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上传人:微*** 文档编号:77721972 上传时间:2022-04-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3.2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化验室安全操作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化验室安全操作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化验室安全操作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化验室安全操作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验室安全操作规程(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化验室安全操作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化验室安全操作规程。本标准适用于化验室岗位操作人员。2 化学试验一般操作规则2.1 配制稀硫酸时,必须在烧杯和锥形瓶等耐热容器内进行,并必须缓缓将浓硫酸加入水中不准用相反次序操作。2.2 一切试剂瓶都要有标签。有毒药品要在标签上注明。2.3 溶解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发热物质时,必须置于耐热容器内进行。2.4 严禁试剂入口。如需要以鼻鉴别试剂时,须将试剂瓶远离,用手轻轻扇动,稍闻其气味,严禁鼻子接近瓶口。2.5 折断玻璃管(棒)时,须用钢锉在折断处锉一小槽,再垫布折断。使用时要把断口烧成圆滑的形状。如将玻璃管(棒)插入橡皮管或橡皮塞时,应垫布插入,防止折断伤

2、手。2.6 严禁食具和器具混在一起或互相挪用。2.7 易发生爆炸的操作,不得对着人进行。必要时应戴好防护眼镜或设置防护挡板。2.8 一切发生有毒气体的操作,须于通风柜内进行。通风装置失效时禁止操作。2.9 一切固体不溶物及浓酸严禁倒入水槽,以防堵塞和腐蚀水道。2.10 身上或手上沾有易燃物时,应立即洗干净,不得靠近明火。2.11 处理后的浓酸和浓碱废液,必须先将水门放开,方可倒入水槽。一切废液,如含有害物质超过安全标准,则应先行处理,不准直接排入下水系统。2.12 高温物体(灼热的磁盘或烧坏的燃烧管等)要放于不能起火的地方。2.13 取下正在沸腾的水或溶液时,须先用烧杯夹子轻轻摇动后才能取下使

3、用,以免使用时突然沸腾而溅出伤人。2.14 使用酒精灯注意无色火焰烫伤。2.15 蒸馏易挥发和易燃体所用的玻璃器具必须完整无缺陷。禁止用火直接加热。3 进入现场取样操作安全要求3.1 根据安全生产需要按时取样,取样过程中必须按规定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通知岗位操作工协助取样、进行安全监护,取样时站在取样口上风向。3.3 设备运转中,不得触摸、打扫旋转部位。4使用电气设备安全规则4.1 在使用电气设备时,必须事先检查开关、电机、以及机械设备,确认各部分是否安置妥当。4.2 开始工作或停止工作时,必须将开关扣严和拉下。4.3 要更换保险丝时,应由电工按负荷选用保险丝,不准随意加大或以铜丝代替使用。

4、4.4 电气开关箱内及下面,不准放任何物品。4.5 严禁用导电器具去洗扫电器和用湿布擦洗电器。4.6 凡电器动力设备超过允许温度时,应立即停止运转。4.7 禁止洒水在电气设备和线路上,以免漏电。4.8 严禁用湿手分、合开关或接触电气设备。5.1 凡能产生有毒气体和刺激性气体的操作,应在通风柜内进行,同时应尽量站在上风口。这些气体是:二硫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气等。5.2 进行有毒物质的试验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或面罩、手套,工作人员应在饭前和试验后洗手,试验中禁止饮食、吸烟。禁止用试验容器盛装食品。5.3 含毒物的溶液必须由该试验的工作人员作一定的安全处置,合乎排放标准后,再倒入下水道

5、,然后仔细洗净仪器和工作地点。5.4 工作人员手、脸、皮肤有破裂时,不许进行有毒物质,尤其是氢化物的操作。5.5 处理无名药品不许用口尝。如嗅其味,可用手掌在位于药品外表上方的脸部扇动嗅之。所有装有药品的瓶子均应贴有明显的标签,并分类、分层、分室存放。禁止使用没有标签的药品。5.6 有毒液体、生产污水或其它腐蚀性强烈的液体在取样时,不许用口吸取,只能用抽气管吸取,或用滴定管。5.7 使用剧毒物质时,必须按双人双重管理制度处置,即二人领、二人发、二把锁、二本账、二人管;对其它易燃易爆物和有强烈毒性、腐蚀性的物质,操作也必须采取专门的防护措施或设人监护。这些物质是:氟化物,二硫化碳, 、氨的氯酸盐

6、,铬的化合物,所有的有机化合物。6使用强酸、强碱及腐蚀剂安全规则1.1 搬运和使用腐蚀性药品,如强酸、强碱及溴等,要戴橡皮手套、围裙、眼镜,并穿深筒胶鞋,在其工作地应备有洁净洗用水、 毛巾、药棉和急救中和的溶液,其它人员应熟悉药品的性质和操作方法。工作负责人应负责检查是否适应所做的工作。1.2 搬运酸、碱前应仔细作以下几项检查:1.2.1 装运器具的强度是否可靠;1.2.2 装酸或碱的容器是否封严;1.2.3 容器的位置固定得是否稳定;1.2.4 搬运时,不许一人把容器背在背上。1.3 移注酸碱液时,要用虹吸管,不要用漏斗,以防酸碱溶液溅出。1.4 酸碱或其它苛性液体,禁止用嘴直接吸取,如无吸

