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学考试大纲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77721895 上传时间:2022-04-2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0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学考试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学考试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学考试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学考试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学考试大纲(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自学考试大纲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 课,内容包括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和隋唐五代文学四编。设置本课程的目的, 是为了使自学应考者系统地学习中国文学自先秦至五代的发生发 展历史,把握其间各种文体的演变、文学思潮的兴替、各种文学流派和文学团体的理论主 张和创作风格、重要作家作品及其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为进一步学习各种选修课 程打下扎实稳固的基础。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编 先秦文学第一章 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 上古歌谣识记: 尚书尧典、吕氏春秋古乐、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弹歌、

2、伊耆氏蜡辞和周易贲卦六四爻辞。理解: 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原始歌舞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第二节 神话传说1. 神话及其产生 识记:神话的性质。 理解:神话的劳动起源说。神话的宗教起源说。 简单运用:神话与传说的区别。2. 我国神话的主要特征综合运用: 中国神话的特征。 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第二章 诗经305 篇。包括第一节 诗经的来源、分类和流传1. 识记: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 国风、小雅、大雅、颂。笙诗 6篇不在 305 之数。2. 诗经的收集和编定 识记: 采诗说。 献诗说。 删诗说。 理解风、雅、颂的分类依据及其意义。3. 诗经

3、的流传 识记:诗经在先秦时代的三个作用。 理解:诗经的流传。第二节 社会政治诗1. 下层人民抨击政治的诗 简单运用:简要说明下层人民社会政治诗的具体内容。2. 官吏对政治表达不满的诗 简单运用:简要说明官吏对政治表达不满的诗的具体内容。3. 抒发生活郁懑和人生忧伤的诗 简单运用:简要说明其具体内容。4. 称颂执政者的诗 简单运用:简要说明其具体内容。第三节 情爱诗1. 歌唱爱情和婚姻的诗 理解:大胆直爽与温文典雅的两种风格。2. 反映与爱情婚姻相关社会问题的诗 简单运用:简要说明其具体内容。 综合运用: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第四节 史诗及其他1. 史诗 识记:最著名的

4、五篇周人史诗。 综合运用: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2. 农事诗及其他 理解: 七月的内容梗概。 苤莒的艺术特点。第五节 诗经的文学成就简单运用: 简析诗经抒情与写实相统一的特点。 简述诗经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综合运用: 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结合其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第三章 先秦散文简单运用: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散文繁荣的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散文繁荣的原因。第一节 历史散文1. 尚书,春秋等早期历史散文简介 识记: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今文尚书、古文尚书、伪古文 尚书、逸周书、春秋。2. 左传 理解:左传及其作者。 综合运用:左传的文学特色。3. 国语 理解:国

5、语简况。4. 战国策 理解:战国策简况。综合运用:战国策的文学特色。第二节 诸子散文简单运用:先秦诸于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挂。1. 老子、论语和墨子 理解: 老子及老子简况。 孔子及沧语简况。 墨子及墨子简况。 简单运用:老子的文学价值。 论语的文学特点。 墨于的文章特点。2. 孟子 识记:孟子生平及思想。综合运用: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3. 庄子 识记:庄子生平及思想。 理解:庄子简况。 简单运用:简说庄子的文学特色即是其寓言特色。综合运用:庄子寓言特色。4. 荀子和韩非子 识记:荀子生平及荀子简况。 韩非生平及韩非子简况。简单运用: 荀子说理文特色。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及其寓言的特点。第四

6、章 屈原和楚辞 第一节 楚辞的产生1. 楚辞的名称 识记:“楚辞”名称源流。 理解:楚辞与赋的区别。2. 楚辞的产生 综合运用: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3. 楚辞的文体特点 综合运用:楚辞的文体特点。第二节 屈原及其创作1. 屈原的生平际遇 识记:屈原生平。2. 屈原的作品 理解:屈原作品及其真伪考订。第三节 离骚1. 离骚的题义和创作时间 理解:离骚题义辨析。离骚创作时间辨析。2. 离骚的主题 综合运用:离骚的思想内容。3. 离骚的艺术特点 综合运用:离骚的主要艺术特点。第四节 屈原的其他作品1. 九歌 识记:九歌篇目。 理解:九歌内容。简单运用: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2. 九章 识记:九章篇目。

