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电大财政学期末复习重点小抄

上传人:ca****in 文档编号:77240368 上传时间:2022-04-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6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6年电大财政学期末复习重点小抄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6年电大财政学期末复习重点小抄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6年电大财政学期末复习重点小抄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2016年电大财政学期末复习重点小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电大财政学期末复习重点小抄(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好文档,好知识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 导论1、财政产生的政治和经济条件 国家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同时又是一个历史范畴。 国家财政不是人类历史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在原始社会末期,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迅速发展,剩余产品不断增加,产生了私有制的基础家庭,社会上出现了两个根本利益相对立的阶级奴隶主和奴隶。为了维护富有阶级奴隶主的整体利益,就需要掌握一种拥有暴力的统治工具以镇压奴隶阶级的反抗。这样,原来处理原始公社内部事务的氏族组织逐步转变为国家。奴隶主国家为了维持其生存和实现其职能的需要,需要占有和消耗一定的物质资料。由于国家本身不能进行

2、物质生产,它本身的物质需要就只能依靠国家的政治权力,强制地、无偿地把一部分物质产品据为己有。于是,在整个社会产品分配形式中,就逐步分化独立出一种由国家直接参与的分配社会产品的形式,这种新型的分配形式就是财政分配。可见,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基础,是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财政是因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2、奴隶制国家财政的收支项目及特点 奴隶制国家财政的收入项目: (1)王室收入和土地收入。即国王强制奴隶从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等劳动者创造的财富。 (2)贡物收入和掠夺收入。即诸侯国和臣僚的贡品,战利品和掠夺品。 (3)军赋收入。为

3、保证战争和供养军队需要而征集的财物。 (4)捐税收入。对自由民中占有少量生产资料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征收的捐税。 奴隶制国家财政的支出项目: (1)王室支出。大奴隶主即天下的国王,家和国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分,王室支出就是国家支出。 (2)祭祀支出。祭祀天地、鬼神、祖宗的支出。 (3)军事支出。用于战争和军队的支出。 (4)的俸禄支出。大臣幕僚的俸薪支出。(5)生产性支出。用于农业和水利、公路等工程的支出。奴隶制国家财政的特点:(1)国家财政收支和国王家族的收支没有严格划分。 (2)国家财政以直接剥削奴隶劳动的收入为主。(3)国家财政收支基本采取力役和实物为主。3、封建制国家财政的特点(1)国家

4、财政收支和国王个人收支逐步分离。(2)财政分配形式由实物形式向货币形式转化,实物形式与货币形式并存,并有力役形式,这是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相适应的。(3)税收,特别是农业税收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4)在封建社会末期,产生了新的财政范畴国家预算。4、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的特点(1)财政收支全面货币化。财政分配与成本、利润、价格、银行信用等范畴之间的相互结合和相互渗透也日益加强。(2)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财政逐渐成为国家转嫁经济危机、刺激生产、干预社会经济的重要手段。(3)发行国债、实行赤字财政和通货膨胀政策,成为国家增加财政收入经常和比较隐蔽的手段。(4)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的加强,财政

5、管理也更加完善,有比较健全的财政机构,较为严密的财政法律制度。5、新民主主义财政的特点(1)财政收入主要是农民交纳的公粮。财政的主要负担者是农民。(2)财政支出主要用于革命战争的供给。此外,它还负有一定的发展经济的任务。(3)财政管理基本上是分散的,只能在统一的政策指导下分散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制度。6、资产阶级财政学说的代表人物(1)古典派代表人物。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政府应当尽量减少自己的活动范围,不要去干预经济的运行。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他提出了税收方面的公平、确定、简便和征收费用最小四项原则,廉价政府成为财政所要追求的最高目标。(2)凯恩斯经济学说。凯恩斯认为,为了实现充分就业,

6、政府对经济运行必须实行干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政府干预经济运行的两大手段。他拟议了以直接税为主和累进税率为特色的征税体系。他首次冲破了量入为出原则,系统地论证了财政赤字的经济合理性。以萨谬尔森为代表的一些西方经济学者经过补充和发展,逐步形成了新古典综合派。(3)20世纪70年代后的西方财政学说。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拉弗描绘了税率与政府收入关系的曲线,为减税以刺激供给的政策主张提供了理论依据。其后的一批经济学家将财政看作为公共部门经济,形成了公共选择学派。第二章 财政的概念与职能1、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它是一国所有长住单位在核算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结果,简称。它是从最终产品角度反映各生产部门一定时期

7、内生产的可供全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总量指标。2、财政的一般特征(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在任何社会形态下都是如此。(2)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3)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这种需要属于社会公共需要。3、财政概念的一般表述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即国家的分配。4、公共产品和公共财政理论公共财政理论:西方将财政称为公共财政或公共部门经济、公共经济。公共财政理论基础是公共产品和市场失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的主要配置是市场,不是政府,只有在市场失灵的领域才有必要由政府介入,因此,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市场失灵是财政存

8、在的前提。因此,公共财政理论可以简要的概括为:由于存在市场失灵的状态,必须靠市场以外的力量来弥补由于市场失灵所带来的无人提供满足公共需求的公共产品的空白,这个市场以外的力量就是政府的力量。而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领域只限于公共服务领域,为保证政府不超越这一领域提供公共产品,必须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范围划一明确的界限。而这一界限的划定显然不能由政府自己来划。由立法部门进行立法规范便成为必然的选择。公共产品的特征:(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2)收益的非排他性(3)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4)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市场失灵的表现:(1)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特征决定了市场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是失灵的,进而也决定了政府

