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行为理论在安全工作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77563783 上传时间:2022-04-20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258.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安全行为理论在安全工作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安全行为理论在安全工作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安全行为理论在安全工作中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资源描述:

《安全行为理论在安全工作中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行为理论在安全工作中的应用(doc)(5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安全行为理论在安全工作中的应用 骆其湘资源工程系安全工程专业99193班 摘 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调查单位,详细了解其安全生产管理现状,熟悉其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及各自的职能,了解其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找出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列出人的失误形态,并从心理、生理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安全行为的因素,分析了人的行为模式,并对导致事故的心理进行研究;然后提出应用激励理论、心理学来消除不安全行为,同时就该单位发生的事故进行人因事件分析,并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最后介绍了安全行为理论在安全管理、安全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应用,并提出用3E原则和4M法来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从而提升

2、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关键词:不安全行为 心理 激励理论 安全管理 事故控制 The application of safe action theory in safety workLuo qixiang Safety Engineering Profession of resource department 99193Abstract: this thesis first simply introduce the invested institute, and realize thesafety management actuality, understand the safety manag

3、ement agency and the effect of each other deeply. It also understand the safety management law. Then this thesis find the problem in the safety management, mainly the unsafe action in the course of production. At the same time, this thesis examplize the wrong action and analyze the factor influencin

4、g the safe action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psychology and so on. This thesis analyze the mans action model and study the psychology that led to the accident. Then it suggest smoothing the unsafe action with stimulation and psychology, at the same time this thesis analyze the man-cause accident in th

5、is institute, and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Finally, this thesis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safe action in safety management and safety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so on. It also advise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the accidents with 3E principle and 4M method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safety man

6、agement of the institute.Keywords: unsafe action psychology stimulation safety management accident control前 言 在现代大规模复杂人机环境系统中,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系统软、硬件可靠性不断提高,运行环境也得到大的改善,由它们引起的事故比例中间下降,而人因失误诱发的故障或事件却呈上升趋势。一方面,人由于其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特性,既存在一些内在弱点,又有极大可塑性和难以控制性;另一方面,尽管系统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了,但归根结底还要由人来控制操作,要由人来设计、制造、组织、管理、维修、训练

7、,要由人来决策。工业发达国家和我国安全生产实践的研究均已表明: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最主要的事故原因。现代安全原理也揭示出:人、机、环境、管理是事故系统的四大要是;人、物、能量、信息是安全系统的四大要素,这四大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有机地结合成为一个复杂的系统。为了解决“人因”问题,发挥人在劳动过程中安全生产和预防事故的作用,通常采用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的手段,因此这需要应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减免人为事故的发生。 1 调查单位简介这次我们调查了解的单位是湘潭*机械厂。该厂位于湘潭市北,居湘江西岸,整个工厂占地面积159.72万平方米;其中生产区占地面积99.49万平方米,生活区占地43.95万平方

8、米,试车场16.27万平方米。建于1958年8月,是一种综合性大型机械加工厂,现有12个分厂、42个车间、430个生产组、200多个工种、全民集体职工近万人。工厂现有各类设备1576台,其中金切机床608台,动力设备572台,锻压及其他设备396台;主要设备有三吨炼钢炉、五吨化铁炉、三吨自由锻,中频炼钢炉,630吨冲床,三锟大型卷板机,三米插齿机,12米刨边机,6米立车,6米导轨磨床,100吨拉床,2500吨水压机。英国进口的高精度平面磨床,法国进口的大型插齿机,东德进口的铣齿机,西德进口的大型数控镗,数控铣,柔性加工中心预处理线。该厂现生产主要产品有:军品501步兵战车,坦克电器配件,民品有

9、塔式吊车压路机、水轮发电机、外用电梯、缝纫机、烧结机等。该机械厂布局比较集中,分热加、冷加、总装、机修、工具三大区域,生产以自行开发民品为主。产品件大体重,再加上生产周期长,给该厂的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近几年来,该厂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消除危害、发展生产”的方针,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实行事故预测、预防和安全目标控制管理,推行安全性评价;在综合管理上动脑筋,危险性评价上除隐患,作业环境上下工夫,使该厂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有了新的发展突破,全厂职工的安全意识不断加强,“三违”行为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人身伤害事故逐年下降,负伤频率也下降(见表1.1)。表1.

10、1 86年90年事故情况表类别年限死亡重伤轻伤事故频率1987年非生产性工人4273.5%1988年01202.19%1989年02171.72%1990年01141.58%为了搞好安全生产,该机械加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建立了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机制。在这过程中,该厂做好了以下工作:(1) 落实各级人员、各个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2) 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3) 实行安全目标管理,加强信息反馈和控制;(4) 坚持安全教育和培训,逐步提高全体职工安全技术水平和安全素质;(5) 开展各种安全检查、评价工作,将安全考核纳入职工绩效考核之中;(6) 保证安全卫生技术措施的经费和项

11、目的实施效果;(7) 重视事故的调查、分析;(8) 不断总结经验,研究安全生产的新情况、新问题,应用新技术、新方法以适应工厂管理环境的不断变化。 1.1 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工厂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机制离不开工厂内部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该厂以管理的系统原理为指导,建立了良好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该厂第一领导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分管各部门工作的领导对本部门的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分级管理,分系统负责,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条块结合、纵横交错的系统安全管理网络。该厂经理(厂长)和主管生产的副经理(副厂长)对该厂的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负总的责任。认真贯彻执行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政策、法令和规章制度;