7、气器可用量筒量取。1.5 开放盛有溴、过氧化氢、氢氟酸、氨水和其它苛性溶液的容器时,应先用水冷却,然后开瓶。开瓶时,瓶口不准对人。1.6 在稀释酸(尤其是硫酸)时,应当一面搅拌冷水,一面慢慢将浓酸少量滴入水内。禁止将水注入酸内。当浓酸倾撒在室内时, 应先将碱与其中和, 再用水冲洗或先用泥土吸收, 扫除后再用水冲洗。1.7 拿取碱金属及其氢氧化物和氧化物时,必须用镊子夹取或用药匙取用,且操作人员须戴橡胶手套、口罩和眼镜。1.8 废酸、废碱必须倒在专门的缸子内,缸子应放在安全的地方。1.9 如强酸溅到眼睛内或触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0 5的碳酸氢钠液清洗。如果是强碱溅到眼睛构成皮肤上

8、,则除用大量的清水冲洗外,再用2的稀硼酸溶液清洗眼睛,或用 1醋酸清洗皮肤。经过上述紧急处理后,应立即送医院治疗。1.10 腐蚀性强烈的物质有:硝酸,硫酸,王水,五氧化二磷,磷酸,氢氧化钾,氢氧化钠,冰醋酸,磷,硝酸银,盐酸。7使用易燃品安全规则7 1 不许将易燃物质放置在明火附近和试验地区附近。7.1 在贮存易燃物质的周围不应有明火作业:点着的煤气(酒精)灯,燃着的火柴等。7.2 使用蒸馏或升华的易燃物质时应注意:7.2.1 不许用明火加热,加热可用水(油)浴器、电热板或电砂浴,周围也不应有明火;7.2.2 试验仪器应当严密不漏气;7.2.3 在蒸储装置下面,应有一金属浅盘, (边高8010

9、0厘米);7.2.4 工作地点应通风良好,四周不可放置可燃性物料;7.2.5 工作时要戴上眼镜。8 4 在试验室内存放各种可燃性物质总量不许超过 3 千克, 每种不得超过1 千克。随用随取,用后送回专门的贮放地点。8.1 遇水易燃物质(如黄磷、过氧化钠等)禁止丢入废液桶内。凡能引起火的物质(如废油、废有机溶剂)应集中在专门的容器内放在安全的地方,不得任意乱放。 禁止将性质相抵触的,能引起燃爆的易燃物贮存在一起。使用中应留有安全距离。8.2 一旦发生失火事故,首先应撤除一切热源,关闭煤气和电闸,然后用砂子或石棉布盖住失火地点或用四氯化碳等灭火机灭火。除酒精外,化学物品失火,不许用水灭火。8.3

10、应经常检查防火设备,如灭火机,黄沙、石棉及毛毡等。8.4 当加热、蒸馏及其它有关用火的工作进行时,要有专人负责管理,不许随便离开。用完后即关掉热源。8.5 可燃的尤其是易挥发的可燃物,应存放在密闭的容器中,不许用无盖的开口容器贮存。8.6 易燃物质有:醇类,丙酮,苯,甲苯,二硫化碳,磷,过氧化钠等 化验室的化学药品及试剂溶液品种很多, 化学药品大多具有一定的毒性及危险性, 对其加强管理不仅是保证分析数据质量的需要,也是确保安全的需要。化验室只宜存放少量短期内需用的药品。 化学药品要按无机物、 有机物、 生物培养剂分类存放,无机物按酸、碱、盐分类存放,盐类中按金属活跃性顺序分类存放,其中属于危险

11、化学药品中的剧毒品应锁在专门的毒品柜中,由化验室主任加锁保管、实行领用经申请、审批、双人登记签字的制度。9.1、 属于危险品的化学药品9.1.1 易爆和不稳定物质。如浓过氧化氢、有机过氧化物等。9.1.2 氧化性物质。如氧化性酸,过氧化氢也属此类。9.1.3 可燃性物质。除易燃的气体、液体、固体外,还包括在潮气中会产生可燃物的物质。如碱金属的氢化物、碳化钙及接触空气自燃的物质如白磷等。9.1.4 有毒物质。9.1.5 腐蚀性物质。如酸、碱等。9.1.6 放射性物质。9.2、 化验室试剂存放、使用要求9.2.1 易燃易爆试剂应贮于铁柜壁厚1mm 以上中,柜子的顶部都有通风口。严禁在化验室存放大于

