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史小故事

上传人:彩*** 文档编号:77692011 上传时间:2022-04-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抗战史小故事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抗战史小故事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抗战史小故事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抗战史小故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战史小故事(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抗战史小故事【篇一:抗战史小故事】 日期: 2017-04-18 点击: 9212好评: 336 日期: 2017-04-18点击: 5931 好评: 456 日期:2017-04-18点击: 155614 好评: 2344日期: 2017-04-18 点击: 3197好评: 2日期: 2017-04-18点击: 3201好评: 0日期: 2017-04-18点击: 3187 好评: 0日期:2017-04-18点击: 2116 好评:2 日期: 2017-04-18点击: 2208好评: 2 日期: 2017-04-18点击: 3174 好评: 0 日期: 2017-04-18 点击: 31

2、82 好评: 0【篇二:抗战史小故事】9 月 3 日是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了纪念这重大的日子,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三个抗战小故事,欢迎查看,以下内容希望你喜欢!游击队巧捉鬼子官在麻峪村东西两个碉堡修好后,虽然日夜有鬼子兵站岗放哨,但也阻挡不住在村民们掩护下的游击队河东河西自由地往来。日寇在其既有武装驻防,又搞了 连环保甲制 的情况下认为万无一失,便在永定河东一些村子随便出行。孰不知在抗日情绪高涨的村庄里,老百姓、游击队已成一家,同时下地干活,频频出现在街头巷尾。一天下午 (大圈儿 )一名叫菊本的军曹和一个叫白连碧的特务从河边碉堡下来,去了保公所,村民看见了立刻通知了正在麻峪村工作的游击队长杜钢和

3、队员李英。两人迅速背上背筐,带上除草的小薅锄,化妆成农民,尾随敌人其后。当鬼子和特务走到麻峪南 武道庙 时,杜钢队长从后面用没把的小薅锄顶住了鬼子菊本的腰,令其举手缴械,李英同志健步飞奔过去下了特务白连碧的手枪。抓住鬼子和特务后,将他们押在村中的进步户中。第二天,在过河干活的人群掩护下,把敌人押送到河西游击队根据地。事过两天鬼子发觉菊本和白连碧失踪,便派兵到各村寻找,他们把老百姓集中起来询问,人人都说不认识,也没看见有一个日本官和一个中国人在一起。无可奈何的日本鬼子最后也只得不了了之了。游击队员活捉敌人翻译官1943 年春夏相交的一天下午,鬼子的翻译官潘身穿鬼子军装,头戴鬼子牛皮帽,脚下一双黑

4、色牛皮大马靴,骑着一辆自行车来到麻峪村,到保公所找到保长王 ,带他到一家吸鸦片的人家吸足鸦片后,又骑车回保公所。游击队安排的老乡发现了潘 的行踪,立刻报游击队的炼星海同志。当天下午,太阳快落山时,日本翻译官骑车走出东街要过大影壁时,被藏在影壁后的游击队员用河流石打了来,潘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游击队员抓住,并夺下了他的手枪,带回了 安全户 ,换了农民的衣服押送到河西去了。第二天,日本鬼子来麻峪村,把人们都集中到西街一个叫 西口儿 的地方,临时找来北街杨某人的姑爷当翻译,说明翻译官失踪之事,让大家举报,众人全说不认识那个翻译官,也不知道他来之事,敌伪保长说他在下午太阳下山时已经回去了。敌人无法只得

5、作罢。步枪打飞机步枪打飞机,听起来简直就是神话,但这的确是传扬在平西抗日根据地斋堂川的一段抗击日寇的佳话。1939 年 10 月某天,我平西抗日根据地挺进军十团八连在门头沟斋堂川青白口永定河畔与日军展开激战。挺进军隐蔽在河边山林中占据有利地形打击来犯之敌,日军匍匐在河北岸光秃秃的河滩上,目标暴露无遗。战斗打响后,水面上,河滩上日军尸体横七竖八,伤亡很大。不甘失败的敌人,在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调来飞机,妄图以空中优势遏制挺进军火力,挽回败局。头上敌机猖狂呼啸,硬拼就中了敌人的圈套。看看手中顶不上劲的步枪,战士们攥紧拳头眼里喷出仇恨的火焰。敌机在八连阵地上空时而盘旋时而俯冲,战士们的武器装备与敌人悬殊

