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工艺措施

上传人:z**** 文档编号:77494430 上传时间:2022-04-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预应力工艺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预应力工艺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预应力工艺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预应力工艺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应力工艺措施(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新庄立交工程主桥B标后张预应力连续箱梁预应力张拉施工艺措施一、张拉前的施工准备(张拉必备条件)1. 预应力钢绞线与之配套型号的锚夹具的产品检验,复试(抽检)试验 报告(以验证钢材成品质量合格)。2. 张拉设备之千斤顶与配套的油泵压力表的负荷校验标定的试验报告 (以确定张拉力与压力表读数关系曲线。)3. 与预应力梁相同条件养护至张拉龄期砼试块强度试验报告(要求达到 设计强度 90%)4. 预应力孔道压浆工作准备就绪(主要是水泥浆实验报告和压浆设备)5. 张拉施工工艺技术交底及张拉队伍工人上岗证核验(书面交底资料含 张拉原始记录用表报经监理工程师审批)。二、预应力张拉控制原则1. 张拉时砼强度及龄

2、期达到设计要求砼强度为 90%设计强度;砼龄期为 14天,确需提前张拉须申报批准。2. 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实行应力应变双控,以应力控制为主,以伸长 值进行校核。1)张拉力达到设计要求,即满足张拉控制应力值6 K2)延伸率符合规范规定,即张拉时预应力钢束实际伸长值与设计(理 论)伸长值允许差应控制在规定范围,茬于市政规定+ 1 0%、-5%,公 路规定+6%、-6%,本工程设计是为+10%、-10%监理工程师意见为: 原则上按6%控制。3. 预应力施加,须考虑摩阻损失补偿因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一般不超张拉,但可考虑克服锚头与预 应力筋之间及千斤顶部分的应力损失,另方面可经现场试张拉、测定 孔

3、道摩阻,当摩阻损失占张拉应力 50%以上时,亦可考虑部分补偿。所以通常采取超23% 6K,即按6 K,来确定控制张拉 力,以确保设计预应力值的充分建立。若当设计预应力值已经充分考 虑了包括张拉工艺等各摩阻因素,则采用 1.0 6 K 来确定控制张拉 力。即控张系数为1.001.03。4. 预应力筋群锚体系的张拉顺序控制1) 先纵束,后横束;先底部,后上部 先中间,后两侧;先长束,后短束2) 对两个平行孔道,应同时张;对曲线弯梁应先张拉曲线外股,后张拉 曲线内股。3) 张拉顺序总的原则:尽量保证张拉后的断面束应对称。4) 具体张拉顺序按设计图箱梁预应力钢绞线张控顺序表对应各序 号、钢束编号进行张

4、拉。5. 预应力筋张拉后、孔道应尽早压浆 当钢束张拉结束,立即将锚塞周围,预应力筋间隙,用水泥浆封锚,水泥 浆强度达10Mpa后,即可压浆,即张拉后不超过24小时压浆为宜,最迟 不超过 3 天。三、预应力张拉工艺措施1. 控制张拉力计算1) 钢绞线预应力设计值采用高强度底松弛钢绞线15.24 (ASTMA41690a技术标准270 级),标准张拉强度Rby=1860Mpa(申长率3.5%,弹性模量Ey=1.95 xi05Mpa,公称面积140m*设计张拉控制应力:D2联6 K=0.79R?y ;A4、A5联 6 K=0.75 Ry。2) 每束钢绞线控制张拉力计算 按群锚体系的各束分别计算以F3

5、、D2联为例如DQM15-9 ,每根钢绞线破断力=1860X 140=260400 Mp每束9根破断力=2604X9=2343.6KN则设计控制张 拉力二(0.79X 1860X 140X9)X 控张系数(11.03 =2343.6 0.79X 1=1851.44KN3) 千斤顶压力表读数值计算 按各个编号的压力表校验报告,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应用方程式 Y=A+BX 核算,初应力,二倍初应力、分级加载应力控制应力、的表 读数,式中Y压力表读数值,A、B回归系数,X标准荷值,即 对钢束施加之张拉力。A、初始应力百分比确定:设计图初应力10%6K (不分长短束),若按10%6 K,则须采用 预

6、张办法,即张拉后再放松,重新按 10%6K 的流程张拉,但本工 程采用的是自锚式夹片,要放松就必须先用千斤顶工具锚张拉,重新 张拉时再换装锚具夹片,如此下去张拉工效低,则影响进度工期故采用在规范允许范围内(1025%6K)适当加大初应力的办法:预应力钢束 100M初应力采用20%6 KB、张拉时分级加载:初应力 k二倍初应k级段应力段应力控制应力0.16 K 0.206 K0 .56 K -0.86 K1.06K0.156 K 0.36 K0.66 K 0.86 K 1.06K0.26 K 0.46 K0.66 K 0.86 K 1.06KC、各千斤顶一压力表表号的对应读数值YDC2000型油