12、20L 的瓶装易燃液体。易燃易爆药品不要放在冰箱内防爆冰箱除外 。9.2.2 相互混合或接触后可以产生激烈反应、燃烧、爆炸、放出有毒气体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称为不相容化合物,不能混放。这种化合物系多为强氧化性物质与复原性物质。9.2.3 .2.3 腐蚀性试剂宜放在塑料或搪瓷的盘或桶中,以防因瓶子破裂造成事故。9.2.4 要注意化学药品的存放的期限,一些试剂在存放过程中会逐渐变质,甚至形成危害。9.2.5 药品柜和试剂溶液均应防止阳光直晒及靠近暖气等热源。要求避光的试剂应装于棕色瓶中或用黑纸或黑布包好存于暗柜中。9.2.6 发现试剂瓶上标签掉落或将要模糊时应立即贴好标签。无标签或标签无法辩认

13、的试剂都要当成危险物品重新鉴别后小心处理,不可随便乱扔,以免引起严重后果。9.2.7 化学试剂定位放置、用后复位、节约使用,但多余的化学试剂不准倒回原瓶。10.安全防护知识化验工作中接触的化学药品, 很多是对人体有毒的。它们对人体的毒害途径和程度各不相同, 有些毒物可有几种途径进入人体,而有些毒物对人体的毒害是慢性的、积累性的,因此必须加以足够的重视。化验室常用毒物的中毒症状及防护知识见下表。毒物侵入途径与主要症状防护与急救-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粘膜使人 中毒,吸入后立即引起咳嗽、气急、 胸闷、鼻塞、流泪等粘膜刺激症状, 严重时可发生支气管炎、化学性肺炎 及中毒性肺水肿,心力逐渐衰竭而死 亡,水

14、溶液也具腐蚀作用。1、室内通风良好,操作时带口罩;2、立即离开现场,重患者应保温、吸氧、注射强心 剂禁用吗啡;3、眼受刺激时用2%苏打水洗眼;咽喉疼痛时吸入 2%苏打水热蒸气。2.一氧化碳及煤气-通过呼吸道 进入体内,与血液中血红蛋白和血液 外的其它含铁蛋白结合,使血色素丧失输氧能力,轻度中毒时头晕、恶心、 全身无力;中等中毒时并发生意识障 碍;重度中毒时立即陷入昏迷,呼吸 停止而死亡。1、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注意保温;2、停止呼吸者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并给以含57%二氧化碳的氧气;3、发生呼吸衰竭者,同时注射强心剂。3.硫化氢-强烈的神经毒物,具臭 蛋味,由于易产生嗅觉疲劳而失去警 觉,从而

15、造成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头 晕、头痛、恶心、呕吐;重度中毒时 呼吸短促,突然失去知觉,死亡。1、室内通风应良好,感到不适时立即离开现场;2、眼受刺激时用2 %苏打水冲洗,湿敷饱和硼酸液和 橄榄油。4.二氧化硫-由呼吸道吸入,对粘 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引起结膜炎、 流泪、流涕、咽干、疼痛;重度中毒 能产生喉哑、胸痛、吞咽困难、喉头 水肿以至窒息死亡。1、立即离开现场,呼吸新鲜空气。如发现肺浮肿应 输氧;2、服碳酸氢钠或乳酸钠治疗酸中毒;3、眼受刺?t时用 2%苏打水冲洗。5.氮的氧化物生成物NO、NO2 通过呼吸道对深部呼吸器官起损害 作用,可能发生各种程度的支气管 炎、肺炎和肺气肿,严重者可致

16、肺坏 疽。由于损害神经系统,吸入高浓度 时迅速窒息死亡。1、立即离开现场,保持绝对安静,呼吸新鲜空气;2、静脉注射50%葡萄糖20 60mL;3、进行对症处理。6.氨-可由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 粘膜侵入人体。强烈刺激眼睛,流泪, 咳嗽,声音嘶哑。0、45g/ml接触30min 可危及生命。1、室内通风,操作氨或浓氨水时带口罩或瞬时停止 呼吸;2、吸入中毒者立即离开现场; 误食中毒者谨慎洗胃, 皮肤接触中毒者立刻用水或稀醋酸充分洗涤。7.氟化氢生成物-经呼吸道侵 入,腐蚀骨胳、造血神经系统、牙齿、 皮肤、粘膜等。水溶液为氢氟酸,对 肌体组织有强烈的腐蚀作用。被低浓 度氢氟酸灼伤后几小时才会感觉到

17、 疼痛,造成的溃疡不易愈合,引起剧 痛。1、严格按规程操作,特别注意带好胶皮手套;2、慢性中毒及骨胳、神经、造血系统受损害者应长 期治疗。8.甲醇-通过呼吸道及皮肤吸收中 毒。吸入中毒损害神经系统,引起视 神经疾病;误服中毒引起恶心、呕吐, 全身青紫,重者很快停止呼吸而死 亡。1、通风应良好,中毒者移至新鲜空气处;2、严禁当乙醇使用.3、吸入中毒者注射解毒剂。9.四氯化碳-由呼吸道吸入中毒。 主要引起肝脏、肾脏以及神经系统的 损害。急性中毒会引起头晕、呕吐、 视力紊乱、黄疸、肝肿大;慢性中毒 引起神经衰弱、胃肠功能紊乱。1、使用时应通风良好,不要滴洒在它卸上.2、急性中毒者立即移至空气新鲜处,

