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站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77345929 上传时间:2022-04-1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01.0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社区工作站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社区工作站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社区工作站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社区工作站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工作站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社区工作站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1、总则1.1制定目的建立健全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紧急救助行为,提高紧急救助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实施紧急救助,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1. 2工作任务在灾害发生后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综合协调、宣传动员、后勤保障、信息报送、转移安置、接受捐赠(募集)、恢复重建以及遗体处理等工作任务。1.3适用范围凡在我社区工作站区域内发生的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深林草原火灾、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及其他突发公共事件达到启动条件的,适用本预案。2.基本情况2.1社区工作站基本情况本辖区内有居委会3个,总人口

2、数32903人(其中常住人口24677人、外来人口8226人)、户数12549户。楼房248栋。低保户67人、残疾家庭255户、优抚家庭12户、家中无劳动能力老人67人、幼儿园2所134人、小学2所2789人、初中1所1921人。2.2社区工作站基础设施情况道路情况:主道8条、巷道10条。通信情况:畅通。电力情况:设备完善。供水情况:良好、充足。供气情况:良好、充足。水利设施情况:完善、良好。 三、灾害风险 3.1重点隐患发生规律特点和分布情况 本地区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从历史上看,主要自然灾害是地震和洪水。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本地区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各隐患点分布情况

3、:受洪水影响的是地势低洼的住户区,受地震影响的住户分布广泛。3.2自然灾害可能影响的基础设施和居民分布情况 房屋可能受到地震灾害的影响;道路各个位置可能受到地震灾害的影响;电力可能受到地震、洪水灾害的影响;通信可能受到地震、洪水灾害的影响;供水可能受到地震灾害的影响;水利设施可能受到地震灾害的影响;可能受到自然灾害影响的居民分布广泛。3.3发生事故时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分布情况 三区居民区(万兴居委会)。四、启动条件和程序 4.1启动条件社区工作站辖区内出现下列情况的启动本预案1洪涝2干旱3冰雹4暴雪5地震6、敏感地区、敏感时间内发生的事故灾难7、公共卫生事件8、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造成相应数量人员

4、死亡或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救助的。4.2启动程序 1、减灾指挥部向上级灾害救助指挥部通报评估灾情,请求指示,争取支援,随时与指挥部取得联系。2、各组成员保持联络以人为本,及时采取临时措施,减少人员设施伤亡。3、指挥部在向上级汇报的同时紧急转移人民群众和重要设施。应急处理突发事件。(见启动流程)4.3启动流程1、减灾工作组与灾区社区联系沟通确认,与有关部门联系,对灾情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和初步预测,综合灾情情况,确认灾害程度,提出响应建议制定救助方案,报告指挥部办公室。2、减灾指挥部审核灾害程度,明确响应建议,报告指挥部副总指挥。3、指挥部副总指挥做出响应决策,向总指挥汇报。4、指挥部总指挥决定启动

5、应急响应状态,掌握全局,统筹部署开展救灾工作。五、指挥机构和职责任务5.1自然灾害救助指挥机构自然灾害救助指挥部为辖区自然救助应急工作的指挥机构,负责辖区的应急管理工作。总 指 挥: 副 总 指挥: 指挥部成员: 5.2减灾抢险工作组指挥部根据情况需要设立5个工作组1、灾情收集评估组: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2、抢险转移安置组: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3、后勤保障组: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4、医疗防疫组: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5、生活恢复组: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六、应急准备6.1医疗准备 本地区现有应急避难场所1处可安置避难群众2000人,位于时代广场;集

6、中安置点1处位于二区可安置100人。6.2物资准备医药商店10家,无商场,超市29家共储备物资58万元,其中衣帽3017套,食品可供60天,医疗用品500件,药品200多种,被褥700套。与12家生活用品销售商建立了应急供货协议。应急物资的运输由交通和铁路部门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负责调运。 6.3救灾装备 6.3.1通信保障方案: 各通信部门要制定灾害应急预案,在灾害发生时要力保通信的畅通。6.3.2抢险交通工具方案: 统一调配车辆管理尽量动用社会力量,组织灾民开展自救,维护灾区道路的畅通,确保运送救灾物资车辆通行。6.3.3抢险装备使用方案:灾前对辖区的抢险装备有所部署,对所需人力,财力,物力做

