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新的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77274760 上传时间:2022-04-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新的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新的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新的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新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新的(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八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本章概述言语是人们理解别人所说以及自己使用语言表达所想的过程。言语是一个动词,强调对语言的运用,而语言是一个名词,是人们交流的工具。儿童言语的发展是一个客观的缓慢的过程,包括语音识别、语音模仿、词义理解、词汇学习、语法学习以及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等过程。儿童言语发展由其生理基础与合适的语言环境所决定的,小狗在人类语言环境中并不会学会人类的语言。儿童刚刚生下来时,能够辨别非常多的不同声音,随后,其语音辨别能力开始局限于自己母语声音,并且在本能的反射条件下,能够发出很多声音,如“咕啊”。当儿童在四个月左右,就能够有意地模仿父母所教的简单的声音了,如“ba”与“ma”。一般而

2、言,当儿童在3到6岁时,就能够掌握母语的全部语音,但有些儿童在这方面很落后,原因在于:首先是生理原因。有些儿童由于生理成熟较慢,不能正确支配发音器官,不关于掌握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比如,有很多儿童在学说“f”这个语音时,不知道作牙齿咬住下唇。其次是语言环境。典型的案例是,一个家庭同时出现4种方言的情况,孩子在4岁时还很少说话。但是,当家庭中统一说普通话后,孩子很快就学会说话了。儿童在学习语音模仿时,必须学会三种自我调节:一是,听觉调节,即听自己发出的声音,然后自己纠正。聋子学不会说话,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听觉调节能力。二是动觉调节。儿童通过感觉自己的发音器官运动来纠正自己的发音。这是一个自然的观察

3、不到过程。二是,视觉调节能力。儿童观看别人说话时口唇的动作,有利于语音模仿。在教育儿童时,通过这三种调节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儿童的语音模仿能力。儿童在辨别语音与模仿语音的过程中,也同时开始了理解词汇与学习词汇的过程。儿童在理解词汇与学习词汇时,有如下特点:一是,掌握词汇类型有先有后。先掌握名词、动词与形容词,然后掌握副词、代词与数词等。因此,在幼儿期间,他们学习到的名词最多。这一点,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比如,小孩子总是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等问题。但是,在儿童说话时,使用代词次数最多,使用动词的次数也较多。孩子总是说“我要吃”、“他打我”就是这一表现。二是,词义理解由笼统到具体,理解

4、越来越深。3岁小孩子会将“茶叶”说成是“小棍棒”,但稍大之后,就知道两者的区别了。三是,随着年龄增大,儿童学会的词汇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幼儿张嘴说话是是一个从简单到逐步复杂的过程。具体而言,幼儿说话表达有如下4个特点:一是,从句型上看,是先说不完整的、破碎的句子,再到完整的句子。先说简单的句子,再说复合句子。如一岁的孩子只会说“宝宝睡觉”,而4岁的孩子就可能说“因为天黑为了,所以宝宝得睡觉”。当然,幼儿所说的复合句开始时数量较少、结构松散,再到后来逐渐显得符合逻辑,而且句子较长。此外,幼儿先学会说没有修饰的句子,后来过渡到有修饰的句子;先学会说陈述句,然后逐渐学会说非陈述名,如“什么鸟会飞

5、?”。二是,从语句结构上看,幼儿先学会说结构不明确(如主语与谓语不分)的句子,然后学会说结构严谨、逻辑清晰的句子;先学会说呆板缺少变化的句子,然后学会说结构变化丰富的句子。三是,句子含词量越来越丰富。四是,幼儿的语法意识会越来越浓,甚至自己修改所说的错句。幼儿言语的发展最集中表现在其口语发展上。在3岁之前,以对话言语、情景言语以及不连贯言语为主,到3至6岁,逐步以连贯性言语、陈述性言语以及陈述性言语为主。从4岁以后,儿童开始出现内部言语,即出声的自言自语,比如游戏言语以及问题言语等形式。在培养儿童口头言语时,一定要注意环境与方法。从环境上来看,包括良好的亲子交往、同伴之间的游戏互动以及师生之间

