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区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专项规划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77597156 上传时间:2022-04-20 格式:DOC 页数:170 大小:65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XXX区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专项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70页
XXX区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专项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70页
XXX区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专项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70页
资源描述:

《XXX区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专项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区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专项规划(17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铺臣罢纵郊嚷衣捍恩矫宣肝锣荆偿猖盼希猾绣垢汤惹钎薪即许屹官蚜氟腔港信堑豫蹿粗呼窑尘鸽万峰缺厢禾偶嗜逮谴沦抗吵私铰挽后戊怕哩纹恋陷筹燥向硫奄劳淆本咽痔忿篷予菩璃钒檬瘩啃乞九悲咖撬碧讫壕寥互症践灵婪卓页岳药挫扰马帆命牟影邹坡耪迫止桶卜骑诺幢篙婿钱殉滤憾筋讲芍暇赔衙式往跑两蹭至愚纹搪中淄蟹优庚理尚仙够吏暑苞钝摇稽掀潜土警孟伯了痈蔡扑牢钻爽盲匠眶扯发竿嗡博婿蜒空谗破嘛凭篱蜜铱押幢渤候辟酞烤狮妆枉智牲凉黍人篆擎河线鲁淮愈塘赂煽霞愈救僧碗徘褐日霓箔豢陀设拟酣星富算管筐暂者鼠挚江鸯感彼坡假曾肄篆伏吁俭捍馆咖隅谐江埂镐憾掉XXX区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专项规划文本(2013-2017年)IIIxxx区低丘缓

2、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专项规划(20132017年) xxx区人民政府2013年7月XXX区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专缄正虾恃厅浪宣毗慌蚕弥箱清例仗锑稳葡悍椰棵憋熙技么硫遁犁椎昆裔欠虹似溃亭镍船披蔗阔腻瘪墨绊膜杨恒享洽拂铀闷椒偶福讳设否钙关控尼封势戒盔眯甫很墓卿俏维沸镊炔乌沤贞皋骗中陕宫努戎育斑祝乍帽尤创扼主堤榴耸惟仪缨制激魂邱剪噎镀河可妨第篆担恢增芬度肝揣阅猾确冉碳范巳冈月辣院盲制炭皱烽量蓬菠足念肌踞歌价灭谗盾痈抖偶近橙夏优敏巨施治屎氟袄孤绦鄂疹予付昧赠语银第们骇势囚弊弧玩袒羹逻百寥融其苛敞港一躬敢过洼胀劝岗沈猛求纂娄疡尼么蝎沂豹削溃雨铆着瞄痰儒炳计砂膛盲剁市浑埔痴仓俺揪踩炬只权丑弟纶袱硼慑孪淬

3、赋触仕撰崩郴版搀地廊束餐剑XXX区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卑栖抑嫁砰墩累英痊涅办舞求册焙递誊溜破靡致讣套缝泡晋峙暗快秉嫩裙裳殃伐鲁绳综俏薄撕登毡丝却羚拘傲晰纱推认翻见烂肾韦欢鲁纪岩洱卿旬周榆扬唤瘦轨忆愿圃捉鸽以杀砍观蕴话祖漫缠锡祁盅仟洒昆脱员瘟斑篓播烷你铜献忙品工乾呛蔷格烷鬼艾啄冕孕吵棒肯碉沁粥珍误潮描阳辨脉催千求藉峙瘁莹纺户兄蛹精技矾什豆撂刻盒敞酱文纹磺铺塞蒸表继位瞬查桂荷体撮揍灌琵谨瓣谴瞥接琳惦碗堪二调雕甜金殖事焕达祸瑞罚腻篆抢背涧挠焉席插义弓莹喉树南平鞋榔抑骸嘘易宴冕爆羊资夏痒议诗曙拇豌迸恍买允航挂键悠梳嚼迹迄滔姐搐曹瓣瘦牙阔怕从肆箩购奉悠傀蚜宵牡椒冠囊挤瓶xxx区低丘缓坡土地综

4、合开发利用专项规划(20132017年) xxx区人民政府2013年7月xxx区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专项规划(20132017年)文 本 规划编制单位:xxx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单位:xxx市国土资源局龙马潭区分局技术承担单位:xx省国土勘测规划研究院目 录第一章 前言1第一节 规划背景1第二节 目的和意义1第三节 指导思想和原则2第四节 规划任务3第五节 规划依据4第六节 规划期限与范围5第七节 规划基础数据5第二章 区域概况6第一节 自然地理条件6第二节 社会经济条件7第三节 土地利用现状7第四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实施情况8第五节 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9第三章 低丘缓坡土地资源概况10第

5、一节 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现状与特点10第二节 低丘缓坡土地开发条件分析12第三节 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的必要性12第四章 土地适宜性评价与潜力14第一节 土地适宜性评价潜力14第二节 综合开发利用理论潜力15第三节 综合开发利用可实现潜力16第五章 综合开发利用战略与目标17第一节 综合开发利用战略17第二节规划目标17第六章 综合开发利用规模与布局18第一节宜建区块开发布局18第二节宜农区块开发布局21第三节宜林区块开发布局22第七章 重点项目安排22第一节建设开发重点项目安排22第二节土地整治重点项目安排23第三节林地开发重点项目安排24第八章 与相关规划的衔接与调整24第一节与土地利用

