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论文细脚拟青霉发酵液中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物质的分离和制备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77481080 上传时间:2022-04-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7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本科论文细脚拟青霉发酵液中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物质的分离和制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本科论文细脚拟青霉发酵液中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物质的分离和制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本科论文细脚拟青霉发酵液中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物质的分离和制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本科论文细脚拟青霉发酵液中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物质的分离和制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论文细脚拟青霉发酵液中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物质的分离和制备(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目 录中文摘要2关键词2前言21 材料与方法31.1材料31.1.1供试菌株31.1.2常用培养基31.1.3显色剂31.1.4主要仪器31.2 研究方法41.2.1供试菌株液体种子的准备41.2.2发酵罐培养与发酵液的处理41.2.3清除自由基活性检测模型41.2.4活性指导下的分离52.结果与分析72.1活性组分的初步确定72.2乙酸乙酯相活性组分的硅胶柱色谱的粗分及活性跟踪82.3 样品的凝胶柱色谱和活性追踪92.4样品的纯度鉴定: 102.4.1 TLC检验102.4.2高效液相色谱分析112.5 样品的活性验证123.讨论12参考文献12致谢13英文摘要14细脚拟青霉发酵液中清除DP

2、PH自由基活性物质的分离和制备作者:王伟 指导老师:樊美珍(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3级生物科学二班,安徽合肥,230036)摘要:本文对一株细脚拟青霉菌株P6发酵液中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物质进行了研究,将发酵液选择45减压浓缩到一定体积,采用70乙醇醇沉去除大分子适当浓缩后用不同有机溶剂萃取处理,采用TLC- DPPH(二苯基苦基苯肼)薄层层析法和DPPH自由基酶标仪法对发酵液及其提取物中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在起始反应浓度为5.0 mg/ml时的有机萃取相中,乙酸乙酯与三氯甲烷萃取相组分的活性最高,对DPPH的相对清除率分别为71.6 %,66.3

3、 %;且与水相的抑制率也基本互补。因此,初步判定发酵液的脂溶性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乙酸乙酯相。对乙酸乙酯相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制备后,得一较纯组分P6-01,经活性测定,在反应浓度为0.5mg/ml时,于37下保温10min时对0.4mg/ml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8.5。关键词:虫草 无性型 次生代谢产物 前言 细脚拟青霉(Paecilomyces tenuipes (Peck) Samson)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虫生真菌,在国内常见寄生于南方森林中鳞翅膜昆虫的蛹和幼虫,被认为是虫草的无性阶段1。由于虫生菌与昆虫的长期协同进化关系,近年来虫生菌被认为是最有可能从中发现新型生物活性物质的类群,

4、有关研究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2。目前对细脚拟青霉的研究主要有如下几方面:一、单纯的生物活性研究,如苏银法等(1996)曾对该菌株的孢梗束水提物进行了对小鼠中枢神经和免疫器官的影响试验,发现细脚拟青霉具有明显的镇静和镇痛作用4;金丽琴等(1997,2002)曾对细脚拟青霉菌丝体水煎品对大鼠脂质过氧化物和还原型谷光甘肽水平影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能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生成,维持还原型谷光甘肽的含量;同时发现细脚拟青霉总多糖对大鼠非特异性免疫调节作用5-6。此外,还有其水提物治疗糖尿病的报道以及抗菌、抗疟、杀虫和细胞毒的报道(Nam et al, 2001;Kikuchi et al,2004) 。二

5、、单纯的成分研究,如陈祝安和徐珊(1989)和陈召南(1992)等曾分别对细脚拟青霉的固体培养物与天然冬虫夏草的氨基酸、甾醇类、糖醇和生物碱等成分进行过比较分析;Kikuchi 等(2004)报道了一种单端孢烷和烯类骨架的新化合物 Tenuipesine A 和Spirotenuipesine A和B 。三、活性成分的鉴定。泰国学者Nilanonta 等(2002)曾通过特殊培养方式从中发现了具抗菌、杀虫活性的Beauvericin A和B、Allobeauvericin A、B和C11;另外,Nam等(2001)还报道了两种细胞毒成分:Acetoxyscripenediol和一种麦角甾醇过氧