7、压千斤顶,YBZZ X 1.5/63型油泵分级加载张拉10%185.1KN15%277.7KN20%370.2KN30%555.3KN40%740.4KN50%925.5KN60%1710.6KN80%1480.8KN100%6 K1851KN顶号970315 表号 99058054.06.28.412.716.921.125.433.842.2顶号980802表号9956014.56.68.713.518.422.927.335.944.5顶号9809 表号9956093.55.67.812.616.821.125.634.944.2顶号990601表号10263.15.07.211.616

8、.120.625.133.942.8顶号表号顶号表号注:6 K=0.79 R (纵向束)分级加载张拉10%175.8KN15% 263.7KN20% 351.5KN30%527.3KN40% 703.1KN50% 878.9KN60%1054.6KN80%1406.2KN100%6 K1757.7KN顶号970315 表号 99058053.85.88.012.016.120.124.132.040.0顶号980802表号9956014.36.28.212.817.421.82634.142.3顶号9809 表号9956093.35.27.311.916.020.024.333.041.8顶号

9、990601表号10262.94.66.711.015.219.523.732.140.6顶号表号顶号表号注:6 K=0.75 Rby (横向束)QYC230型油压千斤顶,YBZZ X 1.5/63型油泵分级加载张拉10%20%60%100%6K顶号01045 表号10452. 98. 53051. 5顶号01047 表号9941076. 411. 432. 653. 7顶号990502表号6004. 61030. 851. 3顶号990805表号7054. 49. 33050. 7顶号表号顶号 表号注:6K=0.70电(扁锚)2. 预应力张拉程序和方法1)张拉程序:0初应力(量伸长值,夹片位

10、移量)二倍应力(量伸长值)分级加载控制应力6 K (量伸长值,夹片位移量)持荷5分钟锚固02)张拉方法:A、每束预应力筋都必须甲乙两端同时张拉,在分级加载张拉过程 中如果甲端伸长量长于乙端过多时,可以先拉乙端后拉甲端。B、当张拉长束时,因千斤顶张拉活塞行程不足,须作两级或两级 以上的张拉。3)张拉记录:A、现场操作责任人负责张拉原始记录。B、分管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整理、填写规定的张拉记录表C、张拉后24小时将张拉记录表原始记录数据报送监理工程师。3. 张拉值的计算与控制1)理论伸长值AL (CM)理论上预应力钢材的应力与应变符合虎克定律,后张法预应力筋张拉 时理论伸长值AL (CM)的计算公式:

11、(四种形式)L=PL/AyEs 式中 P=P1+e(e+KX)/2 AL二PL1-e( “e+KX)/KX+ e) AyEs AL二P1- (KX+ e)/2X /AyEs AL二 6 k / 4 (3+ e(e+KX)-6 0) /EsXL式中: L :预应力钢绞线(简称钢束)理论伸长值(CM)P:钢束的平均张拉力取张拉端的拉力与计算截面处扣除孔道摩擦损失 后的拉力平均值(N)P:钢束张拉端的张拉力(N)L :钢束有效长度,即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K:孔道偏差系数,指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K=0.6X1030.3X 102, 般取 K=0.002X:从张拉端至孔道截面

12、的曲线长度,有些情况为X(M)卩:钢束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0.16-0.19-0.25-0.30.35 (长束, 一般取0.250.3)B: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即累计转角和, 以弧度计 radAy:钢束截面面积(M M2)Es:钢束弹性模量,设计上一般取值1.95X l05Mpa,材试实测通常在1.95X10 2.10X 105 之间(T K :钢束张拉控制应力(即预应力设计值)(T 0:钢束张拉初应力,为张拉控制应力的1020% Mpa 一般情况下,施工现场不另行计算理论伸长值,系有设计给予,即设 计图标注的,张拉延伸量。上述公式的参考价值在于,当施工现场已注意 克服消

13、除各影响因数情况下的张拉延伸偏差仍偏离规定范围时,可参照择 用地区行业较广用的一个公式,进行计算检核、探因分析。2) 实际伸长值与伸长值偏差 实际伸长量与偏差计算的修正A、钢束理论延伸量,按实际弹模修正L =L X E/EL 修:理论延伸量,按实际弹模修正值 L :设计提供的理论延伸值E:设计采用的1.95X 105MpaE,:材试报告实际的弹性模量B、千斤顶段延伸量钢束工作长度7090CM,实际千斤顶长度50CM,而张拉钢束长 度是从包括千斤顶段在内的锚向端至锚向端,故须考虑千斤顶段钢束 延伸量。L 千=6 K L 千/EL千:千斤顶段钢束延伸量,理论值(MM )L 千:千斤顶长度6K :应