18、施以人工呼吸, 吸氧。10.苯及其同系物 主要通过呼吸 道和皮肤渗透侵入而中毒。 急性中毒 会有沉醉状,继而面红、头晕、头痛、 呕吐,甚至肌肉痉挛昏迷而夕匕;慢性 中毒损害造血、神经系统,鼻腔、牙 龈出血,肝、肾受损、全身无力。1、使用时应通风良好2、尽量用其它无毒或低毒溶剂代替3、急性中毒者施以人工呼吸,吸氧。全身性中毒者静脉注射器硫代硫酸钠。上表中本室只有上述 5.6.7.10种,其它列出,仅供参考 10、中毒与急救毒物,是指某各物质进入人的机体以后,能引起局部或整个机体功能发生疾病的物质。由毒物所引起的任何疾病现象,就称为中毒。化学试剂中毒一般通过三个途径,引起不同症状的疾病。10.1.

19、1 通过呼吸道中毒:由呼吸道吸入有毒气体、粉尘、蒸气、烟雾能引起呼吸系统中毒。这种形式的中毒是比较常见的,尤其是有机溶剂的蒸气和化学反应中所产生的有毒气体。如乙醛、丙酮、甲苯等蒸气和氧化氢气体、氯气、一氧化碳等。10.1.2 通过消化道中毒:除误食外,更多的情况是由于手上污染毒物,在吸烟、进食、饮水 咽入消化系统而引起中毒。这类毒物多以剧毒的粉剂较为常见,如氧化物、神化物、汞盐等。10.1.3 通过触及皮肤中毒和五官粘膜受刺激:某些毒物接触及皮肤,或其蒸气、烟雾、粉尘 对眼、鼻、喉等的粘膜产生的刺激作用。如汞剂、苯胺类、硝基苯等,可通过皮肤粘膜吸收 而中毒。氮的氧化物、二氧化碳、三氧化硫、挥发

20、性酸类、氨水等,对皮肤粘膜和眼、鼻、 喉粘膜刺激性都很大。10.1.4 毒物从以上三个途径进入人的机体以后,逐渐侵入血液系统直至普及全身各部,引起 更加危险的症状。特别是由消化系统侵入,通过门脉系统经肝脏进入血液,以及从呼吸道进入肺泡中被吸收都是比较迅速的。10.2.1 在化验室里,如发生人身中毒,原则上应首先尽快派人或请医生,并报告有关领导或上级组织,同时采取急救措施。10.2.2 医生抢救之前,急救中毒的原则是尽量使毒物对人体不发生有害的作用,或者是将 有害的作用尽量减少到最小程度。在送医院或医生到来之前应迅速查清中毒原因后,针 对具体情况,采取以下具体措施进行急救。10.2.3 吸系统中

21、毒:如果是呼吸系统中毒,应迅速使中毒者离开现场,移到通风良好的环 境,使中毒者呼吸新鲜空气。轻者,短时间内会自行好转;如有昏迷休克、虚脱或呼吸机能 不全时,可人工协助呼吸,化验室如有氧气,可给予氧气,如可能,给予喝兴奋剂,如浓茶、 咖啡等。10.2.4 由口服中毒:由口中服入毒物时,首先要立即进行洗胃,呕吐。常用的洗胃液是1:5000的高镒酸钾溶液千万不要太浓,浓度过大会烧坏胃壁粘膜,或用肥皂水或者 35%的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洗胃要大量地喝,边喝边使之呕吐。最简单的催吐方法是用手指或木杆压舌根,或者给中毒者喝少量1525毫升,最多不超过 50毫升1%硫酸铜或硫酸锌溶液催吐剂。如果无洗胃液,可

22、给予大量的温水喝,冲淡毒物并使呕吐。洗胃要反复进行多次,直至洗胃呕吐物中基本无毒物存在,再服解毒剂。解毒剂有很多,要根据中毒药物的性质选用。一般常用解毒剂有生蛋清液、牛奶、淀粉糊、桔子汁等。10.2.5 某些特殊毒物要采取更有效的特殊来解毒,并使呕吐。如,磷中毒用硫酸铜,银中毒用硫酸钠,睇或神中毒用25%的硫酸铁和0.6%氧化镁混合液剧烈搅拌混合均匀,每隔10分钟给一汤匙,直到呕吐后为止,氧化物中毒给 1%硫代硫酸钠等。解毒呕吐后,喝上 温水送医院治疗。10.2.6 皮肤、眼、鼻、咽喉受毒物侵害:皮肤和眼、鼻、咽喉受毒物侵害时,要立即用大量 自来水冲洗,冲洗愈早愈彻底好。 如能涂或服用适当的缓