7、好应急准备。由社区信息员负责,由社区各组组长组成,负责了解,收集各种灾害的损失情况,实地核灾,汇总,核实上报灾情数据。6.4人力准备抢险救援队伍序号姓名年龄性别学历职务联系电话234678910121314151617组织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负责灾民转移,抢救重要物资工作,尽最大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并安置好受灾群众。志愿者名单:序号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电话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志愿者工作内容:服从领导,听从分配,协助各救灾小分队各施职责,迅速开展工作。6.5宣传与培训6.5.1防灾减灾宣传内容 加强辖区防灾、减灾、避灾、救灾宣传,提高居民防灾减灾的

8、意识,增强全体居民的素质,夯实辖区防灾减灾工作基础,开展宣传教育,在辖区居民中开展防灾、减灾、避灾、救灾工作宣传,利用公益广告牌、宣传栏、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和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营造浓厚的辖区防灾减灾宣传氛围;整合社区资源,利用社区文化宣传机构和场所,开展防灾减灾教育;在社区图书室、星光老年之家加挂防灾减灾宣传图板;重视加强青少年的防灾减灾教育,开展社区防灾减灾宣传月活动,增强社区居民的防灾意识和减灾能力。6.5.2防灾减灾培训内容重视骨干培训。加强与民政、地震、人防、消防、公安、文化、卫生、教育、红十字会等职能部门的联系,制定社区防灾减灾骨干培训学习计划,组织对社区居民、单位、学校进

9、行各种形式的防灾、减灾、避灾、救灾培训,提高科学化水平。6.5.3防灾减灾演练内容组织防灾救灾演练。利用适当时机进行灭火、防震、逃生自救、搭建室外避难场所等社区救灾减灾演练,使社区居民熟悉掌握救灾减灾技能,提高自救保护能力。七、灾害预警7.1灾害预警方式小区广播,电话,通告等多种形式。7.2灾害预警信息的传递方式明确接到上级灾害预警预报信息或者发现特别紧急险情的时候,预警信息由社区工作人员向各居委会的主任传达,再由居委会的主任向各格长传达,各格长再向自己楼道内的居民传达,确保每个群众都能及时收到预警信息。7.3灾害预警信息传递的对象明确接到上级灾害预警预报信息或者发现特别紧急险情的时候,预警信

10、息由社区工作人员向各居委会的主任传达,再由居委会的主任向各格长传达,各格长再向自己楼道内的居民传达,确保每个群众都能及时收到预警信息。灾害预警信息传递的责任人:姓名 电话: 八、信息报送 8.1统计工作制度1、按照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搜集、整理、分析、提供自然灾害基本统计资料。2、发生突发性自然灾害,居委会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灾情,并在灾害发生后的2小时内上报社区工作站。8.2灾害信息员职业标准1、负责查明灾情、核实灾情、报告灾情;2、负责与相关部门联系,评估灾情的危害情,强度3、负责救灾法规、政策的宣传,及时准备将灾情用信息的形式,报送到相关部门8.3灾害信息员职业制度1、加强防灾减灾的宣

11、传工作,提高公众防灾减灾的意识,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2、及时上报灾害种类、发生时间、地点、范围、程度、灾害后果,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需求九、应急响应9.1基本要求9.1.1应急响应负责人职责(1)向各工作组传达灾害救助应急工作指令并监督落实;(2)及时收集、评估灾情,向上级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汇报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3)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救灾工作;(4)负责处理社区日常事务,办理上级部门交办的各种事项。(5)负责灾害的核查,汇总和指导灾后自救工作。9.1.2应急响应启动程序和结束程序1、启动程序:救助应急预案是灾害发生后对受灾群众生活救助的紧急行动方案,同时也是自然灾害管理工作的重要组

12、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应急救助工作的效率,直接关系到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的保障水平。为此,如发生自然灾害,由主管领导统一负责,分层分级进行落实,从而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救助应急预案体系,切实提高自然灾害应急救助能力。2、结束程序:明确灾情后,救助的责任和救助措施,就成为救灾的主体。为此,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确保灾后稳定。主要措施包括:人口摸底评估和统计、发放救助登记卡、协调有关部门,发放救助款物以及救助情况公示等,最后,开展细质的恢复重建工作。9.1.3应急响应具体措施明确接到上级灾害预警预报信息或者发现特别紧急险情的时候,立即起动应急预案,将预警信息,由社区工作人员向各居委会主任传达