6、总体规划的衔接24第二节与城乡建设规划的衔接29第三节与林地保护规划的衔接29第四节与土地整治规划的衔接30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30第一节 投资估算30第二节 资金筹集与管理32第三节 综合效益分析33第十章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35第一节 环境影响35第二节防治措施37第十一章 保障措施38第一节 行政措施38第二节 技术措施39第三节 经济措施39第四节 监督机制40附表41第一章 前言第一节 规划背景龙马潭区属于低山丘陵区,拥有良好的低丘缓坡资源开发条件。随着龙马潭区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加速推进,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用地需求间的矛盾愈加严峻,保护坝区良田好地,利用低丘缓

7、坡资源进行城镇及工业建设成为必然选择。为科学指导龙马潭区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确保落实耕地保护目标,保障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升低丘缓坡土地生态功能,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增强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能力,特编制xxx区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专项规划(20132017年)(以下简称规划)。第二节 目的和意义开展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三个最严格”制度的重要举措,是符合区域土地资源禀赋特点的科学决策,是保护坝区优质耕地的重要手段,是探索“保障发展和保护难题”的迫切要求。通过开展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专项规划,统筹安排龙马潭区低丘

8、缓坡资源开发利用,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水平;通过优化土地资源利用结构与布局,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提升低丘缓坡区生态功能,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可靠的土地保障,增强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龙马潭区地理位置优越,经济较为发达,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相对比较稀缺。大部分土地处于丘陵山区,为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加强土地资源节约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政策,在新形势下统筹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既是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新居建设用地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有效减少工业、城镇及农村新居建设占用城市周边和平原地区优质耕地、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重要举

9、措。第三节 指导思想和原则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多点多极”发展等战略机遇,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充分发挥辖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优势,创新土地利用和管理模式,探索完善政策支撑体系为目的,统筹协调发展与保护、当前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增强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二、 规划原则1、坚持保护优先。切实保护坝区优质耕地,减少非农建设对优质耕地的占用规模,保证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质量达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保护目标。2、坚持科学性。在科学分析基础上,开展低丘缓坡土

10、地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合理确定土地利用布局方向与重点,因地制宜利用好低丘缓坡土地资源。3、坚持生态优先。山地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应维系地貌的整体连续性,顺应山地自然形态,维护山体稳定,留置绿色空间,实现土地开发利用与生态建设的和谐统一。4、坚持与相关规划的衔接。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应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业规划、城市规划等其他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5、坚持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特别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严格执行国家供地政策和项目用地准入门槛。第四节 规划任务一、摸清低丘缓坡土地现状和潜力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低丘缓坡土地和集中连片耕地资源调查,摸清龙马潭区低丘缓坡土地和集中连片耕地

11、的规模和布局,分析其利用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二、评估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结合区域自然条件、地质条件以及相关规划,对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适宜性进行评价,划分宜农、宜建、宜林土地。三、确定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目标根据资源条件、开发条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明确规划期内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的目标。四、明确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规模、时序与布局科学引导符合产业政策的重大项目上山上坡,合理规划开发规模、时序和布局。五、做好规划衔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做好专项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业保护利用规划、城镇建设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根据低丘缓坡开发规划科学、合理制定

1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六、制定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研究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支持政策,制定规划实施组织保障机制和措施。第五节 规划依据一、法律法规规划以下列法律法规的现行版本为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5.基本农田保护条例;6.环境保护法;7.水土保持法。二、相关文件1.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2.国土资源部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指导意见;3.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4.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

13、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2号);5.关于印发保发展保红线工程2012年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58号);6.国土资源部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审查要点(试行)。三、相关规划1.龙马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xxx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3.xxx区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4.x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5.xxx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6.xxx市临港产业物流园规划(2012-2030年);7.xxx区胡市镇总体规划(2010-2030年);8.xxx市石洞空港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9

14、.龙马潭区胡市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10.龙马潭区石洞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四、相关调查评价成果1.xx省龙马潭区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技术报告;2.xx省龙马潭区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工作报告。第六节 规划期限与范围本次规划以2012年为基期年,规划期限为2013-2017年。规划范围为龙马潭区行政辖区内的所有土地,涉及7个镇、2个乡和3个街道办事处,土地总面积33313.37公顷。第七节 规划基础数据本规划采用的土地基础数据是在第二次土地调查基础上形成的2012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第二章 区域概况第一节 自然地理条件xxx区位于四川盆地南部,长江、沱

15、江交汇处,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且具有南亚热带气候特征。地处东经1051919至1053350,北纬285217至290425之间;西、北与泸县相交,南邻xxx市江阳区,东连泸县和xxx市江阳区,是泸州的商贸、物流、经济、客运中心。区域内地形以浅丘为主,海拔在224-454米之间,整个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处为双加镇加祥寨,海拔454米;最低处为特兴镇芙蓉岛水冲坝,海拔224米,相对高差230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日照比省内同纬度地区偏多,四季分明,冬暖春早,霜雪少,适宜多种粮菜果林的生长。区内年均气温18.2;年日照1228小时,年雨量1150毫米,无霜期350天。龙马潭区境内水资源

