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汉翻译理解中的若干问题

上传人:ca****in 文档编号:77708684 上传时间:2022-04-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析英汉翻译理解中的若干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析英汉翻译理解中的若干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析英汉翻译理解中的若干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浅析英汉翻译理解中的若干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英汉翻译理解中的若干问题(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浅析英汉翻译理解中的若干问题学生:米国强,外国语学院,英本2041班,200407066 摘要:本文根据现代语言学的一些基本原理提出并剖析了英文翻译理解中的障碍,目的在于引起对翻译理解问题的重视,以提高译文的准确性和可信度。这些障碍是翻译理解的主要障碍,剖析这些障碍既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又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因而可以从宏观也可以从微观的角度去阅读和争论。 关键词:理解障碍;省略;倒装;隔离;否定;指代;搭配;典故;歧义;涵义;语体色彩 Abstracts:In light of modern linguistic principles,this paper put forward and ma

2、de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major obstacles to translating comprehension,aiming to ignite newenthusiasm on translating comprehension in the field of translation to enhance the correctness and credibility of our translation work. The obstacles in question are all major obstacles in comprehension,of so

3、me value both in theory and in practice and therefore suitable to be read and debated from either a macro or micro-perspective. Key Words:obstruction to comprehension; ellipsis; inversion; separation; negation; reference; collocation; allusions;ambiguity; impliaction; emotive coloring 经常有人错误地认为:英译汉水

4、平的高低,取决于译者的中文水平,而不取决于译者英文水平的高低。这句话至多只能是部分正确的。诚然,英文水平高,阅读速度快,理解能力强,并不能保证翻译时中文表达能力强,表达确切,但反之则不然。要想翻译准确、翻译妥贴,则必须对原文理解正确、透彻。一个英文水平并不高的人,经常自认为阅读时没有什么困难,甚至在参加托福等形式的考试时,阅读理解部分得分也很高。这是因为阅读时,理解是他个人的事,理解或深或浅,一知半解,乃至理解错误都是他个人的事,不会对别人产生什么影响。有些阅读理解文章很难,而题目则很容易,要求回答的几个问题往往能在文章中直接找到或推知答案。但是,除了这几个答案,文章中仍然有大量的字、词、句他

5、不理解或翻译不出来。不过,这一切并不重要,并不会影响他去得高分。而翻译则不同。翻译时,我们必须理解文章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不能疏忽,不能顾此失彼。然而,有时就连造诣很高的翻译大师也难免如此。稍不注意就会闹出笑话,贻笑大方,甚至在工程技术方面铸成大错,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请看下面的例子:1.-Are you engaged? -What business is that of yours?However, if you take the trouble to read the society papers for this week, you will see I am engagedto

6、the youngest daughter of -您忙着吗? -这关你什么事?不过,如果你不嫌麻烦读一读本周的社交报纸,你就会知道我和.家最小的女儿订婚了。 在这段颇具讽刺意味的对话中,爱尔兰戏剧大师肖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巧妙地运用engaged这个多义词,把一个无知而又自以为是的英国贵族的丑恶嘴脸描写得淋漓尽致。这与下句中engaged一词的译法是不同的: -Resarchers have established that when people are mentally engaged, biochemical changes occur in the brai

7、n that allow it to act more effectively in cognitive areas such as attention and memory. -研究人员证实人们在动脑筋时,头脑里会产生生化变化,使头脑在注意力和记忆力这类认知领域中更加有效地活动。2.-Electronics firms continue to seek ways of cramming more bits of information onto tiny silicon chips. -电子公司不断地寻找在微小的硅片上存储更多信息单位的方法。 不译:电子公司不断地寻求向微小的硅片上存储更少的

8、信息的方法。因为此处的bits of不是“少量”的意思,而是计算机的信息单位“比特”或“字节”。3.-It is the wicked queen in Snow White who seeks the reassurance of her cruelly truthful lookingglass. -正是白雪公主中那个邪恶的女王在向她那至诚的镜子寻求安慰。 不译:它就是那个穿着雪白衣服向她那忠诚而又残酷的镜子寻求安慰的女王。 本句中的cruelly意为“非常,及其”,“It iswho”在此处是一个强调结构,强调主语。the wicked queen in Snow White, in S