12、定期向职工代表会议报告安全生产情况和措施;制定该厂各级干部的安全责任制等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问题;组织审批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贯彻实施;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和开展安全竞赛等活动;对职工进行安全和纪律教育;督促各级领导干部和各职能单位的职工做好本职范围内的安全工作;总结与推广安全生产先进经验;主持重大伤亡事故的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并督促实施。该厂主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对本企业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的技术工作负总的合作。在组织编制和审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时,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负责提出改善劳动条件的项目和实施措施,并付诸实现;对职工进行安全

13、技术教育;及时解决施工中的安全技术问题;参加重大伤亡事故的调查分析,提出技术鉴定意见和改进措施。工区(工程处、厂、站)主任,施工队长应对本单位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负具体领导责任。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违章指挥;制定和实施安全技术措施;经常进行安全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制止违章作业;对职工进行安全技术和安全纪律教育;发生伤亡事故要及时上报,并认真分析事故原因,提出和实现改进措施。工长、施工员、车间主任对所管工程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组织实施安全技术措施,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对施工现场搭设的架子和安装的电气、机械设备等安全防护装置,都要组织验收,合格后方能使用;不违章指挥;组织工人学习安全操作规程

14、,教育工人不违章作业;认真消除事故隐患,发生工伤事故要立即上报,保护现场,参加调查处理。班组长要模范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领导本组安全作业;认真执行安全交底,有权拒绝违章指挥;班前要对所使用的机具、设备、防护用具及作业环境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改进措施;组织班组安全活动日,开好班前安全生产会;发生工伤事故要立即向工长报告。在安全管理中,该厂实行厂、车间、班组三级管理体系,按照生产系统、经营系统、技术系统、设备动力系统、总务系统、人事系统、教育系统、财务系统,卫生系统等分系统负责安全管理。生产部门合理组织生产,贯彻安全规章制度和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加强现场平面管理,建立安全生产,文

15、明生产秩序。技术部门按照国家有关安全技术规程、标准编制设计、施工、工艺等技术文件,提出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编制安全技术规程;负责安全设备、仪表等的技术鉴定和安全技术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设备动力部门对一切机电设备,必须配齐全防护保险装置;加强机电设备;锅炉和压力容器的经常检查、维修、保养,确保安全运转;培训操作人员。材料部门对实现安全技术措施所需材料,保证供应;对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等要定期检验,不合格的要报废更新。财务部门要按照规定提供实现安全技术措施的经费,并监督其合理使用。教育部门负责将安全教育纳入全员培训计划、组织职工的安全技术训练。劳动工资部门要配合安全部门做好新工人、调换岗位工人、

16、特种工人的培训、考核、发证工作;贯彻劳逸结合,严格控制加班加点;对因工伤残和患职业病职工及时安排适合的工作。卫生部门负责对职工的定期健康检查;现场劳动卫生工作;监测有害有毒作业场所的尘毒浓度;提出职业病预防和改善卫生条件的措施。同时该厂设立了安全技术部门和专职安全人员,认真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和监督检查工作,总结交流推广先进经验;经常深入基层,指导下级安全技术人员的工作,掌握安全生产情况,调查研究生产中的不安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组织安全活动和定期安全检查;参加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对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新工人、特殊工种工人的安全技术训

17、练、考核、发证工作;进行工伤事故统计、分析和报告,参加工伤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遇有严重险情,有权暂停生产,并报告领导处理;对违反本条件和有关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法规的行为,经劝阻无效时,有权越级上告。因此,该厂的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可用下图表示。1.2 工厂的安全规章制度1 企业职工要热爱本职工作,努力学习,提高政治、文化、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积极参加安全生产的各种活动,提出改进安全工作的意见,搞好安全生产。2 遵守劳动纪律,服从领导和安全检查人员的指挥,工作时思想集中,坚守岗位,未经许可不得从事非本工种作业;严禁酒后上班;不得在禁止烟火的地方吸烟动火。3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18、不得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对违章作业的指令有权拒绝,并有责任制止他人违章作业。4 按照作业要求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5 正确使用防护装置和防护设备,对各种防护装置、防护设施和警告、安全标志等不得任意拆除和随意挪动。6 操作工人执有操作合格证方可作业,严格遵守安全“十不准”。7 实行安全目标管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奖惩办法,严格考核。8 凡发生违章、违例和事故隐患,安全检查员必须登记并及时反映车间技安员进行处理。对“三违”行为要进行批评和教育,情节严重者,要对其进行处理。9 发生伤亡事故后,要遵循“三不放过”原则,立即组织调查,认真从生产、技术、设备和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分析,要查清原因,查明责任,提

19、出防范措施,严肃处理事故责任者。1.3 工厂的安全目标管理为了搞好安全生产,防止事故的发生,该厂围绕确定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的管理活动。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管理组织在一定时期的总方针,确定总目标;然后将总目标层层分解,逐级展开,通过上下协调,制定出各层次、各部门直至每个人的分目标,使总目标指导分目标,分目标保证总目标,从而建立一个自上而下层层展开、自下而上层层保证的目标体系,最终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该厂1992年建立的安全环保目标管理指标如表1.2: 表1.2 安全环保目标管理序号单位工伤事故综合排污合格率指标1101车间1431002102车间1441003105车间1011