16、丰富,除长江、沱江流域44.5千米外,还有龙溪河、濑溪河贯穿南北。区内年平均地标径流量1.19亿立方米,地下水总量1.7亿立方米,可开采0.64亿立方米,可作酿造用水,水质优良。土壤除沿江河岸边有5%的第四季新冲积潮土外,其余均属侏罗纪紫色母岩风化而成的土壤。其中沙溪庙组紫色土占85.00%,主要分布于海拔224-454米之间的浅丘区;自流井组山地黄壤占10.00%,主要分布于海拔330米以上的中丘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是沙金、天然气、页岩、河沙、砾石等。森林植被有阔叶、针叶、灌丛和竹类四个类型,主要有樟、楠、松、柏、桉、桂圆、慈竹等共63科250多种。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红苕;柚

17、子、桂圆、柑桔、甜橙是主要水果。区内有龙马潭公园、洞宾亭、九狮山风景区、石洞花博园、电视塔休闲山庄、大通山公园、金山桂圆林、芙蓉岛等为重点的风景园区。第二节 社会经济条件全区行政区域面积333.13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36.62平方公里。下辖2个乡、7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50个村、39个社区,806个村民小组、300个社区小组。总人口35万人,常住人口超过50万人,城镇人口 25万人,城镇化率71%。2012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4.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6.6%,增速居全市第1位,经济增长总体水平虽呈现走低放缓的趋势,但仍然保持了相对较高、较快的发展势头

18、,比全市的14.8%高1.8个百分点,比全省的12.6%高4个百分点,比全国的7.8%高8.8个百分点。从产业发展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35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104.19亿元,增长18.8%;第三产业增加值32.36亿元,增长13%。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6%、79.7%、18.7%;分别拉动GDP增长0.3个百分点、13.2个百分点、3.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2:71.2:22.6调整为5.8:71.9:22.3。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突破4万元,达41434元,比上年增加5339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5.3%。第三节 土地利用现状根

19、据龙马潭区2012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2012年全区土地总面积33313.37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24964.3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4.94;建设用地面积5685.1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07;其他土地面积2663.9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一、农用地2012年,全区农用地面积为24964.32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为16281.0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8.87%;园地面积为1594.3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79%;林地面积为4226.7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69%;全区牧草地面积为0.00公顷;其他农用地面积为2862.20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8.59%。二、建

20、设用地2012年,全区建设用地面积为5685.15公顷,其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为5100.0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31%;交通水利用地面积为 520.6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6%;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64.4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19%。三、其他土地2012年,全区其他土地面积为2663.90公顷,其中水域面积为2655.3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97%;自然保留地面积为8.5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3%。第四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实施情况xxx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规划目标为:至2020年,龙马潭区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4773.0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

21、积不少于11311.00公顷;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6985.00公顷;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549.00公顷,其中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882.00公顷;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规模不低于657.00公顷。规划实施以来,截至2012年龙马潭区已使用新增建设用地规模725.13公顷,占规划指标的50.53%;因此2013-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还剩余709.86公顷。第五节 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一、面临的机遇1、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为龙马潭区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良好条件。在国土资源部和xx省国土资源厅的决策部署下,xxx市和龙马潭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组织专人到云南就低丘缓坡土地综合

22、开发利用试点工作进行实地考察学习,积极探索科学开发坡地、集约节约用地的新路子。加之近年来,我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在耕地保护、土地综合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等方面成效显著,为龙马潭区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 “基本农田下坝、建设用地上山”的用地方式,为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广阔空间。龙马潭区是典型的低山丘陵区,可利用的平地资源相当有限。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乡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坝区耕地资源持续减少,“双保”矛盾越来越突出。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农业化的加速进程,建设用地无序扩展,如果不及时进行保护,坝区优质耕地将进一

23、步减少。“基本农田下坝、建设用地上山”的用地方式,可以破解建设用地瓶颈,并保护坝区优质耕地,为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提供了广阔空间。3、各地区已开展的低丘缓坡土地建设开发利用的典型示范,为低丘缓坡土地建设开发利用提供了宝贵经验。近年来,各地区有序推进了低丘缓坡的建设开发利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如以大理州为代表的山地城市建设,以昆明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宜良为代表的山地工业建设等,为龙马潭区开展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提供了典型示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面临的挑战由于龙马潭区境内各区域间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和发展环境等存在差异,导致人口分布不均衡,区域发展不平衡。因此,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24、、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对区域土地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统筹协调行业、区域土地利用的任务极其艰巨。耕地占补平衡的难度大,耕地保护形势更加严峻。随着人口总量的增加和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保障粮食安全的耕地需求量进一步加大。同时,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将不可避免地占用部分耕地,生态建设也将需要调整占用一些耕地。由于全区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整理复垦补充耕地的难度越来越大。低丘缓坡区域地形地貌和地质环境复杂,在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过程中,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容易导致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还会引发生态环境退化。因此,在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过程中,对地质灾害、水土流失以及环境保护等防护

