入哈尔滨西站和哈尔滨站,滨州桥一次建成四线桥,哈尔滨枢纽内哈尔滨西站至哈尔滨北站间形成四线格局。哈尔滨站、哈尔滨西站为主要客运站,哈尔滨北站、哈尔滨东站为辅助客运站。哈尔滨西站总规模为18座站台22条到发线,新建综合站房70000m2,配套建设动车

10、运用所。既有哈尔滨站为客货纵列式站型,由南至北依次为货运到发场、货运调车场及客车整备场,最北端为客运车场,机务段横列于客运到发场西侧。客运车场有9座站台(面),9条客车到发线(含正线),站房43292 m2(其中高架候车厅9785m2)。(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站场规模不能满足客运专线引入的要求。为满足哈大、哈齐、哈佳铁路引入哈尔滨站的需要,需增加站场规模并对平面布局重新调整。2现有站房满足不了需求。现在高架候车室总面积为9785.15m2,满足不了运输的需求。现有老站房布局不合理,进站流线过长,空间利用率低。旅客从站房主入口进入到达高架进站厅的步行距离太远。3设备设施落后,无法满足旅客服务要求

11、。哈尔滨站作为哈尔滨市最大的窗口单位,现有设备设施已经老化和落后,与路内同样运量的大站差距极大,无法满足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三)改建概况哈尔滨站内拆除既有客运车场及旅客地道、天桥等相关客运设施,拆除调车场、机务段、车辆段和货场,保留既有客技库、中继场和顾乡场,在原客运车场位置新建哈尔滨站。哈尔滨站拟改建为16座站台(面),16条客车到发线(含正线),哈佳场、哈齐场和综合场分场布置。其中哈佳场7台(面)7线、哈齐场4台(面)4线、综合场5台(面)5线。哈尔滨站内海城桥南侧新建普速电力机车折返段。新建高架候车室和西站房,改建东侧主站房。哈尔滨站北端改建滨八线与哈齐客专线连通,既有八区货场及相

12、关走行线拆除。哈尔滨站既有站房对侧的货机机务段和车辆段需做搬迁,其中货机机务段搬迁至哈尔滨南,并纳入本次工程。车辆段搬迁工程另立项建设。三、改建的必要性哈尔滨铁路枢纽是我国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枢纽,对东北及蒙东地区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网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客货运量的快速增长对枢纽提出客货分线、客内货外的要求,哈尔滨站作为唯一的大型客运中心所承受的旅客输送和城市交通压力也越来越大,急需进行改造。哈尔滨站改造后,将形成哈尔滨、哈尔滨西两个主要客运站,哈尔滨北和哈尔滨东两个辅助客运站的枢纽客运布局。将以哈尔滨为中心,形成哈大客运专线、哈齐客运专线、哈佳铁路、哈牡客运专线构成的面向全国各地,辐射黑龙江省各主

13、要经济发展轴的旅客运输网络。本项目的建设,是提高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对于发展我国铁路旅客运输业有着积极的意义。四、经济运量(一)可研报告研究结论1枢纽总客运量哈尔滨铁路枢纽位于我国东北北部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目前以哈尔滨站为主要客运站,哈尔滨东为辅助客运站。2007年哈尔滨枢纽旅客发送量为2478万人。研究年度将形成哈尔滨西、哈尔滨两个主要客运站,哈尔滨东、哈尔滨北为辅助客运站的格局。结合哈大、哈齐、哈佳、哈牡客运专线的建设,预测哈尔滨枢纽2020年、2030年旅客发送量为5836万人、7081万人。旅客列车对数为:2020年318对、2030年429对。2哈尔滨站客运量根据哈尔滨

14、枢纽客运站的分工,哈尔滨站主要承担哈齐客运专线、哈佳铁路始发终到列车作业,部分哈牡铁路、哈大客运专线始发终到作业,以及长春与齐齐哈尔、佳木斯方向,牡丹江与齐齐哈尔跨线列车通过作业。根据上述分工原则,预测2020年、2030年哈尔滨站的旅客发送人数分别为2903万人、3760万人。旅客列车对数分别为:166对,228对,其中始发终到客车117对,159对。(二)评审意见原则同意可研报告近、远期哈尔滨站客运量、客车对数的预测。即哈尔滨站2020年客运量为2903万人,客车对数166对。2030年客运量为3760万人,客车对数228对。 五、运输组织(一)可研报告研究结论哈尔滨西站:主要承担哈大客运