23、冲剂、中和剂注意要用稀浓度的更好。洗净毒物后,看情况请医生治疗。10、常见化学毒物及急救预防措施10.1、 常见化学毒物的特性及容许浓度见附表。10.2、 急救预防措施。10.2.1 气体毒物:气体毒物中毒时,通常发生窒息性症状。 毒性大的毒气会腐蚀皮肤和粘膜。如 SO2、NO2、CL2 等。10.2.1.1 容许浓度低的毒气,要特别小心,大部分气体要用钢瓶贮装,放置时防止碰撞。存 放阴凉处,要与可燃物、有机物或易氧化物隔离。要经常用气体检验器检测,微量的泄漏都 不允许。10.2.1.2 化学试验时产生有毒气体,一定要在通风橱内进行,对残余废气可用排风机用水吸 收处理,或送至空旷地方。10.2

24、.1.3 吸入毒气的患者应急速脱离现场。安置休息并保持温暖。如发生昏迷等症状,须就 医诊治,或送至空旷地方。10.2.1.4 吸入毒气的患者应急速脱离现场。安置休息并保持温暖。如发生昏迷等症状,须就 医诊治。眼部、皮肤受伤须用水冲洗。10.2.1.5 一氧化碳中毒要准备亚硝酸戊酯药管,如果停止呼吸,立即做人工呼吸,开始恢复 呼吸后,打开药管嗅闻 1530秒,每隔2、3分钟嗅 闻一次。用药量度超过两个药管为限, 然后要输氧。10.2.2 酸类毒物:强酸性物质与有机物或复原性等物质混合,往往会产生大量热而着火。注 意不要用破裂的容器盛装。保存于阴凉的地方。与可燃物隔离。10.2.3 洒出此类物质时

25、,要用碳酸氢钠或纯碱将其覆盖。用大量水冲洗,放入废水系统。处 理时须戴防毒面具和防护手套。10.2.4 眼睛、皮肤受伤用水冲洗。皮肤可涂敷氧化镁甘油软膏。如果进入口内,立即漱口, 饮水及镁乳,急送医院救治。10.2.5 灭火可用水、干粉化学品或二氧化碳。11、常见化学毒物的特性及容许浓度附表类别名称特性容许浓度气1、氯气CL2黄绿色气体,具有喇J鼻臭味,溶于水,液氯能引起严重的烧。能 与许多化学物品如乙快、乙醛、氨气、氢气、松节油、金属粉末 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生成爆炸性产物W 1量克/米3体2、一氧化碳CO无色无臭气体,微溶于水。剧毒!极易燃,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 混合物 50毫克/米33、

26、二氧化硫SO2无色气体,具有喇J鼻恶臭,在 -10 C以下会液化,有一定的水溶 度,并刺激眼睛和呼吸系统。 13毫克/米34、二氧化氮NO2黄褐色气体,剧毒!极强的氧化剂。自身不燃,遇衣物或其它可 燃物,能立即起火W 9量克/米35、二澳乙烷CH2 Br CH2 Br具有特殊甜味,不燃。化学性质较稳定。毒性比嗅甲烷强 25Ppm6、二氯乙烷CH2CLCH2CL具有特殊的甜味,沸点C。化学性质稳定,无腐蚀性 50ppm7、磷化氢PH3无色气体,具有臭鱼气味。沸点一 88C,微溶于水,往往因含有少量P2H3,能自行着燃,发出光亮火焰。剧毒!极易燃 3ppm8、澳甲烷CH3Br有浓霉臭味,沸点C。不

27、燃,是有机物质的强溶剂。对皮肤有腐 蚀性 20ppm酸类9、硫酸 H2SO4无色至暗褐色的油状液体,腐蚀性强,化学性质非常活泼,不燃。 遇电石、硝酸盐、苦味酸盐、金属粉末及其它可燃物等猛烈反应, 发生爆炸或燃烧,遇水与有机物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燃烧, 遇水与有机物猛烈反应,放出大量热量v 0.5ppm(1毫克/米3)10、硝酸 HNO3无色至淡黄色发烟液体,可溶于水,腐蚀性强,化学性质非常刺 鼻的窒息气味。化学性质活泼,不燃,能与多种物质如电石、松 节油、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遇可燃或易氧化物即行 着火 2ppm11、盐酸HCL无色至微黄色液体,气味刺激性强,不燃,但能与普通金属反应

28、, 放出氢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5ppm12、 磷酸H3PO4无色粘稠状液体或潮湿的白色结晶,自身不燃,能与水相混溶。 与金属反应,放出氢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w 1量克/米313、草酸14、COOH2 .2H2O无色结晶或白色粉末,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可燃,粉尘有 毒,在150160c升华并部分分解。高温下分解放出一氧化碳和 甲酸蒸气。遇银盐反应生成草酸银,具有爆炸性性质活泼,与过 氧化物、硝酸或其他氧化剂接触有爆炸危险。w 1量克/米315 、 甲酸HCOOH无色发烟液体,有喇J鼻恶臭味。溶于水,可燃,具有一定程度的 失火危险。闪点69 C,能放出刺激性蒸气w 9量克/米3