9、now White不能译成“穿着雪白的衣服”。以上例句充分说明,理解错误会给翻译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翻译理解的障碍主要如下:一.省略引起的理解障碍(difficulties caused by ellipsis) 英文省略通常是为了避免重复。翻译时有些很容易看出来,有些则不容易看出来。这时就要结合上下文仔细分析推敲,看看省略的是那些词,然后设法把它们补译出来。例如:1.-“You dont believe it?”exclaimed the old man indignantly. -“Id find it a job,”I answered. -“你不信?”那位老人愤怒地惊叫起来。 -“我觉

10、得很难相信,”我回答说。 不译:-“你不相信它?”那位老人愤怒地惊叫起来。 -“我得找份工作,”我回答说。 根据上下文,我们知道Id find it a job是Id find it a job to believe your story的省略形式。job在这里不是“工作”的意思,相当于a tough job or something hard to do(棘手或难做的事情),牛津和朗文词典中都有类似的解释和例句。2.-Yes, sport events are worth watch-ing on television; you can often see them bet-ter than

11、 if you were there in person. -真的,电视中的体育比赛节目很值得一看,往往看电视比实地看比赛还清楚。原文的比较状语从句中省略了you could see them几个词。在英文表时间、条件或让步的状语从句中,被省略的通常是主语加动词be,这几乎是定式。但在比较状语从句中,省略的通常都是和主句中相同的成份。二.倒装引起的理解障碍(difficulties caused by inversion) -The postal service in Andorra, for example, is free, but so was electricity until fou

12、r years ago. -例如,安道尔的邮政服务仍然是免费的,但是用电从4年前起已不再免费了。 这句话的后一个分句既是省略,也是倒装,而且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倒装。这种倒装取决于句首的so, neither和only等词,是一种有条件的倒装。带有否定句首状语的句子通常都采用主谓倒装的形式。请看下面这句话: -In no waydid I grudge my money. -花钱我是毫不吝啬的。 有时候,英文的句子前面没有否定的句首状语,人们也采用倒装结构。1.-Away into the distance stretched ridge after ridge of snow-clad peak

13、s. -冰雪覆盖的山峰重重叠叠绵延不断一直伸向远方。 英语中,尤其是在描述性的文学作品中,人们经常把地点状语放在句首,将其后的主谓颠倒过来,不加任何助动词。这样做的原因很多:为了句子平衡,避免头重脚轻;为了描写生动,突出某些成分;或为了承上启下使句子过渡自然。但不管怎么说,这种现象是很普遍的。2.-The widow of Hugh Gaitskell yesterday described as“an absolute awful lie”Lord Aveburys claims at the conference that -休盖茨凯尔的遗孀昨天把艾夫伯里勋爵在会上的指责说成是“弥天大谎”

14、。 句中的as an absolute awful lie是宾语补足语,补充说明Lord Aveburys claims at the conference.这里,作者颠倒语序,把它置于宾语之前,是因为宾语后面还有一个很长的同位语从句的缘故。这种把宾语补足语置于宾语之前的倒装语序,在英语中是屡见不鲜的。例如:-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classifies as a cosmetic any product whose single purpose is to improve a persons appearance. -任何产品,只要其宗旨是改善人们的

15、外表,都被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归为化妆品。 句中的介词短语as a cosmetic是宾补,置于宾语any product之前,也是因为宾语后面还有一个长长的定语从句。三.分隔引起的理解障碍(difficulties caused by separation) -Nothing was illegal that we did. -我们所做的一切没有一件是不合法的。 此处的that we did是一个定语从句,修饰先行词nothing。这种先行词和定语从句分隔的现象在英语中是很常见的。例如:1.-All is not gold that glitters. -谚语闪闪发光物,未必尽黄金。2.-Shi

16、ps and planes have a system for seeing through darkness, clouds and rain that is known to us as radar. -船舶和飞机配备一种能“看”穿黑暗和云雨的装置,我们称之为雷达。 这里,先行词system和关系代词that隔离,翻译时给我们的理解产生很大困难。除了这种先行词和关系代词的隔离之外,英语中还有大量修饰语和被修饰成份之间的隔离,或固定词组内部的隔离,以及其他等等,我们在分析句子结构时都要特别小心。例如:a.-When I awoke on the morning of Sunday, the