7、 简单运用:九章的风格。3. 天问和招魂 识记:天问简况。 简单运用:招魂的艺术特色。第五节 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识记:宋玉及其赋作。理解:九辩题义。综合运用:九辩的艺术特色及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第二编 秦汉文学第一章 秦汉散文理解:秦汉散文的发展脉胳第一节 李斯与秦代散文理解:吕氏春秋简况。吕氏春秋的说理方式。 李斯生平与谏逐客书写作缘由。 秦刻石文的特点。简单运用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第二节 贾谊与西汉初期散文识记:贾山至言。贾谊生平。 晁错生平。 枚乘上书谏吴王。 简单运用:西汉初期散文概况。 综合运用: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第三节 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

8、文理解:西汉中后期散文大势。 董仲舒及其散文。 刘向生平。 杨恽报孙会宗书。 桓宽盐铁论。 简单运用:新序、说苑的文学价值。第四节 东汉散文理解:东汉散文大势。桓谭及其新论。 王充。 仲长统。简单运用:王充散文的特点。仲长统散文的特点。第二章 司马迁与汉代史传散文第一节 司马迁及其史记写作综合运用:司马迁的生平和创作心态。史记的成书和体例。第二节 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 综合运用: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第三节 班固汉书及东汉其他历史散文1. 班固及其汉书理解:班固生平。汉书简况。简单运用:班固与司马迁史学思想与写作的区别。汉书刻画人物细腻的特点。2. 吴越春秋及其他识记:赵晔吴越春秋。袁康越

9、绝书。 理解:吴越春秋与越绝书异同。简单运用:吴越春秋内容及写作特点。第三章 汉代辞赋理解: 汉赋发展脉络。汉赋溯源。第一节 贾值、枚乘与汉明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向简单运用: 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综合运用:比较贾谊、枚乘赋作的特点,把握汉初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向。第二节 司马相如 扬雄1. 司马相如 识记:开创大赋的是枚乘,大赋创作的高峰是司马相如。 理解:司马相如生平及作品篇目。简单运用:天子游猎赋创作意图和客观效果。 综合运用: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2. 扬雄 理解:扬雄生平及赋作。 综合运用:扬雄大赋的创作特点。第三节 西汉中后期其他辞赋作家及东

10、汉辞赋的承变1. 西汉中后期的其他赋作家理解: 董仲舒士不遇赋。 汉武帝李夫人赋。刘歆遂初赋。 班婕好自悼赋。 孔臧杨柳赋、蓼虫赋。简单运用: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2. 东汉辞赋的发展演变理解: 东汉赋创作大势。班彪北征赋。 冯衍显志赋。 蔡邕述行赋。 班固两都赋。 张衡二京赋。 赵壹刺世嫉邪赋。 简单运用: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第四章 汉代诗歌第一节 乐府民歌1. 乐府的名称、分类和汉代的乐府诗歌 识记:“乐府”源流。 汉代乐府机关职能。理解: 乐府诗歌分类。 汉乐府民歌的保存。2. 汉代乐府民歌的文学成就 简单运用: 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孔雀东南飞简说。 综合运用:汉乐府

11、民歌的艺术特色。第二节 五言诗的起源识记:班固咏史。应亨赠四王冠诗。 简单运用:五言诗的起源与形成。第三节 古诗十九首及其他1. 古诗十九首及其主题 识记:古诗十九首释名及作者。 综合运用: 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2. 其他五言古诗 理解:旧题李陵、苏武诗。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 建安风骨识记:建安诗坛的时间断限。 简单运用:建安风骨形成的原因。第一节 曹操与曹丕1. 曹操诗 理解:曹操生平及思想、性格。 综合运用:曹操诗歌创作成就。2. 曹丕诗 理解: 曹丕生平及感情特点。 曹丕对七言诗的贡献。 简单运用:曹丕诗歌的特点。第二节 曹 植理解:曹植生平及

