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比喻艺术以金锁记为例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77705382 上传时间:2022-04-20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3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张爱玲的比喻艺术以金锁记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张爱玲的比喻艺术以金锁记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张爱玲的比喻艺术以金锁记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资源描述:

《张爱玲的比喻艺术以金锁记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爱玲的比喻艺术以金锁记为例(3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张爱玲的比喻艺术以金锁记为例 暨 南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文摘 要张爱玲 是现当代文坛上才华卓异的一位女作家,是海派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她的著作金锁记 被誉为“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 。而作品中奇思妙想的比喻无不反映了她对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炉火纯青的驾驭和演绎。本文即以金锁记 为底本,摘录出其中全部的比喻用例作为研究语料,分析张爱玲作品所呈现出的比喻特色。以现代汉语黄廖本中比喻的界定为主,结合现代汉语语义学(詹人凤,1997)和比喻语义研究(盛若菁, 2006)中语义的界定及分析,在详细统计的基础上细致地考察了其比喻类型、喻体选材以及本体和喻体的语义联系, 随后再从语用和认知的角度分析比喻语义对

2、实现作者写作意图的彰显作用。正文部分主要从两大方面对张爱玲小说中的比喻做了研究。 首先在中国传统比喻理论的框架下, 从语言表达形式方面考察了张氏比喻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 一是比喻类型和比喻的结构比较多样化 , 尤其是大量的由“似的”或“像似的”等比况词语构成的比况短语更是为比喻的用法锦上添花。二是比喻中无论是 本 体 还 是 喻 体 涉 及 的 范 围 都 十 分广 泛 。 三是本体与喻体的语义联系非常灵活,有常规的,也有临时的。随后本文从认知 、语境等角度分析了比喻的作用。得出了以下结论: 文化背景的认知对比喻义的彰显作用以及基于认知心理生成的比喻义,而语境对比喻义能产生暗示功能、解释功能

3、、制约功能以及突显功能。关 键 词 金锁记 张爱玲作品 比喻I暨 南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文A A b b s s t t r r ac ac t tA A b b s s t t r r ac ac t tE i l e e n C ha ng, a r e m a r ka b l e w o m a n of t h e m o de r n l i t e r a r y i n C hi na , i s c on s i d e r e d b y s o m es c ho l a r s t o b e a m o n g t h e b e s t C hi ne s e l

4、 i t e r a t ur e of t h e pe r i o d. H e r b e s t kn o w n n o v e l i s T heG ol de n C angue w hi c h i s f ul l of w on de r f u l m e t a phor sA m e t a ph o r i s a l i t e r a r y f i g ur e of s pe e c ht h a t de s c r i be s a s ubj e c t b y a s s e r t i ng t h a t i t i s , on s o m

5、e poi nt of c o m pa r i s o n , t h e s a m e a s a no t h e rot h e r w i s e un r e l a t e d ob j e c tT h i s pa pe r s t udi e s t h e di s t i ngui s hi ng f e a t ur e s of m e t a pho r a ppe a r e d i n T h e G o l de n C a nguef r o m t w o a s pe c t sF i r s t , t h e a s pe c t of n o

6、um e no n, m e t a pho r ob j e c t a nd t h e i r r e l a t i o n s i si nve s t i ga t e d.T h e n t h i s a r t i c l e t r i e s t o us e m o de r n c ogn i t i ve m e t a pho r t h e a s s o c i a t i o n of ob j e c t t o a ne xpe r i e nc e out s i d e t h e ob j e c t s e n vi r o n m e nt t

7、 o a na l ys e t h e a c t ua l c o m m uni c a t i ve e f f e c t ofm e t a pho rK K K K e e e e yw yw yw yw or or or or d d d d s s s s T he G ol de n C angue E i l e e n C ha ng m e t a pho rI I暨 南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文目 录中 文 摘 要 英 文 摘 要 目 录 1 绪 论 ( 1 )11 选 题 背 景 ( 1 )12 研 究 意 义 ( 2 )13 研 究 现 状 ( 2 )14 语 料

8、 的 选 择 和 研 究 方 法 ( 4 )2 传 统 理 论 下 的 金 锁 记 比 喻 研 究 ( 5 )2 .1 作品中的 比喻类型及结构特点 (5)22 比 喻 中 本 体 的 特 点 ( 8 )23 比 喻 中 喻 体 的 特 点 ( 9 )24 比 喻 中 本 体 和 喻 体 之 间 的 语 义 联 系 ( 1 1 )3 相 关 语 用 及 认 知 理 论 下 的 金 锁 记 比 喻 研 究 ( 1 5 )3.1 从认知 角度理解 作品中的 比喻义 ( 15)3.2 从语境 角度诠释 作品中的 比喻义 ( 18)4 结 论 ( 2 2 )41 研 究 成 果 ( 2 2 )42 存