6、太大,如果跟敌人拼火力肯定吃亏。地面的日军得到空中支援后,乘势又向八连阵地逼了过来,情况万分紧急。这时候,十团的徐存洋等 20 名战士奉命赶来增援八连战士。徐存洋和战友们很快隐蔽好,等待战斗时机。他观察后发现,由于八连阵地在山谷之中,敌机投弹轰炸就必须尽可能接近地面俯冲,才能对阵地造成威胁。所以,敌机俯冲下来的时候距离地面很近,就好像就擦着战士们的耳朵飞。而且,俯冲一次,敌机就得赶紧拉升,不然就会撞到山石上机毁人亡。敌机不能连续轰炸,攻击力就减弱不少。得到这样的结论,徐存洋心里有了数。徐存洋发现不远处有棵大树,就趁敌机拉升的空档迅速奔到大树下隐蔽好,待敌机俯冲迫近的时候,他噌地闪出身体,抬起手

7、中的苏制水连注步枪 啪 的就是一枪。敌机翅膀一抖,直奔徐存洋藏身的大树横冲而来, 嗒嗒嗒 一梭子子弹打在石头上火星四溅。徐存洋机智地就地十八滚,藏到一块巨石后面。说时迟那时快,趁敌机还没顾得上拉升喘息,徐存洋抬手对准敌机又是一枪。这一枪,小日本的飞机吃不住劲了,只见飞机左右乱摆,尾巴拖着长长一道黑烟,一个猛子就扎在塔岭沟中。战士们欢腾了。日军飞行员至死恐怕也不相信,自己的飞机会被挺进军战士的普通步枪给打了下来。挺进军战士徐存洋用步枪打下日军飞机的消息,很快在平西抗日根据地传扬开来,鼓舞着抗日军民更加顽强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者。【篇三:抗战史小故事】抗日战争励志小故事一、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 海娃

8、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影片主角是 12 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 鸡毛信 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带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这部上世纪 50 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获奖。 1995 年,在英国第 9 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抗日战争励志小故事二、爱国英雄杨靖宇杨靖宇 21 岁参加革命, 1940 初,他被日军

9、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 35 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抗日战争励志小故事三、烽火中的儿童剧团:孩子剧团抗战期间,学生在制作木刻书籍宣传抗日孩子剧团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和爱国知识分子创办的儿童艺术团体。1937 年 8 月 13 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犯上海,以沪东临青学校为主的一部分中小学生,自发地在难民收容所进行抗日宣传活动。中国共产党

10、领导的国难教育社得知情况后,立刻派人前往,于9月3日正式成立了孩子剧团。孩子剧团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抗日救亡爱国宣传。小团员在老师的领导下,进行各种宣传抗日节目的排练,然后再深入到各地特别是抗日前线去演出,宣传抗日。孩子剧团的足迹遍及 8 个省市和几十个农村集镇,演出过乐园进行曲猴儿大王等优秀节目,为宣传抗日做出了贡献。抗日战争励志小故事四、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 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 1942 年 10 月 25 日

11、,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 扫荡 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打动,很快创作了这首流传60 多年的歌曲。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抗日战争励志小故事五、最年轻的抗日组织抗日儿童团抗日儿童团是广大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成立的儿童组织。尽管与敌人的斗争非常艰苦,广大抗日根据地仍处处成立了抗日儿童团,把儿童纳入组织的关怀。毛泽东和朱德曾多次题词勉励儿童团

12、员。儿童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 侦察敌情捉汉奸 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在百团大战中,王家峪儿童团帮助八路军割草喂马,为前线送干粮 ; 晋察冀边区儿童团破坏日军的交通干线近百次,牵制了敌人的进攻和扫荡,有力地支援了抗战。儿童团的成立不仅给孩子的生活带去了乐趣和希望,同时壮大了抗日队伍的力量,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接班人。抗日战争励志小故事六、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这是小说雨来没有死描述

13、的一段情景。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了望,捕捉敌情。 1940 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眼前。于是,他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雨来没有死,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一位负责语文教科书的编审专程找到管桦,告知他的小说改名小英雄雨来被选进了语文课本。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抗日战争励志小故事七、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1940 年河北唐县儿童团员在执行安检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

14、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 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抗日战争励志小故事八、弟弟,你在哪里? 这是山东战史上空前壮烈的一次战斗,这场战斗中,万余非战斗人员与装备精良的 5.3 万敌人殊死斗争,一千多人的伤亡换来了九千人的胜利突围,敌人消灭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的阴谋被彻底摧毁。当初的荒山