6、化物12。虽然对细脚拟青霉的相关研究已有较多的报道,但还未见其清除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1,1-diphenyl-2-picryhydrazyl, DPPH)活性系统研究的详细报道。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内很多疾病都与机体内的自由基有着密切的关系,对自由基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医药学界研究热点13。本实验室在一次大规模的生物活性物质筛选中发现一株细脚拟青霉P6的发酵物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活性。为了进一步确定该菌株株发酵液提取物的清除自由基活性,本研究将分别对摇瓶发酵液和其提取物进行清除DPPH自由基研究,为进一步的结构研究和相关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 供试菌株实验

7、所用菌株均由安徽农业大学微生物防治省级重点实验室提供。1.1.2 常用培养基固体斜面培养基(SDAY):蛋白胨10 g/L、酵母浸出粉10 g/L、葡萄糖40 g/L、琼脂20 g/L,以蒸馏水定容。固体斜面培养基(PDA):马铃薯200 g/L (去皮,切成小块煮沸20min,纱布过虑),葡萄糖20 g/L,琼脂20 g/L,以蒸馏水定容。液体摇瓶培养基(SDY):蛋白胨10 g/L、酵母浸出粉10 g/L、葡萄糖 40 g/L、 pH6.7,以蒸馏水定容。固体平皿培养基(SDAY):蛋白胨10 g/L、酵母浸膏10 g/L、葡萄糖 40 g/L、琼脂20 g/L,以蒸馏水定容。深层液体发酵

8、罐发酵培养基:蛋白胨1.0 %、酵母粉1.0 %、白砂糖 4.0 %。或黄豆粉3%、酵母粉1.0 %、白砂糖 2.0 %。1.1.3显色剂碘试剂:在密闭的玻璃缸内将少许碘结晶或将少许碘结晶与适量的75150 m硅胶搅拌均匀,显色时,将点过样品薄层板放入碘缸内即可。15 %硫酸乙醇溶液:取浓硫酸120ml沿瓶壁缓慢的加入到盛有无水乙醇(分析纯)780 ml的广口瓶中,同时不断地搅拌,盖上瓶盖备用。显色时,将点过样品的薄层板用镊子直接浸入其中,取出淋干后放置电炉上小火慢慢烘烤或放在电热板上烘烤到呈现明显的斑点即可。1.1.4 主要仪器本研究使用的具体仪器及型号见下表。表1 主要仪器及其型号Tabl

9、e 1 Main equipments and their types仪器名称Name规格型号 Type生产厂家ManufactoryHPLCSP930D, Uv730D韩国Younglin公司全波长扫描酶标仪Spectra Max M2美国Molecular device公司系列色谱柱玻璃柱中国科技大学玻璃仪器厂自动收集仪BSZ-100上海沪西分析仪器厂高效薄层硅胶板GF254分析型(铝基和玻璃基)德国Merck公司和青岛海洋化工厂高效薄层硅胶板GF254制备型(玻璃基)安徽岳西硅源材料厂光照培养箱LRH-250-G广东省医疗器械厂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YXQ.SG4.280上海华线医用核子仪

10、器有限公司全温振荡培养箱HZQ-F 160哈尔滨东联电子公司30L发酵罐GY-70C江苏理工大学电热蒸汽发生器DZFZ上海佳田制造有限公司电热恒温培养箱HH-B11-560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公司数码显微镜VHX-100日本Keyence公司高速分散器PT3100瑞士POLYTRON酸度计818美国ORION公司三用紫外分析仪WFH-203B上海精科实业有限公司真空旋转蒸发仪SENCO R-502B上海申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超净工作台AIR TECH苏净集团安泰公司数控超声波清洗器KH5200昆山禾创超声仪器公司冷冻干燥系统040520111G美国LABCONCO公司超速离心机2K15美国Sigma