6、的沟通互动。从教育方法上来看,要鼓励孩子多说,并不断给予强化或鼓励表扬,以及培养“前读写”兴趣。儿童书面言语是口头言语的进一步发展。1岁幼儿就会拿着书看,这就是最初的阅读活动。但在4岁左右以前,幼儿手的小肌肉协调能力发展有限、对字形的空间知觉与方位知觉也很有限、笔顺以及执笔方式领悟能力也有限,因此,儿童识字、书写以及书面言语的学习不宜过早。思考题:1 幼儿词汇学习有哪些特点?2 幼儿口头言语发展有哪些特点?3 幼儿在语音学习时,会出现哪三种调节能力?4 如何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口头言语的发展?第九章 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本章概述情绪就是高兴、悲哀或害怕等内心感受。情绪能够深刻影响儿童认知(或事物

7、认识能力)、人际交往以及性格的发展。比如,一个经常受虐待以致担心害怕的幼儿,其言语能力会较差,与小朋友沟通也较差并且性格也会很胆小。孩子在刚生下来时,只有三种基本的本能情绪,即害怕、发怒以及喜爱。当孩子长大时,其情绪才变得丰富与精细起来,比如,大约在3岁时,小孩子就有同情与羡慕甚至是羞愧等情绪了。幼儿情绪的发展有三个重要的特点,分述如下:首先,情绪发展的社会化意义越来越明显。孩子刚生下来,其情绪表达主要围绕着本能、生理安全等需要,受惊就会害怕而哭,抚摸就会感到安全而笑。但随着年龄增长,情绪越来越有社会含义,比如,别人表扬她“长得好看”她就高兴,因为她得到了别人的肯定。其次,情绪体验越来越丰富与

8、深刻。随着年龄增长,孩子会体验到越来越多不同的情绪(看268页图9-1)。情趣体验也会越来越深刻,如说3岁孩子长得漂亮,她会很高兴;而说一个7岁女孩长得漂亮,她会害羞,并脸红。第三,情绪倾向于能够自我调节。比如,孩子长大后,情绪冲动减少,情绪稳定性提高,情绪从外露到内隐。学前儿童最经常表达的情绪是哭、笑与恐惧,但其情绪发展也很快,并向高级情感发展,如道德感、美感与理智感。情绪健康对孩子很重要,那么如何增进儿童情绪发展呢?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包括和谐的家庭气氛、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成年人要情绪自控。三是,教育得当,如以肯定为主并适当鼓励,耐心听孩子说话。第四,要教会孩子

9、如何控制情绪以及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思考题:1 情绪在儿童发展中有何作用?2 儿童情绪发展有哪三个特点或者趋势?3 如何培养儿童健康的情绪?第十章 学前儿童动作和意志行动的发展本章概述儿童动作的发展是从无意到有意、从随意乱动到有目的动作的过程。也就是说,儿童动作发展也是意志行动发展的过程。所谓意志行动,就是指有明确目的、能够自觉调节与控制以及能够主观客服外部困难的行为。3个月的小孩子胡乱抓取,完全是无意的动作,但到了8个月,他会有意地努力爬起去抓取自己喜欢的玩具,这就是意志行动。3个月或4个月前的幼儿,早于其脑部发展、肢体发展以及语言发展还很不成熟,其动作基本上都是无意的,或者说是随意与无目的

10、的。比如,无意识抓握、无意识抚摸、手眼不协调等。大约到了5个月以后,其手眼协调动作才开始出现,这说明有意动作在逐步发展。总之,儿童动作有如下5个规律:从整体到局部、首尾规律、远近规律、大小规律、无有规律(参见292页前后)。很多因素影响儿童意志行动(或动作)的发展,包括遗传因素、成熟因素、教育与练习以及动机因素(参见312到317页前后)。思考题:1 什么是意志?2 什么是无意动作与有意动作?3 为什么说幼儿动作的发展是从无意到有意的过程?4 如果你是家长,如何促进自己孩子有意行动的健康发展?5 儿童动作发展有哪5个规律?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本章概述在现实生活中,有人胆小,有人胆大,有

11、人外向,而有人却很内向,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个性、人格或者性格是同样的意思。个性具有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与社会性。独特性是指,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整体性是指,对于一个人而言,其性格有很多方面,比如,小明胆小、心细、而有时双冲动,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小明的性格。稳定性是指,一个人的个性在形成后,尽管经历不同的环境,或者从小到大,性格基本上是不变的。社会性是指,每个人都是在文化背景中、社会生活中以及与人交往的过程形成的,尽管遗传因素对个性形成也有重要作用,但是,狼孩并没有人类应有的性格特征,因为他离开了人类社会。一般而言,孩子在3到6岁就开始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这是因为,3至6岁的