9、将提供公共产品纳入财政支出的范围的必要性(2)外部效应:外部效应也可解释某个个经济主体的活动所产生的影响不表现在他自身的成本和收益上,而是会给其他的经济主体带来好处或者坏处。外部性包括正外部效益和负外部效益。例如:养蜂人的到来增加了果园的产量,反过来果园的扩大又会增加养蜂人的收益,这就是正外部效应。一个工厂污染了水源,对下游的居民和河中的鱼类造成了损害,这就是负外部效应。(3)不完全竞争:是指某些行业因具有经营规模越大,经济效益越好,边际成本不断下降,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而可能为少数企业所控制,从而产生垄断现象。(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与失衡5、财政的职能及其概念和具体内容财政职能是指

10、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是财政的本质反映。从财政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来看,财政具有三大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职能。财政资源配置职能概念:是指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资源结构的合理化,使其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它可以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配置。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1)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配置。(2)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3)调节全社会的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财政收入分配职能概念:是指社会财富在分配和再分配时,要体现要素投入与要素收入相对称,既要合理拉

11、开差距,又要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它可以调节居民收入水平和企业的利润水平。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1)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2)调节居民个人收入水平。财政经济稳定职能概念:是指发展经济要保持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它通过财政预算、制度性安排来调节经济的发展速度。(1)充分就业有工作能力且愿意工作的劳动者能够找到工作做;(2)物价稳定;(3)国际收支平衡经常性项目和资本项目的收支合计大体保持平衡。(经济稳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稳定和增长是相辅相成的,经济稳定是在经济适度增长和发展中的稳定,即动态稳定,而不是静态稳定。因此,经济稳定就包含有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内容,就是指要保持经济的持续

12、、稳定、协调的发展。)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主要内容(1)通过财政预算,调节社会供需平衡。(2)通过财政收入与支出制度的安排,发挥财政“内在稳定器”的作用。第三章 财政支出总论1、财政支出的概念财政支出是财政分配活动的第二阶段,是国家(政府)把筹集到的财政资金用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分配活动,它也是政府履行其职能而支付的相应费用的资金,因此,财政资金既是动态的,也是静态的,财政支出通常也被称作政府支出或公共支出。2、财政支出在管理上的分类方法(1)按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分类,财政支出可以分为:基本建设支出、流动资金支出、价格补贴支出、科教文卫事业支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费支出等等。我国财政部门

13、在编制每年的收支预算时,就是以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作为其支出类级科目的划分标准,以便于财政支出的支付。(2)按财政支出与国家职能的关系划分,财政支出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债务支出等等。这种分类方法有助于社会了解和监督政府的职能范围,各项职能的重要程度和履行状况,以及在不同时期政府职能及侧重点的变化情况。3、财政支出在理论上的分类方法(1)按财政支出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分类,财政支出可以分为:补偿性支出、消费性支出、积累性支出。补偿性支出是指用于补偿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方面的支出,现用于该项目的支出已大大削减,仅剩下企业改造支出一项。消费性支出是指财政

14、用于社会共同消费方面的支出,主要包括文教科卫事业费、抚恤和社会救济费、行政管理费、国防费等项支出。积累性支出是指财政用于直接增加社会物质财富及国家物资储备的支出,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支出、流动资金支出、国家物资储备支出、生产性支农支出等项支出。(2)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财政支出可以分为: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是指财政支出中用于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或劳务活动的支出,主要包括:购买用于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用于进行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转移性支出是指财政支出中用于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单方面转移的支出,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金、养

15、老保险等方面的支出。(3)按财政支出的目的性分类,财政支出可以分为:预防性支出、创造性支出。预防性支出是指用于维持社会秩序和保卫国家安全的支出,主要包括:国防、司法、公安与政府行政部门的支出。创造性支出是指用于改善人民生活,发展经济的支出,主要包括:经济、文教、卫生和社会福利等项支出。(4)按政府对财政支出的控制能力分类,财政支出可以分为:可控制性支出、不可控制性支出。可控制性支出是指不受法律和契约的约束,可由政府部门根据每个预算年度的需要分别决定或加以增减的支出,即弹性较大的支出。不可控制性支出是指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必须进行的支出,即刚性很强的支出,主要包括:失业救济、养老金食品补贴、债务利

16、息支出、对地方政府的补贴等项支出。(5)按财政支出的受益范围分类,财政支出可以分为一般利益支出、特殊利益支出。一般利益支出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均可享受其所提供的利益的支出,主要包括:国防支出、司法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等项支出。特殊利益支出是指对社会中某些特定居民或企业给予特殊利益的支出,主要包括: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企业补贴支出、债务利息支出等项支出。4、财政支出的原则(1)量入为出的原则。是指在合理组织财政收入的基础上,根据收入安排支出,支出总量不能超过收入总量。(2)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原则。是指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的安排,必须从全局出发,通盘规划,分别轻重缓急与主次先后,适当照顾各个方面的需要

