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土地整治项目单体工程设计要求及范例图集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77425221 上传时间:2022-04-19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4.8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重庆市土地整治项目单体工程设计要求及范例图集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重庆市土地整治项目单体工程设计要求及范例图集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重庆市土地整治项目单体工程设计要求及范例图集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资源描述:

《重庆市土地整治项目单体工程设计要求及范例图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土地整治项目单体工程设计要求及范例图集(3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重庆市土地整治项目单体工程设计要求及范例图集编制日期:二一三年三月图纸绘制要求本图纸绘制要求主要参照建设工程制图标准汇编中的规范及要求,并结合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单体工程设计范例图集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图集中的单体绘制要求进行编制。该要求主要对单体设计图中图纸幅面、图线、字体、比例、符号、常用材料图例、图样画法、尺寸标注及照片影像资料等进行统一规范。一、 图纸幅面:1、采用A3横向幅面,幅面尺寸bn=297mm420mm,c=5mm,a=25mm(b为幅面短边尺寸,n为幅面长边尺寸,c为图框线与幅面线间宽度,a为图框线与装订边间宽度),缩放的图需要标注当前的比例尺,旋转的图需要标注指北针;

2、图纸确实需要加长的应满足以下要求:图纸的短边尺寸不应加长,长边可加长,但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 图纸长边加长尺寸(mm)幅面代号长边尺寸长边加长后的尺寸A3420630(A3+1/2n)、841(A3+n)、1051(A3+3/2n)1261(A3+2n)、1471(A3+5/2n)、1682(A3+3n)1892(A3+7/2n) 2、幅面线设置为不打印层,图框线为粗实线,线宽为0.7mm;图标尺寸为46mm125mm,分格线的线宽为0mm,具体分格细部尺寸要求详见图1。3、一个工程设计中,不宜多于两种幅面。4、图框线内内容大致布局如下:左上角偏中为工程的主体设计图(包括平面、断面、剖面等)

3、,右上角为以1:2000现状图为基础的平面图,右下角为图标,图标上面为文字说明且说明在上施工要求在下,左下角为工程量统计表,中间位置为主体设计图的剖面图、大样图及结合处的示意图等。5、图标栏阶段填初步设计阶段或施工图设计阶段,单项工程按灌溉与排水工程等五大工程填写,图号按“TP-01、GP-01、TD-01、NS-01、QT-01”进行编号,审查栏必须是主要技术负责人亲笔签名。6、单体图集按封面、扉页、单体设计总说明、目录及各项工程设计图、照片影像集依次排列。图1 图纸幅面图二、 图线:1、粗实线用于主要可见轮廓线,粗虚线用于不可见轮廓线,中粗实线用于尺寸起止符号、表格外框线及剖切线,细实线用

4、于图例填充线、尺寸线、图例线,细虚线用于图例填充线、尺寸线、图例线,细单点长画线用于中心线、对称线、轴线等,细双点长画线用于假象轮廓线、成型前原始轮廓线等,折断线用于断开界限。图框线线宽为0.7mm,图标栏外框线线宽为0.5mm,可见轮廓线、不可见轮廓线及图名上部下划线线宽为0. 5mm,表格外框线、剖切线线宽为0.35mm,图标内部分隔线、表格内部分隔线、尺寸线、引出线、中心线、对称线、轴线、折断线线宽为0mm。2、单点长画线或双点长画线,当在较小图形中绘制有困难时,可用实线代替。3、图线不得与文字、数字或符号重叠、混淆,不可避免时,应首先保证文字的清晰。三、 字体:1、图样及说明中的汉字均

5、采用仿宋体,宽度比例为0.7。图件各平面图、断面图、剖面图图名文字高度规定为4mm,表格名称文字高度规定为3.5mm,表格内部名称文字高度规定为3mm,图中文字标注文字高度规定为3mm,文字说明中设计说明与施工要求文字高度规定为4mm,设计说明与施工要求的具体内容文字高度规定为3mm,图标内单位(公司)名称文字高度规定为5mm,图件名称文字高度规定为4mm,其他文字高度规定为3.5mm。2、图样及说明中的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与罗马数字,均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比例数字文字高度规定为3mm,其他数字高度和文字高度相同。工程量表格长度为125mm,表格之间的间隔为5.5mm;以1

6、:2000为基础的平面布置图统一图名为平面图,图名与比例之间的间距为2个字,规格为80mm80mm,图例紧贴平面布置图右下角且对齐。3、数量的数值注写,应采用阿拉伯数字,各种计量单位凡前面有量值的,均采用国家颁布的单位符号注写,单位符号应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4、分数、百分数和比例数的注写,应采用阿拉伯数字和数学符号。5、当注写的数字小于1时,应写出各位的“0”,小数点应采用圆点,齐基准线书写。四、 比例:1、图样的比例应为图形与实物相对应的线性尺寸之比,比例的符号为“:”,比例应以阿拉伯数字表示,如1:20、1:50、1:100等,比例注写在图名的右侧,字的基准线应取平。2

7、、绘图所选用的比例应根据图样的用途与被绘对象的复杂程度,从下表中选用,并应优先采用表中常用比例。表2 绘图所用的比例常用比例1:1、1:2、1:5、1:10、1:20、1:30、1:50、1:100、1:150、1:200、1:500、1:1000、1:2000可用比例1:3、1:4、1:6、1:15、1:25、1:40、1:60、1:80、1:250、1:300、1:400、1:600、1:5000、1:10000、1:20000、1:50000、1:100000、1:2000003、一般情况下,一个图样应选用一种比例。根据专业制图需要,同一图样可选用两种比例。4、特殊情况下可自选比例,除应