9、 在 的 问 题 ( 2 3 )43 努 力 的 方 向 ( 2 3 )参 考 文 献 ( 2 5 )附 录 ( 2 7 )在 学 期 间 发 表 论 文 清 单 ( 3 1 )后 记 ( 3 2 )I I I暨 南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文1 绪 论1 .1 选题背景张爱玲是 20 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作家,她在 40 年代以小说集 传奇和散文集流言创造过中国文坛的奇迹。她的小说大多写的是没落淑女的故事, 由此展现处于沦陷区的上海的时代风貌。 她的很多作品在经历了数十年的沧桑岁月后仍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及影响力 , 不仅仅吸引着众多海内外华人读者, 也引起越来越多的现当代文学研究者

10、的关注和探讨。张爱玲的小说之所以生命力如此旺盛,一是对人性深刻的挖掘, 揭露了动荡时局下小人物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无奈,自己的文章 中有这么一段话可以很好地解释其中的辛酸:“人是生活于一个时代里的, 可是这时代却在影子似地沉没下去,人觉得自己是被抛弃了。 为要证实自己的存在, 抓住一点真实的, 最基本的东西, 不能不求助于古老的记忆,人类在一切时代之中生活过的记忆,这比望将来要更明晰、亲切。 于是他对于周围的现实发生了一种奇异的感觉 , 疑心这是个荒唐的, 古代的世界”。 “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 ,读者在感慨人物漂泊际遇之际也会引起更深层的思考。二是她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 如苍凉的叙事、 丰富

11、的想象力等 ,尤其是她对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炉火纯青的驾驭和演绎, 精巧的比喻在张爱玲的小说中随处可见。正是因为 张爱玲在作品中富有创造性地运用了种种技巧, 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去展示人性的深刻变幻 ,因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探讨分析她的作品。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1980年?2012年所有期刊中 ,检索篇名 ,直接对张爱玲作品中比喻研究的有九十几篇, 然而大多都是限于从语言风格 、意象等角度分析, 从语义学角度对作品中的比喻现象进行研究的论文寥寥无几,而且很多研究都是泛泛地结合张爱玲的几部作品,缺乏针对性。实际上,研究语言符号所表达的意义、关注比喻的类型、喻体的特点以及词语组合关系中语用、 语境等因素

12、对比喻产生的影响,更有助于读者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 因此本文紧密结合张爱玲的代表作金锁记 ,在传统比喻理论的框架下对作品中出现的比喻尽可能详尽地进行了分类及其特点的研究分析,同时从语用和认知的角度分析比喻现象, 在一个比较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考察比喻的实际使用效果。1 .2 研究意义1 .2.1 张爱玲作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织1暨 南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文张爱玲的散文和小说写的都是地道的中国的人和事, 作品主人公的思想和感情都是中国式的,但表现形式是现代的,形成既传统又现代的个人风格。 这种风格的形成,离不开中西文化交会的时代大背景,也离不开她的家族背景和个人经历的背景。张爱玲出

13、生于一个破落的封建家庭。她在三四岁时,就进入了家中的私塾学习。 即使进入了小学学习以后 ,她回到家还是会跟着弟弟一起向私塾先生学习古文, 就这样张爱玲打下了坚实的古文基础 。虽然张氏家庭有着浓重的封建气息, 但是时代的潮流也影响到了张家。张爱玲的母亲和姑姑先后出国留学,带来了新的观念。 小学毕业后,张爱玲进入了上海圣玛利亚女中 ,学习现代的知识。在中学和大学的求学过程中, 张爱玲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求学过程中 ,她的英文造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她可以先写中文版本,然后英文版本,也可以先写英文版本,翻译成中文版本,例如秧歌 。深厚的中国文化根底和对西方文化的理解 ,使她能自如地将两者相结合。 香

14、港大学的学习生活更使她较多接触了现代生活形式 ,而生活在沦陷区的上海和经历了香港沦陷的战争, 也使得她具有了与西方现代作家相同的有关战争的经历。张爱玲凭借深厚的东西方文化积累,融会运用旧小说笔法、西方文学的创作技巧来进行新型小说的创作 ,对现代小说艺术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阅读其作品,最直接的感受是她文本中随时流露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以及西方文学创作技巧的融入。 她的作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织,而西方文化对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非理性的人生观;弗洛伊德思想 ;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以及悲观失落的艺术格调。1 .2.2 金锁记的普及程度金锁记 作为张爱玲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早已

15、为国人所熟悉。 而根据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电影及戏剧不仅受到国内观众的欢迎,在海外华人圈也掀起一阵阵的收视热潮。 根据 金锁记 改写 的怨 女 的英 文本还 入选美 国各大 学通用 教材 中国文 学选读 。 南京 大 学 出 版 社 的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 (2010年)一书中还专门以 中 国 文 学 选 读 为例 探讨了 对 外 中 国 文 学 教 材 编 写 的 一 些 问 题 。1 .3 研究现状1 .3.1 张爱玲的主要创作七 岁 时 的 她 就 跟 着 母 亲 学 画 画 、 钢 琴 和 英 文 , 造 就 了 她 对 色 彩 、 音 符 和 文 字 都极 为 敏 感 , 她 曾 在 天

