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安宜高级中学高二语文A部登柳州城楼导学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77723496 上传时间:2022-04-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江苏省扬州市安宜高级中学高二语文A部登柳州城楼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江苏省扬州市安宜高级中学高二语文A部登柳州城楼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江苏省扬州市安宜高级中学高二语文A部登柳州城楼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江苏省扬州市安宜高级中学高二语文A部登柳州城楼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安宜高级中学高二语文A部登柳州城楼导学案(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柳宗元、韦应物的生平 ,理解诗歌内容。 2、赏析诗歌,领会独特的艺术美。3、理解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复杂的情感。学习重点赏析诗歌,领会独特的艺术美,并体会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复杂的感情。学习难点赏析诗歌,领会独特的艺术美,并体会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复杂的感情。【前置性补偿】一、知识链接1、 贬谪诗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都以做官为最高理想,即所谓“学而优则仕”。的确,“学而优则仕”是古代知识分子实现人生理想及价值的主要途径,问题是,他们一旦靠读书做上官以后,就进入到了沉浮的宦海之中,稍不留神就有遭遇贬谪的危险。于是,在历史上,便有了一个特殊的文人群

2、体,即在参与朝政中遭遇挫折而受到贬谪的官员。当然,贬官的情况千差万别。有的被贬是为一己私欲,有的却是心怀天下。就其结局而言,有的建功立业,得以光照史册;有的吟诗作赋,在文坛永垂风流;有的则并不为人同情,从而被遗忘。贬官的遭遇,除了降职、贬逐前往荒远之地外,不少人还经历过囹圄之祸。 大唐时代,文人遭遇贬谪的现象十分普遍。贬谪诗人,来到穷荒僻远的贬所,除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贫乏而导致生活的格外艰难之外,更难承受的是心灵的孤独。生长在北方的诗人,初到南方,因语言不通,常会导致与当地人的疏离和隔阂而,这种疏离和隔阂又会日益加深他们的孤独感。柳宗元所谓“异服殊音不可亲”,就典型地表现了这种心态。

3、 作为贬谪者,他们又常常遭受社会的歧视、朋友的误解、旁人的冷落和上司的压迫,孤独之外又有深重的屈辱感。他们原本有着强烈的进取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迫切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而随着贬居时间的延长,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有限的生命时光在穷乡僻壤中白白流逝,被社会抛弃以及生命被拘囚以至于渐趋荒废的怨愤便会不断强化。于是,这些贬谪文人便将仕途的不幸转化为文学精神的升华,把文学创作看成是他们生命的另一种存在形式,以此为动力而进行他们精神世界的定位与重建。2、贬谪诗中常见的意象 归雁 江水 香草 柑橘 风霜 雨雪 蓬草 夕阳 鹧鸪 落叶 孤灯 芙蓉 薜荔3、贬谪诗在思想内容上常表现以下几方面:(1)流露遭贬后郁闷、

4、惆怅、失意的情感。(2)思念故园亲友(对京城的思念,其实是对往昔美好生活及亲友的想念,包含对政治理想甚或权力的依恋与追求)。(3)愈挫愈勇,相信能东山再起的自信。(4)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5)任凭风雨的旷达乐观态度。(6)表达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庶,但又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7)表现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4、贬谪诗中,诗人抒发的情感(1)英雄末路之哭 (2)忠而被贬之愤 (3)壮志难酬之怅 (4)生不逢时之叹 (5)羁旅行役之苦 (6)思乡怀归之情 (7)思乡、忠君、豁达等感情5、贬谪诗中常见的手法(1)贬官士人出于自身特殊的处境考虑,贬官文学多采取比兴手法,曲折地表

5、现自己的情志。(2)借景抒情.(3)咏史抒怀。被贬后,他们从历史中寻找古人的故事,借咏史怀古,委婉表达自己的心情。(4)有感于今昔身份的变化、处境的反差,贬官文学多用对比手法。(5)贬官文学言将尽时常常忍不住直抒胸臆。6、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791),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天宝末年曾在宫廷担任过玄宗的侍卫官,早年为人任侠,狂放不羁,后来发奋读书。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与陶并称陶韦。但是,他和王、孟毕竟不同,他的田园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白居易与元九书),其内容上并不仅仅是寄托洁身自好、乐天知命的思想,而且还流露对农民劳

6、苦的关怀。如观田家: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运城、苪城一带)。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为 “唐宋八大家”。7、背景介绍寄李儋元锡这首七律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暮春入夏时节,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刺史,离开长安,秋天到达滁州任所。李儋,字元锡,

7、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当时任殿中侍御史,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寄赠李儋以答。诗人出任的这一年恰是唐朝分崩离析、危在旦夕的一年。就在这年冬天,长安发生了朱泚叛乱,称帝号秦,唐德宗仓皇出逃,直到第二年五月才收复长安。(其父亲唐代宗匆忙出逃陕州,长安也被吐蕃军队占领。)在此期间,韦应物曾派人北上探听消息。到写此诗时,探讯者还没有回滁州,可以想见诗人的心情是焦急忧虑的。这就是本诗的政治背景。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公元八0五年,唐德宗李适死,太子李诵(顺宗)即位,改元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反扑,仅五个月,“永贞革新”就遭到残酷

8、镇压。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二王八司马”事件。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但当他们赶到长安时,朝廷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时写的。二、预习检查1、给加点的字注音 李儋 春愁黯黯 城邑 俸钱 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 春秋黯黯独成眠 城上高楼接大荒 惊风乱飐芙蓉水 九回肠 【新知探究】 1、 首联哪一个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2、 颔联中的“风”、“雨”、“芙蓉”、“薜荔”有着怎样的寓意?3、 试比较颔联和颈联中写景的角度有何不同?4、 联系全诗,分析作者“愁”的内容有哪些?【形成性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1)请简要分析诗中的“花”、“月”两个意象所寄托的情感。(4分) (2)请结合诗中五、六句谈谈诗人塑造了怎样的自我形象。(4分) 3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