8、注出绘图比例外,还应在适当位置绘制出相应的比例尺。五、符号:1、剖切符号涉及剖视和断面两种情况,其中剖视的剖切符号应由剖切位置线及剖视方向线组成,均应以中粗实线绘制。剖切位置线的长度为5mm;剖视方向线应垂直于剖切位置线,长度应短于剖切位置线,为3mm(图2);绘制时,剖视的剖切符号不应与其他图线相接触。剖视剖切符号的编号宜采用阿拉伯数字,按顺序由左至右、由下至上连续编排,并应注写在剖视方向线的端部。断面的剖切符号应只用剖切位置线表示,并应以中粗实线绘制,长度宜为3mm;断面的剖切符号的编号宜采用阿拉伯数字,按顺序连续编排,并应注写在剖切位置线的一侧,编号所在的一侧应为该断面的剖视方向(图3)

9、。 图2剖视的剖切符号 图3 断面的剖切符号2、索引符号与详图符号:图样中的某一局部或构件,如需另见详图,应以索引符号索引。索引符号是由直径为8mm的圆和水平直径组成,圆及水平直径应以细实线绘制(图4中a)。1)索引出的详图,如与被索引的详图同在一张图纸内,应在索引符号的上半圆中用阿拉伯数字注明该详图的编号,并在下半圆中间画一段水平细实线,细实线长度为3mm,与直径间隔为1.5mm(图4中b)。2)索引出的详图,如与被索引的详图不在同一张图纸内,应在索引符号的上半圆中用阿拉伯数字注明该详图的编号,在索引符号的下半圆用阿拉伯数字注明该详图所在图纸的编号,数字较多时,可加文字标注(图4中c)。3)

10、索引出的详图,如采用标准图,应在索引符号水平直径的延长线上加注该标准图集的编号,需要标注比例时,文字在索引符号右侧或延长线下方,与符号下对齐(图4中d)。4)索引符合当用于索引剖视详图,应在被剖切的部位绘制剖切位置线,并以引出线引出索引符号,引出线所在的一侧应为剖视方向,剖切符号长度为3mm,与引出线间隔为1.5mm。(图5a中引出线横向长度为3mm,纵向长度为10mm;图5b中引出线斜线长度为10mm,与水平方向成45角,横向长度为5mm;图5c中引出线长度为10mm)。5)零件、钢筋、杆件、设备等的编号宜以直径为5mm的细实线圆表示,同一图样应保持一致,其编号应用阿拉伯数字按顺序编写;消火

11、栓、配电箱、管井等的索引符号,直径宜为5mm(图6中a)。6)详图的位置和编号应以详图符号表示。详图符号的圆应以直径为14mm细实线绘制。详图与被索引的图样同在一张图纸内时,应在详图符号内用阿拉伯数字注明详图的编号(图6中b);详图与被索引的图样不在同一张图纸内时,应用细实线在详图符号内画一水平直径,在上半圆中注明详图编号,在下半圆中注明被索引的图纸的编号(图6中c)。 图4 索引符号 图5 用于索引剖面详图的索引符号 图6其他情况的索引符号3、引出线:应以细实线绘制,宜采用与水平方向成30、45、60、90的直线,再经上述角度再折成水平线(图7)。1)文字说明宜注写在水平线的上方。2)索引详

12、图的引出线,应与水平直径线相连接。3)同时引出几个相同部分的引出线,宜互相平行,也可画成集中于一点的放射线。4)多层构造共用引出线,应通过被引出的各层。文字说明宜注写在水平线的上方,说明的顺序应由上至下,并应与被说明的层次对应一致;如层次为横向排序,则由上至下的说明顺序应与由左至右的层次对应一致。 图7 引出线4、其他符号1)对称符号用对称线表示,用细单点画线绘制。2)连接符号:应以折断线表示需连接的部位。两部位相距过远时,折断线两端靠图样一侧应标注大写拉丁字母表示连接编号。两个被连接的图样应用相同的字母编号,两折断线之间的间距为2mm,用细实线表示,线宽为0mm(图8中的a)。3)指北针:其

13、圆的直径宜为24mm,用细实线绘制,指针尾部的宽度宜为3mm,指针头部应注“北”或“N”字,需用较大直径绘制指北针时,指针尾部的宽度宜为直径的1/8(图8中的b)。图8 连接符号六、常用材料图例:本要求只规定常用材料的图例画法,对其尺度比例不作具体规定。使用时,应根据图样大小而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图例线应间隔均匀、疏密适度,做到图例正确,表示清楚;2、不同品种的同类材料使用同一图例时,应在图上附加必要的说明;3、两个相同的图例相接时,图例线宜错开或使倾斜方向相反。七、图样画法:1、视图:每个视图均应标注图名。各视图图名的命名,主要应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或断面图、详图。立面图以该图两

14、端头的轴线编号,剖面图或断面图以剖切号编号,详图以索引号编号。图名宜标注在视图的下方或一侧,并在图名下先用粗实线绘一条横线,再用细实线绘一条横线,粗实线与细实线之间的间距为1mm,其长度应以图名所占长度为准。2、剖面图和断面图:剖面图除应画出剖切到部分的图形外,还应画出沿投射方向看到的部分,被剖切面切到部分的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剖切面没有切到、但沿投射方向可以看到的部分,用粗实线绘制;断面图则只需(用粗实线)画出剖切面切到部分的图形。八、尺寸标注:1、图样上的尺寸,应包括尺寸界线、尺寸线、尺寸起止符号及尺寸数字(图9);尺寸界线应用细实线绘制,应与被注长度垂直,其一端应离开图样轮廓线不应小于2

15、mm,规定为3mm,另一端宜超出尺寸线2mm3mm,规定为2mm,图样轮廓线可用作尺寸界线(图10);尺寸线应用细实线绘制,应与被注长度平行,图样本身的任何图线均不得用作尺寸线;尺寸起止符号用中粗斜短线绘制,其倾斜方向应与尺寸界线成顺时针45角,箭头大小为1.5mm。半径、直径、角度与弧长的尺寸起止符号,宜用箭头表示,箭头大小为1.5mm。(图11);图9 尺寸的组成 图10 尺寸界线 图11 箭头尺寸起止符号2、图样上的尺寸,应以尺寸数字为准,不得从图上直接量取;尺寸单位除标高及总平面以米为单位外,其他必须以毫米为单位;尺寸数字的方向应以(图12)的规定注写,若尺寸数字在30斜线区内,也可按

