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三章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77319936 上传时间:2022-04-1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2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三章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三章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三章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三章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三章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 Word版含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学习目标:1.说出研究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基本方法2描述群落中的种间关系3描述生物群落的结构教材梳理一、生物群落1群落(1)概念: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2)组成:群落由一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2群落多样性的基础群落中物种的多少和每个种群的个体数量,是群落多样性的基础。3物种丰富度(1)概念:一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表示方法物种丰富度指数计算公式:D。S物种数目;A标地面积;D物种丰富度指数。4统计大型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1)土壤动物的分类:按照体型和习性可将土壤动物分为微型土壤动物、小型土壤动物、中型土壤动物和大型

2、土壤动物。(2)取样方法:一般采用取样器进行取样。(3)取样:用取样器或手捡的方法将大型土壤动物放入采集罐,其内盛有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4)样本鉴定:根据资料,分拣鉴定标本。(5)结果统计:通过统计样方中的动物种类和数量,确定物种丰富度的等级。二、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1互利共生:两个种群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相互得益。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2竞争: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争夺同一资源而产生的相互妨碍作用的现象。竞争的资源有食物、水分、空间,以及阳光、无机盐等。3捕食:一种生物取食另一种生物的种间关系。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种群个体数量变动往往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反馈关系,调节着捕食者和被捕

3、食者的种群数量。4寄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利用的物质为营养并对宿主造成危害的现象。三、群落结构1.形成原因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形成。2类型(1)垂直结构:指群落的分层现象。植物由高到低依次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层次。动物的分层与不同层次提供的食物和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2)水平结构概念: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特点:种群呈现局部范围内的片状分布,如植物群落水平结构主要特征是具有镶嵌性。3生态位(1)概念:指一个种群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2)意义:生态位的多样性是群落结构

4、相对稳定的基础。生态位的分化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牛刀小试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一片森林中所有动物、植物构成一个群落。()(2)群落多样性的基础是指一个群落中物种的多少。()(3)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或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数量的多少。()(4)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是共生关系。()(5)乌鱼吞食自己的幼鱼是捕食关系。()(6)一块草地上所有山羊在争夺食物,这属于竞争关系。()(7)鸟类在森林中的分层现象主要是由食物资源决定的。()(8)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群落结构相对稳定的基础,群落结构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连线:将左栏的实例与右栏中相对应的关系连起来。3思考探究(1)一个池塘中所

5、有的动物、植物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吗?提示:不能,还应包括所有的微生物。(2)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时,为什么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提示: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主要用于研究种群密度,是在种群水平上研究动物数量特征的,而丰富度是从群落水平上研究动物物种数目的。(3)由于过度密植,玉米植株相互争夺养料和空间等,它们之间构成竞争关系吗?试分析原因。提示:玉米与玉米之间不构成竞争,因为这是同一物种,而竞争是指种间关系即不同物种之间,所以玉米之间的争夺资源应属于种内斗争。(4)蚜虫以植物的汁液为食。雌按蚊以动物的血液为食,雄按蚊以植物的汁液为食,鲈鱼以幼鱼为食,它们之间都构成捕食关系吗

6、?提示:都不是捕食关系。前三个都是寄生关系,第四个是种内斗争。重难突破一、群落与种群的比较项目种群群落区别概念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所有种群的总和研究范围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物种的多样性、群落的空间结构、优势种、丰富度、营养结构、一定的分布范围、群落的边界特征等联系组成关系:个体种群群落种群和群落都强调一定自然区域中的生物成分,其中种群是群落的基本单位特别提醒如何辨析种群和群落(1)种群强调的是一定区域内“同种”、“所有的”生物。(2)群落强调的是一定区域、同一时间内“所有的”生物。

7、(3)两者关系为:同种生物个体种群群落。二、四种种间关系的比较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互利共生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地衣;大豆与根瘤菌寄生无对寄主在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得更好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竞争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图a;生存能力相同,则如图b,一般生态需求越接近的不同物种种间竞争越激烈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