12、儿童,语言开始发展到较高阶段,他们的注意力、思维、想象、记忆等能力也发展起来了;在行为更有目的性,知道自己的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情绪也发展得更为精细;在面对外界事物或者环境时,有了自己独特的行为表现或者反应。“3岁看大,7岁看老”,尽管绝对,但有一定道理(参考323页前后)。尽管儿童3至6岁开始形成自己个性,但是,遗传因素对个性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比如,几个月的幼儿就会表现出明显不同的气质。有些幼儿,在医院看到打针,就拼命反抗,而有些幼儿则显得很平静,这就是气质不同的表现。人的气质类型有四种,即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与抑郁质(参考338页)。人的气质具有很高的稳定性,这是因为,气质具有很强的遗

13、传特征(与人的神经系统有紧密了解),是生下来就带有的。在幼儿园中,儿童的气质差异表现很明显,比如,有些儿童很容易抚育、有些则很难抚育,还有一些在活动性、适应性以及情绪反应上都很缓慢(参考340页)。个体倾向性是个性中的重要部分,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需要,二是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有不同的主要需要(参考333页表11-1)以及不同的兴趣爱好(参考336页左右)。儿童的性格是在先天气质、遗传因素以及与父母或他人交往过程中逐步的形成的,在3岁左右,儿童的性格就开始出现自己的特点,这可以从4个方面观察到:看他合群不合群、看他独立性如何、看他自制力如何以及看他活动性如何(参考345页)。一般而言,

14、能力不属于人的性格特征,它分为三个重要的类型,一是认知能力、二是操作能力,三是社交能力(参考350页)。对于学前儿童而言,其能力发展有如下特点:第一,操作能力最早发展;第二,语言能力发展非常快;第三,模仿能力发展迅速;第四,认知能力(如记忆、相像、思维与注意力)等发展也很快;第五,特殊能力有所表现(如有些儿童的音乐能力很突出)。思考题:1 什么是个性?个性有什么特征?2 什么是气质?气质的特点是什么?3 儿童个性形成的主要标志是什么?4 什么是兴趣?兴趣有什么特点?(参考336页)5 如何培养儿童健康的个性?6 能力可以分为哪三种类型?第十二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本章概述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就是

15、指儿童学会了社会中的价值观念、信仰、习俗、以往与人们交往的方式,并且能够较好地适应生活。脱离人类社会的狼孩尽管也会长大,但他并不能有社会化发展。儿童个性的养成与社会化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儿童社会性发展包括如下表格中的内容:内容含义亲子关系指父母与子女的抚养、教养、支持、相互照顾的关系。同伴关系指与同伴之间交往而形成的合作、帮助、竞争等关系。性别角色行为指男性与女性都应该按照文化要求或社会习俗要求而行事。新社会行为指个体形成遵守道德观念与习俗的行为,如与别人分享、帮助别人、谦让与互爱等行为在亲子关系中,儿童对父母的依恋是指儿童在心理与生理上都离不开父母的帮助与照顾,儿童在行为上总是倾向于粘住父母。

16、儿童依恋父母又包括如下三种:依恋类型含义回避型指儿童对父母的反应是这样的:父母在身边自己也不会表现出特别高兴,而父母离开自己也不会有明显的不安。安全型指儿童对父母的反应是这样的:当父母在身边时,他们并不总是依偎在父母身边,而会在一定距离范围内独自活动;而当父母离开时,他们表现出一些不安,但依然会去独自活动。当父母回来时,他们会立即与父母接触,但很快就平静下来,然后再去独自活动。反抗型指儿童对父母的反应是这样的:当父母在离开时,他们不安甚至发怒反抗,当父母回到身边时,他们想与父母接触但很快又生气或者赌气地从父母怀抱中挣脱出来。当然,三种依恋类型中,有安全依恋的儿童最为健康。那么,如何才能养成儿童

17、健康的依恋呢?要注意以下3个方面:第一,父母对幼儿的需要要敏感,多与幼儿接触,比如,及时喂奶。第二,尽量避免与自己的孩子长时间分离。第三,父母与孩子要多保持身体接触,以便避免皮肤饥饿而导致心理疏远。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儿童发展非常有益,作为父母,要注意如下面两点:首先,要尽量以民主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多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对孩子进行专制性的约束以及放任性的教育,都是不好的(参考362页前后)。第二,家长在建设良好的家庭环境,比如,夫妻关系要和谐,不要经常吵架。在同伴关系发展上,儿童之间的游戏会有越来越多的玩具分享与人际互动形式,在此以2之前儿童与同伴互动为例:第一阶段是物体中心阶段

