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上传人:szh****04 文档编号:77261983 上传时间:2022-04-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必修一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必修一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必修一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必修一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浙江高国荣史出名门博客提供必修一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单项选择题1(2007广东名校联考)“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钱穆国史新论)文中“委员制”指当时的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解析】答案:C。由材料中的“宰相”可以判断出是与中央集权制有关的,唐代的中央集权制在中央主要就表现为三省六部制。2(2007广东名校联考)刘邦建立西汉后,将异姓王铲除,设置许多同姓王,并约定此后“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在这里,刘邦特别看重的是A古代的分封制度B血缘亲族关系C西周礼乐文明D文字契约的承诺【解析】答案:B。受传统宗法制的影响,以及误认为秦的灭亡是没有

2、分封,因而刘邦十分重视血缘亲族关系。3(2007广东名校联考)“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是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而实行一项措施。对这一措施的正确叙述应是A布衣为相,由近臣组成决策机构B剥夺三公权限,扩大尚书权力C置三公,事归台阁D实行三省体制,相权一分为三【解析】答案:A。由材料的第一句君主的近臣代起执政,可以很容易判断。4(2007广东名校联考)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引文认为,君主应当A建立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 B经常巡游天下C深入民间体察民情 D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解析】答案:D。

3、荀子认为,君主要知道大臣的行为,仅在王宫里面是不知道的,故他主张国王要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5(2007青岛11月高三期中考)按唐制,中男(男丁l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可知,当时魏征供职于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解析】D 门下省的职责是审议封驳,魏征不肯签署文件正是在履行门下省长官的职责。6(2007山东滕州11月)汉武帝设置刺史、实行推恩令的共同目的在于 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剥夺诸侯王国封地 C促进社

4、会经济发展 D避免相权威胁皇权【解析】A 设置刺史是为了监察地方高官和诸侯王,实行推恩令是削弱地方实力以减少对中央的威胁。选A。7(2007山东滕州11月)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C这一做法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解析】B 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丞相制度在长时期内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具有长期存在的合理性。选B。8(山东枣庄市2008届高三第一次调研)下

5、列中国古代的官职,按职能分组不同的一组是( )A御史大夫、刺史B丞相、参知政事C太尉、通判D郡守、巡抚解析:C 太尉是主管军事的官员,通判是宋代设立的地方官员,其职责是负责监督知州,属于监察官员。两者职能是不同的。9(山东枣庄市2008届高三第一次调研)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其(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加强了专制皇权C通过分工与制约,提高工作效率D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政治清明解析:C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积极作用主要在于通过分工与制约,提高工作效率。10. (南通市2009届高中学业水平调研测试)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生过多次重大变革。创立省制,使省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

6、是在()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10D 元朝最早创立省制。11. (江苏省百所高中样本分析考试历史试卷)唐太宗时期,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须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正确的运作程序(皇帝作用暂不考虑)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11B 本题考查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职能。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下辖六部,其中工部掌管山泽、屯田、工匠、水利、交通、各项工程等等。13. (徐州市08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最能反映出() 图一图二

7、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B.相权由削弱走向取消使皇权进一步强化C.中央机构精减取得较大成就 D.六部的设置是古代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13B 仔细观察图片,图一表明,丞相的权力被一分为三;图2皇帝直接掌控六部,说明丞相已经被废除。综合上述信息,图片反映了相权由削弱走向取消使皇权进一步强化。14(广东省肇庆市2008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一检测)汉初封国制和西周前期分封制的主要区别体现在哪一方面( )A基础 B形式 C对象 D作用14D 西周前期分封制起到了巩固国家政权,稳定统治的作用,而西汉的分封制的作用正好与之相反。15(2008年连云港市高中学业水平调研测试)右图所示的我国古代中央机构分别

8、出现于( )A秦朝和西汉B西汉和东汉C秦朝和唐朝D唐朝和宋朝15. C 左图反映的三公九卿制,右图反映的三省六部制16. (2008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 )A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建制逐渐完善B中国古代一直在着力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D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16. D 郡县取代分封是历史的进步,但因秦的短期而亡而出现郡国并行制,西汉初年的七国之乱和西晋的八王之乱证明了其错误,最终被行省制度所代替。这一过程中,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地方行政制度也日趋完善。17(08年广州执信三校联考)唐骆宾