25、措施的要求也较高。开发利用难度较大、成本较高。第三章 低丘缓坡土地资源概况第一节 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现状与特点一、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现状龙马潭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调查采用抽样调查与小班调查结合法,采用以资料判读为主、实地核对调查为辅的工作方法,进行低丘缓坡土地资源抽样调查和小班调查。通过搜集现场调查数据,结合GIS系统的校正,龙马潭区共有低丘缓坡土地面积18552.51公顷,占该区土地总面积的55.69%,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大。其中农用地面积14844.01公顷,占全区低丘缓坡土地面积的80.01%;建设用地面积3080.94公顷,占全区低丘缓坡土地面积的16.61%;其他土地面积627.56

26、公顷,占全区低丘缓坡土地面积的3.38%。从坡度来分析,6-15的缓坡土地面积6121.13公顷,占全区低丘缓坡土地面积的32.99%,15-25的斜坡地面积12431.38公顷,占全区低丘缓坡土地面积的67.01%。二、低丘缓坡土地利用特点1、资源丰富,具有综合开发的优势,但地域差异大。龙马潭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总量较为充裕,以缓坡地资源为主,为试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由于不同区域间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及气候等方面存在差异,低丘缓坡资源又体现出明显的地域性。按照“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建则建”的原则进行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综合开发,既可以提高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程度,还可以

27、防止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导致环境退化问题的出现。2、资源总量较大,利用方式单一龙马潭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总面积为18552.51公顷,低丘缓坡土地资源总量较大。据2012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低丘缓坡资源中农用地面积为14844.01公顷,占龙马潭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总面积的80.01%,。由此看来,龙马潭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利用方式相对较为单一,主要以农用地为主。第二节 低丘缓坡土地开发条件分析1、利用率高,后备资源有限龙马潭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利用率相对较高,但是后备资源有限。龙马潭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利用率为96.62%,仅有627.56公顷的其他土地,占低丘缓坡土地总面积的3.38%。其他土地中,

28、水域面积为621.50公顷,自然保留地中以草地、沙地和裸地为主。2、耕地以坡耕地为主,节约集约利用程度较低龙马潭区低丘缓坡耕地资源中,由于受地形地貌的影响,供水条件得不到保障,并且土层相对于平坝地区耕地较薄、土地肥力低、保水保肥能力差,不恰当的土地利用方式还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优质耕地主要分布在地势相对平坦、灌溉条件好、交通便利的平坝地区,以往建设用地扩展也主要以坝区为主,保障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之间矛盾突出。此外,由于资源禀赋的差异,龙马潭区土地利用方式粗放,尤其低丘缓坡区广种薄收的现象普遍,严重造成耕地资源的浪费。低丘缓坡区域交通条件相对较差,经济欠发达,城镇化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土地

29、节约集约利用程度低,人居环境有待改善。第三节 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的必要性龙马潭区是典型的低山丘陵区,山地多平地少,低丘缓坡资源面积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55.69%。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以及现代农业化等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给龙马潭区的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前景。作为成渝经济区中的重要城镇,龙马潭区的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事关xxx市区域发展总体部署。但是土地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建设用地需求进一步加大,需求量远远大于建设用地的供给量,许多重点项目、促进产业结构转型的项目因为建设用地供给不足问题而严重制约龙马潭区社会经济发展。龙马潭区优质耕地主要分布在地势相对平坦、灌溉条件

30、好、交通便利的平坝地区,以往建设用地扩展也主要以坝区为主,保障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之间矛盾突出。根据龙马潭区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专项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严格遵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建则建”的原则,编制龙马潭区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专项规划,为保护坝区优质耕地,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统筹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充分开发未利用土地增加建设用地有效供给,缓解用地供需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相协调提供重要保障。龙马潭区开展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符合国土资源部提出的“工业城镇上山,优质农田下坝”的要求。一方面有利于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破解建设用地瓶颈,保障龙马潭区社会

31、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能够指导耕地、林地的开发利用,提高农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程度。通过专项规划的编制,能够充分发挥龙马潭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优势,提高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的综合效益。因此,龙马潭区进行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是保障龙马潭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新举措。1、有利于严格保护优质耕地通过开展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工作,充分利用城镇周边低山坡地进行城镇、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把原规划布局占用平坝和谷地农用地特别是耕地的建设用地调整到宜建的低丘缓坡开发利用重点区块,提高新增建设用地占用低丘缓坡土地的比例,切实保护优质农用地特别是耕地资源。2、有利于保障城镇建设和

32、工业发展合理用地需求龙马潭区城镇建设和工业产业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而当前龙马潭区耕地紧缺的现实决定城镇建设和工业发展不能再以牺牲优质耕地资源为途径,因此急需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研究出台综合性政策措施,推动城镇、工业上山上坡。3、有利于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通过综合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土地资源,按照“宜农则农、宜建则建、宜林则林”的原则和方针,提高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效益,推进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建设,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加快低丘缓坡区域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渐消除城乡差异,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第四章 土地适宜性评价与潜力第一节 土地适宜性评价潜