11、 公司管式离心机GQ105上海市离心机械研究所高速冷冻离心机TL15江苏图门离心机厂梅特勒电子天平AE200型上海分析仪器厂循环水式真空泵SHZ-D河南巩义英豫华仪器厂超低温冰箱MDF-382E日本三洋公司1.2 研究方法1.2.1供试菌株液体种子的准备将供试菌株P6的固体种子分别接种至液体摇瓶培养基,液体培养时装液量为200 ml500 ml,接种量控制在5,接种后置于全温振荡培养箱,温度25、转速180 rpm,培养7d备用。1.2.2发酵罐培养与发酵液的处理 采用30L发酵罐进行发酵,初始装液量20L,接种量10 %,通气量1:1(v/v),以枣庄市峄城厂生产的食用消泡剂进行消泡,25恒

12、温通气培养10d出罐。采用管式离心机进行发酵液和菌丝体分离;将获得的发酵液用低温真空浓缩法进行浓缩处理,浓缩至原体积的1/10,后加入浓度为95%乙醇使发酵液中的乙醇浓度含量达到70%。过夜,再用布氏漏斗真空抽滤法去除生物大分子(多糖和蛋白)。取出上清液进行浓缩,冷冻干燥,冻干粉备用;菌丝体采用50 热干燥法烘干保存备用。1.2.3清除自由基活性检测模型1.2.3.1供试样品的准备电子天平准确的称取上述供试菌株发酵液冻干粉1g,用乙酸乙酯10ml,于100Hz超声波中提取30 min。离心吸取上清液并吹干称重,溶于甲醇溶液,配成浓度为10.0 mg/mL作为初试样品1.2.3.2清除自由基活性

13、物质定性检测取浓度为10 mg/mL上述提取物的甲醇溶液进行DPPH自由基薄层试验,以1.0 mg/mL的抗坏血酸甲醇溶液为阳性对照。点样量为4L,展开剂为氯仿:甲醇= 80:20。等流动相到达距上沿1cm的地方,取出让展开剂自然挥去,然后喷浓度为1 mg/mL的DPPH自由基95乙醇溶液进行显色,并用铅笔轻轻的划下活性点。1.2.3.3清除自由基活性物质的定量测定参考胡丰林和陆瑞利(2004)的DPPH自由基酶标仪法。加各浓度样品100L和事先用95乙醇配好的0.4 mg/mL的DPPH自由基试剂100L于96孔酶标板中,每个样品设三个重复。样品加入后将96孔酶标板置于酶标仪中振动30 s,

14、在37和517 nm波长下测定其吸光值(Ap);37保温10min后再测定一次。同时测定不加DPPH自由基试剂的样品空白吸光值(Ac)和加DPPH自由基试剂但不加样品(100L 80甲醇代替样品)的吸光值(Amax)。最后按下述公式计算:相对清除率()=1-(Ap-Ac)/Amax1001.2.4活性指导下的分离 活性提取物的确定:将筛选出的活性菌株发酵液冻干品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和水等试剂浸提。提取物经低温真空浓缩冻干后,用适当的溶剂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用DPPH 活性测定模型进行活性测定,找出活性提取物以进行进一步的分离纯化。1.2.4.1薄层层析(TLC)薄层层析(thin-la

15、yer chromatography,简称TLC)是在吸附层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分离、纯化、制备目的,它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吸附、分配、离子交换等作用。按照相似相溶规律,极性组分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组分则易溶于非极性溶剂中,因此在同一薄板上,不同极性化合物的组分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愈大,移动速度愈快;反之则相反。展层的过程即样品各组分得到分离的过程,它也是一个吸附,解析,再吸附,再解析的连续过程。薄层层析的定性分析与纸层析类似,对组分简单样品的定性,可根据在同一薄层板上,样品组分的Rf值和标准样品的Rf值对照;对于复杂样品的定性,需数种方法才能确定