18、,即儿童在一起时,将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玩具上,而不是同伴身上。第二阶段是简单相互作用阶段,比如,儿童对同伴的行为能够做出反应,并常常试图支配其他儿童的行为。第三阶段是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比如,儿童们在一起扮演角色玩过家家。到3岁、4岁与5岁及以后,儿童之间的人际交往逐渐增多,并且同伴关系也变得更为丰富复杂,独自游戏减少,一起游戏增多,并且表现出相互协作、尊重、关心等,而且也会意识到游戏规则的遵守等。儿童的外表、社交技能以及其性格都会影响到他与同伴的关系,那些体质弱、性格内向与胆小的儿童,很容易成为同伴中的“被忽视儿童”,而那些脾气急躁与冲动的儿童,则容易成为同伴眼中的“被排斥型同伴”。(参考3

19、66页)。儿童的性别角色发展是一个过程。请回忆下,你是在什么时候知道自己有“小鸡鸡”或没有“小鸡鸡”的?这一话题很有趣。对于学前儿童而言,其性别角色认知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到3岁),他们知道自己的生理性别,并且初步了解一些基于生理性别的性别角色知识。如,那个人头发很长,就是女的。第二阶段(3到4岁),以自我为中心来认知性别角色。比如,尽管一个小男孩知道自己有小鸡鸡,是男孩,但只要觉得别人穿裙子很好看,那么,他也会吵着要穿。这说明,他们的性别角色行为认识不是特别清楚,是以自我为中心来的。第三阶段(5至7岁),刻板地认知性别角色。在此阶段,儿童对性别知识相当了解,并且会以“男孩应该怎样”与“女

20、孩应该怎样”来表现自己,如女孩跌倒之后,尽管不痛,也会大哭;男孩则即使很痛,也忍着不哭出声。上面提到的主要是性别角色的认知与学习,下面简述学前儿童性别行为表现的特点:第一,在2岁左右,幼儿就有性别行为了。比如,在挑选玩具时,男孩与女孩就会有明显不同。第二,在3到6岁左右,儿童的性别行为就表现得更为明显,要游戏活动、同伴选择以及性格方面,男孩与女孩区别非常明显。儿童的性别角色意识与性别角色行为受很多因素影响:第一,生物学因素的影响。比如,有个别生理上是女孩的儿童,由于其体内男性激素较多,所以在小时表现得像男孩一样淘气。第二,父母在家中的教育。比如,2岁的小孩子在意识自己是女孩之后,就会刻意模仿母

21、亲的穿着打扮行为。第三,父母对子女的有意教育。比如,父亲会指导男孩如何表现得更像男子汉。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生活,家长与老师在教育孩子时,应该注意双性化教育,也就是说,让生理上是男性的儿童不仅要有社会文化中要求的男性特征(如坚强),也同时要有一定的女性性格(如温和与细心);生理上是女性的儿童也是这样,不仅要有人们所期待的女性性格(如温柔),还要有一定的男性性格(如勇敢与坚强)。亲社会行为是指一个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或群体的行为或行为倾向。具体包括分享、合作、谦让与帮助等。儿童在学习亲社会行为时,移情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要。学前儿童移情能力的发展有如下特点:第一,理解别人的心理状态的能力不

22、断增强。第二,理解别人心理状态时,开始需要明白的外部线索,后来就能够根据抽象的或看不见的线索来推测别人的感受。(参考373页)第三,移情能力的发展关键期是4至6岁左右。当儿童移情能力发展时,说明他们较少以自我为中心来理解别人,而是更多地站在别人的立场来理解别人。家庭教育以及同伴关系都能够深刻影响儿童的移情能力的发展(参考375页)。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具有阶段性:第一,在2岁左右时,儿童开始出现亲社会行为,如与人分享玩具。第二,在3至6岁,各种亲社会行为迅速发展,并且出现个别差异。如与别人分享、帮助别人、同情别人等。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会受到移情能力、社会生活环境(包括社会文化、电视媒介)、日