14、力标准值E,:实际的弹性模量如千斤顶(活塞)长500MM, E,=1.98X 1CPMpa,6K=0.75X I860则AL 千nSIBSOSOO/l.lOMpaeSMMC、工具夹片位移量 L 夹片=从初应力(6 K 初)至终应力(6 K 终)的位移量(张拉程序过程中的夹片外露 量的量值记录) 实际伸长值的计算 L= (L100 L初始)+(L二倍L初始)AL夹片AL千Lioo :张拉终应力100%6 K时钢束伸长量(MM )L初始:初应力10%20%6 K时对应的钢束伸长量(MM )L二咅:二倍初应力时钢束伸长量(MM ) 伸长值(延伸量)偏差计算A、伸长值偏差二(ALAL) /AL=? %

15、伸长值偏差二(L100 2L初始+L二倍一AL夹片一AL千)一AL修/ L修B、伸长值偏差二(L100 夹片一AL初始)/ 90%(注:B式系市政工程近年就各类张拉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考虑一系列 因素而试行的新的计算方法。本工程仍用A式计算,以B式供参故) 伸长值的校核按设计与规范规定,张拉伸长值偏差控制在 6%以内,即为合格, 若发现偏差过大,则应暂停张拉,进行原因分析,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 加以调整后,以对以后张拉控制确定,方可继续张拉。预应力张拉时,通过伸长值的校核,可以综合反映张拉力是否足 够,孔道摩阻损失是否偏大,以及预应力是否有异常现象等,因此,伸长 值的校核,必须引起重视。四、孔道压

16、浆工序1.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后,须立即将锚塞周围钢束间隙用水泥浆封锚,使 在压浆时封锚水泥浆达到10Mpa抗压强度。2. 张拉完毕后孔道应尽早压浆,以不超过 24 小时为宜,最迟不超过 3 天。3. 压浆前应对排气孔、压浆孔、排水孔全面检查,并排除孔道内所有积 水。4. 对压浆设备进行安装检查。允许用活塞压浆泵压浆,不得用压缩空气 泵压浆。5. 压浆泵输浆压力须控制在之间以保证压浆密实度,否则应 进行补浆。6. 水泥浆采用不低于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宜控制在0.4旷0.45,水泥浆的3H泌水率控制在2%。压浆前须具有水泥质保单,水 泥安定性试验及泌水率试验。7. 压浆标号要求R28水泥

17、浆强度不低于砼强度锝80%,并不低于30Mpa 压浆时每一工作班应取不少于3组的7.07CM3标准水泥浆试块,标准 养护 28天,检验其抗压强度。8. 采用孔道两端分别压浆或在一端采取二次压浆,第一次压浆时 需在0.8 Mpa下持荷35分钟暂闭等待35分钟,后施行第二次压浆。同 一孔道压浆作业须一次完成,不得中断,否则须重新压浆。9. 压浆时由专人进行认真记录。10. 每次压浆收工后,输浆管清洗彻底,压浆机维护保养。五、张拉工艺质量控制1. 张拉机具定期维护和校验,校验期限一般不超过100束,并不得超过 二个月。当施工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新校验。A、张拉时预应力筋连续断筋B、千斤顶严

18、重漏油C、油压表指针不能回到零点D、千斤顶调换压力表E、实测钢束伸长值与计算(理论值)相差太大。2. 张拉过程中,当钢绞线发生断裂或活脱,根数不应超过结构同一截面 钢绞线总量的 3%,且每束不超过 2丝。3. 张拉锚固后,实际预应力值允许偏差不得大于或小于工程设计规定检 验的 5%亦即应力控制值5%,则要求一是张拉终应力的保证,张拉 后尽快压浆;二是在张拉过程中一定要即使将伸长值偏差调整到允许 范围。4. 钢丝束的制作与检验钢绞线使用前的批量复试,每批重量不超过3吨,一般规定10%的线盘中取样进行抗拉标准强度,弯折次数及伸长率试验,但不少于3 盘,试验结果如有一根试件未达到要求标准应从未检查的

19、盘中抽取 两倍式样进行复试,如仍有一根不合格,则遂盘试验合格者使用。 钢绞线下料长度应严格按图纸通过计算确定,下料截断,须用砂 轮切割机不得用氧气烧割。下料后,在自由放置情况下,任一米长度 范围内弯曲矢高不得大于 5MM ,否则必须进行调直。钢绞线成束时 应梳理顺直,绑扎牢固,不得扭曲,绑束时要使一端平齐向另一端进 行,每 11.5 米捆一道铅丝,铅丝扣向内侧,以免防碍穿束。钢束搬 运时跨度不得大于3米,两端伸出不大于 1.5米。5. 锚具试验 锚固效率,能自己做最好,不能做的必须由供应方提供。 硬度:试验室做5%,(锚板HRC、夹片HRA)试验标准 GBT23091 外观检查:抽10%,并作记录。南京市水建总公司驻新庄立交项目经理部1999年8月 6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