12、性格。 综合运用:曹植诗歌的思想内容。 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第三节 建安七子及蔡琰识记:建安七子姓氏名字。 理解:七子生活道路和文学创作分期。 七子不同的文学成就。1. 王粲诗 识记:王粲生平。 理解:王粲诗歌内容。 王粲诗歌艺术特点。2. 七子其他 识记: 刘桢及其赠从弟(其 - )。 陈琳及其饮马长城窟行。 阮瑀及其咏史(燕丹喜勇士)。 徐幹及其室思。3. 蔡琰诗 识记:蔡琰生平及作品。 综合运用:五言悲愤诗内容及艺术特点。第二章 正始之音第一节 时代思潮与正始诗歌识记:正始诗歌的时间断限。简单运用:正始政治时局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综合运用:正始思潮对诗歌创作的影响。第二节 阮籍诗简单运用

13、:阮籍生平与思想。综合运用: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第三节 嵇康诗理解:嵇康生平。 简单运用:嵇康诗的特色。第三章 两晋诗坛识记:晋代诗歌风貌。第一节 太康诗风1. 太康诗歌的特色简单运用:太康诗风形成的原因。 太康诗歌内容特点。 太康诗歌艺术形式特点。2. 陆机诗识记陆机生平。理解:陆机诗歌内容形式特点。3. 潘岳诗识记:潘岳生平。 理解:悼亡诗的特点。第二节 左思与刘琨1. 左思诗识记:左思生平。综合运用:左思咏史的艺术成就。2. 刘琨诗简单运用:刘琨经历及思想的转变。刘琨诗歌的特色。第三节 游仙诗与玄百诗1. 郭璞及游仙诗识记:郭璞生平。理解:游仙诗。 简单运用:郭璞游仙诗内容及艺术。2

14、东晋玄言诗及其特点 识记:孙绰答许询。 简单运用: 玄言诗产生的原因及发生发展过程。 玄言诗内容与形式特点及其文学贡献。第四章 杰出诗人陶渊明第一节 陶渊明的生平及思想简单运用:陶渊明生平。 陶渊明的思想及人生境界。第二节 陶渊明的诗歌综合运用: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境界。第三节 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识记:陶渊明散文作品。 陶渊明辞赋。理解:桃花源记的思想艺术特点。 归去来兮辞的思想艺术特点。 闲情赋艺术特点。第五章 南北朝诗歌识记:南北朝诗歌创作大势。第一节 南朝诗歌1. 元嘉诗歌 识记:元嘉诗歌的时间断限。 简单运用:元嘉诗风新变及其原因。元嘉诗歌创作新特点。2. 谢灵

15、运及山水诗 理解: 山水诗。谢灵运生平。 综合运用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成就。3. 鲍照及其乐府诗 识记:鲍照生平。 简单运用:鲍照诗歌的内容。 综合运用: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4. 水明文学与新体诗 识记: 永明文学的时间断限。水明体。 谢胱生平。 简单运用: 永明诗歌的发展创造及其原因。 水明声律说及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永明诗歌的创作方向及其背景。 综合运用:谢眺诗歌的艺术成就。5. 梁陈诗歌的多元化发展 简单运用: 梁陈诗歌创作的三种类型。 官体诗发生发展的三个阶段。 宫体诗及其特点。第二节 北朝诗歌1. 北朝诗歌特色及南方诗风影响 识记:“北地三才”。理解:北朝文化地理环境及诗歌特色。 南