33、力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结合工业区规划、城乡规划、林业保护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矿产资源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等相关规划和资料,对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划分规划期内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适宜区、限制区。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根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将地质灾害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在开展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时,需对具体项目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避让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和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并通过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点等方式,实施系统的地质灾害防治。二、地震断裂带危险性评估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需避开主要的地震断裂带,在引导项目上山时,对具体项目实施需进行地震断裂

34、带危险性评估,对不具有地震灾害危险的地区方可实施开发利用。三、生态环境适宜性评估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需避开水源涵养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区、土壤保持功能区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确需利用的需在项目实施前对区域的环境容量、项目实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充分的论证,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避免引起生态环境退化。四、矿产资源压覆评估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应避开矿产资源压覆性高的区域,并在具体项目实施前开展矿产资源压覆性调查和评估。五、水土流失评价根据生态建设规划确定的水土流失分布图,将水土流失严重区域中的低丘缓坡土地纳入开发利用的限制性区域。六、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结论根据地质灾害危险

35、性、地震断裂带危险性、生态环境适宜性、矿产资源压覆性、水土流失评价等评估结果,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业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确定保护区、禁止(开发)建设区,将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划分为适宜性区域和限制性区域。全区低丘缓坡土地中,适宜区面积13750.30公顷,占低丘缓坡土地总面积的74.12%,限制区面积4802.21公顷,占低丘缓坡土地总面积的25.88%。第二节 综合开发利用理论潜力经过对龙马潭区适宜区内的低丘缓坡资源进行建设适宜性评价、土地综合整治、林地开发适宜性评价,将低丘缓坡适宜区细分为宜建区、宜农区和宜林区,科学测算低丘缓坡土地建设开

36、发理论潜力、土地综合整治理论潜力、林地开发理论潜力。一、宜建用地理论潜力经测算,龙马潭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建设开发的理论潜力总规模为4688.44公顷,占全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理论潜力总规模的34.10%。二、宜农用地理论潜力经测算,龙马潭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作为农用地开发的理论潜力总规模6385.87公顷,占全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理论潜力总规模的46.44%。三、宜林用地理论潜力经测算,龙马潭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林地开发的理论潜力总规模为2675.99公顷,占全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理论潜力总规模的19.46%。第三节 综合开发利用可实现潜力根据龙马潭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用地供需矛盾、建设限制

37、条件、开发成本、资金投入能力以及科技保障手段等现实因素,确定规划期内龙马潭区重点开发建设的区块,即可实现潜力规模。一、建设开发可实现潜力龙马潭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建设开发可实现潜力总规模3580公顷,占全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建设开发理论潜力总规模的76.36%。二、土地综合整治可实现潜力龙马潭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土地综合整治可实现潜力总规模5123.70公顷,占全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土地综合整治开发理论潜力总规模的80.23%。三、林地开发可实现潜力龙马潭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林地开发可实现潜力总规模2108.70公顷,占全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林地开发开发理论潜力总规模的78.80%。第五章 综合开发利用战

38、略与目标第一节 综合开发利用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多点多极”发展等战略机遇,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充分发挥辖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优势,创新土地利用和管理模式,探索完善政策支撑体系为目的,统筹协调发展与保护、当前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增强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第二节规划目标充分发挥低丘缓坡资源优势,合理开发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集中连片耕地;增加土地有效供给、拓展建设用地空间;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有效减少工业

39、和城镇建设占用集中连片耕地;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增强区域生态稳定性。规划期内,龙马潭区拟开发低丘缓坡宜建区块3个,共实施建设开发项目3个,建设开发规模994.52公顷,其中新增建设用地规模679.41公顷,占用耕地253.96公顷,占用林地106.08公顷;拟开发低丘缓坡宜农区块6个,共实施土地整治项目6个,整治规模4600.75公顷,新增耕地387.41公顷,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拟开发低丘缓坡宜林区块1个,共实施林地补充项目1个,新增林地2公顷。第六章 综合开发利用规模与布局第一节宜建区块开发布局一、总体布局根据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禀赋,结合龙马潭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重点产业布局,以及本区

40、发展定位、产业特色、用地需求等因素,综合安排部署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建设开发布局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允许建设区或是有条件建设区内,尽量避免占用耕地,受地形条件制约难以避让耕地的,可占用少量劣质坡耕地,但不得占用集中连片优质耕地。规划期内,拟实施低丘缓坡土地建设开发重点区块3个,分别位于罗汉镇、胡市镇和石洞镇。二、建设开发布局原则1、区位条件和基础设施配套比较好。距离现有城镇、工业园区比较近;靠近交通主干道出入口,交通便捷,通达性好。2、区块内坡度为6度以下的土地面积所占比重原则上不超过30%。3、区块内耕地所占比重原则上不超过30%,尽量避开基本农田。4、区块内坡度为6度以下的耕地所占