16、;薄层层析后,样品组分的定量分析有洗脱测定法和原位法。试验方法:用毛细管吸取样品点到已活化的GF254高效薄层层析硅胶板上,点的直径在2 3 mm,距薄层一端距离为1cm左右,各样品点之间的距离一般也控制在1cm左右。将硅胶板放入已饱和的层析槽中展开,当展开溶剂上行到距硅胶板另一端1cm处时,取出硅胶板,待溶剂挥发干后于紫外灯下观察结果并用铅笔在有样品的地方圈出,同时碘染显色和10%浓硫酸中显色,主要用于对过层析柱后的样品的合并以及对分离得到的单体进行鉴定。1.2.4.2硅胶柱层析(采用湿法装柱干法上样法)洗脱剂极性的选择及起始装柱溶剂的选择: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洗脱剂极性和起始装柱溶剂进行选择。

17、洗脱剂一般多用混合溶剂,但起始溶剂的选择原则就以开始的纯溶剂为展开剂对样品展开,点或利用TLC色谱选择样品保留在点样刚刚出头的溶剂为装柱的溶剂,然后通过比例的调节,按照由极性小逐渐过渡到极性大的洗脱剂为原则(正向层析),从而达到分离物质的目的。由于薄层色谱的固定相是干燥的,干燥硅胶的吸附活性是一般湿法装柱的硅胶吸附活性的2倍。因此,洗脱剂的极性选择原则采用最大极性展开剂使样品在薄层板上的Rf值在1/2以下为宜。装柱:首先将适量洗脱剂倒入柱内,排走其中的空气,然后把预先用洗脱剂浸泡好的硅胶(硅胶的用量约为样品量的3050倍)搅匀,随即将此悬浮液连续倾入柱(硅胶柱色谱规格4.040cm)中,待其自

18、然沉降至柱高的1/41/3时打开柱下端的阀门,让溶剂缓慢流出,硅胶沉降时,轻轻振动层析柱外壁,使硅胶沉降均匀,直至硅胶沉降完全,关闭阀门。 拌样:将浓缩后的样品充分溶解于少量的有机溶剂中,与适量的粗硅胶(H60)搅拌均匀,挥发干溶剂后,得到柱层析所需样品。上样:打开柱下端的阀门,当柱上端溶液流到与固定相表面一致的位置时将经拌样得到的样品在柱面上铺匀,再加入少量起始洗脱剂,使样品慢慢润湿,等样品完全润湿后,加入洗脱剂,打开阀门,收集洗脱液。洗脱与收集:选择适当的洗脱剂,按极性从小到大的顺序,选择不同的梯度(每个梯度12个柱体积)连续洗脱,分管收集洗脱液。1.2.4.3凝胶柱层析采用151000

19、mm的羟丙基葡聚糖(LH-20)柱:装柱:先将SephadexLH-20在甲醇中充分的溶涨过夜。溶涨好后用干净的吸管把上清悬浮的颗粒凝胶吸去,然后倒入事先准备好的玻璃柱中,装柱时上缓倒,下慢放,要一次完成(in one pour)。装柱操作中注意不要剧烈搅拌,以防颗粒碎裂;操作要均匀,以免柱中形成紧实的界面;振动有利于提高柱质量。让其自然沉降至胶平面不在下降为止(12-24 h),为加速沉降可同时进行以1-5 ml/min的甲醇进行柱子平衡。上样:上样体积控制在15 %。先放掉柱上过多的流动相,等液面刚好接近胶平面时关掉放液阀,用吸管吸取样品沿柱壁缓慢的加入待分样品后,打开放液阀,使加入的样品