20、004106车间615201车间616202车间61237203车间618204车间619205车间6110三分厂5111401车间7112402车间7113403车间81214五分厂6115601车间6116602车间6117603车间6118604车间6119701车间6120702车间6121801车间6122802车间6110023九分厂41241101车间61251202车间6126运输处5127检验处4128物管处4110029测试处4330机电厂7331工程公司7232生暖公司53100该机械厂通过安全目标管理,将总目标从上到下层层展开,从纵向、横向上分解到各级、各部门直到每个人

21、,从而使每个职工都对非常重视安全生产,从而其事故得到有效的控制。2 人的行为失误形态及原因2.1 人的行为失误形态 人的行为失误在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经常出现,而造成各种事故和灾害,人的失误的致灾比率高达70%90%。人的失误是人机环系统的匹配缺陷导致认知能力障碍,导致操作者操作能力降低,而发生人的失误,再引起事故。人的失误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和条件下,人没有完成分配给他的任务。人的失误可以是对困难的反应做出不正确的决策;可能是完成不了应该完成的任务;可以是对以外未能做出及时的反应;也可能是未意识到危险情况等等。人的失误有多种形态,主要有:(一) 作业情报信息未能正确地提供和传达1、 未提供和未传

22、达。2、 内容不明确或者容易搞错。3、 显示时,传递方式不适当,不能让人一看就明白。4、 环境条件不完备,或者有来自环境的干扰(黑暗、噪音等)。(二) 认知、确认错误1、 没有感觉输入:(1)看到或听到别的东西;(2)感觉器官被遮蔽(如耳塞);(3)感觉器官的技能下降(老花眼、疲劳等)。2、 感觉错误:长短、形状、距离、高低、快慢、文字等错误。(1)错觉(如把静止的灯看成运动的);容易看错仪表的刻度和文字。3、 认知错误:(1)容易看错形状和颜色类似的排列;(2)记忆错误,记错事物和名称。4、 不能认知(漏看):(1)不知道那个是信息(知识和经验的不足);(2)由于时间紧迫而未能发现;(3)注

23、意或想着其他事物;(4)由于单调作业或疲劳而发愣。5、 未认知到:(1)没确认就认为是对的(预测过分);(2)认为同事已经确认过了;(三) 判断、决定失误1、 判断失误:(1)记忆失误,将理论和方法搞错;(2)虽然知道,但想不起来;(3)由于已经有成功的经验,所以认为这次也没有关系;(4)状况过于复杂,周围的噪音使头脑混乱;(5)相同作业的单调重复或疲劳而头脑迟钝。2、 判断决定缺乏:(1)由于时间和情况紧迫,来不及判断;(2)其他事插入而分散了注意;(3)在紧张状况过后,安心地松了一口气;(4)以为事情已经干完,故障已经排除而放松了。3、 决策和动作启动错误:(1)以为对方知道,所以没做也没

24、联络;(2)习惯动作和反转动作突然出现;(3)不能抑制感情冲动,蛮干;(4)一点都不等,立即动手;(5)不知道那个好时犹豫不决,操作放慢。(四) 操作和动作失误1、 姿势紊乱:(1)弯曲的姿势持续太久,不自觉地伸展;(2)站起时头晕眼花,遥遥晃晃。2、 动作紊乱:过于紧张,太注意结果而身体发僵;(2)用力过猛,速度过快,不和节奏;(3)由于过累,动作变得困难而慌乱。3、 动作次序错误:(1)因时间和状况紧迫,丧失动作顺序;(2)由于动作单调重复,顺序混乱遗忘操作;(3)由于中止操作,与此紧紧相连的其他操作缺失;(4)由于担心,只注意下一个动作,顺序搞错。4、 操作器具错误:(1)由于其他事情插

25、入,分散注意,操作错误;(2)形状大小相似的旋纽开关容易混淆而操作错误。5、 操作方向错误;(1)操作不自然;(2)不知不觉地记住了相反的方向。(五) 操作后的确认失误(反馈失误)1、 未发现错误:(1)没有操作结果的反馈,确认困难;(2)打算要确认,但因某种情况而忘了;(3)完全望了确认。2、 由于别人的指教和帮助才发现错误。 在本次调查了解过程中,我们发现该厂存在的不安全行为具体如下(表2.1): 表2 .1 人的不安全行为表 类别 内 容 行 为 表 现 不按规定操作使用机械装置违反规定机器运转时进行调整、测量清扫或移动某一部分,开车变速使用有毛病的机械装置、工具用具等沙轮机上无工件支架

26、或工件支架没调整好;使用不接地的手动沙轮机离开运转着的继续装置去砂轮机房磨刀,串岗、谈话,做其他工作选择机械装置、工具等有误机械不符合产品要求,强性加工,安置位置不当,使用工具与规定不符不用规定工具清扫铁屑和灰尘不用压缩空气吹工作台上的金属;不用铁钩清理设备上的铁屑等没采取安全措施加长或超重工件加工超过规定的工件没有明显的标志;加超重工件没有采取附加支架处理粗糙或边缘锋利的物件不戴手套或其他保护手的用品汽油清洗产品场地没有严禁烟火的标志没有保险装置车床没装保险卡;铣磨床没有行程限位块;行车没有限位器及限位挡板环境条件差场地杂物多;五品摆放不整齐;地面油多;人行道阻塞等没采取措施安全防护措施液压