15、专线、哈牡铁路列车始发终到作业及齐齐哈尔、绥化、佳木斯、牡丹江至长春方向动车组跨线列车通过作业;哈齐客运专线的部分城际列车始发终到作业。哈尔滨站:主要办理哈齐客运专线、哈佳铁路列车始发终到作业及部分哈大客运专线始发终到列车及齐齐哈尔、佳木斯至长春方向动车组跨线列车通过作业,既有的哈大、滨洲铁路的普速列车始发终到作业,哈大至滨绥、滨洲至滨绥铁路普速列车的通过作业。哈尔滨东站:辅助办理普速旅客列车作业,办理拉滨、滨绥铁路普速旅客列车的始发终到作业及滨绥至拉滨铁路普速旅客列车的通过作业。哈尔滨北站:辅助办理哈齐城际及滨洲铁路客车通过作业。(二)评审意见可研报告设计的枢纽两主两辅客运站格局符合铁道部、

16、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哈尔滨西站建设有关问题会谈纪要精神,布局合理。枢纽的客站分工原则与枢纽客站布局协调适应,因此,原则同意可研报告意见。六、主要技术标准可研报告推荐的主要技术标准与哈大、哈齐客运专线及既有哈大铁路一致,评审同意可研报告推荐意见。七八、线路九、地质、路基(一)路基面宽度,基床及其填料,基床以下路基填料、填筑密实度、过渡段、工后沉降标准等,应根据设计速度目标值和轨道类型,区分不同等级铁路的设计标准,按照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10621-2009),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及站场专业相关规范的要求执行。(二)结合过渡方案、站场及站房设计优化,调整优化路基设

17、计原则及工程数量。(三)原则同意挡土墙结构类型及设置原则。进一步根据相关地质资料,确定经济合理的挡土墙基础处理工程措施,应尽可能控制旋喷桩措施的采用。(四)原则同意边坡防护设计原则与工程措施。进一步明确工点段落、长度,优化完善设计。(五)应充分重视路基防冻胀设计。下阶段应进一步查明路基填料的冻胀特性,结合路基高度、填料及地基土层的含水量等因素,制定可靠的防冻胀设计原则与措施。(六)其余同意采取的设计原则与工程措施。下阶段应做好设计文件的优化完善工作。十、桥涵:(一)设计活载:客运专线正线采用“ZK标准活载”,既有线改造采用“中活载”。(二)设计洪水频率:桥梁按1/100,涵洞按1/100。(三

18、)限界:跨越客运专线的跨线桥下净空按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试行)限界设计,跨越其它铁路和通行双层集装箱的桥下净空按相应铁路标准的限界,跨越公、道路的桥下净空按有关技术标准及协议办理。(四)原则同意按站场股道变化要求增设框构,新建及接长涵洞的设计方案。 (五)霁虹公路桥:原则同意原位拆除既有桥还建新建桥的方案,进一步优化桥跨布置方案,跨越站场股道部分桥梁宜研究建筑高度较低的连续结构,桥面设置高防护墙,景观方案洽地方有关部门确定。十一、站场按哈齐客运专线初步设计批复的方案设计。1同意按16座站台(面)16条到发线(含正线)规模设计,其中哈佳场为7座站台(面)7条到发线,哈齐场为4座站台(面)4条到

19、发线,综合场为5座站台(面)5条到发线。哈大铁路正线和哈大客运专线正线分别布置在客整所两侧。2采用上进下出的旅客进出站流线。旅客站台长500米,高1.25米。基本站台宽度采用15米,中间站台宽度采用12米。设宽5.2米行包地道1处。3同意采用12号道岔。进一步优化车站平面布置,落实霁虹桥的改建方案。4优化车站线路纵断面,处理好站台面高程与既有站房室内高程的关系。落实既有行包地道顶面高程,研究适当降低1道到发线高程的方案。5原则同意在哈尔滨站南端京哈线西侧新建机务折返所。6原则同意在哈尔滨站和哈尔滨东站过渡的方案。同意王岗站北端咽喉适当改造增加1条平行进路。进一步深化研究枢纽施工过渡方案。十二、

20、机务1. 机车交路维持现行和相关工程批复的客机交路。2. 机务设备( 1 ) 哈尔滨客机整备所同意新(还)建哈尔滨客机整备所。设2条内燃和1条电力机车整备待班线、运转整备综合楼等设施。( 2 ) 哈尔滨机务段同意在哈尔滨机务段(哈南七场)还建部分机务设备。改扩建5条内燃机车整备待班线,形成10条内燃机车整备待班线规模,预留电化条件,其中2线整备台位设二层立体化作业平台,补充完善整备场股道管理自动化系统,移设30米转车盘,新增21000立方米柴油罐,设置冷却水制备油脂发放间、地下机油库、发放小屋、整备棚、整备综合楼等整备设施。改造北检修库,设长48米的立体化二层作业平台,在南检修库西端建库前检查