16、 才 梦 中 说 : “ 我 是 一 个 古 怪 的 女 孩 , 从 小 被 目 为 天 才 , 除 了发 展 我 的 天 才 外 别 无 生 存 的 目 标 。 ” 这 种 对 文 字 浓 厚 的 兴 趣 使 得 张爱玲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而且体裁丰富, 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译文以及文学论著等, 她2暨 南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文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1 9 3 2 年 她 就 读 的 圣 玛 利 亚 女 校 校 刊 刊 载 了她 的 短 篇 小 说 处 女 作 不 幸 的 她 。 据 华 东 师 大 陈 子 善 教 授 考 证 , 这 是 张 爱 玲

17、在 凤藻 上 发 表 的 第 一 篇 , 也 是 唯 一 的 一 篇 小 说 。 1 9 3 3 年 圣 玛 利 亚 女 校 校 刊 凤 藻 又 刊载 她 的 第 一 篇 散 文 迟 暮 。1 9 4 3 年 张 爱 玲 在 紫 罗 兰 创 刊 号 发 表 沉 香 屑 :第 一炉 香 , 引 起 文 学 界 广 泛 关 注 。 1 9 4 3 年 到 1 9 4 5 年 , 张 爱 玲 达 到 了 她 创 作 上 收 获 最 丰 富的 时 期 , 她 的 著 名 小 说 金 锁 记 、 倾 城 之 恋 、 茉 莉 香 片 、 沉 香 屑 ? 第 一炉 香 、 沉 香 屑 ? 第 二 炉 香 等

18、 都 写 作 在 这 个 时 期 。 张 爱 玲 的 文 学 创 作 ,在 短 短 两1三 年 内 登 上 辉 煌 顶 峰 , 迅 速 红 遍 上 海 文 坛 。 张 爱 玲 的 主 要 创 作 有 , 中 短 篇 小 说 集 传奇 ( 1 9 4 4 年 ) , 收 入 了 张 爱 玲 发 表 于 1 9 4 3 、 1 9 4 4 年 的 金 锁 记 、 倾 城 之 恋 、 沉 香 屑 第 一 炉 香 、 茉 莉 香 片 、 花 凋 、 封 锁 等 小 说 1 0 篇 , 1 9 4 7 年 出2版 增 订 本 时 又 加 入 鸿 鸾 禧 、 红 玫 瑰 与 白 玫 瑰 、 桂 花 蒸 ?

19、 阿 小 悲 秋 等 5 篇 。散 文 集 流 言 ( 1 9 4 5 年 ) , 长 篇 小 说 十 八 春 ( 1 9 5 2 年 ) 、 赤 地 之 恋 ( 1 9 5 5年 ) , 电 影 剧 本 多 少 恨 、 太 太 万 岁 , 红 楼 梦 的 研 究 论 集 红 楼 梦 魇 ( 1 9 7 73年 ) , 以 及 译 文 海 上 花 列 传 ( 汉 译 英 ) 等 。1 .3.2 张爱玲小说比喻研究现状最早评论张爱玲创作成就的是著名翻译家傅雷。 一九四四年, 一篇作者署名为 “迅雨”的论张爱玲的小说 发表 在万象 (第十三卷,第十一期)上。这是第一篇从理论的角度对张爱玲小说作评论

20、的学术文章,其观点对日后的张爱玲研究有深远影响。 “迅雨”即傅雷,他在 论张爱玲的小说 中以纯正的审美品味和艺术眼光,发现张爱玲的独特价值。 文章对张爱玲的 金锁记 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 认为 “ 譬喻的巧妙, 形象的人画, 固是作者风格的特点 , 但在完成整个作品上, 从没有像在这篇指金锁记里那样尽其效用毫无疑问 , 金锁记是张女士截至目前为止的最完满之作,颇有狂人日记中4某些故事的风味 。 至少也该列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 ” 这里傅雷先生对张爱玲代表作之一的金锁记在文学技巧上的成绩的充分肯定,但同时,傅雷也指出“过度的注意局部,妨害了全体的完成” , “技巧对张女士是最危险的诱惑等到

21、技巧成熟过度,成了格式,就不免要重复他自己。 ”对张爱玲的研究影响最大的是美国华人夏志清教授。 1961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夏志清教授的英文 本中国现代小说史出版, 张爱玲第一次被写进文学史,且占了长达41页(汉译本 )的最重要篇幅 。他采取中西比较的方法, 专注文本分析,发现了张爱玲所展现的个人风格及独特视野。他认为张爱玲作品最成功之处在于对人性的深刻描写, 他认3暨 南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文为“张爱玲应该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仅以短篇小说而论, 堪与英美现代女文豪蔓殊菲尔、安泡特、韦尔蒂、麦克勒斯之流相比,某些地方她恐怕还要高明一筹。 ”而中国现代小说史 作为一个新起点,奠定了后来

22、“张学”研究的基础。国内对张爱玲的介绍和研究,是从八十年代初再度开始的。从1987年起, 对张爱玲的研究日渐细致深入,范围更加广泛,而其中不乏一些对她比喻手法进行分析的佳作。5朱旭晨 在 张爱玲笔下月亮意象中的比喻 中指出, 张氏月亮的别致独特有韵味全在于后面跟着比喻 ,她的比喻色彩斑斓跌宕多姿,奇特而陌生。 张爱玲式比喻的特色为: 其一,喻体呈现为完整的细节 ; 其二, 喻体包含着浓烈的色彩; 其三, 喻体浓缩着个性化的感受。邬远峰 则强调了喻体的独特性 ,他认为张爱玲的作品之所以令人着迷, 其中一个重要6原因是作品兼具中国古典艺术的韵味和作家自身的个性及情感趋向 。7周敏在 张爱玲小说中的