8、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不同步性变化羊和草;狼与兔;青蛙与昆虫三、群落的空间结构1群落的垂直结构(1)植物的垂直结构成因:森林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乔木层接受全光照;灌木层利用全光照的10%;草本层利用1%5%的光照;苔藓地衣层仅利用微弱的光照。意义: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阳光、温度、水分等资源的能力。(2)动物的垂直结构成因:动物的分层与其食物和栖息场所有关,植物的分层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猫头鹰森林上层;大山鹰灌木层;鹿、野猪地面活动;蚯蚓及部分微生物落叶层和土壤。2群落的水平结构(1)成因:主要是环境因子的不均衡性,如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以及人与动

9、物的影响等因素。(2)最大特征:呈镶嵌分布。3总结(1)群落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都与环境中生态因素有关,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性。(2)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特别提醒影响不同群落结构的因素(1)南北水平群落结构差异温度。(2)东西水平群落结构差异水分。(3)水域垂直群落结构差异光照、温度、含氧量。实验探究统计大型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1实验原理(1)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2)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

10、捕法进行调查,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3)物种丰富度通过统计样方中的动物种类和数量,确定物种丰富度。丰富度等级可分为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2实验流程得出结论: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3注意事项(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2)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3)从相同的营养土壤中采集样本,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4)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5)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考向聚焦例1寒带针叶林

11、中两个动物种群(N1、N2)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关系是()A捕食关系、N1为捕食者,N2为被捕食者B捕食关系,N2为捕食者,N1为被捕食者C竞争关系,N1为竞争中的胜利者,N2为失败者D共生关系,N1、N2彼此依赖,相互有利解析从两种群的数量及变化规律入手,通过分析生态系统中两种群的关系来解答该题。从曲线可以看出,两曲线发生周期性变化,分析曲线的每一个周期,发现总是N1种群数量增长以后,N2种群数量随之增长,说明N2以N1为食物。两种群若在竞争关系,一个种群的增长可导致另一个种群的减少两种群若存在互利共生关系,则两曲线呈平行关系。答案B几种种间关系曲线的判断(1)互利共生

12、曲线同步性变化(同生共死)。(2)捕食曲线不同步变化的此消彼长(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从变化趋势看,先达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3)竞争曲线看最终结果,若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下降甚至为零,或者是曲线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则必为竞争,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食物重叠的范围。例2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 50 cm,网身长145 cm,网目孔径0.169 mm

13、)各随机取样3次,调查结果如表(单位:个):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A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B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4的种群密度大C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D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10的种群密度大解析由表中信息可知,甲类群中物种种类比乙类群中物种种类少,因而可确定甲类群的丰富度小,乙类群的丰富度大;通过表中数据分析比较可知,乙类群中物种7的种群密度较甲类群中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而物种4在甲类群的种群密度较乙类群的小。答案C网络构建填充:丰富度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垂直水平关键语句1群落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

14、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2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多少。3种间关系,按性质可以分为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和寄生等。4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是指群落的分层现象。5生态位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6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1下列关于种群和生物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单位B在一定时间,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个体形成种群,不同种群形成群落C群落一般都由植物和动物两类生物形成的种群构成 D群落是比种群更高层次的系统,主要研究丰富度、种间关系以及群落的空间结构等问

15、题解析:选C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中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中,相互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群落以种群为基本单位,是各个种群的集合体,依靠种间关系使各种群在长期自然选择与进化中形成稳定的彼此适应的有机体。群落包括该地域的所有生物,除了植物和动物外,还包括该地域的所有微生物。2下列关于土壤动物丰富度的统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同一区域内不同种类的大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是不同的B不同地域内的同一种大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是不同的C同一区域内不同时间段的同一种大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是相同的D一般在林下或落叶及腐殖质较为丰富的地方大型土壤动物较多解析:选C同一区域内不同时