21、坑,迁移部分段修设备,设不落轮镟车床和HXN型内燃机车年修工装设备。设车轮间、锅炉房、设备检测综合楼、教育楼、材料库等生产房屋。十三、车辆1同意既有客整所与车场直接连通的方案,利用既有调车线作为存车线(其中部分尾部贯通,靠近整备线的2条存车线相关间距满足整备线条件),优化京哈正线的平面布置,为客车整备所预留发展条件。2同意配合整备线改建配套手动脱轨器。3同意按需要还建整备所锅炉房等相关设施。4同意按需要还建哈尔滨站客列检及动态监测车间房屋。十四、通信(一)传输系统结合哈齐客专传输接入系统和哈尔滨枢纽通信网组网的需要,进一步落实本工程传输和接入系统设计方案。(二)数据网哈尔滨站新设接入路由器,纳

22、入哈齐客专数据网。(三)电话交换哈尔滨站新增自动电话,接入哈尔滨既有程控电话交换机。(四)专用通信 1哈尔滨站新设数字调度车站交换机,接入哈尔滨铁路局调度所既有数字调度中心交换机。 2新设GSM-R移动通信系统,利用哈尔滨既有GSM-R交换机和基站控制器(BSC),沿线设置基站(BTS),无线网络按照场强冗余覆盖设计,弱场区设置光纤直放站、漏泄电缆或天线;哈尔滨站房设置GSM-R无线场强覆盖。3哈尔滨南编组站既有无线列调系统继续使用。(五)会议电视哈尔滨站新设会议电视终端,纳入哈尔滨铁路局既有会议电视系统。(六)综合视频监控 通信、信号、牵引供电及电力机房,车站咽喉和站房重点区域设置视频采集设

23、备,哈尔滨站房新设视频控制和存储设备,纳入哈齐客专综合视频监控系统。(七)电源通信、信号和信息机房新设电源及环境监测系统现场监测设备,纳入哈齐客专电源及环境监测系统统一管理。(八)通信线路结合哈齐客专和哈尔滨枢纽通信组网需要,落实通信光缆设计方案。 (九)其他1哈尔滨站施工过渡工程,利用哈尔滨西站既有传输、调度、交换、视频等通信设备,根据哈齐普速列车调度指挥的需要,进一步落实无线通信系统设计方案。2根据审查确定的哈尔滨站改造方案,落实通信迁改工程数量,严格控制迁改工程投资。1. 传输系统结合哈齐客专传输接入系统和哈尔滨枢纽通信网组网的需要,进一步落实本工程传输和接入系统设计方案。2. 数据网哈

24、尔滨新设接入路由器,纳入哈齐客专数据网。3. 电话交换新增自动电话,通过SDH-622接入网纳入哈尔滨既有程控电话交换机。4. 专用通信 (1)哈尔滨新设数字调度车站交换机,接入相关调度所数字调度中心交换机。 (2)哈尔滨新设GSM-R基站设备,纳入哈齐客专GSM-R移动通信系统。 5. 会议电视哈尔滨新设会议电视终端,纳入哈尔滨铁路局既有会议电视系统。6. 综合视频监控 哈尔滨通信、信号、牵引供电及电力机房,车站咽喉和站房重点区域设置视频采集设备,哈尔滨站房新设视频控制和存储设备,纳入哈齐客专综合视频监控系统。7. 电源哈尔滨通信、信号和信息机房新设电源及环境监测系统现场监测设备,纳入哈齐客

25、专电源及环境监测系统统一管理。8. 通信线路结合哈齐客专和哈尔滨枢纽通信组网需要,落实通信光缆设计方案。 9. 其他根据审查确定的哈尔滨站改造方案,落实通信迁改工程数量,严格控制迁改工程投资。 十五、信号1. 哈尔滨站改工程信号系统按铁道部铁鉴函20091158号文执行。2. 哈尔滨站信号设备用房应结合引入哈尔滨站的各线工程统筹考虑。哈尔滨客场信号用房按纳入综合站房统一考虑,哈尔滨站顾湘场、哈尔滨东站原则上利用既有信号楼调剂使用。(四)十六、信息(一)客运营销新设自动售检票系统和客运服务系统;客运服务系统包括集成管理平台、综合显示系统、旅客广播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时钟系统、查询系统和安全检查设