16、方诗风对北朝诗人的影响。2. 南北诗风的交融 识记:庾信生平。 简单运用:庾信前后期诗风之不同。第三节 南北朝乐府民歌1. 南朝乐府民歌 识记:南朝民歌及其保存。“吴歌”。 “西曲”。简单运用:南朝民歌内容及其产生原因。南朝民歌艺术特点。 西洲曲艺术特点。2. 北朝乐府民歌 识记:北朝乐府民歌及其保存。 理解:北朝民歌风格及其产生原因。 简单运用:北朝民歌内容与艺术。木兰诗艺术特点。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赋 理解:魏晋南北朝赋创作大势。第一节 建安赋作的繁荣简单运用:建安赋作繁荣的原因。洛神赋艺术成就。 综合运用:建安赋作特点。第 二节 两晋赋坛的多样化倾向理解:两晋赋坛大势。简单运用:三都赋特点

17、。悼亡赋特点。 愤世嫉俗赋作特点。 综合运用:两晋赋内容及形式特征。第三节 精致化的南朝骈赋理解:芜城赋特点。恨赋、别赋特点。 简单运用:南朝骈赋形式及内容特点。第四节 北朝赋与庾信理解:北朝赋特色。 简单运用:庾信赋的特点。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散文理解:建安散文创作大势。第一节 魏晋文章1. 建安散文理解:曹操散文特点。曹丕、曹植散文特点。 简单运用:建安散文的特点。2. 正始散文简单运用:大人先生传与与山巨源绝交书艺术之异同。3. 两晋散文理解:两晋散文创作大势。潘岳哀永逝文。陆机演连珠及豪士赋序。第二节 南朝骈文综合运用:骈文的特征。南朝骈文的成熟发展过程。第三节 北朝散文理解:杨衒之洛阳

18、伽蓝记。 简单运用:水经注散文特点。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小说创作的繁荣理解:志怪小说繁荣的原因。志人小说繁荣的原因。第二节 志怪小说与搜神记识记:博物志。异苑。幽冥录。 续齐谐记。 拾遗记。理解:干宝生平。 简单运用:志怪小说的思想艺术特点。 综合运用:搜神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第三节 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识记:笑林。郭子。 西京杂记。 理解:刘义庆生平。 综合运用:世说新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综合运用:典论 - 论文的主要内容。 文赋关于创作构思的论述。 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 诗品的文学批评成就。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 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第

19、一节 隋代文学1. 识记:隋代文学作者的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北齐、北周旧臣,二是由梁、陈入隋的 文人。2. 识记:卢思道及其代表作品从军行。 理解:从军行的艺术特点。3. 识记:杨素及其出塞诗。 简单运用:北方文人的诗风变化,文采和情调融合了南朝风格,在表现手法上受南朝 文学的影响。综合运用:隋代文学的过渡性质,聚集了一批南朝文士,向重文采的南朝诗风发展, 南北文学相互影响,隋朝文学仍然呈现出合而不同的过渡性质。第二节 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1. 识记:贞观诗坛的主掌者,为唐太宗及其身边的北方文人和南朝文士。简单运用:贞观诗风的新变,由刚健质朴趋向表现技巧的贵族化和宫廷化。2. 识记贞观时期所编

20、应制咏物所用的类书 北堂书抄 、文思博要 、艺文类聚3. 识记:上官仪与上官体。理解:上官体的特点,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声辞之美,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雍 容典雅的气度,是当时宫廷诗人创作的典范,上官体在唐诗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简单运用:上官体的创新和局限。4. 识记:初唐四杰 理解:“初唐四杰”在创作上的不同个性特点。 综合运用:“初唐四杰”诗歌的创作特点。第三节 杜审言与沈、宋1. 识记:馆阁体。2. 识记:杜审言及文章四友。 理解:杜审言的五律代表作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简单运用:律诗体式的定型,五言律的定型及其推导连类作用,由五言律基础推导出 七言律格式。3. 识记:宋之间和沈俭