16、(图12)的形式注写;尺寸数字应依据其方向注写在靠近尺寸线的上方中部,如没有足够的注写位置,最外边的尺寸数字可注写在尺寸界线的外侧,中间相邻的尺寸数字可上下错开注写或用引出线引出标注(图13)。图12 尺寸数字的注写方向 图13尺寸数字的注写位置3、尺寸的排列与布置:尺寸宜标注在图样轮廓以外,不宜与图线、文字及符号等相交(图14);互相平行的尺寸线,应从被注写的图样轮廓线由近向远整齐排列,较小尺寸应离轮廓线较近,较大尺寸线应离轮廓线较远;平行排列的尺寸线的间距,宜为5mm,并应保持一致;总尺寸的尺寸界线应靠近所指部位,中间的分尺寸的尺寸界线可稍短,但各分尺寸的尺寸长度应相等(图15)。图14尺

17、寸数字的注写 图15 尺寸的排列4、半径尺寸标注:半径的尺寸线应从一端从圆心开始,另一端画箭头指向圆弧,半径数字前应加注半径符号“R”(图16);较小圆弧的半径,可按图17形式标注;较大圆弧的半径,可按图18形式标注。图16半径标注方法 图17 小圆弧半径的标注方法 图18 大圆弧半径的标注方法5、圆的直径标注:直径数字前应加直径符号“”。在圆内标注的尺寸线应通过圆心,两端画箭头指至圆弧(图19);较小圆的直径尺寸,可标注在圆外(图20)。 图19 圆直径的标注方法 图20 小圆直径的标注方法6、角度、弧度、弧长的标注:角度的尺寸线应以圆弧表示。该圆弧的圆心是该角的顶点,角的两条边为尺寸界线。

18、起止符号应以箭头表示,角度数字应沿尺寸线方向注写;标注圆弧的弧长时,尺寸线应以与该圆弧同心的圆弧线表示,尺寸界线应指向圆心,起止符号用箭头表示,弧长数字上方应加注圆弧符号“”;标注圆弧的弦长时,尺寸线应以平行于该弦的直线表示,尺寸界线应垂直于该弦,起止符号用中粗斜短线表示(图21)。图21 角度、弧长、弦长的标注方法7、标注坡度时,应加注坡度符号,该符号为单面箭头,箭头应指向下坡方向(图22)。图22 坡度的标注方法8、标高:以直角等腰三角形表示,用细实线绘制,高度为3mm。标高符号的尖端应指至被注高度的位置,尖端向下,标高数字应注写在标高符号的右上侧;标高数字应以米为单位,注写到小数点以后第

19、二位;零点标高应注写成0.00,正数标高不注“+”,负数标高应注“-”;在图样的同一位置需表示几个不同标高时,标高数字按下图形式注写(图23)。(n-取适当长度注写标高数字,规定为15mm;h-根据需要取适当高度,规定为4mm)。图23 标高的标注方法九、照片影像资料:照片资料采用A3幅面,放在单体设计图之后,每项工程需要配置1张全景照和2张整修内容局部照。全景照高度为80mm,整修内容局部照高度为50mm,具体布局见下图。设计要求序号工程类型踏勘及布局要求单体图要件要求设计或施工要求一土地平整工程1耕作田块修筑工程(1)条田1)影像资料(条田整治各区域全景照远、近景至少各一张);1)出平面图

20、(以1:500地形图为基础);1)明确施工工序;2)调查内容:地质条件、土壤条件、地形条件、产业规划;2)标注原田块编号和归并后的田块编号;2)明确基础基槽开挖的要求;3)规划图上定区域线、面积,汇总主要工程量;3)标注土方调配;3)明确表土保护的要求;4) 测整治区1:500地形图;4)标注归并后的田块田面高程和田坎位置;4)明确相关砌筑工程工艺及质量要求。5)村社或管护人(业主)对整治方案的书面认同意见(需签字)和权属调整方案(权利人签字并盖手印)。5)出田坎设计图(含断面尺寸、结构、材料、基础及防渗处理、单位工程量表);1)明确施工工序;(2)梯田1)影像资料(梯田整治各区域全景照远、近

21、景至少各一张);1)出平面图(以1:500地形图为基础)和剖面图;2)明确基础基槽开挖的要求;2)调查内容:地质条件、土壤条件、地形条件;2)标注降坡前、后的田面坡度和田坎位置;3)明确表土保护的要求;3)规划图上定区域线、面积,汇总主要工程量;3)出田坎设计图(含断面尺寸、结构、材料、基础及防渗处理、单位工程量表);4)明确相关砌筑工程工艺及质量要求。4) 测整治区1:500地形图;5)村社或管护人(业主)对整治方案的书面认同意见(需签字)和权属调整方案(权利人签字并盖手印)。(3)梯改缓1)影像资料(梯改缓整治各区域全景照远、近景至少各一张);1)出平面图(以1:500地形图为基础)和剖面

22、图;1)明确施工工序;2)调查内容:地质条件、土壤条件、地形条件、产业规划;2)原田块编号和归并后的田块编号;2)明确表土保护的要求;3)规划图上定区域线、面积,汇总主要工程量;3)标注土方调配;3)如有新修田坎,明确基槽开挖的要求;4) 测整治区1:500地形图;4)标注归并后的田块田面坡度和田坎位置;4)如有新修田坎,明确相关砌筑工程工艺及质量要求。5)村社或管护人(业主)对整治方案的书面认同意见(需签字)和权属调整方案(权利人签字并盖手印)。5)如有新修田坎,出设计图(含断面尺寸、结构、材料、基础及防渗处理、单位工程量表);2地力保护工程(1)客土1)调查内容:土源的来源、运输方式、运输