17、22nd, the news was brought to meof Hitlers invasion of Russia. -二十二日星期天早晨,我醒来后听到了希特勒侵略俄国的消息。b.-Some countries showed notable improvement in their balance of trade, thanks in part to economies in oil imports. -一些国家在贸易平衡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这部分是由于它们减少了石油进口的开支。 (thanks to是一个固定的介词词组,通常不可分,但此处被修辞它的词组in part隔开,造成翻译理

18、解困难。)四.特殊否定引起的理解障碍(difficulties caused by special forms of negation) 正常的否定形式,无论是采用not, no,none, never, nothing,还是采用表否定的短语anything but, far from, by no means,都不会对翻译理解构成太大的障碍。但有些特殊的否定形式,即使对于英语水平较高的翻译工作者,有时也会造成误解,引起误译。这些特殊的否定形式有:部分否定(semi or partial negation)、错位(转移)否定(transferred negation)和双重否定(double

19、negation)。下面分别举例来加以证明,以引起大家对它们的重视。1.-All criminals are not murderers. (=Not all criminals are murderers.) -并非所有的罪犯都是杀人犯。(部位否定) 不译:所有的罪犯都没有杀过人。2.-The motor did not stop running because the fuel was finishde. (=The motor stopped running not because the fuel was finished, but for some other reason.) -发

20、动机停止转动并不是汽油用完引起的。(错位否定) 不译:发动机没有停止转动,因为汽油用完了。3.-I dont want nothing.(=I don t wantanything or I want nothing.) -我什么也不需要。(或译:我不需要任何东西。)(双重否定) 这是典型的伦敦方言。在许多英语方言中,双重否定表示的只是一重否定意思,或者说是用来加强否定意思。即使在标准英语中,这种情况也是时有所见。五.模糊指代引起的理解障碍(difficulties caused by vague referenese of pronouns) 除了上面提到分隔现象会造成关系代词指代不明确以外

21、,英语中还有大量其他代词指代模糊的情况,主要有下面几种:1.有时代词指代的不是某一个特定的人或物,而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或情形或人物的特征:a.-They worded hard at the experiment,which contributed to their success. -他们做实验时很努力,这有助于他们取得成功。 (which指他们努力做实验这件事,而不是指experiment一个词)b.-They have had no serious accidents at that crossing for over two years. -那个十字路口已有两年多未发生严重事故了。 (句

22、中的代词they不指代任何人任何事,在口语中只相当于引导词there)c.-It is John the humorist which we must enjoy. -作为幽默家的约翰,他的幽默感一定会给我们带来享受。 (关系代词which只指代先行词身上所具备的特点)2.当代词前面有多个名词且句子结构又非常复杂时,读者往往很难区分代词指代的究竟是哪个词: -Reservoirs, for example, are usually built in high places so that the weight, or pressure, of the water forces it throu

23、gh the pipes to the houses below, and even forces it upwards through the pipes of the houses to the upper rooms. -譬如说,水库通常建立在高处。因此水的重量或压力会驱使水通过管道,流到低处的房屋,甚至通过房内的管道将水压到上面的房间去。六.搭配引丘的理解障碍(difficulties caused bycollocation) 搭配(collocation)是指某一语言中习惯上连在一起使用的一组词。每个词都有其搭配范围,这些搭配限制它的意思、用法。不同语言有不同的搭配范围,翻译时不能

24、生搬硬套。例如汉语的“大风、大雨、大浪”译成英语就成了strongwind, heavy rain, high waves,而英语中cut the cake, cut the nail, cut the wheat, cut the tree就要分别译成“切蛋糕、剪指甲、割麦子和砍树”。由于历史和文化原因,许多英语搭配往往不能从字面上理解它们的意思,而要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记忆。例如:1.-After years as an unsuccessful businessman, hes finally made it. -他经商多年没有取得成功,但最终还是发迹了。 惯用搭配make it是“成功,

25、发迹,及时赶到”的意思,不能译成“把它造出来”。2.-We were tired of waiting and doubted whether the bus would come before long. -我们等得不耐烦了,怀疑汽车会不会马上到来。 不译:我们等得不耐烦了,怀疑汽车早就来过了。 before long(不久以后,马上,即将)与它的字面意思正好相反,很容易被错译为“很久以前”。英语的搭配是很严格的,有时候多一个词、少一个词或换一个词,意思就截然不同,学习时须特别注意。如spend money like water(挥金如土)不能改成spend gold like earth,