21、期。 理解:宋之问五律度大庾岭和沈俭期七律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第四节 陈子昂与张若虚等1. 识记:陈子昂的生平。2. 识记:陈子昂的复古倾向及其诗歌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 简单运用:陈子昂诗歌的思想性和干预现实的作用。理解:陈子昂的诗歌情调及其感遇(其三十六)诗和登幽州台歌。 综合运用:陈子昂诗歌的风骨兴寄及其对唐诗发展的贡献。3. 识记:张若虚及“吴中四士”。 理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诗境。4. 识记:刘希夷及其代表作七言歌行代悲白头翁。第二章 盛唐诗歌识记:盛唐诗风形成的标志。第一节 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1. 识记:王维的生平。 理解: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及其山居秋瞑。简

22、单运用: 禅宗对王维诗歌的影响及其归隐诗的空静之美。王维的 辋川集二十首2. 识记:孟浩然的生平。理解:孟浩然山水诗的艺术特点,及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春晓、宿建德 江。简单运用: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平淡自然,不求工而自工。 综合运用:王维、孟浩然的田园山水诗的不同特点。第二节 王翰、王昌龄、崔颢等豪侠诗人1. 识记:王翰及其凉州词二首其一(葡萄美酒夜光杯)。2. 识记:王昌龄及其七绝诗出塞二首之一(秦时明月汉时关)。 理解:王昌龄的边塞诗及连章组诗从军行七首。 理解:王昌龄的酬赠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简单运用:王昌龄为七绝高手的特点。3. 识记:崔颢及其黄鹤楼诗。 简单运用:崔颢黄鹤楼诗被誉

23、为唐人七律压卷之作的原因。4. 识记:李颀及其边塞诗古从军行。5. 识记:李颀的昕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诗。第三节 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1. 识记:高适的生平及边塞幕府经历与诗歌创作。 理解:高适边塞诗燕歌行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 简单运用:高适边塞诗的风格特点,气质沉雄、慷慨悲壮,以骨力取胜。2. 识记:岑参的生平及边塞生活与诗歌创作。 理解:岑参的边塞诗代表作走马川行奉送剐师西征及艺术风格。 简单运用:岑参的边塞诗代表作自雪戢溢武判官 j 日京的艺术特征。 综合运用:高适、岑参边塞诗的不同艺术表现手法,高适、岑参并称的原因。3. 识记:王之涣及其登鹳雀楼诗。 理解: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24、(黄河远上白云间)的艺术特色。第三章 李 白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和思想性格识记:李白的生平。 简单运用:李白的思想性格特点。第二节 李白的乐府承行识记:李白乐府诗创作在创新上所表现的两个方面。 理解:李白的乐府诗将进酒,借古题写己怀。 简单运用:李白乐府歌行的特点及其对唐代歌行格式转变的贡献。第三节 李白的绝句识记:李白绝句的特点。 理解:李白绝句佳作独坐敬亭山的风格特征。、早简单运用: 李白绝句的个性特色, 清新俊逸, 其望庐山瀑布 、望天门山 发自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第四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影响1. 识记:李白诗歌的主观色彩。 理解:李白的行路难其个性特点。 简单运用:李白诗歌

25、的想象特色,变幻莫测,随意生发,离奇惝恍的想象,意象壮美 而不乏清新明丽。2. 识记: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清新明快,不加雕饰。 简单运用:李白诗歌对后世的影响。 综合运用: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所表现的几个方面。第四章 杜 甫第一节 杜甫的生平和思想识记:杜甫的生平。理解:杜甫诗望岳(岱宗夫如何)、春望和登岳阳楼的精神风貌和思想 情感。简单运用杜甫的思想主流为儒家,兼及道教、佛教的影响,虽具有佛:道思想,但只 是暂时的,儒教才是影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来源。第二节 杜诗的“诗史”性质及写实手法 识记:杜甫对新题乐府的创立。 理解:杜甫以时事入诗及其乐府诗兵车行。 简单运用:杜甫诗歌的写实手法及其多