23、意象世界 一文中以月亮、 镜子、 野火花为例, 把张爱玲所运用的意象群归类为:色彩意象、比喻意象、组接意象、象征意象以及感觉性意象。而刘峰杰认为 “意象的营构是张爱玲艺术创造的一个基本层面 正是这些意象成8为作家表达自己的思想与创造自己的艺术的手段。 ” 因此在 张爱玲的意象世界 一书中他对镜像、 月光、太阳以及乐声做了非常详尽的分析, 试图从意象的角度品读张爱玲的艺术。李涛则 结合语言哲学领域 及文学领域对隐喻呈现的多重功效进行了具体地分析。 她认9为通感的融 入、意象的提炼 及跨领域映射是张爱玲作品中隐喻的重要特征 。总之,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 ,大多数的评论或从创作心理、 或以女性立场、或

24、从现代主义、或以认同理论等多角度肯定了张爱玲的比喻技巧。 她的妙喻连篇并非信手拈来, 而是植根于她深厚的文学素养与敏锐的观察与感悟之中的。1 .4 语料的选择和研究方法本文以 金锁记 为底本, 摘录出其中全部的比喻用例作为研究语料, 进行分析研究。以现代汉语 黄廖本中比喻的界定为主,结合现代汉语语义学(詹人凤,1997)和比喻语义研究 (盛若菁 ,2006) 中语义的界定及分析,在详细统计的基础上尽可能细致地考察其比喻类型 、本体特点 、喻体选材以及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语义联系, 随后再从语用和认知的角度分析比喻语义对实现作者写作意图的彰显作用。4暨 南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文2 传 统 理 论

25、下 的 金 锁 记 比 喻 研 究2 .1 作品中的比喻类型及结构特点2 .1.1 比喻的基本类型 ( 比 喻 例 句 见 附 录 一 )比 喻 的 基 本 类 型 有 三 种 : 明 喻 、 暗 喻 和 借 喻 。 在 金 锁 记 中 , 这 三 种 基 本 类型 都 有 涉 及 。2 .1.1. 1 明喻 金 锁 记 这 部 作 品 中 出 现 最 频 繁 的 比 喻 类 型 是 明 喻 。 在 所 有 比 喻 用 法 中 , 占大 约 6 4 % 。 明 喻 就 是 本 体 、喻 体 和 喻 词 同 时 出 现 ,通 常 用“ 象 ”、 “ 好 像 ”、 “ 如 ” 、“ 如 同 ” 、

26、 “ 犹 如 ” 等 喻 词 来 联 接 本 体 和 喻 体 。 金 锁 记 中 最 常 用 的 喻 词 是 “ 像 ”,共 出 现 1 8 处 , 其 他 的 喻 词 如 :可不是,这半辈子已经完了?花一般的年纪已经过去了。 ( “一般” )七巧眼前仿佛挂了冰冷的珍珠帘。 ( “仿佛” )蚊子哼哼似的 。 ( “似的 ” )然而她脸上像抹了胭脂似的, 从那揉红了的眼圈儿到烧热的颧骨。 ( “像似的”)七巧暴跳如雷,准备明天亲自上学校去大兴问罪之师。“如”为了竭力按捺着,那呜呜的口琴忽断忽续,如同婴儿的哭泣。 ( “如同” )明喻这种修辞手法能迅速抓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明显的相似点, 用相当简练

27、的语言形象而准确地呈现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使读者在阅读时只需较短的时间就能通过想象与联想完 成 从 本 体 到 喻 体 的 过 渡 。 这 也 是 为 何 明 喻 成 为 张 爱 玲 最 青 睐 的 比 喻 方 式 的 一 个 重 要 原因。2 .1.1. 2 暗喻暗 喻, 又 叫 “隐 喻 ” 。 西方 第 一位 对 隐喻 现 象进 行 系统 论 述的 是 亚里 士 多德 , 他在 其经典名著 诗学 和 修辞学 中, 多次提到了隐喻的构成方式和修辞功能。 他认为: “隐喻就是把一个事物的名称专用于另一个事物,或从种转向类或从类转向种, 或根据模拟关系 从种 转 向种 。 ”而 亚氏 对 隐喻

28、 的 功能 认 识局 限 于“ 修 饰性 ”和 “ 次 要性” 上 。中 国 南北朝时期的刘勰在其著作 文心雕龙 中将“喻”分为两大类, “比义”和“此类” 。 他对隐喻的分类开创了我国修辞学理论中分类学说的先河。岳好平在 英汉情感隐喻认知研究一书中指出, 隐喻研究的理论基础是体验哲学理1 0L a ko f f论、 概念隐喻理论 、 概念合成理论以及原型范畴理论 。 在 1993 年发表的 当代隐5暨 南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文喻理论一文中对隐喻理论也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 他认为隐喻是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1 1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 。隐喻的结构从形式上看并不复杂,其基本的句子形式就是