26、 out of question(不成问题,毫无疑问)不能改成out of the question (不可能,办不到)。 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语言习惯不同,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都积累了大量的成语、俚语、口语、谚语、习语、典故以及其他只有说本族语的人,即所谓native speakers才能理解的词组(搭配)。学过一段时间英语的人都会发现英语词组词典的重要性。当老师告诉你as good as是“几乎、差不多”的意思时,你一定会感到纳闷,您一定想翻开词典核对一下,看看老师是不是弄错了。随着英语学习的不断深入,你还会发现white elephant(昂贵而没有用的东西),church key

27、 (开罐头用的三角刀),come into (继承),take off (起飞、取消、流行开来,拙劣地模仿),as per(根据、按照),for all(虽然、尽管)等许许多奇怪的组合。 惯用词组是特别难记的,因为它们的意思通常和构成这个词组的任何单词都没有关系,因而在记忆过程中受到这些词原意的干扰,产生错误联想。另外,英语词组的数量很大,一个简单的动词或名词往往可以和其他词构成几十条甚至上百条词组,而且愈是常用的词构成的词组就愈多。七.典故引起的理解障碍(difficulties caused by allusions) 典故(classical allusions)即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书

28、中的故事或词句。我们在描述一个人喜欢引经据典时常说His speeches are fullof allusions.典故和引语(quotation)不一样,因为作者在引用时并没有告诉你这是谁的话或是什么上面的故事;典故也不同于一般的英文搭配,因为有些典故很难从字面上看出来。正因为如此,我们往往不知道它是典故,而照字面去翻译,结果造成错误或闹成笑话。例如: -The challenge from the Third World countries has always been foreseen by our shipping companies. But P&O has no inten-t

29、ion ofthrowing in the towel. -我们的船运公司长期以来一直预见到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挑战。但是半岛与东方航运公司并不想偃旗息鼓,甘拜下风。 这句话中的典故throw in the towel源自拳击比赛。在拳击比赛中,毛巾原是用来擦汗的,但是一旦比赛一方遭到重击有生命危险,主办比赛的经理就会慌乱地把手头的毛巾扔进拳击场,紧急要求停止比赛。因而这个典故就有了“承认失败、甘拜下风”(admit defeat and givein)的意思。八.歧义引起的理解障碍(difficulties caused by ambiguity) 歧义(ambiguity)就是意义上的模棱两

30、可,可有不同解释。在Patent medicines are sold by frightening people这个句子中,frightening可能是不及物动词frightening的现在分词,意思是“害怕的”或“惊慌失措的”,全句可译为惊慌失措的人卖专利药。但另一方面,它也可能是及物动词frighten的动名词,意为“恐吓”或“使惊慌失措”,全句可译为专利药是通过恐吓的方式卖出去的。究意什么意思,须看上下文而定。例如:1.-One of the first acts of Parliament to counter pollution was the Clean Air Act,whic

31、h opened the way to smokeless zones inlarge towns and cities. -国会最早通过的反污染法案中包括清洁空气法,这项法案为在大城市设立无烟区铺平了道路。 不译:国会最早采取的反污染行动之一是净化空气,它为在大城市设立无烟区铺平了道路。 此句中的act意为“法案,法令,条例”,相当于law,但是很容易被理解为“行动”。2.-Please ask me more difficult questions,please. -请再给我出些难题。 但这句话也可译成请问我一些更难的问题。究竟是什么意思,须联系上下文而定。 有时候,作者为了达到一语双关而

32、故意采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词语。这时候,即便读者透彻理解上下文,熟悉语境,恐怕也很难说这个词语究竟是哪一层意思。笔者曾经翻译过一篇文章,题目叫Related Talents,描写作者的几个姑妈的一些怪癖。这几个姑妈都是亲戚(related by blood),她们的才华又都有一些共同之处(have some things in common)。为了兼顾这两层意思,我把这它译成“一脉相承的才华”,既指她们系同一祖先所生,又表示这些才华归根结底都是一样的。 值得指出的是,判定一个词的准确意思,消除歧义,需要译者有一定的语言功底,需要他平时对词汇的意思掌握得好,否则在翻译实践中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例如

33、: -My brother bought the old lighthouse when they built the new one just on the point. -当人们在海角上建造了一座新的灯塔时,我兄弟买下了那座古老的灯塔。 一般读者知道point有“点、地点、方位”的意思,但很少有人知道它有“崎、岬、海角”的意思。下面一句更能说明point的这层意思: -We wouldnt need to go far. If you walk just around the point there, you come to a bay where great big reeds grow