17、,妥善地分配财力,以保证政府各项职能的实现以及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3)厉行节约、讲求效益的原则。是指厉行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节省,以提高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益。5、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1)“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是指把私人企业中进行投资决策的财务分析法运用到财政分配领域,成为政府进行财政支出决策,从而有效地使用财政资金的重要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根据国家所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实现该目标的各种方案,对这些可供选择的方案,用一定的方法计算出各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通过计算成本效益的比率,来比较不同项目或方案的效益,选择最优的支出方案,据此支拨和使用财政资金。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财政支

18、出中有关投资性支出项目的分析。(2)最低费用选择法。是指对每个备选的财政支出方案进行经济分析时,只计算备选方案的有形成本,而不用货币计算备选方案支出的社会效益,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军事、政治、文化、卫生等支出项目。(3)“公共劳务”收费法。是指通过制定和调整“公共劳务”的价格或收费标准,来改进“公共劳务”的使用状况,使之达到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目的。“公共劳务”的定价,一般有四种情况,即免费、低价、平价和高价。6、政府采购的含义政府采购又称统一采购或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实体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和为公众提供社会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

19、方法和程序(按国际规范一般应以竞争性招标采购为主要方式),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公共部门购买所需商品和劳务的行为。7、政府采购制度的基本内容政府采购制度是指有关政府采购的一系列法规、政策和制度的总称。其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1)政府采购法规。主要表现为各国分别制定的适合本国国情的政府采购法,该项法规主要包括:总则、招标、决议、异议及申诉、履约管理、验收处罚等。(2)政府采购政策。即政府采购的目的,采购权限划分,采购调控目标的确立,政府采购的范围、程序、原则、方式方法,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规定。(3)政府采购程序。即有关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政府单位采购计划拟定、审批、采购合同签订、价款确定、履约

20、时间、地点、方式和违约责任等方面的规定。(4)政府采购管理。即有关政府采购管理的原则、方式、管理机构、审查机构与仲裁机构的设置、争议与纠纷的协调与解决等规定。8、政府采购的程序(1)拟定采购计划;(2)预测采购风险;(3)选择采购方式;(4)进行资格预审;(5)执行采购方式;(6)签订采购合同;(7)履行采购合同;(8)验收采购合同;(9)办理资金结算;(10)进行效益评估。第四章 购买性支出1、行政管理费与国防经费支出的性质 行政管理支出是指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及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要的经费支出。 国防支出是指财政用于国防建设、国防科研事业、军队正规化建设等方面的费用支出

21、。 二者都属于国家政权建设支出,是国家财政最基本的支出;二者都属于用于社会消费的非生产性支出,对社会的生产和财富的创造没有直接的贡献。行政管理支出最终分为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两部分。国防支出包括国防费、国防科研事业费、民兵建设费以及用于专项工程和其他的支出,其中主要是用于陆、海、空 各军兵种的经常费用,国防建设和国防科研费,还包括战争时期的作战费用。 2、行政管理支出的特点 (1)行政支出总量增长超过同期财政支出和的增长水平。 (2)行政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上升较快,现该比例约为15%左右。 (3)人员经费中的工资和补贴支出的增长速度突出,年递增速度约为25%。 (4)离退休费用占行政费支出的比

22、重明显提高,离退休人员支出的增长超过了在职人员支出的增长幅度。 (5)行政支出内部结构发生较大变动。主要表现在:人员经费增长超过公用经费,公用经费中,业务费和非必要设备购置呈现出较快的增幅。 (6)行政支出的行业结构、地区结构的不平衡状态扩大。 3、行政支出规模的控制 (1)合理调整规划支出范围,严格支出的管理与监督,硬化预算约束力。 (2)精简机构,控制人员编制,提高行政支出效率。 (3)深化与优化行政组织结构,转变行政职能和完善行政体制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改革。行政改革分为组织结构、职能、体制三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行政组织结构方面的改革,一是横向减少行政机构数目,二是调整组织结构形式;行政职

23、能方面的改革是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改变或调整政府原有职能并进行其他方面的相应变革;行政体制的改革是指与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改革相联系的行政改革,包括行政机构和行政职能两方面的改革。 4、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分类方法及文教科学卫生的管理制度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分类方法(1)按支出的部门划分,可以分为:文化事业费、教育事业费、科学事业费、卫生事业费、体育事业费、通讯事业费、广播电视事业费等。 (2)按支出的用途划分,可以分为人员经费支出、公用经费支出。人员经费支出主要用于文教科学卫生等单位的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离退休人员费用、奖学金等开支项目。公用经费支出主要用于解决文教科学卫生等单位为

24、完成事业计划所需要的各项费用开支。文教科学卫生的管理制度(1.)定员定额管理(定员定额管理是通过文教科学卫生等单位的人员编制和财务收支限额来安排和控制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管理制度,内容上分为定员管理和定额管理。)(2)预算管理(现行预算管理的办法:从1997年1月1日起,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国家对事业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预算管理办法改革的意义:一是有利于加强事业单位收支管理,保证事业单位各项资金合理有效使用;二是进一步明确了国家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改变国家包办事业的传统观念;三是强化了预算约束,进一步加强了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责

25、任。)5、非政府部门投资的特点 (1)追求微观上的盈利性,并根据自身所能感受到的微观效益和微观成本计算。 (2)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积累的利润和社会筹资来为投资提供资金。 (3)只能从事周转快、见效快的短期性投资。 (4)由于企业的微观利益所限,企业投资不可能顾及非经济的社会效益。 6、财政投融资的性质和基本特征 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把各种闲散资金,特别是民间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统一由财政部门掌握管理,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的前提下,采用直接或间接贷款方式,支持企业或事业单位发展生产和事业的一种资金活动。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策性