16、间段的环境条件会发生变化,所以大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也会发生改变。3下列几组图中,能正确表示生存斗争、种间斗争、种内斗争和竞争关系的是()解析:选D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环境的斗争、种内斗争和种间斗争三种情况。而种间斗争又包括捕食、竞争和寄生三种情况。4图甲所示是某森林植物的景观,图乙所示是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请分析回答。(1)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为了调查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在群落的中心部位选取样地,用随机法取样,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系列取样统计结果如上图乙)试写出该研究的课题名称:_。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2)图乙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_。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

17、最好是_m2。(3)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乔木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乔木的种群密度为_株/m2。(4)导致景观图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森林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农田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具有复杂的_结构。(5)若要调查景观图中森林群落的结构,请写出主要的调查项目(调查设备略):_;_。解析:(1)给该研究的课题命名,应根据统计结果(如图乙)反推出纵坐标与横坐标的关系,作为命名的依据。如该研究的课题可命名为“某森林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研究”。这种研究方法是样方法。(2)分析图乙曲线的变化,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物种数迅速增多最后保持稳定。调查该森林物种数

18、的样方面积最好是选取物种数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面积为S0 m2。(3)估算种群密度,取单位面积内各样方中物种数的平均值,即株/m2。(4)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强度。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因为森林具有复杂的垂直结构、故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农田。(5)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调查群落的结构应从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着手。垂直结构:动植物的分层,不同层次上生物的种类和种群密度等;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群落物种组成和种群密度等。答案:(1)某森林物种数与样方面积关系的研究样方法(2)物种数迅速增多,并逐渐稳定S0(3)(4)光照强度垂直(5)垂直结构:植物、动物的分层,不同层次上

19、生物的种类和种群密度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群落物种组成和种群密度 (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广东高考)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A竞争B共生C寄生 D捕食解析:选A谚语中苗与草生活在同一区域内,相互之间为了争夺阳光、养料和生存空间等而发生斗争,属于不同物种之间的竞争。2(全国卷)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20、解析:选A草坪和树林属于不同的群落,其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3如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A竞争、捕食、互利共生B互利共生、捕食、竞争C竞争、互利共生、捕食D捕食、竞争、互利共生解析:选B甲曲线中,两种生物数量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所以属于互利共生关系;乙曲线两种生物在数量上呈现的是“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二者属于捕食关系。丙图中一种生物数量上升,另一种生物数量下降,以至消失,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变化,属于竞争关系。4下列能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A森林

21、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物层B森林中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C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D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解析:选A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物层,表明在不同的高度上分别有不同的生物,为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森林中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表示在不同地段上分布有不同的生物,为群落的水平分布;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都为同一种群中的个体差异,不是群落的特征。5如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A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

22、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B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种3有被排除的危险D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种间斗争激烈程度相等解析:选A据图可知,在图a中物种1自身单独能利用的资源比较多,与物种2共用资源部分比较少;同样物种3自身单独能利用的资源比较多,与物种2共用资源也比较少,因此在图a中种间竞争比较弱,种内斗争比较激烈;对图b分析发现物种1、2、3中互相间共用资源比较多,自身单独能利用的资源比较少。因此在图b中种间竞争激烈,种内斗争较弱,其中物种2自身单独能利用的资源与物种1、物种3相比最少,因此若资源有限,图b中物种2有被排

23、除的危险。6已知物种A与物种B具有捕食关系,纵坐标表示生物量,横坐标表示时间,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所示的变化是由于A的增加而导致B的减少B图所示的变化是由于A的增加而导致B的增加C图所示的变化是由于A的减少而导致B的增加D图所示的变化是由于B的减少而导致A的减少解析:选B在各图中,A的生物量都大于B,可确定A、B间的捕食关系为AB,故可肯定A的增加会导致B的增加。7(海南高考)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 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 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 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 种蝌蚪的存活率如表