15、上如今种满了果树,战斗的山真正成了 青山 :收获时节,果实饱满,富裕着这里的人民 ;山风吹起,漫山的果树 沙沙 作响,永远呼唤怀念着先烈们的英灵战役背景 1941 年 11 月,日寇调动 5 万余兵力向我沂蒙山抗日根据地发动 铁壁合围大扫荡 ,企图以绝对优势兵力一举歼灭我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彻底摧毁我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29 日,我机关数千人误入敌 清剿 包围圈内。30 日凌晨开始,敌人以一个混成旅团的兵力,向我转移到大青山地区的军民发起攻击。记者行程从临沂出发到达费县后,沿费蒙公路到达位于薛庄镇的大青山脚下,在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碑前听党史办同志讲述当时的战争场景 ;沿山而上,探寻战

16、争足迹 ;在辛锐牺牲地缅怀她的事迹 ; 最后来到转山顶村,找寻当初救助抗日战士的当地村民。抗日战争励志小故事九、刘老师反日宣传北平被日寇侵占后,京西一带便成了鬼子的根据地,但在永定河西岸的老八区 (当时属宛平县 ),活跃着一支小小的游击队,人数虽不多,根据地在斋堂、灵水地区,活动范围却达到了永定河边的坝房子、稻地和侯庄子一带。小小的游击队在当时可是做了不少大事。队员们乔装打扮到河东探听日寇的动向,与麻峪村韩 、王 有过联系。同时,了解到麻峪桥梁小学的刘静轩老师是八区人,并与他取得了联系。针对鬼子搞的 中日亲善 、 大东亚共荣圈 等有意奴役中国人民思想的侵略宣传,游击队展开反日宣传,编印揭露敌人

17、侵略阴谋的宣传品,请刘老师帮助刻印,那个时候,刘老师都等夜深人静,在昏暗的油灯下以刻印测验试卷为掩护,刻印宣传品。这些宣传品再由游击队员秘密取走,分发到老百姓手中。当时,敌寇在麻峪修碉堡,小小游击队还教大家巧妙地跟鬼子斗争,出工不出力 ,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在干活时,村民们都在磨洋工,游击队的宣传作用又得到了较好的发挥。期间也发生了不少抗战小故事。抗日战争励志小故事十、活捉敌人翻译官1943 年春夏相交的一天下午,鬼子的翻译官潘身穿鬼子军装,头戴鬼子牛皮帽,脚下一双黑色牛皮大马靴,骑着一辆自行车来到麻峪村,到保公所找到保长王 ,带他到一家吸鸦片的人家吸足鸦片后,又骑车回保公所。游击队安排的老乡

18、发现了潘 的行踪,立刻报游击队的炼星海同志。当天下午,太阳快落山时,日本翻译官骑车走出东街要过大影壁时,被藏在影壁后的游击队员用河流石打了来,潘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游击队员抓住,并夺下了他的手枪,带回了安全户 ,换了农民的衣服押送到河西去了。第二天,日本鬼子来麻峪村,把人们都集中到西街一个叫西口儿 的地方,临时找来北街杨某人的姑爷当翻译,说明翻译官失踪之事,让大家举报,众人全说不认识那个翻译官,也不知道他来之事,敌伪保长说他在下午太阳下山时已经回去了。敌人无法只得作罢。,供大家参阅 !抗日战争励志小故事一、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 海娃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影片主角是 12

19、 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 鸡毛信 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带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这部上世纪 50 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获奖。 1995 年,在英国第 9 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抗日战争励志小故事二、爱国英雄杨靖宇杨靖宇 21 岁参加革命, 1940 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

20、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 35 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抗日战争励志小故事三、烽火中的儿童剧团:孩子剧团抗战期间,学生在制作木刻书籍宣传抗日孩子剧团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和爱国知识分子创办的儿童艺术团体。1937 年 8 月 13 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犯上海,以沪东临青学校为主的一部分中小学生,自发地在难民收容所进行抗日宣传活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难教育社得知情况后,立刻派人前往,于9月3日正式成立了

21、孩子剧团。孩子剧团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抗日救亡爱国宣传。小团员在老师的领导下,进行各种宣传抗日节目的排练,然后再深入到各地特别是抗日前线去演出,宣传抗日。孩子剧团的足迹遍及 8 个省市和几十个农村集镇,演出过乐园进行曲猴儿大王等优秀节目,为宣传抗日做出了贡献。抗日战争励志小故事四、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 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 年 10 月 25 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 扫荡 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

22、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打动,很快创作了这首流传60 多年的歌曲。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抗日战争励志小故事五、最年轻的抗日组织抗日儿童团抗日儿童团是广大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成立的儿童组织。尽管与敌人的斗争非常艰苦,广大抗日根据地仍处处成立了抗日儿童团,把儿童纳入组织的关怀。毛泽东和朱德曾多次题词勉励儿童团员。儿童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 宣传抗日 侦察敌