26、施。(二)经营管理1新设办公管理信息系统。2新设公安管理信息系统。十七、电气化1. 哈齐正线采用AT供电方式,既有哈大正线、哈佳正线、哈尔滨车站及存车线等采用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2. 利用哈齐客专新建的哈尔滨开闭所增加1路馈线,为哈佳正线、哈尔滨车站、存车线及机务折返段等供电,开闭所分别由哈大客专既有哈大线接引2路25kV电源。3. 客专正线接触网悬挂方式与相应客专标准一致,站区接触网按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设计。4. 接触网安装点悬挂高度5300毫米,高速区段安装高度原则一致,其他区段允许最大坡度1。5. 全线绝缘按重污区设计,车站范围采用合成绝缘子。6 .腕臂柱采用H型钢柱,车站接触网支柱

27、原则在股道间立柱。腕臂柱安装按水平腕臂至柱顶距离100mm设计,最大不超过300mm。7. 电分相采用锚段关节布置方式,设置位置应满足行车需要,避免设置在车站出站加速区段、限速低速区段及大坡度上。十八、电力1. 从哈大客专新建的哈尔滨西与牵引变电所合建的220/35kV电力变电所接引2路35kV电源,在哈尔滨站新建35/10kV变配电所,为站房及站区提供供电电源。35/10kV变配电所应考虑哈尔滨站总体规划统筹设计。2. 在站房内新建2座10/0.4kV变电所,给站房电力负荷供电。3. 进一步调研车站其他相关用电负荷,完善10/0.4kV变电所设计方案。变电所及其电源线路应满足商业用电需要并适

28、当考虑今后发展的条件。4. 新建柴油发电机所,给消防、应急照明等特别重要负荷提供备用电源。5. 新建10/0.4kV变电所按站房室内布置,无人值班设计。6. 既有供电设施有条件时原则利用不变。7. 站房以直接照明为主,少量设置间接照明,局部照亮顶棚、柱子等部位。并按照灯具安装及维修需要,与结构等相关专业落实具体的灯具安装工程设计。8. 按照车站建筑风格和美观协调要求,做好景观照明设计。电气化1. 牵引供电系统采用自耦变压器(AT)供电方式,既有哈大铁路改线地段采用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2. 利用哈大客专新建的哈尔滨西牵引变电所电源,分别自哈大客专上、下行线路及既有哈大线接引3路225kV电源

29、,在哈尔滨站新建AT开闭所,为本工程供电。3. 新建的哈尔滨站AT开闭所向客专正线采用AT方式供电;向站内各场区、电力机车折返段及既有哈大线部分采用直供方式供电。4. 新建哈尔滨开闭所纳入哈大客专远动调度系统。5. 客专正线接触网悬挂方式与相应客专标准一致,站区接触网按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设计。6. 接触网安装点悬挂高度5300毫米,高速区段安装高度原则一致,其他区段允许最大坡度1。7. 全线绝缘按重污区设计,一般采用瓷绝缘子,个别特别严重污秽地段可适当加强绝缘。8. 腕臂柱采用H型钢柱,车站接触网支柱原则在股道间立柱。腕臂柱安装按水平腕臂至柱顶距离100mm设计,最大不超过300mm。9. 与

30、正线相关的道岔采用无交叉布置方式,其他道岔按交叉线岔方式设计。10. 电分相采用锚段关节布置方式,设置位置应满足行车需要,避免设置在车站出站加速区段、限速低速区段及大坡度上。十八、电力1. 从哈大客专新建的哈尔滨西与牵引变电所合建的220/35kV电力变电所接引2路35kV电源,在哈尔滨站新建35/10kV变电所,为站房及站区提供供电电源。35/10kV变电所应考虑哈尔滨站总体规划统筹设计。2. 在站房内新建2座10/0.4kV变电所,给站房电力负荷供电。3. 进一步调研车站其他相关用电负荷,完善10/0.4kV变电所设计方案。变电所及其电源线路应满足商业用电需要并适当考虑今后发展的条件。4.