27、容器使用失灵的安全装置和各种压力表安全装置电气线路有误正反车线路接错移走安全装置沙轮机工件支架及侧面护盖和其他设备上护罩不齐全;使用劳动护具不 当上岗时不穿戴劳动护具不穿工作服;工作鞋;不戴工作帽;穿拖鞋;对眼睛有刺激性的工作不戴防护镜防护用品不规范在旋转设备附近穿肥大衣服; 戴手套操作旋转零部件人为造成失误状态生产任务有缺陷计划不周,前松后紧,连续作战。大会战抢任务起吊工具有缺陷用破损或断股的钢丝;没有专用的吊运行车违章吊运超负荷吊运,行走行车不响铃。没有专人吊运,没有指挥者吊运等人的缺陷好奇心,心烦意乱,忧愁,劳累,情绪不佳,体质不佳等忽视安全操作失误忽视警告违反操作规定未经许可开动、关停

28、、移动机器开动、关停机器未给信号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等忘记关闭设备错误操作按钮、阀门、扳手等冲压机作业,手伸进冲压模忽视警告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其他类型的不安全行为用手代替手动操作用手代替手动工具用手清除切屑不夹紧固件,手拿工具进行加工进入危险场所进入吊装危险区易燃易爆场所明火攀、坐不安全位置;在起吊物下作业或停留;机器旋转时加油、焊接、清扫等2.2 人的行为失误发生的原因人的行为失误发生的原因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类。(一) 外部因素这是指在作业者以外的设备、环境等存在着的能引起错误的因素。一般指以下所列的四M因素:1、人际关系。指单位中的工作伙伴、上司和部下等的人际关系的状

29、态。人际关系良好的话,命令、指示等思想沟通就能顺利进行。在联合作业和协同作业中,合作的好坏及配合默契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技术不熟练的人和对联合作业不习惯的人,特别要求作到这一点。否则,即使对角色的分配事先已作了规定,但确认不好、过信以及依赖外力都会诱发错误。2、机械。装置和机器若不适合人的能力和特性,就会引起意识的混乱。例如,电灯开关的上下操作方向,向上灯亮,向下灯灭。这符合人的心理自然性,就容易操作,错误少。3、媒介。系指人与机械的中介媒体,包括作业方法和作业标准,信息的传出方式,联络表达方式,物理环境条件,休息时间、作业时间的分配等。4、管理。包括安全管理的组织,安全法规,指示事项的实施和监

30、督,监督和指示的方法等。(二) 内部因素 所谓内部因素就是指人的素质和精神状态所存在的问题。1、意识中断。事故调查表明,在逃避危险信号时,突然引起异常行为而造成事故,这往往是作业者的素质有问题。例如,让有发生性睡眠症(一种白天也周期性睡觉的犯困病)的人从事危险性的工作属于此例。2、意识迂回。白日梦、似睡非睡状态是意识迂回的代表性行为特征。作业者一旦面向他所要求和关心的一件事,其他的事都意识不到。更有甚者是处在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状态。造成意识迂回的原因,既与担心、苦恼、焦虑、不满等消极的因素有关,也与高兴的新闻、喜事等积极的因素有关。3、疲劳和注意的缩小。人不同于机械或机器人,随着作

31、业的进行,就会出现肩胛酸痛、眼睛疲劳等身体疲劳和对作业厌烦、不想干等心理疲劳。一旦陷入这种疲劳状态,注意的范围就会缩小。另外,只要有担心和很苦恼的事,在工作时就会想起这些事而走神,在情绪高涨时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身体疲劳和精神疲劳,容易伴随姿势松垮、瞌睡和精神涣散等症状。其结果或是漏看重要的信息,或是不能正确反应,或者出现只能处理眼前必要东西的行为。(三) 与事故有关的其他个人因素经验:只在早期阶段,经验在事故中是一个重要因素。有经验的工人可能消除潜在的事故,经验减低了事故,这表明对新职工的适当训练是非常重要的,训练可以制止事故的发生。1、年龄:具有相同经验的年轻工人和老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年轻

32、工人较老工人易发生事故。关于年龄和事故间关系的研究表明,在1728岁范围内事故最频繁,在此之后比率逐年下降,65岁的工人事故率最低。3、 心理学的“事故倾向性”。许多研究表明,事故并不是按统计学的概率出现的,而是往往集中于少数人身上。这些人不管工作情境如何,也不管他们干什么工作,易于引发事故。因此,通过对事故造成者进行测量,找出他们的共同个性特征,然后对其个性进行调整或进行安排性适应,如把容易出事故的人分配去做不易发生事故的工作,而把那些在个性方面不容易出事故的人分配去做易发生事故的工作。2.3 人因事件分析事件名称:该机械厂张*受伤事件事件过程:1992年*月*日上班后,张的班长叫张将铸铁法