20、进入胶内后关闭阀门,再用甲醇洗剩下的样品,打开放液阀使样品进入胶内后,再吸取流动相甲醇沿柱壁慢慢加入,调整柱流速控制在2-3滴/min,准备收集。收集:调整好流速后用自动收集仪进行收集,每管控制收集5 ml。收集到的各个组分用旋转蒸发仪42 左右减压浓缩,然后用TLC或HPLC进行分析。同时进行活性测定。活性部分将用HPLC等方法进一步纯化。1.2.4.4 高效液相色谱法样品前处理:所有的样品都必须澄清透明,并尽可能溶于水或甲醇中。流动相:主要是水和甲醇或水和乙腈进行等度洗脱或分段梯度洗脱,具体配比要根据 HPLC的分析结果来定;洗脱速度:一般为15-20 ml/min。色谱柱:使用Wters

21、 19250 mm, 10 m, ODS2。检测条件:根据目标成分的紫外光谱特性选择适当的检测波长。常用254 nm或210 nm等波长检测。主要分离纯化工艺流程如下: 发 酵 醪 液 发酵液的脂溶相(乙酸乙酯相)硅胶柱色谱初步分离TLC-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检测,合并相同组分凝胶层析柱(SephadexLH-20)/高效液相色谱(HPLC)纯度鉴定活 性 验 证2.结果与分析2.1活性组分的初步确定为了选择最佳萃取试剂, 选取4种有机溶剂: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甲醇进行萃取,将所得有机相和水相分别浓缩至干,称重,以甲醇为溶剂,分别配制成反应浓度为5.0mg/ml的供试样品,按前述方法进行

22、活性测定。结果见表2。表2 不同有机溶剂提取物对清除DPPH活性的影响Table2 Effect of different extracting solvent on DPPH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样品反应浓度(5mg/ml)DPPH的相对清除率(%)石油醚相519.60.02石油醚萃取后的水相5 80.10.21三氯甲烷相566.30.14三氯甲烷萃取后的水相532.90.04乙酸乙酯相571.60.24乙酸乙酯萃取后的水相527.50.036甲醇相558.10.007甲醇萃取后的水相541.50.009由表2中结果可以看出,起始反应浓度同为5.0

23、 mg/ml时,在有机萃取相中,乙酸乙酯与三氯甲烷萃取相组分的活性最高,对DPPH的相对清除率分别为71.6 %,66.3 %;且与水相的抑制率也基本互补。因此,初步判定发酵液的脂溶性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乙酸乙酯相。2.2乙酸乙酯相活性组分的硅胶柱色谱的粗分及活性跟踪CA将8.5g浸膏加入适量的甲醇充分溶解后,适量硅胶拌样,减压浓缩至干,加到常压硅胶柱中进行粗分.具体洗脱梯度如表3表3 流动相梯度表Table3 Different proportion of ambulatory organic impregnant洗脱剂比例体积(mL)三氯甲烷/500三氯甲烷甲醇99:1500三氯甲烷甲醇98

24、:2500三氯甲烷甲醇97:3500三氯甲烷甲醇95:5500三氯甲烷甲醇9:1500三氯甲烷甲醇8:2500三氯甲烷甲醇7:3500三氯甲烷甲醇6:4500三氯甲烷甲醇5:5500三氯甲烷甲醇4:6500三氯甲烷甲醇3:7500三氯甲烷甲醇2:8500三氯甲烷甲醇1:9500甲醇/500上样后,逐管收集洗脱液,每管收集100ml。于同一块硅胶板上,将收集的各管洗脱液分别点样50l,挥干溶剂后,然后喷浓度为1 mg/ml的DPPH自由基95乙醇溶液进行显色。30分钟数码相机拍照记录。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 可看到P6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经硅胶柱分离后的流分中22、26、27、28、32、33、3

25、8、39、40、41、42、43、44、45和46号收集物都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本研究选择有活性部分收集物进一步进行TLC试验,合并相同组分。经过进一步TLC试验结果发现收集物,成份相似,且成分相对较少。结果如图2所示 。合并39至46管收集物,减压浓缩后得样品50,将样品进行进一步的分离制备和活性研究。 图1 1-66的TLC分析Fig 1 TLC Analysis of components1-66图2 39-46的TLC分析Fig 2 TLC Analysis of components 39-462.3 样品的凝胶柱色谱和活性追踪首先将20mg样品充分溶于甲醇中,然后放掉柱