26、方面的表现,杜诗写实的特点。第三节 杜诗的沉郁顿挫和律体成就1. 识记:杜甫的创作风格沉郁顿挫。 简单运用:杜诗的时代特征,桂诗的老成。 理解:杜诗登楼、秋兴八首(其一、其四、其七、其八)的思想内容与艺术 特色。简单运用:杜甫五律春夜喜雨、七律登高、七绝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其七)及杜甫的律诗成就。综合运用:杜诗沉郁顿挫的特点。第四节 杜诗的集大成和对后世的影响1. 识记:杜诗集大成。 简单运用:杜诗集大成所表现的三个主要方面。2. 识记:杜甫“不薄今人爱古人”。3. 识记:杜甫诗歌兼备众体。4. 识记: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综合运用:杜诗集大成的内涵及其表现特征。第五章 大历诗坛1. 识记

27、:大历诗风是盛唐诗歌向中唐诗歌演变转换时期的过渡诗歌风格。2. 识记:大历诗歌的艺术特征。第一节 韦应物与刘长卿1. 识记:韦应物诗歌以山水田园著称。2. 识记:韦应物的诗歌气貌高古、清雅闲淡。理解:韦应物诗寄全椒山中道士、滁州西涧表现的意境,及其在田园诗风格 转变上的创作实践。1. 识记:刘长卿的人生心态。2. 识记:刘长卿的诗歌风格,艺术特色。 理解:刘长卿逢雪宿荚蓉山主人的诗歌意境与特征。第二节 大历十才子1. 识记:大历十才子及最早出处。2. 识记:大历十才子齐名的原因。 理解:大历十才子诗歌的基本主题和艺术手法。 综合运用:大历十才子的艺术特色。第三节 顾况、李益理解:顾况诗歌的主要

28、体裁和风格,及其苔藓山歌、悲歌其二(我欲升天天 隔霄)。简单运用:李益的诗风两重性。 理解:李益的边塞诗,及其塞下曲、盐州过胡儿饮马泉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 格。综合运用:顾况诗和李益诗的风格特点。第六章 中唐诗歌简单运用:中唐诗歌与元、白诗派。第一节 白居易、元稹等人1. 识记:自居易的生平。2. 识记:自居易的基本思想。 理解:自居易的诗歌理论与“文章合为时丽著,歌诗合为事而作”。3. 识记:自居易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的不同特点。 理解:自居易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4. 识记:元稹的生平。5. 识记:元稹对讽谕诗的推动作用。理解:元稹的悼亡诗与爱情诗,舞腰诗,行宫诗及离

29、思五首(其四)。 综合运用:元稹和白居易诗的异同。6 识记:元和体。7. 识记:张籍、王建与中唐新乐府。 理解:张籍的乐府诗,节妇吟寄乐平李司空师道、野老歌。理解:王建的乐府诗,宫词与望夫石、宫词(其二十九、其八十一、其八十 八)。第二节 韩愈、孟效1. 识记:韩愈的生平。2. 识记:韩愈的思想。 理解:韩愈山石诗的散文化风格。 综合运用: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及在诗歌上的创新。 简单运用:孟郊诗的苦吟风格特征。第三节 李 贺1. 识记:李贺的生平。2. 识记:李贺的诗歌题材和内容。 理解:李贺的雁门太守行、苏小小墓的思想内容。 综合运用: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第四节 刘禹锡、柳宗元1. 识记:刘禹

30、锡的生平。 理解: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思想与精神。 简单运用:刘禹锡的咏史诗、竹枝词风格。综合运用:刘禹锡诗歌的总体艺术特色。2. 识记:柳宗元的生平。 理解:柳宗元诗歌的主要内容。 简单运用:柳宗元江雪、渔翁诗的意境与艺术风格。 综合运用:刘禹锡和柳宗元被贬后在诗歌创作上的不同特色。第七章 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简单运用:晚唐诗的风格特点。第一节 李商隐1 识记:李商隐的生平。 理解:李商隐的政治讽谕诗和咏史诗。理解:李商隐的无题诗主要分两类,静托说和爱情说。无题二首(凤尾香罗薄几 重)、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无题二首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风)。简单运用:李商隐无题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1、。 综合运用: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第二节 杜牧、许浑1. 识记:杜牧的生平。2. 识记:杜牧大量以七绝写史,其咏史诗有“二十八字史论”之誉。理解:杜牧泊秦淮、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诗的悼古伤 今情怀。简单运用:杜牧山行诗的优美意境。 综合运用:杜牧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3. 识记:许浑的诗名颇盛,有江南才子之称。 简单运用:许浑的咏史怀古诗,金陵怀古、咸阳城东楼的诗意与情调。第三节 贾岛与姚合1. 识记:贾岛为著名苦吟诗人。 理解:贾岛秋暮的情调,题李凝幽居诗的意境。2. 识记:姚合诗称为“武功体”。 理解:姚合的代表作武功县中作三十首(其一、其三、其十六)的诗风。 综合运用:

32、贾岛和姚合诗的苦吟与孟郊诗的苦吟其异同。第四节 皮日体、陆龟蒙、司空图等简单运用:皮日休乐府诗及其橡媪叹的思想内容。 理解:陆龟蒙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写隐逸情调的七绝晚渡、丁香、太湖叟 的诗风。识记: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 理解:司空图诗论主要提出“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强调诗歌意境美。第八章 唐代散文第一节 詹代古文运动1. 识记:中唐古文运动。 理解:唐代古文运动的起因。综合运用:韩柳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文以载道与文以明道,陈言务去的观点对文学 革新新运动的推动作用。第二节 韩、柳散文的杰出成就理解:韩愈在文体改革上的彻底之处,亦即他提倡古文得以成功的原因。 综合运用:韩愈古文成就的表现。理

33、解:柳宗元传记文学的价值。山水游记的著名篇章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等。简单运用:柳宗元山水游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综合运用:柳宗元对文学散文的贡献。第三节 晚唐的讽刺小品文理解:古文运动的衰落。简单运用:讽刺小品文的成就。皮日休读司马法、陆龟蒙野庙碑、罗隐英 雄之言的思想艺术价值。第九章 唐传奇与变文、俗讲第一节 唐代传奇小说1. 识记: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 理解:唐传奇与六朝志怪的区别。简单运用:唐传奇兴盛的原因。简单运用: 唐传奇的初兴期。 唐传奇的繁荣期。 唐传奇的衰落期。2. 识记:张酱的游仙窟是唐传奇初兴期艺术成就最高的代表 作品。3. 识记:元稹莺莺传、蒋防霍小玉传和沈既济的

34、枕中记是唐传奇繁盛期 的优秀代表作。4. 识记杜光庭虬髯客传是唐传奇衰落期的最高成就代表作。 综合运用:唐传奇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第二节 敦煌变文与俗讲1. 识记:变文。2. 识记:俗讲。简单运用:变文的取材及特征。简单运用:俗讲的内容及特点。第十章 唐五代词第一节 早期的民间词与文人词1. 识记:词的起源。理解:敦煌曲子词。理解:早期文人词。简单运用:敦煌曲子词与早期文人词的区别。第二节 温庭筠、韦庄与花间词简单运用:晚唐五代词所表现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特点。1. 识记:温庭筠的生平。理解:温庭筠菩萨蛮二首(小山重叠金明灭)(水精帘里颇黎枕)艺术风格。 简单运用:温庭筠所开创的词境其表现内容和表

35、现手法。理解: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梦江南(梳洗罢)的意境与艺术风格。2. 识记:韦庄的生平。3. 识记:温、韦并称。 理解: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的艺术风格。 理解:韦庄思帝乡(春日游)的白描手法。 综合运用:温庭筠和韦庄词在艺术表现手法、艺术特点上的异同。4. 识记花间派的得名。 简单运用:花问派的词风及其对后世词的影响。第三节 冯延巳、李煜与南唐词简单运用:南唐词与西蜀词的区别。1. 识记:冯延巳的生平。 简单运用:冯延巳的婉约词风和优美意境。2. 识记:李煜的生平。 理解:李煜词的内容。 简单运用:李煜的代表作浪淘沙、虞美人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综合运用:李煜前期词与后期词不同的艺术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