29、“A 是 B” , 是判断 性的。 A 称 为目标 域, B 称 为源域 。通常 目标域 可以是 具体的 ,也可以 是抽 象 的, 但 源域 一 定是 具 体的 , 是以 “具 体 ”来 理解 “ 抽 象” 。 如书 中 曹七 巧 说过 这样一句话:我是个没脚蟹,长白还不满十四岁,往后苦日子有得过呢!“没脚蟹 ”指的是没有脚的螃蟹。可以比喻无活动能力者, 也可以比喻孤立无援的弱者。曹七巧在分家产时把自己说成是失去了脚的螃蟹 , 寸步难行,这种“具体”的形象非常生动地刻画出了孤儿寡母任人宰割的场景。金锁记这部作品中涉及到的隐喻数量远远少于明喻,占 17%。2 .1.1. 3 借喻所谓借喻就是用喻

30、体代替本体,喻词和本体都不出现。如:窗子外营营飞着一窠红的星,一窠绿的星。例句中“红的星 ” 、 “绿的星 ”都是喻体,本体“红灯” 、 “绿灯”被省略了,喻词也没有出现。2 .1.2 比喻的变式王本华在 实用现代汉语修辞 一书中指出,比喻作为最常用的一种修辞格, 除了三种基本形式外,还有博喻、引喻、较喻、否定喻等常见的变式。2 .1.2. 1 引喻引喻就是为了说明某一道理,借用故事、寓言或民谣、民谚作喻体而形成的比喻。 如小说中曹七巧认为她的哥哥受了婆家的冷遇后,这样说道: 敢 情你 装 不知 道 就算 了 !皇 帝 还有 草 鞋亲 呢 !这 会 子有 这 么势 利 的, 当 初何 必 三媒

31、六聘的把我抬过来?2 .1.2. 1 博喻博喻 就是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 。如果 运用得当,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能加强语意 ,增添气势,能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内涵从不同侧面、 不同角度表现出来 。作品一开头描写月亮时,就用了博喻的比喻方式: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 像朵云轩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月亮”是“湿晕”,又像“泪珠”,一暗一明的比喻,立刻抓住读者的注意力。6暨 南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文玻璃窗上面,没来由开了小小的一朵霓虹灯的花?对过一家店面里反映过来的,绿心红瓣,是尼罗河祀神的莲花,又是法国王室的百合徽章例的博喻是由两

32、个暗喻构成的:是莲花,又是百合徽章。金锁记中出现的比喻用法中, 比喻的类型还是比较丰富的。明喻和暗喻共占 81%,借喻占大约 8%, 引喻占 6%, 博喻占 5% (见附录二) 。 而通过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 张爱玲使用的比喻方式主要集中在明喻和暗喻,尤其以明喻为最甚。2 .1.2 比喻性比况短语的特点 ( 比 况 短 语 例 句 见 附 录 三 )金锁记 中出现的由 “似的” 或 “像似的” 等比况词语构成的比况短语用法共19 处,频率还是比较高的,这也构成了张爱玲作品中比喻的一个特点。2 .1.2. 1 比况短语的构成形式l词+ 比况词语玳珍道 : “当心你那水葱似的指甲,养得这么长了,断

33、了怪可惜的! ”例句中的本体 、喻体和喻词都较为清晰,本体是“指甲” ,喻体由名词 “水葱”担任,喻词是“似的 ” 。2短语 +比况词语然而她脸上像 抹了胭脂 似的,从那揉红了的眼圈儿到烧热的颧骨。一般都是薄薄的两张白脸,并排站着,纸糊的人儿似的。七巧直挺挺的站了起来,两手扶着桌子,垂着眼皮, 脸庞的下半部抖得像嘴里含着滚烫的蜡烛油 似的。短语加 “似的”或“像 似的”等比况词语构成的比况短语,其短语的类型以偏正式、主谓式和动宾式较为常见。如例中的比况短语就是动宾短语“抹了胭脂” 加比况词语“像 似的”构成的。例 中的比况短语是偏正短语里的定中短语“纸糊的人儿” 加比况助词 “似的” 构成的。

34、 在例中 , 则是主谓短语 “ 嘴里含着滚烫的蜡烛油 ” 加 “像似的”构成了比况短语。2 .1.2. 2 比况短语的性质及意义黄伯荣 、廖序东的现代汉语 (下册)将“似的”划入“比况助词” , 认为它主要附在词、短语后或与 “像”等词配合,构成比况短语。通过对小说中“似的”结构的研究,发 现主要 有三种 形式 : “ 似 的” 位 于句末 、 “ 似 的 ”位 于句中 以及 “ 像 (仿佛 、似乎 ) 似的” 。其中位于句末的有 8 处,位于句中的有 2 处,而与“像”等词搭配的有 9 处。有不少语法学家认为 “ 似的”在句中所处位置的不同决定了其性质的不同, 主要有两7暨 南大 学硕 士学