31、 新建柴油发电机所,给消防、应急照明等特别重要负荷提供备用电源。5. 新建10/0.4kV变电所按站房室内布置,无人值班设计。6. 既有供电设施有条件时原则利用不变。7. 站房以直接照明为主,少量设置间接照明,局部洗亮顶棚、柱子等部位。并按照灯具安装及维修需要,与结构等相关专业落实具体的灯具安装工程设计。8. 按照车站建筑风格和美观协调要求,做好景观照明设计。十九、给排水、环保(一)、哈尔滨站利用既有水源供水,新增房屋用水就近接管供水。设加压站一座,变频泵加压供水。对因工程占压的给水设施根据站场变化情况及用水量酌情予以还建。取消存车线上水设施。(二)、同意站场增设旅客列车集便污水地面接收设施,

32、对中短途立折车、非入段整备的始发车进行卸污作业。站区设真空卸污设备一套,卸污接收线根据站场平面布置、行车组织、卸污车辆对数设置。(三)、列车集便污水经厌氧处理后汇同车站其他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二十、房建(一)总图规划1建议建设、设计单位应与地方规划部门衔接,进一步落实站前广场、轨道交通及周边道路等具体规划情况。2建议地方规划部门对南、北广场的功能进一步研究,合理组织站区交通规划。按照“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妥善处理好广场、站房的交通、景观问题。(二)站房建筑1. 站房按远期最高聚集人数16500人设计,站房面积9万平方米,城市通廊及出站通道1.4万平方米,无站台柱雨棚7.83万平方米。2.

33、站房地上空间部分应合理利用,补充研究利用站房地下空间的方案。充分考虑子站房广场的利用空间。3. 进一步研究高架候车室与主站房的相对位置关系,合理优化第五立面形成的景观效果。4. 站房内的功能平面、旅客进出站流线进一步优化。研究城市通廊与出站通道合设方案。5. 建筑造型采用大跨度、大空间的设计手法,结合哈尔滨地域文化特点对建筑方案进行调整。6. 结合建筑整体造型特点,研究主站房立面的宽度。(三)功能布局与旅客流线1. 既有站房的广厅部位由于与高架候车室存在一定高差,功能较难衔接,严重影响站房功能使用,建议拆除。既有站房东西两翼配楼经结构技术安全鉴定已不宜进一步加固改造,同时两翼配楼功能与新建站房

34、不匹配,建议拆除重建设计。2. 既有站房与站台存在一定高差,研究站房改造与站台的关系。3. 拆除既有高架候车厅,结合车场、主站房以及子站房的布局,研究高架候车厅的布置位置与形式。(四)其他房屋配备原则1.生产房屋按照部 “强本减末” 的建设理念,根据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和各专业的意见进一步核实规模与布局。还建生产房屋按新建房屋设计标准设计。2. 站区内通信、信息、信号、变配电、公安、综合间休、办公、值班员室等房屋原则上并入站房。3. 站区其它配套生产房屋应结合总体规划合理布置,按照生产工艺的要求统筹规划、集中布局,建筑风格应与站房协调一致。4. 生产房屋的建筑标准应满足生产工艺要求,按一般标准建设

35、,建筑材料以地方材料为主,满足生态、节能、环保等要求。5. 本阶段新建配套生产房屋面积暂按23000m2开展下一阶段设计。其中由于地铁工程引起行包用房.8万平方米单独计列。(五)暖通1. 按功能分区域,合理匹配暖通空调设施。2. 商业夹层预留暖通、空调及给排水设施条件。3. 行包及出站通道按城市交通隧道设计,结合消防性能化设计局部加强消防设施。二十一、施工组织及总估算(一)设计单位应对过渡方案做进一步优化、完善,既有设备、器材充分利用,严格控制工程数量和投资。(二)哈尔滨铁路局应与地铁有关单位协商由于地铁引起的拆迁补偿有关问题,投资单独计列。(三)下阶段站房、雨棚工程设计概算按黑龙江省现行工程

36、定额、费用定额编制,其他工程按铁道部铁建设2006113号文编制。主要材料价格按哈尔滨市2010年第二季度市场调查价综合分析后计列。投资估算按站房及相关工程(含雨棚、地道、天桥、站台),哈尔滨站车场工程,哈尔滨南工程,过渡工程。(四)征地拆迁补偿费按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有关标准测算,调查、核实拆迁房屋的权属、数量、投资。对重大拆迁,哈尔滨铁路局与产权单位协商处理。(五)设计应结合站房、旅客地道、过渡方案,对基坑方案做进一步研究,合理计算工程数量和投资。(六)设计应进一步核实电力、信息等工程数量,严格控制工程投资。(七)补充与类似工程的技术经济比较,进行投资合理性分析。附件:评审人员名单哈尔滨站改造可研评审人员名单序号姓名职务专业附注1郑健主任2吴克非赵奕副主任3俞祖法副总工、总体站场4李巍处长线路5宣立华高工路基6李光伟高工地质7陈良江教高桥梁8艾刚高工机务9张正舟高工车辆10陈学光高工电力、电气化11谢宏教高通信、信息12王强高工信号13张松岩处长给排水、环保14姚涵高工房建15李建新副处长行车1615汪国权吴建平高工概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