33、兰送到A车间去加工,张却叫临时工送去时了。张因无事可做,就到刘*手中拿了钥匙开动切板机床,准备下四块铁板,作为安装设备之用(由于任务紧张,张想提前做好准备)。开动机床后,由于操作不熟练,且光线暗淡,张*在推料时,脚不由自主地踩了电气开关,造成张的手指被切。2.3.1 时序图构造 光线暗淡 正常工作 窜岗开剪床推料误踩开关手指被切 2.3.2 故障模式 A: 窜岗:张*私自离开工作岗位 相应的故障模式:不熟悉既有的信息忘记了有关文件的规定要求B: 开剪床:开动剪床提前下料相应的故障模式:走捷径要完成任务感到有压力 存在空白点缺乏对设备或操作的知识或技能:缺乏风险知识 C: 误踩开关:在推料时误踩

34、开关相应的故障模式:习惯性行为式习惯性违章操作 2.3.3 根本原因分析 A: 窜岗:-管理因素( 管理条例没有得到切实可靠的执行) B: 开剪床:-教育培训( 基础安全知识教育不足)C: 误踩开关:-教育培训( 基础安全知识教育不足) -教育培训(照明太弱)-作业因素(缺乏必要的安全保护装置)2.3.4 改进建议与措施 通过对该事件的分析,可提出以下几点改进建议:(1) 加强安全文化教育培训,提高风险意识;(2) 切实实施岗位责任制度,明确责任分工;(3) 改善环境条件,提供足够的照明设施;(4) 在机床上安装必要的安全保护设施。3 影响安全行为因素的分析人的安全行为是复杂和动态的,具有多样

35、性、计划性、目的性和可塑性,并受安全意识水平的调节,受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支配,同时也受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态度、意识、知识、认知决定人的安全行为水平,因而人的不安全行为表现出差异性。不同的企业职工和领导、由于上述人文素质的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安全行为水平,同一个企业或生产环境,同样是职工或领导,由于责任、认识等因素的影响,因而会表现出对安全的不同态度、认识,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安全行为,要达到对不安全行为的抑制,而对安全行为进行激励,需要研究影响人行为的因素。3.1 影响人的安全行为的个性心理因素个性,指人在生活实践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基于人

36、的生理素质,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个性通常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改变。影响人的安全行为的个性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3.1.1 情绪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情绪为每个人所固有,是受客观事物影响的一种外在表现。这种表现是体验又是反映,是冲动又是行为。在生产实践中常会出现以下几种不安全情绪:1、急躁情绪。急躁情绪的表现特征是干活利索但毛躁,求成心切但不谨慎,工作不仔细,有章不循,手与心不一致等。2、烦躁情绪。烦躁情绪的特征表现为沉闷、不愉快、精神不集中,严重时自身的生理器官往往不能很好的协调,更谈不上与外界条件协调一致。以上不良情绪发展

37、到一定程度能够主宰人的身体及活动情况,使人的意识范围变的狭窄,判断力降低,失去理智和自制力。带着这种情绪操纵机器极易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发生。从安全行为的角度来讲,情绪处于兴奋状态时,人的思维动作较快;处于抑制状态时,思维与动作显的迟缓;处于强化阶段时,往往有反常的举动,这种情绪可能发现思维与行动不协调、动作之间不连贯,这是安全行为的忌讳,当不良情绪出现时,可临时改换工作岗位或停止其工作,不能让可能导致不安全行为的不良情绪带到生产过程中去。总之,情绪是一种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它可能通过疏导的方式进行控制。3.1.2 气质对安全行为的影响气质是人的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人

38、所具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气质使个人的安全行为表现为独特的个人色彩。例如,同样是积极工作,有的人表现为遵纪守法,动作及行为可靠,有的人表现为蛮干急躁,安全行为较差。一个人的气质是天生的,后天的环境及教育对其改变是微小和缓慢的。因此,分析职工的气质类型,合理安排和支配,对保证工作时的行为安全有积极作用。例如,在起重塔吊的工作控制台上,不安排具有典型多动症毛病的操作人员进行操纵。否则,将会发生大的事故。人的气质分为四种:1、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灵活,行动迅速,办事快。情绪兴奋性高,对人热情友好,属善于交际,富有感染力,容易适应环境变化,工作和学习精力充沛,安全意识较强,但有时不稳定;2、胆

39、汁质:易于激动,精力充沛,反应速度快,但不灵活,兴奋性强而不均匀,情绪自控力差,暴躁而有力,情感难以抑制,安全意识较差;3、粘液质:安静沉着,情绪反应慢而持久,不易发脾气不易流露感情,动作迟缓而不灵活,在工作中能坚持不懈,有条不紊但有惰性,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差;4、压抑质:敏感多疑,易动感情,情感体验丰富,行动迟缓,在困难面前优柔寡断,工作中能表现出胜任工作的坚持精神,但胆小怕事,动作反应慢。在客观中,多数人属于各种类型之间的混合型。人的气质对人的安全行为有很大的影响,使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安全工作的适应性。因此,在工种安排、班组建设、使用安全干部和技术人员,以及组织和管理工人队伍时,要根据实

40、际需要和个人特点来进行合理分配,使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否则,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而且往往会产生副作用。但同时从人的生理上讲,人的气质本身并无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都有导致积极的或消极的方向发展的可能。这对于安全生产的作业管理是十分重要的。3.1.3 性格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性格是每个人所具有的、最重要的、最显著的心理特征,是对某一事物稳定的和习惯化的方式。如有的人胸怀坦白、有的人诡计多端;有的人克己奉公、有的人自私自利等。性格表现在人的活动目的上,也表现在达到目的行为方式上。性格较稳定,不能用一时、偶然的冲动来衡量人的性格特征的根据。但人的性格不是天生的,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方式。因