13、、再由居委会的主任向各格长传达,各格长再向自己楼道内的居民传达,确保每个群众都能及时收到预警信息。9.2紧急转移 9.2.1紧急安置转移责任人职责紧急安置转移责任人主要有以下四个职责:1、保障灾民安全的职责。灾民转移安置点应根据灾害种类和特点选择在安全可靠的地带,避免因灾害发展或次生灾害造成二度转移。2、保障灾民行动有序的职责。对警戒区内灾民转移的先后顺序、方位、路线、负责人都做明确规定,使灾民有组织地梯次转移,分期分批到达指定地点,不出现混乱。3、保障灾民有利救援的职责。在确定转移路线和安置地点时,充分考虑到交通运输方便,安置地的路程和灾民容纳数量,保证能在短时间内食品、衣物、药品、住房材料

14、及时运输和发放到灾民手中。同时要顾及便于加强灾民集中管理,有利于灾民互帮互助。4、保障灾民就近便利的职责。转移安置地点距离灾区不宜太远,在保证灾民人身安全前提下,尽可能方便生产生活资料的转移,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9.2.2紧急安置转移责任人负责范围1、进行动员。接收安置社区在接到区救灾指挥部命令后,应立即召开会议,迅速将安置命令下达,分配工作,明确任务,同时各社区应迅速组织干部进入居委会组织接收工作。 2、做好准备。各居委会要张贴标语,宣传安置政策,营造气氛。同时,动员群众腾出住房,提供床铺,调剂生活设施,做好接收灾民的各项准备工作。3、入户安置。对转移灾民建立对口安置卡,由包社

15、区干部和接收安置居委会召开联络会议,进行入户安置。接收安置户帮助搬迁转移户解决临时生活问题。在机关厂矿安置的,由安置单位解决临时生活问题。4、对搭建帐篷集中安置的,以居委会为单位,由市区民政局、有关社区工作站,紧急搭建、并以居委会为单位相对集中安置,标明居委会、户名、方便管理。 需要转移安置到其他安置区的,由各单位参照上述办法对口接收安置。9.2.3紧急安置转移责任人领导制度一、建立基本救灾预案,明确本社区的救灾责任和灾害发生后,社区应采取的救援措施;二、分灾种、分特殊灾害区域的专门救灾预案,明确救援工作的具体落实措施。三、社区要根据救灾预案,制定本社区实施灾害救助的响应程序,并根据工作变化情

16、况适时进行修订。四、灾害的预测和预警。灾害的预测和预警分为中长期预测预警、短期预测预警和临灾预测预警。五、救灾物资的准备。根据灾害的特点和需要,为灾害救援工作准备必须的救灾应急物资,灾害救援物资主要包括:1、救灾帐篷;2、转移安置灾民所必须的衣被、食品、燃料等;3、救灾工作所必须的经费预算;4、救援工作交通、通讯等装备。9.2.4紧急安置转移请求上级支持程序一、 明确灾情信息。二、 报送区灾害救助指挥部有关灾情的损失情况、受灾人数、救援时限等相关信息。三、 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可越级向市民政部门直接报告。四、 明确接到上级指示后,及时发布,确保每个群众都能及时收到安置信息。五、 为灾害救援工作准

17、备必须的救灾应急物资,灾害救援物资主要包括: 1、救灾帐篷; 2、转移安置灾民所必须的衣被、食品、燃料等; 3、救灾工作所必须的经费预算; 4、救援工作交通、通讯等装备。9.3生活救助 9.3.1临时生活救助发放程序调查灾情。调查的内容包括:灾民和特困户的家庭基本情况、当年或上年灾害损失情况、灾民自救能力、春夏荒或冬令期间口粮、衣被、住房、治病等方面的困难情况及各级政府实施救助的工作情况。 上报需救助的情况。* *核查、评估分析调查摸底情况。* *申请、办理和拨付救灾资金。* *9.3.2临时请求上级支持的工作程序 根据受到灾情的严重程度,由居委会向社区工作站提交受灾情况说明,并把当前困难和需

18、要解决的事情写明,再由社区工作站向萨区民政部门反映。如发生的灾情非常严重,需要立即得到上级部门的支持,可以越级直接向市民政部门反映。十、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 10.1灾后救助10.1.1灾后救助主要措施(1)明确恢复重建的责任主体、方式方法、组织领导体系、协调资金补助和政策支持等措施。(2)维持受灾后的社会治安;(3)尽力安抚受困群众的情绪;(4)评估、因灾倒房台帐登记、制定工作方案;(5)找上级相关部门筹措资金、指导和检查等主要环节。10.1.2灾后救助实施方案为体现党和政府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宗旨,进一步完善灾害救助措施,在自然灾害发生时,能为群众提供一个临时庇护场所,减少或避免台风、暴