29、16、醋CH3COOH无色液体,具有喇J鼻酸味。溶于水,放出刺鼻性蒸气。易燃,化 学性质活泼,与过氧化物,硝酸或其他氧化剂接触有爆炸危险 25毫克/米3碱 类17、氢氧化钠NaOH无色,有棒、片、粒状或固体,溶于水。腐蚀性强,能造成灼烧伤。 不燃,但遇水放出大量热量。能使可燃物燃烧。遇金属反应放出 氢气2毫克/米318、氢氧化钾KOH同上19、氢氧化俊NH4OH无色透明液体,有喇J鼻性气味。能与醇、醛相混溶。与酸反应激 烈,放出大量的热20、硝酸银AgNO3无色透明结晶或白色结晶,溶于水。在有机物存在下曝光变灰黑 色。具有腐蚀性,遇可燃物、有机物或易氧化物质着火。并能助 长火势0. 01毫克/

30、 米3以Ag 计盐类21、硝酸铜Cu(NO3)2蓝色Z晶,为氧化剂。遇易氧化物质反应猛烈,会引起燃烧或爆炸。 可燃烧着火能助长火势。170 c时分解,放出剧毒的氮氧化物22、硝酸俊NH4NO3无色结晶,强氧化剂。 210 c开始分解,温度高分解放出剧毒的 气体。分解急剧能导致爆炸。与可燃碎末混合能发生激烈反应而 爆炸。23、硝酸钠NaNO3无色或白色结晶,为强氧化剂。易吸湿,遇氧化物质会发生激烈 燃烧或爆炸,并助长火势至死量:1530克/人24、硫酸俊NH42SO4白色粉末或无色结晶。在 240c熔化分解,放出有毒气体。高温 下与氧化剂接触,易发生爆炸25、氯化俊NH4CL无色结晶或白色颗粒性

31、粉状。溶于水。不燃,在高温下能腐蚀金 属。与银盐能生成一种灵敏度很高,容易起爆炸的化合物。26、草酸盐大多数草酸盐是无色的,其中草酸俊、草酸钾、草酸钠等溶于水 剧毒有 机 毒 物27、乙醛C2H5OHC2H5无色液体,有特殊气味。沸点 34 C,蒸气有毒!不溶于水。极易 燃,在低温下的蒸气也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在空气中与氧 长期接触或在玻璃瓶内受阳光照射能生成都不稳定的过氧化物, 受热能自行着火与爆炸。蒸气比空气重,扩散很远,能到达火源 再闪回燃着克/米328、乙醛CH3CHO无色液体,具有喇J鼻的水果气味。与水相混溶。化学性质活泼。易氧化或复原。在空气中自行氧化,生成不稳定的过氧化物,以

32、 致爆炸。沸点21C,极易燃。蒸气比空气重,扩散远,遇火源着 燃并反火焰沿气流相反方向引回5毫克/米329、甲苯C6H5CH3无色液体,有似苯的气味。不溶于水,能放出有毒蒸气,蒸气比 空气重,能扩散相当远,遇到火源着火并引回。易燃。蒸气能与 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200Ppm30、甲醇CH3OH无色液体,沸点65 C,易挥发,与水相溶。能放出有毒蒸气。蒸 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极易燃 200ppm31、丙酮CH3COCH3无色液体,具有特殊气味,沸点56 C,与水相溶。蒸气有麻醉效应。易燃,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克/米332、石油醒无色液体,易燃,具有喇J激性和毒性。 沸点301

33、60c的微分。蒸 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 500ppm33、四氯化碳CCL4无色液体,具有特殊臭味,沸点77 Co与水不相溶。蒸气有毒,不燃,可用作火火剂,但火火时能生成极毒的光气10ppm34、氯仿CHCL3无色液体,有甜味及特殊气味。具有挥发性,不溶于水。蒸气有 毒,沸点61C,不燃 50ppm35、苯C6H6无色液体,具有挥发性特殊气味。沸点 80 C,与水不相溶。蒸气 有毒,并能经皮肤吸入,极易燃,液体比水轻,蒸气比空气重, 扩散远,遇火源燃着 25ppm对皮肤36、酮CH3COC2H5无色液体,沸点80 C,具有特殊气味,蒸气有毒。易燃,液体比 水轻,蒸气比空气重,扩散远,遇火源燃

34、着。蒸气与空气形成爆 炸性混合物 200ppm37、邻苯一酚C6H4OH2无色结晶粉末,溶于水。能经皮肤吸收,引起腐蚀性灼伤38、液氧02、监色液体,液态氧的液、气两种状态是很强的氧化剂。与口燃性 物质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与/、可燃物质接触,也剧烈进行 反应液无色无臭气体,易燃。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燃烧生成化39、液氢无色火焰。液态开始蒸发,沉积地面,扩散升温后。遇湿空气生气H2成浓雾,可见的浓雾外围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毒无色无臭液体,沸点一196 C,不燃。常温下的蒸气密度与空气物40、放氮N2相等。与皮肤接触产生冻疮。41、氧化钾白色固块或结晶,有微弱的苦杏仁气味。剧毒!不燃,