23、距离、土源土质、客土区土壤条件;1)出剖面图,标示客土前后土层厚度;2)影像资料(土源区照片、客土区远近景照片、客土区土壤剖面照片);3)规划图上标示土源位置和取土量,客土区域、面积和客土量;4)村社或业主对规划设计方案的书面认同意见(需签字)。(2)表土保护1)调查内容:耕作层厚度;1)出施工工序图;2)影像资料(土壤剖面照片);(3)爆破改土1)调查内容:地质条件、土壤条件;1)出剖面图,标示爆破前后土层厚度;或用各地块同一点位现场挖开量土层厚度照片。2)影像资料(土壤剖面照片、基岩照片);3)规划图上标示改土区域、面积、爆破深度、方量;4)村社或业主对规划设计方案的书面认同意见(需签字)

24、。(4)深翻1)调查内容:地质条件、土壤条件;1)出剖面图,标示深翻前后土层厚度;或用各地块同一点位现场挖开量土层厚度照片。2)影像资料(土壤剖面照片、基岩照片);3)规划图上标示深翻区域、面积、翻挖深度、方量;4)村社或业主对规划设计方案的书面认同意见(需签字)。二灌溉与排水工程1水源工程(1)山坪塘1)影像资料(山坪塘全景照至少一张,针对单项整修内容的局部位置照至少两张);整修山坪塘共4张图,根据整修的内容选择。第1张图为整修山坪塘塘坎断面图(包括断面图、以1:2000规划图为基础的平面图、塘坎砌筑详图、工程量统计表和说明及施工要求,塘坎设计情况复杂的需补充局部的剖面图及大样图);第2张图

25、为整修山坪塘溢洪道设计图(包括平面图、剖面图及配筋图、工程量统计表和说明);第3张图为整修山坪塘放水涵管设计图(包括断面图、涵管剖面图、涵管接头示意图、消力池剖面图、工程量统计表和说明);第4张图为整修山坪塘放水卧管及梯步设计图(包括放水卧管断面图、剖面图、接头示意图、详图、梯步平面图、断面图、工程量统计表和说明)。1)明确施工工序;2)调查内容:地质条件、坎长、坎高(包括清淤深度的说明)、溢洪道的位置及排水去向、选用的建材及来源(新建山坪塘需增加汇水条件的说明);2)明确清淤及淤泥处理的要求;3)规划图上定位;3)明确坝体基础基槽开挖的要求;4)村社或管护人(业主)对整治方案的书面认同意见(

26、需签字)。4)明确相关砌筑工程工艺及质量要求。(2)蓄水池1)影像资料(反映地质条件、汇水条件及周边利用环境);新修蓄水池共3张图。第1张图为新修蓄水池平面图(平面图、以1:2000规划图为基础的平面图、进出水口大样图、进出水口钢筋砼预制板钢筋布置剖面图、工程量统计表和说明及施工要求);第2张图为新修蓄水池剖面图(包括A-A剖面图和B-B剖面图、缝隙处理设计详图、墙柱、门柱与墙体拉结设计配筋图、工程量统计表和说明);第3张图为新修蓄水池围墙、梯步设计图(包括围墙立面图、大样图、梯步断面图、预制板门纵横断面图、门柱与门平面示意图、工程量统计表和说明)。1)明确施工工序;2)规划图上定位;2)明确

27、基坑开挖的要求;3)周转水池需说明蓄水来源;3)明确池底浇筑、池壁砌筑等相关砌筑工程工艺及质量要求;4)调查内容:多余水量排除的承泄区、选用的建材及来源。(3)囤水田1)影像资料(反映周边农田环境);新修囤水田共2张图。第1张图为新修囤水田田坎平面图(包括新修囤水田田坎平面图、以1:2000规划图为基础的平面图、工程量统计表和说明及施工要求);第2张图为新修囤水田剖面图(包括田坎处剖面图、挡板处剖面图、出水口处剖面图、钢筋盖板处剖面图、钢筋布置平面图、工程量统计和说明)。1)明确施工工序;2)规划图上定位;2)明确田坎基础基槽开挖的要求;3)调查内容:坎长、坎高(包括挖填方量的说明)、选用的建

28、材及来源;3)明确相关砌筑工程工艺及质量要求;4)村社或管护人(业主)对整治方案的书面认同意见(需签字)。2输水工程(1)维修灌溉渠 (含管道)1)调查内容:水源及保证情况、现状规格(宽度、深度)、长度、材质、选用的建材及来源;维修灌溉渠共1+N+M张图。第1张为维修灌溉渠分段设计平面图:以1:2000规划图为基础的整条灌溉渠的平面图、分段情况统计表、工程量统计总表及说明,文字说明必须说明分段的原则(损毁的情况)和描述各段现状情况;N为分段的段数,为维修灌溉渠-N段设计图(以1:2000规划图为基础的该段平面图、断面图及相关工程剖面图、大样图、工程量统计表和说明及施工要求);M为特征点及结合处

29、的类型种类,为节点处、特征点处及与其他地物交叉处的平面图及断面图(不同断面、材质之间的结合、灌溉渠与田块之间的结合等)。分段点必须从水源点开始,涉及挖填方较大的增加纵断面图。1)明确施工工序;2)影像资料(水源地、损毁维修节段的影像资料);2)明确灌溉渠基槽开挖的要求;3)规划图上定位;3)明确灌溉渠渠壁、渠底以及抹灰等相关工程工艺及质量要求;4)村社或业主对规划设计方案的书面认同意见(需签字)。(2)新修灌溉渠 (含管道)1)调查内容:水源及保证情况;新修灌溉渠共1+N+M张图。第1张为新修灌溉渠分段设计平面图:以1:2000规划图为基础的整条灌溉渠的平面图、分段情况统计表、工程量统计总表及