23、常生活(如父母教育)以及同伴交往等因素的影响。独生子女是一个特别的群体,其社会化发展有如下突出问题,如任性、依赖性强、自私、不合群与胆小等。家长溺爱、过分保护都是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因此,在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应该做到如下几点:第一,鼓励支持孩子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第二,让孩子多与其他同伴交往;第三,让孩子懂得行为的界限,遵守行为规范;第四,让孩子学会移情,学会去同情别人,理解别人。在幼儿园中,老师应该教育孩子要遵守社会规范,并培养其人际交往技能,同时要注重个别教育。思考题:1 儿童社会性发展包括哪些内容?2 什么是婴儿依恋?有哪些类型?3 如何培养积极的儿童依恋?4 幼儿同伴关系发展有什么特

24、点?5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有哪些阶段?6 儿童的性别角色发展受哪些因素影响?7 什么是移情能力?8 儿童移情能力发展有什么特点?9 哪些因素影响儿童移情能力的发展?10 儿童亲社会行为的阶段及其特点是什么?11 哪些因素影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的发展?12 独生子女的社会性发展有哪些问题?第十三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本章概述本书以前的章节讲述了注意、感觉与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言语、情绪、意志行动、个性以及社会性发展,其实,这些都是心理发展的重要内容。本章其实是对前面内容的一个总结。从总体上来看,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如下规律:首先,心理发展从简单到复杂,比如,婴儿开生下来时,其很多动

25、作都是本能的(如吮吸母乳),这些动作就是动物也会。但是,到了5岁或6岁,儿童就会很多复杂的技能了,如绘画。第二,心理发展从具体到抽象。小孩子很小的时候,很喜欢用手去摸,只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孩子才能知道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当语言能力发展起来后,孩子就会懂得那些看不见更摸不着的东西了。第三,认识事物从主动到被动。婴幼儿对事物的注意最开始是无意注意,他们不能在较长时间内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但是到了5岁左右,儿童就可以让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比如,可以坐在凳子上安静地听老师讲课10分钟。同时,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对自己的行为、注意、情绪等都有较好的调节能力。第四,认知事物从零乱到成体系,从表面对内部实

26、质。由于注意力以及行为调节能力有限,幼儿总是一会儿摆积木,一会儿又去画画,但稍大的儿童是不会这样的,他们的行为或者活动更有目的性,前后行为更有连续性。在认识事物上,婴幼儿只能认知具体的事物,只看表面,而较大的儿童能够认识抽象的事物,能够理解事物的本质。当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还有其他特点,比如,发展速度快、发展不均衡、发展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等(这一部分也很重要,请参考393页前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会受到遗传因素、生理成熟因素、家庭教育因素、文化因素、因素糊弄解释遗传因素比如,那些由于基因不良而导致脑发育不良的儿童,即使精心培养,也难以适应生活、生理成熟因素比如,无论是哪个民族,正常的儿童一般在

27、3岁左右就会开始会说话,这是因为,3岁左右时,其脑部发育较为成熟了。社会环境这一点主要指儿童生活的人类环境,比如,在孤儿院中成长的儿童,其各方面能力都较差,因为那种环境中,营养与父母关爱都成问题。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最重要的环境之一,家庭充满暴力或者非常贫穷,儿童的心理发展就会受到消极影响需要指出的是,遗传与环境常常是结合在一起并相互作用来影响儿童心理的发展,比如,一个生理上正常的儿童,如果生活在和谐家庭中,其心理发展就会较好,而如果他不幸降临到一个充满暴力的家庭中,那么,他的心理发展就可能会较差。在更多的情况下,健康的儿童与良好的环境一起,才能培养一个心理发展良好的儿童。但也要注意到,

28、在某些时候,遗传或环境能够起到决定的作用,比如,一个基因缺陷当然可以决定性地限制一个儿童的心理发展,无论有多么有利的环境;一个遗传或生理没有任何问题的孩子,如果他从小就被狼群养着,那么,他就不会发展成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请认真阅读409到414页)。游戏与人际交往对于儿童心理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恰当的游戏可以促进儿童认识能力、促进儿童情感的健康以及促进儿童个性的健康。人际交往可以促进儿童认知发展、增强儿童交往技能与社会认知,以及促进儿童良好个性与道德品质的形成。思考题:1 儿童心理发展的整体趋势是什么?2 儿童心理发展受哪些因素影响?请详细说明。3 参考教材409到414页,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以及相互使用论,你认为哪一个更正确?为什么?4 游戏与人际交往对儿童心理发展有什么作用?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9 / 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