26、上过多的流动相,等液面刚好接近胶平面时关掉放液阀,用吸管吸取样品沿柱壁缓慢的加入样品后,打开放液阀,使加入的样品进入胶内后关闭阀门,再用甲醇洗剩下的样品,打开放液阀使样品进入胶内后,再吸取流动相甲醇沿柱壁慢慢加入,调整柱流速控制在2-3滴/min,每管收集10ml。于同一块硅胶板上,将收集的各管洗脱液分别点样20l,挥干溶剂后,然后喷浓度为1 mg/ml的DPPH自由基95乙醇溶液进行显色。30分钟数码相机拍照记录。结果如图3所示图3 样品的TLC分析Fig 3 TLC Analysis of samples 由图3可以看出44号样品黄色斑点最明显说明其清除DPPH自由基最强。其次,52、53

27、、54、55、56和57号也具有相对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 下面将仅对有活性的收集物逐管进行TLC试验,近一步的进行纯度鉴定和活性追踪。2.4样品的纯度鉴定2.4.1 TLC检验采用TLC检验,选择展开剂及配比主要为乙酸乙酯:甲醇6:1;氯仿:甲醇5:1进行检验,结果发现仅44号管收集物为一纯品。纯度鉴定如图7所示: 1 2 3 图4 P6-01 TLC图谱 Fig4 The TLC picture of P6-01 从上述的两种展开剂展开的结果,初步判定44号收集物为单一化合物,命名为P6-01。图7中1和2分别为化合物P6-01在展开剂和中展开后碘蒸汽显色的情况,10%浓硫酸乙醇P

28、6-1显紫色为图7中32.4.2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色谱条件:色谱柱为Wters 19250 mm, 10 m, ODS2;洗脱梯度为甲醇从0100;洗脱时间为50分钟;进样量为20l。检测波长为260nm、210nm 试样分别为(1)P6培养液提取物(1Omgml甲醇);(2)P6-01(25mgml甲醇)。结果见图6和图7:图 6 P6发酵液提取物的HPLC图Fig 6 HPLC chromatogram of the extract图 7 化合物P6-01的HPLC图Fig 7 HPLC chromotogram of compound P6-01HPLC分析结果显示;(1)P6-01在不同

29、检测渡长下都仅有一个单峰,并且光谱特征一致,说明P6-01在该检测条件下为一纯物质 (2)化合物P6-01的保留时间与其在原提取物中的保留时间基本一致,说明分离制备过程中该化合物的色谱特性没变2.5 样品的活性验证 参照1.2.3的方法对样品P6-01进行活性验证,DPPH-TLC图谱如图8所示。另外,P6-01在浓度为0.5 mg/mL于37下保温10min时对0.4mg/ml 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8.5%。图8 P6-01 DPPH试验TLC谱图Fig 8 DPPH-TLC assay of P6-013.讨论与结论细脚拟青霉被认为是高雄山虫草的无性型,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目前,细脚拟青

30、霉的相关研究已有较多的报道,但还未见其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物质系统研究的详细报道。本文采用TLC-DPPH法对发酵液中的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物质进行定性分析,采用DPPH自由基酶标仪法进行定量检测,并经过反复硅胶柱和凝胶柱分离、制备后,得一组分P6-01。经TLC法和HPLC分析,初步鉴定P6-01为一纯品,进一步活性验证,结果表明,P6-01在反应浓度为0.5mg/ml时,于37下保温10min时对0.4mg/ml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8.5。这表明本试验采用的方法对于试验菌株P6的发酵液中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物质的分离、制备及纯度、活性验证的发方法是可行的。参考文献1 蒲蛰龙,李增