30、说明,文字说明必须说明分段的原则;N为分段的段数,为新修灌溉渠-N段设计图(以1:2000规划图为基础的该段平面图、断面图及相关工程剖面图、大样图、工程量统计表和说明及施工要求);M为特征点及结合处的类型种类,为节点处、特征点处及与其他地物交叉处的平面图及断面图(不同断面、材质之间的结合、灌溉渠与田块之间的结合等)。分段点必须从水源点开始,净宽或净深0.8的沟渠需要增加纵断面图。1)明确施工工序;2)影像资料(水源地、设计线路及分段节点的影像资料);2)明确灌溉渠基槽开挖的要求;3)规划图上定位;3)明确灌溉渠渠壁、渠底以及抹灰等相关工程工艺及质量要求;4)村社或业主对规划设计方案的书面认同意

31、见(需签字)。3 排水工程(1)维修排水(洪)沟1)调查内容:维修的原因、现状规格(宽度、深度)、长度、材质、承泄区处理、工程弃土处理、涉及到跌水设计的高差调查、选用的建材及来源;维修排水(洪)沟共1+N+M张图。第1张为维修排水(洪)沟分段设计平面图:以1:2000规划图为基础的整条沟的平面图、分段情况统计表、工程量统计总表及说明,文字说明必须说明分段的原则和描述各段现状情况;N为分段的段数,为维修排水(洪)沟-N段设计图(以1:2000规划图为基础的该段平面图、断面图及相关工程剖面图、大样图、工程量统计表和说明及施工要求);M为特征点及结合处的类型种类,为节点处、特征点处及与其他地物交叉处

32、的平面图及断面图(不同断面、材质之间的结合、排水(洪)沟与田块之间的结合等)。涉及挖填方较大的需要增加纵断面图。1)明确施工工序;2)影像资料(汇水面、损毁维修节段、承泄区位置的影像资料);2)明确基槽开挖的要求;3)规划图上定位;3)明确沟壁、沟底以及抹灰等相关工程工艺及质量要求;4)村社或业主对规划设计方案的书面认同意见(需签字)。(2)新修排水(洪、渍)沟1)调查内容:新修的理由、长度、承泄区处理、工程弃土处理、涉及到跌水设计的高差调查、选用的建材及来源;新修排水(洪、渍)沟共1+N+M张图。第1张为新修排水(洪、渍)沟分段设计平面图:以1:2000规划图为基础的整条沟的平面图、分段情况

33、统计表、工程量统计总表及说明,文字说明必须说明分段的原则;N为分段的段数,为新修排水(洪、渍)沟-N段设计图(以1:2000规划图为基础的该段平面图、断面图及相关工程剖面图、大样图、工程量统计表和说明及施工要求);M为特征点及结合处的类型种类,为节点处、特征点处及与其他地物交叉处的平面图及断面图(不同断面、材质之间的结合、排水(洪、渍)沟与田块之间的结合等)。净宽或净深0.8的沟渠需要增加纵断面图。1)明确施工工序;2)影像资料(汇水面、设计线路及分段节点、承泄区位置的影像资料);2)明确基槽开挖的要求;3)规划图上定位;3)明确沟壁、沟底以及抹灰等相关工程工艺及质量要求;4)村社或业主对规划

34、设计方案的书面认同意见(需签字)。4 渠系建筑物工程(1)涵洞1)主要针对灌溉渠及排水沟过田间道;田间道农涵共1张图,为田间道农涵设计图(包括平面图、剖面图、配筋图、涵管接头图及大样图、工程量统计表和说明及施工要求)。2)现场调查与涵洞连接的灌溉渠及排水沟的规格;3)布局定位及影像资料。(2)提灌设施1)提灌站位置和现状的影像资料;新建泵房共2张图。第1张为泵房平面图(包括泵房平面图、以1:2000规划图为基础的平面图、工程量统计表和说明及施工要求);第2张为泵房剖面图,工程量统计表和说明)。2)维修内容或新建理由的说明;3)新建提灌站需说明新建所具备的条件;4)村社或业主对规划设计方案的书面

35、认同意见(需签字)。三田间道路工程1 田间道1)新修田间道踏勘时要求根据道路的功能确定道路的起止点位置及必要的路线控制点,如桥梁、涵洞、汇水线、道路交叉口等,并在图纸上绘制道路走向及主要路线控制点位置,并注明控制点规格和影响道路设计的有关参数;1) 道路平面设计图1) 田间道路设计时速20km/h,受限路段设计速度可采用15km/h,回头曲线路段设计速度可采用10 km/h,田间道一般情况下设计为单车道,农业产业园区主干田间道可以设计为双车道;2) 新修田间道应充分重视道路选线的重要意义,能够现场定线的需现场定线;2) 道路纵断面图2) 新建道路圆曲线最小半径为10m,平曲线超高不大于6;道路

36、最大纵坡不大于10%,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5%;连续坡长应满足(JTG B012003)3.0.17中规定;道路横向坡度一般为2%;3)维修田间道踏勘时应当充分了解原有道路状况,已建五年以上道路一般路基较为稳定,且一般铺有片石、碎石结构层,踏勘时着重勘察路面、边沟是否存在损毁、道路挡墙、排水涵洞是否损坏等。已建成两年以内道路,路基沉降可能不完全,踏勘时还应着重对路基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对群众自行修建的道路,线路和设计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踏勘时应从路线、路基以及边坡防护等方面对道路进行全面仔细勘察;3) 路基横断面图3)在纵坡变更处均应设竖曲线,竖曲线采用圆曲线,竖曲线最小半径(m) 凸型、凹型

37、一般值 200,极限值 100,竖曲线最小长度(m) 11.012.5;4) 维修田间道踏勘时应分段量取道路宽度,对路基宽度不足的路段应该充分论证路基扩宽方案,通过比选确定较为经济的形式进行设计,并在图上注明分段注明扩建所涉及工程措施。隐蔽工程如挡墙基础深度等应根据实地情况现场确定,其他需测量的内容,应在测量完成后确定各项工程措施规格;4) 路面结构图4)田间道与架空线路、桥梁、渡槽等相交时宜采用正交,道路净高一般应不低于3.5m;5)新建、维修田间道对高边坡路段、软弱地基路段,应在图上注明位置,采取必要的勘察手段确定路基处理和防护措施;5) 道路沿线安全设施设计图(标志牌、护栏、减速带)5)