19、雨、严寒等自然灾害对群众造成损害,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现结合我社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一、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理念,立足防大灾、抗大汛,服务群众、方便群众,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好、落实好、发展好。二、几点要求(一)社区内有3个医疗救助地点,以便在灾害发生时,为需要的群众提供临时栖身之所。(二)无偿服务。所有被确定为灾害救助的单位,在正常天气条件下,发挥其正常的使用功能;在灾害发生时,需要向社会公众开放时,提供无偿服务。三、主要措施明确灾情后,救助的责任和救助措施,就成为救灾的主体。为此,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20、才能确保灾后稳定。主要措施包括:人口摸底评估和统计、发放救助登记卡、协调有关部门,发放救助款物、安抚居民情绪以及救助情况公示等。10.1.3救助款物发放管理制度1、加强对救灾款物发放的监督,要求按规定完善发放手续;2、建立了救灾款物发放台帐、花名册;3、开展公示制度,进一步检查、监督、规范民政救助款物的管理使用;4、确保专款专物专用,重点使用,杜绝挤占、挪用和贪污等违纪违法现象的发生,使各种救助款物真正发放到困难群众的手中。10.1.4救助款物发放监督的主要内容是1、救灾款物的接收、登记、下拨和管理;2、救灾款物的接收手续是否完备、账目是否清楚、拨付是否规范、内部监督制度是否健全;3、医疗救助

21、资金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挤占、挪用、优亲厚友等违纪问题,是否能按时、足额发放到户。10.1.5救助款物发放公示程序有救助款物的发放时,坚持以辖区为单位,统一到社区工作站领取救助款物和发放表,由社区干部召开党员干部和居民代表会议,排查出困难户,评议出每户救济数额,并进行登记造册。同时,在辖区公开栏张榜公示。在救济款物发放表上填报救济户姓名、人口数、救济金额,由领款物户签字盖章后,将发放表及时交到社区进行记帐存档。在工作中,坚持做到“三个不允许”,即不允许社区和个人预留或截留救助款物,不允许平均发放,不允许社区干部优亲厚友。10.2恢复重建10.2.1恢复重建责任主体如发生灾害后,社区内民房恢复重

22、建责任主体是上级党委政府,社区主要负责核定重建对象、公示重建户名单、公开相关政策信息,建立规范的重建户档案,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细则,配合各职能部门开展好民房重建各项工作。10.2.2恢复重建资金支持做好灾后恢复重建,资金保障是关键。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履行职能,配合政府各部门做好灾后恢复重建资金保障工作,深入辖区,调查灾情,并号召个体工商业户以及企事业单位给予一定资金上的支持,积极宣传贷款政策,落实好灾后重建信贷扶持政策及地方补助资金,确保辖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推进。10.2.3恢复重建工作流程灾情稳定后-倒损房屋统计核定上报:1、调查登记倒房情况,建立倒房台帐;2、汇总、上报倒房情况;3、

23、根据倒房情况,制定、上报需恢复重建方案。-组织实施(1)、根据实际确定重建对象和补助标准,在辖区进行公示。(2)、协调相关部门搞好重建选址、规划;(3)、落实恢复重建补助资金,将补助资金总额指标一次性落实到重建对象。4、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5、按照项目管理要求定期上报恢复重建工作情况。-监督检查:(1)、向社会公布恢复重建款物的发放情况;(2)、协调有关部门对建房质量检查验收。10.2.4恢复重建需求评估为有效、快速和正确地开展灾后恢复与重建,应通过现场勘探、访谈辖区干部群众以及相关业务部门座谈,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准确认识灾后重建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10.2.5主要的灾后重建需

24、求1.受灾户希望能够在国家补助之外,得到资金、物资、材料等方面的更多补助。 2.受灾户对住房安全高度关注。3. 建立社区经济活动组织或协会,为他们提供市场信息和产销服务。 4.希望恢复与重建社区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恢复重建工作方案1、深入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加强疾病监测报告,强化灾区环境清理和消、杀、灭等工作。2、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生活,帮助灾民解决吃、穿、住、医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3、积极组织群众自救。4、大力排除各类灾害隐患,为下一步防灾减灾做好准备。十一、附录11.1灾害信息员名单和联系方式灾害信息员姓名 电话号11.2灾害信息员工作职责:(1)负责查明灾情、核实灾情、报告灾情;(2)负责与相关部门联系,评估灾情的危害情,强度;(3)加强防灾减灾的宣传工作,提高公众防灾减灾的意识,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4)负责救灾法规、政策的宣传,及时准备将灾情用信息的形式,报送到相关部门。(5)灾情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灾害种类、发生时间、地点、范围、程度、灾害后果,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需求。11.3社区工作站行政区划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