9、王讨武氏檄:“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武则天不得人心 B武则天代唐建周,违背历史潮流C武则天政敌对她进行人身攻击 D庶族地主与士族地主的斗争17D 材料中“地实寒微”就是指地位卑下,所以不配称帝,当时还是存在门户之见,所以应该选D。18(08年广州执信三校联考)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是坐着的,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来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了。此后,宰相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这件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宋太祖不准宰相坐下议事B宰相大臣开始处于从属地位 C宰相大臣事务繁多D君主专制的加强1

10、8D 整件事情,大臣地位从原来坐着到后来站着,地位下降了,而另一方面也说明君主专制加强了。19(08年汕头一中高三第二次期中考试)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又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 C皇权至上 D国家大一统19.C董仲舒新儒学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其实质是皇权的至高无上,皇宫的建筑正是这一思想的反映。20(2008年临沂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查考试一)嫦娥本名姮娥,西汉时,汉文帝名刘姮,为避帝讳改名为嫦娥。这件事情反映出( )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 B

11、皇帝权力受到了侵犯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 D百姓对汉文帝的尊敬 20C A没有解释问题实质,B的说法不准确,皇帝的权力没有受到侵犯,而D说法明显错误,此事说明皇帝的地位至高无上,才出现避讳现象。21(淮安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年级第四次调查测试)下列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与西周时期的宗法制最相近的是A.中央集权制 B.郡县制 C.中央官制 D.皇位世袭制21. D 皇位世袭制体现的是皇位的家族传承,这与强调血缘关系的宗法制最为接近。22(肇庆市2008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统一检测)下列机构的设置,体现了通过分化事权来加强中央集权的是( )汉朝设置“中朝” 唐代设置三省六部宋代设置“二府三司” 元朝

12、设置中书省 A B C D 22C 汉朝设立“中朝”是为了加强皇权,不存在分化事权的问题,故排除;元朝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也不存在分化事权的问题,故排除。23.(青岛市2008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作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上述材料说明A唐朝中央审议机构是中书省 B唐朝中央机构相互牵制和监督C. 唐朝中央执行机构是门下省 D唐朝中央决策机构是尚书省23B 材料信息体现的是唐朝三省之间的互相牵制和监督。24(

13、徐州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能够反映出( ) A郡县制不利于统治被逐步废除 B封建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D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消除 1C 图一为西汉时期地方上的郡国并行制,图二为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这个变化体现了中央对地方控制的逐步加强。25(2008徐州二模)“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段话充分反映了( ) A两汉时期察举制的弊端 B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腐朽 C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影响 D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危害 解析:A 仔细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秀才”“孝廉”。所以这段话反映的是两汉

14、时期察举制的弊端26(2008海门二模)藏文史籍萨加世系史载:“元帝辖十一省,西藏之地面虽不足一省,但因为它是八思巴的住地和教法所在,故作为一省委付与八思巴。”管理这一省的中央机构是( )A中书省 B西藏行省 C巡检司 D宣政院26D 宣政院是元朝时开始设置的中央机构,与枢密院、中书省、御史台并列,为元朝中央四大机构之一,管辖全国宗教事务和藏区行政事务。27(2007莱芜12月)关于我国行省制度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元朝创立了行省制度 B有利于国家统一C在全国各地均设行省 D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解析:C 行省制度是元朝开始实行的一项重要地方制度,它的实行有利于国家统一,是我国地方行政制

15、度的一大变革。但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设立行省,北京及其周围地区由中央直接管辖。28. (07年广东文科基础)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A 北宋吸收自唐末以来地方权力过重严重威胁中央集权的教训,从军事、财政、司法等方面着手,加强了中央集权。29. (2008山师附中三模)图甲、乙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图甲与图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唐代中央官吏陡然增多B. 唐代中央机关机构庞杂C. 唐代尚书省职权