24、所示:池塘编号捕食者数量/只蝌蚪存活率/%甲乙丙1087740225830253442321148203710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解析:选D随着池塘中捕食者数量的增加,甲种和丙种蝌蚪存活率逐渐降低,说明捕食者的食物来源以甲、丙两种蝌蚪为主。三种蝌蚪由于相同食物来源或相同生存空间可构成种间竞争关系,但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了不同数量的捕食者后,因捕食者对不同蝌蚪的捕食数量不同,可能改变了它们原有的竞争结果。池塘1 中,在没有加入捕食者时乙种蝌蚪存活率最低,说明乙种

25、蝌蚪竞争力最弱,容易被自然环境所淘汰。随着捕食者数量的增加,甲种和丙种蝌蚪数量减少,乙种蝌蚪获得的资源相对增加。8如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解析:选C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是群落垂直结构的表现,是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受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上可以根据分层现象的存在,合理套种,搭配种植适当的品种;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是群落的结构,对于单一物种

26、不存在。9森林群落的林冠层和草本层属于主要的自养层,每层次上和土壤里的动物及细菌、真菌属于异养层,这说明群落内部具有一定的()A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B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C间接或直接的营养关系D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解析:选D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出分层现象,如森林中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动物则因其食性和栖息场所而分布于不同层次上;群落的水平结构则因光照明暗、地形起伏及湿度大小等因素而使植物和动物表现为水平镶嵌性分布。10(2016汕头期末)科学家在一池塘内将两种鱼分别单独和混合饲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出四类食物在它们胃内所占比例如下表。据此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饲养方式植丛中的动物底栖动物浮

27、游动物其他鱼种1单养0.420.120.010.45混养0.050.350.050.55鱼种2单养0.430.230.010.33混养0.400.120.040.44A.混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池底B单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植丛中C两种鱼之间可能是竞争关系D混合放养有利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解析:选A某食物在胃中所占比例越高,说明该鱼种对该食物的摄入量越多,反映其生活与栖息的场所,故鱼种1、鱼种2单养时均多出没在植丛中。栖息与活动场所的相似,意味着两鱼种之间可能为竞争关系。由混养数据可知,鱼种1与鱼种2食物比值的最高值分开,说明混养有利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二、非选择题(共20分)11(10分)跳虫、甲

28、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_,身体_,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现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图中的吸虫器_,理由是_。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_,理由是_。(3)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它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_ _,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_。解析:进行种群密度的估测时,要根据生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跳虫生活在湿润的环境条件下,而甲螨在水中易腐败变质。有共同的食物和生存空间就会构成竞争关系;上下营养级之

29、间能量传递最大为20%。答案:(1)较强微小(2)B该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了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D该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3)竞争捕食12(10分)飞蝗发生时,可长途迁徙,所经之处农作物受到严重破坏。研究发现飞蝗种群数量的消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雨量充沛、气候潮湿时,真菌、丝虫和蛙等大量繁殖可抑制飞蝗的种群数量;蝗虫的产卵量受相对湿度的影响(见图1),飞蝗的发生量又与降雨量有密切关系(见图2)。请依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真菌与飞蝗的关系是_,蛙与飞蝗的关系是_。(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相应的横线上)A互利共生 B寄生C捕食 D腐生(2)当雨量充沛、空气相对湿度在70%左右时,飞蝗产卵数量比空气干燥时要_。(3)在干旱的气候下,飞蝗发生量变化趋势是_,可能的原因是_。解析:(1)由题意可知,真菌、丝虫和蛙等大量繁殖可抑制飞蝗的种群数量,飞蝗与真菌的关系为寄生,蛙与飞蝗的关系为捕食。(2)由图示看出,当雨量充沛、空气相对湿度在70%左右时,飞蝗产卵量比空气干燥时要多。(3)在气候干旱时,真菌、丝虫和蛙等天敌的数量会减少,飞蝗的发生量变大。答案:(1)BC(2)多(3)变大气候干旱,真菌、丝虫和蛙等天敌的数量少,会使飞蝗的发生量变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