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技术素养研究内涵及其测量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77859898 上传时间:2022-04-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国际技术素养研究内涵及其测量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国际技术素养研究内涵及其测量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国际技术素养研究内涵及其测量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国际技术素养研究内涵及其测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技术素养研究内涵及其测量(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国际技术素养研究:内涵及其测量 摘要:我们正处于一个技术时代,技术素养应成为当代人的基本素养,然而,我们对此尚缺乏深思熟虑的应对或严肃的思考。从国际发展趋势看,技术素养内涵及其测量研究一直被学界所关注,并从国家层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不仅为我们开启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启示,也有助于我们建立自己的技术素养测量体系。 关键词:技术素养;技术素养测量;综述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3-0009-02 近年来,我国对全民科学素养非常重视,自1990年首次引进米勒(Miller)的公众科学素养测评模型进行尝试性测评以来,迄今共进行了8

2、次正规的测评工作。虽然测评情况不容乐观,但随着我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的颁布并实施,尤其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语境下,将提升全民的科学素养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已基本达成共识。 与“科学素养”相比,“技术素养”在国内似乎还很少得到关注。虽然在新世纪以来的基础技术教育课程中明确地将“技术素养”作为课程目标加以提出,但总体而言,“技术素养”似乎还是一个不太为公众所熟知的概念,对其专门进行的研究也较少见。然而,“对于社会发展,以及对于公众的生活而言,真正产生直接影响的,与其说是科学,倒不如说是技术。因而,技术素养的提高是一个更加迫切而且极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技术素养

3、概念的提出 “技术素养”(Technological Literacy)这一术语最早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据Gagel(1997)考证,最早是由美国工艺教育学者Towers等人在1966年提出的,该词自提出后便指向所有公众。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技术素养”进行界定。如Maley(1983)从经验出发,认为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如不具备技术素养将难以适应现代生活,唯有具备技术素养的人才能扮演好技术的使用者、消费者、生产者、决策者与选择者的角色。Dyrenfurth(1991)从知识、技能及态度三个维度十个方面对技术素养做了具体的阐释。Hayden(1991)认为,技术素

4、养就是具有选择、正确应用、追踪和评价适当技术的能力与知识。该定义也影响了美国在国家层面对于技术素养内涵的确定。 总体看来,在技术素养概念提出之初,学术界意见纷呈。正如Gagel(1997)所认为的,“定义技术素养被证明是一件非常复杂和困难的事。”但毫无疑问,正是在不断的界定过程中,技术素养不仅作为一个口号流行起来,而且开始被看作一般素养的组成部分。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技术素养开始获得了国家层面的关注,尤其是美国的持续性研究,对于“技术素养”在世界各国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技术素养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 20世纪80年代,技术素养在国家层面仍被作为广义科学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如美国科学促

5、进会(AAAS)在其纲领性文件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中指出,科学素养包括“熟悉自然界并尊重其统一性;意识到数学、技术和科学相互依赖的某些重要方式;理解一些关键的科学概念和原理;具备科学思维方式的能力;知道科学、数学和技术是人类事业,知道其长处和局限;能够将科学的知识和思维方式用于个人和社会的目的。”这一定义实际上涵盖了包括技术素养的内容。因此,该计划建构的公民科学素养标准涉及技术的本质、设计的世界、技术的发展和进化等主题,内容包括了解技术与科学的关系,技术与系统、技术中的问题;掌握农业、材料与制造业、能源及其应用、通讯、信息处理、保健技术等。 对技术素养独立进行持续关注并开始向实践迈出可贵步伐的

6、组织是美国国际技术教育协会(ITEA)(现已更名为ITEEA)。1994年,国际技术教育协会(ITEA)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和美国国家航空及航天局(NASA)资助下,启动了“面向全体美国人的技术计划”(TfAAP),其目的在于提供对技术教育感兴趣人士了解何谓技术素养,如何使全民都具备技术素养,以及何以需使全民具备技术素养等。 1996年,该项目第一阶段的成果技术学习的原理和结构(TAA)发表,该文献认为:所有公民都应获得基本的技术素养使用、管理和理解技术的能力。随后,该项目第二阶段成果技术素养标准:技术学习的内容(STL,2000)和促进技术素养之卓越:学生评估、专业发展和学程标准(

7、AETL,2003)发表。其中,STL阐明了要成为具有技术素养的人,每个学生应知应会些什么,技术素养标准分为五大类20条标准,包括技术的本质、技术与社会、设计、应付技术世界所需的能力、设计世界,每项标准分为K-2、3-5、6-8、9-12年级段,都有一个衡量标准。与第一阶段所提出的技术素养不同的是,该标准对技术素养的内涵更加完备,增加了评价技术的能力。可以看出,具备技术素养将有助于个体理解技术,理解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明智地评价技术并形成见解。 该项目的第三阶段成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为配合技术素养标准的实施,国际技术教育协会制定了配套文件:测量进展:评价学生的技术素养(2004年)、实

8、现卓越:构建技术学程标准(2005年)、规划学习:开发技术课程(2005年)、发展专业:准备做技术教师(2005年)。另一方面,2006年发表了TAA的修订版,报告更名为面向所有人的技术素养:技术学习的原理和结构(TLA)。该报告与技术素养标准对技术素养就是使用、管理、评价和理解技术的能力的界定一致,且对其内涵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使用技术的能力是指能成功操作现实中的重要产品和系统,包括知道现有宏观系统即人工系统的组成以及系统运行的方式;管理技术的能力是指确保一切技术活动都有效并适当;评价技术的能力是指在有见识的基础上,而不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对技术做出判断和决定;理解技术的能力不只包括知道事实和信息

9、,还包括将信息综合而形成新洞见的能力。 除此之外,2002年美国技术素养委员会、美国国家工程院和国家研究理事会对技术素养的结构化也做出了重要贡献。该组织的报告从技术角度讲,为什么美国人需要对技术有更深入的了解提出:技术素养由知识、思维和行为方式、能力三个独立部分组成。这三个维度可放在一个连续轴上从低到高,从发展不良到高度发展,从有限到广泛。每一个有技术素养的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知识、思维和行为方式、能力。 与此同时,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也纷纷在技术课程文件中对技术素养进行了内涵界定。如新西兰在2007年课程改革中,将技术素养内涵由原来的“技术知识及其理解、技术能力、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革新为“技术实践

10、、技术知识和技术的性质”三个方面,通过 “知道如何做”、“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这样三个方面的结合,提供了学生提升技术素养的整体认知框架。南非在2002年颁布的教育部课程文件中,将技术素养内涵界定为技术加工与技能、技术知识与理解以及技术、社会与环境三个方面。我国在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地将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作为其核心目标,但标准并未做出进一步的具体界定,只是指出技术的理解、使用、改进及决策能力是技术素养的重要内容。另外,英国、澳大利亚、芬兰等国也均在技术课程文件中对技术素养内涵进行了界定。 通过对各国学者及国家技术课程文件关于技术素养内涵的认识分析,笔者无意再提出一种技术素养的界定。但对于技术素养我们需要达成以下共识:其一,技术素养不只是一个口号,它具有实质性的内容和结构,这也使得对公众技术素养测评成为可能。其二,技术素养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富有生命力的概念,不存在适用于所有国家公众的技术素养标准,因而在设计适用于本土公众技术素养测量体系时,必须考虑自身独有的社会传统、技术发展水平以及其他文化特质。其三,技术素养的每一个维度都不是孤立的存在,不能仅从技术本身来思考和解决问题,更需要重视技术与人、技术与环境、技术与社会等内容。其四,个体的技术素养水平具有连续性和复杂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