38、规划路基宽度应与项目区周边道路宽度相适应,但路基宽度最小不应小于4m,最大不应大于7m;路面宽度最小为3m,最大为6m;6) 踏勘时应注意拟建道路沿线是否有天然气、通讯等管线设施,如有必要须征求有关部门意见;6) 道路防护与支挡设计图6)路基:路堤基底应清理和压实,路基压实度不应小于93%;路基压实度不足的填方路段,应采取简易路面过渡,待路基自然沉降稳定后再铺筑新路面。基底强度、稳定性不足时,应进行处理,以减少沉降,保证路基稳定;软地基处理可采用抛石挤淤、石碴换填等方式进行;7) 新建、改建道路应注意是否有院坝、堡坎、房屋、坟墓、树木等影响道路通行,如需动迁或改建,应及时与当地干群做好沟通协调

39、工作,并形成书面意见以备查用。易引起矛盾而有无法协调的道路不应纳入建设内容;7) 错车道、回车场设计图7)路基防护:深挖、高填路基边坡路段,路基往往存在着稳定性隐患,必须查明工程地质情况,根据地质勘察成果进行稳定性分析,针对其工程特性进行路基防护设计,保证边坡稳定。岩体风化严重、节理发育、软质岩石、松散碎(砾)石土的挖方边坡以及受水流侵蚀的填方边坡可采用护面墙、砌石等工程防护措施。沿河路基,在受水浸淹和冲刷的路段,可采用挡土墙、砌石护坡、石笼、抛石等直接防护措施;8) 新建、改建道路涉及到占用耕地的应充分征求被占用耕地权利人意见,并形成书面记录以备查用;8) 路基、路面排水工程设计图(边沟、涵

40、洞)8)路面:田间道路面可采用泥结石路面或混凝土路面,对只用于生产,使用随农时具有明显季节性的的田间道宜采用泥结石路面,对兼有方便生产、生活双重作用,使用较为频繁的田间道可采用混凝土路面;坡度大时砼路面应进行拉毛刻槽处理,以增加路面抗滑性能;9) 田间道应为连接农村主要道路、主要道路与居民点、居民点之间、或贯穿连片成规模田块,为项目区大多数群众生产、生活服务;9) 平面交叉口设计图(平交口、坡道)9)路面结构:兼有生产及生活通行功能的田间道可以采用混凝土路面,仅具有季节性生产通行功能的田间道宜采用泥结碎石路面;10)不同道路应根据道路功能,合理利用地形,正确适用技术标准,保证线形的均衡性。不同

41、的路线方案,应对工程造价、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影响因素进行多方面的综合分析论证;10)断面结构:混凝土路:土基+片石基层(20cm)+水泥碎石稳定层(1520cm)+混凝土路面(20cm);泥结碎石路:土基+片石基层(20cm)+泥结石路面(1520cm);11)新改建项目选线时应尽量利用老路,避免大改大调或大填大挖,防止诱发新的地质病害;尽量避免穿越滑坡、泥石流、软土等地质不良地段,必须穿过时应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技术处理措施;11)道路排水:新建道路内侧应设置排水边沟,以排除地表水保护路基。道路边沟要充分结合地形,在集水线、地形起伏处等路段设置排水涵洞。边沟排水不宜过长,一般应控

42、制在200300米左右。 道路边沟可采用土质或者硬化边沟。碎石田间道边沟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路基经碾压后产生的横向形变对边沟侧墙的挤压作用,在设计硬化边沟时,尽量避免使用空心砖、标准砖等轻质砌体,优先选用块石、条石砌筑。边沟靠路一侧边墙应有一定仰角,以减轻路基横向挤压造成的影响。边沟在穿越居民点时可根据情况采用暗沟,避免因生活垃圾堵塞边沟,导致排水不畅;12)新建道路应节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道路工程规划时,尽量“路行田块间,田在路两边”,节约道路用地;12)错车道:单车道道路应设置错车道,设置在通视条件良好,便于车辆停靠避让处;错车道路段路基宽度不小于6.5m ,有效长度不应小于10m;错车

43、道每公里至少布置3处 ,道路通视条件较差或者车辆通行较多的路段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密布置以满足会车要求;错车道材质原则上应与道路路面材质相同,为降低造价,亦可采用其他面层;13)田间道布局应形成网状,具有完善的通达度,尽量杜绝断头路。如特殊情况形成断头路的,应在末端设置回车场;13)回车场:新建道路原则上应与其他道路形成路网,确因特殊情况形成断头路的,应在道路末端设置回车场,回车场材质与道路相同;14)田间道沿线应合理布设生产路,尽量提高农用机械通达度,方便群众生产;14)道路交叉口:新建田间道路与其他道路相交时应逐个单独进行交叉口设计;平面交叉范围内的纵坡应尽可能平缓,纵坡宜小于3,困难地段不宜

44、大于5;道路交叉口最小转弯半径为10m,相交道路设计高程不一致时应设置连接段,连接段坡度不大于15;15)安全设施:应在陡坡、急弯、视距不良、交叉口等路段设立警示牌,连续坡长大于200m应设置减速带和警示牌;16)桥梁、涵洞:原则上新建田间道工程不得修建桥梁,如必须架设桥梁,必须由项目所在地乡镇政府聘请具备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勘察设计。田间道与沟渠交叉时应布设涵洞,涵洞可采用管涵和箱涵形式。采用管涵时,涵管直径小于1000mm,采用箱涵时,箱涵顶板净跨小于5m;2 生产大路&%&%)&;%r&s%|&%&%(%&%&%İ路7*考*1) 踏勘时应充分了解生产大路主要通行农用机械通行要求路面宽度