31、智(主编),1996. 合肥: 昆虫真菌学.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32 梁宗琦, 2001.我国虫草属真菌研究开发的现状及思考,食用菌学报.8(2):53623 胡丰林,陆瑞利,2004.蔷薇科一些植物鲜叶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的研究.植物学通报,21(1):74784 苏银法,徐珊,吴真列, 1996. 细脚拟青霉对CNS和免疫器官重量的影响.中医药研究,3:50515 金丽琴,吕建新,胡云良,楼永良,1997.细脚拟青霉对大鼠脂质过氧化物和还原型谷光甘肽水平的影响.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3(4):3793826 金丽琴,吕建新,袁谦, 2002. 细脚拟青霉总多糖对大鼠非特异性免

32、疫调节作用.科技通报,18(4):2762807 Kikuchi H, Miyagawa Y, Sahashi Y, Inatomi S, Haganuma A, Nakahata N, Oshima Y, 2004. Novel spirocyclic trichothecanes, spirotenuipesine A and B, isolated from entomopathogenic fungus, Paecilomyces tenuipes. J Org Chem, 69(2): 3523568 Nam KS, Jo YS, Kim YH, Hyun JW, Kim HW ,

33、2001. Cytotoxic activities of acetoxyscripenediol and ergosterol peroxide from Paecilomyces tenuipes . Life science, 69 (2): 2292379 陈召南, 1992. 细脚拟青霉与冬虫夏草化学成分的初步比较.中成药, 19(2):363710 陈祝安,徐珊, 1989. 细脚拟青霉培养性状和药理作用的初步研究.真菌学报, 8(3):21422011 Nilanonta C., Isaka M, Kittakoop P, S.Trakulnaleamsai, M.Tantich

34、aroen, Y.Thebtaranonth, 2002. Precursor-directed biosynthesis of beauvericin analogs by the insect pathogenic fungus Paecilomyces tenuipes BCC1614. Tetrahedron, 58: 3355336012 Nam KS, Jo YS, Kim YH, Hyun JW, Kim HW , 2001. Cytotoxic activities of acetoxyscripenediol and ergosterol peroxide from Paec

35、ilomyces tenuipes . Life science, 69 (2): 22923713 Kikuchi H, Miyagawa Y, Nakamura K, Sahashi Y, Inatomi S, Oshima Y, 2004. A novel carbon skeletal trichothecane, tenuipesine A, isolated from an entomopathogenic fungus, Paecilomyces tenuipes. Org Lett, 6(24): 45314533.致谢本实验是在樊美珍教授及陈安徽博士研究生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36、从论文的选题,每一步的实验设计,到实验的具体操作,直至论文的最后审阅,都倾注了指导老师的心血。在此衷心感谢樊美珍教授及陈安徽师兄对我的精心指导。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还得到了实验室各位老师和师兄师姐的热心帮助,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感谢!另外,向四年来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的生命科学学院的各位领导和老师表示诚挚的谢意!值此论文完成之际,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本项研究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向参加论文评阅和答辩的专家教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Isolation and Preparation of DPPH Free Adical Scavenging Active Compounds in

37、 the Fermentation Broth of Paecilomyces tenuipesAuthor: Wang Wei Director: Professor Fan Mei-zhen(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Anhui Agriculture University, Hefei 230036)Abstract: The isolation and preparation of DPPH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e compounds in the fermentation broth of a strain of Pae

38、cilomyces tenuipes P6 was studied in this text. Treat the fermentation broth with concentrating under 45、depositing by ethanol to wipe off macromolecule and extract by organic solvent before we detecting the DPPH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e compounds in the fermentation broth. The results reveale

39、d that the ethyl acetate extracts got the strongest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the rate of DPPH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can reach 71.6%. It can confirm that the fatsoluble active constituents are mainly exist in the ethyl acetate extracts. A pure constituent P6-01can get after isolating by silicagel column and gelcolumn, and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0.5mg/ml it can decrease 78.5 percent 0.4mgml DPPH radicals after incubated at 37 for 10 minutes.Key words: Paecilomyces tenuipes active compounds isolashion preparation 1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