34、 in the water, and all kinds of fish hang around there. -我们不必走远。只要你到湖边凸出的那个地方走走,你就会看到一片湖湾,那里的水中长着高大的芦苇,各种各样的鱼在水里游来游去。九.言外之意引起的理解障碍(difficulties caused by implicitness) 阅读一句话或一篇文章,有的人理解深透,有的人理解肤浅。有的人读书只看字面意思或言内意思(literal meaning or denotation),而另一些人读书则能体会字里行间的涵义(meaning between the lines),即所谓“言内意外”(i

35、mplication)或“话外之音”(overtone)。北京大学著名的语言学家叶蜚声教授在其语言学纲要中引用唐朝诗人杜牧的诗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后半句为例说:从表面上看,这句诗很简单,描写一个宫女正用小扇子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但实际上在这个“言内”寄寓着好几层“意外”,十分含蓄,耐人寻味。第一,萤火虫出没在野草丛生的荒凉的地方,如今竟在宫院中飞来飞去,说明宫女生活的凄凉。第二,在扑萤的动作中可以想见她的孤独与无聊,借扑萤来消遗那孤苦的岁月。第三,轻罗小扇象征着她被遗弃的命运;扇子本来是夏天用来扇风取凉的,到秋天就搁置不用了,所以在古诗中常用来比喻弃妇。这些意思都是在字

36、里行间中流露出来的,是“言内”的“意外”,读者可以凭自己的感受去补充这“意外”的内容。 英语中motherly这个词的“言内”之意是like, pertaining to , or descriptive of a mother,但是它的“言外”之意却是warm, affectionate, tender, kind, protective等。英语中的“言外之意”有些和汉语相同,如Every life has its roses and thorns(每个人的生活有甜也有苦),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我们在阅读英语的时候往往不能准确体会它的“言外之意”,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外语的同时,也要尽量熟

37、悉它的文化历史渊源。虽然这很难做到,但我们必须朝这个方向努力。当一个外国人称你为a lucky dog或old dog的时候,你可能会生气,殊不知狗在西方是一种深受喜爱的宠物。同样,当你告诉英国人或美国人“天下的父母都望子成龙”时,他们一定会感到纳闷: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expect your child to be?因为龙在西方是一种祸害。十.语体色彩引的理解障碍(difficulties caused by emotive colouring) 我们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同义词,它们的词典释义往往基本相同或完全一样。但从现代语言学的观点来看,真正的同

38、义词是不存在的。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把英语中的同义词划分为5大类,其中有一类就是words differing in emotive or evaluating meanings,如statesman(政治家)与politician(政客)。前者含有褒义,而后者则是一个贬义词,如果不加区分,张冠李戴,就会闹出严重的政治问题。 英语中有些词本来就有褒贬之分,翻译时显然应该区别对待。如renown这个词可译成“蜚声文坛、誉满中外、闻名遐迩”等溢美词,而notoriety则应该译为“声名狼籍、臭名昭著”之类难听的字眼。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英语中有些词本来无所谓褒贬之分,但在特定

39、的上下文中就有了一定的感情色彩。更有甚者,有的作家为了达到一定的修辞效果而故意将褒义词贬用或贬义词褒用。此时,我们有必要keep our minds eye open,万万不可不假思索,信手译来。下面略举两例,以引起大家的重视。1.-Israel, he said, would free 1 000 Palestinian prisoners and let home 40 to 50 deportees on the day of signing.(China Daily) -他说以色列将在签字那天释放1000名被监禁的巴勒斯坦人,让40至50名被驱逐者返回家园。(中国日报) (此句的pri

40、soner一词不能译成“囚犯”.“犯人”或“俘虏”)2.-The paper provides us with no insight and lacks some depth. Its but a fine writing. -这篇论文没有向我们提供任何见解,缺乏深度,只不过是一篇矫揉造作的文章而已。 (but a fine writing不译成“只是一篇优美的文章而已”) 参考文献:1.董乐山等.英译汉理论与实例.北京出版社,1984.2.郭著章等.英汉互译实用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3.赵德鑫.英语句子结构和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1.4.叶蜚声.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5.戴炜栋.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