35、遇酸能5毫克/米3KCN入出易燃的氧化氢气体对皮肤41、氧化钠白色固块或片状物,自身不燃。剧毒! !遇酸放出易燃的氧化氢5毫克/米3NACN气体42、氯化苦一种强烈的催泪气体,不燃,在潮湿情况下有腐蚀性。常温下难 挥发。沸点112 c 3PpmCCL3NO2特43、敌敌畏对热稳定,不燃烧。有机溶剂中稳定,有水存在时被分解,有碱殊DDVP存在加速分解。酸存在减慢分解。分解可能放出一种醋酸味。沸有CCL2CH0P0点高且蒸气压力低。毒0CH3 2物44、汞水银银白色沉重液体,不溶于水。能放出有毒蒸气并能经皮肤吸收毫克/米3Hg对皮肤外观、水溶度与毒性颇大差异。 有些为液体,能放出剧毒的蒸气,45、

36、汞化合物一般汞化物比亚汞化物毒性大。有机汞化物的阈限值对皮肤 毫克/米3蓝黑色结晶碎片,具有特殊气味。几乎不溶于水,放出有毒蒸气,46、碘 I2与皮肤接触造成腐蚀性灼伤感碱类毒物:碱类毒物的固体或液体都有刺激性和灼伤能力。使用进度,应谨慎操作,防止腐蚀皮肤。1.1.1 1存放在干燥处,防止受潮,须与酸类、易燃物等化合分开。1.1.2 2实验完毕后,要严格采取漱口、洗脸等措施。对大量逸出溶液,用水冲稀放入废物水系统。眼部、皮肤受伤时,用水冲洗。如果进入口内,应立即漱口,饮水和醋或1%醋酸。严重者送医院救治。11.2 盐类毒物:盐类毒物大部分具有氧化性,与复原性物质或有机物混合,会氧化发热而着火。

37、因此须贴好标签,放入专用药品架上保管。存于阴凉、干燥处。11.2.1 个别有害物质,常为积累性毒物,连续使用必须十分注意。11.2.3 对逸出物的处置须戴手套。皮肤接触先用水洗,再用肥皂洗涤。如果进入口内,立即 漱口。中毒严重者送医院治疗。11.2.4 使用腐蚀性的盐,实验完毕后,要漱口洗脸。11.3 有机毒物:有机毒物多是低沸点的易燃品,使用时远离火源。此物一旦着火,火灾很难 扑灭。可用二氧化碳或粉末灭火器灭火。11.3.1 有机物毒物能以蒸气或微粒状态从呼吸道吸入,再从消化道进入人体。多为积累性的 毒物。可以通过皮肤或粘膜等部位吸收。因此操作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11.3.2 有机毒物在实

38、验时,往往有各类副产品生成,操作时防止意外发生。11.3.3 有机毒物要用玻璃或铁桶密封闭盛装,防破损。最好在户外存放或放在易燃液体专用库内,与可燃物、氧化物、氧化剂隔绝。防止阳光直射,防止静电装置。11.3.4 逸出物的处置,首先要切断所有火源,戴好防毒面具和手套。用不燃性分散剂刷或用排风机强力通风。11.3.5 灭火可用干粉化学品、泡沫或二氧化碳。11.3.6 中毒患者应离开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持温暖。眼部受刺激须用水冲洗,皮肤接触用肥皂洗涤。进入口内,立即漱口。急送医院救治。11.4 液化气毒物: 使用液化气体及处理使用液化气体的装置时, 操作必须熟练, 一般要由二人以上进行实验。初次使

39、用时,必须在有经验人员的指导下一起操作。11.4.1 用高压钢瓶盛装,放置时防碰撞。与可燃物隔绝。容器要放在没有阳光照射、通风良好的地方。高压容器要严格进行检定,防泄漏造成易外事故。严禁烟火。11.4.2 如果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水冲洗。沾在衣服上,要脱去衣服。11.4.3 如果实验人员被窒息,要立刻将患者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进行人工呼吸,并速找医生抢救。11.4.4 对液化气的逸漏须先关闭液化钢瓶,或将容器移至空旷地方。切断火源。应选择适当的灭火剂灭火。11.5 特殊剧毒物:特殊剧毒物各有其特性,应根据其特性严格进行操作。11.5.1 剧毒药品在化验室要装入密封容器中,贴好标签,放入专用药品

40、架上由专人保管。做好出入登记。11.5.2 使用时,准备好防毒面具和解毒、急救药品。11.6 致癌物质:有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诱发癌症,被称为致癌物。目前,致癌机理还不十分清楚。根据实验观察统计,确定以下化验物质有明显的致癌作用:多环芳烃、 3 , 4 一苯并花、1, 2-苯并葱、亚硝胺类、氯芥烷化剂、a强胺、3-蔡胺、联苯胺、芳胺、黄曲霉毒素、砷、镉、铍、石棉等。在操作这些物质时,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穿工作服,戴手套和口罩,以免毒物侵入体内。12、常见外伤的急救12.1、 灼伤是常见的损伤,它包括一切由于火焰、铁水、蒸汽以及强酸、强碱等化学药物所致的损伤。12.1.1 急救措施:12.1.1.