26、投融资,它不同于一般的财政投资,也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性投资,而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一种新型的政府投资方式。基本特征:(1)它是在大力发展商业性投融资渠道的同时构建的新型投融资渠道。 (2)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限制。 (3)财政投融资的政策性和计划性很强,不完全脱离市场,以市场参数作为配置资金的重要依据。第五章转移性支出1、社会保障的概念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他事故而面临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经济社会要正常运行,除了必须保证有一个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率,来提供越来越丰富的物质财富外,还必须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这便是社会保障存在的前提条件。

27、2、社会保障的内容 (1)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指保障劳动者在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工资收入后仍能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它是现代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是一国居民的基本保障。我国社会保险的项目主要有:老年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疾病、生育保险;工伤保险;伤残保险等。 (2)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指通过国家财政拨款,保障生活确有困难的贫困者最低限度的生活需要。它的主要特点有:第一,全部费用由政府从财政资金中解决,接受者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第二,受保人享受社会救助待遇需要接受一定形式的经济状况调查,国家向符合救助条件的个人或家庭提供救助。我国的社会救助主要包括:对无依无靠的绝对贫困者提供的基本保障;对生活

28、水平低于国家最低标准的家庭和个人的最低生活提供的保障;对因天灾而陷于绝境的家庭和个人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 (3)社会福利中的一部分。这是指国家民政部门提供的主要是对盲聋哑和鳏寡孤独的社会成员给予的各种物质帮助,其资金来源大部分是国家预算拨款。 (4)社会优抚。社会优抚是指对革命军人及其家属提供的社会保障。主要包括:对现役军人的安置;对现役军人及其家属的优抚;对烈属和残废军人的抚恤;对军人退役后的生活保障等。 3、社会保障的筹资模式 (1)现收现付制。现收现付制是指社会保障完全靠当前的收入满足当前的支出,不为以后年度的保险支出作资金储备。其特点是:在社会保险开始实施时,保险费率比较低,但随着社会

29、保险事业的不断发展,其收入要随支出水平平均上升幅度经常作出调整。 (2)完全基金制。完全基金制是指为社会保险设立一种基金,这项基金在数量上能够满足今后向投保人支付保险津贴的需要。其特点是:投保人的缴费水平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不变,从而可以避免缴费水平随着保险支出增加而不断调整,但这种制度要求在实施社会保险初期实行较高的缴费率,以建立基金。 (3)部分基金制。部分基金制是指缴费水平在满足一定阶段支出需要的前提下,留有一定储备。其特点是:根据分阶段平衡的原则调整缴费率,缴费率在保险举办初期较低,以后随着支出的提高分阶段提高。 4、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模式 (1)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即在全国或

30、整个地区建立一个管理机构,集中管理社会保险事务。其优点是社会互济、协调性较好,政令畅通,运作简便,成本低,保险落实。 (2)分散管理模式。即在立法与行政监督上集中统一,但在运作管理上是分散的,属于不同的机构。其优点是适应性较好,参保的企业、团体、个人的主体意识较强,积极性高,启动较快。 (3)统分结合的管理模式。即把统一性强的保险项目集中起来统一管理,把独立性强的项目或环节实行分散管理。其兼有前两者的优点,实行这种模式的国家大都是发达国家。 5、财政补贴的概念 所谓财政补贴,是指在某一确定的经济体制结构下,财政支付给企业和个人的,能够改变现有产品和生产要素相对价格,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和需

31、求结构的无偿支出。在这种分配形式中,财政补贴的主体是国家;补贴的对象是企业和居民;补贴的目的是为了贯彻一定的政策,满足某种特定的需要,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补贴的性质是通过财政资金的无偿补助而进行的一种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6、财政补贴的内容即分类方法(1)按财政补贴的项目和形式分类,可以分为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财政贴息、减免税收等。 (2)按财政补贴的环节分类,可以分为生产环节的补贴、流通环节的补贴、分配环节的补贴、消费环节的补贴。 (3)按财政补贴的经济性质分类,可以分为生产补贴和生活补贴。 (4)按财政补贴的内容分类,可以分为现金补贴和实物补贴。 第六章 财政收入总论 1、财

32、政收入的含义 财政收入是指国家通过法定形式,集中的一部分社会产品的货币价值形式。从动态看,财政收入是组织财政收入、筹集财政资金的过程;从静态看,财政收入是一部分社会资金。一般讲,财政收入仅指国家预算内收入。 2、财政收入的主要分类方法 (1)按收入形式分类,财政收入可分为税收形式收入与非税收形式收入。 (2)按国民经济部门分类,财政收入可分为工业收入、农业收入、建筑业收入、商业收入等。 (3)按社会产品的价值构成分类,财政收入可分为来自生产资料价值补偿部分的收入、来自剩余产品价值的收入、来自补偿活劳动耗费价值的收入。A、C与财政收入的关系:计划经济时期主要以折旧基金的形式形成财政收入;市场经济

33、体制下C已经不形成财政收入。B、V与财政收入的关系:主要是通过各人所得税的形式形成财政收入。C、M与财政收入的关系:这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为劳动力直接影响M占产品价值的比例,所以,财政收入和M的关系,要做到同步增长,就要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采用高科技手段,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开展市场竞争,以期达到经济不断增长发展的目的。 3、财政收入规模的含义 财政收入规模也指财政收入的数量界限,它表示政府组织财政收入特定的规模。以往将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作为衡量财政收入数量界限的常用指标。财政收入规模存在着上限和下限标准,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不能偏高或偏低,适量合理的财政收入规