41、而随着环境的变化,性格也是可以改变的,这就为教育和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正因为环境的复杂性,人的性格表现出多种多样,性格特征从不同角度也有多种分类方法,依据心理机能强 程度可分为理智型、意志型、情绪型。理智型用理智来衡量一切、并支配行为,因而失误较少;情绪型行为反应迅速,精力充沛,适应性强,但好逞强,爱发脾气,受到外界影响时,情绪波动大,做事欠仔细,因而易于发生事故;意志型有明确目标,行动主动,安全责任心强,但反应迟缓,个性较强,具有主观倾向,因此也具有事故心理侧面。 安全行为自觉性方面的性格特征,表现在从事安全行为活动的目的性或盲目性、自动性或依赖性、纪律性或散慢性;安全行为的自制方面,表现

42、为自制能力的强弱、约束或放任、主动或被动等;安全行为果断性方面的特征,表现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安全行为是坚持不懈还是半途而废,严谨还是松散,意志顽强还是脆弱等。我们发现,在这个机械厂的安全生产中,有不少人就是由于卤莽、高傲、懒惰、过分自信等不良习惯促成了不安全行为而导致伤亡事故的。因此,我们要深入挖掘和发展工人的一丝不苟、踏实细致、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提倡工人养成原则性、纪律性、自觉性、谦虚、克己、自制等良好性格;克服和制止粗枝大叶、得过且过、懈怠、消极、狂妄、利己、自满、任性、优柔寡断等这些易于引发事故的不良性格。3.1.4 注意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或活动的集中。它

43、是把心理活动倾注于一定事物,使对该事物的反应达到一定的清晰和完善的程度。注意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活动过程,而是伴随着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的心理特性,能保证心理过程的顺利进行。注意能保证人及时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变化,使人更好地适应环境。工人在操作机器时集中注意力,是减少误操作、避免事故发生的重要保证。3.1.5 记忆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记忆是大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应,是过去感知的事物在大脑中留下的痕迹。记忆是从认识开始的,并将感知的知识保持下来。根据保持的程度,分为永久性记忆和暂时性记忆。在安全生产中,记忆力强弱也是影响事故发生的因素之一,通常,对于规范性很强的操作规

44、程,记忆力越强,发生事故的概率低;反之,发生事故的概率高。3.1.6 思维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思维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实现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思维能力的强弱与人的阅历(包括知识的深浅)、实践经验的丰富程度有密切关系,阅历越深,实践经验越丰富,思维能力越强。一般来说,老工人由于在工厂的操作时间长,因此他们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了解的更深入,因此他们在生产过程中知道如何避免事故的发生,而且,在发生了事故的时候,能够凭借其经验来处理事故,避免事故的扩大。3.1.7 操作能力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操作是人通过运动机器执行大脑的指

45、令对机器进行操纵控制的过程。操纵能力水平的高低对安全监察人员及工人搞好本职工作极为重要,它将直接影响人身和设备的安全。操纵水平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小,操纵水平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3.2 影响人的行为的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是工人在意识清醒状态下进行生产活动时,时刻能体验到的一种客观存在。个体心理现象左右着个体的行为,使个体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倾向性。个体的心理现象主要有人的感觉,与感觉相连的知觉以及由感觉和知觉偏差引起的错觉,而其中导致人为事故的主要原因便是错觉的产生。在判断客观事物或现象时,事物外显特性的不完整性和知觉的主观性便是导致人为失误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就是说,人们在不断地感知外界客观

46、事物的刺激时,会产生对客观事物的歪曲或不正确的感觉或知觉,这种扭曲了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感觉或知觉称为错觉。产生错觉的原因很多,既有心理的,也有生理或病理的,既有来自对客观事物自身特性显示的障碍,也有认知主体认知过程的障碍。错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长短错觉、角度错觉、线条曲直的错觉、面积错觉、图形变形错觉。因此,在安全生产过程中,要充分认识上述错觉的存在和产生。错觉产生后,只要经过认真的检验,某些错觉是能被消除或减轻的。3.3 影响人的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3.3.1 社会知觉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知觉是眼前客观刺激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人的社会知觉可分为三类: 1) 人的知觉:主要是对他人外部行

47、为表现的知觉,并通过对他人外部行为的知觉,认识他人的动机、感情、意图等内在心理活动。 2) 人际知觉:人际知觉是对人与人关系的知觉。 3) 自我知觉:自我知觉是指一个人对自我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的概括认识。人的社会知觉于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常常是不一致的,这就会使人产生错误的知觉或者偏见、使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在自己的知觉中发生歪曲。产生偏差的原因有:(1) 第一印象作用;(2) 晕轮作用;(3) 优先效应与近因效应;(4) 定性作用。3.3.2 价值观对人的行为的影响价值观是人的行为的重要心理基础,它决定着个人对人和事的接近或避、喜爱或厌恶、积极或消极。领导和职工对安全价值的认识不同,会从其对安