41、1、 一般处理。衣服着火后,伤员应立即卧倒,在地上慢慢打滚;用水、大衣等灭火; 或立即将着火之衣服脱去。 切勿奔跑, 这样反使火焰更烈, 造成头面部及呼吸道灼伤。不要用双手扑火。12.1.1.2、 被化学药品沾染衣服时立即脱去。如有气体吸入中毒,应脱离现场做处理。伤及皮肤时,应用水冲洗或用药医治。12.1.1.3、 对重危者立即进行抢救,如做人工呼吸、心脏按摩等。伤口处初步敷盖或包扎,送医院救治。12.1.1.4、 镇痛。一般可口服止痛药,较重或口服无效者可肌肉注射杜冷丁50100毫克。12.1.1.5、 送医院救治注意事项。如出现休克,应先作抗休克处理,待情况稳定后再转送医院。并随带争救用品

42、。转送路程较远时, 应静脉输生理盐水或口服含盐的水分。切忌大量口服开水。伤员尽可能做到横放,或脚前头后走向。上下楼梯时头低脚高,防脑贫血。12.1.2 轻伤者自行处理:灼伤后患者创面应做清洗。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剪去脱落的表皮,伤口及周围用 1 : 1000 新洁尔灭或硫柳汞酊消毒。 大水泡在泡底部剪破或用注射器抽去积液。12.1.2.1、 头、面、颈、会阴、臂部采用暴露疗法,清创后有液渗出用于棉球吸干,忌用有色药剂如龙胆紫、红汞等。12.1.2.2、 四肢创面清理后,可敷盖一层薄油纱布,然后用绷带均匀包扎。创面有感染需每天换药。12.2、 电击伤俗称触电。是由于电流通过人体所致。电击伤随电压高

43、低、电流强弱、时间长短而不一,轻者惊吓,头昏;重者不省人事,心跳,呼吸停止,出现紫绀。12.2.1 急救措施:立即切断电源。用不导电物质干燥木棍、橡皮带等使病人脱离电源。心跳、呼吸停止者,就地急救,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摩。心跳停止可心内注射1 :1000 肾上腺素 1 毫升。呼吸停止可用山梗菜碱3 毫克静脉注射。症状严重者,经初步急救后早转送医院治疗。12.3.1 急救处理首先止血。直接压迫损伤部位进行止血,如果损伤动脉,用手指或纱布直接压迫。12.3.2 由玻璃片状等异物造成的外伤,必须先除去碎片等。伤及四肢血管时,用毛巾、止血带止血。毛巾用力捆扎靠近损伤部位关键处, 长时间压迫,末稍

44、部位产生非常疼痛感时,可平均 5 分钟放松毛巾一次,约过1 分钟再捆扎起来。12.4.1 头部。伤及头部时,止血用手指压迫靠近耳朵附近触及脉搏的地方。其后用纱布将头部周围紧紧包扎起来。12.4.2 脸部。脸部有鼻、嘴等器官,脸部受伤出血后,首先防止呼吸道的堵塞,要患者俯伏着,排出分泌物或血。也可防止舌头下坠堵塞气管。13 化验室的一般安全知识、防火13.1.1 化验室中的易燃品、强氧化剂等妥善保存。13.1.2 化验室严禁吸烟。使用可燃药剂,如乙醚、乙醇、汽油等,要防止蒸气逸散,操作远离火焰加热装置。13.1.3 实验进行加热燃烧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13.1.4 常检修电器设备,防短路、超负

45、载等原因而引起的线路着火。13.1.5 化验室应备有防火砂箱或砂袋,石棉布和各类灭火器。防火器材要放在固定便于取用的地方。13.2、灭火化验室一旦着火,应采取以下措施:13.2.1 防止火势扩展,移走一切可燃物,关闭电闸,切断电源,停止通风。13.2.2 扑灭火源。有机溶剂泼洒着火时,可用湿布、石棉布或砂子盖灭,或用灭火器扑救。衣服着火时,立即用湿布压灭火焰,面积燃烧大时,可就地打滚。13.2.3 扑救化学药品的火灾注意事项:与水发生剧烈作用的药品,不能用水扑救,可用砂扑救。13.2.4 有机溶剂如比水轻, 不可用水扑灭, 可用泡沫灭火器或砂土扑救; 比水重的有机溶剂,如二硫化碳,可用水或泡沫灭火器。13.2.5 反应器内的燃烧如油浴着火 ,用石棉布盖住,隔绝空气使火熄灭。13.2.6 蒸馏加热时,冷凝效果不好,易燃蒸气在冷凝器顶端燃着,应先停电火,再扑救。绝不可用塞子或其它物件堵住冷凝管口。 如由于冷凝水未开引起燃烧, 不要放入冷水, 造成冷凝管炸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