34、模应当界定于上限数量标准与下限数量标准之间。 4、财政收入规模的指标分析:(1)财政收入规模的下限指标的含义:是指政府履行各项职能所必须掌握的最低财政需要量。从这个意义上讲,制约财政收入规模下限指标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实现各项职能所需要的财政收入,当然,还要看这些基本职能的范围大小,以及由此所决定的财政支出数量及范围的大小。影响财政收入规模下限指标的因素分为两类,一是政府存在、实现其固有职能必不可少的经常性支出,系刚性支出,包括行政管理费支出、国防、教育、武装警察部队、科学文化、社会福利保障、社会救济、城市维护费支出、环境保护、应付自然灾害等支出,二是可以带有一定弹性,但也要有一定保证,主要指生产

35、性支出,如能源、交通、通讯、基本建设,以及其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等。(2)财政收入规模的上限指标:是一个比率,因为财政收入是国民收入的一部分,财政收入规模的上限指标受三个因素制约:一是国民收入总量,二是剩余产品M总量,三是M中留给企业自行支配的总量。5、财政收入规模的计算方法:经验数据法和要素分析法经验数据法的含义:是指通过对国内外一定时期有关数据资料的分析对比,来确定一个合理的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合理比例。 要素分析法的含义:是指对影响和决定剩余产品价值率、财政基本需求率和财政集中率的要素进行分析研究,以此确定财政收入规模的合理界限及其占国民收入的适当比例。第七章 税收原理第一节 税收的性

36、质和特征一、税收概念:税收是国家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利用政治权力,依据法规,强制无偿地向经济部门、单位居民、个人征收货币或实物,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经济行为。二、 税收的性质:我国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三、税收的形式特征1、强制性:是指税收是以国家权力为依据强制征收,而不是以生产资料所有者身份为依据征收。2、无偿性:是指税收这种分配形式是无偿的,即国家依据国家权力强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或向纳税人提供相应的服务及某些特许权利。这是税收基本特征的中心特征。3、固定性:是指国家对纳税人的固定征税,课税对象、课征比例或课征额具有相对固定性。第二节 税收术

37、语一、纳税人;是指税法中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明确由谁来纳税,又称纳税义务人,或纳税主体。纳税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1、负税人:是指税款的实际负担者。纳税人不一定是负税人,主要看税款是否能转稼。2、扣缴义务人:是指税法规定的,在其经营活动中负有代扣税款并向国库缴纳税款义务的单位。二、课税对象:指针对什么样的物品进行课税,即税法规定的课税目的物,明确对什么征税,又称课税客体,或征税对象。1、税目;是指某一种税的具体征收项目,是在税法中对课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征税品种与具体内容,是对课税对象的具体落实品目,也称课税品目。2、计税依据:计税依据是指课税对象的计量单位和征收标准也称计税标准

38、。计税依据可分为从价从量两种。3、税源:是指税收收入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三、税率:是指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比例,即税额除以课税对象数量。1、比例税率:是指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量为等比关系,即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多少,都按同一规定比例征收。2、定额税率:是指按照课征对象的一定数量,直接规定固定的税额。3、累进税率:是指随课征对象数额的增大而提高的税率,即按课税对象数额大小,规定不同等级 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四、附加、加成和减免1、附加:指地方政府在正税以外,附加征收的一部分税款,是地方附加的简称。2、加成:指对特定纳税人的的一种加成措施,是加成征税的简称。3、减免:是减

39、税和免税的简称。减税是减征部分税款,免税则是免去全部 税款。五、课税基础:是指课税的客观基础,主要解决对什么征税的问题。六、违章处理:是指纳税人违反税法行为采取的惩罚性措施。七、纳税环节:是指对处于运动之中的征税对象,选定应该缴纳税款的环节。八、纳税期限:是指纳税人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法定期限。第三节 税收分类一、按课税对象分:1、流转税:是指以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我国现行税制中流转税税种主要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它们基本上属于一般营业税,即对所有流转额都要课税。2、所得税:是指各种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亦称收益税。我国现行税制中所得税税种主要有国有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

40、个人所得税、农业税、集体企业所得税等。3、财产税:是指以纳税人所拥有的或支配的财产额作为课税对象的税种。我国现行税制中的房产税、契税、车船使用税、遗产税、赠与税都属于财产税。4、行为税:是指为实现特定政策的目的,以特定行为为课税对象而征收的税种。我国现行税制中,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印花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屠宰税、筵席税等属于行为税。5、资源税:是指对我国境内从事资源开发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税种。我国对资源征税范围包括原油、天然气、煤炭、金属矿产品和非金属矿产品。二、按税收计算依据分1、从量税:是指以课征对象的数量(重量、面积、件数),规定固定数额计征的税种。如资源税、