35、 位论 文种:一是结构助词 ,一是语气助词 。如有学者认为,结构助词 “似的”既可以出现在句中又能出现在句末 ,表示比喻或相似 ;语气助词“似的”只能出现在句末, 表示“不定判断( 或推 测 )语 气 ” 。 还有 学 者则 认 为只 有 用在 句 中的 “似 的 ”才 表结 构 关系 , 用于 句 末的就是语气助词 ,表“比况语气 ” ,语气较委婉,有时起到 “加强和渲染”比况语气的作用。吕叔湘的 现代汉语八百词 也把“似的”看作是语气助词。张斌、 范开泰等在现代汉语虚词研究综述 一书中也主张将 “似的”独立于结构助词之外,他们认为 “似的”的词汇意义、句法结构及功能都与结构助词有很大的差别

36、,所以没有必要因为“似的” 这一个1 2词来打破大家在结构助词的概念、范围和内涵等方面已达成的共识 。而 对于 “ 像 (仿 佛 、似 乎 ) 似 的 ”结 构的 层 次划 分 也有 不 同的 看 法。 有 的学 者 认为 “似的” 是结构助词时 , 结构划分为 “像 (似的) ” ; 是语气助词时, 划分为 “ (像 )似的” 。刑福义则通过具体语言现象的分析,支持“ (像)似的”这一划分结果。2 .1.2. 3 比况短语的语法功能在 19 处“ 似 的 ” 例 句中 , 既有 名 词、 动 词等 加 上比 况 词语 构 成的 比 况短 语 ,也 有 短语加比况词语构成的比况短语。这些比况短

37、语的比喻在句中担任的成分也各不相同。(1)谓语然而她脸上像抹了胭脂似的,从那揉红了的眼圈儿到烧热的颧骨。(2)定语玳珍道 :“当心你那水葱似的指甲,养得这么长了,断了怪可惜的!”(3)状语长安着了魔似的,去找那吹口琴的人?去找她自己。(4)补语她婆婆又该说了 :“白哥儿一晚上没回房去睡,少奶奶就把眼睛哭得桃儿似的!”在19个比喻性比况短语中,比况短语担当的成分统计如下:6个在句中做谓语,1个做定语,8个做状语, 4个做补语。2 .2 张爱玲比喻中本体的特点221 本 体 范 围 的 广 泛 性 金 锁 记 里 出 现 的 比 喻 句 中 的 本 体 涉 及 的 范 围 十 分 广 泛 , 可

38、以 是 日 月 等 景 象 ,可 以 是 人 物 的 外 表 甚 至 内 心 , 也 可 以 是 一 个 细 微 的 动 作 。 在 张 爱 玲 的 作 品 中 , 我 们 看到 生 活 的 方 方 面 面 都 可 以 设 喻 。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点,低一点,大一点,像赤金的脸盆,沉了下去。8暨 南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文晴天的风像一群白鸽子钻进他的纺绸裤褂里去,哪儿都钻到了,飘飘拍着翅子。这些年了,她跟他捉迷藏似的,只是近不得身,原来还有今天!2 .2.2 本体的结构形式本体涉及范围的广泛性使得充当本体的语言单位也变得丰富起来 , 这些语言单位既可以是词、词组,也可以是句子。l 由 词 充

39、 当 本 体 园 子 在 深 秋 的 日 头 里 晒 了 一 上 午 又 一 下 午 , 像 烂 熟 的 水 果 一 般 , 往 下 坠 着 ,坠 着 , 发 出 香 味 来 。2 由 短 语 充 当 本 体三爷自己在外头流水似的花钱。该 比 喻 的 本 体 是 一 个 动 宾 短 语 : 花 钱 。3 由 句 子 充 当 本 体长安听了这话 ,如同轰雷掣顶一般。该 句 的 本 体 是 由 单 句 “ 长安听了这话”担任的。223 本 体 中 “ 月 亮 ” 的 反 复 出 现同 一 本 体 在 作 品 中 反 复 出 现 , 一 方 面 是 因 为 比 喻 有 多 义 性 导 致 人 们 的

40、 理 解 也 有多 面 性 , 所 以 , 对 于 同 一 事 物 的 比 喻 性 描 述 便 会 是 各 式 各 样 的 , 同 一 本 体 就 会 有 多 个喻 体 。 另 一 方 面 也 表 现 出 了 作 者 对 这 一 意 象 的 偏 爱 。 如 本 体 “ 月 亮 ” 就 频 繁 出 现 在 金锁 记 中 , 随 着 阴 晴 圆 缺 形 状 的 不 同 以 及 人 物 喜 怒 哀 乐 各 异 的 心 境 , 它 时 而 如 “ 赤 金的 脸 盆 ” , 时 而 如 “ 石 印 的 图 画 ” , 又 如 “ 灼 灼 的 太 阳 ” ,甚 至 也 可 以 是 “ 狰 狞 的 脸谱 ”

41、 。 张 爱 玲 对 月 亮 的 喜 爱 在 这 部 名 篇 里 展 现 的 淋 漓 尽 致 。23 张爱玲比喻中喻体的特点本体的多样性决定了喻体的多样性 。 在 金锁记 这部作品中, 我们发现有的喻体是采 用了 词 语的 词 汇义 , 有的 是 采用 了 文化 义 ,有 的 侧重 于 虚拟 义 等等 。 现 代 汉 语 语 义学 将 现 代 汉 语 的 词 义 分 解 出 五 种 意 义 成 分 : 理 性 义 、 色 彩 义 、 结 构 义 、 文 化 义 和 联想 义 。 “ 理 性 意 义 是 稳 定 的 , 它 需 要 社 会 成 员 的 一 致 公 认 , 轻 易 不 会 改 变