48、全的态度和行为上表现出来。因此,要使人具有合理的安全行为,首先要有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念。3.3.3 角色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在社会生活的大舞台中,任何个人都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工厂中,有人是领导者,有人是被领导者。有人是安全管理者,有人是工人。没一种角色都有一套行为规范,人们只有按照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行为规范行事,生产才会有条不紊地进行,否则就会发生事故。角色实现的过程,就是个人适应环境的过程。在角色实现过程中,常常会发生角色行为的偏差,使个人行为与外边环境发生矛盾。因此,在安全管理中,需要利用人的这种角色作用为其服务。3.3.4 社会舆论、风俗及时尚对行为的影响要社会或企业人人都重视安全,需要有良好

49、的舆论环境。一个企业、部门或行业要把安全工作搞好,需要利用舆论手段。风俗与时尚对安全行为的影响既有有利的方面,也会有不利的方面,通过安全文化的建设可以实现扬长避短。3.3.5 环境、物的状况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人的安全行为,同其他事物的变化过程一样,也同样遵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而除了内因的作用和影响外,还有外因的影响,即环境、物的变化对生产过程中的人也有很大的影响。环境变化会刺激人的心理,影响人的情绪,甚至打乱人的正常活动。物的运行失常及布置不当,会影响人的识别与操作,造成混乱与差错,打乱人的正常活动。即会出现这样的模式:(1) 环境差人的心理

50、受不良刺激扰乱人的活动产生不安全行为;(2) 物设置不当影响人的操作扰乱人的行动产生不安全行为。 反之,环境好,能调节人的心理、激发人的有利情绪、有助于人的行为。物设置恰当、运行正常,有助于人的控制和操作。环境差(如噪音大、温度高、光亮不足、能见度低等)造成人的不舒适、疲劳、注意力分散,人的正常能力受到影响,从而造成行为失误和差错。由于物的缺陷,影响人机信息交流,操作协调性差,从而引起人的不愉快刺激、烦躁知觉,产生急躁等不良情绪,引起误动作,导致不安全行为。 总之,要保障人的安全行为,必须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物的状况良好和合理,使人、物、环境更加协调,从而增强人的安全行为。4 导致事故的心理研

51、究4.1 事故原因与人的心理因素 引起事故的原因很多,有设备的原因、环境的原因、管理的原因、人的原因等。人的事故原因分为三类: 第一类:有意违反安全规程和无意违反安全规程;破坏或错误地调整安全设备;放纵喧闹、玩笑分散他人注意力;安全操作能力低;工作缺乏技巧;与人争吵,心境下降;匆忙地行动,行动草率或行动迟缓;无人道感,不顾他人,超负荷工作,力不胜任。 第二类:没有经验,不能预知事故的危险性;缓慢的生理反应和生理缺陷;各器官缺乏协调;疲倦,身体不适;找工作“窍门”,发现不安全的方法便当;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意;选择不合理;夸耀心。第三类:激情、冲动、喜冒险;职业教育不够,无上进心;智能低,无耐心

52、,缺乏自卫心理,无安全感;工作单调;轻率,妒忌;未受重用,容易受挫折,心绪不佳。4.2 导致事故的心理分析 事故的发展分为事故前、事故中、事故后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事故心理也是各有不同。4.2.1 事故前的心理 事故前工人的心理是最复杂和微妙的,大多数情况峡,重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事故前心理因素的划分:心理疲劳;错觉心理;取巧心理;侥幸心理;逞能心理;麻痹心理;无知心理;冒险心理;逆反心理;敷衍心理;依赖心理等。除上述几点外,非理智行为的心理状态还有厌旧心理、激情心理、挫折心理、紧张心理、幻觉心理、压抑心理、从众心理等。实际上,任何事故前的心理现象都可以是其中一种或多种心理的综合。例如,

53、工人既会以侥幸的心理而冒险,也在冒险的心理下存在侥幸心理。如该机械厂的一位磨床的操作女工,在夏天时由于天热,没有戴安全帽。这是冒险心理和侥幸心理并存。由于其头发长,在操纵机器时其头发被磨床绞入,结果导致其头皮被绞去。幸亏发现及时,才救的其性命。这是一例惨痛的教训。4.2.2 事故过程中的心理 在事故发展过程中,工人的不同行为体现了工人的思想境界、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的高低。而这些又与工人心理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在一定条件下,工人在事故状态下的心理因素决定着事故的发展方向。事故过程中工人的不正常心理有:无知心理;恐慌心理;紧张心理;硬撑心理等等。除上述心理外,还有许多不正常心理,如懒惰心理、马虎心

54、理等,它们不但不能有效控制事故,反而扩大事故。4.2.3 事故后的心理事故发生后,无论对于管理者还是直接导致事故的工人及现场有关人员,都面临着调查事故原因的任务。这不仅仅是为了弄清事故责任,更重要的是为了查清原因,吸取教训,教育大家,以便以后的安全生产能够顺利进行。一般情况下,事故当事人及有关人员在事故后,对于事故的追忆会有一种本能的防御心理,这种防御心理既有主观上的原因,业有客观身体条件的限制。主观原因的心理现象大致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回避心理;拒绝心理;自卫心理;恐慌心理。4.3 事故心理结构及控制为了更好的防止事故,需要对事故心理进行有效的控制,而且控制的前提是预测,事故心理的预防方法有