41、车船使用税。2、从价税:是指以课税对象的价格为依据,按一定比例计征的税种。如关税、增值税、营业税。三、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1、价内税:是指税款在应税商品价格之内,作为商品价格的一个组成部分的税种。如营业税。2、价外税:是指税款在应税商品价格之外,不作为商品价格的一个组成商品的税种。如增值税。四、按税收负担能否转嫁分1、直接税:是指纳税人本身承担税负,不发生税负转嫁的税种。如所得税、财产税。2、间接税:是指纳税人本身不是负税人,可将税负转嫁于他人的税种。如增值税、关税。一般地,凡立法者不预期税负转嫁,由纳税人依法纳税并承担税负的为直接税;立法者预期税负转嫁,由纳税人经由契约关系或交易过程,将税负

42、全部或部分转嫁给他人的为间接税。一般认为,以收益和财产为课税对象的税种是直接税;以商品、营业收入、劳务收入为课征对象 的税种是间接税。五、按税收的管理权限分1、中央税:是指由中央政府征收和管理使用或由地方政府征收后全部划解中央政府所有并支配使用的税种。如关税(由海关代征)、消费税、中央企业所得税等。2、地方税:是指由地方政府征收和管理使用的税种。如营业税(扣除银行、铁路、保险集中缴纳的部分)、地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3、中央与地方共享税:是指税收的管理权和使用权属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拥有的税种。如增值税、证券交易税、资源税等。第四节 税收的转嫁与归宿一、税收转嫁的概念1、税负转嫁:是指

43、纳税人缴纳税款以后通过一定方式,将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即税款式的法定纳税人不是税款的最终负担者。2、税负归宿:是指税收的最后落脚点即税收的实际负担者。税收经过转移过程,最终将归着于一个不可能再转移而需由自己负担的阶层,这一阶层便是税收的归宿所在。总体上看,税负转嫁和税收归宿实际上就是税收的全过程。税负转嫁是税收分配和再分配,寻找最终落脚点的过程。而税收归宿则是税收转嫁过程的终点,负税人是税收的最终承担者。所以,税负转嫁和税收的归宿实际上就是税收分配再分配和最终结果。二、税收转嫁的方式1、前转:是指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或称纳税人),在进行商品或劳务形式的经济交易时,将其所纳税额附加于商品或劳务的

44、价格之中,沿着商品或劳务的运动方向,把税收负担转发移给商品的购买者或消费者负担。前转是税收负转嫁最基本、最典型的方式。2、后转:又叫逆转,是指纳税人由于某种原因,无法实现前转,通过压低商品或劳务的购进或劳务的购进价格,把税收负担转移给商品销售者或生产者的方法。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往往是前转和后转同时并行,税负可以通过提高销价前转一部分,再通过压低进价后转一部分。独立进行的税负前转或后转发生情况较少。3、消转:又叫税收的转化,是指纳税人所纳税款无法将其前转或后转的情况下,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改进工艺等自身努力,使税负在生产发展和收入增长中自行得到弥补。4、税收资本化:又称资本还原,是指在某些资本财

45、产的交易中,商品购买者将所购商品以后应缴纳的税款,从商品购入价格中,预告扣除(即降低商品购买价格),把税收负担转嫁给商品的出售者。税收资本化现象主要出现在土地、有价证券、房屋等的商品交易中。三、税收的公平与效率1、税收原则:是指税收制度设计和实施应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及税收制度,考核税务状况的基本标准。税收原则一般有两个:(1)税收公平原则:是指纳税人的负担能力要与其经济实力相适应,平等对待所有纳税人,收入多者多纳税,收入少者少纳税。公平原则可以从两方面体现出来;A、纵向公平:是指具有不同纳税收入的人缴纳不同数额的税款。B、横向公平:是指具有相同纳税或接近纳税收入的人缴纳相同或接近数额的税款。

46、衡量税收公平的标准一般有两个:受益说和能力说。能力说较为合理,也易于实行。2、税收效率原则;是指国家征税要有利于资源有效配置和经济运行的社会效益,有利于税务行政的管理效益。这有两方面的内容;(1)税收的经济效率:是指税收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要体现资源有效的社会配置及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2)税收的行政管理效率:是指税收制度的制定及实施,要以较少征管费用和执行费用取得较多的税收收入。3、我国的税制原则:(1)法治原则(2)公平原则(3)效率原则(3)文明原则第八章 税收制度第一节 税收制度的组成与发展一、税收制度的组成1、税收制度的含义;是指税收体系及税收法律制度。税收体系是国家税制的基本框架,税

47、收法律制度是保证税收体系正常运转的重要依据。本章的税收制度是指税收体系。2、税收制度的组成,即税收制度的结构类型,其主要有:(1)单一税制:是指由一个税类或几个税种构成的税收体系。近现代以来,在任何国家都没有真正实行过。(2)复合税制:是指由多个税种构成的税收体系。这些税类税种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这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复合税收体系。复合税制有以下几种A、单一主体税种的复合税制。是指以某一类税为主体,辅之于其他类税的税制类型。B、两种并列主体税种的复合税制:是指在多种税中以两类税务为主,其他税为辅的复合税制类型。一般是以商品流转税与所得税并列作为主导税种的税收制度。C、多种税种

48、并重的复合税制:是指由三类或三类以上的税种作为主体税种的复合税制。一般是以所得税类,流转税类,财产税类为主体税种。二、目前世界各国税制的总体结构1、以流转税为主的税制结构。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一部分发达国家,都以流转税为第一大税。在世界主要的130个国家中有89个国家以流转税为第一大税种。2、以所得税为主的税制结构。在世界主要的130个国家中有39个国家以所得税为第一大税种。其中大多是经济发达国家。3、以流转税与所得税并重的税制结构。如:丹麦、德国、荷兰、爱尔兰、波兰、巴西等国家。三、我国现行税制存在的问题:1、就税制结构总体而言,流转税比重偏大,所得税比重过小。2、就流转税内部结构