45、及农用机械自重与载重;!7*考*1) 踏勘时应充分了解生产大路主要通行农用机械通行要求路面宽度及农用机械自重与载重;!7%R老R2)维修生产大路踏勘时应分段量取道路宽度,对路基宽度不1) 踏勘时应充分了解生产大路主要通行农用机械通行要求路面宽度及农用机械自重与载重;1) 道路平面设计图1)新建道路圆曲线最小半径为5m,道路最大纵坡不大于15%,道路横向坡度一般为1%;2)维修生产大路踏勘时应分段量取道路宽度,对路基宽度不足的路段应该充分论证路基扩宽方案,通过比选确定较为经济的形式进行设计,并在图上注明分段注明扩建所涉及工程措施;2)道路纵断面图2)生产大路路基承载力应满足农用机械通行要求;3)

46、 新建、维修生产大路对高边坡路段、软弱地基路段,应在图上注明位置,采取必要的勘察手段确定路基处理和防护措施;3)路基横断面图3)路面宽度一般情况下为1.52.0m,如有需要可以根据机械通行要求进行调整;4)踏勘时应注意拟建道路沿线是否有天然气、通讯等管线设施,如有必要须征求有关部门意见;4)路面结构图4)新建生产大路路基及防护工程设计要求同田间道;5)新建、改建道路应注意是否有院坝、堡坎、房屋、坟墓、树木等影响道路通行,如需动迁或改建,应及时与当地干群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并形成书面意见以备查用。易引起矛盾而有无法协调的道路不应纳入建设内容;5) 道路防护与支挡设计图5) 生产大路一般不设置路肩和

47、错车道;6)新建、改建道路涉及到占用耕地的应充分征求被占用耕地权利人意见,并形成书面记录以备查用;6) 路基、路面排水工程设计图(边沟、涵洞)6)生产大路路面可采用泥结石路面或混凝土路面,对使用随农时具有明显季节性的的生产大路宜采用泥结石路面;对诸如蔬菜基地等使用频繁,通行要求高的道路可采用混凝土路面;7)踏勘应收集道路沿线影像资料;7) 平面交叉口设计图(平交口、坡道)7)断面结构 混凝土路:土基+片石基层(20cm)+混凝土路面(15cm);泥结石路:土基+片石基层(20cm)+泥结石路面(10cm);8)一般在农业产业基地布置生产大路,专门为农业生产服务;其他区域道路往往兼顾生产和生活,

48、拟新建的生产大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充分考虑是否能够升级为田间道;8)生产大路应该根据田块具体排水情况,合理布置排水涵管,避免出现新建道路阻碍田块排水的情况;9)生产大路应与应与田间道或居民点相连,尽可能可形成路网,否则应在道路尽头设置回车场;10)生产大路应为田间道服务半径的延伸,起到货物中转作用,离田间道直线长度应控制在200米以内;11)田间道不能通达的田块,优先规划生产大路,尽可能提高农业机械通达度;12)生产大路与排水沟应结合布置,以便于田块组织排水;13)新修生产大路线路走向应顺田块方向,一般情况不得打破田块,导致出现三角地;3 生产路&%&%&% &!%*&+%&?%t&u%|&

49、%&%&%&%&%&%&%&%&%&%&%&%&%&%&%&%&%&%&%&%&%&%&%&%&%&%(%&%&%&%&%&%&%&%&%&%&%&%&%&%&%&%&%&%&%&%&%&%&%&%&%&%&%&%&%&%&%&%&%&%&%&%&%&%&%&%&%&%&%&%&%&%&%&%&%&%&%&%&%&%&%&%&%&%&%&%&%&%&%&%&%&%&%&%&%&%&%&%&%&%&%&%&%&%&%&%&%&%&%&%&%&%&%&%&%&%&%&%&%&%&%&%&%&%&%&%&%&%&%&%&%&%&%&%&%&%&%&%&%&%&%&%&%&%&%&%&%&%&%&%&

50、%&%&%&%&%&%&%&%&%&%&%&%&%&%&%&%&%&%&%&%&%&%(%&%&%&%&%&%&x7!老!1)根据生产、生活需要确定新修生产路起止点并在图上注明位置及线路;7!老!1)根据生产、生活需要确定新修生产路起止点并在图上注明位置及线路;7(考(2) 踏勘时应调查清楚拟建道路沿线需要设置排水涵洞的位置和数量,并在图上注明;!7%考%3) 新修生产路现场确定生产路过水田段和过旱地段位置和长度,并在图上注明;!7%考%3) 新修生产路现场确定生产路过水田段和过旱地段位置和长度,并在图上注明;!7考4) 踏勘应收集道路沿线影像资料;!7考4) 踏勘应收集道路沿线影像资料;!7

51、)老)5)新修生产路是连接居民点包括零散居民点与田块之间,没有车辆、机械通行要求的道路;7)老)5)新修生产路是连接居民点包括零散居民点与田块之间,没有车辆、机械通行要求的道路;73老36)新修生产路应布置在田块较为破碎、田块规模无法满足机械化生产要求的田块,否则应优先考虑布置生产大路;7!考!7) 新修生产路应当尽量沿原有田坎、毛路修建,尽量减少占用耕地;!7老1)新修生产路标准横断面图7老1)新修生产路标准横断面图7老2)生产路沿线排水涵洞或盖板设计图7者1) 新修生产路路基、路面宽度为0.8m;!7者1) 新修生产路路基、路面宽度为0.8m;!7)者)2) 新修生产路路基过水田段采用块石