55、: 1、直观预测型:主要靠人们的经验和知识综合分析能力进行预测,如征兆预测法。2、因素分析型预测:是从事物发展中找出制约该事物发展的重要因素,以作为该事物发展进行预测的预测因子,测知各种相关重要因素。3、指数评估型预测:对构成行为人的引起事故的心理结构若干重要因素,分别按一定标准平分,然后加以综合,做出的总估量,得出某一个引起事故的可能性的定量指标。 影响和导致一个人发生事故行为的种种心理因素,不仅内容多,而且最主要的各种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而有机的联系,它们常常有层次,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事故心理结构是由众多的导致事故发生的心理要素组成。在生产过程中,只有当一个人形成一定的引起事故的心理结构,

56、而且具有可能引发事故的性格,并且碰到一定的引起事故的机遇时,才会发生也必然发生引起事故的行为。由此可的出最基本的逻辑模型: 造成事故的心理结构+事故机遇导致事故的行为发生事故造成事故的心理结构复杂多样,主要有十大心理要素:A侥幸心理;B麻痹心理;C偷懒心理;D逞能心理;E莽撞心理;F心急心理;G烦躁心理;H粗心心理;I自满心理;J好奇心心理。可能造成事故心理因素的估量可用下式: Z=(A+B+C+D+E+F+G+H+I+J)/(L+M)公式里L表示事业感和工作责任心;M表示遵守安全规程,有安全技术和知识。由此,可得出:1、 造成事故的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与A,B,C,D,E,F,G,H,I,J诸项

57、的代数和成正比,而与L与M的代数和成反比。2. 可能造成事故的心理指数 Z的值越大,发生事故行为的主观可能性也越大。 5 安全行为认识及研究每个人在生产、生活中都可能出现不安全行为,同时,据统计,在火灾事故中,人为错误造成的损失占总损失的1/3,而在造成人身伤害的工业事故中,有88%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因此需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而这需要研究和认识人的安全行为规律。生产操作过程中人的安全行为所具有的特点是:由于具有客观的危险,正常人的行为具有朴素的计划性,安全行为具有目的性,即人能通过安全生产的目的和期望,按安全的意图控制设备、环境等;人的安全行为受安全意识水平的调节,不仅仅是知识和技

58、能影响人的安全行为;人的安全行为表现出差异性,即同一个企业或环境,同是职工或领导,会表现出对安全的不同态度和行为;人的安全行为具有可塑性,受行为惯性及经常事件的影响,不同的人的安全行为的可靠性会有差异,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和时间,对同一个动作也会表现出安全程度的差异。在研究和认识人的安全行为时,要遵循如下原则:1、客观性原则:就是实事求是地观察、掌握人的行为表现及产生的客观条件,分析时要避免主观偏见和个人好恶。2、发展性原则:人的失误或安全行为,应看作是一个过程,应历史地、变化地看待行为本质,有预测地分析行为发展方向。3、联系性原则:就是要看到行为与主客条件的复杂关系,注重各种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59、。研究安全行为采用的方法有:1、观察法:通过人的感官在自然的、不加控制的环境中观察他人的行为,并把结果按时序作系统记录,从而掌握安全行为特点及习惯。2、谈话法:通过谈话来直接了解他人行为及心理状态。3、问卷法: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表格、问卷等,通过被试者自行选择答案,从而了解其行为倾向性,调查表收回后要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其数据作处理。4、测验法:采用标准化的量表和精密的测量仪来测量被试者的心理品质和行为。如常有安全操作反映式测试、安全动作测试、人格测试、特种能力测试等。由于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行为模式通常也从这两个角度出发来研究。人自然属性的行为模式:从自然人的角度,人的安全行为是对刺激

60、的安全性反应,这种反映是经过一定的动作实现目标的过程,比如,行车过程中,突然出现有小孩横穿马路,司机必须紧急刹车,并保证安全停车,以至不发生撞人事故。这里,小孩横穿马路是刺激源,刹车是刺激性反应,安全停车是行为的安全目标。这中间又需要判断、分析处理等一连串的安全行为。由此可得出人的生理模式:外部刺激(不安全状态)肌体感受(五感)大脑判断(分析处理)安全行为反映(动作)安全目标达到。各环节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人的千差万别的安全行为表现。这种安全行为有两个共同点:相同的刺激会引起不同的安全行为;相同的安全行为来自不同的刺激。从人的社会属性出发,人的行为模式过程是: 安全需要安全动机安全行为安

61、全目标实现新的安全需要因此,需要是一切行为的来源。如一个珍惜生命和健康的人,一个需要安全来保护企业经济效益实现的领导,他一定会作好安全工作。因此,有安全的需要就会有安全的动机,从而就会在生产或行为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安全行动。因此,需要是推动人们进行安全活动的内部原动力,动机是需要引发的冲动它与行为具有复杂的关系,具体表现在:同一动机可引起种种不同的行为。如同样为了搞好生产,有的人会从加强安全、提高生产效益等方面入手;而有的人会拼设备、拼材料作短期行为。同一行为可出自不同的动机,如积极抓安全工作,可能出自不同的动机:迫于国家和政府督促;本企业发生重大事故的教训;真正建立了“预防为主”的思想,意识到了安全的重要性;合理的动机也可能引起不合理的甚至错误的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