49、而言,增值税比重过大消费税比重过小。3、就所得税内部结构而言,个人所得税比重过小,社会保障税缺失。4、就财产税而言,现行财产税如房产税、土地税等改革滞后,课征范围、课征方法、课征标准均不适应当前的社会经济状况,造成不同经济行为、不同地区之间税负不公,税额过低,调节范围和调节力度过小。同时,遗产税与赠与税缺失。5、税种设置上内外有别,性质相同的税种并存。6、税种覆盖面窄,调节范围过小。 第二节 流转课说一、流转课税的对象和特点:1、流转课税的对象:流转额。它包括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或非商品营业额)。2、流转课税的特点:(1)以商品交换为前提,与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关系密切,课征面广泛。(2)

50、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为计税依据。(3)普遍实行比例税率,个别实行定额税率。(4)计算税额简便,减轻税务负担。二、流转课税的主要税种:现行的流转税主要由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组成。1、增值税:是指以法定增值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1)课税对象:是法定增值额。(2)税率:基本税率为17%,低税率为13%,出口适用零税率。(3)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装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4)增值税的特点:A、实行增值税可以避免重复征税和税负不公平的问题。B、实行增值税可以使国家财政收入保持广泛、及时、稳定。C、实行增值税可以扩大对外贸易,增加外汇收入。2、消费税:是指以

51、消费品(或消费行为)的流转额作为课税对象的一种税。(1)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消费税条例规定的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2)消费税征税对象范围:包括烟、酒及酒精、化妆品、护肤护发品、贵重手饰珠宝玉石、鞭炮烟火、汽油、柴油、汽车轮胎、摩托车、小汽车等11类。(3)税率是差别税率,从量定额计征或从价比例计征。(4)消费税的特点:A、消费税以特定的消费品为课税对象,可以体现国家的消费政策,调节和引导消费。B、消费税实行较高的税率,可以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有较高的税收收入。C、消费税寓禁于征,限制了一些特殊消费品的生产,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3、营业税:是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

52、产和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依据其营业额征税的一个税种。(1)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2)税率:营业税设三档税率,5%,3%,5%-20%的幅度比例税率。(3)征税范围: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讯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4) 营业税特点及优点:A、营业税征税面广B、营业税政策性强C、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营业税将会逐年增长。4、关税:是指由海关依法对进出国境或关境的货品和物品征收的一种税。(1)纳税人:进口货物的收货人,出口货物的发货人。(2)征税对象:是进出国境的货物和物品,进出该国港口行驶的外

53、国运输工具。(3)税率:实行差别税率,并分为进口税率和出口税率。(4)特点和优点A、维护国家主权,保护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B、维护国家权益,利于贯彻国家政治经济政策,扩大国际影响,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C、关税作为独立性、政策性较在的税种,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大量财政资金。第三节 所得课税一、所得课税的性质和特点1、所得课税是指以纳税人的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一类税收。所得额包括纯所得额和总所得额。2、所得课税的主要特点:(1)所得税额的多少直接决定于有无收益和收益的多少,而不决定于商品或劳务的流转额。因此,对所得额的课征能使税收比较准确地反映国民收入增减变化情况。(2)所得课税不易进行转嫁,较能体现公

54、平原则。(3)所得课税容易受经济波动、企业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不易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性。(4)所得课税征管工作复杂,征收稽查技术较高。二、所课税的主要税种1、企业所得税:是指国家对企业单位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种。(1)纳税人:包括在我国境内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内资企业或组织。(2)课税对象:包括在我国境内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内资企业或组织所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3)税率:实行33%的比例税率。优惠税率定为18%、27%两档。(4)计税依据: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的金额。(5)应纳所得税额: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2、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

55、:是指对我国 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类税种。(1)纳税人:在我国 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和有来源于我国所得的外国企业,以及其他经济组织。(2)课税对象: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3)税率:采用比例税率,税率为30%,另按应纳税所得额征收3%的地方所得税,合计税率为33%。3、个人所得税:是指对居住在我国境内的个人所得和虽不在我国居住,但有来源于我国的所得征收的一种税。(1)纳税人:在我国境内居住并有所得的个人,以及不在我国境内居住,但有来源于我国境内所得的外国人,(2)课税对象:纳税人取得的个人收入,包括工资、薪金、生产经营所得、稿酬

56、、利息、偶然所得等。(3)应纳税所得额:纳税人所得总额中扣除税法规定的必要费用后的余额。(4)税率:有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4、农业税:是指对一切从事农业生产,取得农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类税种。第四节 其他课税一、资源课税:是指国家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使用者课征的税类。包括:资源税、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二、财产课税:是以法人和自然人拥有和归其支配的财产为对象所征收的一类税收。财产税的课税对象一般可分为不动产(如土地和土地上的改良物)以及动产两大类。动产又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前者如耐用消费品、家具、车辆等,后者如股票、债券、借据、现金和银行存款等。当今世界各国对财产课征的税