16、比秦代丞相扩大D. 中央集权的不断完备29D 图甲和图乙相比,首先得出的结论就是后者通过分相权进一步加强了君权,使中央集权的体制更加完备。30(2007佛山月考)“王沔(音mian,三声),字楚望,齐州人。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此段文字中的王沔应该是( )A汉朝人 B唐朝人 C宋朝人 D清朝人30.C枢密使为宋朝设置的枢密院的官职,握有发兵之权,从而分割了宰相的军权;参知政事为副丞相,掌握行政权。二、非选择题31、(2008东海二模)在中国历史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似乎是一个永恒的政治主题。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枢权力体系及其相应的地方控制网络。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

17、题:材料一:汉哀帝说:“丞相者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但明太祖朱元璋却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 材料二: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材料三: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坐着,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近前指给他看。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明

18、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请回答:(1)在加强中央集权集方面,包含着众多的矛盾和问题,试归纳这些矛盾和问题。(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周、秦、元三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3)秦朝、西汉、宋代、明朝的丞相权力先后有何变化?(4)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反映了怎样历史发展趋势,说明了什么问题?答:(1)中央的皇权与相权问题;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问题;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问题;官吏选拔制度问题。(2)周实行分封制;秦实行郡县制;元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 (3)秦朝设置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西汉武帝设置“中

19、朝”,丞相成为执行机构;宋代,中书门下行使宰相权力,设置枢密使、参知政事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行政权和财政权;明朝废掉了丞相,君主专制空前强化。(4)趋势:皇权逐渐加强,专制统治导致最高统治者权力日益膨胀;而相权从辅佐到被排斥,再到日益削弱。反映了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削弱,朝中大臣地位下降,皇权加强。32(08年汕头一中高三第二次期中考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代,管理邮驿事务的中央机构由兵部来掌管,具体过问邮驿的规约条令、人事调配、递马的配备等等。同时管理邮驿的还有枢密院,它的管理范围是驿马的发放、颁布驿递的凭信符牌等等。这两个机构互相制约,不得擅自专权。材料二宋人王应麟说:“郡国朝宿之

20、舍,在京者谓之邸;邮骑传递之馆,在四方者谓之驿”(王应麟玉海),仅仅作为来往官员和使者中途停留休息的地方而传递政府公文和书信的机构,另有名目,总称为“递”,又分“急脚递”、“马递”和“步递”数种。 太祖赵匡胤在建立宋朝的第二年就下令“诏诸道邮传以军卒递”(宋史太祖纪),其后遂为定制。当时人王栋yong永曾就此措施评论说:“前代置邮,皆役民为之”,宋太祖“即革此弊”,开始“以军卒代百姓为递夫”,其后更设置专门的驿卒。(燕翼诒谋录)。材料三宋太宗时特别恩准:官员在近系家属之间,可以随官方文书一起传带家信。宋仁宗统治时候,1036年下诏令说:“中外臣僚许以家书附递。明告中外,下进奏院依应施行”(燕翼

21、诒谋录)。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的信中往往有“近急足还府,奉状”、“急足自徐还,辱书”、“近急脚子还,尝奉讯”等等字样。材料四南宋时期,宋高宗命令二些朝臣汇集了散在民间的有关邮驿旧法编纂而成全玉新书。现在在明朝修的大型类书永乐大典的一四五七五卷中保存了它的原文。根据现在永乐大典,我们可以知道这部金玉新书共有115条,其中涉及邮驿刑律的51条,有关赏格的10条,关于邮驿递铺组织管理的内容54条。 摘自中国古代驿站与邮传请回答:依据以上材料由表及里的概括宋代邮驿制度的信息。(10分)32.分析:表层信息可直接从材料中提取,如由兵部掌管、邮驿分开、允许官员传带家信、修订法规等;里层信息可结合宋朝加强中央

22、集权及其局限性(仅限于官府)分析阐述。32.参考答案:表层:军事色彩、官府垄断、邮驿的职能分开、允许官员私书附递、法规完善、减轻人民负担;(每点1分,总分不超过4分)里层:适应统治者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需要;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局限于官府,体现出阶级性。(每点2分,共6分。言之有理,根据试评情况统一给分)33(08年广州执信三校联考)(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材料二:(唐太宗)说:“中书所