42、, 所 以 也 是1 3封 闭 的 。 ”231 喻 体 的 理 性 义所 谓 的 理 性 义 , 是 指 在 比 喻 中 , 有 些 相 似 义 随 着 语 言 的 历 时 发 展 , 逐 渐 老 化 , 稳1 4固 成 比 较 固 定 的 , 轻 易 不 会 改 变 的 词 语 。 结 合 现 代 汉 语 词 典 , 可 以 发 现 金 锁9暨 南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文记 中 比 喻 句 的 有 些 喻 体 就 运 用 了 理 性 义 。 如 : 平辈小辈一个个如狼似虎的,哪一个是好惹的?“ 如狼似虎”是指象狼和虎一样凶狠,比喻非常凶暴残忍。这是曹大年看望七巧时对妹妹说的话 ,言下之意是

43、在姜家这个大家族,即使是平辈和小辈, 也都不好惹,七巧以后说不定还能用得上这个哥哥。这句话是对七巧的提醒, 更多的是表达七巧对自己及一家人冷漠态度的不满。七巧暴跳如雷,准备明天亲自上学校去大兴问罪之师。“ 暴 跳 如 雷 ”在 现 代 汉 语 词 典 ( 第 5 版 )第 5 3 页 的 解 释 是 :跳 着 脚 喊 叫 ,像 打雷 一 样 , 形 容 大 怒 的 样 子 。七巧低着头 ,沐浴在光辉里 ,细细的喜悦这些年了,她跟他捉迷藏似的, 只是近不得身,原来还有今天!这是当季泽站在她面前 , 小声叫道:“二嫂!七巧”接着诉说了(终于! )隐藏十年 的爱 之 后 , 七巧 当 时的 心 理。

44、 现代 汉 语词 典 对 “捉 迷藏 ” 的 解释 是 :比 喻 言行 、 行为故意迷离恍惚 , 使人难以捉摸。 傅雷对于这段描写给予了这样的评价 : “ 沐浴在光辉里 ,一生仅仅这一次 ,主角蒙受到神的恩宠。好似项勃朗笔下的肖像, 整个人地都沉没在阴暗1 5里,只有脸上极小的一角沾着些光亮。即是这些少的光亮直透入我们的内心。 ”再 比 如 , 当 七 巧 知 道 有 人 给 女 儿 长 安 做 媒 时 , 对 长 安 说 了 这 么 一 句 :你三婶替你寻了汉子来,就是你的重生父母,再养爹娘!“ 重 生 父 母 ” 即 “ 再 生 父 母 ” , 指 对 自 己 有 重 大 恩 情 的 人

45、, 多 指 救 命 的 恩 人 ( 现代 汉 语 词 典 ) 。因 为 读 者 对 这 些 有 着 较 稳 定 语 义 的 词 汇 在 意 思 的 表 达 上 早 已 形 成 共 识 , 所 以 阅 读作 品 的 时 候 能 很 轻 易 地 理 解 喻 体 所 表 示 的 含 义 。232 喻 体 的 地 域 色 彩 义不同地域的人们在使用比喻或以比喻造词时,往往会选用带有地方特色的喻体, 即方言,使比喻义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 汉语修辞学 中把现代汉语的方言分为六大方言区,其中包括吴方言 。张爱玲作为海派文学的女性代表,她的作品里充满着洋房、 咖啡、香烟等小资情调的物象 ,而在喻体的选择上也不

46、可避免带有上海特有的地域特色。如在 金锁记中有这么一句:七巧道 :“奶奶不胜似姨奶奶吗?长线放远鹞,指望大着呢!”“长线放远鹞 ”比喻做事要有长远打算,要有耐性和恒心。汪仲贤在俗语图说的1 0暨 南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文“放鹞子” 一章中指出“风筝,一名纸鸢,上海人叫做鹞子。” 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叶祥苓教授 也把这句话收录在他所著的苏州方言志的谚语部分。可见 “鹞”的说法带有浓厚的江浙地域色彩。对于方言的作用 ,王希杰认为 ,首先,在某些情况下, 方言有普通话不能代替的作用,有时通过方言作者由此表达对家乡故土的怀念之情;其次,方言成分的适当采用, 可增添1 6作品的地方特色,有利于塑造人物

47、形象 。例中方言“鹞”的运用就是服务于塑造人物形象这一目的的。2 .3.3 喻体的文化义汉语比喻中 , 往往选择一些具有文化意义的喻体作比, 使整个比喻具有文化意义色彩。喻体的主要类型有源自传统文化观念的、源自佛教文化的、源自神话故事的、 源自物质生1 7活的、 源自制度文化的 、 源自自然环境的以及源自历史背景或典故等 。 金锁记 里有这么一句是七巧听到要给长安做媒时,对兰仙说:怎奈这丫头天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例中“ 扶不起的阿斗” 便是源于历史人物典故。阿斗是三国时期人物,原名刘禅, 刘备的儿子。 他为人不思进取 ,只会整天玩乐, 即使有诸葛亮这样的名臣辅助和教导也无济于事,最终导致江山落