57、主要有:房屋税、土地税、土价税、土地增值税、固定资产税、流动资产税、遗产税和赠与税等。在我国,财产税主要分为房产税、契税、车船使用税。三、行为税:是指以纳税人的某种行为为课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税。行为课税的最大特点是征纳行为的发生具有偶然性或一次性。属于行为课税的税种有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证券交易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屠宰税。第九章 国际税收第一节 国际税收的含义一、国际税收概念: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政府,在对跨国纳税人行使各自的征税权力而形成的征纳关系中,所发生的国家之间对税收的分配关系。具体应注意理解:1、国际税收不能脱离国家税收单独存在2、国际税收不能脱离跨国纳税人单独存在3

58、、国际税收严格区别于国家税收二、国际税收的研究对象、范围及方法1、国际税收的研究对象:各国政府为协调对跨国纳税人的稽征管理,跨国课税对象的重叠交叉课征和各自的涉外税收负担政策等方面所采取的单边、双边和多边措施,以及由此而引发产生的各国政府处理与其他国家政府之间税收分配关系的准则和规范。2、国际税收的研究范围:(1)如何协调税收管辖权与避免国际双重征税。(2)如何协调管理纳税人交叉和课税对象交叉现象。(3)如何防止国际避税和逃税。(4)如何制定双方互惠的国际税收协定。第二节 国际重复征税及其减除办法一、税收管辖权(一)税收管辖权的含义:是指一个主权国家拥有的对于税收的征收与管理权力。其分为属地原

59、则和属人原则。(二)税收管辖权的性质1、地域管辖权:是指按照属地原则建立起来的税收管辖权,又称税收收入来源管辖权。其是以应税收益、所得来源地或一般应税财产存在地为标准来区分谁来行使征税权力的。在行使税收地域管辖权的国家,根据纳税人的所得是否来源于本国境内来确立其纳税义务,即仅对纳税人来源于本国领土疆域内的应税收益、所得以及存在的一般应税财产价值征税,不论这个纳税人是否是本国的公民或居民,凡是有纳税义务的,都必须依法纳税。2、居民(公民)管辖权:是指按照属人原则确立的税收管辖权,它可以分为居民管辖权或公民管辖权。大多数国家都有行使居民税收管辖权,少数国家行使公民税收管辖权。居民是指行使居民管辖权

60、国家的税法中规定的那些由于住所、居所、管理场所或其他类似性质的标准而对该国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和法人;公民是指具有该国国籍的所有个人。在实行居民(公民)管辖权的国家它对居住在本国的居民,或者属于本国公民的一切应税收益、所得或应税财产征税,即使这个居民或者公民的一切收益、所得或者财产中,有一部分甚至全部来源或存在于其他国家的领土范围内,也无例外。二、国际重复征税(一)国际重复征税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对同一跨国纳税人或不同纳税人的同一课税对象或税源同时征收相同或类似的税收。(二)可以分为法律性重复征税和经济性重复征税两种类型。1、法律性重复征税是指由于法律上对同一纳税人采取不同征税权力原则所造

61、成的重复征税。2、经济性重复征税是指由于同一课税对象或同一税源的不同纳税人分别征税所造成的重复征税。(三)国际重复征税产生的原因:国际重复征税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跨国纳税人的出现,跨国征税对象的出现,以及各国税收管辖制度的建立。主要原因可归纳为:1、地域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2、居民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3、地域管辖权与地域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三、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一)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 是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当发生两种税收管辖权的交叉时,行使居民管辖权的国家,通过优先承认跨国纳税 人向行使地域管辖权国家所缴纳的税收来借以减轻或消除国际重复征税的一种形式。(二)国际重复征

62、税的减除方法1、扣除法:是指行使税收居民管辖权的国家,从本国纳税人来源于国外的所得中,扣除该项所得所负的外国税款,就其余额征税的方式以减除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2、免税法:是指行使税收居民管辖权的国家,对本国纳税人来源于国外的所得免于征税的方式以减除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免税法分为两种:全部免税和累进免税。3、抵免法:是指行使税收居民管辖权的国家,在对本国纳税人国内外所得征税时,允许其以在国外缴纳的税款冲抵本国税款的方式来减除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这种方法承认行使税收地域管辖权的国家优先征税的地位,但行使税收居民管辖权的国家保留对本国纳税人国外所得征税的权力,只不过税款可以在两国之间抵免。它可以从根

63、本上减除国际重复征税现象,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征税方法。实际运用中,抵免法分为两种:1、直接抵免法:是指居住国政府直接对纳税人在国外的已纳所得税款的抵免。此种方法适用于总公司与国外分公司同属一个经济实体的税收抵免关系。2、间接抵免法:是指居住国政府允许设在本国的母公司在其应纳税额中扣除其来自对非居住国子公司投资所得(如股息等)的相应的已纳来源国税额。此种方法适用于母公司和子公司不同属一个经济实体之间的税收抵免关系。四、税收饶让:是指居住国政府对其纳税人在国外得到减免的那一部分所得税同样给予抵免待遇,不再按本国税法规定的税率补征。税收饶让抵免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签订税收协定时特别需要明确的一个重要问题。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外资和技术,大都在税收上给予某些减免优惠。但是,发达国家如果不相应给予税收饶让抵免,而只按 一般税收抵免办法来处理国际重复征税问题,则纳税人不仅不会从抵免税中得到好处,这部分好处转化成了发过国家的税收收入,从而也使发展中国家的税收减免政策失去了本来的意义。第三节 国际税收协定一、国际税收协定的概念:国际税收协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为了协调相互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经由政府间谈判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