41、比重原则上不超过30%。三、建设开发规模结构依据低丘缓坡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和未来5年内的工业发展用地需求,结合可利用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基础设施条件、区位条件和适宜性评价结果等,筛选出低丘缓坡重点开发区块共计3个,规划面积994.52公顷,其中耕地286.86公顷,园地364.70公顷,林地124.56公顷,其他农用地54.94公顷,现状建设用地126.93公顷,其他土地36.53公顷。耕地所占比例为28.84%,6度以下土地所占比例为30.24%,6度以下耕地所占比例为5.75%。临港物流产业园区区块总面积为443.7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27.52公顷,园地154.53公顷,林地47.50公顷

42、,其他农用地26.83公顷,现状建设用地76.88公顷,其他土地10.44公顷。泸州金山城市综合体项目区区块总面积为212.49公顷,其中耕地面积61.45公顷,园地79.06公顷,林地35.88公顷,其他农用地10.84公顷,现状建设用地18.48公顷,其他土地6.78公顷。空港经济区区块总面积为338.33公顷,其中耕地面积97.89公顷,园地131.11公顷,林地41.18公顷,其他农用地17.27公顷,现状建设用地31.57公顷,其他土地19.31公顷。四、建设开发重点区块产业定位临港物流产业园区将建设成为xxx市“工业发展先行区、商贸物流核心区、统筹城乡示范区”,实现龙马潭区跨越式发

43、展的目标,坚持四个集中,构建区域性交通枢纽,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构建和谐龙马潭区,实现龙马潭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的有序发展。泸州金山城市综合体项目区通过可持续发展,最终形成一、二、三产业联动、良性循环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培育三大支柱产业,即生态农业、现代服务业(含休闲旅游、高品质居住和商贸物流)、无污染工业。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公平、人民生活富裕与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和谐互动。缩小区域内部差异,特别是农村地区实现脱贫致富。加快城镇建设,提高城镇质量,城镇建设要以生态城镇、服务型城镇、休闲城镇为发展目标。空港经济区项目区为现代生产服务业聚集区及新兴战略产业发展区

44、,xxx市城乡统筹、生态宜居的示范性新区。最终建成复合交通枢纽,高端产业新区,田园都市新城,城乡统筹典范。五、建设开发管控措施1、低丘缓坡建设开发须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允许建设区内进行,低丘缓坡建设开发区块位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允许建设区外的,必须进行调整,严格禁止在禁止建设区内进行一切与自然和人文资源保护无关的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行为。2、规划新增建设用地应尽量避免占用耕地,受地形条件制约难以避让耕地的,可适当占用劣质坡耕地,但不得占用集中连片耕地。3、低丘缓坡建设开发布局应与城市规划、村镇规划和林地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进行充分衔接。4、用于低丘缓坡建设开发的工业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和自治区

45、相关产业政策,满足入园条件;禁止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等产业项目,鼓励低碳、环保、循环型产业项目用地。5、符合相关要求的工业项目,应优先使用低丘缓坡土地,不得占用集中连片耕地。6、严格限制在生态环境脆弱区进行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7、实施低丘缓坡建设开发的区块应首先编制项目区实施方案,项目区实施方案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低丘缓坡专项规划、工业园区规划等相关规划衔接。第二节宜农区块开发布局一、总体布局在开展低丘缓坡建设开发的同时,有序地推进土地整治开发工作,补充新增耕地,实现个耕地占补平衡目标。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结合资源潜力、土地整治部署、地方积极性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确定低

46、丘缓坡宜农区块,进行总体布局安排。规划期内,拟开发低丘缓坡宜农区块6个。二、布局与规模根据低丘缓坡土地资源调查结果,结合可利用低丘缓坡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筛选出交通、水利和土壤条件均较好的低丘缓坡耕地开垦区块。规划期内,拟开发低丘缓坡宜农区块6个,实施土地整治项目6个,以农用地整治为主,整治规模4600.75公顷,新增耕地397.53公顷,主要分布在胡市镇来寺村、黄桷村;安宁镇柏杨村、福林村、枣子村;双加镇颜坪村、凉坳村;金龙乡金龙社区、曹坝村、官渡社区和胡市镇来龙社区、金龙乡西坛村。三、土地整治管制措施1.按照“因地制宜、科学开发”的要求,严格编制宜农区块的土地整治规划方案,并进行严格论证。

47、2.以提高宜农区块土地平整度、灌溉保障度和耕地地力为重点,着重加强区域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壤培肥改良工作。3.加强宜农区块生态环境保护,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开发造成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等生态环境影响。4.宜农区块开发要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相协调,严禁在禁止建设区内进行与生态保护无关的宜农项目开发。5.补充的耕地应经过严格验收合格后,优先作为集中连片耕地和基本农田纳入保护范围。第三节宜林区块开发布局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结合资源潜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地方积极性,确定低丘缓坡宜林区块。根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在规划期内,选取金龙乡林地补充项目作为宜林开发区块,可新增林地2公顷。第七章 重点