52、路基,厚度为30cm,过旱地段采用素土路基;!7)者)2) 新修生产路路基过水田段采用块石路基,厚度为30cm,过旱地段采用素土路基;!7考3)新修生产路路面统一采用混凝土路面,厚度为10cm;!7考3)新修生产路路面统一采用混凝土路面,厚度为10cm;!76耇64) 坡度小于15时,生产路路面采用平面形式,表面刻防滑槽;当坡度大于15时,生产路路面采用梯步形式;!%!(76耇64) 坡度小于15时,生产路路面采用平面形式,表面刻防滑槽;当坡度大于15时,生产路路面采用梯步形式;!%!(7d老d1)新修田间道踏勘时要求根据道路的功能确定道路的起止点位置及必要的路线控制点,如桥梁、涵洞、汇水线、

53、道路交叉口等,并在图纸上绘制道路走向及主要路线控制点位置,并注明控制点规格和影响道路设计的有关参数;)7考1) 道路平面设计图)%)耉1) 田间道路设计时速20km/h,受限路段设计速度可采用15km/h,回头曲线路段设计速度可采用10 km/h,田间道一般情况下设计为单车道,农业产业园区主干田间道可以设计为双车道;)%)%)%)3%:)7$考$2) 新修田间道应充分重视道路选线的重要意义,能够现场定线的需现场定线;)%)7老3)维修田间道踏勘时应当充分了解原有道路状况,已建五年以上道路一般路基较为稳定,且一般铺有片石、碎石结构层,踏勘时着重勘察路面、边沟是否存在损毁、道路挡墙、排水涵洞是否损

54、坏等。已建成两年以内道路,路基沉降可能不完全,踏勘时还应着重对路基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对群众自行修建的道路,线路和设计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踏勘时应从路线、路基以及边坡防护等方面对道路进行全面仔细勘察;)7考4) 维修田间道踏勘时应分段量取道路宽度,对路基宽度不足的路段应该充分论证路基扩宽方案,通过比选确定较为经济的形式进行设计,并在图上注明分段注明扩建所涉及工程措施。隐蔽工程如挡墙基础深度等应根据实地情况现场确定,其他需测量的内容,应在测量完成后确定各项工程措施规格;)%)76老65)新建、维修田间道对高边坡路段、软弱地基路段,应在图上注明位置,采取必要的勘察手段确定路基处理和防护措施;)7,考

55、,6) 踏勘时应注意拟建道路沿线是否有天然气、通讯等管线设施,如有必要须征求有关部门意见;)%)7b考b7) 新建、改建道路应注意是否有院坝、堡坎、房屋、坟墓、树木等影响道路通行,如需动迁或改建,应及时与当地干群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并形成书面意见以备查用。易引起矛盾而有无法协调的道路不应纳入建设内容;)%)7/考/8) 新建、改建道路涉及到占用耕地的应充分征求被占用耕地权利人意见,并形成书面记录以备查用;)%)7!考9) 田间道应为连接农村主要道路、主要道路与居民点、居民点之间、或贯穿连片成规模田块,为项目区大多数群众生产、生活服务;)%)7R老R10)不同道路应根据道路功能,合理利用地形,正确

56、适用技术标准,保证线形的均衡性。不同的路线方案,应对工程造价、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影响因素进行1)根据生产、生活需要确定新修生产路起止点并在图上注明位置及线路;1)新修生产路标准横断面图1)新修生产路路基、路面宽度为0.8m;2) 踏勘时应调查清楚拟建道路沿线需要设置排水涵洞的位置和数量,并在图上注明;2)生产路沿线排水涵洞或盖板设计图2)新修生产路路基过水田段采用块石路基,厚度为30cm,过旱地段采用素土路基;3) 新修生产路现场确定生产路过水田段和过旱地段位置和长度,并在图上注明;3)新修生产路路面统一采用混凝土路面,厚度为10cm;4) 踏勘应收集道路沿线影像资料;4)坡度小于15时,生

57、产路路面采用平面形式,表面刻防滑槽;当坡度大于15时,生产路路面采用梯步形式;5)新修生产路是连接居民点包括零散居民点与田块之间,没有车辆、机械通行要求的道路;6)新修生产路应布置在田块较为破碎、田块规模无法满足机械化生产要求的田块,否则应优先考虑布置生产大路;7) 新修生产路应当尽量沿原有田坎、毛路修建,尽量减少占用耕地;四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1岸坡防护工程(1)护岸工程(工程型、生态型)1)护岸工程建设区域、起止节点处及两岸环境的影像资料;2)调查修建的理由和必要性(需要解决和能够解决的问题);3)工程型护岸工程必须有熟悉水利工程的技术人员参与踏勘和规划;4)涉及项目交叉的工程型护岸

58、工程,需与相关部门规划的衔接。施工技术要求一、土地平整工程(一)条田1、根据设计及相关规范规程编制施工技术方案。2、施工前准备:1)、将水田的水全部放干;2)、根据平面图将归并后的田坎位置测出并作标记。3、表土剥离要求:根据设计确定的表土剥离厚度和施工方式,选定临时堆放表土位置,然后进行表土剥离和堆放。4、田坎基础基槽开挖要求:1)、基槽可采用人工或机械开挖。当田坎基础的宽度小于0.5米,深度小于0.5米,宜采用人工开挖;当田坎基础的宽度大于0.5米,深度大于0.5米,宜采用机械开挖;在开挖过程中,挂线作业,保持观感线形;2)、在开挖基槽过程中,应按设计要求对基槽两帮进行放坡,确保施工工作面和施工安全;3)、对机械开挖的基槽,当基槽的宽度、深度将要达到设计要求时,预留10cm的厚度、深度,采用人工清理整平;4)开挖前应当根据设计图确定田坎位置,并放开挖线,测开挖前高程,并照相片,开挖完成后在同一点位测基底高程,再照相片,并挂线安砌。 5、田面平整度要求2cm。6、田坎修筑参见砌体工程和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要求。(二)梯田1、根据设计及相关规范规程编制施工技术方案。2、表土剥离要求:根据设计确定的表土剥离厚度和施工方式,选定临时堆放表土位置,然后进行表土剥离和堆放。3、基槽开挖要求:宜采用人工开挖,开挖前应当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