23、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原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循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贞观政要材料三: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戴胄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初年,皇帝的一道意旨中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尚书省填写“奉行”后,具体交给哪些部门去执行?(4分)(1)包含了中书省、门下省大臣和皇帝的

24、意见(3分)。交给六部中相关部门去执行(1分)解析:“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门下缴驳”所以这其中包含了中书省、皇帝、门下的意见。尚书奉行后,要交给尚书下辖的六部去执行。这里主要考察的是三省六部制中它们各自的职能。(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5分)(2)唐代初年君主的权力受到大臣和法律的制约。(2分)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监督和牵制,保证了君权独尊;君主专制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三省的制约。(3分)解析:从材料

25、三中戴胄用“法”来规劝唐太宗,可知唐初君主受到至少受到当时大臣和法律的制约。唐朝中央政治制度主要就是三省六部制,所以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实际上就是指三省六部制的特点,从三个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是三省长官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是三省长官和君主之间的关系。(3)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这些特点对国家的政治文明的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3分)(3)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相互监督和牵制,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权;有利于保证政治清明,减少政治腐败。(3分)解析: 结合特点从三省的分工与牵制两个方面分析,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和防止专权,皇帝一定程度上受三省长官制约,有利于达到总体政治上的清明。34.(2007佛山

26、月考)(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寮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二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引自隋书杨尚希传【材料二】景德、祥符中,文武官总计九千七百八十五员,今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其未授差遣京官、使臣及守候人不在数内,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愈一倍多矣。以至隋唐虽设官浸多,然未有如本朝繁冗甚也。今天下州郡三百二十,县一千二百五十,而一州一县所任之职,素有定额,大率用吏不过五六员。今乃三倍其多,而又三岁一开贡举,每放近千人,复有台寺之小吏,府监之杂工,荫序之官,进纳之辈,总而计之,不止于三倍

27、。 引自包拯奏报【材料三】有关资料记载:我国西汉时期,全国人口5959万,官员7500人,官民之比为l:7945人;而唐高宗时,全国人口5288万,官员13465人,官员之比已增加一倍。为1:3927;元成宗时,全国人口与西汉相差无几,5881万,官员已增至225万人官民之比为1:2613;清康熙时(注:指康熙初年)全国人口2459万万,官员27万人,官民之比已高达1:911。 -引自江淮论坛 请回答:(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其所反映的社会历史现象。(4分) (2)扼要指出产生上述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2分) (3)分析上述历史现象的危害及其历史教训。(6分)34.分析:(1)可从官僚机构的设

28、置、官民的比例等角度进行概括。(2)官僚机构的设置、官吏的设置,其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3)可从对人民的影响、对国家财政的影响、对办事效率的影响及官吏的清廉与否等角度分析危害;总结教训时应从反方面入手。34.参考答案:(12分)(1)现象:滥设郡县等官僚机构,官员数量越来越多;官民之比畸形发展,官多民少的现象日益严重。(4分) (2) 根本原因: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和强化的必然产物。(2分)(3)危害:大大加重了人民负担;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支出,影响了收支平衡;官场人浮于事,不仅影响办事效率而且易于滋生腐败现象。(4分)教训:必须精减机构,裁撤冗员,提高办事效率。(2分)35(200

29、8清新一中)(12分)汉武帝、宋太祖、明太祖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他们实行了什么共同的政治体制?(2分)(2)简述为维护这一制度他们各自采取的措施。(6分) (3)通过这一制度的不断演变,你从中可以看出其呈现什么趋势?(4分)35.分析:(1)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实行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2)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3)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始终围绕着两个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皇权和相权的矛盾。35.参考答案:(1)答: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或中央集权体制)。(2分)(2)答:汉武帝建立中朝、设置刺史,实行推恩令等;(2分)宋太祖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等;(2分)明太祖废丞相,亲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大事。地方废行省,设三司。(2分)(3)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2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2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