48、入他人手中,还落下了“乐不思蜀”这样的千古笑柄。 后来,人们便用扶不起的阿斗来形容一些始终无法扶持成才的人 或比 喻 那 种 懦 弱 无 能 、 没 法 振 作 起来 的 人 。 女 大 当 嫁 , 作 为 母 亲 本 应 感 到 高 兴 , 可 曹 七 巧 却 没 有 丝 毫 的 喜 悦 , “ 恨 得 只嚷 嚷 ” , 只 觉 得 这 个 女 儿 是 个 “ 扶 不 起 的 阿 斗 ” 。 读 者 读 到 这 儿 看 到 的 是 一个人性被严重扭曲的母亲 。 她因为自己年轻时在婆家受到人格的侮辱,没有享受到正常的爱情和婚姻,没有得到幸福, 所以也见不得别人的幸福,甚至连自己的儿女也不例外。

49、24 张 爱 玲 比 喻 中 本 体 和 喻 体 之 间 的 语 义 联 系1 8刘勰认为 ,“比类虽繁 ,以切至贵”、“喻巧而理至” ,意为比喻贵在贴切,比喻要用得巧妙才能将道理说透; 而 “物虽胡越, 合则肝胆” , 即使作者的思想和比拟的事物,虽像胡越两地相距极远 ,但应使它们像肝胆一样紧密结合, 这是强调比喻的运用要抓住两事物在性质 、形态等方面形成的某种相似点。王勤在汉语修辞通论 中也指出,构成比喻修辞格要有四个要素:本体、喻体、相似点和比喻词,而其中相似点是比喻的灵魂。 虽然构成喻体和本体的共同相似点不可胜数, 但从总体性质上看, 相似点主要有三类: 形似、1 9神似和形神兼备 。

50、张爱玲 作品中比喻的高妙之处在于超越了一般比喻中的形似, 而更加注重神似。 王安1 1暨 南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文忆曾说: “在此, 张爱玲的虚无与务实, 互为关照, 契合, 援手, 造就了她的最好的小说。 ”的 确 , 通 过 考 察 金 锁 记 的 比 喻 用 法 , 可 以 看 出 张 爱 玲 高 超 的 或 虚 或 实 的 写 作 手 法 。在 她 的 笔 下 , 本 体 和 喻 体 之 间 的 形 式 或 神似使 得 它 们 语 义 上 的 联 系 是 常 规 的 , 即 两 者的 相 似 义 一 直 保 持 不 变 , 而 本 体 和 喻 体 之 间 的 形神兼备又使 得 它 们

51、 语 义 上 的 联 系 变 成了 临 时 的 , 即 本 体 和 喻 体 形 成 的 相 似 义 根 据 场 景 及 心 理 的 不 同 等 等 而 发 生 了 变 化 , 产生 了 新 的 语 义 。2 .4.1 语义的常规联系2 .4.1. 1.本体和喻体的神似形成的常规联系所谓神似是指喻体和本体在精神、性质、韵致、情理、内涵等内在方面相似。金锁记 这部作品中有两次写到曹七巧那“像刀片一样尖利的喉咙。 ”第一次是儿子行婚礼的当天,听到旁人议论新媳妇的厚嘴唇时,“七巧哼了一声, 歪着嘴微微一笑道: 天性厚 , 并不是什么好话。当着姑娘们,我也不便多说?但愿咱们白哥儿这条命别送在她手里 !”

52、张爱玲这样写道:七巧天生着一副高爽的喉咙,现在因为苍老了些, 不那么尖了, 可是扁扁的依旧四面刮得人疼痛 ,像剃刀片。第二次是七巧为了破坏长安的婚事,背着长安请她的男友世舫吃饭, 故意把长安吸鸦片的事告诉了世舫 。而且“ 隔了些时, 再提起长安的时候,她还是轻描淡写的把那句话重复了一遍。 ”书中写道: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咙四面割着人像剃刀片。这两句都是明喻 ,本体 “喉咙”(即声音) 的尖利和喻体“剃刀片”的尖利在心理感觉上是相通的 。曹七巧说出的话就如同剃刀片一样刮得人疼痛,所以 “新娘子的平板的脸与胸震了一震 ”,而世舫“ 双手托着头,感到了难堪的落寞” 。同时,剃刀锋利的双刃也会将自己割的遍体鳞伤 。 这个比喻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影射了曹七巧既是个迫害者又是个受害者。她用那 “平扁而尖利的喉咙 ”割断了儿女的婚姻和幸福,“儿子女儿恨毒了她” ,自己成了黄金的殉葬品 ,又拉上了子女作为陪葬品,从而走进了“被食、自食、食人” 的2 0怪圈,成了 “遗老家庭里的一种牺牲品, 没落的宗法社会里微不足道的渣滓。”类似的用法书中还有许多,比如对另外两位被摧残的女性,书中是这样描述的:芝寿直挺挺躺在床上,搁在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