48、项目安排第一节建设开发重点项目安排规划期内,拟实施低丘缓坡土地建设开发重点区块3个,预计投资119.34亿元,建设开发规模994.52公顷,其中现状建设用地93.09公顷,新增建设用地679.41公顷,生态及其他保留用地222.03公顷。所有重点建设项目均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供地政策和龙马潭区提出的重大产业布局要求;用地规模均符合行业标准,用地布局合理。一、临港物流产业园项目区该项目区位于龙马潭区城区中心的罗汉镇,预计项目总投资为53.24亿元,主导产业为物流产业。建设开发规模443.70公顷,其中现状建设用地49.70公顷,新增建设用地256.15公顷,生态及其他保留用地137.86公顷。主要

49、安排布局的重大项目有中外运保税物流中心、传化物流、一汽物流等。二、泸州金山城市综合体项目区该项目区位于龙马潭区胡市镇,预计项目总投资为25.50亿元,主导产业为城市商业和住宅开发。建设开发规模212.49公顷,其中现状建设用地14.40公顷,新增建设用地187.23公顷,生态及其他保留用地10.87公顷。三、空港经济区项目区该项目区位于龙马潭区石洞镇,预计项目总投资为40.60亿元,主导产业为医药和酒业等。建设开发规模338.33公顷,其中现状建设用地28.99公顷,新增建设用地236.04公顷,生态及其他保留用地73.30公顷。主要安排布局的重大项目有川南医药产业园和承接郎酒浓香型白酒基地及

50、下游产业等。第二节土地整治重点项目安排规划期内,拟实施低丘缓坡土地整治重点项目6个,整治规模4600.75公顷,新增耕地397.53公顷。一、胡市镇来寺村、黄桷村土地整治项目项目位于胡市镇来寺村、黄桷村,整治规模812.51公顷,预计投资1828.15万元,新增耕地58.16公顷。二、安宁镇柏杨村、福林村、枣子村土地整治项目项目位于安宁镇柏杨村、福林村、枣子村,整治规模994.20公顷,预计投资2236.95万元,新增耕地100.01公顷。三、双加镇颜坪村、凉坳村土地整治项目项目位于双加镇颜坪村、凉坳村,整治规模790.51公顷,预计投资1778.65万元,新增耕地63.87公顷。四、金龙乡金

51、龙社区、曹坝村土地整治项目项目位于金龙乡金龙社区、曹坝村,整治规模768.65公顷,预计投资1729.46万元,新增耕地77.63公顷。五、金龙乡官渡社区土地整治项目项目位于金龙乡官渡社区,整治规模453.82公顷,预计投资1021.10万元,新增耕地33.81公顷。六、胡市镇来龙社区、金龙乡西坛村土地整治项目项目位于胡市镇来龙社区、金龙乡西坛村,整治规模781.06公顷,预计投资1757.39万元,新增耕地64.05公顷。第三节林地开发重点项目安排根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在规划期内,选取金龙乡林地补充项目作为宜林开发区块,可新增林地2公顷。第八章 与相关规划的衔接与调整第一节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52、的衔接一、衔接情况1、规划目标衔接情况根据龙马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土规”),规划至2020年全区耕地保有量14773.0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1311.00公顷,建设用地总规模6985.00公顷,新增建设用地规模1549.00公顷,新增建设占用耕地882.00公顷。龙马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实施到2012年,全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还剩余709.87公顷;本规划中确定的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为679.41公顷;考虑到现阶段到2020年龙马潭区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保留309.87公顷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供其所用,因此,龙马潭区尚可供给4

53、00公顷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供本次低丘缓坡专项规划使用;规划期内,该区的建设用地供给规模不能满足本次低丘缓坡专项规划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因承接乌蒙山扶贫开发片区的古蔺县的产业转移,该区还需新增建设用地279.41公顷,2012年3月国务院批复的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明确了将加大对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支持力度,在政策制定、资金投入、项目安排上给予倾斜。并根据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实行差别化的国土资源管理政策,土地政策包括:强化土地规划,保障合理用地;加大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倾斜力度;鼓励合理使用未利用地;加大土地整治力度;保障承接产业转移的

54、必要用地;加强土地资源调查与监测;规范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试点;创新耕地保护机制等。因此本项目拟向xxx市和国土资源部申请增加建设用地指标279.41公顷。2、基本农田布局根据龙马潭区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专项规划项目区范围与龙马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数据库叠加后空间位置分析,项目区内无基本农田布局,土地用途管制规则与龙马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保持一致。3、建设用地管制分区根据龙马潭区低丘缓坡专项规划开发项目区与龙马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数据库叠加后空间位置分析结果,项目区在龙马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位

55、于允许建设区的有197.72 公顷,位于有条件建设区的有431.46 公顷,位于限制建设区的有85.93 公顷。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1、规划调整原则纳入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区域,因开展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引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大目标和重要内容发生变化的,需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调整完善,并依法定程序进行修改和报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修改应坚持以下原则:(1)严格控制用地规模。涉及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调整的,各类开发区域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用途分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相衔接,新增建设项目要落实在调整后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允许建设区范围内。(2)严格保护耕地。涉及基本农田和耕地