23、情捉汉奸 站岗放哨送书信 等任务。在百团大战中,王家峪儿童团帮助八路军割草喂马,为前线送干粮 ; 晋察冀边区儿童团破坏日军的交通干线近百次,牵制了敌人的进攻和扫荡,有力地支援了抗战。儿童团的成立不仅给孩子的生活带去了乐趣和希望,同时壮大了抗日队伍的力量,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接班人。抗日战争励志小故事六、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这是小说雨来没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

24、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了望,捕捉敌情。 1940 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眼前。于是,他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雨来没有死,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一位负责语文教科书的编审专程找到管桦,告知他的小说改名小英雄雨来被选进了语文课本。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抗日战争励志小故事七、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1940年河北唐县儿童团员在执行安检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

25、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抗日战争励志小故事八、弟弟,你在哪里? 这是山东战史上空前壮烈的一次战斗,这场战斗中,万余非战斗人员与装备精良的 5.3 万敌人殊死斗争,一千多人的伤亡换来了九千人的胜利突围,敌人消灭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的阴谋被彻底摧毁。当初的荒山上如今种满了果树,战斗的山真正成了 青山 :收获时节,果实饱满,

26、富裕着这里的人民 ;山风吹起,漫山的果树 沙沙 作响,永远呼唤怀念着先烈们的英灵战役背景 1941 年 11 月,日寇调动 5 万余兵力向我沂蒙山抗日根据地发动 铁壁合围大扫荡 ,企图以绝对优势兵力一举歼灭我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彻底摧毁我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29 日,我机关数千人误入敌 清剿 包围圈内。30 日凌晨开始,敌人以一个混成旅团的兵力,向我转移到大青山地区的军民发起攻击。记者行程从临沂出发到达费县后,沿费蒙公路到达位于薛庄镇的大青山脚下,在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碑前听党史办同志讲述当时的战争场景 ;沿山而上,探寻战争足迹 ;在辛锐牺牲地缅怀她的事迹 ; 最后来到转山顶村,找寻当

27、初救助抗日战士的当地村民。抗日战争励志小故事九、刘老师反日宣传北平被日寇侵占后,京西一带便成了鬼子的根据地,但在永定河西岸的老八区 (当时属宛平县 ),活跃着一支小小的游击队,人数虽不多,根据地在斋堂、灵水地区,活动范围却达到了永定河边的坝房子、稻地和侯庄子一带。小小的游击队在当时可是做了不少大事。队员们乔装打扮到河东探听日寇的动向,与麻峪村韩 、王 有过联系。同时,了解到麻峪桥梁小学的刘静轩老师是八区人,并与他取得了联系。针对鬼子搞的 中日亲善 、 大东亚共荣圈 等有意奴役中国人民思想的侵略宣传,游击队展开反日宣传,编印揭露敌人侵略阴谋的宣传品,请刘老师帮助刻印,那个时候,刘老师都等夜深人静

28、,在昏暗的油灯下以刻印测验试卷为掩护,刻印宣传品。这些宣传品再由游击队员秘密取走,分发到老百姓手中。当时,敌寇在麻峪修碉堡,小小游击队还教大家巧妙地跟鬼子斗争,出工不出力 ,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在干活时,村民们都在磨洋工,游击队的宣传作用又得到了较好的发挥。期间也发生了不少抗战小故事。抗日战争励志小故事十、活捉敌人翻译官1943 年春夏相交的一天下午,鬼子的翻译官潘身穿鬼子军装,头戴鬼子牛皮帽,脚下一双黑色牛皮大马靴,骑着一辆自行车来到麻峪村,到保公所找到保长王 ,带他到一家吸鸦片的人家吸足鸦片后,又骑车回保公所。游击队安排的老乡发现了潘 的行踪,立刻报游击队的炼星海同志。当天下午,太阳快落山时,日本翻译官骑车走出东街要过大影壁时,被藏在影壁后的游击队员用河流石打了来,潘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游击队员抓住,并夺下了他的手枪,带回了安全户 ,换了农民的衣服押送到河西去了。第二天,日本鬼子来麻峪村,把人们都集中到西街一个叫西口儿 的地方,临时找来北街杨某人的姑爷当翻译,说明翻译官失踪之事,让大家举报,众人全说不认识那个翻译官,也不知道他来之事,敌伪保长说他在下午太阳下山时已经回去了。敌人无法只得作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