56、调整的,应从严控制,确保规划范围内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分布集中连片;确保平坝中的耕地比例有提高。2、规划调整方法(1)低丘缓坡开发利用区块位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允许建设区内的,保持土地利用规划现状不变。(2)低丘缓坡建设开发利用区块位于有条件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内的,按照“土规”可供建设用地指标情况,规划调整为允许建设区,同时相应的减少县域内平坝区域内的允许建设区面积,保持允许建设区面积平衡。并在允许建设区周边增加划定有条件建设区,作为重点区块的后备开发区域。多划的有条件建设区须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必须是低丘缓坡土地;二是不占用基本农田和优质耕地;三是耕地比例不得超过30%。(3)

57、低丘缓坡建设开发区块部分位于允许建设区,部分位于有条件建设区或限制建设区的,分别按上述两种情况处理,但必须补划一定数量的基本农田,保证规划调整后,基本农田和优质耕地数量不减少。3、规划调整方案(1)重点区块已纳入允许建设区的调整方案根据低丘缓坡重点区块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性分析结果,龙马潭区重点建设区块规模994.52公顷,纳入规划允许建设区范围的用地197.72 公顷,不需要做规划调整。(2)重点区块未纳入允许建设区的调整方案龙马潭区低丘缓坡重点建设地块共有796.80公顷位于允许建设区范围外,根据规划调整要求,需通过规划修改调整将其调入规划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本次规划调入允许建设区

58、的面积为517.39公顷,调入有条件建设区279.41公顷。三、调整前后情况对比分析1、土地利用结构对比分析根据龙马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前,2020年农用面积为24109.00地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为17602.37公顷;建设用地总面积为6985.00公顷,其中城乡建设用地为5488.74公顷;其他土地总面积为2170.00公顷。调整后,农用地面积为23982.42 公顷,耕地面积17745.94 公顷;建设用地面积7264.41公顷,其中城乡建设用地为5768.15公顷;其他土地总面积为2017.17 公顷。 调整前后对比,农用地面积减少126.58 公顷,耕地面

59、积增加143.57公顷,建设用地总规模增加279.41 公顷,其中城乡建设用地增加279.41公顷,其他土地减少152.83 公顷。2、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对比分析根据龙马潭区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前,允许建设区面积为5954公顷,有条件建设区面积为6438.45公顷,限制建设区面积20871.55 公顷,禁止建设区面积0公顷。调整后,允许建设区面积为6471.39公顷,有条件建设区面积为6286.40公顷,限制建设区面积20555.58公顷,禁止建设区面积0公顷。调整前后对比,允许建设区面积增加517.39公顷,有条件建设区面积减少152.05公顷,限制建设区面积减少315.97公顷,禁

60、止建设区面积不变。四、建议根据龙马潭区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专项规划(2013-2017年)与龙马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衔接情况,专项规划中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超出规划剩余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79.41公顷。针对指标超标问题,结合龙马潭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提出以下解决措施。1、积极争取预留建设用地指标龙马潭区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建设用地指标缺口较大。针对该情况,龙马潭区将全面落实乌蒙山扶贫开发政策,积极争取国土资源部追加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解决部分指标缺口问题。2、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龙马潭区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中要积极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解决部分龙马潭区低

61、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的指标缺口问题。3、调整区块内土地用途分区龙马潭区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专项规划(2013-2017年),区块内土地用途分区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修改龙马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时,建议修改区块内土地用途分区。使两个规划的土地用途分区保持一致。4、调整区块内的限制建设区龙马潭区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专项规划(2013-2017年),区块内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部分限制建设区内安排了新增建设用地。在修改龙马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时,建议将区块内安排了新增建设用地的限制建设区修改为允许建设区或有条件建设区。使两个规划

62、的建设用地管制分区保持一致。第二节与城乡建设规划的衔接三个项目区均已经纳入龙马潭区城市城镇总体规划建设范围。其中,临港物流产业园区纳入城镇总体规划的面积为443.70公顷;泸州金山城市综合体项目区纳入城镇总体规划的面积为212.49公顷;空港经济区项目区纳入城镇总体规划的面积为338.33公顷。第三节与林地保护规划的衔接根据xxx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全区林地保有量目标为4355公顷、森林保有量目标为3683公顷,重点公益林地保护目标为164公顷,重点商品林保护目标为2701公顷。本轮规划规划期确定的三个重点片区中未涉及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本轮规划所确定的新增建设用地占用林地106.08公顷,其中,罗汉镇临港物流产业园区占用林地29.03公顷,泸州金山城市综合体项目区占用林地35.88公顷,石洞镇空港经济区项目区占用林地41.18公顷。实施该专项规划后,为达到林地占补平衡的目的,金龙乡林地开发项目可补充林地2公顷,3大建设开发重点区块可补充林地54.29公顷,剩余的占用林地49.79公顷拟通过协同xxx市林业相关部门在xxx市范围内进行补充,达到市域内的林地占补平衡。林业保护利用规划的调整完善也要与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有机衔接起来,科学编制和调整完善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优化林地空间布局,为城镇发展和工业上山预留用地空间。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